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208096295
作者:[美] 艾莉森·麦克马汉
页数:304页

章节摘录

少年时代的波顿就喜欢画画。14岁时,他曾经在一个小型的广告海报比赛中胜出。(他的海报广告语是“把垃圾磨成粉”,该海报曾经张贴在城镇的垃圾车侧面长达一年。)圣诞节和万圣节时,波顿喜欢在邻居家的窗户上作装饰画来为自己赚取零用钱。18岁时,他受到一位高中老师的鼓励和推荐并由此获得了加利福尼亚艺术研究院(CaliforniaInstitute of the Arts)的奖学金。该研究院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瓦伦西亚(Valencia),距离波顿的家乡,即东北部的柏班克(Burbank)约35公里,1961年,由沃尔特•迪斯尼和罗伊•迪斯尼(Walt and Roy Disney)创建。1975年,迪斯尼公司向它提供了一笔数额为1400万美元的捐款,旨在为它的电视工作室培养动画人才。从1976年开始,波顿以奖学金学生的身份进入电影系学习。他写道:“在艺术研究院,我们都拍摄超8毫米影片:我们拍了一部墨西哥怪人片和一部有关冲浪的影片,但仅仅是为了娱乐。但是动画——我想那可能是我的谋生之道。”迪斯尼曾经尝试雇用加州艺术研究院的学生做动画师(波顿将它比喻为“征兵”)。通常情况下,公司的管理人员会倾向于高年级生,但同时也经常有低年级生被雇用。这使得动画专业的学生之间竞争的氛围非常浓厚,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迪斯尼选上,另外也因为动画师的就业前景并不广阔。波顿喜欢画画,但那时他正处于财政危机中,因为某些官僚作风造成的混乱,他的奖学金在第三学年被取消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准备年终作业的期间,波顿也不得不整天待在财务处为恢复他的奖学金而争辩。那次波顿的作业是一部用铅笔绘制的名为《芹菜怪物的茎》(Stalk of the Celery Monster )的动画实验作品。在影片当中,波顿塑造了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医生,他似乎在一个身材巨大、戴着面罩的助手帮助下,试图对女病人进行一种邪恶的试验。最终,这个疯狂的科学家原形毕露,他不过是个普通的牙医,因为他不停地对着候诊室里的其他病人念叨着:“请下一位……”从A&E“传记”(Biography)系列的《蒂姆•波顿:不请吃就捣乱》(Tim Burton:Trick or Treat )分册里,可以看到一幅《芹菜怪物的茎》的截图。即使是这样一个简短的部分,我们也不难窥探到某些日后发展成为了波顿电影标志的风格特征:一个思想和行动都非常诡异的主角;一个极不情愿的助手(通常是长相丑陋,在本案例中也正是如此);以疯狂的科学家为主题;受困于疯子的可爱女性,她们那本来就大得夸张的眼睛会因为恐惧而瞪得更大。据里克•海因里希斯(Rick Heinrichs)说,《芹菜怪物的茎》获得了迪斯尼人事部门的关注,他们认为,与其他那些利用电影去炫耀五花八门的动画技术的学生相比,波顿用电影讲了一个故事并展现了众多复杂的人物关系。[8]1979 年,当波顿被迪斯尼录取的时候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感到惊讶: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和电影本身都会变得更加复杂。有声音、有音乐,尽管他们只是单纯的铅笔实验片。我最后的一个作品是《芹菜怪物的茎》。很幼稚,但我因此被发掘出来了。那一年我的生活很困窘,但也很幸运,事实上,因为他们真的需要人才。受雇之后,迪斯尼为波顿提供了一笔收入和一个动画师的身份,这个身份他一直保持至今。但这价格在当时的确很高。波顿的第一个任务是参与制作格伦•基恩(Glen Keane)的影片《狐狸与猎狗》(The Fox and the Hound ,史蒂文斯艺术工作室[Art Stevens],1981)。波顿很尊敬格伦•基恩:“他人很好,对我也很和蔼,他是个真正有实力的动画导演,而且乐于助人。” 但是波顿厌恶单纯作画的工作:“全都是四条腿的迪斯尼狐狸,我简直难以忍受。我甚至连模仿迪斯尼风格都做不到,我画的那些狐狸更像是不幸身亡的动物。因此,我很庆幸我所画的都是远景。”[11]就这样,波顿在迪斯尼的第一年颇有些怀才不遇,使他逐渐消沉了下去。他要么每天睡14个小时(他学会了如何手握铅笔趴在办公桌上睡觉),要么就躲在壁橱里或者桌子底下,或者当他的智齿脱落后,独自在门庭徘徊,任由血从嘴里流出来。尽管如此,当他一旦开始工作,总是能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并足以保证自己不会因此而被开除。部分原因是因为整个迪斯尼公司正处于人才缺乏时期。动画部门的专业人员从650人之多锐减到了200人。1979年,波顿进入迪斯尼时,迪斯尼的首席动画导演唐•布鲁特(Don Bluth)辞职,带走了其他7 个动画导演和4 个助手,跳槽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公司去拍摄动画长片。唐•布鲁特的《美国鼠谭》(An American Tail )的成功使迪斯尼在动画领域第一次尝到了真正较量的滋味。[12]在对《金龟车大闹蒙特卡罗》(Herbie Goes to Monte Carlo )和《仪器》(Tron ,波顿曾参与其中)的比较中,波顿敏感地察觉了一种迷茫与混乱的气氛。迪斯尼内部的分裂表现为两派观点之间的对立。其中一派是被波顿讥笑为“仅仅是房间中一群令人作呕的小丑”的传统动画风格的支持者,另一派则是一些坚决主张将迪斯尼带入数字时代的新派人士。波顿的地位因为获得《黑神锅传奇》(The Black Cauldron )一片的概念设计师(conceptual artist)一职而得到了提升,这是迪斯尼每十年一部的大制作。《黑神锅传奇》在很多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它是迪斯尼惟一一部被定为PG限制级的影片;它没有主题曲,整部影片弥漫着一股黑暗的气氛。

前言

蒂姆•波顿,一个荒诞玄学导演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我称之为“荒诞玄学”的一种当代电影类型提供一个个案,就以蒂姆•波顿的作品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波顿是最有影响力的荒诞玄学电影导演之一,因为众多其他的导演正是通过模仿他的风格而加入荒诞玄学的。波顿最具荒诞风格的电影在票房上大获成功,这一事实促进了类型化了的荒诞玄学电影的生产。我将在第一章里对波顿的作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关于波顿的2D 动画的评论,从《看家狗》(Family Dog )到改编自他的儿童诗集《牡蛎男孩的忧郁之死和其他故事》(The Melancholy Death of Oyster Boy & Other Stories )的搜客威武公司(Shockwave Co.)制作的动画;在对搜客威武公司的动画进行的研究中,我将论述为什么波顿被引擎电影制作者们(使用游戏引擎和“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irst-person shooter]的规则制作引擎电影的2D动画制作者)视为代表性人物。纵观全书,尤其在这一章中,我把这些电影置于了一个历史前提下的语境中,包括乔治•梅里爱的作品,早期的动画先驱(埃米尔•柯尔、斯图尔特•布莱克顿[Stuart Blackton]和温瑟•马凯[Windsor McCay])和20 世纪60 年代的电视剧——波顿曾提到从中得到过灵感。第二章重点论述波顿大部分电影的反权威特征。在他导演的影片中,那些忧郁的主角,如剪刀手爱德华、伊卡巴德•克莱恩和蝙蝠侠(经常被用做导演本人的代称);那些魔术师角色,如皮威、阴间大法师、爱德华•布鲁姆(《大鱼》[Big Fish])和威利•旺卡(《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以及他对于普通人角色的阐释,如里奥(《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和拜伦•威廉姆斯(《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他处理时总是强调这些角色和令人压抑的当权派之间的敌对关系。即使是他创作出来的快乐的角色,如艾德•伍德和骷髅杰克也都在影片中尝到了艰辛的滋味。这一章将要集中分析波顿的代表角色,研究他们作为社会秩序的批评者而存在的作用。这种嵌入式的批评也会对影片的结构产生影响(波顿的影片经常被指责为情节单薄)。我将重点讲述他的童话故事式(fairy tale)影片《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Sleepy Hollow )和《大鱼》。本章同时也会考察波顿的电视童话故事片《科学小怪人》(Frankenweenie)、《荒唐小混蛋奇遇记》(Pee-wee' s Big Adventure)和《阴间大法师》(Beetlejuice)。作为一个荒诞玄学电影导演,波顿遵循了一条模棱两可的叙事逻辑,这一方法与动画的叙事逻辑密切相关。第三章探究波顿对特技的使用和他的3D 动画。波顿素来以他的定格动画作品(stop-motionwork)而著称,如《文森特》(Vincent)、《圣诞夜惊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阴间大法师》和《飞天巨桃历险记》(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制片人)。他原本打算在他的科幻讽刺片《火星人玩转地球!》中使用大量的定格拍制技术,但最终被华纳兄弟公司(Waner Bros.)说服了,用电脑成像取代定格拍制,这样能为电影节省2000万美元的预算。以动画师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一次做导演就拍摄了定格动画短片《文森特》的波顿一直在抗拒这种转变,直到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缩写ILM)为他展示了技术在《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 )和《勇敢者的游戏》(Jumanji )当中所能达到的效果。波顿作出决定的过程重复了六年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对《侏罗纪公园》作决定的过程。这两部著名的影片是整个电影工业发生转变的标志,大量采用单格拍制和电子化卡通制作的传统方式进行的工作现在都采用了电脑制图法。一些评论文章甚至称之为“动画历史的终结”,并指出从业者和学者都需要重新界定动画的定义,不是在将动画称为“非真人实景电影”(not live-action cinema)的基础上,而是在重新界定动画和真人实景电影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它作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稍后,在本篇导言中,我将通过回顾二者在电影诞生之初的关系来考察他们在当今世界的关系。第四章重点分析波顿对《蝙蝠侠》(Batman)的演绎。这部影片打破了所有的票房纪录,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大制作影片建立了一种新的标准并且再次引发了漫画改编电影的热潮。这部电影的成功甚至让它的制作者们都感到困惑。在本章中,我提供了一个《蝙蝠侠》电影的个案研究,以证明高概念的(基于神话的)大制作影片(尤其是自1989 年以来)需要从水平整合辅助营销,并充分考虑全面营销在此过程中饰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已经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波顿在为《超人》(Superman )剧组工作了一年之后终于还是选择了退出。但是由波顿的《蝙蝠侠》建立的新模式在漫画改编电影如《蜘蛛侠》(Spiderman)、《夜魔侠》(Daredevil)和《绿巨人》中仍然是引人注目的。第五章分析波顿近期的两部作品《人猿星球》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本章将会分析为什么波顿在改编或续拍一些已经存在的文本时会改变叙事方式。第六章详细讨论波顿电影的音响和丹尼•埃夫曼为波顿的影片所作的配乐。音乐和令人难忘的音响是波顿的每一部影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自《蝙蝠侠》浑厚的音响和丰富的配乐以来。第七章简要介绍了其他的荒诞玄学导演,尤其是那些受到波顿影响的导演。这些导演也包括了一些曾经和波顿合作过的人,如亨利•塞利克(Henry Selick)、英国阿尔德曼工作室(AardmanStudios)的尼克•帕克(NickPark),以及奎氏兄弟(brothersQuay)。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各具特色的荒诞玄学导演,如乔•丹蒂(Joe Dante)、理查德•唐纳(Richard Donner)、巴里•索南菲尔德(Barry Sonnenfield)、吕克•贝松(Luc Bresson)、让•皮埃尔•朱尼特(Jean Pierre Jeunet)、马克•卡侯(Marc Caro)、斯蒂芬•萨默斯(Stephen Sommers)和罗兰•埃默里赫(Roland Emmerich)。本章以索南菲尔德、萨默斯和埃默里赫的作品为例展开论述。总的来说,上述导演的荒诞玄学作品为恐怖片、幻想片和科幻片的类型套路的转变开拓了一条新路。

内容概要

艾莉森•麦克马汉,美国电影学者,著有《爱丽丝•姬•布朗雪:电影先驱》(耶鲁大学出版社,2009)等书。现为纪录片导演,侏儒影视公司的主要制片人,作品有《珍妮的八张面孔》《赤手与木肢》等。富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她,深谙当代电影产业,又对电影发展史具有独到见解。

书籍目录

致谢
作者的话
导言
----新荒诞玄学----追本溯源:无逻辑派和超现实主义者----蒂姆•波顿,一个荒诞玄学导演----动画片和把戏电影之间的关系----埃米尔•雷诺----叙事和动画----将动画片和把戏/特技效果电影结合起来----数码技术使特技效果和动画片重新合二为一 ----不管票房成绩如何,荒诞玄学电影总是最容易受到批评
第一章 波顿与2D动画:从动画片到引擎电影
----“污点男孩”系列----引擎(电脑)+ 电影 = 引擎电影----引擎电影VS传统电影----电影交流还是动画交流?----动画叙事----闹剧动画
第二章 波顿和叙事: 从电视作品到《大鱼》
----早期的电视工作----《科学小怪人》----《荒唐小混蛋奇遇记》----《阴间大法师》----《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大鱼老爸》
第三章 波顿制作3D:好莱坞向电脑成像的过渡
----《文森特》----《荒唐小混蛋奇遇记》----《阴间大法师》----《船舱男孩》----《圣诞夜惊魂》----《侏罗纪公园》----《火星人玩转地球!》----从好莱坞转向电脑成像
第四章 波顿的《蝙蝠侠》:神话,市场营销,商品促销
----高概念大片----高概念电影的风格元素----高概念电影的神话基础----蝙蝠侠神话----《蝙蝠侠》(1989)情节简介----《蝙蝠侠》,一部荒诞玄学电影----《蝙蝠侠》的辅助营销、协同作用、企业集团以及全方位商品促销
第五章 波顿的再想像:《艾德•伍德》、《人猿星球》、《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艾德•伍德》----《人猿星球》----《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第六章 丹尼•埃夫曼的音乐
----《荒唐小混蛋奇遇记》(1985)---- 《阴间大法师》(1988)----《蝙蝠侠》(1989)----《蝙蝠侠归来》(1992)----埃夫曼神话----电影配乐程序----《剪刀手爱德华》(1990)----《圣诞夜惊魂》(1993)----《断头谷》(1999)----《人猿星球》(2001)----延伸频率幅度的界限
第七章 其他荒诞玄学电影导演
----巴利•索南菲尔德----斯蒂芬•萨默斯----罗兰• 埃默里赫

编辑推荐

《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论述蒂姆•波顿的电影书。•蒂姆•波顿是万千影迷疯狂追捧的美国鬼才导演,他的电影凝聚了荒诞、温情、寂寞、伤感忧郁、华丽、冷漠、童话、浪漫等诸多特质。近年来《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漫游仙境》也一直是国内电影票房的吸金大户。

作者简介

蒂姆•波顿,忧郁的超现实主义者。这位鬼才渴望着一切古怪而不可预测的东西。童话般梦幻的想像力,惊世骇俗的视觉设计理念,使他征服了全球疯狂影迷的心。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荒诞玄学电影。
从迪斯尼的小小动画师,到全球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作者导演,蒂姆•波顿的神话还在继续。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不断融合,娱乐产业展开全方位跨界商业营销的今天,以蒂姆•波顿为首的一批电影天才:约翰尼•德普、丹尼•埃夫曼、理查德•海因里希斯……聚集在荒诞玄学的大旗下。他们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世界观。他们,将重新定义电影。
波顿主要电影作品一览
《爱丽丝梦游仙境》
《理发师陶德》
《僵尸新娘》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大鱼》
《人猿星球》
《污点男孩》
《断头谷》
《火星人玩转地球!》
《飞天巨桃历险记》
《永远的蝙蝠侠》
《艾德•伍德》
《船舱男孩》
《圣诞夜惊魂》
《蝙蝠侠归来》
《剪刀手爱德华》
《蝙蝠侠》
《阴间大法师》
《黑神锅传奇》
《荒唐小混蛋奇遇记》
《科学小怪人》
《野猪宴》
《文森特》

图书封面


 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蒂姆·波顿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三十年,从进入加州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到迪斯尼公司做一名动画师,第一部作品是定格动画短片《文森特》,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并且获奖。拍摄了他的首部长片《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家庭喜剧)(1985),此后拍摄了《阴间大法师》(1988)说的是麦特兰夫妇因车祸而丧生。不过他们没意识到已经死了,“两人”像没事人儿似的又回到了家里。此后“两人”与新搬来的戴慈夫妇为房子斗法,产生啼笑皆非的故事。内容有些荒诞不经,让我想到了尤内斯库、贝克特的话剧,片子没有真实故事,故事也没有任何蕴意。本身故事没有任何蕴意。导演将喜剧、幻境、和恐怖元素融合起来,别开生面。接着他得到华纳公司投资的电影《蝙蝠侠>的拍摄机会,并因此一鸣惊人。《剪刀手爱德华》成为1990年假期最受欢迎的电影。进入新世纪他又指导了一部讲述父子温情的艺术奇幻电影《大鱼》(2003),影片由由伊万·麦克戈雷格、阿尔伯特·芬尼主演,这部电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波顿最个人也是最投入感情的一部作品。将奇幻小说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经典小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搬上银幕,去年执导3D奇幻冒险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将刘易斯·卡洛尔的名作再次演绎,其间奇妙的特效镜头则随处可见,壮美的仙境景色与奇妙的生物,令观众目不暇接, 蒂姆·波顿的声誉也到达了顶峰。我对蒂姆·波顿的了解是从《大鱼》开始,影片中奇诡的想象和玄幻的画面,将人引到生命不可思议的这厮状态。这部改编自丹尼尔·华莱士同名小说的影片,主要表现了威廉·布鲁姆渴望了解父亲的一段心路历程。他的父亲总是将自己的经历讲成富于传奇,近乎神话。当他成为一名法国记者,娶到一位美貌摄影家妻子,也将成为人父,他怀着对父亲的期待和质疑,决心寻找父亲人生的真正轨迹。难以说清父亲是否在杂技团打杂过,父亲曾否浪漫地站在摆满黄色百合花的楼下向母亲求爱。儿子在帮助母亲收拾阁楼时,发现父亲的有些话是真实的,在海军服役,后来做了四处奔走的商人、销售过机器设备。其实威廉·布鲁姆的父亲只是个不成功的商人、很爱自己的妻子,他讲过自己到幽灵城镇并拯救它的奇特经历,不过是从一位流浪女孩那听来的故事。影片借鉴了阿瑟·米勒的话剧《推销员之死》,他并没有赋予威廉·布鲁姆的父亲在一个肮脏、不时琐碎的终归压抑而死的世界反复挣扎的形象,而是让他沉浸于幻想,终结于幻想,关于“幽灵城镇”的情节,编剧做了改动,让它从虚拟化为现实,这遭到很多评论者非议,我反而认为改得别有味道,超乎于现实,将现实还原,也让观众生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愫,人生应如童话,每个遭遇可以衍生成无数版本。其实不必寻求原委。随后看了《剪刀手爱德华》和《理发师陶德》,这两部俨然构成了对应关系。前者是关于纯净之爱,《理》后者关于恨和报复。故事发生的环境大异其趣,前者是绚丽的城镇,或者在晦暗的伦敦。剪刀手爱德华和理发师陶德都技艺高超,前者是园林修剪缔造美好,后者则用剃刀作为杀人武器。前者是机器人赋予人性之光,机器人由于爱的催化而成为了挚情的“人”,后者则是人由于怨怼变成滥杀无辜的机器。前者剪刀是用来赢得好感、示爱的,剃刀是用来报仇泄恨的。两部电影的影像风格也是泾渭分明的,一个童话,一个哥特,不过,童话里也有黑色时刻,哥特中也有幻想的天堂。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导演蒂姆·波顿的“男缪斯”是约翰·尼德普,他的“女缪斯”,是他的妻子海伦娜·邦汉·卡特,从散发着哥特鬼魅气息的《剪刀手爱德华》,到另类古怪的《断头谷》,从绚丽斑斓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到阴森鬼魅的《理发师陶德》,他们有过数次亲密无间的合作,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佳作。另外还得提一下他的御用配乐师丹尼·埃夫曼很恰当地位演员表演增添情感的铺垫,并有效地设置氛围推动剧情走向,为影片镀上了一层暗黑的情调。《艾德•伍德》作为名人传记片迥然于蒂姆·波顿其他作品,他冒险地采用黑白片,带着强烈50年B级片气质的镜头,这种风格看上去就像是以艾德·伍德的充满想象力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影片还对的《忽男忽女》(1953)、《魔鬼新娘》等片给予一种关照。,艾德·伍德(1924-1978),这位死后两年获得最终肯定是“世上最差导演”,他在好莱坞打拼的日子,从未成功过,也没有一部影片获得过票房上成绩。他拍摄诸如异装癖、僵尸、外星人、科学怪人、怪兽等怪异题材,都是一些低成本小制作的B级片,所以又被后人称为B级片之王。这部传记片对于艾德•伍德的之前女友的和后来的妻子的表述显得轻描淡写。主线则是他与恐怖片明星贝拉·卢格西(扮演过著名的恐怖片形象吸血僵尸德古拉)结识,并建立了忘年交般的友谊,直至贝拉去世,艾德·伍德一直是他唯一的朋友。这两人友谊拍得比较感人,晚年的贝拉常年依靠毒品,陷入贫困潦倒,他虽然和艾德·伍德合作的都是些烂片,但他觉得获得真正的肯定,他也因为这段友谊而走出多年的孤独。艾德•伍德虽然在电影天资不高,但对电影热忱令人震动,他从没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哀求著名演员加盟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追得乱跑,鸡飞狗跳的场面,显得很搞笑,这背后的尴尬和落寞只有艾德•伍德自己清楚。蒂姆·伯顿用自己方式还原一段影史,哥特风格给了这部影片以独有的艺术气息,提升了影整体的艺术质量,也令影片的表现力大增。蒂姆·波顿曾说过:“当我在制作一个童话时,会有一些自我矛盾,因为童话是那种很浪漫的调调,然而要在故事中表现现实并强调这一块,所以面对的则是要平衡现实与虚幻这个问题。我想这就是我那时经常觉得很头痛的地方,因为实在很难把握。”不过话虽这样说,最终他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漂亮,创造了一个怪诞的平行世界。纵观他的作品,无疑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恰如其分。在我看来蒂姆·波顿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蝙蝠侠》等商业片赢得成功,激起漫画改编电影的波澜,《蜘蛛侠》、《夜魔侠》、《绿巨人》此类跟风之作,获得仅是票房而已。艾莉森·麦克马汉在自己著作中评述波顿的电影具有“新荒诞玄学”特性,就是打破学术与科学的价值体系,遵循一种模棱两可的叙事逻辑;使用令人惊讶的特技效果;叙事更依靠互文性和异叙事参照。蒂姆·波顿将传说、神话的戏仿和嘲讽作为一种叙述体系,这种体系更接近于动画叙述体系。故事叙事退而求其次,真正有趣的是故事外叙事。这种类型的影片更契合观众心理。蒂姆·波顿的影片充盈着哥特式的画面,欲言又止的叙说方式及自然恣意的情意烘托,这些策略的运用,让他在好莱坞找到合适的位置,尽管电影公司会对其施加影响,但最终电影仍是他个人影响的结果,这也是蒂姆·波顿最为与众不同之处。
  •     听说购书中心五楼要改建,特意去必得和红枫叶转了转,纯粹为买而买,这本是收获之一。基本上,这本书的内容用一万字就可以讲清楚。大意是说,和一般的观念相反,作者认为真人电影应被视作动画的一个子集。而Tim Burton秉此源流,融动画传统、哥特及B级片风格于一炉,独创荒诞玄学电影流派,超越了伟大导演也难以挣脱的常规类型片束缚,这点甚至比斯皮尔伯格更为伟大。作者主张,应以全新的视角,即波顿本位视角来重新审视电影史和波顿的角色,显然,这家伙是一代宗师。我是Tim Burton的粉丝,上述观点大致认同。但反对“荒诞玄学”这样的三流命名,这本身就是非波顿本位的.....尽管核心论点是大胆而富洞察力,但作者的所谓“专业研究者”的身份和架势仍然超越其才情和驾驭能力,从而让这本书整体上显得僵硬做作。当然,不可忽视,作者最爱《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甚至《人猿星球》,而对《大鱼》的看法极为保守苛刻,事实上,她认为《大鱼》是失败之作,但又语焉不详。这激怒了我。Tim Burton当然是深具B级片气质的主流现象级导演,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最具这些气质的片子才是成功之作。我倾向于认为,如果你已经执世界之一端,那么你最完美的作品往往是与另一端妥协最为深入的那一部:《大鱼》正是这样的作品:典型的畅销书式剧本,糖水片式的人物造型甚至摄影风格,偏偏又在叙事方式和整体视觉设计上完美保留了波顿内核。《大鱼》毫无疑问是我的最爱之一,作者在此问题上与我存在严重分歧,这让我的评论恐难客观......事实上,我爱波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一以贯之地把自己的审美趣味贯彻到了自己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比如,他娶了在当今影坛最具超现实主义和哥特视觉风格的老婆(何其惊悚!个人而言,我无法同这个女人共处一室哪怕一分钟,遑论上床!),他一手塑造并捧红了最具个性和超现实风格的性格男星强尼戴普......我正在写一篇文章,关于对孔子和释迦牟尼超凡入圣一刻的关键事件分析。——Tim Burton在这点上与前两位已经站在了同等境界上,即“大而化之”。孟子云,大而化之谓圣。从今以后,请叫他圣人,波圣人还是蒂圣人,您自己看着办。
  •     如蒂姆•波顿这般另类、古怪的导演,也就是出现在有着成熟电影工业与多元分级制度的好莱坞,放在其他地方,还真没多少容纳空间。其电影作品黑色诡奇的风格,天马行空的玄想,化为现实的梦境般造型,虽说在电影史上也不乏类似的萌芽状态,可真正形成强烈的个人创作特色,蒂姆•波顿却是开山者。于是,对于这样一位导演的个案研究,如何去定性颇为值得探讨。而电影研究者显然都有兴趣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言说符码,艾莉森•麦克马汉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中即创造出新的名词“荒诞玄学电影”,来称谓蒂姆•波顿的独特电影类型。为波顿加冕如此一个称谓,隐含着许可其为作者导演,这不知会不会让当年提出“电影作者论”的法国新浪潮旗手们大感诧异,因为波顿的电影实在与他们太不同了。岂止与新浪潮作品相异,就是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亦大相径庭。波顿电影的极端风格化导致意义的相对平面,对特技效果的依赖,无视现实逻辑而专注电影内部的自足等,处处都背离了传统电影的规则,却于常规之外讨得一片喝彩声。或许,我们可以未必贴切地联想一下,2010年中国导演姜文的《让子弹飞》,何尝不是游离常规之外,追求风格化却未必肯再追加意义,自圆其说只限于电影文本内,商业诉求强烈与作者标签并存。自然,姜文与蒂姆•波顿的风格大不同,不同国度的电影环境也无可比性,但打破规则却有相通之处。蒂姆•波顿显然有一颗与常人不同的大脑,多在不疑处生疑,关注常规之外的规则。如流传极广的《剪刀手爱德华》与新近的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好好的轻松有趣的童话题材,到他手中,变得哥特味道十足,黑色、神秘,充满“古怪的不可预测的东西,忧郁的超现实主义”,不过这也正是“荒诞玄学电影”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漫画英雄《蝙蝠侠》、《蝙蝠侠归来》亦着波顿之色,有很酷、很另类的特效,还有电影内部类哲学的一套话语体系,他人难以模仿,这从后来别家导演接手续集之每况愈下即可看出。其实这种话语体系深刻是谈不上的,好在其与影像的风格化配合无间,将哥特故事讲得酷味十足,艺术创作的“唯我”在这里有极佳的体现。像波顿这样的狠角色,拍起动画片来也只适合成年人看,小朋友误入场大约要吓得心惊肉跳。他名下的动画长片有两部,《圣诞夜惊魂》和《骷髅新娘》,前者是波顿还在迪士尼时拍的,据说迪士尼高层出席看片会后大怒:搞什么,这怎么给小孩子看?波顿的“恶”趣味可见一斑。动画的自由度使波顿的荒诞玄想得以更加天马行空地实现,而这种自由又与定格动画的高难度、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构成一种平衡,考验着创作者艺术追求的耐心,打破常规之后仍有艺术的固有规律需要遵守。后来的《火星人玩转地球》更是将定格动画和真人表演结合起来,其成品有着古怪的幽默感(打败火星人拯救地球的方法天真得如同儿童游戏),在科幻电影序列中别具一格。在波顿的作品中,《艾德•伍德》很难与其他归类。波顿去拍人物传记片是令人奇怪的,因为这与荒诞玄学扯不上边儿嘛,不过,看拍的是艾德•伍德,知情者也就恍然,波顿不拍谁拍呢?尽管一个是电影史上数得着的蹩脚导演,一个是商业与艺术领域均极成功的大牌导演,但他们对电影那种荒诞狂想的观念却是共通的。因此,艾莉森•麦克马汉将此称之为“波顿的再想像”,我猜波顿就是在描画另一面的自己吧,这两面都在电影创作的常规之外,却一面获得成功,一面穷困潦倒。波顿藉此警醒自己也未可知。很难想象如果把波顿的生活年代往前推两百年会怎样,那时电影还未诞生。他会成为一个妙想天开的画家,还是如爱伦坡那样的小说家?事实上,他的艺术禀赋还是放在电影中最恰如其分,因为那奇谲的想象、阴郁的画面、哥特式的造型,只有这种艺术形式才好将之融汇一炉,尽数容纳。他的作品是极风格化的,如此的“作者电影”迥异于前人,因为这已是常规之外的规则,旧的美学范式不完全适用了。因此,波顿电影之意义平面化频遭批评家的指摘,我们自然不必充耳不闻,但也要看到,这种缺失也是荒诞玄学电影风格化的衍生物,包括人物性格的扁平化均如是。原有的评判标准未必不可用,而以新的电影美学来衡量波顿的作品恐更恰当些。自然,波顿或许并不在意外界对其的评判,他本来即不循常理,独关注自己充满原创力的电影观念,亟亟于寻觅下一个或伤感、浪漫或孤独、惊魂的人间奇境。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略贵~但是是正版,又是鬼才,不买才怪!
  •     我看的心都碎了
  •     对于动画制作的part真心看不懂啊。自己对电影的了解停留在很感性的层面啊。
  •     书中再三强调 电影是动画的一个子集 而并不是两个平行的概念。叙述的清楚全面,还有和其他作品的对照,就是太专业了,有的概念确实挺难懂的,学到很多电影知识
  •     对于这位导演总是先想到德普,此书作者还是用理性常规的方式把鬼才剖析出来了。暑假待看电影又多了一长列
  •     部分观点有点吐槽无能。
  •     荒诞玄学一说......动画技术方面其实作者研究得更深。
  •     收获好小喔。
  •     我爱的导演,给我很多启发:)
  •     1.波顿是好的,这本书写得有点差强。2.有自主的想法总是好的。
  •     写的太散,有很多拼凑的痕迹。刚开始提出了tim电影是荒诞玄学电影这样的概念,结果并没有沿着这一核心继续下去,而是在写tim的动画作品之后就东跳西跳,把能搜罗到的资料都拼到一起,跳到<蝙蝠侠>的时候,甚至还要叙述完整剧情。然后接下来就是大篇幅介绍<蝙蝠侠>做为产品的营销。。作者麦克马汉写过另外一本书,研究默片制作人姬布郎雪的<姬布郎雪:消失的电影幻境>。她说当时四处旅行去搜集资料,寻找遗失四散的珍贵存档。我马上想到,保罗奥斯特在他的作品<幻影书>中塑造的齐默教授,他受到创伤之后开始研究默片演员海克特,而四处旅行。我顿时浮想连篇,研究默片,何种意义。。。
  •     书的质量质量没话说 就放心的买吧内容方面是作者个人对蒂姆伯顿及其风格类型电影的研究。比较像是论文的感觉。并不是关于导演的生平简介。比较学术性的感觉,写的还是蛮好的 ,推荐!
  •     虽然名字上看是大导演蒂姆伯顿的传记体书籍,但是内容上从电影动画的早期诞生,一直到电脑电脑电影的兴起和主流化,都有详细的论述。不论是研究动画还是研究电影,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     论文集
  •     这本书的内容太乏味了,类型分析后接着又介绍剧情,我就呵呵了。其实伯顿的电影很好看。但这书太让人失望了,作者起这名字真是误导人。基本上就是作者对荒诞玄学这类型电影的研究。建议读者谨慎购买。
  •     内容来说估计会让波顿迷有些失望 作者横向纵向比较半天 又扯出荒诞玄学的概念来 究竟想说什么 不知道。
  •     翻译真心差……
  •     还是看他的电影更直接
  •     硬啃了下来,有些专业理论性的内容还是难以理解,作者并没有再做更明白的解释。要把这无趣的论文转变成PPT,再让大家感兴趣的去接受让我深感压力。。。
  •     虽然高调地提出了荒诞玄学,却始终在电影文本和导演特征中徘徊,只看到“研究之有效”,缺乏“研究之必要”。如果不是波顿的粉,直接看《蝙蝠侠》和《人猿星球》的分析,这本书就算读全了。9.26读毕。
  •     门外汉表示有点过于学术化了。。。
  •     买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是为蒂姆波顿的影迷写的……但是作者是从十分专业的角度剖析蒂姆波顿类型电影,就我这个只是影迷的外行来说,读起来十分艰难。如果是单纯的想了解蒂姆波顿的生平,所拍的电影,不推荐这本书。不过毕竟是专业人士写的书,内容很广很深!
  •     包装不错,内容值得细细研究,比较专业
  •     ……
  •     荒诞玄学电影
  •     东拼西凑的流水账,这本书没有我想了解的蒂姆·波顿的信息,作者发明了“pataphysical film”(中文翻译“荒诞玄学电影”)并说这是一种新电影类型,他的这一理论本身就是荒诞的。他把重点放在波顿电影中的技术、营销等方面,而对导演性格和电影美学方面的研究视而不见······
  •     收获颇大
  •     专业术语太多,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读起来觉得很艰深= =不过倒是很详细的讲了他05年之前作品的创作过程。
  •     美国的作者是想以全新的角度来诠释波顿的电影,而翻译后的文字不能通篇顺畅,有些地方严重的出现病句,令人费解。某些专业用语不能正确翻译。不过通过这本书还是可以看到作者的重要观点。只是在开始阅读的时候,遇到生涩别扭的中文语句时,就想把书扔掉。真希望我们的翻译和主编能对消费者负责。
  •     就只记住了荒诞玄学,还有,对我很喜欢的《大鱼》评价不高
  •     解读当代荒诞玄学电影的紫宝书啊= =
  •     送给弟弟
  •     作者有点抓不住重点,跑好偏,不过衍生信息还有用的。
  •     嗯……有待商榷。
  •     书早就收到了 一直忘记来评论了 书很不错 快递也很快 请大家放心购买
  •     大学论文的指导材料~我论文题目就是他的电影风格形成
  •     介绍详实,标新立异。虽然有些观点不认同,但却是把burton做成了学术,不知他本人看过怎么想,呵呵
  •     写的很泛很浅啊…不过封面我很喜欢
  •     玄
  •     有点专业,看不懂,只是把伯顿所有的电影都温习了一遍。
  •     根本看不进去
  •     还是比较喜欢图片多点之类的,注解就几十页了,到现在还没看完。。。orz总得来说是本好书~
  •     关于波顿总有太多可以去解读的东西 就像看他的片子总是很有感觉那样
  •     没有什么渲染的语言,就只是平实的描述,对于像了解蒂姆伯顿的人来说,可以买一本……了解下大师的经历。
  •     大学写论文时读的
  •     慢慢看,写的挺学术的
  •     翻译的还敢再烂一点吗!除了荒诞玄学电影的理论以及电影特技和一些八卦外没有什么内容了,不过我还挺喜欢里面那些专业术语原文的。
  •     原谅我,有一部分看不太懂。分析的很专业,但对影片本身并没有很具体的分析
  •     这本是我两年前买的。前几天翻出来,看到是蒂姆波顿,他的电影都是奇幻片,通俗易懂,我以为看起这书来也挺爽的。。没想到通篇都是专业术语,一堆文献索引..作者的观影量是蛮大的,也为我普及了许多默片动画导演大神,以及动画片animation的历史,不过讲蒂姆波顿的就少了。作者提出的几个概念及例证都显得小题大做了点,tm不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吗,还扯那么一大堆,可以写的通俗一点,越绕越麻烦。里面覆盖了游戏市场营销等。作者是做了些功课。内容蛮多的,有些比如“引擎电影”的东西。反正,估计很多喜欢蒂姆波顿的小清新肯定看不下这书..太学术化了点,初级影迷绕道(我也是)而且作者看到波顿这几年的作品和这几年泛滥营销的超级英雄大片会作何感想。这书里列出的电影都是冷门但是对波顿的风格影响挺大的,不用看这书关注我豆列就行了
  •     真一般
  •     荒诞,有时很美
  •     书中写了很多波顿电影的背后,及相关电影技术的发展。我比较喜欢
  •     如果喜欢波顿的话,还是可以,买的
  •     囫囵吞枣读完,只为重温一些电影情节加了解些幕后故事,对于书中太专业的电影知识实在是理解无能。。。
  •     分析并不是很到位
  •     .............
  •     荒诞的哲学,渗透着一丝伤感。
  •     太多专业词汇 不像是传记 而是电影解析 什么是荒诞玄学???
  •     专业的她和业余的我俨然成为对比,技术层面的问题,缺乏知识储备看的太难受了。拓宽了动画技术的知识面吧。
  •     内容很好很全面有很多之前没听说过的。如果图在多一些,内容再新一些就好了。
  •     这本书主要是波顿拍电影过程中 其他一些工作人员啊 或者评论员的观点和记录并不是波顿本人的想法 所以选择的朋友要慎重哦~ 而且封面一旦保护不好很容易损坏神马的……
  •     这也是书?
  •     喜欢的导演,但是有很多想了解的内容书中并没有涉及,有些遗憾~
  •     是我看的第一本专业研究电影的书,写的还不错,但是更喜欢作者研究的对象——鬼才导演蒂姆波顿
  •     个人魅力强于叙事技巧,用影片展示自己,喜欢导演甚于片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