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狙击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 电影狙击历史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20
ISBN:9787513307147
作者:上林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这些年里,他一刻也没有忘却《甘地传》,一心专注于策划拍摄《甘地传》,放弃了四十个表演合约和十几次出任导演的机会,前后赴印度30次。为了筹集资金,他甚至典押了自己的房产。功夫不负有心人,英国戴菊制片公司和美国国际电影投资公司决定冒一次险,承担经费的三分之二,印度国家电影发展公司则承担剩下的三分之一,拍片的2200万美元总算有了着落。 沙漠、房屋、衣饰等都是百分之百的印度“产品”。他还从英国请了一位火车专家来印度,指点把火车车厢改装成20世纪初的式样;剧组干辛万苦地找到印度境内“硕果仅存”的一辆老式福特T型车;对甘地的静修所,也按照原样在新德里重新建造了一所。服装设计部费尽力气为片中出现的总督、土王以及数以万计的军队和农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服装。评论界认为,这部电影的服装“大概在电影史上要算种类最多的了”。影片先后动用的临时群众演员多达百万人次。拍摄的高潮是“甘地国葬大典”那场戏,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宏大的场面,那天是甘地国葬33周年纪念日,35万群众演员参与出演了大街上的送葬队伍,只有9万人接受了象征性的报酬,剩下的人都是志愿者,为了拍摄这一场景,剧组使用了11个摄像组。许多经历过当年那场国葬的人,都感觉时光倒流了一般。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1982年底,《甘地传》上映。影片从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印度举行国葬开始,借广播员之口来简单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55年前,年仅24岁意气风发的青年律师甘地在南非,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逐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80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当中。 1914年甘地回到印度,积极投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他仍坚持深入群众宣传他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影片特别对非暴力主义作了大量详尽细致的描绘。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而使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正式独立。当印度举国欢欣鼓舞庆祝独立活动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而且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有日益加剧之势。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极端主义者刺杀。

内容概要

上林,1980年生于甘肃兰州,2006年起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2010年加盟《文史参考》,任资深编辑,主持国史、影视栏目。

书籍目录

《埃及艳后》
让罗马人害怕的女人
《甘地传》
主张非暴力的圣雄甘地死于暴力
《末代皇帝》
紫禁城的黄昏
《杀戮之地》
红色高棉血洗柬埔寨
《战争之王》
出卖死亡的人
《最后的莫西干人》
英法争霸中的印第安挽歌
《最后的武士》
明治维新功臣的反叛之路
《最终兵器:弓》
韩国人眼中的清朝
《同谋》
她参与过刺杀林肯吗?
电影《烈日灼人》
斯大林遮天蔽日下的苏联
《全金属外壳》
那场没有方向的越战
《利迪策》
希特勒无法抹掉的捷克小村
《影子武士》
日本战国时代的挽歌
《午夜巴黎》
“冒险”其实就是一次“穿越”
《艺术家》
说话的阵痛
《雨果》
发现最早的电影艺术家梅里爱

编辑推荐

《电影狙击历史》编辑推荐:电影狙击——埃及艳后与罗马最有权势的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电影狙击——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自我灭绝式的血腥大屠杀;电影狙击——斯大林大清洗内幕;电影狙击——因参与林肯遇刺案而成为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被处以死刑的女人;电影狙击——世界上最成功的军火商人的生财之道;电影狙击——满清两仗把朝鲜打服;电影狙击——历史上最残酷的巷战。

作者简介

影像是记录历史的有效载体之一,本书借经典史诗电影所展现的真实历史故事,深入电影背后的历史解读,让电影和史实在文本间形成光影的交错。
本书借以十六部经典电影,从电影史的角度,对电影的地位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电影从前期运作,到摄制方方面面的奇闻轶事。
而本书真正的特点是对电影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命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作者文字流畅,叙事简洁,文风极具历史感。
既是欣赏电影的佳作美文,又是了解历史的最佳读本。

图书封面


 电影狙击历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电影与历史的二重奏——读《电影狙击历史》杨津涛刊于2012年9月下《文史参考》这半年来,有不少种的影评集与读者见面,但着眼点各不相同。学者崔卫平《迷人的谎言》以政治学视角解读电影,常常对现实有所讽喻;导演徐皓峰《刀与星辰》是从摄制技术层面,谈电影的构思与设计;身份模糊的文化人周黎明,他的新书《你的,大大的坏》所涉及的范围更广,谈艺术、谈明星、谈纪录片,从电影一直说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笔名上林的熊崧策的这本《电影狙击历史》又与上面几种不同,他由电影切入历史,拿虚构的故事引出真实的过去。我的兴趣也在历史,时常还会给媒体写一点历史类书籍的书评,知道一本新书,从上市到“死亡”只有三个月,所以媒体上通常只发出版三个月内的新书书评。与新书相比,电影的“寿命”更短,档期至多不过十几天,超出这个时间后,影评也就没有了时效性。而且无论是书评,还是影评,都有一些属于“软文”,具有广告性质。但如果是给旧书或老电影写评论就不同了,一来不会有媒体会发,二来也不会有出版方或制作公司给报酬,相对来讲就更客观,更切实了。《电影狙击历史》中的电影无一例外全是上映已久的老电影,作者选择的标准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经典。作者在经典的标准之下,拿出16部与历史有关的片子来说道成文。无论对何种艺术来说,小说、漫画也好,电影、戏剧也罢,历史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单就电影而言,名彪影史的作品,不少就都取材于历史,本书所谈及的十几部电影就是很好的例证。其中《末代皇帝》是溥仪的传记片,《最终兵器:弓》是皇太极征讨朝鲜事,其他记罗马时代的《埃及艳后》,有说红色高棉的《杀戮之地》,有言日本战国的《影子武士》,小小的一本书,既是近世电影史,又是袖珍版的世界大事记。溥仪是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既是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但很少有人知道,小皇帝退位之后,在紫禁城中还有过一位“洋帝师”。庄士敦是英国人,从1919年到1924年做过溥仪的私人老师,教习英文,传授新知。在这位老师的指引下,少年溥仪成了一名“时尚”人物,不仅剪了辫子,还穿西装、戴墨镜,在宫里安装了电话。当溥仪被驱逐出宫,庄士敦被迫回国后,他买了三座小岛,命名为“小中国”,悬挂“满洲国”国旗,以变大自己对皇帝的怀念。这部讲述讲述紫禁城秘闻的《末代皇帝》,拿下了当年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在内的九项奥斯卡大奖。在这本书中,作者除了还原历史,还如数家珍地给读者聊电影史,在《<艺术家>:说话的阵痛》中,上林就为读者讲述了有声电影的意外“出生”。原来最早的有声电影是在录制时加上乐团演奏,而没有台词的。后来华纳兄弟公司在拍摄《爵士歌手》时,演员随口说了一句话被录了下来。华纳家的老三山姆力主保留这句话,史上第一部有演员说话的电影就此诞生。这部影片上映时反响很好,创下票房纪录,从此之后“明星不在遥远而沉默,他已不再像是来自另一个虚幻的世界,在银幕上表演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在《电影狙击历史》的新书发布会上,作者上林坦言,他上中学时都是白天读《资治通鉴》,晚上看好莱坞大片,左手历史,右手电影,是为生平两大最爱。如果不兼具这两种兴趣,也就断然不会有现在的这本书了。对于书中谈到的16部电影,看过的朋友可以通过这本书加深多影片的理解,知道一些情节以外的幕后故事与历史真相;没有看过的朋友呢,则不妨把这本书里的文章当向导,找机会看看电影如何复述历史。本书使用小精装的装帧,拿在手上非常有文艺范儿,就连通常让人厌烦的腰封,也创意性地做成了胶片状,契合了书的主题。但让人遗憾的是,本书既没有作者或他人的序,也没有的最后的跋,使读者对本书的创作始末和意图无从获知。其实这本书中所收的文章都是作者发表在《文史参考》杂志“影视”栏目上的,上林集腋成裘,才有了这本处女作。
  •     《埃及艳后》——埃及艳后与罗马最有权势的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杀戮之地》——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自我灭绝式的血腥大屠杀;《烈日灼人》——斯大林大清洗内幕;《同谋》——因参与林肯遇刺案而成为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被处以死刑的女人;《战争之王》——世界上最成功的军火商人的生财之道;《最终兵器:弓》——满清两仗把朝鲜打服;《全金属外壳》——历史上最残酷的巷战。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埃及艳后》——埃及艳后与罗马最有权势的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杀戮之地》——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自我灭绝式的血腥大屠杀;
      《烈日灼人》——斯大林大清洗内幕;
      《同谋》——因参与林肯遇刺案而成为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被处以死刑的女人;
      《战争之王》——世界上最成功的军火商人的生财之道;
      《最终兵器:弓》——满清两仗把朝鲜打服;
      《全金属外壳》——历史上最残酷的巷战。
      
  •     电影和历史的交叉作品,互相渗透
  •     (未完)小百科
  •     相当趣味盎然
  •     很有意思的选角
  •     花絮翻译么?!
  •     电影的部分很一般,历史的部分很翔实
  •     电影和历史相互比照,历史写得还是比较考究
  •     就当小说看了,发现自己越战的历史还真是空白~
  •     长知识。
  •     跟LZ完全反的
  •     其实就是历史归历史,电影归电影
  •     长知识
  •     打发时间还好,倒是勾起了对几个电影的兴趣
  •     很好读的速食品。
  •     都是精彩的电影,展开背后的历史,还是有不错的可读性
  •     15书49。电影VS历史,哪个更真实?这是个难题。历史是过去时,那么就存在被塑造的问题,所以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看到的历史都不是真实的。比如,俺们看到的满天繁星,好多其实是亿万年前发出的光,现在那些发光的星,也许早就湮灭了。
  •     喜欢电影的可以看看,增加了影片的更多背景,一下子让影片的轮廓清晰不少~
  •     讲历史永远是个技术活
  •     都是满沉重的话题
  •     上林卖瓜
  •     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 只是对于我们这些<文史参考>的老读者有点不厚道,在杂志中推荐,买到家却发现全是以前的文章结集出版,是否应考虑在杂志推荐时说明呢?以免重复购买
  •     这个新星出版社~~
  •     推荐,本书讲了几个电影,深入背后的历史故事,逐步分析片中是怎样,真实历史情况是怎样,笑点真不少。我喜欢看完史诗片之后翻历史,所以合胃口。
  •     侧重历史比较多
  •     想不到这么快就能看完,快到我不知道如何打分,也不知道这本书存在的意义。
  •     这是出版新军@国历图书 第一批推出的五本图书中的一本,以16篇长影评介绍16部历史题材电影。通过这本书我新看了两部很不错的电影,另有两三部等着要看。作者@上林 ,80年生,习历史文献学。
  •     可以一看
  •     我喜欢这书
  •     电影背后的历史也是故事
  •     《文史参考》毛边本 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     国历新书
  •     不痛不痒。
  •     作为地铁读物简单易读,16部电影里有三部没看过,近日补上。
  •     马桶书
  •     很好的角度,有不少历史可看。
  •     电影的历史尽管只有短短百余年,但用电影表现的历史却博古通今。
  •     好哥们的书,全景解读电影,从电影本身的历史到拍摄中细节无一不包,又巧妙地与时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紧密结合,非常棒。
  •     Delicious dessert……
  •     借着电影科普政史吧,有点无聊。
  •     学到一些历史!
  •     我觉得讲述那些电影的历史原型和背景故事应该挺好玩的,结果不管是我看过的电影还是没看过的电影,感觉都没啥意思
  •     选了两篇看过的电影的读了,拓展了点影片外的相关知识
  •     自映像激涌清流,以迷雾氤氲光影。承蒙上林兄惠赠亲笔签名本,俗务缠身至今方拜读全卷。作为《文史参考》的资深编辑,上林兄入笔自是一派治史风范,然字里行间仍流露出个性闪光,譬如对《杀戮之地》、《烈日灼人》、《最后的莫西干人》等电影的解读。
  •     好白痴,介绍电影掉书袋来着。公知最爱吧。
  •     上林兄这种通过电影讲述历史的文体已成为杂志界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就冲着今天给我拷苏联版《战争与和平》,也得给个五星。
  •     写得还不错,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看着不累
  •     不是停留在电影本身上,更多的去开拓电影背后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很不错的书。
  •     初读文笔貌似蠢笨
  •     我确实很可能是豆瓣第一个读完了里面的文章的
  •     原打算随便看看,但内容出乎意料吸引我,虽然里面介绍的电影看过的不多,但介绍的背景历史很有意思。
  •     把历史和电影联系在一起,对背景的理解也没那么费解。 很喜欢上林的文字,他讲的历史仿佛是从镜头中走出来的一样。 看完这本书,让我弄明白了一些一直很想知道但历史老师永远不会告诉你的事情。比如,韩国人的“去汉化”的历史根源在于努尔哈赤;红色高棉的疯狂和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与中国某段历史高度相似;怎么样跨国买卖武器,贩卖武器正义与否;电影技术是如何进化的~ 我爱上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