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圣殿,生于酒馆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死于圣殿,生于酒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
ISBN:9787300050164
作者:贾晓伟
页数:229页

内容概要

贾晓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爱乐》编委、专栏主笔。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著作有:《魔角里的歌唱》、《视觉的人质》、《黑暗的光》等。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后记

作者简介

音乐给予我们的深度和谐,与我们走在车水马龙大街上的都市场景有着惊人的反差。古典音乐作为逝去时光里的小马德兰点心,在感官错乱的现代人口中是什么滋味呢?野蛮的神追逐着我们,一旦我们心中没有一个安详,雅致的神,就不能从古典音乐这面镜子里看见自己。现代式生存导致了人的破碎,那些穿休闲装上教堂的人,参加音乐弥撒是为了一场婚礼还是一场葬礼呢?

图书封面


 死于圣殿,生于酒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古典音乐在当代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下的冲击下没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能让一个大学毕业生说出巴赫,莫扎特和德沃夏克就不错了,还能企望谁能听听那些大师的作品。都是奢望而已。古典音乐的诞生有它自己神学和宗教背景。教堂,教皇,管弦乐和指挥的完美结合才让古典乐在那个时代散发持久的魅力。思想解放的人们探究更多的还是自我价值,自我重生和自我毁灭。而通向内心的这个通道的不再是上帝的指示和神的口谕,更多的是自身的觉醒和环境的变迁。如今古典音乐的聆听,除了个人家居之外,更多的是到音乐厅参加临时集会。而那些肯掏上百块钱去剧院听大师作品的人,往往是为了在身边的女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格调高雅。不晓得高什么p,听几段古典就说明自己中产了?音乐的可悲之处就是往往与经济能力联系在一起,会去买500块钱的左小诅咒新专辑就说明自己了不起的站在革命潮流先锋的前列了,去音乐会的仪式性装术,就看成是上流社会的人了。可笑。别把去音乐厅听古典就看成是高雅的行为,真正的音乐根本就不分什么高雅低贱。心理学中讲,你从艺术欣赏中看到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影子。艺术品的天价,在于有人出这个钱,它就值这个价。没有人出个钱,不代表它就无价。人家摄影大师布列松的房间里还挂着一幅无名摄影家照的照片呢。这只关乎个人的品味和学识和鉴赏能力,更与你个人的经验,阅历,回忆有关。古典音乐,说起来也是一件奢侈品。古典不再作为时代的流行乐取悦世人的耳朵,更多作为了文物被架在高高的圣坛顶端。说起古典,人们会更多想到那大师云集的18,19世纪,津津乐道音乐家作曲家的生平事迹,把他们当作古人一样的膜拜。他们流传的作品,从中的旋律,结构,声乐终于在时代的洪流下退出听觉的舞台,与这个恍惚的时代相对应的,不再是主流。是人们的心变冷了吗,不能在理解乐曲声中的喜怒哀乐?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安身立命,没有什么音乐能融化心中的铅块了吗。“现在想想那些已消失的听觉的好时代,那种舒曼、舒伯特、贝多芬与莫扎特出没的时代--整个欧洲都在听他们的声音。我曾度过一则故事,讲舒伯特的死讯传到了舒曼那里,他坐着,整整流了一夜泪,这是哀伤、怜悯与慈悲。只有有着同样高尚情感的人才会忍受不住。贝多芬死了,舒伯特为他撑火炬--莫扎特受到贝多芬拜访,老贝还不安的搓手。这些巨人们!他们的相遇成了神话。但这个世纪呢?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住在同一个州,但终生不见面--肖斯塔科维奇死了,留下的是对大多数人的“拳击”见证。人与人已不看重那些内心情感的价值 ,那是一种建筑的价值--是使音乐成为辉煌厅堂的东西。人们梦着对方时,不是把他放入暖风吹拂的阳光里,而是把他放到了连一株树都没有的星光黯淡的荒野上。肖斯塔科维奇内心没有“宽容”的大伞,他的最终的交响曲只能是冰冷的遗言。”在古典音乐身上,我们看见了自身的矛盾。传统的和现代的,逝去的和将来的,我们在支离破碎的价值观下踽踽前行,又在社会的既成规则里寻找新的意义。席卷我们的是流行文化的霸权统治,让我们的青春里塞满物欲横流的名牌和对有车有房的田园式向往,属于这个年代的挣扎似乎一点点的走向规则化,标准化。听多了大街上的周杰伦和两只蝴蝶,又面对雨后春笋般的indie,你还会听古典吗?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恩,有点时髦,有点怀旧,的杂记
  •     搞音乐写文字那么哲。看得蛮过瘾。
  •     自恋倾向严重
  •     !
  •     买到后很失望……又翻看了一遍,仅有那么两到三句话在闪光,其余的真是浪费时间
  •     阅读此书的收获是多方位的,是一本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好书!
  •     随者作者的语言,似懂非懂地行走于音乐的前生今世
  •     美酒
  •     2009年1月。读过,但没了印象,不记得里面都讲了些什么,罪过罪过...
  •     用文字描述音乐的感觉不容易
  •     音乐札记...
  •     比马慧元琼瑶风的乐评给力多了……
  •     用心感受音乐,没有故弄的玄虚
  •     一度看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音乐读物
  •     SUEDE伴着我看完了这本书 一种别样的关于音乐的哲学
  •     把舒伯特写得很符合心意
  •     认识了切利,开始对他着迷。文字风格确实令人喜欢,功底很深厚呀。呵呵
  •     这类书看得少,借的时候一直以为书名是“生于圣殿,死于酒馆”(其实这个名字悲剧意味就浓了),里面有几段评论(例如评恩雅)甚合吾意。
  •     黑塞的诗,肖邦的手,茨威格的信
  •     同龄人中几乎不再有人听古典音乐, 爸爸最喜欢巴赫, 妈妈爱听浪漫深沉的肖邦. 我喜欢勃拉姆斯, 喜欢德彪西, 喜欢瓦格纳. 仔细一想, 百老汇的音乐剧, 的确是一种杂糅, 就像美国这个国家本身. 热闹欢快的东西, 总是有人去追捧吧 呵呵. 不过个人仍然欣赏安德鲁韦伯的才华. 关于恩雅, 我不喜欢. 一点也不. 莎拉布莱曼, 也不是我的型. 因此给这本书4颗星.
  •     很高兴分享这本书的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同时,他的生命态度也感染了我。中国所有做乐评的、做文艺评论的、做所有评论的,都可以看看,学学人家怎么做。
  •     倪本初吉他演奏家推荐
  •     吸引人的开篇
  •     原来贾晓伟后来出版的《莫扎特神灯》好多文章都是出自于这本书。
  •     语言有矫情的嫌疑,不过在我可接受范围之内
  •     比较轻松。
  •     深刻的古典音乐反思。
  •     好书,准备收藏
  •     怀旧
  •     ~~美滋滋~~
  •     南大贾晓伟,果然不一般
  •     古典音乐的想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