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本性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电影的本性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34373596
作者:(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页数:470页

章节摘录

书摘舞蹈    第二类特别适合于电影表现的运动是舞蹈。当然,这里并不包括芭蕾舞剧,因为它是在一个超现实的空间和时间中展开的。极有意思的是历来想把芭蕾舞剧“储存”起来的尝试都失败了。对舞剧演出的银幕再现不是求全得令人讨厌,便是只选一些优美的片段,结果与其说保存了,不如说肢解了原作,令人莫名所以。舞蹈只有当它是外部现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它才是上乘的电影化题材。雷内·克莱尔的早期有声片曾被十分得当地称做芭蕾舞剧。它们的确是芭蕾舞剧,但是演出者却是真实生活中的巴黎居民,他们在求情觅爱和龃龉口角时,简直就不由自主地做出种种舞蹈的动作。克莱尔用极其灵巧的手法让这些人物摇摆在真实和不真实的分界线上。有时候,这些小厮、出租汽车司机、女招待、店员、小铺子老板和身份不明的人物,看来像是一群木偶,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进退聚散,精致得像一幅刺绣,但有时却又在外表上和举止上跟巴黎街头和小酒店里的常人一般无二。后一印象是处于主要地位的。因为,即便这些人物被放进了一个假想性质的世界,这个世界仍然无非是经过风格化处理的真实世界。其中的舞蹈仿佛只是出于一时之兴致,这些芭蕾舞片段是日常生活变化的产物。    弗雷德·亚斯坦也偏爱带有明显即兴性质的表演,甚于正规的舞蹈演出;他很清楚,这种表演是适合于电影手段的。他说:“每一场舞蹈都应当多少是出于性格或情境的要求,否则它只是一个游艺节目而已。”这并不是说,他要排斥舞台演出节目。但他总是刚开始演出不久,便立刻打破了预先设计好的舞台形式的束缚,施展出即兴表演的天才,跳上桌子,拐进花径,踏人了日常生活世界。这是一条单程航线,它总是从舞台脚灯开始,导向摄影机现实的核心。亚斯坦的完美的舞蹈使人感到的是他在影片里描写的真实生活事件的一部分;它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涌现然后又消失在这些事件的演进过程之中。    还有什么能比“自然的”舞蹈跟那个“演进过程”结合得更紧的呢?电影导演经常把他们的摄影机瞄准翩然起舞的情侣或社交舞的场面,这些直接来自生活的运动的电影化本性似乎对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力。不妨回想一下《吉萨蓓尔》和《卖花女》中的美丽的舞厅场面或《红磨坊》中那段精美的康康舞。再如罗吉尔·梯尔顿的《爵士舞》,它把实地拍摄的镜头巧妙地剪辑在一起,传达出了爵士迷欢聚一堂时的狂喜心情。每一个电影观众都能回想起无数这样的例子。记录舞蹈的镜头有时还能深入舞蹈者的私密的内心。他的忘其所以的狂喜心情会在古怪的手势和歪扭的面部表情中流露出来,虽然这一切并非为了给人看而故意做出来的,而那些伴舞者因为自己也在跳舞,同样不可能注意到这些。看着这种私情的表露,像在窥人隐私;你感到难为情,悔不该踏进一个只能心领而不应目睹其中的种种活动的禁域。然而,摄影机的最主要优点恰恰在于它让人们看见。    P58-59

内容概要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99-1966)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卒于美国纽约。早年做过报刊编辑,1933年因遭纳粹迫害流亡国外,开始艺术史的研究。1941年定成美国,进行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研究。著作有《电影的本性》、《宣传和纳粹战争片》和《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等。

书籍目录

导论1.照相历史概述系统的研究Ⅰ 一般特性2.基本概念手段的特性两个主要倾向电影的方法是不是艺术的问题3.物质现实的再现记录的功能揭示的功能4.固有的近亲性未经搬演的事物偶然的事物无穷无尽含义模糊的事物“生活流”Ⅱ 范围和元素5.历史和幻想历史幻想6.略论演员技能职能类型7.对话和声音导论对话四种配音方法纯粹的声音8.音乐心理的职能美学的职能9.观众效果满足Ⅲ 构成10.实验影片导论:两大片种来源先锋派意图先锋派倾向11.纪实影片导论艺术作品纪录片纪录片12.舞台化的故事导论源流特点适应的努力结论13.穿插:电影和小说14.找到的故事和插曲15.内容问题尾声16.我们时代的电影附录参考书目片名索引

编辑推荐

《电影的本性》作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公认的西方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理论家。

作者简介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公认的西方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理论家。《电影的本性》一书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在书中他建立起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电影理论体系: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还原”这一基本命题出发,阐明电影的全部功能是记录和提示我们周围的世界,而不是讲述虚构的故事。他的结论是,只有拿着摄影机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拍摄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才能拍出符合电影本性的影片。

图书封面


 电影的本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的功课
  •     纯理论,看一章睡三章,邵牧君的译文,可以放心阅读
  •     老旧而优美的文风,不适合长时间阅读。写实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读来最有启发的反而是写实验片的那章,很多地方太想把自然物象与电影本体论做精密联结,难免武断。另外所说的话被全书引用最多的电影导演是费里尼(除了爱森斯坦,但爱森斯坦还有另一个电影理论家的身份,而克拉考尔无疑是在这个层面引用他的话),费里尼老师确实太会说话了。
  •     很好的理论书籍
  •     物质世界的再现?
  •     阿阿阿,我超級贊的一本電影理論書。== 很OK的。
  •     现实主义
  •     8折购书
  •     风吹树叶自成波浪;街道与面孔;生活流;迷恋事物表面的“真正的电影”
  •     核心阐述电影的照相性
  •     一句话写了一本书
  •     写实派体系力作,跟巴赞的对照起来读相得益彰~
  •     前半部分关于电影特性、电影语言的论述实在经典,后半部分关于故事类型和样式的论述则已过时了
  •     就是看着晕,越看越晕,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晕个不停
  •     一天半看完,哈哈,真开心,不要被吓到,投入进去后,就一切都不是问题,加油,加油。
  •     可能是年限有点远了,有很多理论不甚接受,比如电影是现实世界的还原等,甚至还有点嘲讽艺术电影。不过,思路还是好的,有很多体现出辩证思考的方还是不错的。比较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大意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体验多种生活方式,而电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提供各种不同的生活,所以人们才会沉浸于电影,或者说,沉浸于电影构建的世界,电影构建的多种生活。但是,这本书主要是倾向于电影的工具性,也就是记录真实的世界。我比较认同的是电影的艺术性,我认为电影就是一部艺术作品,可以根据制作人的艺术修养和表达方式、内容等自由制作,完全是可以个人化的东西。至于最终的呈现,那就完全依制作人的思维和观赏人的理解了。
  •     2009
  •     我觉得这书只有学术史价值了,早期电影理论研究尚未成型、力图全面又各种不靠的典型吧。论流派特色不如巴赞,论电影的专门性不如后浪那些教材,论哲学性又远不够抽象深刻。现在来看不管是做电影理论还是要用电影理论去研究电影,它都不是很给力。
  •     大一时咬牙切齿读完的.  哦!!!!
  •     2009年8月始
  •     电影是物质现实复原的利器。
  •     恩 有收获,最后一章才是我最喜欢的
  •     浅显易懂,学电影必读
  •      电影理论
  •     物质现实复原论。
  •     克拉考尔扯一本书不如侯孝贤一段话讲得精辟透彻。
  •     看完最后一章才知道,原来克拉考尔如此偏执地把电影和其他艺术完全地区分开来,并剔除其他艺术的影响,有这么个宏伟的乌托邦式的立意。
  •     读了感觉甚好,有一股魔力在……可谓历久弥新啊
  •     古朴语言的魅力
  •     没有读完
  •     1.克拉考尔对电影是真爱,他认为电影是一门完全独立的艺术,是实体的美学,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描述易于消逝的现实生活。并且坚决将它与其他传统艺术分离开来,于是大批电影就属于“非电影化的电影”,“电影化的电影”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见到。2.对于他的一些观点,我是不赞同的,比如他认为故事就排除了电影展现生活的可能性,优秀的电影不接受情节的诱惑【麦基可以和他打一架了...我觉得电影作为艺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自由性和无限可能,后来一看,这本书是1960年写完的,如果再晚二十年,克拉考尔就能看到电影的巨大革新了,包括他非常偏爱的费里尼、布努埃尔,也在1960年之后拍出了更多的杰作。3.克拉考尔用普鲁斯特举例不下10次,拼命卖安利啊。4.除了书里的格里菲斯、罗西里尼,小津的电影最符合他心中的完美“电影”吧。
  •     他对潘诺夫斯基论丢勒的评价,可以用来评价他自己。
  •     只有拿着摄影机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拍摄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才能拍出符合电影本性的影片。
  •     一个世纪的争吵。
  •     电影偏爱“不适合舞台表演的现实”,不应该由导演的艺术爱好来“改变”生活本身的完整性?
  •     很好的书,希望大家都看看
  •     宗教结束不了,“新宗教”的呈现方式一定是不同于以往宗教的,人所以为人的原因可能正因为他脱离了物质的单纯主宰,更多的依靠那非凡的想象力而成为一种观念的动物。
  •     和巴赞的对比着看……
  •     还是觉得有点扯
  •     没想到读起来蛮轻松的~
  •     风吹树叶自成波浪;街道与面孔;生活流;迷恋事物表面的“真正的电影”
  •     克拉考尔的本性
  •     有些话,如果不是巴赞说的,那就是克拉考尔说的。
  •     3.5
  •     历史上的电影理论,主要关于本体论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和相对感性的论证
  •     过瘾。克拉考尔对普鲁斯特很是赞赏啊!
  •     多年理科思维,总让本人难以接受哲学或艺术理念中关于诸多“本性”的定义,且自然派唯电影语言论的审美观其实也不太赞同。可是这本所谓的理论书籍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充满诗意,有给默片配乐的酒鬼钢琴家,有研究非洲原始部落对电影反应的人类学资料,等等,最后还提到了一点颇有启发的观点:电影所抓住的现实,在艺术审美上制衡了宗教缺失后抽象体系化的人类文明倾向,尝试寻回最初的诗意。无论赞同与否,至少能被作者本人的诗意所感染吧
  •     碎成片片的个人在碎片的现实里进行自己的活动.
  •     我擦。。。。终于看完了
  •      电影的本性就在于对物质现实的再现,影像以对物质本身的亲近的特征连接起由偶然事件所构成的开放的世界,所以绝对不要把电影看做是一个封闭的故事(译文不错,原著绝对旁征博引,参考书目有35页,仅包括书中引用和提及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