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什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电影是什么?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03935275
作者:(法)安德烈·巴赞
页数:368页

章节摘录

《电影是什么?》光盘封面:崔君衍先生修订手迹之一:光盘界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巴赞逝世一周之后,《法兰西观察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让•雷诺阿的文章,在这篇独特而文雅的文章中,雷诺阿说巴赞一个人教会了自己电影中的法国传统并且让自己看到他在其中的位子,“他创造了一个国家艺术,在参考了他的文章后我改变了我自己的电影计划。”——2008年6月15日《新闻午报》巴赞作为影评人馈赠后人最重要的也是众所周知的遗产就是这部文集《电影是什么》,先是散见于报纸杂志小册子,而后方集结成册。该书后来被影迷尊崇为电影“圣经”,巴赞独特又意义深远的电影美学观念主要集聚于此。——2008年6月27日《文汇读书周报》当巴赞的论述被称作电影界“哥白尼式的革命”,我们难道不是在赞美他如炬的眼光吗?难道不是知晓了光阴荏苒之后这历史洞察力的深远明晰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2008年6月20日《新快报》

内容概要

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 1918—1958)  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主要著述有《电影是什么?》、《让·雷诺阿》、《奥逊·威尔斯》、《查理·卓别林》、《残酷电影》、《沦陷与抵抗时期的电影》、《从解放时期到新浪潮的法国电影》等。
崔君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巴黎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世界电影》和《环球银幕》主编。主要著译作有《电影是什么?》、《现代电影理论信息》、《世俗神化》、《认识电影》(全译本)、《电影哲学概说》、《影片美学》、《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电影艺术词典》(主编之一)等。

书籍目录

原编者前言1
原序3
Ⅰ 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Ⅱ “完整电影”的神话
Ⅲ 电影与探险
Ⅳ 寂静世界
Ⅴ 于洛先生和时间
Ⅵ 被禁用的蒙太奇——评《白鬃野马》、《红气球》、《异鸟》
Ⅶ 电影语言的演进
Ⅷ 非纯电影辩——为改编辩护
Ⅸ 《乡村牧师日记》与罗贝尔?布莱松的风格化
Ⅹ 戏剧与电影
Ⅺ 帕尼奥尔专议
Ⅻ 绘画与电影
ⅩⅢ 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毕加索的秘密》
ⅩⅣ 评《德意志零年》
ⅩⅤ 评《最后的假期》
ⅩⅥ 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国电影
ⅩⅦ 西部片的演进
ⅩⅧ 西部片典范:《血战七强盗》
ⅩⅨ 《电影中的色情》一书旁议
ⅩⅩ 电影现实主义和解放时期的意大利流派
ⅩⅩⅠ 评《大地在波动》
ⅩⅩⅡ 评《偷自行车的人》
ⅩⅩⅢ 导演德?西卡
ⅩⅩⅣ 杰作:《温别尔托?D》
ⅩⅩⅤ 《卡比莉亚之夜》,或新现实主义历程的终结
ⅩⅩⅥ 为罗西里尼一辩——致《新电影》主编阿里斯泰戈的信
ⅩⅩⅦ 评《欧洲,1951年》
索引

编辑推荐

购买《电影是什么?》,您不仅能够读到崔君衍先生最新全面修订后的《电影是什么?》,能够通过书中附赠的DVD光盘对巴赞重点论述的影片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您还有机会看到网友提供交流学习的170余部巴赞在书中论及的完整电影DVD,以便您在阅读、研究《电影是什么?》的同时,对巴赞所论的影片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2008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2009年又将是“法国电影新浪潮”50周年纪念,正如米特里被称为“电影的黑格尔”、黑泽明被称为“电影的莎士比亚”,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今天,我们有幸通过出版《电影是什么?》(特别修订纪念版)来纪念这位仅享年40岁的大师。为了纪念巴赞,著名翻译家崔君衍先生对其30年前的译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出版者辑录了书中重点论述的22部影片相关片断制作成DVD光盘。译者推荐:巴赞是电影哲学家。他高屋建瓴,从哲学本体论高度研究摄影影像和电影的本性,为电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地位。理论的严谨性和支持它的深远的哲学传统,使巴赞有“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之称。但是,巴赞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不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一代电影导演的良师益友。在西方,《电影是什么?》被称为“电影的圣经”。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实践与理论互为印证、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水乳交融的互文关系随处可见。巴赞英年早逝,未能亲身经历战后西方电影的一次创新——法国新浪潮的崛起。但是,他的《电影手册》的同事们掀起的电影新浪潮把他的理论涌上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巴赞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

作者简介

2008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2009年又将是“法国电影新浪潮”50周年纪念,正如米特里被称为“电影的黑格尔”、黑泽明被称为“电影的莎士比亚”,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
今天,我们有幸通过出版《电影是什么?》(特别修订纪念版)来纪念这位仅享年40岁的大师。为了纪念巴赞,著名翻译家崔君衍先生对其30年前的译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出版者辑录了书中重点论述的22部影片相关片断制作成DVD光盘。购买这本书,您不仅能够读到崔君衍先生最新全面修订后的《电影是什么?》,能够通过书中附赠的DVD光盘对巴赞重点论述的影片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您还有机会看到网友提供交流学习的170余部巴赞在书中论及的完整电影DVD,以便您在阅读、研究本书的同时,对巴赞所论的影片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
详情参见http://www.douban.com/note/20607093/

图书封面


 电影是什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巴赞今年阴寿八十了,我十八的时候认识了个八十的老头。那天侯孝贤,贾樟柯他们一帮人来上海开纪念巴赞诞辰80周年的电影评论研讨会,才知道有这个人的,对巴赞来说,相见恨晚,因为他都见不到了,不过对我来说,不晚不晚。哈哈
  •     手头上有三本书时常攫取我的视线,让我在茶余饭间驻足。一本是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一本是本雅明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一本是巴赞的《电影是什么》。这三本书都是摄影影视的经典理论著作。前前后后读完,不成系统也没有深入,最近想在下班之后,睡觉之前,用一天下来多余的精力来研读一下,换换脑筋的同时补充补充大脑。当然,这一方宝地,不去,可惜!今天想处理的第一个主题:摄影与时间。摄像机对准物质,咔嚓,机械复制成功。在艺术史的角度上讲,这一生活中简单的拍摄行为,内涵一条源远流长的人类心理流变。这一流变有关键的几步:遥远的埃及宗教认为肉体不腐则生命尤存,他们用防腐香料殓藏尸体,制作木乃伊,将古尸保存至今。为以防万一,他们也制作雕塑若干,放置一边,随时准备木乃伊失效,充当死者的替身。这一看似巫术的宗教行为,成了人类艺术的起源,其基本的心理要求就是:与时间抗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降服时间的渴望从直接从肉身入手,到用石器仿制成雕塑,发展成绘制人物肖像。绘画这一追求形似的艺术发展到使用达芬奇的透视技术能够表现三维效果时已经达到极限,面临极大的精神和技术的危机:与时间抗衡的技术最后只能停留在逼真的模拟仿制品上,仅仅解决了形似的心理需求,并不能表现运动。不能表现运动就无法真正留在时间,超越时间。这时候,达盖尔的照相技术发展到卢米埃尔的电影,解决了绘画的困境,满足人类抗衡时间,获取永恒的心理需求。“唯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观影像能满足我们潜意识里提出的再现原物的需要,它比几可乱真的仿印更真切,因为他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但已摆脱了时间流逝的影响。”——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摄影不是像艺术那样去创造永恒,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同上在巴赞看来,绘画和摄影、影像其美学特质是复制现实,揭示真实。从雕塑开始到电影就的发展历史也是是现实主义的发展史。一张照片就是一张现实主义作品,桑塔格在照片复制现实的基础上,加上了超现实主义的诠释。“把照片变成超现实的,不是别的,而是照片作为来自过去的信息这无可辩驳的感染力。”——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照片把过去变成可消费的物件,因而是一条捷径。任何照片集都是一次超现实主义蒙太奇的演练和超现实主义对历史的简略。”——同上简而言之,咔嚓,相机把物质复制,把时间定格,满足人类抗衡时间寻求永恒的心理幻想。同时,在时间的长河里,照片带着过去的所有信息和味道,摆在你面前,看着照片,你抚今追昔,一种超越时间的感觉从泛黄的照片上油然升起。于是,你开始伤感,开始怀旧,像玛格丽特杜拉斯一样,在晚年,看到自己一生过往的照片,写出了极具少女情怀的传世《情人》。是的,她在七十岁的时候藉着照片回到了自己的十六岁。到这里吧,真不好写,估计也没人看。接下来继续。
  •     这本书很好看,它不同于那些有着过多溢美之词的时尚影评,也并不是晦涩难懂的高深的理论书籍,只是有时你不复习下那部电影也许你还真不能理解一些文章段落。同时该书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写影评的角度,只要你仔细看书,就发现它们无处不在!好书,值得多读,研读!!!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之前另外一个版本的一直缺货,想买很久了,写论文的时候没买到。现在毕业快一年了,终于买到了。
  •     好深奥,翻译的好难懂,看了第一篇就看不下去了。
  •     苦痛和煎熬并存,其实就是心不静,关于此书读了不下三遍依旧可以继续精读,不像是一般的评论那样说教,可以发现作者善于辩论而且博学,固执而且诚恳。
  •     使我跟随巴赞,并将永远拥护他,认同他的电影理论,钟爱他所宣扬的绝大部分。
  •     创世之作所以备受推崇?读出很多问题,尝试着替作者辩护。
  •     It was montage that gave birth to film as an art, setting it apart from mere animated photography, in short, creating a language. 蒙太奇孕育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电影,把电影和活动照片区分开。简言之,蒙太奇创造出了一种语言。
  •     学电影必看书嘛
  •     深入深出,可能对于我而言这本书还为时过早,未来的路艰且长。
  •     囫囵吞枣有啥用
  •     大一下,有空再重读
  •     巴赞的理论是我认为真正有意义的。
  •     价格划算,附赠的DVD里有此书中老巴提及的所有电影片段节选,堪称可贵资源吖。书的纸张,质量,印刷都非常正规。对于电影爱好者而言,实乃心肝宝贝类的东西。
  •     电影依此而拍会不会好看不知道,文章本身很好看。看围绕纯态神话展开论述的那几篇西部片分析文时嗷了好几声。
  •     不改变人物或事物的原貌,迫使人们自己动脑筋进行判断,难道这不正是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的确切定义吗?
  •        中国的电影理论很奇怪,就是不停地要超越。这大概要跟中国的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解释清楚。
      
       建国前,世界电影理论还不成气候。建国后,我国采取思想禁锢的愚民方针,批判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包括思想。所以,电影理论只能引进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盟友的。而我们的盟友们多数是经济小国,电影更加不堪,像阿尔巴尼亚、朝鲜,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影理论可言。所以这个阶段只有苏联电影理论可以读读。打开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艺术》和《世界电影》(那时叫《电影艺术译丛》),满眼都xxxx斯基,xxxx娃,学习苏联的电影理论并不错,好莱坞也学苏联,但是我们学的是糟粕,人家学的精华,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违背人性的歌颂好人好事,打击阶级敌人,社会主义好,好莱坞却学了无缝剪辑,蒙太奇叙事。同样都是学欺骗观众,好莱坞可说是苏联的得意门徒,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能够欺骗全世界;我们却是劣徒,自己人都骗不了,现在还得跟好莱坞学。也就是说本来我们和好莱坞是师兄弟,现在我们又拜师兄为师,tmd,辈分真乱!
      
       所以等到mao死后,deng当权,一切就变了。资本主义的思想和经济一起涌进来了。按照西方普遍的分类,巴赞的理论属于经典电影理论。我们还没有吃透、补足经典电影理论,当代电影理论又进来了。据我研究发现,他们几乎是一起进来的,但是国内伪学者们先是看不明白那些稀奇古怪的性理论和西马,更不要语言学和结构主义了,纷纷看起了巴赞。这个时候,就难免言必称巴赞了。但是,他们发现,巴赞并不是老老实实的中国式的现实主义理论家,还搞什么现象学,更要不得的是丫竟然还支持存在主义,不由得让人不恼火。于是纷纷倒戈,反对资本主义的毒草了。但是巴赞的意义是巨大的,见过世面的人都知道,巴赞在欧美引起的轰动盖过任何一个理论家。所以伪学者们不禁后悔了,反对巴赞,太不时尚了,太小心眼了,于是发明了新词,超越巴赞。
      
       超越巴赞的意思,就是巴赞是什么,我们早就看穿了。也就是说超越是建立在彻底弄懂的基础上。但是,事实上,我们还真是不能超越,因为我们需要补课。
  •     读过旧版,八年前买了新版,只是随意看了下附赠的DVD,直到现在才有时间启卷重读,依旧很有启发。
  •     还没有看但是觉得是值得收藏的书还有书中附赠的电影片段碟片真是很棒
  •     启蒙
  •     书里面还有光盘
  •     除却专谈个别实例的篇章,其余都有认真记笔记,要补习的东西真是越看越多,想想都感到兴奋又绝望。这版对文中提到的人名和片名的注释有待改进,很多译名很老,又没标原文,进一步查资料有点不方便。
  •     重头戏都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2010.12
  •     内容有些难懂 但是看得出来很用心
  •     第一遍反正是没看懂。
  •     强烈推荐新版,很好!
  •     发现好久以前的评论,一开始没送光盘后来给我补上了,处理很及时,亚马逊还是很值及信赖的商家
  •     这是我电影路上的太阳,巴赞对电影的热爱和洞彻力始终是我的前辈。
  •     深入电影的本质聊电影是什么。
  •     关于电影本体论的“木乃伊情节”以及“完整电影神话”还是颇有见地的,论电影与戏剧是为了将电影从其它艺术中独立出来,余下基本上是关于新现实的影评集,对蒙太奇的拨乱反正。不过如果观影量不足,巴赞所论及的电影很多都没看过的话那还是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况的。
  •     充满热忱 理论落后
  •     货收到,还可以!!
  •     可以,还行,不错,好
  •     还没看··收藏先
  •     他们力求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最终像一首诗呈现在我们面前,电影最终改变了生活,当然生活毕竟还是生活。不是相逢恨晚,而是觉得读的还是早了点,他点评的许多电影都没有看过,但是读着让人想跳起来的部分太多了,无非就是那一句“艺术必须要在源于生活的同时高于生活”,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对于电影来说,热爱人是至关重要的,它才是名副其实的爱的艺术。电影诉说一切而不是展示一切“性的抽象化手法”,给观众以无限的可能性,它的教化功能,它是高尚的最后避难之地,与戏剧小说等相互促进,用开放式的态度对待一切,尤其是评偷自行车的人和导演德西卡那写的太棒了,可是不太认同他苛刻的要求蒙太奇的使用方式和对于演员和布景的一些要求该怎么做怎么做。
  •     这个书外壳还行,文字还行,为毛一到了图画就完全不清楚了啊?当年北大的那套电影丛书是因为当年条件不好,那这个书是因为神马事啊?感觉图画印制十分差
  •     没有看~应该不错
  •     1.有些地方确实写得很啰嗦,但他的出发点也确实是为了更加周全,更加生动地把问题说清楚,而不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瞎扯淡+凑字数”;2.巴赞很博学,很谦逊,很理性,是那种你不好意思去开他玩笑的人,我想这就大概是传说中的“真·知识分子气场”;3.他真的很喜欢“诗意”这个词,但其实他自己也,比如这句:“摄影不是像艺术那样去创造环境,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4.对文学改编的辩护,有理有据,不得不服;5.新现实主义,其实很多,他以及法国那场运动所“夺取”的话语权,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下;6.可惜巴赞没能看到五十年代末的“盛世”,没能亲眼目睹他的预言成真
  •     不是“什么是电影”的封闭定义,而是“电影是什么”的开放设问,前来膜拜巴赞大神的经典电影理论著作,巴赞是一个聪慧的智者,确立了现实主义理论三大支柱: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电影语言进化观。另外崔君衍的翻译也是相当了得
  •     Ⅰ电影源于摄像,摄像超越绘画,电影超越摄像与绘画 Ⅱ电影源于科学但科学无法创造艺术 Ⅲ、Ⅳ纪录片以真实性为重 Ⅴ小议电影的声音 Ⅵ、Ⅶ蒙太奇的反叛 Ⅷ、Ⅸ电影和原著改编的关系 Ⅹ、ⅩⅠ电影和戏剧之间各有特色 ⅩⅡ、ⅩⅢ电影和绘画之间的差别 ⅩⅣ、ⅩⅤ对现实主义的讨论 ⅩⅥ、ⅩⅦ、ⅩⅧ西部片论 ⅩⅨ电影与观众心理 ⅩⅩ、ⅩⅩⅠ、ⅩⅩⅡ、ⅩⅩⅢ、ⅩⅩⅣ 、ⅩⅩⅤ、ⅩⅩⅥ 、ⅩⅩ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论
  •     其实只需看前七篇就够了
  •     电影方向的我,完整的看完的第一本电影理论的书。安德烈巴赞的书越读越有味道,经典的电影我欣赏不了 但是那种电影源头的理论总结和高屋建瓴的研究确实经久不衰。绘画、戏剧、小说、表演与电影的关系真的很到位。总之经典就不多说了。
  •     书的包装非常好,一点都没有损坏。内容也很专业非常棒。
  •     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有一本,跟这个比起来无论纸张还是印刷都要好很多。。明显的不一样
  •     前几章认真地看了,后面就只随便翻了翻,觉得有些过时了,毕竟作者58年就已经去世了。
  •     感谢巴赞~
  •     要想成为一个影评人大家,必须要在艺术,历史,文学,宗教,建筑,摄影,哲学上面具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     书中使用的影片,现在来说已经很老旧,巴赞对电影艺术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对选取的影片的评论很深刻。崔君衍的翻译也很好,值得一读。
  •     这本,得等到阅片量达到时候才能懂。
  •     不懂的呢
  •     书本身是经典,它的好不必多说,而且这本纪念版还送光盘,书里提到的重要影片片段都有了,看书时一起结合着看就觉得不那么抽样不清晰了,很好~~最近爱上黑白片~
  •     一看到作者就无理由的想读这本书
  •     但我付钱了 书都没拿到
  •     发货相当快很棒,内容 很好
  •     08年出版的,纸质却还不错,印刷也还可以。冲着巴赞买的,热爱电影的人不能错过。
  •     电影的存在先于本质,我们有的只是一部部的电影 无法看到巴赞评论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人生一大憾事
  •     这个版本值得收藏,尤其是附赠的DVD~!!!!!
  •     准备入手
  •     【补签】力荐。
  •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电影的热爱,引领读者充满激情地阅读。巴赞各方面的知识真是丰富啊
  •     需要重读的著作,巴赞对景深拍摄和新现实主义的提倡,对蒙太奇的保留态度,都跟他那个时代的哲学、历史思潮密切相关,在读他的书的时候一定得从电影的本体和电影语言入手,通过了解巴赞在电影理论史上的时间位置来思考,不然只得到一个空泛的认识,因此还得反复咂摸,先标记下,以后慢慢再写。
  •     巴赞习惯用典、比喻,同时也狂征博引,对于不谙熟西方文化的人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劲,加上翻译的天然隔阂,本人又极易神飞……只能到下一个阶段重看在来好好体会巴赞的灵魂。
  •     很不错。设计到翻译都很适合阅读。还配赠有电影资料的光盘,有利于影视专业的学习。
  •     光盘跟书的内容结合得天衣无缝!第一次看到如此完美的制作,希望这种方式在以后的配盘书中大力推广!
  •     必须赞!
  •     很好的电影理论书籍。
  •     主要围绕新浪潮,有些太学术了,不太宜读~作为学术研究看倒是合适
  •     2016.4.23——2016.5.3 有些看不懂,挺不错的,打算再看一次。
  •     体系
  •     巴赞是个hin有人文素养的理科生!
  •     考研之前读的,当时感觉艰难晦涩,尤其是纯理论的时候,读完就忘了讲了啥,也就影评还有点印象,果然经典都是要反复阅读的。
  •     超便宜买下的!喜欢!窃喜!!!
  •     还不错哦 正在看 觉得很适合还不错哦 正在看 觉得很适合
  •     绝版惹
  •     术语太多,看得好累
  •     需要重读。
  •     对巴赞的唯一不适就是其谈及理论时的人物及影片引用,太多没听说过,没看过,因此在联想这一环节上就已经断了,必然理解程度会浅不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