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饮食》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饮食健康 > 救命饮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08627816
作者:T•柯林•坎贝尔
页数:382页

【大家来读书】越西化,越科学?是这样么?

“越营养,越健康?是这样么?”这是夹页上印的很醒目的语句,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着封面扉页那些一行行、一条条的推荐语句,并未有多好的印象,以为又是哗众取宠之流。但随着深入的看了以后,发觉还是有良多感慨收获的!我更加想到“越西化,越科学?是这样么?”首先,这本书促使我对以往的饮食习惯进行了重新认识。正像序言三里面所说的“您跑去向医师请教养生之道,却在诊疗室里发现了一本共243页、外观精美的杂志:《家庭医师: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指引》。这本杂志是由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出版,并于2004年免费发放给全美5万家家庭医师诊所。杂志内页充斥着麦当劳、饮料、巧克力布丁以及饼干等产品和印刷精美的整版全彩广告。这就是耶鲁大学科学家和饮食倡导人士所谓的有毒的食物环境,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现今身处的环境。”此类情况,在国内也是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对于一些曾经风靡的或者被当作常识的饮食方法,作者都提出了自己中肯的看法。这本书第一部分就引出了中国健康调查及营养研究,更是提出到中国取经来探寻饮食的真正意义。这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禁觉得汗颜,作者他提出的一些资料来自于改革开放之初,而随着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越来越发觉如今的国内正完全在复制着读者批判的当前西方国家的普遍饮食状态,跟我前一阵子看到的一篇文章很相似,德国中医药学家波克特博士在接受科技中国的采访时曾提到“国外是有许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奇怪的是,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我在世界许多地方讲演,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我自己更觉得还是文化的问题,东方文化如今断代了,没有很好的延续下去,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的传入,在混杂中,我们正越来越西化,以为一切西化都代表着科学、先进,长此以往,后患无穷。我作为一名中医临床人士,很中肯的看了这本书,收获也不小,虽然不全盘接受,但是书中的很多理念我很赞成,某些准则其实中国的老祖宗早就提到了,只不过越来越多的人不听祖先的教诲罢了!因此,我很推荐这本书,无论是不是中医人,了解一下书中的知识,相信会让您大有裨益的!其次,作为一名中医人,在读这本书时我更加体会到中医对养生的认识是多么的可贵。感觉中医的很多东西,现如今西方的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不过是在不断的证明某些中医理论乃至东方传统的文化精髓。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这些讯息为什么你以前没有听过?”,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医疗帝国暗黑心,更是直中要害。作为一名默默工作在基层靠着自己的良心钱度日的中医,我感到了强烈的共鸣,我相信大多数不了解医疗的人看到了会感到惊讶,在还有很多人误解中医的今天,我真的感到很惋惜,就像波克特博士所说的“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是问题的实质。中国至今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全人类福祉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的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认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许多医生,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行政规定,但在医疗的事实上,中医不能和西医享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专门研究中医的机构少,经费少,更危险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谬。研究人员没能对中医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实中医药的科学特点。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这样,那就悲惨了!种种迹象表明,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将成为过时的东西。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述了这么多,很像是为中医做宣传的,但是不论你信不信,请你参照《拯救中医》这本书看一下,你会发现有些相似之处,至于如何选择在你自己。

救命饮食

这本书很罗嗦,原本以为是研究中国人的饮食情况而给出的建议,发现错了。其实美国的学校在中国地区进行了饮食习惯方面的调研,目的是为了和西方饮食方式比较,最终针对富裕的国家(美国)提出一些健康习惯。无外乎为了保小命少摄入动物性蛋白质(含牛奶),多吃植物性食物、多运动。

文中重点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42616&fpage=2好书笔记: 1. 最容易患慢性病是吃最多动物性食物的人,就算只摄取少量动物性食物,也有负面效果2. 酪蛋白(在牛奶蛋白质中占87%),可促进任何阶段的癌细胞生长,而来自小麦和大豆等植物蛋白质,就算摄取高单位也不会致癌3. 酪蛋白甚至所有的动物性蛋白,可能是食物里致癌可能性最高的物质,只要调整饮食中酪蛋白的份量,就可以启动或阻断癌症生长4. 每日摄取15%至16%的动物蛋白,就可能启动癌症;降低动物蛋白质的摄取可大幅减少肿瘤启动5. 即便有明显罹癌基因体质,只要改变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就能决定坏基因的开启或关闭6. 动物性食品会促进肿瘤发生,植物性食品则可减少肿瘤发生7. 饮食富含动物性食品,会让生育年龄延长九到十年,而生育年龄增长会提高乳癌风险8. 人体发育和蛋白质有关,而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一样有效;植物性蛋白质虽然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较慢,但比较稳定9. 没有任何手术或化学药物能和饮食(低脂植物性饮食)一样,对心脏病的成效这麼令人印象深刻10.无论科学研究人员、医师或制定政策的官员怎麼说,外行人一定要知道,全食物蔬食绝对是最健康的饮食 11.高纤的全食物蔬食能避免糖尿病,而高脂高蛋白的动物性饮食,则会促成糖尿病 12.饮食最西化的地区(摄取高动物性蛋白质、高动物性脂肪),居民胆固醇浓度最高 13.乳癌风险高的女性除了看著办、终生服药、乳房切除外,还有一种选择:不吃动物性食品、少精致碳水化合物、辅以定期监测14.雌激素和提高乳癌风险有关,而低脂全植物饮食可降低雌激素 15.我们会接触环境中有毒化学物,90%至95%是因为吃了动物性产品 16.动物性蛋白质、肉、乳制品、蛋等主要促成因素,与高比例的摄护腺癌相关17.专业协会、医生和政府所推崇的「正常」饮食,却会造成瘫痪、癌症、心脏病、肥胖、自体免疫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极高18.牛奶喝越多,骨折率越高;植物蛋白的摄取量越高於动物蛋白,越不会出现骨折19.现在的父母或孩童都不晓得牛乳和第一型糖尿病、摄护腺癌、骨质疏松症、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自体免疫疾病有关20.纵然证据显示乳制品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但因攸关大笔金钱,业者或专家仍鼓励人多喝牛奶21.黄斑病变和白内障这两种眼疾,都是因为未摄取足够深绿色蔬菜22.摄取过多脂肪和胆固醇,易增加各种失智症的罹患机率,尤其是阿兹海默症23.植物性食品没有胆固醇,人体需要胆固醇时,身体会自行制造,不需从食物中摄取24.肉类真正的危险是造成营养失衡,就算改吃有机牛肉也不安全,因为营养成分相似25.自体免疫疾病可藉由饮食,减缓速度或减轻病情26.任何手术或药丸,都不能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慢性疾病27.在疾病早期阶段(诊断前)能预防疾病的营养物质,在疾病後期阶段(诊断後)同样能终止或扭转病情28.藉由摄取全植物性的饮食,我们使用的水、土地和资源变少,制造的污染减少,也让农场动物承受较少痛苦;食物的选择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并影响全球环境29.最营养健康的饮食:摄取全食物蔬食,将精致食物、盐分、脂肪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动物性食品,最理想的建议摄取量是零30.一般人以为减少脂肪摄取量就一定健康,其实是大错特错,因为你可能吃下更多动物性蛋白质31.要防止人民痛苦,政府最好提倡全食物蔬食,但政府却说动物性食品、乳制品、肉类、精致糖和脂肪对人类有益 32.其实人体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质,代替体内定期流失的蛋白质(像胺基酸)33.饮食含有越多动物蛋白,会使血胆固醇含量增加,也提高动脉硬化症、癌症、阿兹海默症和肾结石等等的罹患机率34.整个体制都落入企业界的掌控中,政府和学术界各司其职,但大多是在做业者希望他们做的事35.你不该认定医师就比你的邻居和同事,更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联,因为没受营养训练的医生可能让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喝过多牛奶36.令人心惊的是,大多数医生没受过营养学训练,也不知道营养和健康的相关性37.大部分的癌症机构都不愿讨论关於饮食的建议,甚至嗤之以鼻,因为这严重挑战了以药物和手术为本的传统医学38.医师决定如何进行医治的考量要点,通常是基于金钱39.医师习惯接受药物业界的好处,而业界就利用「殷勤」的服务,影响医师此後所受的医学教育;导致负责人民健康的医疗体系正在损害我们的健康40.营养专家竟当众赞美麦当劳汉堡的营养价值,难怪消费者对健康资讯感到一头雾水41.「研究过程中,我一再看到蔬食的好处与效果,远胜过医疗上所使用的药物或手术…若科学或医学界的人还对此不闻不问,那麼这些人不光是固执,更是不负责任」42.「堆积如山的证据部分来自我自己,部分来自其他科学家,再加上中国营养研究的结果,说服了我改变饮食与生活型态,十五年前我就不再吃肉,六到八年来也几乎不碰动物性食品,包括乳制品…我的家人也采取了新的饮食法」

救命的不是饮食,而是思考

关于这本书的核心,吃素可以防治慢性病和癌症,到底是否正确,个人无法判断,更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但真正引起思考的,却是和这个核心不直接相关的东西。疾病本质论和疾病局部论的对峙,其实是人性的对峙。本质问题,思考的人寥寥无几,而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可能是笑人类自己会把思考的结果消灭在萌芽状态。因为,人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上,解决短期问题,解决局部的问题。为什么不愿意思考呢?是怕过程还是结果?过程很痛苦,因为自己在做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像浓雾中摸索,根本看不清前路,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够走出迷雾,达到目标。然而即使得到了结果,可能结果简单得让自己都无法接受。当自己接受后,向别人传播时,却被别人像对待疯子一样拒之门外。那时候,你还信这个结果信自己吗?即使你相信,面对欲望,你会放下你追求的本质吗?是两者选其一,还是中庸摇摆?所以大部分人不思考,躲藏在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之中,甚至成了壮大这个体系的一员。“优质”,这么一个普通的褒义词,其实也可以有其他的含义,甚至用不同的价值体系变成负面的词。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指那些会思考的少数人。但我没有想通的是,why not? 人们为什么不去实践那些已经发现的真理呢?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长久以来,人对生病这件事情,总是抱有敷衍和恐惧交织的暧昧态度。生病了,各种不适袭来,自然想找到最快的办法减轻症状、去除痛苦。等痛苦一过,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心理机制就开始起作用,于是在生病--治疗--暂时康复--生病的循环中让慢性病滋生。我们总是倾向于忽视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规律,觉得生病了就让医生开药、动手术,当做一个突发的问题去解决,不管这个问题下次会不会重现。有些病明明是因为10年坏习惯积攒而成,我们偏偏会寄希望于昌明的医学对症下药,在2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药到病除。当然医学是伟大的,但是问题的结症其实在我们自己:忽视了慢性病的成因,忽视了习惯的力量,也就忽视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坎贝尔博士所经历的一生,也许就是纯粹的“治疗”向“防治结合”的漫长过渡时期,而他选择站在风口浪尖,去努力推进这种他认为与全人类福祉攸关的进程,即便遇到了种种阻力,但他依然选择立场鲜明地战斗。历时多年的研究,结论却很简单: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前半本书,坎贝尔博士列举了各种详实的研究和数据来支撑这个结论,而后半部分在剖析为什么这样一个对公众健康影响如此巨大的结论,是如此的难以普及——不但遭到营养学界的质疑,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医学界、食品业和制药业。好的习惯是对抗慢性病最好的武器,好消息是,这些武器每个人都已经拥有,医生和药瓶虽然可以在最难过时帮你一把,但是如果想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每一天都过得更好,我们最应该依赖的,还是自己。

感谢坎贝尔博士

当我翻开这本书,读过几页之后,我就觉得这本书无非也就是劝解我们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和市面上很多书没有什么差别一样,但是当我潜心仔细阅读之后,觉得这本书写的有理有据,内容也很翔实,很具有说服力,读完之后,我觉得我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慢慢的去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努力去做个素食主义者,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的身体健康!!

Notes: 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癌症营养对癌症进展期的控制,远超过最初致癌物剂量的影响。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会促进肿瘤发展,而植物性食物则可以减少肿瘤发生。日常15%-16%(总热量占比)的每日动物蛋白摄取量,就可能引来癌症。而最健康的饮食是复合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饮食。要获得健康不能光靠个别的营养素,而是需要含有这些营养素的完整食物——也就是植物性食物。只摄入含有某种维生素的补充剂,并不能带来厂商许诺的那些好处,反而会给您的健康带来重大隐患。心脏病心脏病的两大风险因素:血胆固醇和血压。动物性食物与血胆固醇浓度较高有关,植物性食物则与血胆固醇较低有关。最致命的是中低程度的硬化斑累积,也就是阻塞不到50%动脉的硬化斑。所有硬化斑外头,都包裹着一层薄膜状细胞(Cap),能够把硬化斑的核与血流分开。然而,在这些危险的硬化斑里面,这层薄膜状细胞却异常薄而脆弱,因此当血液冲过之时,就会对它们造成侵蚀,甚至使之破裂。一旦这层薄膜状细胞破裂了,硬化斑的主要内容物就会与血液混合,之后,破裂处附近的血液就会开始凝块,凝结会不断增加,也会很快地堵住整条动脉。若动脉在短时间内被堵住,血流旁支来不及发展,流经破裂处的血液就会大幅降低,心肌也无法获得所需之氧气,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开始死亡,心脏的搏动机能也就逐渐失效。此时,患者可能感到胸口极为疼痛,上至颈部下颚、下至手臂也可能产生剧痛,总之,病患这时已经面临死亡大关了。(Ambrose JA, and Fuster V. “Can we predict future acute coronary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A 277 (1997): 343-344.)那些较小、较不稳定、容易破裂的硬化斑累积会导致心脏病发作,然而心脏搭桥手术锁定的目标,却是最大、最明显的硬化斑,这些硬化斑或许会导致胸痛,却不会导致心脏病发作。真正安全的血胆固醇浓度应该是低于150毫克/分升。要逆转心脏病病势,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把脂肪控制在只占总热量摄取的10%。肥胖症植物性食物以两种方式维持热量平衡,进而控制体重。第一,它以体热的方式来消耗热量,而非把热量储存为体脂肪,一年下来,就算热量摄取的变化不大,但是体重差异却很明显。第二,植物性饮食能鼓励身体多多活动,一旦体重减轻,身体活动起来又更为方便。饮食加运动不仅能减轻体重,还能全面改善健康。长期大量地滥用某种物质,会使人体因此丧失对这种物质利用效率的控制调节能力,这是生物学上一种根深蒂固的现象。最佳营养指南原则一 食物营养团结力量大原则二 维生素补充剂并非健康万灵丹……这并非说这些营养物不重要,而是说只有从食物而非补充剂中摄取时,才能显出它们的重要。将营养素纯化、分离出来,希望它们发挥纯天然食物所带来的那种效用,这种做法恰恰说明人们对营养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是多么无知。原则三 植物的营养成分比动物性食物好有4种营养成分是在动物性食物中有,但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中找不到的,那就是胆固醇、维生素A、D和B12,但其中有3种是不重要的营养成分:除了胆固醇外,人体可从β-胡萝卜素中直接制造维生素A,而我们的皮肤只要照射15分钟阳光,就可直接制造维生素D,但这两种维生素的摄取量一旦过高,就会有毒。因此,我们最好是仰赖这些维生素原,也就是β-胡萝卜素和阳光,好让我们的身体直接控制维生素A和D的摄取时机和数量。根据估计,我们体内的维生素B12可以保存3年,如果你已经超过3年未摄取任何动物性食物,或是你怀孕或需要哺乳,你就应该考虑摄取一些B12补充剂,或每年定期看医生检查体内的B12或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同样,如果你不晒太阳,特别是在冬季,你可能需要摄取最小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当然,最好还是请试着多到户外走走。原则四 营养决定基因的展现基因不会自行决定疾病的形成,只有在经过活化展现出来时,基因才会发挥作用,而营养对于该让好基因或坏基因展现出来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决定角色。数十项研究显示,人们的基因并未改变,但他们移民之后,就会带有移入国家的罹病风险,而且患病的危险大致相同。(strong evidence!)原则五 营养可以控制有害化学物质的副作用原则六 营养能预防、扭转或终止疾病原则七 对慢性疾病真正有益的营养将全面支持健康原则八 好营养能创造整体健康,所有层面环环相扣摄取全植物素食,同时将精制食物、盐分和脂肪的摄取量降至最低(见下表)。除此之外,对于常待在室内,以及在寒冷少日晒气候生活的人来说,在摄取全植物素食之余,每日应该还要加强补充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不过维生素D的摄取量必须适量,小心别超过每日的建议量了。科学简化论的死胡同科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观察、发问、假设并测试假设,然后再不带偏见地去解释发现结果,总之不是向人们的欲望磕头。消费者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可以决定是否要将我们的发现融入他们的生活形态中,可是科学家要做的,就是提供他们最好的资讯,让消费者依据这些资讯来做决定,而非我们替他们做主。是消费者付钱让我们进行研究,也只有他们有权利决定该怎么做。从整体情境中抽出细节来调查的研究方法,也即是我所谓的“简化论”。如果我们想着从这样的结果中判断复杂的关系,无疑是死路一条,这甚至比部分科学家行为失当所造成的杀伤力更强。政府若与总卡路里摄取量相比,其实人体只需要5%-6%的膳食蛋白质去代替体内定期流失的蛋白质(比如氨基酸)。然而,过去50年来所建议的摄取量都在9%-10%,以确保大多数人至少都达到5%-6%的“需求量”。事实上,每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都用几乎全部的税钱去资助药物、补充剂和机械设备的研究费用。但在本质上,你我所资助的大部分生化医学研究,其实是在找可以研发和上市的药品。……说到健康,政府的态度不是为民服务,而是牺牲人民福祉,为了食品业和制药业服务。这其实是体制上的问题,是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结合起来决定国家健康的。业界负责提供公共健康报告的研究经费,而与业界关系深厚的学术界人士则扮演研发的关键角色。政府职位和业界职位之间存在一扇旋转门,以至于政府研究经费流向药品和设备的研发,而非营养研究。这个体制是由各司其职的人所建立,他们往往不晓得最高决策者是谁,及他们真正的动机为何。总而言之,这个体制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且对于公共健康危害甚深。Summary从未有过如此大量的实验支持以全植物食物为主的饮食方式。- 全植物食物对于预防心脏病最有益。动物蛋白质比饱和脂肪酸和膳食胆固醇,更会增加实验动物、个人和整个人群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国际性的研究在比较各国饮食文化后发现,以传统的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人罹患心脏病的概率较低,而且对单一人口中的个人研究也显示,摄取较多全植物食物的人不只胆固醇含量较低,罹患心脏病的概率也比较少。- 全植物食物对于预防癌症最有益。动物蛋白质促进肿瘤生长。此外,动物蛋白也能增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第1型”(IGF-1)荷尔蒙的含量,而这种荷尔蒙是致癌的危险因素;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饮食会让更多致癌物质进入细胞,进而让危险的致癌衍生物与DNA结合,然后诱导更多有机体突变反应,因而产生治癌细胞,而主要这种治癌细胞开始形成,就会加速肿瘤生长。资料显示,动物性饮食能增加女性“生殖激素”的生成,而这可能导致乳腺癌。- 全植物食物对于预防糖尿病最有益。介入性研究显示,若以全植物食物去治疗II型糖尿病,则可达到扭转病情之效,并且不再依赖药物。此外,范围广泛的国际性研究显示,I型糖尿病跟牛奶摄取和过早断奶有关。- 全植物食物对于预防自身免疫疾病最有益。我们现在知道自身免疫系统会通过血液中动物蛋白引起的“分子拟态”过程,转而攻击人体;我们也有值得注意的证据显示,多发性硬化症与摄取动物性食物,尤其是乳制品有关。此外,介入性研究显示,饮食有助于减缓,甚至阻止多发性硬化症的发展。- 全植物食物对于肾脏、骨骼、眼睛和脑部最有益。人体摄取的动物蛋白会在肾脏生成过量的钙和草酸盐,因而形成肾结石。此外,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预防白内障和老年黄斑变性。同时研究显示,认知障碍、轻度中风引起的血管性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症,都和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人口调查则指出,高动物蛋白饮食会让髋部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加剧;动物蛋白会在血液中形成酸性环境,然后榨取骨骼中的钙质。

以后再看健康、养生节目先看看赞助单位

人人都有养生秘笈,人人都有健康食谱,只要看看微博就知道了。许多健康专家或是美容专家都会发布一些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消息。也有许多健康组织或健康频道会经常性的发布类似的视频节目或健康饮食清单。但如果仔细比对,你就会发现这些不同专家说出口的资料,往往会有互相矛盾之处。但若将它作为一个学术观点,有矛盾总会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减肥,也都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门路。更何况是吃东西。新闻也有报道,某地老太常年吃红烧肉,但依旧能活到90多岁。而我们身边恐怕也有人,吃斋念佛最后却得了绝症英年早逝。就连某本国内畅销期刊,也做过一期养生专题,大篇幅告诉人们有些人“抽烟喝酒不运动”的养生理念。健康的事,其实不排除因人而异的情形。心情好,总归是健康非常重要的要素。但除此以外,是不是还有些客观事实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呢?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羡慕别人的缠身恶习,觉得想吃什么就该吃什么,亏了什么也不能亏自己的肚子。但对于饮食而言,这毕竟属于科学范畴,就不能过于依赖于东方的“玄”,不能太过靠感觉。坎贝尔父子所著的《救命饮食》就是这样一部学术报告,意在揭示出人类饮食的重要秘密,同时颠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在向“权威”宣战。简单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提倡素食生活。作者柯林•坎贝尔本身是研究蛋白质和癌症的专家,他也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二恶英”的主要发现者。因此,他作为此方面世界知名的权威专家,为了研究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在1983年-1989年期间,亲自到中国与中国疾控中心等医学机构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科学调研。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取了美国人的许多饮食调研资料。通过两者的比对,也通过动物实验,他发现,动物蛋白是许多慢性病和绝症的最重要致病因素。人们许多的疾病,都源于日常饮食习惯,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的肉食习惯。许多人会觉得这是老调重提。素食,在中医里也是调理病人经络不通的方法之一。而纯粹素食的生活理念,虽然有不少素食组织在提倡,但是仍有不少专家认为并不有利于人类健康。而最重要的分歧点之一就在于,目前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动物蛋白对人体是必须的。而坎贝尔的书中则指出动物蛋白不仅对人体并非必须,而且还是有害的。这一点在书中的白鼠试验中有详细数据记载,同时在书后也附上了实验反应效应报告。作者希望借此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而非来自于其它教科书。而最令人吃惊的,就是现在全民提倡的“牛奶补钙”理论,竟然也是错误的!作者通过研究表明,牛奶补钙不仅不会真正补钙,而且还是让人体钙质流失。因为牛奶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属于酸性,而人体为了保持机体酸碱平衡,就会提取骨骼中的钙质去中和这种酸性。这样就导致了人体钙质的流失。而之所以有乳制品企业“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以及专家们强调喝奶重要性的观点,都是由于有企业基于商业利益的作为。去看看那些养生和健康栏目的赞助单位,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作者也以美国的一些健康协会的真实案例告诉读者们,这些机构所发布的健康膳食报告,背后均有利益驱动。甚至于有一些健康机构称麦当劳的汉堡属于健康食品,或将炸薯条归类为蔬菜类健康食品!所以,作者强调,现在人们所摄入的动物蛋白,不仅会诱发癌细胞生长,也会造成肥胖、糖尿病或其它心血管慢性病的形成。作者在书中一一做了科学解释并展示了实验数据。例如通过对中美两国饮食习惯的数据比较,虽然中国人每日膳食热量大于美国人,但中国人日常平均体力消耗大于美国人,且中国人所食用的植物食物多于美国人而动物性蛋白质摄入则少于美国人,因此中国人的肥胖程度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远低于美国人。而根据膳食习惯不同,亚洲人的慢性病或绝症发病率也较欧美人要少。这就说明了素食,其实是有利于人们健康的。不过作者也警告,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人饮食中的有害物质也逐渐增减,对身体威胁也逐渐增大了。而最令作者担忧的,就是政府在人民膳食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或是政府听命于专家的指点,因此目前许多饮食政策实际是不健康的。而人们对于政府的信赖,导致许多人坚信许多错误观念。比如减肥,更多人相信专家所说的因人而异,本身体质决定了体型等一类鬼话,而放弃对健康的追求。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可以说,政府在健康饮食的许多方面,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下次看到电视里的健康节目,只要多留意一下节目的赞助商,你就知道为何许多美食节目都在使用鸡精,许多健康节目都在提倡喝奶,而即便是健身房也在推荐蛋白粉了。

换个标题吸引眼球骗人罢了

通篇就只说明一个观点:多吃素食少吃肉。拿大量文献和调查报告来说明这个观点,而且有夸大其词之嫌。作为一名营养师,我提倡的是平衡饮食,按照膳食宝塔来说,每个食物种类都要涉及,包括蔬菜水果鱼类肉类豆类等等,每天适量摄取都身体有利而无一害。总的来说,这本书不值得一看。

素食者说

曾经一度我也是被产业和gf洗脑,以为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结识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已经素食两年了,深深能够体会到素食者为人们的所不理解,不过现在已经很释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只是太多人醒悟太晚了。希望更多人看到这本书,素食护生,功德无量!!!另外这本书的题目和装帧太夸张了吧


 救命饮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