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纪文艺复兴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十二世纪文艺复兴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年3月
ISBN:9787542626677
作者:[美]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
页数:383页页

内容概要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美国历史学家,中世纪史权威。1870年生,幼年即开始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16岁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来到巴黎和柏林学习。不到20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892年到1902年转到威斯康星大学讲授欧洲史。1902年应聘到哈佛大学,直到1931年国身体善退休。1937年逝世。在长期的哈佛岁月中,他成为该大学、乃至美国史学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欧洲历史上的诺曼人》(1915年)、《诺曼社会制度》(1918年)、《大学的兴起》(1923年)、《中世纪科学史研究》(1924年)、《12世纪文艺复兴》(1927年)、《中世纪文化研究》(1929年)。

书籍目录

译序序言第一章  历史背景第二章  知识中心第三章  书籍和图书馆第四章  拉丁古典著作的复兴第五章  拉丁语第六章  拉丁诗歌第七章  法学的复兴第八章  历史著述第九章  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著作的翻译者第十章  科学的复兴第十一章  哲学的复兴第十二章  大学的兴起索引

作者简介

另一中译本: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86023/

图书封面


 十二世纪文艺复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哈斯金斯的《12世纪文艺复兴》一书,如果我们要向人作个简单地推荐,大概可以只谈四点:第一,在纵向视野,即时间维度上,发现了历史的连续性。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历史主义精神,真正把历史看成了个前后相继的整体。在所有人几乎一边倒地倾向于绝对断裂性的欧洲历史发展观之际,他竟敢挺身而出否定这种东西,要为中世纪后期的文化之光摇旗呐喊,要还原当时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而且证据充分、论理清楚,自然令人侧目。(尽管有时有点过分放大之嫌),第二,在横向视野上,即空间维度上,关注到了东方新来文化和拉丁本土文化的双重线索的交织。哈斯金斯的整部书,除了前三章是概述,最后一章是总的归宿,其余的基本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讲欧洲自身的文化,一个部分讲东方新来文化。一方面,那些新来的希腊和阿拉伯知识本身就构成了12世纪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欧洲文化注入了新血液,另一方面,正是这些新知识,吸引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聚在一起学习研究,从而为大学的兴起造成了最初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东方的影响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连续地刺激了整个欧洲“文艺的复兴”。这种看法就打破了以前学者们仅从欧洲文明内部研究欧洲文明的传统模式,即一种单元的文明审察,反而,突出了文明的交融,具有一种更为宽阔的横向视野。这大概和皮朗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后者认为古典文明的终结并非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而是以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为标志。其立足点也是为了突出横向联系对文明演进的重要意义。第三,揭示了中古欧洲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内在关系。如文所述,哈斯金斯分析12世纪文艺复兴的原因大约就是那样5个原因,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外来文化的促进、自身历史的承续。显然,它是欧洲社会发展综合的指向;而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则显示为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根据哈斯金斯的描述,12实际文艺复兴实际上更多地富于世俗特征,文学、法学、科学、高等教育等皆可作印证。它不仅以一些新的或变异的文化因素隐性地松动了旧的基督教文化的根基,而且完成了欧洲知识中心从宫廷和教堂学校、修道院学校向城市大学的下移,扩大了知识传播面与受众,打破了僧侣阶层的知识垄断,推动了俗人和市民力量的崛起。12世纪文艺复兴之后,中古欧洲社会两大阵营的均势不复存在,优势已经倾向了世俗国家一方,为近代之初的欧洲转型规定了方位。第四,运用材料多、新,重视实证。翻开哈氏的书作,几乎俯拾即是文献和材料。更重要的是,这些史料大多是新颖的一手资料,诸如教士记录、战士日记、法律文摘、宫廷档案、特许令状、学生手册与书信、诗歌、文学作品片段、谚语、哲学家的语句、谈话等。作为一个“话语不多”的严谨的学者,他的话是言必有据的。比如,他关于中世纪学生的所有结论,就是通过对那些书信和诗歌的分析得出来的,不是一种想当然的研究。
  •     在看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的某页,讲到十二世纪初期,修道院用大量彩绘修饰当时的圣经手抄本,忽而想起三四年前在一个很小很阴暗的地下室里,每周末都要去的一个小小的步道场。牧师是一个中年男子,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由于场景阴暗,不透风,他站着,我们坐着,果然像是迷途的羔羊扬脸可以看到的只是一个黑衣男子,以及唯一来自于他背后的灯所发出的光芒。他循循善诱,每一节都要我们其中一只羔羊来扬声读出,然后我们予以分享和感恩。那不管是什么样的音色,一旦读起源于上帝的语言,都异常动听起来。不过本文的重点是,他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听他讲道时,他善意地提醒,最好不要在手中的圣经上做笔记与划线,因为宗教动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劫难,劫难之后珍贵保留下来的可能就是我们手中现在所看的,那个时候的人们看到我们现在的东西,很有可能会被上面的所画所写所影响。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治学严谨,考证有力。
  •     只读了最后一章“大学兴起”。希望有机会读一下英文原版的,译者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     观点较突出!
  •     怎么说,作者对十二世纪的兴趣,不外乎展现出一个时代的渐变。但对于我这等没有任何欧洲史基础的人来说,简直是味同嚼蜡。感觉就像人名和资料罗列,这种正统的史学,既不如二十四史般是时间轴的普及,也不是因果关系的外在梳理,让我真的看得很茫然。
  •     作者16岁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到20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     翻译不舒坦,原著专业性太强,总之。。。
  •     强烈推荐给对文艺复兴相关历史感兴趣的筒子们,但内容较专业,不适合普及历史常识阅读。
  •     陈阵阵推荐。
  •     扣下两颗星星给糟糕的阅读体验和糟糕的翻译……对于把de+元音的词直接翻译成姓氏的译者不想多说什么……奠基性的作品,虽然讲完以后“文艺复兴”这个概念能否存在仍然引发很多考察(难道罗列知识界的发展就能叫做文艺复兴?这样的知识运动应该是有源动力的还是可以向这样出于自发?文艺复兴的概念是否已经被消解?)以及,并不能理解那段拉丁文教育中的变格部分为什么和我们学的如此不同……另,读懂本书需要拉丁文学、中世纪逻辑学与辩证法和中世纪科学的诸多知识,作者基本上是提纲挈领轻描淡写提到很多非常有味道的东西……anyway……哈斯金斯这学期我跟你没完……最后,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改名叫《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     不好意思说我读过……因为明明是刚读不久,就已经只记得他的结论,其他啥已记不住了。
  •     深有启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