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起源之谜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艾滋病起源之谜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802092372
作者:辛衍涛
页数:200页

章节摘录

  当人们追溯艾滋病的历史时会惊奇地发现,它的前几页迄今为止还是一  片空白。  人类关于艾滋病的确切记载大都始于1981年。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疾  病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  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艾滋病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重  重迷雾之中。虽然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合理的猜测和颇有科学依据的推论,  但还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得到世人的公认。  我们所知道的是,艾滋病病毒这个沉默的杀手在人类对它毫无防备的情  况下,悄然发起了攻击。随后,又以一种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开始了它的传播  。一位研究艾滋病的专家用“寂静”概括了艾滋病在早期蔓延时的特点。但  我们注意到,艾滋病病毒这个“寂静”的杀手所选择的攻击目标令人不寒而  栗。它对侵犯人体的某个器官,或者说“攻城掠地”并不感兴趣。它要摧毁  的是人类的整个免疫系统。  艾滋病的出现并非来势汹汹,但它却来者不善1  1981年3至4月间,有两种疾病的异常动向引起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关专家的注意。这两种疾病分别是卡波西肉瘤和卡氏肺囊虫肺炎。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老年人当中的疾病,而且恶性程度不  高。但1981年3月,他们在纽约市年轻的男性同性恋人群中至少发现了8例恶  性程度很高的卡波西肉瘤病例。  几乎与此同时,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纽约,一种少见的肺部感染一卡  氏肺囊虫肺炎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位药剂师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  一位20多岁的男性同性恋者因为患有肺炎在医院接受治疗。两个星期之后,  他的医生打来电话,要求我补充一种很不常用的治疗药物。这种情况很特别  ,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要求补充药物,患者通常在lO天左右时痊愈出院或者  死亡。”  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其《发病率与病死率每周报告》上发  表了一篇题为“卡氏肺囊虫肺炎——洛杉矶”的文章。就在文章发表以后,  该文的作者之一,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免疫学家迈克尔·戈特里布的电话  就一直响个不停。全国各地都有医师打来电话说,他们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  。  此后,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认为是艾滋病出现的标志。但确切地说,它  只是人们认识艾滋病的开始。  最初,人们并不知道卡波西肉瘤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有人猜测是  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人认为是使用兴奋剂所致;还有人认为是免疫系统因“  超载”而崩溃。虽然人们也担心这种新的传染病会以某种方式蔓延,但由于  早期的患者仅仅局限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之中,有些专家乐观地估计,这种疾  病也许不会危及其他人群。可刚刚5个月之后,这种乐观的估计就被无情的  事实推翻了。人们在静脉吸毒人群当中发现了第一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  这说明艾滋病不仅仅会在男性同性恋人群当中流行,也会在其他人群中流行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消息更加令人沮丧: 1981年12月,艾滋病跨过大西  洋,在英伦三岛登陆。从此,艾滋病这片阴云就一直在欧洲的上空和欧洲人  的心中徘徊。    1982年7月,美国有23个州报告了艾滋病病例,感染者的总数上升到了452人  。随着艾滋病病例的不断增加,它所危及的人群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使人  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  艾滋病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的流行使人们注意到它是由一种具有传染性  的病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随后人们又发现了艾滋病可以通过异性间的性  行为而传播的证据。1982年,美国有一个不足两岁的儿童因多次输入血液和  血液制品而被感染。血友病病人当中也发现了感染者。这进一步证明了艾滋  病的传染性,并且使人们开始关注血液的安全问题。就在同一年,美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第一个可能由母亲传染给婴儿的病例。  就在人们仔细地勾勒艾滋病的大体轮廓时,他们意识到应该给这种疾病  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最初,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临床症状而称其为  “淋巴结病”或“卡波西肉瘤和机会性感染”。也有人因为它一开始主要发  生在男性同性恋人群当中,因此称其为“危及同性恋的综合征”或者“同性  恋相关的免疫缺陷”。  1982年8月,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  谓“获得性”是指这种疾病不是人类固有的或遗传的。它是由外界的因素引  起的。“免疫缺陷”是就其后果而言的。因为这种疾病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人  体免疫系统被破坏。“综合征”是指这种疾病的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不止一  种,而是一组综合的症状。由于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地反映了疾病的特点,因  此广为流传而且一直被沿用至今。不过这名字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太长,叫  起来不顺口。于是人们就取其英文名称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而称其为AIDS  。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由于语序的关系把它改成了SIDA。我们中国人根据  英文缩写AIDS的发音,再加上一个“病”字,把它翻译为“艾滋病”。……  P5-7

内容概要

辛衍涛,北京地坛医院办公室主任、北京红丝带之家副秘书长、《携手》杂志编委。长期在工作之余从事医学科普读物的写作,发表在国内各类报刊的文章已有160多篇,约15万字。曾撰写多部医学科普电视片脚本。近年来,重点从事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艾滋病的关怀研究。编写了《出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对艾滋病的历史追溯第二章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第三章 艾滋病起源之谜第四章 病毒狩猎者第五章 到底是谁发现了艾滋病病毒第六章 杜斯柏格的化学艾滋病理论第七章 德班风波第八章 《河流》掀起的巨浪第九章 乙型肝炎疫苗与艾滋病的起源第十章 艾滋病起源的人为理论第十一章 格雷夫斯诉讼案第十二章 艾滋病ABC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自从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解开艾滋病起源之谜。但令人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努力依然没有最终的结果。
为了满足读者深入了解艾滋病起源有关问题的愿望,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笔者在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艾滋病起源之谜》。其主要内容是向读者介绍目前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艾滋病起源理论,特别是一些关于艾滋病起源的不同观点、尚存争议的问题。除了介绍各种理论的论点、证据之外,还介绍了主流观点和权威机构对这些理论的态度、评论。其目的不是想为读者提供茶余饭后的消遣,也不是想以讹传讹,而是提醒读者能够全面把握有关艾滋病起源的研究现状,注意甄别其中的不实信息。同时,本书还介绍了艾滋病的历史、流行现状和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希望读者能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对艾滋病的有关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图书封面


 艾滋病起源之谜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看完才知道横行肆虐的艾滋病还没有被确定起源,很是差异,因为要攻克一种疾病得先找到其来源。作者在众多材料中爬罗剔抉,梳理脉络,对一些艾滋病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有自己的职业和道德判断,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很是难得。但可能作者对于历史材料的把握和呈现能力差了些,使得有些篇章成了似乎有文学性的历史文献资料,可读性不强哦。还有,艾滋病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可能还要从医学之外的问题来做一番审视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