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202056516
作者:[中]任力
页数:40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身处IT领域,就好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它发展的速度之快,使人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它所处的尖端地位以及它所具有的多变性、挑战性,使人稍一疏忽就可能落伍。我曾经非常庆幸自己在这个领域,但是渐渐感到,尽管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始终远离最尖端和最核心的技术,永远只能游离在IT领域的边缘,当一个人总是处在一个领域的边缘,即使再努力也会有种失落感。不知不觉,岁月就在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流逝着;心态也渐渐疲惫,唯有当毛姆的:“只要生活中还能有变迁以及不可知的未来,我愿意踏上怪石嶙岣的山崖,奔赴暗焦满布的海滩”的警句掠过心头时,还会使萎靡的神态、垂死的、累得抬不起头的思绪慢慢地被唤醒,却再也找不到当年昂首阔步的理由了。近几年,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的残酷使每个人都犹如惊弓之鸟。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角逐,有得也有失,但最终心情是沉重的,每一次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每个人都会杀得满眼通红,苟延残喘,在拼杀中忘却了基本的责任、抱负,剩下的只是机械地对峙了。生活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不变中行进着。心在冷却,血只因活着还在血管里静静地流淌,却再也沸腾不起来了。孤独的躯体想找个角落躲藏起来,于是内心暗自期待一个人独自沉迷于电影之中的幻觉,以此来忘却这纷乱的世界,忘却自我。大约15年前,VCD刚开始流行,也刚刚可以得知当年的奥斯卡奖获奖影片的时候,公司里的几个年轻人在每次拿到最新的影片时,都会一阵欣喜若狂。在不忙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进入那时还很陌生的电影的世界里,一有客户来,大家迅速退盘,动作之快决不逊于摩萨特,一脸的惊慌失措客户一眼就可看出,而内心的狂乱只有自己知道。那时不放过任何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影片:《费城故事》、《辛德勒的名单》、《走出非洲》、《与狼共舞》、《法国中尉的女人》等等,也没意识到电影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电影渐渐融入我的生活,就像空气,没有了就无法呼吸。看过的电影已无数,渐渐地遗忘了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牺牲了的、活下来的形象;那些曾经在瞬间潸然泪下的爱情主体也随着岁月变得模糊了;时常地想找一些恐怖片惊动一下麻木的感觉,但是却恐怖不起来。然而有三部电影就算是时过境迁却依然那么地清晰。《费城故事》,1994年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获得了奥斯卡多项大奖,唯有最佳男主角授予《费城故事》的男主角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他扮演身患艾滋病的成功律师,那个为了争取做人的尊严同时也为自由的生存方式与社会偏见抗争的律师,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末路狂花》,当路易斯和塞尔玛因自卫而杀了一个无赖,并在警察包围下唯一解脱的方式就是驾驶着汽车向着夕阳斜下的大峡谷冲去,当汽车悬在空中的一瞬间,可以感到两个无畏生命的悲壮,那一刻,真有一种“等等我”的感觉。她们本想要一个快乐的旅程,可是唯一的一点自由却让她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这代价值得,因为,她们再也不用看虚伪男人的嘴脸和无赖男人的丑陋。她们用生命去换在大峡谷上空的自由飞翔。《钢琴师》,影片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还展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停逃避的脚步,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死亡。在炮火的烟雾中,我们看到音乐家会在炮弹和音乐之间,选择音乐。为了活下去,他为德国军官演奏了肖邦的乐曲。那琴声,似乎不是在废墟上响起,而是源自生命之初,是生的渴望、顽强和挣扎。那段音乐,救了他自己,更确切地说,是他的才华救了自己。三部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音乐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但却有着对命运凄惨倾诉的共同主题。在缓慢的主题音乐的衬托下,将每个人的绝望慢慢撕裂,而使濒临死亡的生命靠着希望而顽强地拾起曾经低垂的头,来抗争我们不能左右但却能以死来蔑视的扼杀人性的残忍。古老的意大利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最早对意大利的了解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们的伟大的艺术作品开始的,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西斯廷教堂的《最后的审判》;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达·芬奇是近代世界最完美的典型。他的一生是一条无尽头的车道,沿途遗下无数五花八门的惊人的断片残屑。“我一生一事无成。”在走向生活的尽头时,他难过地写道。这个“一生一事无成”者,比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个人,有更丰富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的学生梅尔奇写道:“他的死,是每一个人的损失……大自然没有力量重新创造出一个这样的人。”《角斗士》,把我们从对古罗马角斗场的幻想中拖到了寒光四射的刀刃上。还有那夕阳下翻滚的麦浪,寄托着马克西姆思乡的情绪,正直、勇敢、智慧、坚毅,军人所应具备的气质在他身上体现得完美无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偶然闯入一个空间,精美的海报、深邃的文字,透彻地剖析着一部部电影,从这些电影与文字中看至了有棱有角的创造这个空间的人,极具个性,悄然感动着每一个闯入这个空间的人。    ——国家一级导演——滕文骥一个将电影从银幕搬到墙上,又用思想和灵魂感动大家的人,这是我遇见的独特的、唯一的集电影海报、音乐于一体的完美空间。    ——国家一级导演——杨亚洲这是一个多彩的,多面的,热爱电影爱到血管里的人。    ——国家一级编剧——卢苇在你“随心所欲”地向挚爱的电影表白的字里行间中,真切地在刹那间也感受到了电影赋予我灵魂自由的神秘力量,而我知道这个用文字传递给我的神秘礼物就是这本《电影空间》    ——影视广告导演——高小龙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艺术媒介,尤其是那些引发我们思考触动我们心怀的影片。它不仅引导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同时还改变了我们自身的生命图景。    ——电影导演——仝哓锋这里是有甘泉喷涌的世外桃源!清茶,唱片,用瀑布做幕演绎的华丽电影。悄悄闯人,却因感动而深深迷恋,除了用眼欣赏用指尖舞动出的文字精灵的舞蹈,令我吃惊、激动的是文字中流露的那股撞击读者心灵的力量竟然那么强大。你爱电影的心如此透明,又如此勇敢、坚毅,我想那是这本《电影空间》想耍带给读者的惊喜。    ——电影网——小农作为一个每天都在传递影像的我,始终相信电影具有改变人心的力量。但如《电影空间》这样诠释光影美丽的文字,再次让我感动,推荐给你,希望成为你通往自由世界的桥梁。    ——博纳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忠立最真情的电影告白,最朴实的观影后记,这本书,需要你细细品读。    ——电影网——乞丐“没有电影,我们怎么活?”这个空间,全是比电影还精彩的评论。    ——时光网——古槐电影是人类的梦想的虚幻存在,银幕上现实和幻想已经合而为一。我经常偷偷去看你关于电影的概念,我在里面任意徜徉而无拘无束。感谢你,感谢你的电影情结。    ——新浪网——安建达电影是在用声与光的技巧打动我的人,而你在用关乎电影的文字打动了我的心。    ——新浪网——燎原你文章的品质透过你文章折射出来的光彩让我和我的同事都很感动,你对电影的执着感动了好多人。    ——亿刊网编辑——吟之雪因为我很喜欢你的文章。    ——燕赵都市报记者——候艳宁

内容概要

任力 :
CCTV6唯一官方网站:电影网版主,曾获《我与电影》征文二等奖,博文曾发表在
《博物》杂志。通过本书记录下电影的故事、感悟、随想,一个费电影人淘得几千部经典电影碟片,一部部地看下去,一段段写出来。。。。。
http://62908.blog.m1905.com
http://i.mtime.com/moviespace

书籍目录

《天地有多大,电影空间就有多大》
——为电影空间一书而序(何志铭导演)
前沿:淘碟
A部分:墙上的电影
.........
B部分:雕刻经典
.........
C部分:时间的印记
........
后记

编辑推荐

《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人间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只有音乐和电影,只要灵魂还在,就可以感受音乐如潺潺流水使疲惫的神态,累得抬不起头的思绪慢慢地被唤醒。那一刻,会感慨,我还活着。
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慢慢看,慢慢体会,有一天,你会发现,电影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当你走进它时,就感动了,就流泪了,就抬起头了,就头也不回了......

图书封面


 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今天收到一本书,是著名影评人任力写的,书名如题,很有几分乌邦托和文艺青年的味道,出版时间也有点“过气”,2010年10月第一版。书的封皮既不精美、也不新潮,却让我感到莫名的不安,正好闲来无事,就坐在楼下的长椅上看了起来。翻到第四页“墙上的电影”这一章,往事就一下子就亮了,任力写道“上面的图片是我家的一面贴满电影海报的墙,海报全来自《电影世界》”。于是闪电间我就记起来2003~2004的两年时间里,我在哈尔滨租的白墙皮无装修的房子里贴着四面墙的海报,从地到顶连门上也不例外,一样的整齐排列,都是同一个时期的海报。任力,我没记错的话,就是那个时期吧,你展示的这面墙上至少有八成的海报我也曾一样细心的用双面胶小心的贴上,细心的抹平,不争气的是,我的墙上还掺了一些《看电影》的海报,当初《电影世界》有一期做海报专题,是达到厂童鞋写的稿,还拍了我的墙做图片,于是我又认真的看了十分钟,很多回忆就在海报里又浮出来,那整整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好像穿越回那个既干脆又犹豫的时代,好熟悉,又好陌生,可能,这就是我和《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缘分,可能我和你一样,或者说你和我一样,曾经把梦想挂在了墙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写影评,忘了当初那些像水波一样澎湃起伏的文字是如何从我的指尖涌到WORD上,忘了当初泡点稀饭就着剩菜连看四五部片从傍晚到天明的日子,忘了和朋友煮酒论电影后来争到面红耳赤的日子,现在的我,似乎很少能真正沉下心来把自己扔到电影里。尽管任力笔下的一些电影我并没有看过,对一些观点和介入电影的角度也并不是很认同,但这并不妨碍我读这本书。就像我们读很多书,看很多球赛,也看很多电影,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认同和共鸣,而是需要一种感知,一种微妙的存在感,通过你的书,我感知到了很多。或许因为我们都是曾经把梦想挂在墙上,深夜里借着月光自我迷醉的人,所以我感受到了任力对电影、对文字的热爱,也明白任力在这本书和这面墙的背后有多少的付出和快乐,我无法全部理解,但我认为那是一段无比幸福的旅程。加油!任力,你或许并不认识我,我也对你只有一点点名字上的印象,但是这本书,我会继续读下去,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像你一样懂得生活,懂得看电影,可以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今天只读了A部分,所以无法整体评价这本书,除了“我的音乐”一章因我个人的无知有些不得要领,九成的文字都非常的崇拜,很优美而且动情,电影在任力的文字中变得悠扬而迂回,顿叹出新的生命力,对于喜爱这些电影或者向往这些电影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梦幻般的文字之旅。
  •     认识电影空间,正值惶惶不可终日夏日远离后的初秋,天高气爽之时难免踌躇满志。看到一句“你就像闪电般一样留下点点滴滴笔记”。一阵阵的风吹过,让我记住了这句如同粉烈阳光般的文字,也让我得以与她在文字中相遇,人自往都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不是千年修得便是万里相隔,只是在现今这个地球村之中的我们,要想相遇也是困难的,没那么轻松。记着这段话后,我有意识的去看她,在那些精神的文章中找寻着,一个爱着电影的女人,带着强烈刚劲的后劲浑圆铿锵的,在满墙的电影海报中,窥倪着点点滴滴的顾盼寰伊,在感慨“电影人生”“如影相随”时,相随的何止是电影。但是,我也不得不看到她在电影、音乐、生活中的相得益彰。恰恰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带着平凡人充实一生的愿望,扎根与光影婆娑之中,做着不同他人般的学究事情,看的人不知是幸,还是拙。但是,到底是相遇了,我们在电影这个天地之中。现今的电影影评多是名人乐事,放在平凡老百姓上的可就不多见了,更何况没有任何电影底子,也没有什么电影机构后备,纯属无根无地的一人,凭借着上千张的电影观影时间,就仿佛是一个初来省城的人,行李里面除了这些电影之外再无其它,惶惶然地望着风白蓝的一片,却也不战战兢兢的,只求学而不求结果。所以,自然也就相信一切水到渠成,就算是平头老百姓,也有一天突降与市,让只是名人调侃之事变得更加郑重其事,也不失她热爱电影的一片赤诚。看了《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读了她所有的电影评论,我被她严谨、理智、磅礴如同推理般的文字所倾仰,没有谁可以做到不疯狂中的真正疯狂,就像是最高深的武功,总是朴实的让人怀疑,所以才会让不喜欢的或者说是不相信的人,与高深的武功插肩而过吧。我喜欢文字中的深沉,它应该是中立而客观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个性展现,才是形成评论风格类别的,如果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这和正在轰轰烈烈上演着“关丑视觉效果”、“疯狂聚敛”的世界,只能是同流合污不谋而合,不知道是谁利用了谁,也不知道最后是谁葬送了谁。所以,如果现实与梦想之间太过遥远,那么这段彼此之间的距离,只能依赖那些真实有梦想,而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人去填满,没有利益得失也没有喧嚣凡尘,有的只是那个后背,它所能背负的也仅有梦想而已。电影空间的电影评论,带着难有的清醒与感知,在这个有些无目混杂的电影评论中,她将自己的生活理念加入到了电影之中,混迹在“电影”与“现实”之间,游荡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停的锤问着,也不停的考验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电影,才能展示出一个怎样的现实。因为和她有着共同的工作经历,所以我们在彼此之间的文字中,也有着难得的触觉与敏觉,特别是看过她的那篇“透过拉拉的成功解析职场真谛”,我看到了一个真诚的人,面对真实自己以及不被他人所了解的世界背后,那股倔强的坚持。她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拉拉”,在“现实”中活着像一个战士,在电影中活着像个“智者”。用这篇影评中的一段原话:“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竞争的残酷使每个身在职场的人都犹如惊弓之鸟。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角逐,有胜利也有失败,但最终心情是沉重的,每一次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每个人都会杀的满眼通红,苟延残喘,在拼杀中忘却了基本的责任、抱负,剩下的只是机械地对峙了。”于是,我们只能徜徉在电影之中去忘却苦难,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与现实,我们也无法逃避自己,我们只能让自己拥有一样东西,那便是还有梦想的能力。我想着她的样子,我们不曾见面也不曾通过电话,就像她所说,我们可以在文字中相遇甚至相爱,自然我们热爱的是真实文字下的人,文如其人,仅此已足够。一个爱着电影的女人,不挑剔不虚荣,只是因为爱着,便是一种难有的幸福。也希望,看着这些文字的人们,也能在其中找到点什么,哪怕是一个字也是好的。
  •     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觉得如此厚重。翻看几页,发现原来是作者几年间的博文编纂成册,心里便多了一份敬重。世上的事,大多难在一个坚持。看电影并非难事,难的是一种习惯。尤其是在这个讲求效益的时代,像作者这样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坚持观影,坚持笔耕不辍地去一遍遍分析、思考,把这当做生活的必需品无法抽离,而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尤为可贵,让人感慨。因为痴迷,所以担得起寂寞,所以受得了辛苦。因为这热爱几近信仰,所以始终有那么多的人在坚守着,无论是那些因迷影而从影最后渐渐改变了电影发展史的大师们,还是那些陶醉在影像的世界中流连忘返的迷影大众,都常常带给人由衷的感动。《一一》中曾说到过:“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爱电影的人是何其幸福,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电影使人的生命宽度增加了。所以我一直以为,爱电影的人,都是爱生活的人。电影就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粮。这种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就像作者书中关于“墙上的电影”这个部分所写到的一样。每一篇文章都是影像,也都是生活,都是作者游离于电影与现实之间的所思所想。引用作者的说法:“慢慢地,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电影中的一个影子。在自由飘荡。”这样的心境,想来就让人心旷神怡。爱电影的人也爱生活。继而由此可以感受到迷影大众间的别样温暖。因为相同的观影喜好而成为挚友;因为相同的观影感受而兴奋激动;或因意见相左而吵个面红耳赤。我就常常因为某些与爱电影相关的人与事而感到温暖。这些虽不是影迷独有的行为,但世界上因电影这样一种迷人的东西而又多催生了世人彼此间干净纯粹的关系,不是很美好的吗?妄自说了很多很大的话题,接下来说些实在话。其实一直让我脸红的是,当初拿到书时,读了几篇文章我之后,我就一直读不进去了。有一种奇怪的东西在作祟的样子。始终不能进入作者的意境之中去。我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是因为作者的文风太过抒情了。其实呢,打个比方,如果说电影就是我们暗恋的那个少年的话,作者就是抢先用真挚的言语告白成功了,我只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罢了。为什么会羡慕嫉妒恨呢?或许是因为自己无法像作者那样全身心投入,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影像的世界中吧。记忆中的自己看过电影后很少自觉地写下完整的影评。不是没感触,不是没想法,有时反而是想说的太多以至于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样的状况曾让我不止一次地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质问。我是否真如我想象中那样热爱电影?面对浩瀚的影像世界,我不仅觉得自己渺小,更觉得自己有时粗陋不堪。热爱电影的人们拥有开放的心态。他们既乐于开放地迎接电影带来的各种信息以及各种刺激,又享受将自己的信息反馈出去,得到更多地延伸出来的体验。然而我为什么总是羞于动笔,不能像作者那样“完全融入电影当中,拥有创作的激情?”虽然我远远不能熬到作者的水平,但对电影的热爱程度却不应该减少。这些恐怕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所享受到的书上观影的乐趣之外,最让我思考的问题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在阅读完书后,迟迟不能下笔的原因了。这样一度的质疑中,生活的现实性毫不避讳地迎面而来。某天我一个人结束了一场算成功的面试后,我像所有青春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走在充满未知与迷茫的路上。因缘际会地去到库布里克书店,和满满当当的电影书籍、导演访谈相遇。时间好像真的放慢了,所有的未知都不在那么可怕,有那么一瞬,就觉得快要幸福地掉眼泪了。原来,电影不会抛弃我。话题跑偏了,但这都是有这本书所带来的“心灵效应”。我还要感谢作者的,应该就是他在“时间的印记”这一部分的内容了。她用类似专题串联的方式介绍了她感兴趣而我又知识欠缺的一些电影题材,例如越战。这似乎像是开启了一条秘密通道,让我可以去窥探别样的风景。记得苏珊•桑塔格说过:“如果电影迷恋死了,那电影也就死了。” 至少在现在,如果对电影不再迷恋,就像作者说的,就会错过感动我们心灵的大门。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认识电影空间,正值惶惶不可终日夏日远离后的初秋,天高气爽之时难免踌躇满志。看到一句“你就像闪电般一样留下点点滴滴笔记”。一阵阵的风吹过,让我记住了这句如同粉烈阳光般的文字,也让我得以与她在文字中相遇,人自往都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不是千年修得便是万里相隔,只是在现今这个地球村之中的我们,要想相遇也是困难的,没那么轻松。记着这段话后,我有意识的去看她,在那些精神的文章中找寻着,一个爱着电影的女人,带着强烈刚劲的后劲浑圆铿锵的,在满墙的电影海报中,窥倪着点点滴滴的顾盼寰伊,在感慨“电影人生”“如影相随”时,相随的何止是电影。但是,我也不得不看到她在电影、音乐、生活中的相得益彰。恰恰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带着平凡人充实一生的愿望,扎根与光影婆娑之中,做着不同他人般的学究事情,看的人不知是幸,还是拙。但是,到底是相遇了,我们在电影这个天地之中。现今的电影影评多是名人乐事,放在平凡老百姓上的可就不多见了,更何况没有任何电影底子,也没有什么电影机构后备,纯属无根无地的一人,凭借着上千张的电影观影时间,就仿佛是一个初来省城的人,行李里面除了这些电影之外再无其它,惶惶然地望着风白蓝的一片,却也不战战兢兢的,只求学而不求结果。所以,自然也就相信一切水到渠成,就算是平头老百姓,也有一天突降与市,让只是名人调侃之事变得更加郑重其事,也不失她热爱电影的一片赤诚。看了《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读了她所有的电影评论,我被她严谨、理智、磅礴如同推理般的文字所倾仰,没有谁可以做到不疯狂中的真正疯狂,就像是最高深的武功,总是朴实的让人怀疑,所以才会让不喜欢的或者说是不相信的人,与高深的武功插肩而过吧。我喜欢文字中的深沉,它应该是中立而客观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个性展现,才是形成评论风格类别的,如果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这和正在轰轰烈烈上演着“关丑视觉效果”、“疯狂聚敛”的世界,只能是同流合污不谋而合,不知道是谁利用了谁,也不知道最后是谁葬送了谁。所以,如果现实与梦想之间太过遥远,那么这段彼此之间的距离,只能依赖那些真实有梦想,而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人去填满,没有利益得失也没有喧嚣凡尘,有的只是那个后背,它所能背负的也仅有梦想而已。电影空间的电影评论,带着难有的清醒与感知,在这个有些无目混杂的电影评论中,她将自己的生活理念加入到了电影之中,混迹在“电影”与“现实”之间,游荡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停的锤问着,也不停的考验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电影,才能展示出一个怎样的现实。因为和她有着共同的工作经历,所以我们在彼此之间的文字中,也有着难得的触觉与敏觉,特别是看过她的那篇“透过拉拉的成功解析职场真谛”,我看到了一个真诚的人,面对真实自己以及不被他人所了解的世界背后,那股倔强的坚持。她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拉拉”,在“现实”中活着像一个战士,在电影中活着像个“智者”。用这篇影评中的一段原话:“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竞争的残酷使每个身在职场的人都犹如惊弓之鸟。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角逐,有胜利也有失败,但最终心情是沉重的,每一次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每个人都会杀的满眼通红,苟延残喘,在拼杀中忘却了基本的责任、抱负,剩下的只是机械地对峙了。”于是,我们只能徜徉在电影之中去忘却苦难,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与现实,我们也无法逃避自己,我们只能让自己拥有一样东西,那便是还有梦想的能力。我想着她的样子,我们不曾见面也不曾通过电话,就像她所说,我们可以在文字中相遇甚至相爱,自然我们热爱的是真实文字下的人,文如其人,仅此已足够。一个爱着电影的女人,不挑剔不虚荣,只是因为爱着,便是一种难有的幸福。也希望,看着这些文字的人们,也能在其中找到点什么,哪怕是一个字也是好的。 阅读更多 ›
  •     现实生活一直在不断地修整我们随性而又夸张的快乐表情,耳边响起:埋掉流浪的幻想,放手年经的记忆里为自己塑造的无数个“我”,别试图去捕捉无法握住的梦境。于是,我们单调刻板的人生在堆砌无数个矛盾的清晨里,向“习惯”屈服了。但好在,我们拥有电影,拥有书籍,还拥有可感知的远方的共鸣。想要推荐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一本可阅读的电影,任力的新书《电影空间——现实与梦想之间》。因翻阅后,不想压抑心底里涌动的思潮,其实,还想借作者准备远航的帆,向澄蓝的大海深处去找寻乘风破浪的梦,就有了这篇笨拙的读后感。 其实,一直在感叹,心底里由衷地佩服作者,妙笔再现的一部部经典电影,一篇篇解析透彻的感悟,及把枯燥的电影、音乐专业知识幻化成引人入胜的美文,这些纷繁复杂,摇曳多姿,而又充满不同灵魂风格的篇章,是倾注了怎样的热忱与心血,才会呈现如此精彩的面貌? 而关于这本书,举个例子,说明起来可能比较直白易懂些。比如说她宛如一个秀外慧中的精致女人,因赏心悦目,眼缘撩拨出动情的心弦。又比如说它似一桌使人垂涎欲滴的八珍玉食,果腹亦冶情,满足之意由内向外流露。再比如说他仿佛是一支离弦的箭,系上读者的心,划破浩瀚的光影时空,到达文学与影像幽会的隅夷。总之,阅读的旅程十分怡人,甚至会收获一份额外的喜悦。 几乎不用刻意去挖掘文字背后,抒写时的情感有多浓烈,随处可拾遗作者吐露的《心的归宿》。“我...喜欢看优秀的影片和音乐,就是因为它们能激发因岁月的折磨而消沉了的激情,使灵魂不断受到震荡,从而永远保持一种虔诚和充满好奇的心,来抵抗生命中最不可抗拒的岁月对生命的摧残。”对我而言,作者的这番感悟不仅倾诉了她与电影及音乐间无法割裂的情感,同时也映照出了我未能表达出的心声。 除去文字的诱惑,我发现自己还被一个如此可爱的女人感动着。那是跳出文学领域作者光环的角色,是一位电影发烧友,一位从事IT行业的聪明女人,一位充满文艺气质的摩登漂亮妈妈。记得梁晓声先生在“致陈颖君”的书信中提到“文如其人,于小说家而言,却也未必。于散文家,大抵乃品格和性情的写照,难以骗得了人。”的确,我也想把这段文字送给本书的作者,从作者的影评及杂文中,我确信看到了一种闪光的品格。 其实,是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诚实”与“质朴”无比珍贵。曾几何时,混迹网络的盖世英雄们不再视这片无维的空间为收容秘密与谎言的避世乐园,被一句“没图没真相”鞭笞得不堪重负,慢慢隐匿江湖。而在坊间,在未形成“正规军”的影评人队伍,又有多少人随风摇摆抑或哗众取宠,甚至连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都没有,就以专家自居呢?想来是说远了,也不是要做个高低比较,就作者观影的态度是不能不让人信服的,贴满墙壁的电影海报,塞满大书橱的电影光碟,N多遍反复观摩研究同一部影片的执着精神,由此,我就更加愿意相信作者的眼光,也愿意追随她观影的脚步漫步在这本书的沃土上。 开篇不久,在作者回应曾子航有关《林青霞求求你别复出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让人记忆犹新。“美,是多么的动人,每个人都对美丽有着独特的憧憬,就连野花也有自己的芳香。但是电影却不同,它所达的境界能直捣人的心脏,在那里感动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成为不同的人。”坦白地讲,这一篇文章也敲开了我的思想大门,对自由评论的方式及意义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可以说,作者对话曾先生的文字是与人为善的质疑与讨论,措辞温和,但主张明确,很受启发。 越过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栅栏,进入到繁花似锦的电影世界,走到这里会感觉自己进了一处私人电影博物馆,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文字与影像图片所营造的氛围。对电影爱好者来说,是银色的,却充满的热情的温度,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喜怒哀乐。《世界上那个最疼我的人去了》、《心灵捕手》、《老无所依》、《费城故事》、《玩尽杀绝》、《慕尼黑》、《电锯惊魂》、《末路狂花》......太多太多经典优秀的影片在此恭候,邀你走进时光隧道,这感觉美妙极了。 而在对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牛津杀手》及传记片《大门》赏析时,作者另辟蹊径,涵盖更加丰富的信息量,使剧情与故事背景交融,风格是十分耀眼的。同时在流畅的文字中感受作者理性地剖解职场,剖解“牛津数学教科书”及其可作为智能杀人武器的秘密,解剖“大门”内吉姆.莫里森不灭的摇滚灵魂,这三篇的精彩评述,绝对会延展读者的视野,我们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不是么! 最后回到我所认为的重头美文上,占用全书四分之一篇幅的越战系列:“战争已去,硝烟依在”。从系列包含的影片可以证明,对任何人,这都会是一段十分强悍的光影历程。《早安.越南》、《天与地》、《现代启示录》、《荣归》、《雅各布的梯子》、《鸟人》、《越战老兵》、《第一滴血》等接近二十部的影片在作者关掉遥控器的转身间,竟都驻进了她的思想花园,而在不断翻新更迭的记忆库中,这些文字是多么可爱的见证者啊!是的,相比我们绝不要重蹈覆辙的希冀,历史上的战争是真实的屠刀,不能幻想它是一个道具。战争结束,“他们都哪去了,我的兄弟”真是一句悲凉的问候。就用作者的《我最喜欢的100 部电影的一句话影评》中的一段话为我眼中的这组系列收尾,“即便越战呼啸的炮弹也不能泯灭人类自由飞翔的梦想。”(《鸟人》) 从战争中走出,从灾难中爬起,我们在这以假乱真的训练场学会了逃生。不管怎么说,我们相信生活依旧美好。当然,我还相信,这是一本能带给你惊喜的读物。感受作者任力美好的情感在彩色、明晰的字里行间穿越,再走进她的记忆长廊里感受电影馈赠给她的幸福,这种分享是暖暖的。2010年的秋末,伴着浓香的咖啡香,读了一本好书。 阅读更多 ›
  •     每次听老师讲课,老师都说:“不要谢我,感谢电影!”多么朴实的语言呀,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任立
  •     一个爱着电影的女人写的一本关于电影的书
  •     400页的电影剧情复述,太可怕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