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门铃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音乐门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3-1
ISBN:9787540428976
作者:吴维忠
页数:477页

内容概要

辛丰年,以音乐门外汉自居的老乐迷。阅历既丰,“听历”也富。《读书》《万象》《音乐爱好者》等杂志撰稿人。在海峡两岸已出版《钢琴文化三百年》《请赴音乐的盛会》《中乐寻踪》《乐滴》等著作及《自画像与自白——莫扎特书信选》等译著。

书籍目录

1、序曲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学会倾听(二):博览与精读
学会倾听(三):借助形象以思维
学会倾听(四):不必唯形象思维
学会倾听(五):弦内之音弦外听
学会倾听(六):审美我为主
2、曲目
必读曲目(一):从贝多芬开始
必读曲目(二):贝多芬的后来者
必读曲目(三):民族乐派和印象派
必读曲目(四):回到贝多芬以前
可读曲目(一):按乐史浏览
可读曲目(二):分专题泛读
细读举例: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3、形式
交响乐:*严肃的音乐
标题乐:无形画 有声诗
室内乐:朋友交谈默契之乐
改编功大于过
小品:一花一世界
小品怀旧:曲不在大 有韵则灵
4、大师
无形有相:莫扎特“纯音乐”
莫扎特之謎:天才与庸人的喝彩
如是我闻贝多芬
贝多芬:人在黄昏
舒伯特:未完成的人与乐
瓦格纳:人如其乐吗?
德沃夏克常驻我心中
德彪西:印象之印象
戴留斯:人在也惆怅,乐也惆怅!
5、闲话
钢琴:钢筋铁骨的诗人
小提琴:超级歌手
管弦乐队:完美的全成乐器
乐谱:音乐“文字”及其复制
唱片:音乐信使
音乐会:听音乐的文明
6、终曲
文与乐:“音译本”的得失
音与色:交感与综合
乐舞因缘:乐中之舞与舞中之乐
指挥:音乐诠释艺术
音响:寻找导游人
家族音乐会:盛宴如何安排?

作者简介

《音乐门铃(辛丰年乐话)》内容简介: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搞音乐这一行的,他只是个严肃音乐的爱好者,一个老乐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怕听瓦釜雷鸣,他愿妙曲共赏。所以,不怕人笑他说外行话,做一个自千奋勇的向导。所谓“严肃音乐”并不是板起面孔令人昏昏欲睡的音乐。但的确如已故的美国乐人科普兰所说,严肃音乐绝不是一张坐上去很舒服的安乐椅,也不可以躺在安乐椅上,无所用心,无动于衷地听。
“严肃音乐”一词,解释为“认真的音乐”似乎更恰切些。它是作曲家有动于衷,不能已于言,认真创作出来的音乐,言之有物的音乐。
倾听这种音乐也是认真严肃的事,绝非因为闲得发慌,才要以无聊之事打发无聊之生。
人而无乐,不知其可也!一个有知识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如果不读乐,不知乐,可以说是枉生了一双耳朵。有位朋友说,自从他发现了音乐,才知道以前的好多年是白白地过去了!
读乐有味,其味无穷!
如果你有兴趣进入“乐土”,愿以此书助你一臂之力。

图书封面


 音乐门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当我下决心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后,vivian非常开心,作为古典音乐粉丝,vivian入道时间并不长,但走得很快,难得的是她在没人指导的时候完全靠自己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方法。之所以说“下决心开始喜欢”是因为我一直觉得音乐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领域,不像文学,凭借多年的阅读史尚可以文艺女青年自居,而古典音乐太浩瀚和璀璨,值得一生与之为友,这是一个无法通过阅读《装腔指南》而快速掌握的领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听,去了解,并伴随自己的成长懂得与音乐的融合。我想,走出这一步,一定不会后悔。《音乐门铃》是vivian推荐给我作为古典音乐的入门书,惭愧的是一向爱书的我,这本书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并不是因为书写得不好,而是作为零基础的入门,于我有些复杂了。此书的作者辛丰年并不是音乐从业者,只是长达几十年的业余爱好者,但他的音乐评论常常受到赞赏。辛丰年是他的笔名,音同symphony,本名严格。以下是他的儿子严峰对此书的评论,可参考了解辛丰年爱好音乐的经历: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30136/在阅读此书时,我非常认真并做了笔记,虽未完成但受益匪浅。此书分6大章,第一章《学会倾听》,讲如何欣赏古典音乐;第二章介绍了名家的必读曲目和可读曲目;第三章《形式》介绍了交响乐、标题乐、室内乐、改编曲、小品等音乐形式;第四章介绍了几位大师的音乐风格;第五章《闲话》讲的是钢琴、小提琴、管弦乐队、乐谱、唱片、音乐会;第六章漫谈了乐与舞、音响、指挥等话题。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对我入门帮助很大,第三章和第四章快速浏览,第五章和第六章因为自己是零基础,实在看不下去了。关于如何欣赏音乐,辛丰年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暂定一个范围,从巴洛克到印象派,就是从巴赫到德彪西。首先可从贝多芬开始,向后延伸,听浪漫派、后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印象派,再向前延伸,听海顿、莫扎特、巴赫、亨德尔。这是因为贝多芬在近代音乐史上是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任人物,熟悉了他,再去听他的前人和后人之作,就会更容易感受乐文化之流的汪洋恣肆。第二:借助形象以思维,运用心眼去观赏乐中形象。第三,敢于树立自我的审美观。结合我个人的经验,第一阶段,根据辛丰年的建议,大量地去听,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哪怕是名曲,也可以放下,不必强求自己一定接受,随着欣赏水平的提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也会产生变化。这一阶段我比较喜欢柔美舒缓的曲目,如海顿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肖邦的降E大调/升F大调夜曲、贝多芬的月光、舒伯特F小调音乐瞬间、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圣桑的《天鹅》,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恢宏壮阔也深深感染了我,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如话剧充满张力和感染力。因为欣赏水平有限,辛丰年推荐的最具幽默色彩的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等复杂的作品我还无法领略其中的深意。“在有限的时光里如何安排我们的听觉的盛宴?”这是第二章辛丰年带给我们的财富。从贝多芬向后,到浪漫派的舒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再到民族乐派的德沃夏克、圣桑、比才、施特劳斯,以及印象派的德彪西,从贝多芬向前,到莫扎特、巴赫、亨德尔、海顿。从交响曲、奏鸣曲、到室内乐、改编曲、小品等等,有个这个老乐迷的指引,我们不会迷糊得不知从哪下手了。书前辛丰年已经做好了一个关于必读曲目和可读曲目的目录,我用手机拍下照片,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根据这个目录不断去听新的曲目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泛读可增加自己对古典音乐的了解,贝多芬一生穷困潦倒,但构建了自己的宏伟殿堂,由三座大庙构成: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室内乐中炉火纯青的弦乐四重奏,贝多芬过世时举世震悼;舒伯特的作品在他死后才被发觉重见天日;莫扎特一生多产,听他的乐曲多多益善,虽一生潦倒但却不写愁苦的音乐;门德尔松以序曲见长;巴赫的作品难懂;肖邦无一篇不值得一听;印象派德彪西的乐曲给人深深的触动。乐中诗,乐中事,无穷尽。本书的最后,辛丰年推荐了一些关于古典音乐赏析的书目,按图索骥大大节省时间。在看《音乐门铃》同时也在翻看vivian借给我的另外两本书,是日本吉松隆的漫画《古典音乐简单到不行》《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吉松隆也是自学音乐的奇人,因他也喜欢漫画就用漫画的方式把严肃枯燥的古典音乐描绘出来,关于乐理、乐谱、和声、管弦乐、古典音乐演奏、欣赏等基本知识,读起来轻松有趣。另外耶鲁大学有一门公开课《聆听音乐》也可以作为入门的学习资料,主讲的老师是Craig Wright,哈佛大学博士学士 钢琴乐音乐史双学位。一共23课,网上都已经翻译成了中文,APP中可以下载中英文双语版。一共23课,主要介绍节奏、旋律、和声、曲式及几位名家作品的赏析。少看几集肥皂剧,多看看公开课,不仅能加强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还能学习英语,一举多得。走进一个陌生的领域,有一位良师益友实在是我的幸运,在VIVIAN无私热情的帮助下,我不是第一个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也一定不是最后一个,爱音乐的人一定不会寂寞,音乐足以丰富我们的生命。
  •     音乐是个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行当,有关音乐的文章,最好还是音乐界的人士来写。眼下这本《音乐门铃》的作者,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半点音乐教育的彻头彻尾的业余人士,但是我却曾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过不少专业音乐家对他谈音乐的文章啧啧称奇,褒誉有加,这是怎么回事?老乐迷辛丰年确实是有资格谈音乐的。他对音乐的痴爱,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也不算太过分。他的家庭同音乐毫不搭界,他的青少年没有什么音乐氛围,更糟糕的是,他连初中二年级都没有上完。60多年前,他读到一本丰子恺所著音乐普及读物中关于《月光曲》的描写,心向往之,想方设法买来唱片,这一听非同小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了自学音乐的生涯。一开始的时候,他向同学借了一只小风琴,买了开明书店出的《洋琴学习法》和《洋琴名曲选》,摸来摸去,竟然硬是把《月光曲》给磕磕碰碰地摸出来了。辛丰年的哥哥有一把从来没有拉过的小提琴,他也拿过来,没有什么教材,就知道丰子恺《音乐入门》上提到过的“GDAE”的定弦,慢慢地也能拉一些“故乡的亲人”之类的民歌了。这还没完,他又开始自学古琴……但是辛丰年心中还有一种更大的音乐,那是历史和理想的声音。他自学音乐,也自学唯物主义,积极参加抗日青年组织的地下活动,最终偷渡到了解放区,参加了革命的队伍。在那些艰苦转战的岁月里,辛丰年一直对他的音乐忠心不贰。那个时候,他非常相信巴托克关于民歌是音乐真正的灵魂的说法,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拿着笔记本到处采集民歌。当形势开始好转的时候,他偷偷地与尚在国统区的家里取得联系,托人把一些钢琴谱带了出来,塞进了行军的背囊。1949年,部队解放了苏州,他专程去拜访了刘雪庵先生。刘先生就是《何日君再来》的作者。那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刘雪庵先生正在苏州社会教育学院给学生讲授和声课,教室就是拙政园里一个四面环水的亭子。辛丰年立在亭子外面,一直听到下课人散,然后进去向刘先生请教,问了他一些关于中国和声的问题。在苏州他还拜访了钱仁康先生,向他借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的谱子回去连夜抄写,可惜还没有抄完部队就上路了。解放后,辛丰年在福州军区文化部和报社工作,他还是把省吃俭用的钱和所有业余的时间都用在了书和唱片上。文革中,因为家庭出身的缘故,辛丰年吃尽了苦头,被开除党籍和军籍,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在一个公社砖瓦厂里铲煤和拣草根,月薪24元。就在那最艰难的日子里,辛丰年依然痴心不改,竟然把电唱机的机芯藏在一只纸箱子里,辗转千里,和几张死也不肯抛弃的老唱片一起带到了改造地。我那时候有幸和他在一间颓破的草顶屋子里生活过几年,房屋的墙壁被煤油炉熏得漆黑。后来我们般出来不到一个月,那间屋子的西墙就倒塌了。我还记得,如果是上日班的话,到了晚上,辛丰年常常会拿出他自学了几十年的小提琴,拉圣桑的《引子与回旋》、德尔德拉的《回忆》、舒伯特的《小夜曲》,而窗外则会聚拢不少好奇的眼睛和耳朵。也许是受了辛丰年的影响吧,我后来也变成了一个音乐爱好者,我也接触过不少喜欢音乐的同好,可是我确实没有遇到过一个像辛丰年这样爱音乐爱得如此深切的人。他爱乐真的可以说是爱到骨髓里,音乐是真的渗透到他的灵魂里去了。不过,即使是爱乐成痴,是否就有资格来对音乐说三道四了呢?当然不见得。音乐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它是给人“听”的,不是给人“说”和“读”的,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难“讲”清楚的东西。很多谈音乐的文字,我觉得真是越说离开音乐越远。但是辛丰年的文字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拉短了我们和音乐的距离,在他的笔下,抽象缥缈的音乐变得可触可感,平易近人,让我们可以从容出入。无论如何,辛丰年的文字不是一般的文字。那是一种日常、亲切、朴素而又感性的文字,一种饱含乐音的文字。我有时会想,这样的文字固然是深厚的文史功力锤炼得来的,但会不会也是因为长期受了音乐的浸润而获得了乐器般的音色?辛丰年谈乐的文章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幻觉:也许语言文字和音乐之间的鸿沟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巨大。我们有理由珍视这样的文字。从新世纪的标准来看,辛丰年的音乐口味不是没有问题的。他对现代派的音乐坦言“听不懂”,对某些音乐家的看法也失之偏激。由于历史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他听赏的范围不算很广,一部作品可以几百遍地听,但是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则知之不多。这里面也是有太多的无奈,因为即使是到了90年代,他还是主要依赖磁带、收音机、和自己的弹奏。还有一点有争议的是,辛丰年谈的不是抽象的象牙之塔中的音乐,在他的音乐文字中有太多的历史和个人的感受和想象。我自己算是“纯音乐”派,认为音乐最高的境界就是音乐,同其他东西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知道,辛丰年之热爱音乐,同他爱历史、爱生活、爱人类是一个意思,所以我尊重他对音乐的理解。(《音乐门铃:辛丰年乐话》,吴维忠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版)作者:严锋
  •     之前看过一本阿呆系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曾经大力推荐。如今这本辛丰年的书,我私下认为它更胜一筹。因为我还是比较喜欢中国腔调呗~老乐迷知识渊博丰富,往往从一段乐曲联想到一段历史,一本名著,一幅名画,一段舞蹈,艺术上的共通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乐迷谦和低调,看得出文字都是细细想过才下笔,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绝无哗众取宠。读着这本书,好像听老人娓娓道来,亲切有趣。比市面上那些华丽的硬皮精装书不知要好上几百倍。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通俗易懂,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可以获得不少古典音乐知识。
  •     闲话古典音乐作曲家及作品,读起来轻松悠闲。
  •     作者自称是个音乐门外汉,写了不少关于如何欣赏“古典音乐”的书籍,故选了一本看看,本想对自己一知半解的古典音乐知识有所提高,不料看过发现,作者太谦虚了,哪里是什么“门外汉”哪,太深了,简直就是骨灰级音迷。但他的书也的确不是给专业级读者看的,的确是面对外行音迷的指导性的,可是读起来还是很累的。我只能说,这个外行作者是骨灰级的外行。本书作为词典倒合适。 特别注意他推荐的古典曲目,我所熟悉的都在他所列的“必听”之列。嗯,自我满足一下。很有意思的是他对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评价(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支曲子)是:有极高的价值,也许可以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但它“不入时人眼”,朴实无华,质朴而又高雅,似平淡而实含深情,初次见面,不免要诧异其平淡无奇,越听越觉得其中有汲之不尽的情与美。 这个评价让我很意外,读了其他章节才知道,小琴协奏曲常常是作曲家、演奏家炫耀技巧的一类作品,而贝多芬偏偏不,而且他一生就写了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我当然感谢作者对这支乐曲的解读,但我对此曲的欣赏更多地来自于情感。我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总是受到他的饱满的情感的影响,这首作品同样,并且我发现,在这首乐曲中,同样是饱满,却又是不一样的饱满,它也许并不风雷激荡,但就像春潮般地排浪涌来。贝多芬在诉说什么?他为什么写下这首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是我特别想知道的。可惜,作者除了介绍不同凡响的“质朴”风格之外,对情感却只字不提,看遍全书,也只字未提,不免让我感到遗憾。 书是不错,很有用,知识点很多,不光是作曲家、乐曲,还包括乐器本身的发展史,不过读起来有些累,不像肖复兴的书那样轻松。或者,作者只是个好乐迷,还不是个好写手。 特意看了版权页,2003年3月出版第一次印刷,列明了印数8000本。
  •     书是正版,一本很不错的古典音乐入门书籍,值得一看
  •     内容丰富,看了一部分,写得很客观,非常不错
  •     娓娓道来、平实易懂。不可多得的音乐欣赏入门读本。
  •     2005年1月2日 图书馆
  •     不感兴趣 帮人买的
  •     本次包装有些不负责任,导致有的书有折痕和破损,很是纠结。
  •     觉得挺有用的 开卷有益
  •     vivian推荐
  •     是古典音乐入门好书
  •     我是个超级乐盲
  •     受益匪浅
  •     很好的书,已经买了好几次了,这次是给朋友带的
  •     老爷子先是领人进门,到后面就开始东拉西扯到唾沫横飞了,当然这是很可喜的。然而提了罗西尼却不提威尔第让人大为不满,虽然他也没有提拉赫玛尼诺夫。
  •     最初是在豆瓣上发现这本书的,评论很好,被视为欣赏交响乐的入门书。但是如果没有基础的话,读起来便有些费劲了。
    有些音乐基础的同胞们又想专业的学习一下,便是不错的选择。
    没有基础童鞋们,通过这本书拓展一下视野,将来听音乐会会有更深的理解哟。
    书因为是早些年出的,所以书皮靠近书脊处的胶干了,一打开就裂开了。书页还是不错的。
    在阿诺德·贝内特的《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一本深刻影响丘吉尔的时间管理经典之作中,就指导人们应该利用空闲时间丰富人文社科艺术知识,特别就提到了应该学学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诺,这本书就是现成的很不错的开始!资源摆在了面前,接下来就是要研究啦,多么exciting的过程,开始系统专业的学习!
    PS如若对音乐没有兴趣,也实则无须勉强,找到喜欢的领域进行研究就OK啦
  •     就是磨损的厉害
  •     真是不错 对初入门的爱好者来说很好
  •     其实是本辛老作品精选汇编,在《辛丰年音乐笔记》已经绝版的情况下,也是很好的入门选择。有这本就不用买《请赴音乐的盛宴》了,内容全覆盖且后者曲目有错误。
  •     最好能有一点入门古典的CD相伴来看这本书
  •     没有买到他的音乐笔记,这次不能再错过了。
  •     浏览了一下,感觉很好的书,作者很真诚,对音乐发至内心的喜欢。
  •     辛老先生的作品必须要收藏
  •     在理解音乐这件事上,我们自然不如专业音乐工作者。然而我们也自在其优越之处,那就是我们以听众的身份享有无拘束无负担的自由。
  •     装帧更漂亮,辛丰年的几本集子内容都差不多
  •     很有启发
  •     和聊天一样!感觉很温馨也很长学问。
  •     古典音乐是需要学习的。辛老的书堪称入门首选,不过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后一切都靠自己去体会享受品味,不能过多依赖其他人的推荐和感觉。这是一本编辑的辛老作品精选。亮点在于前几页老先生总结的必听曲目和可听曲目。各花入各眼。我最喜欢的莫扎特25号交响曲,还有费加罗的婚礼都不在列。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我是最爱,他觉得是可听曲目。
  •     真是经典的书。他怎么听了那么多音乐啊。
  •     情感饱满,内容较泛,不少重要作品一笔带过。
  •     古典音乐欣赏,是需要认真聆听的,这本书正好为你指路。
  •     非常喜欢,也感谢吴维忠的选编,爱不释手
  •     此书与<不朽的人与乐>有重叠,买此不必买那一本
  •     闲时一读,如同朋友闲谈
  •     喜欢听音乐,但是总有很多音乐听不懂,于是想买本音乐入门的书看看,网上看到这本书评价挺高,于是就买了,买回来之后觉得真的不错,值得推荐
  •     辛丰年品位较为保守,像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推荐甚少。
  •     辛氏爱乐辞典,爱好广而杂,但显然不是我那杯茶
  •     入门音乐书,很好
  •     书不错很好 下次继续光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