石学敏针刺手法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国医学 > 石学敏针刺手法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33537302
页数:101页

章节摘录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疾病的虚实,运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通过补虚泻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刺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临床辨证、配方取穴构成临床取效的三个关键环节。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从而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为了使针刺产生补泻作用,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针刺手法是指针刺操作全过程中的施术方法,包括进针前的准备、治神、揣穴、循切以及进针后的操作和出针等各种手法;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毫针从进针后到出针前的一系列操作方法。一、针刺手法的起源与形成针刺手法是伴随着针刺术产生的,据考证,针刺起源于砭石,在原始社会出现了石针、骨针,奴隶社会出现了青铜针,封建社会出现了金针、银针。可以想象,不同的针具,操作方法也一定不同。1973年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脉法”的文字,其中有关用砭石刺破痈肿放血排脓的记载,名之日“启脉”,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刺法的记载。可以说“启脉”是原始针刺手法的雏形。而真正意义上的针刺手法,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针具的改良,到了《内经》时代才逐渐成熟的。  《灵枢》和《素问》都各列有专题讨论针刺手法,从针刺工具,针刺前的准备及进针、留针、出针,到针刺方向、针刺深浅与补泻、禁忌等,“巨细备至”,成为后世各家刺法的宗祖,标志着针刺手法的形成。  《灵枢·官针》是讨论针刺法的专篇,共载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26种刺法,其中的许多刺法至今仍在沿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的双手配合进针法。《素问·针解》、《素问·刺要论》、《灵枢·刺节真邪》、《灵枢·小针解》等进一步论述了针刺中的“治神”、“守神”、“调气”、“行气”及进针方向、针刺深浅、留针、出针等基本方法与原则。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自岐黄以来,她一直为保障人民健康,治疗各种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在21世纪的新时代,中国的针灸学势必有新的发展。  针刺的疗效取决于明确的诊断、正确的取穴以及得当的操作手法。作为针灸理论重要组成部分,针刺手法是实现针刺效应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针刺的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针刺手法。针刺手法的主要技术核心为针刺手法操作的量化、规范化、标准化,进而在此基础上明确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刺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临床辨证、配方取穴构成临床取效的三个关键环节。针刺治疗就是根据疾病的虚实,运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通过补虚泻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为了使针刺产生补泻作用,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针刺手法量学是关系到针剌疗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历代医家尚未统一的大问题。我们在针刺中风病的量化手法研究基础上,总结了9种疾病的针刺量学规律,并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率先提出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问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首次确立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和内涵,使传统的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历代医家对针刺手法的论述和应用,详细地分析了其特色和不足,并结合现代科学方法,赋予了针刺补泻新的内涵;并着重介绍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有些内容是首次公布,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本书采集了大量的针刺手法操作的图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非常适合临床医生、医学专业学生以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学习掌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针刺疗法基础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形成与发展/1一、针刺手法的起源与形成/1二、针刺手法的发展/2第二节 毫针手法基本原理/3一、理论基础/3(一)补气泻气理论的来源/3(二)毫针补泻的概念/3(三)毫针调气理论/4(四)调气与“补气泻气”的区别/4(五)调气的基本原则/5(六)古代对毫针作用研究的一个侧面/5二、影响手法疗效的若干因素/6(一)手法疗效与穴位/6(二)手法的疗效与时机/lO(三)手法刺激的量和质/12第三节 毫针刺法/15一、持针法/15(一)“刺手”与“押手”/15(二)持针姿势/15二、进针法/16(一)以进针速度分法/16(二)以刺入术式分法/16(三)以刺押手势分法/16(四)以进针器具分法/18三、行针手法/18(一)基本手法/18(二)辅助手法/19四、补泻手法/22(一)单式补泻手法/22(二)复式补泻手法/24五、留针法/30(一)静留针法/30(二)动留针法/30六、出针法/3l(一)出针方法/31(二)出针要求/31七、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3l(一)晕针/31(二)滞针/32(三)弯针/32(四)断针/32(五)针后异常感/32(六)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33(七)刺伤脑、脊髓/33(八)刺伤内脏/34第二章 醒脑开窍针刺法第一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创立/35一、针刺法则的确立/35二、针刺腧穴的选择/35三、针刺手法的确定/35第二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36一、论窍闭神匿中风总病机的确立/36(一)建立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基础上/36(二)建立在《内经》对神的认识及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知识的基础上/37(三)建立在中风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之认识观上/37二、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处方之内涵/39(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39(二)醒脑开窍针刺处方之内涵/41第三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祖国医学理论的贡献/42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42二、清楚阐述中医神的概念/43二、对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的修正/43四、对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的操作进行量学规范/43第四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44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腧穴配伍及操作/44二、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47第三章 石学敏针刺手法荟萃第一节 针刺治神/57一、阐释“神”的概念,创立“醒神”、“调神”的学术思想/57二、“醒神”、 “调神”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59第二节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62一、理论基础/62二、针法介绍/63第三节 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65一、经筋病候特点/65二、经筋刺法特点/66三、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66(一)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6(二)经筋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67(三)经筋刺法治疗肌肉萎缩/69第四节 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69一、历史沿革/69二、理论基础/70三、针法特点/71四、机制探讨/71(一)活血通络/7l(二)祛瘀生新/71(三)温经散寒/71(四)祛风除湿/7l(五)通络止痛/72(六)泄热消肿/72五、临床应用/72(一)支气管哮喘/72(二)带状疱疹/72(三)顽固性疼痛/73(四)颈椎病/74第五节 芒针的临床应用/74一、芒针的源流及发展/74二、芒针的临床应用/77(一)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77(二)三叉神经痛/81第六节 阻力针法的临床应用/83一、理论基础/83二、临床操作/84(一)取穴原则/84(二)针刺方法/84(三)体位/84三、临证举例/84(一)肩周炎/84(二)急性腰扭伤/84(三)坐骨神经痛/85第四章 针刺手法量学第一节 《内经》中针灸“量”概念的萌芽/87一、针剌深度/87(一)病情轻重/87(二)病位深浅/87(三)疾病性质/87(四)经脉浅深/88(五)体质强弱/88(六)季转变化/88二、留针时间/89(一)病久者宜留针/89(二)正虚可留针/89(三)寒则留之/89(四)体质强壮者可留针/89三、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89(一)病程长短/89(二)各种病证/90(三)体质差异/90四、艾灸壮数/90第二节 针刺手法量学概念的形成/90一、针刺于法量学的概念与内容/90二、针刺手法量学历史的概述与现今研究的展望/91三、部分针刺手法研究范例/91(一)捻转手法的四大要素/91(二)部分疾病研究实例/92附 部分科研成果/100

编辑推荐

  针刺手法量学是关系到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历代医家尚未统一的大问题。我们在针刺中风病的量化手法研究基础上,总结了9种疾病的针刺量学规律,并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率先提出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首次确立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和内涵,使传统的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

作者简介

《石学敏针刺手法》主要内容: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自岐黄以来她一直为保障人民健康,治疗各种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刺的疗效取决于明确的诊断、正确的取穴以及得当的操作手法。作为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手法是实现针刺效应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针刺的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针刺手法。
《石学敏针刺手法》系统讲解了历代医家对针刺手法的论述和应用,详细地分析了其特色和不足,并结合现代科学方法,赋予了针刺补泻新的内涵;并着重介绍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石学敏针刺手法》采集了大量的针刺手法操作的图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非常适合临床医生、医学专业学生以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学习掌握。

图书封面


 石学敏针刺手法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