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103032619
作者:[法] 马塞尔·比奇
页数:27;31页

书籍目录

前言1.德尔斐的舞女2.帆3.原野上的风4.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5.阿纳卡普里的山丘6.雪上足迹7.西风所见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9.中断的小夜曲10.沉没的教堂11.帕克之舞12.游唱艺人

作者简介

在继《版画集》(1903年),《意象集》(1905年和1907年),《儿童乐园》(1908年)之后,钢琴《前奏曲第一册》创作于一个极短的时期(1909年12月-1910年2月)。在《前奏曲第二册》(1913年)之后,德彪西以《练习曲》(1915年)结束了其钢琴创作。
《前奏曲》灵感来源的领域,不仅给人以丰富的地理上的联想(苏格兰、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还更多地展示了自然元素(风、暴风雪、雪、太阳),体现了德彪西对于自然界景象的极其敏锐的感受。
那些放在每首前奏曲的结束处而不是开始处的标题很好地说明了,这些前奏曲“不是音乐的图画,而是对一种气氛、一种心理状态的复杂而细腻的再现,是象征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康代语,R.d.cande)。
德彪西经常用造型艺术或文学(莎士比亚、波德莱尔等)的作品作为出发点,试图用音乐来表达这种“对应”(因为音乐与文学、造型艺术属于姊妹艺术,德彪西用音乐语言来展示文学形象)。只要想想德彪西曾经创作过《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歌剧),这有什么奇怪呢?为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第二册的创作时间注明精确的日期,要比为第一册注明日期更加困难,它创作于1910-1913年。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另外两部代表作诞生的时间:《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1911年)和芭蕾舞《比赛》(1912年)。
在1910年至1913年间在巴黎发生了两件音乐界的大事:贾吉列夫(S.de Diaghilev)率领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第一次上演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德鲁什卡》(1911年)和《春之祭》(1913年)。作为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朋友和支持者,德彪西非常了解这些创新的谱子,而斯特拉文斯基对后者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与第一册相比,第二册标志着德彪西音乐语言的某种演变。这种演变不仅涉及到旋律的创新和从有时达到双调性的和弦的叠置中产生出来的和声的丰富性,而且涉及到复合节奏。
钢琴写作广泛地铺展在整个键盘中,延续了李斯特的写法,几乎经常要求使用三行谱表。

图书封面


 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对于印象派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值得细细研究的资料,十分有用。装帧也十分精致。
  •     就是一些曲式的分析。很概括,没有详细的讲解
  •     装帧不错 内容不算详实
  •     不过能学到点东西
  •     虽然里面的内容还没有真正的仔细去看,大致的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估计要等到弹他的作品的时候才能真正去理解书里面的内容。不过还是要赞一个
  •     很好的钢琴书,不错,很喜欢,支持
  •     语言的表达是多态的,白话平实、散文溢美、诗歌凝练;音乐语言的表达也是如此,如上提到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正是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用诗化的音乐语言谱写成的。众所周知,诗素来以语言的唯美、凝练和意象的模糊性卓尔不群,那么,诗化的音乐也一样,其语言也要体现出运用方式上的独特性。纵观德彪西的这首作品,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体验和分析其中的诗化音乐语言。一个是表层的,即聆听作品时所能感受到的音乐传达出的诗一般的意象,这是我们的感官体验。再一个是里层的,即对承载这些意象的音乐组织方式——音乐语言的理性分析。
  •     近来在当当网上订购了一些书籍,首先感谢当当网提供了了这个平台,在购书之余有一些感言借此平台略加表述,作为做学问首先当严谨,做好人品很重要,既然我拥有评价的权利我当尽我所能付责任表述,作为音乐爱好者我个人认为在学习音乐本身的相关内容,更应该学习人文科学的相关内容,确实很重要,这样便于理解相关内容,当时大部分爱好者不注重这些,因为不管任何时代艺术总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一点绝对不能忽视,所以在分析德彪西的作品之余我个人认为这些该提取一下,感谢!
  •     也太形式主义了一点
  •     印刷清楚 要多多学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