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影叙事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 什么是电影叙事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100044073
作者:戈德罗
页数:24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什么是叙事? 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任何作为产品的叙事都有“终结”。当然,有一些影片会暗示其后的发展,连续剧或者像《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和《洛奇》(约翰·G.阿维尔森,1976)之类的美国大片就避免回答观众提出的所有问题,而设置一些不确定的线索,以便能够据此组织新的故事。也有一些影片将我们带回到出发点,让我们处于一个没有终点的螺旋状态中。《不朽的女人》(阿兰·罗布一格里耶,1963)就是这样,最后的画面简直就是第一幅画面的重演。还有一些影片看起来只是在更加包罗万象的事件整体中抽取出一部分行动系列让我们看到。《马耳他之鹰》(约翰·休斯顿,1941)不过是讲述许多年间寻找鹰隼小塑像这一珍品所引发的众多插曲中的一个插曲而已。无论悬置的结尾,还是循环的结尾,都毫不改变作为产品的叙事的本性:任何书本都有最后一页,任何影片都有最后一个镜头,角色人物仅仅在观众的想象中才能继续活下去。根据来自拉费的观念,叙事与“现实的世界”相互对立。麦茨没有详细说明他所肯定的现实世界没有“起始和终结”的缘由。

内容概要

作者:(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 (法国)弗朗索瓦·若斯特 译者:刘云舟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导言  Ⅰ.口头叙事、书写叙事、影片叙事  Ⅱ.叙事学和电影  Ⅲ.结构主义浪潮的一份遗产  Ⅳ.先驱者之一:阿尔贝·拉费1  电影与叙事  Ⅰ.什么是叙事?    Ⅰ.1  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     Ⅰ.2  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段落    Ⅰ.3  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    Ⅰ.4  叙事的感知使被讲述的事件“非现实化”    Ⅰ.5  一个叙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体  Ⅱ.什么是电影叙事?  Ⅲ.电影叙事的诞生  Ⅳ.叙述与演示  Ⅴ.有声电影:一种双重的叙事  Ⅵ.什么是虚构的叙事?  Ⅶ.非影征的现实和虚构的世界2  陈述和叙述  Ⅰ.叙事学研究方法之一:从影征到叙述机制    Ⅰ.1  从陈述到叙述    Ⅰ.2  明现叙述者和大影像师  Ⅱ.叙事学研究方法之二:从叙述机制到影片    Ⅱ.1  从叙述到次叙述    Ⅱ.2  第二叙述者    Ⅱ.3  口头叙事、视听叙事    Ⅱ.4  机制的串通    Ⅱ.5  谁讲述影片?  Ⅲ.影片叙事学纵览  Ⅳ.一种无叙述者的叙述3  词语和画面  Ⅰ.话语的开始:讲解员    Ⅰ.1  被帮助的观众    Ⅰ.2  代理叙述者  Ⅱ.书写与画面    Ⅱ.1  画面的“阅读”    Ⅱ.2  无声电影字幕的功能    Ⅱ.3  字幕的后代  Ⅲ.声音与画面    Ⅲ.1  声音和人体    Ⅲ.2  声音的音色作为叙述的标志4  电影叙事的空间  Ⅰ.永在的影片空间  Ⅱ.被表现的空间与未展示的空间  Ⅲ.暗示的空间:外场景  Ⅳ.不同类型的空间关系    Ⅳ.1  唯一和同一的空间:空间的“同一性”    Ⅳ.2  空间的相异性:邻接和分离    Ⅳ.3  近距空间    Ⅳ.4  远距空间5  叙事的时间性与电影  Ⅰ.关于画面的时间属性  Ⅱ.双重的时间性:分析时间的主要概念    Ⅱ.1  时序    Ⅱ.2  时长    Ⅱ.3  时频6  视点  Ⅰ.热奈特的聚焦法  Ⅱ.认知和观看:聚焦和视觉聚焦  Ⅲ.倾听:听觉聚焦  Ⅳ.心理画面  Ⅴ.电影的认知聚焦    Ⅴ.1  内认知聚焦    Ⅴ.2  外认知聚焦    Ⅴ.3  观众认知聚焦  Ⅵ.聚焦与类型结论参考影片目录参考书目主要术语译名对照译后记

编辑推荐

《什么是电影叙事学》是商务新知译丛之一。

作者简介

《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写于1989年至1990年,当时,叙事研究在电影领域已经历了10年的蓬勃发展。事实上,影片叙事学早些年就已存在,许多专家发表了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明确提出了影片叙事学。与克里斯蒂安·麦茨所建立的、主要是阐明隐喻性的“电影语言”的实质的电影符号学不同,这些作者全都将理解电影叙事放在他们的研究工作的中心。为了认清观众对于理解电影及电视画面的作用,他表明观众远不是可见的东西、将影片当作对世界的一种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而是不断地将它们与他已知的叙事进行对比,将可见的东西、将影片联系他自己为它们设想的“意向性”的来源,这样,可见的东西才能成为叙事,影片才能成为一部作品。

图书封面


 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想起来看并寻找到这本书是想搞明白 两个让我觉得神秘的东西:一是蒙太奇神奇的表达能力,这是属于画面的;二是声音与画面在一起叙事时神奇的化学反应。这种直接而明确的目的让我憧憬一次充实而顺利的思想旅行。不过,进去以后,才发现:关键还是“叙事”。而阻碍我理解的,好像是我们的教育。教科书上充满铺陈,而不是富有诗意的简洁;老师们擅长演示,而非叙事。我现在甚至觉得,我们都很难拉开一段距离去欣赏一段漂亮的叙事,去体味心灵与媒介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看这书,像是 在吐出教育对心灵的毒素。
  •     叙事学:托多罗夫:主题叙事学,关注被讲述的故事、人物的行动及作用、行动元之间的关系热奈特:语式叙事学,关注人们讲述所用的表现形式,叙述者的表现形式,作为叙事中介的表现材料(画面、声音、词语),叙述层次、叙事的时间性、视点。什么是叙事:一个完成的话语,来自于将一个时间性的事件段落非现实化。1. 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整体性与无穷无尽的现实世界对立2.双重时间段落:事件时间+叙述时间,画面——描写——叙述3.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对叙事的感知使得事件非现实化什么是电影叙事:画面不等于单个词语而是一句陈述;电影画面的含混性,很难用一句陈述概括,因为画面show instead of telling。电影诞生之初:单一镜头,地点、时间、行动三一律电影处于书面叙述和戏剧演示之间:不是完全narration,也不完全是演示monstration:不是同时性的演示;摄像机的运动可以约束和引导观众的视线多重叙述:电影的复调性:电影的基本叙述者、大叙述者的声音与第二叙述者即次叙述者的声音的重叠没有一定之规,展现出话语的多样化。基本叙述者即影片的交流负责人是一种机制,操作各种表现材料对其作出安排,组织叙述方式,向观众提供各种叙事信息。空间:书写叙述与电影叙述的区别:书写叙述只能分开地先后处理同一空间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区别于19世纪的小说,现代小说中描写可生成叙事),而电影叙述中空间始终在场。视点:区分视觉聚焦ocularisation、听觉聚焦、认知聚焦;认知聚焦:内认知(观众所知=人物所知);外认知(观众所知<人物所知);观众认知(观众所知>人物所知)
  •     终于又把《什么是电影叙事学》读完一遍。这是读第三遍,读起来还是那么兴致盎然。好书确实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这虽然是一本本薄薄的小书,但却把电影叙事学的关键问题讲得一清二楚,两位作者(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探讨了电影叙事的双重性特点、电影叙事的研究方法、词语与画面的关系以及空间、时间和视点等基本但绝对重要的问题,对每一个方面,作者都给出了细致入微又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汉语电影学界涉及叙事者甚多,但似乎大都懵懵懂懂纠结不清,没见到哪位在电影叙事方面做出比较到位的和有说服力的研究。所以,对叙事学和电影研究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读读这本小书。本书的译者刘云舟曾留学法国,认识作者之一,又以电影叙事作为其博士论文主题,他的翻译很值得信赖。本书的两位作者谦虚地表示,他们不企求详尽地探讨所有可能的叙事学研究的领域,期望读者在他们止步的地方继续深入下去。下面这几段文字抄自结语,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一个书写的叙事绝不是一个电影的叙事。对此,只要一个理由就可以说明,前者是单一性,后者是复调性的。这个平庸的确认并非对研究部发生影响。怎样谈论电影的‘叙事’?电影叙事者不直接显现出来,而处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引导。‘视点’在一本小说中可以具有什么含义?无论如何,小说都不能直接运用目光。只有通过不同媒介之间的不断比较,这类问题才能得到答案。例如,电影因为演示行动与戏剧类同,因为使用言语与小说相似,如此等等。但这种戏剧性,或言语性的系数在影片中有所变化,就因为影片同时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材料。所以,这些比较不能脱离符号学对材料的思考靠来进行,这在叙述、空间、时间和视点的阐述中已经涉及。结果,小说研究领域所建立的某些概念显然需要重新探讨,例如,影片分析将聚焦分为认知的、视觉的和听觉的聚焦。返回也是合理的,文学叙事学需要在晚辈电影的推动下开展新的探讨。其实,这就是我们应当得到的教诲。今天,不再可能固守于边界确定的研究领域,叙事学理应是比较的,在于不同媒介的对比中向前发展,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当然,这一观点遭到一些抵制,这是因为电影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依然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即使一些非常有见识的人认可某一学科可以‘严肃地’谈论电影,也很少从谈论电影的学科那里借鉴一些此学科所创建的模式。然而,必须对此习以为常:概念的完善只能依靠在不同的对象上检验这些概念的有效性。文学叙事学对电影叙事学的成果加以再思考,并用于自己的分析会有很多收获。就像索绪尔认为语言学只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文学叙事学也只是叙事学的一部分。同样,电影叙事学理应考虑其他视觉艺术和形象表现的叙事学发展,例如,有关戏剧的,或者连环画的叙事学。”

精彩短评 (总计86条)

  •     还没看,但是应该要买吧,如果要了解电影叙事学的话
  •     呃,我还是读《演员的自我修养》好了。
  •     在法盟借的,一翻開就很吸引人,幾乎一口氣看完
  •     这些天跟随安德烈戈德罗大人耳濡目染,越来越觉得这本书写的不错,当然他现在已经转向media studies了
  •     其实可以不必如此晦涩
  •     总体而言值得一读,但还是略感失望。我同意作者说叙事学应该是比较研究的,但相比较的二者应该承认彼此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整本书还是用文学的叙事规范来套电影,当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一些电影表现手段的理解也有启发,但还是让人觉得过于匠气。
  •     是电影叙事学上很具有拓展性的延伸,觉得没全读懂,有时间再刷一次吧
  •     好难
  •     理论书,一无所获。
  •     评分这么高。可能是我水平差。第一次读感觉后面写的可读性比前面高。
  •     言简意赅,清晰流畅,翻译很舒服,很有参考价值。好书
  •     在热奈特和麦茨的基础上推进的工作。“大影像师”,是否需要在叙事学中引入这种“拟人化”?分析“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一段极有启示性的尝试。“叙事的时间性”一节可加入对歌舞片/印度电影程式的探讨。对“听点”/听觉聚焦的部分可以再延伸。
  •     书不错,值得一读.想研究叙事学的,研究电影的可以看看.
  •     可以买一本
  •     若干章节写的还是不错的,不过还是从文学的思维切入的。很多东西都是简单视听语言的抽象名词。
  •     井喷书评~
  •     电影叙事学参考书目
  •     可以读两遍的书
  •     翻译有的地方实在是让人看得死去活来,最适合喝勒表叔茶餐厅没加奶的奶茶后失眠的夜晚撸撸撸。
  •       想起来看并寻找到这本书是想搞明白 两个让我觉得神秘的东西:一是蒙太奇神奇的表达能力,这是属于画面的;二是声音与画面在一起叙事时神奇的化学反应。这种直接而明确的目的让我憧憬一次充实而顺利的思想旅行。
      不过,进去以后,才发现:关键还是“叙事”。而阻碍我理解的,好像是我们的教育。教科书上充满铺陈,而不是富有诗意的简洁;老师们擅长演示,而非叙事。我现在甚至觉得,我们都很难拉开一段距离去欣赏一段漂亮的叙事,去体味心灵与媒介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
      
      看这书,像是 在吐出教育对心灵的毒素。
  •     终于啃完了真难啃...确实是电影叙事学初学时很好的一本书,虽然它完美的勾起了我的阅读障碍,虽然我觉得我大概再也不会学跟符号学沾边的东西了,虽然这话我已经说第二次了。需要大量时间自己消化和活用倒是真的。
  •     内容很有条理,而且叙述详细,例子也浅显易懂。后悔之前上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只能自己再从头摸索。总之是本值得一读的基础理论书籍。
  •     还是挺不错的。
  •     书很薄,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有些问题探究得很深但是没有很多的解释,需要其他的辅助书籍帮助学习此书
  •     看不懂,没看完,sad:(
  •     本书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把电影叙事分析的细腻而透彻。每位入门的同学都要看看哦!(*^__^*)嘻嘻……
  •     不错的书可以但要仔细的品
  •     说真还是抽象了点
  •     挺好的书 我应该仔细多看几遍
  •     关于时间性的问题,还是参看热奈特的理论吧。。。
  •     ho!老早的小课书!
  •     看了,有些概念觉得比较艰涩,也可能因为我不是专业学习电影的,所以感觉比较难。
  •     融合专业专著与通俗读本的代表之作!
  •       首先引述了叙事学与电影的联系,电影的声画、摄像机镜头、机位的摆布都可以与叙事学叙述人、视角、时空等元素相联系。
      
      结构分为“电影与叙事”、“陈述和叙述”、“词语和画面”、“电影叙事的空间”、“叙事的时间性与电影”、“视点”这六部分。其中,第一二三部分是强调谁为叙述人、采用何种方式叙述及在时视听媒体中如何变化(话语:代理叙述者—无声电影字幕—画外音)。
      
      第四五部分展示了空间和时间性,展示空间性除了从机位上去表达,基本都是面对人物这个行动元对象进行解析(与我论文中为静态的对象不同,论文这里要改变);而时间性的时长时频时序也是通过人物行为来表达和解说的,基于其中可分析的对象体为人物的行动,与论文此点不同。
      
      第六部分写了聚焦,除了热奈特强调的一些经典聚焦之外,还添加了“听觉聚焦”和“观众认知聚焦”这两小节,听觉聚焦实际上也是面对观众而言的,如两人在舞厅里讲话,周围的环境杂声会渐渐低下去,实际上剧中响声并未消失,只是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听不到这些杂声而已。而“观众认知聚焦”中还包括观众对空间的限制认知,具体例子如《低俗小说》中的开始镜头(有局限性的餐厅),但这实际上第四五章已经讲过了。
      
      对我而言,这本书举例广泛,浅显易懂,但是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章节逻辑不是很清楚,很多相类似的东西,这也说点,那也说点,再加上大量例子,有点乱麻状态。不知是否感受相同,还望阅过此书之人一起探讨。
  •     关注的是语式叙事学,尤其强调电影中声音和听觉的叙述,观众认知聚焦一节有所启发,整体分析还是电影叙事学的地基阶段,像它自己说的:不企求详尽探讨所有可能的叙事学研究领域,电影叙述学远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学说体系。
  •     对于电影专业的人士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终于又把《什么是电影叙事学》读完一遍。这是读第三遍,读起来还是那么兴致盎然。好书确实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这虽然是一本本薄薄的小书,但却把电影叙事学的关键问题讲得一清二楚,两位作者(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探讨了电影叙事的双重性特点、电影叙事的研究方法、词语与画面的关系以及空间、时间和视点等基本但绝对重要的问题,对每一个方面,作者都给出了细致入微又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汉语电影学界涉及叙事者甚多,但似乎大都懵懵懂懂纠结不清,没见到哪位在电影叙事方面做出比较到位的和有说服力的研究。所以,对叙事学和电影研究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读读这本小书。本书的译者刘云舟曾留学法国,认识作者之一,又以电影叙事作为其博士论文主题,他的翻译很值得信赖。
      
      本书的两位作者谦虚地表示,他们不企求详尽地探讨所有可能的叙事学研究的领域,期望读者在他们止步的地方继续深入下去。下面这几段文字抄自结语,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个书写的叙事绝不是一个电影的叙事。对此,只要一个理由就可以说明,前者是单一性,后者是复调性的。这个平庸的确认并非对研究部发生影响。怎样谈论电影的‘叙事’?电影叙事者不直接显现出来,而处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引导。‘视点’在一本小说中可以具有什么含义?无论如何,小说都不能直接运用目光。只有通过不同媒介之间的不断比较,这类问题才能得到答案。例如,电影因为演示行动与戏剧类同,因为使用言语与小说相似,如此等等。但这种戏剧性,或言语性的系数在影片中有所变化,就因为影片同时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材料。所以,这些比较不能脱离符号学对材料的思考靠来进行,这在叙述、空间、时间和视点的阐述中已经涉及。
      
      结果,小说研究领域所建立的某些概念显然需要重新探讨,例如,影片分析将聚焦分为认知的、视觉的和听觉的聚焦。返回也是合理的,文学叙事学需要在晚辈电影的推动下开展新的探讨。其实,这就是我们应当得到的教诲。今天,不再可能固守于边界确定的研究领域,叙事学理应是比较的,在于不同媒介的对比中向前发展,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当然,这一观点遭到一些抵制,这是因为电影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依然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即使一些非常有见识的人认可某一学科可以‘严肃地’谈论电影,也很少从谈论电影的学科那里借鉴一些此学科所创建的模式。然而,必须对此习以为常:概念的完善只能依靠在不同的对象上检验这些概念的有效性。文学叙事学对电影叙事学的成果加以再思考,并用于自己的分析会有很多收获。就像索绪尔认为语言学只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文学叙事学也只是叙事学的一部分。同样,电影叙事学理应考虑其他视觉艺术和形象表现的叙事学发展,例如,有关戏剧的,或者连环画的叙事学。”
      
  •     複雜的語言來講簡單的道理。若要完全掌握還需要反復細讀和思考。粗略過了一遍~
  •     很多书基本上都将热奈特的理论重新探讨过了,也实际上就是在热奈特的基础上改进而已,如里蒙凯南的叙事学,华莱士马丁的当代叙事学,罗岗胡亚敏等人都有借用。
    这本书涉及的对象太多了,理论还好,作品特别多。如我一般没看过这么多作品的人的确很汗。
  •     哎,无法,还在看
  •     各种拽术语~
  •     - -看不懂
  •     概念分析梳理确实到位 但一直没有点出各种叙事策略背后的存在意义或动机 最后也差一点把词语空间时间视点全部组合在一起的具体作品分析 意犹未尽
  •     躲在银幕与观众之间的大影像师
  •     本书作者是研究电影叙事学的专家。他的文章被《世界电影》翻译过。这本书是研究电影叙事学的必读书目之一!
  •     看了长学问,好书。什么时候,中国拍电影的不是所谓的艺术院校毕业的,中国电影就好了。我们怎么出不了李安???
  •     没有深入到符号学,于是读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有助于提高编故事的水平啊。
  •     很好的小册子
  •     从结构上很明显发现是两个不同的作者分工写的书……一个编号喜欢用abcd,一个喜欢用很多破折号…剩下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指向热奈特,好吧,终于不能再逃避了_(´ཀ`」 ∠)_
  •     站在今天来看,还是显得老旧了。比较基础的归纳总结分析,以热奈特和麦茨的理论为主,把文学叙事理论作为基准,进而分析电影叙事理论。从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和把握来看,还是有益的。但是法语著作本来就比较难懂,翻译不给力就显得更加晦涩了。
  •     可以先看前言和译后记。主要介绍两位作者各自关于电影叙述机制和聚焦分类的见解,时时与书面叙述对照,适合从小说叙事学到电影叙事学的入门。翻译有点影响理解。
  •     如果你是电影实践者,就不要看这本书如果你是想应付论文,那就看吧
  •     我是非专业的,觉得看起来不是很生动。。
  •     文学叙事学对电影叙事学的成果加以再思考,并用于自己的分析会有很多收获。就像索绪尔认为语言学只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文学叙事学也只是叙事学的一部分。同样,电影叙事学理应考虑其他视觉艺术和形象表现的叙事学发展,例如,有关戏剧的,或者连环画的叙事学。
  •     这本书很小,主要是要写叙事学论文,就买了本回来看看。感觉还不错
  •     哇塞~还读了2遍!我没有1本书读过2遍。
  •     凑合吧。
  •     非常好的一本书 很受用
  •     强忍着读完了,叙事时间空间部分尚可理解,叙事视点部分个人觉得分析得过细,没啥参考价值。
  •     对于像我这样精通小说叙事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有点小儿科。不过,并不是一无是处,也还可以一看。
  •     当初学什么,都比学中文有意思……
  •     【补签】推荐。刘老师的书。
  •     "大熊网络图书馆林中路版块"是什么西西呢?
    铁桶骑士也搞玄幻呀?我也有过付了钱却忘记把书拿走的经历,而且不止一次,汗~~
  •     简直跟性启蒙差不多
  •     前两天在一书店看到五折的这本书,很高兴。结果回来一看,竟然没拿这本,清清楚楚地记得是买了这本的啊。这是不是有点儿玄幻?这事儿是什么叙事?反正够电影。
  •     刚刚想进入电影叙事学的领域,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过于专业化,虽然不至于不理解,但是一本小书想一遍吃透也不太可能。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的比较研究。嗯嗯。第一步。
  •     翻了一下,不能算读过。因为时间有限,只找我想看的看了一下。我对文学叙事学更感兴趣。
  •     对于一个自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     本评论被大熊网络图书馆林中路版块收录
  •     確實,術語都翻得得體,不混淆
  •     老师让买的 还没看。。
  •     2009
  •     加拿大人与法国人合写的。译者文笔也很出色,看了两页,就迷上了。由文字叙事谈到视觉叙事,并非常清楚地阐明了语式叙事学,建议学哲学的看一看。
  •     小书,但每个部分可极大程度地扩展深入
  •     读过后,我深深地鄙视了我的智商和理解力。。。以及毅力,竟然真的读下来了,而且还认认真真做了笔记。
  •     没看懂。不评价……
  •     推崇表现电影尤其是欧洲电影,对叙事电影尤其商业电影谈的较少。分析电影空间那一章尤其鸡肋
  •     终于读完了,理论并不算特别难懂。影视叙事学的早期作品,奠定了一些基础概念。
  •     这本书整体来说,由浅到深,对于入门书者来说很实不错。不过在聚焦的分析这块,我比较倾向波德莱尔的。
  •     我等不及啦!!!!!
  •     结构干净利落,关于时间,空间,视点分析超级清楚
  •     偶经常把一些书拿过来一读再读。有些书则只看几页或只看目录,呵呵。
  •     许多区分都是为了理论而理论,实际上意义不大。
  •     前半部分很好
  •     好的理论读物就该从艺术本体上考虑问题,对术语进行精确地辨别和使用,不混淆,不臆造,不为理论而理论。一本薄册子,基本上涵盖了电影叙事学的所有问题,考虑到了每个方面的多重性,举例偏重生僻的欧洲电影,理解起来略有障碍。
  •     这本书原来的规格不小,是收在雅克·奥蒙和米歇尔·马利的Armand Colin cinéma系列中的,原题就是《电影叙事》。不知道为什么中译本会变成商务的小书系列,不然的话影响力应该会更大。这本书我中文读过两遍,译者的功力确实是好,法文也读过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