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心理健康 >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030325044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当孩子总想“自己来”时,小陆的儿子豆豆今年1岁多了,一直以来都是个听话的孩子,不过最近豆豆有些“不太安分”了,什么事都爱自己“参与一下”。原来吃饭的时候很乖,坐好等着父母喂,现在却不这样了,总要自己吃饭,还想学着大人的样子用筷子;衣服也要自己脱,不让大人帮忙……尽管豆豆每次自己吃饭的时候都会把饭洒得到处都是,脱衣服的时候也很费劲,还把衣服拽得乱七八糟,但小陆觉得这样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就由着孩子了。可是丈夫不这样觉得,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得让小陆喂孩子,他怕孩子自己吃会烫着、噎着,害怕孩子吃不饱……总之,他们夫妻俩在这方面有了分歧,小陆也不知道到底哪种方法对孩子好。  我觉得孩子到了1岁这个年龄是可以让他自己学着吃饭了,这样确实能提高孩子的独立性。我的儿子在1岁的时候就总想自己动手,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我一般都由着他。比如,他想自己脱衣,我就会先教他解扣子,让他跟着我学,我先把上面的扣子给他解开,留下一两个让他自己解,然后让他自己脱衣服,在他实在够不着、弄不好的时候就帮助他一下。这样几年下来,到上小学的时候,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比其他的小朋友要强一些。不过要注意的是,做家长的不能一味由着孩子,要给孩子适当的指导,教会他们自立,而不能放任孩子乱来。  遇到事情,大人想要帮助孩子,孩子却愿意“自己来”,这并非坏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孩子“自己来”的意向变成正向的力量并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第一,确定适当的范围,支持孩子“自己来”。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可以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孩子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两岁左右的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爬楼梯、穿脱鞋子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  第二,耐心指导,教会技能。由于孩子年龄小,能力有限,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就需要父母格外有耐心,不厌其烦地一步一步教孩子。可以在孩子身边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孩子技能。在孩子总是做不好时也切忌苛求斥责,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第三,经常提醒,持之以恒。许多事情孩子要自己来只是凭一时的兴趣。而孩子的兴趣广泛,却不稳定,往往今天要自己做的事情明天就不感兴趣了。因此父母要经常提醒孩子按时去做该做的事,如“该洗脸了”、“该洗手了”等。若孩子不愿自己做时则可说:“妈妈知道宝宝很能干,一定会做的。”或说:“宝宝上次做得那么好,今天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以此来强化爸爸妈妈的指令,激励孩子持之以恒,以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第四,当孩子在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时,父母可以监督他做完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防止他半途而废或不负责任地乱做一气。事情做完后可以及时评价,特别要多给正面的赞扬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确属其力不能及时,要耐心讲清道理,让孩子明白大人不让他做那件事情的原因,或者让孩子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制止。  不愿在家的孩子  涵涵今年两岁了,小时候爸爸妈妈打工忙,只能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总是喜欢把她带到院子里面,跟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过家家,涵涵玩得十分开心。但平时玩习惯了,涵涵就总爱待在外面,不愿意进家,就连下雨下雪天也不愿待在家里,一待在家里就哭闹,怎么哄都不好。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能冒着雨雪抱着她在屋檐下玩,说来也怪,抱出去她就不闹了。现在孩子大了,父母把涵涵接到镇上自己带了,平时父母打工依然很忙,也没时间天天带涵涵出去玩,于是涵涵就天天闹。父母渐渐发现孩子情绪有点低落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爱玩、想出去是宝宝的天性,父母也应该多带宝宝出去,不能让宝宝总待在家里。因为好动、好奇是宝宝的特点。把宝宝带出去,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尽情地玩耍,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宝宝的个性,满足宝宝的需要。父母平时可以带宝宝到外面玩,让他与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增进宝宝之间的交往。还可以带宝宝到街上散步,观察认识建筑物、路上行人和交通工具等,也可以利用休息日或节假日到郊外欣赏大自然,使宝宝接受外界刺激。这样能扩大宝宝的眼界,丰富宝宝的认识。  但户外活动的时间要控制好,尽量不要太长,时间过长宝宝就容易玩“野”而不愿回家。要合理地安排宝宝的一日生活,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相结合,适当地带宝宝出去玩。宝宝一旦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就不会老闹着要出去。  宝宝总想出去玩是正常的,适当的户外活动对孩子有好处。  第一,父母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多出去逛逛,比如找个春暖花开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郊游,在郊游的时候适当给孩子一些教育,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并且告诉他可以出来郊游,但也不能不分时间、场合总是吵闹着要出来。  第二,还可以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活动天地,充实宝宝的生活。父母可以为宝宝买一些喜爱的玩具、色彩鲜艳的图书以及爱听、爱唱的歌曲磁带等,也可以亲自为宝宝制作玩具。比如宝宝喜爱玩娃娃,可以和宝宝一起用布和棉花缝制一个,这样宝宝会更珍惜;然后还可以为娃娃做张小床,在家里为宝宝布置一个“娃娃家”。  第三,父母在家可以尽量多和宝宝交流,陪他一起玩。可以教孩子唱儿歌,给他讲故事,和他一起看图书、听音乐,一起唱歌、跳舞等。另外,还可以请邻居的孩子到家里和宝宝一起玩。这样,宝宝就不会感到无聊寂寞,而愿意待在家里了。  第四,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要适当进行掌控,不能孩子一哭闹家长就顺着他,不论刮风下雨就带孩子出来,这样会让孩子以为只要哭闹就能解决问题。此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他今天乖乖待在家里,周末就可以带他去公园。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总是觉得农民亲近大自然,应该不会有什么心理健康问题,但令人吃惊的是,有调查显示,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我国90%的自杀事件发生在农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逐渐面临着同都市人群一样的生活压力,在其相对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下,各种积压的情绪却得不到及时排解宣泄。都市人有了心理问题可以去心理咨询机构,可农民的不良情绪的出口在哪里?  所幸的是,新农村建设当中出现的留守儿童、农民工、隔代抚养等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全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对我们而言,能有机会为农村朋友写点实用、易学、易懂的心理调节书,是一件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的事情。  ——全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林崇德)

内容概要

  段鑫星,著名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2-006).曾获全国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丛书序(林崇德)
自序:农家人眼亮心明
第一章 初为人母担忧多
当孩子总想“自己来”时
不愿在家的孩子
黏人的人儿
不吃饭的宝宝
孩子胆小怎么办
总要引人注意的孩子
宝宝的第一反抗期
不愿父母出差的孩子
爷爷奶奶的心头肉
爱动手的孩子
第二章 吾家有宝初长成
害怕入学的孩子
女儿不愿跟着我
溺爱中的孩子
孩子是“别人家的”好
自尊心强的孩子
离家出走的孩子
皮鞭下的孩子
望子成龙的家长
孩子不是“垃圾桶”
儿子成为“小财迷”怎么办
学习为了谁
正视残缺的爱
第三章 青春岁月烦事多
孩子叛逆怎么办
与网络交朋友
初恋时他们不懂爱情
孩子早恋怎么办
早早辍学的孩子
孩子厌学怎么办
高三要不要陪读
养不起的大学生
单亲家庭的悲哀
我愿是男儿
为他人作嫁衣
赚钱的工具
想父母不愿说
第四章 父母年老有所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儿子不孝怎么办
养娘没有生娘亲
……

作者简介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亲子篇》以时间为纵轴,考查了农民兄弟成长、成熟、成家、育子等一系列人生课题,以案例集的形式再现了农村生活场景。“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丛书以时间为线,依次针对农民兄弟成长、成熟、成家、育儿等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的形式,与农民兄弟拉家常,为广大农民兄弟排忧解难。 
《亲子篇》由“事例描述”、“过来人支招”、“心理师和你聊”三部分组成。“事例描述”中主要列举了为人父母、养育子女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案例,“过来人支招”则再现了农民兄弟独自处理问题的经验,“心理师和你聊”则从心理师的专业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易学的方式来给予农民兄弟细致入微的帮助。

图书封面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