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高职高专教材 >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040173437
作者:孙万邦主编
页数:326页

章节摘录

  第二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一方面取决于抗原物质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一)异物性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所刺激的机体的非自身成分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对异物的识别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通过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而形成的“非己即异”的免疫识别功能。胚胎期(个别物种如大鼠、小鼠可延至新生期)接触过的物质为“自身”物质,而从未接触过的为“异己”物质。一般说来,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如微生物抗原、异种血清蛋白等物质对人是强免疫原。反之种系关系较近,则免疫原性也弱,如鸭血清蛋白对鸡呈弱免疫原性,而对兔则表现为强免疫原性。  自身物质一般无免疫原性,但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或自身物质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也会成为异己物质而具有免疫原性。因此,异物性不是专指体外物质而言,而是因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在胚胎期是否曾与之接触而定。  (二)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子大小可影响物质的免疫原性,一定范围内,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是因为大分子物质含有较多抗原决定簇,结构复杂,在体内不易被降解,能持续刺激免疫活性细胞。蛋白质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多在10×103以上,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糖类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多数单糖不具有免疫原性;而聚合成多糖时可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2.化学性质及结构复杂性在有机大分子物质中,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其中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免疫原性强;而直链结构的蛋白质一般免疫原性弱,如明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高达lOO×103,但免疫原性极弱,若在分子中连上2%的酪氨酸,就会明显增强明胶的免疫原性;多糖、核酸的免疫原性很弱,但若与蛋白质载体连接则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类脂一般无免疫原性。  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某些天然抗原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但经处理改变空间构象后失去了诱生抗体的能力,抗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可影响其免疫原性。抗原分子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能决定此抗原分子是否能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抗原分子中氨基酸残基所处侧链位置的不同,可影响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图1-1)。

前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关于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专科教育)编写原则和要求,强调了教材要专科定位明确,适教适学,为临床服务的原则。编委会根据这个原则和各校在专科教学的实践经验,确定在本教材中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要适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强调基础与临床结合,特别是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与诊断和防治有机结合。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内容浩瀚,医学微生物学近30年来也发展迅速,特别是新的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如HIV、朊粒、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说明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任重而道远。学科的飞速发展,内容的不断增加,限于教学课时的要求,在教材内容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精选。建议教学理论学时为50~60学时。鉴于各校学时不同,教学中在重点保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可根据各地病原微生物感染与传播情况,选择细菌各论、病毒各论和其他原核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编写工作能顺利完成,得到了各编写院校的教务处和同道们的大力支持。本教材编委会秘书余妍老师在编写中做了大量联络和文字统校工作,济宁医学院高琦老师为全书插图的精心绘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我们的学识水平和编写能力,教材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在此恳切希望各校师生提出批评、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绪论第一章 抗原第一节 抗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第二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第四节 抗原的种类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六节 佐剂第二章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第四节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第六节 抗体的人工制备第三章 补体系统第一节 补体概述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 免疫系统第一节 免疫器官第二节 免疫细胞第三节 细胞因子第四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二节 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和功能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第六章 免疫应答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抗原识别-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第一节 抗细菌免疫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第三节 抗真菌免疫第八章 超敏反应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与诊断第二节 免疫预防第三节 免疫调节与治疗第十章 临床免疫第一节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第二节 免疫缺陷第三节 肿瘤免疫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绪论第十一章 医学微生态第一节 正常菌群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第十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三章 细菌的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第二节 细菌变异的类型与现象第三节 遗传型变异发生的机制第四节 遗传与变异在医学中的应用第十五章 消毒与灭菌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第二节 热力消毒灭菌法第三节 除菌、灭菌的其他物理方法第四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第十六章 细菌的致病性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第二节 感染的发展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程序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及控制第十七章 化脓性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二节 链球菌属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第四节 奈瑟菌属第十八章 肠道感染细菌第一节 肠杆菌第二节 弧菌属第三节 弯曲菌属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第十九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 麻风杆菌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第四节 嗜肺军团菌第二十章 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 炭疽杆菌第二节 鼠疫耶氏菌第三节 布氏杆菌第二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第二十二章 其他细菌第一节 铜绿假单胞菌第二节 流感嗜血杆菌第三节 百日咳鲍特菌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与干扰现象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四节 病毒的致病性第五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第六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第二节 麻疹病毒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第四节 风疹病毒第五节 SARS冠状病毒第二十五章 肠道感染病毒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第四节 其他肝炎病毒第二十七章 疱疹病毒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第四节 EB病毒第五节 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第二十八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节 登革病毒第三节 汉坦病毒第二十九章反转录病毒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第一节 狂犬病毒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第三十一章 朊粒第三十二章 螺旋体第一节 梅毒螺旋体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第三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第一节 立克次体第二节 衣原体第三节 支原体第四节 放线菌第三十四章 真菌第一节 真菌概述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专科教育)。全书共34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0章为医学免疫学,第二部分24章为医学微生物学。主要介绍免疫学基础,细菌和病毒的总论,同时也扼要介绍了临床免疫、细菌各论、病毒各论、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放线菌和真菌。为方便学生掌握重点和复习,全书各章都列有目的要求和复习考题,供学习和复习时参考。《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专科教育)》可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专科生使用,亦可供生物学科类本科生使用。

图书封面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