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林外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药学 > 药林外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63365159
作者:郑金生
页数:315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内容概要

郑金生,1946年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1978-1981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在中医药历史文献(尤擅长中药学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已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包括主编《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本草纲目索引》,著《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中国古代养生》等书,并在《中国本草全书》巨著中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神农、本草与历代本草文献的演变
一、神农及其传说与遗址
二、“药”与“本草”
三、本草文献的起源
四、以《神农本草经》为核心的本草主流
第二章 本草学术主题与学风的变迁
一、早期本草著作的草创特征
二、绵延千年的药物基原考订
三、药效积累与药、方结合
四、金元药理探讨新风的由来与进展
五、精炼药效与南北本草的交融
六、临床药学研究与尊经之风
第三章 药效的发现与“传信”
一、经验与联想
二、权威与理论
三、本草药效的多源性
四、药效“传信”法
第四章 古代社会的用药风潮
一、仙药与丹药
二、“服石”与寒食散
三、香药与熟水
四、“以人补人”
五、成瘾药物与时尚药
第五章 中药炮制与雷公”
一、“炮炙”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二、炮炙起源与汉代医籍中的炮制
三、药业兴起与炮制理论总结
四、雷(学攴)与《雷公炮炙论》
五、宋代的药局、“煮散”与“饮片”
六、理论完备与炮制过当
第六章 本草插图的演变——兼谈本草插图中的写实与艺术问题
一、早期的本草图多为美术珍品
二、版刻本草插图的演变
三、宋、明画家的彩色本草图谱
第七章 本草与文学
一、本草中的歌赋及歌括类专著
二、文学作品的药物相关内容
第八章 历代药王与药王庙
一、韦姓药王
二、扁鹊药王
三、皮场王与药王
四、孙思邈药王
第九章 蒙汗药、麻沸散与麻药
一、“蒙汗”含义与方药
二、药酒、麻沸散与麻药
参考文献
重要名词索引

编辑推荐

  “药,治病草”,它是医生治病的武器,同时又是中国历代社会的一种物资,来源十分广泛,与社会密切相关。尤其是作为社会流通的商品之一,药品又要经过许多非医人之手,遵循商品发展的规律包装打扮、浮沉涨落。因此中药的社会性非常强烈。历史上的中药甚至就像戏剧中的演员,有靠真功夫铸就的“名角”,也有靠社会风尚捧出、炒出的“明星”……

作者简介

“药,治病草”,它是医生治病的武器,同时又是中国历代社会的一种物资,来源十分广泛,与社会密切相关。尤其是作为社会流通的商品之一,药品又要经过许多非医人之手,遵循商品发展的规律包装打扮、浮沉涨落。因此中药的社会性非常强烈。历史上的中药甚至就像戏剧中的演员,有靠真功夫铸就的“名角”,也有靠社会风尚捧出、炒出的“明星”……

图书封面


 药林外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说文解字》对“药”的定义是“药,治病草。”这个解释显然是来于神农的伟大功绩。中药是神农发明或者说发现的。可是,神农尝百草,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药”,而是为了找“食”。最初的说法是“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人最初的最初,也是想做食肉动物的,然而牙不锋,爪不利,眼不尖,腿不壮,实在是捕获不到足够填饱肚子的肉,只好放弃了吃肉的狂想,不再奔跑打猎,而是脚踏实地,弯下腰低下头,做一个食草的顺民。神农找“食”过程的艰辛,几把鼻涕几把泪也说不清楚。《淮南子》里说他老人家“一日遇七十毒”,就是每天工作八小时,平均不到七分钟就被毒一下,神农马上要处理这个CASE——给植物命名,记录植物的特征,描述中毒的反应,迅速调整自己的身体,进入下一个发现之旅。我有时想,武功应该也是神农发明的,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清理掉身上的毒,除了运用内功,将毒逼出体外,恐怕没有效率再高的办法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一日遇七十毒”的“毒”,就是“药”。在中国古代,“毒药”是药物的泛称,如《周礼》“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流传千年,我们现在还说“是药三分毒”。就这样,神农不惜自己的身体,以身试毒(药),成了中药的滥觞。我有时也想,可能正是这个伟大的痛苦的高尚的行动,把神农的身体搞坏了,他最终败给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黄帝。但是他的子孙还算有些良心,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就是神农),还是把他排在黄帝的前头。神农因此而成神,但是每七分钟尝试一种植物随即中毒自救的高尚行为对于一个神来说还是有些愚蠢的做法。到了晋代,干宝在《搜神记》中就掩盖了神农以身试药的行为。《搜神记》的开卷第一篇,写道“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温寒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干宝给神农手里添加了一个道具,赭鞭,就是一种涂成赤红色的鞭子。据说赤红色可以驱邪,所以鞭打百草,百毒不侵,而百草则在赭鞭的神力下尽现原形。即使是按照这个版本,武功也是神农发明的,你想想看,神农手持赭鞭,高唱着“我手持赭鞭将你打……”那气势,如同萧峰大战聚贤庄。还是回到神农采取行动之前,他本意是要给人类弄些吃的,所以吃饭问题,是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找食的过程中,发现了药,这就是“药食同源”——只不过神农没有想到的是,若干年后,在他曾经奔波一生的中华大地,他的子孙们真正做到了“药食同源”,只要是吃的东西里,都有这样那样的毒啦药啦——神农,你听见后代的呼唤吗?——老天爷,现在还敢吃什么呢?!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令神农欣慰,那就是他的子孙什么都吃过了,遗传个几代,百毒不侵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到来。神农笑了:狗日的,我等着。
  •     此书适合信服中医药的人读,别开生面,精彩。中医科学化那帮人就知道做实验,怎么没人着力整理一下中药的科学药效和文化药效。书前附了几十张彩绘本草图极为精美。读完书中关于本草书中的插图历史再回头看,便会发现中药是如此的可爱。
  •     刚才一看,这书只卖10元……真是,这也太廉价了,写这么一本可是颇为不易啊……回到正题,这书刚开始翻看纯粹出于最近听中医讲座看多了,就想多了解一番。最开始的几十页,讲什么学术学风,让我一阵头疼,该不会是学术著作吧……于是想早点结束看完,就草草翻过都没什么大兴致。看到中医药效的发现就看到好玩的东西了,比如说一个女子因丧夫发狂,被关在屋子里,然后晚上她爬上桃树,把树上的桃花都吃光了,第二天早上家人给接下来,病就好了。或者什么有麻风病,一条蛇掉酒坛里,人不知,久喝痊愈。后见蛇骨,方知其因。人患转筋,喊木瓜,或者写这两个字,就能停止。我看到这些小段子,一个个觉得好玩,也算是寓教于乐么。然后就是我觉得有意思的章节了,说的是古代用药潮流,轮番上阵。秦汉时候用仙药丹药,丹砂,云母,汞啊,假外固内,用坚固的外物来让自身强大,因为草木这类都不能自保,何况保人。魏晋就用寒食散了,吃完发汗,发热,要冷饮食,冷将息,燥热亢奋。不过没别的选择,这个也不差啦,毕竟材料就是什么钟乳石,平民也可享用啊。宋就有什么香药了。妇人出行,二小鬟持香球于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想想也挺美好的。还有就是什么走街串巷的卖用各种中药熬的汤水,不过就是都有害啦,哪有无害的中药。跟现在那些各种保健物品都一样呢。。下面就是以人补人啦,女人月水,人乳,尿液,胎盘的。因为外丹药不行了,就考虑人自己身的内丹。各种的手段,就为了哄骗上层的欣赏。种种恶劣的手段就不足道也。之后就是鸦片,烟草的天下了。之后的章节提到了中药的制法,我也才知道了原来这一个个的不是拿来就要用,要经过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制,才能发挥药性。说到那些中药插画,真心觉得,画的真好看,不过要凭这个寻找到哪种草药还是挺难的,可能是我对于抽象理解不清吧。对了,后边提到了中药与文学,看的让我觉得前人的智慧让人拜服,诗句,句句包含药材,且意思无损。到了戏曲这块“你吃些人中黄,善解热毒。你吃些人中白,能治牙疳。还有那白丁香,能破毒结。还有那两头尖,也治头风。还有那童小便,滋阴降火。还有那五灵脂,调血止疼。还有那望月砂,退翳明目。还有那粪中蛆,肠结能通”看到这些那时流行的唱腔,真是觉得,通过这些,让百姓也能了解简单医学,出问题自己也能稍微诊治一下,功德无量啊……不过现在人也不差啊,看说明书也全能了这书放了半个多月断断续续看完,以后会再看几遍吧,有许多细小的我没注意的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对于中医学方面的介绍很浅显,讲的是关于中医周边的内容,比如《本草》版本的推演、历代用药风尚的流变等等。虽然是论文的范儿,但也只能作消遣用。”
  •     刚到手,书的外观排版都不错,有插画,很上去很用心。内容还没详细看,看了下目录还是很有兴趣的。唯一就是字体稍嫌小了。
  •     药林外史,太值得珍藏啦!
  •     让人对中医历史有了一个框架的理解,很好的书。
  •     印刷很下本钱,但内容没啥有意思的。估计我看不完。
  •     药林掌故,医界逸事,古今杂谈,在作者的笔下尤显亲切。非常棒。
  •     很有趣的一本书,有很多小典故,让人有很多启迪
  •     这是一本研究中药方面的书。但不是从药中研究,而是从中药之外去探讨一些有关中药的各类传闻和故事。看后增加了不少有关中药方面的话外音。
  •     作者客气了!中医史学会主任执笔,但官方背景较浓#
  •     整本书都不错,通俗易懂,在读古代社会用药风潮的时候呕得不行,以人补人好变态
  •     不错的一本书,一口气看完,受益匪浅
  •     正在读,没想象的好。
  •     很不错的一本书,懂得了很多课本上不知道的知识,会在好好研读的
  •     商品质量不错,送货时间也快。
  •     从来科普最难写,先生威武
  •     有空可以看看!
  •     对中药的发展有了解
  •     关于中医中药,通俗而严谨的入门书。
  •     对于中医学方面的介绍很浅显,讲的是关于中医周边的内容,比如《本草》版本的推演、历代用药风尚的流变等等。虽然是论文的范儿,但也只能作消遣用。
  •     一本中药科普书籍,写的颇有趣味。
    让我这种门外汉也能看的很开心。不错。
  •     想一想收获如此之多,读来也颇为有趣,给五星吧
  •     可以了解我国传统医药
  •     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药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可读性,不错
  •     能学到不少中药知识。
  •     非常好,超厚,价格也非常好,划算,纸张也很好。
  •     了解一些小故事,不错的阅读本。
  •     需要精心慢慢品读的 书是很不错的以前先有 中药简史 的和这本是一套的
  •     好书啊……推荐啊……
  •     <<药林外史>>和以前的版本有點不同.以前的版本是以藥名比作人,通過種種例子,說明某些藥材是不能混合搭配服用的.
  •     知识性,趣味性
  •     阅读完的感觉就是作者应该是下过功夫研究的。不过还没没有满足我对这个题材的期望,或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吧。历史毕竟不是小说,呵呵。总体来讲不错的,给4分
  •     非常好的一本书,也是一直以来非常期待的一本书。感谢作者和出版社!!!对中医有兴趣的朋友和专业人士都可以看,开卷有益。
  •     看了好几遍,内容比较丰富,除了中医的内容,还涉及到文化、农业、古代科技等方面,感觉作者知识广博。
    里面有很多闪光点,值得进一步探究。
  •     通过这本说可以更为详细通俗的了解关于中医药的文化内容
  •     很有参考价值。可惜说好要的发票没有给开具。
  •     前面部分介绍中药发展历史有点枯燥,后面的讲到各个有名的中医用药的故事就有些意思了,总的来说,还可以,就是太贵了,还好,卓越打折了!
  •     了解一下中药的历史,增加知识开阔面
  •     对喜爱中医药的爱好者挺有帮助的
  •     比较能看进去的专业书
  •     好吓人。。。
  •     挺吸引人的一本专业的本草史学书!写作思路明快流畅!很喜欢的!
  •     作者作为主编可能是比较合适的,这本书作为知识的普及也是可以的,只是缺乏严谨与深度。
  •     书的印刷质量不错,前面有30页彩页,可以认识一下中药及其制作过程。
  •     粗略翻阅了下打算慢慢研究
  •     真正所谓闲书,配合假期,风味尤佳
  •     主要是用来普及中医知识还是不错的书。
  •     不能当是正经读物,
    勉强算是本中医的半历史,半小说吧
    消磨时间还是可以的
  •     一本深入浅出、读来令人兴趣盎然的书。
  •     本草史入门。。有不少有意思的史料。
  •     虽然不是学中医的,但对中医及中药非常有兴趣,此书深入浅出,适合我这种爱好者。
  •     呜呼!医道之不彰久矣,吾民之忘其根本甚矣。然医经浩繁,令后学者望而却步。此篇“药林外史”开风气之先,以白话阔论古今,趣引有志者登堂,功德可谓大焉。
  •     有趣~易读~通过本书可以领略我国中草药的发展历史
  •     这个价太高了,收到的书有点发黄,纸质不是很好
  •     不错,在阅读中可以获得很多知识,手法很巧妙,一点不枯燥
  •     虽然不够专业,但是考虑到面对的人群,感觉还是不错的,获益良多。
  •     本人是中药专业出身,感觉里面的大多数东西以前都听说过,书的内容更详细一些,搞研究的人可以拿一本,当参考书用。
  •     一直想找一本这样的八卦中药的书籍,这本虽然严肃的知识占比有点大,但各类好玩的东西还的挺多的
  •     《药林外史》是我所郑金生老师编著的一本关于中药方面的史学读物,从文化角度阐释了许多中药不为人知的历史,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中医药研究人员,相信读后都能受益匪浅。
  •     比想象中精彩。医药史更是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
  •     从另类的方面了解中药,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     郑老师的书,都不错。名家
  •     基本是外史
  •     书不错,可以了解中药源流,增长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     对于了解中医有帮助
  •     关于中药的全集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