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旧藏脸谱辑珍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清宫旧藏脸谱辑珍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11704115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斑斓钟球异凡响——翁偶虹先师与戏曲脸谱 张景山 我的老师、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先生(一九〇八——一九九四),虽然去世将近二十年了,而【翁剧】、 【翁文】和【翁羽派脸谱】的影响却愈来愈大,并深入人心。为了缅怀和纪念这位【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也曾粉墨涂面,也曾朱墨为文【,一生编写出《锁麟囊》、《鸳鸯泪》、《将相和》、 《红灯记》等一百三十余出传世剧目的剧坛老人,翁先生早年编写的程(砚秋)派名剧《女儿心》以及晚年编写的《白面郎君》,也在剧团的精心磨砺和紧张排练中。特别是,翁先生脸谱遗珍《清官旧藏脸谱辑珍》、《翁偶虹秘藏脸谱集萃》,也在其诸位弟子的努力下进入了出版程序…… 翁偶虹先生,十六岁时名自己的居室为【六戏斋】。六戏者,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也。画戏,不仅在翁先生丰饶跌宕的戏剧生涯中占有重要一席,亦使其成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曲脸谱研究大家。 画戏的范畴,是从搜集、摹画,绘制开始,进而研究戏曲脸谱的艺术规律。翁先生对于脸谱的爱好,是基于他对花脸表演艺术的酷嗜。孩童时代,他便从姨父梁惠亭先生和名票胡子钧先生学唱花脸。遇有粉墨登场,常烦盟兄刘连菜帮忙勾画。由于不甘旁人【彩画人头】之诮,遂尝试着自己拿起工画笔,揽镜濡染。稍长,从脸上勾画激起探讨脸谱的来源、衍变及艺术个性的兴趣。为便于保存,发展为纸上临摹,分门别类,装潢成册;有特殊扮相的,还加画盔头、髯口、服饰,以准确地纪其舞台风貌。 从那时起,【六戏斋】俨然变成了一间画室,彩笔鳞列,翰墨藻陈。他常常午夜在茶楼戏园观赏杨小楼、尚和玉、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诸京剧名伶的精彩表演,默记脸谱,不等戏散,便一溜儿烟地转回家门,挑灯拈毫,仔细摹画;潜心之下,不知东方之既白……京剧以外,还临摹搜集了昆曲、山西梆子、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名家脸谱。与北昆侯益隆、郝振基、侯玉山,晋剧乔国瑞(太原狮子黑)、张玉玺(张家口狮子黑)、彦章黑、马武黑、金铃黑,绍兴大班汪小奎、小恒珊等净行巨擘契交忘年,盘桓切磋。旦角脸谱,如北昆《棋盘山》的钟无盐、山西梆子《美人图》的丑姑姑等,亦收珊瑚于铁网,展珠玑于陋室。

内容概要

傅学斌,1937年出生于梨园世家,退休前为北京京剧院高级舞台美术设计师。1961年调入梅兰芳京剧团后起步收集、整理、研究脸谱,曾拜翁偶虹先生为师,并就教于刘曾复前辈,现为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被北京市艺术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1995年被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其作品被北京、天津戏剧博物馆及中外人士收藏,是国内著名的脸谱画家、研究者,先后出版《闹天宫》(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脸谱勾奇》(2000年,中国书店)、《京剧脸谱》(2008年,天津百花出版社)等著作。

书籍目录

李瑞环题词
欧阳中石题词(一)
欧阳中石题词(二)
许姬传题词
胡絮青题词
前言钩奇探古一梦中
附翁偶虹先生前言手记
李逵
闻朗
鲁智深
赵公明
宇文成都
荆轲
兀术
项羽
共共
杨七郎
木吒
花判
火判
张飞
屠岸贾
钟馗
医判
韩昌
孟良
薛刚
典韦
马谩
魏延
卞一绥
柳仙
马武
张顺
火德星君
胡大海
斗越椒
焦赞
卞庄
刘唐
护法
猩猩胆
沐英
牛皋
毕宏
周仓
泼法金刚
张奎
项虎
乌龙
猕猴
殷郊
灵官
秦尤
温天君
窦尔墩
金奎
瘟神
张天师
许褚
犰怪
日月光佛
奎木狼
吕岳
囊瓦
揭谛
山魈
大铁锚
孔雀
鹿童
鬼王
螃蟹
跋 语斑斓钟球异凡响

编辑推荐

《清宫旧藏脸谱辑珍》原为清宫旧藏脸谱,属于同治、光绪年间宫廷、市井舞台脸谱谱式,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及观赏价值,《中国京剧百科全书》有专条介绍。《清宫旧藏脸谱辑珍》的摹绘者傅学斌为京剧艺术家翁偶虹先生的高足,著名京剧脸谱研究者,笔法工丽、精严,敷彩雅洁而不失妩媚。

作者简介

《清宫旧藏脸谱辑珍》收录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昆曲、弋阳腔、京腔脸谱68幅,属于清宫藏品,真实地反映了京剧形成时期戏曲舞台上流行的脸谱样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谱后流落民间,翁偶虹先生于1930年代购得,摹绘一份,后原作与摹本也湮没无闻。傅学斌先生为翁先生的入室弟子,与1980年代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翁先生的摹本,又临写一份,流传于世。

图书封面


 清宫旧藏脸谱辑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物常聚于所好,好者聚而藏之。我谈不上是个收藏家,而生平搜集的东西既广且杂。雨花台石子、橄榄核雕刻工艺品、面人汤昆仲的面塑、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书画扇面、戏曲画页、戏曲脸谱、唱片、说部……均在罗致搜求之内。其中搜求最力,汇集最多的,莫过于戏曲脸谱。脸谱的爱好与搜求,是我对花脸艺术的偏爱所决定。我幼年看戏,即喜花脸;青年演戏,又唱花脸。花脸人物必须勾画脸谱,由于自己时常在脸上勾画,更引起我探讨脸谱的来源与衍变及其艺术个性的兴趣。从脸上的勾画,转移为纸上的临摹,装潢成页,易于保存。我从一九二五年起,就在台下临摹过杨小搂、尚和玉、钱金福、许德义、范宝亭、郝寿臣、侯喜瑞、金少山等的脸谱。京剧以外,还临摹过北昆侯益隆、郝振基、侯玉山、唐益贵、马凤彩、陶振江等的脸谱,山西梆子乔国瑞(太原狮子黑)、张玉玺(张家口狮子黑)、彦章黑、马武黑、金铃黑、杜占奎、自来丑、李子建等的脸谱。最引兴趣的是北昆《棋盘会》的钟无盐,山西梆子《美人图》的丑姑娘等,虽是女性,也勾脸谱。钟无盐的谱式还因人而异,马风彩勾莲花胎,白云生(演旦角时)勾富贵相,陶振江勾绛桃品。山西梆子的钟馗、荆轲、王彦章、徐延昭、专诸等谱式,又与京剧大相径庭。开阔了眼界,诱发了钩奇之欲。于是又函托挚友,代为搜集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脸谱。钩奇之欲很容易引起探古之心。我的四祖父曾在前清内务府任“引戏”之职,“引戏”是内廷演戏时,先上来四位袍挂顶翎的官员,侍立戏台两旁,戏演三出,轮流换值。因而我四祖父曾看过许多民间没有上演过的剧目。但由于职责所在,肃然鹄立,不敢移神观赏,只是粗记轮廓。当我问到内廷剧目有什么特殊的脸谱时,四祖父似乎是斥责地说:“小孩子懂得什么!老佛爷(指西太后)和皇上在看戏,谁还敢分神看脸谱!”我诺诺连声,不敢再问。四祖父看我很尴尬,又慈祥地说:“我知道你喜欢搜集脸谱,只要你肯花钱,我找一找当年在宫里当差的玉贵。他手里存着些摹画升平署的脸谱,他肯出让,你可以买来。”经过几番恭恳,终于从玉贵的族侄家里买到一包袱零缣碎简的升平署脸谱,按谱复制,保存起来。可惜玉贵已殁,不能详询他摹画的经过以及每个剧目的演出情况。一九三0年,我组织辛未社票房于大翔风胡同,遍请前辈名宿,弦管试声。欣逢昔时宫里唱老生的陈子田先生也来消遣,清唱之余,谈起他青年时期在内廷演戏的轶事。我趁此机缘,询问玉贵所摹绘的升平署脸谱。他喟然长叹地说:“玉贵师哥逝世六七年了。他唱花脸兼武丑,因为勾脸勾得好,太后把他从升平署召来,经常和我们同台演戏。他是个有心人,宫里独有剧目的特殊脸谱以及供奉名角的精彩脸谱,他都摹画下来。你得到的这批东西,算得上宝贝了!倘若他在世,他绝不会出手的。”此后,我不时询问每个脸谱的来历,十有八九,子田先生都能说得出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钩奇探古,只有通过曲折的渠道,才能得到你所要搜求的珍品。从玉贵处买到升平署脸谱之后,我又宛转周折地经过前辈的指点,走访了另一位姓李的南府太监,他是专唱昆曲的,藏有许多带工尺的单折册子,有的册子封面,画有该剧主角的脸谱,绘法很精,绝大部分都是失传的剧目。面对这些瑰宝,我岂肯交臂失之。借来临摹,他是不肯撒手的。又经过辗转斡旋,他才肯把画有脸谱的封面赏给我,每页银元五枚,当时我限于经济条件,只买到四页,一页是《风云会》的赵匡胤,一页是《燃灯记》的马善,一页是《蝶归樱》的医判,一页是《桃花扇》的苏昆生。过了些时,凑足了几十元,再想继买数页,他却靳而不与,再三恳请,他说: “这些册子,是我的整个生命。撕去一个封页,等于折断我一条筋骨,我不能为几块洋钱,落个尸骨不全!”我想倍价以求,仍动摇不了他那坚决的意志,只得败兴而返。又过半年,再去访他,人去楼空,他已殁于原籍,那些册子,不知落于谁手。我憾于怀而露于意,咄咄书空,久不能释。师友见我痴嗜脸谱如魔附身,都暗中代我搜求,终于又得到一部《钟球斋脸谱集》,售者王翁,不愿自暴身分,代理人替他保密,守口如瓶,只透露了“供奉”二字。所画脸谱共七十帧,惟多破碎,迷离不可辨识者二,实存六十八帧。鉴其谱式笔意古朴简洁,知为同光故物,较玉贵所画之升平署脸谱,繁简互异。于是理其破碎之迹,施碧研朱,珍重摹写。其中较名贵者,如《未央天》之闻朗、《坐化》之鲁智深、《射赵》之赵公明、《刺秦》之荆轲、《十面》之项羽、《触天》之共工、《中庸解》之周处、《牡丹亭》之花判、《画獓》之屠岸贾、《九燄山》之薛刚、《升仙记》之柳仙、《状元闱》之马武、《彤华宫》之火德真君、《刺虎》之卞庄、《昙花记》之护法、《定天山》之猩猩胆、《滟云亭》之毕宏、《昆仑山》之护法金刚、《五岳图》之张奎、《华光闹花灯》之乌龙、《坎离山》之猕猴、《阴阳桥》之温天君、《借刀》之金奎、《兴龙庄》之瘟神、《夺袍》之许褚、《伏犼》之犼怪、《渡海》之日月光明佛、《斗牛宫》之奎木狼、《瘟痘阵》之吕岳、《小雷音》之揭谛神、《东天门》之山魈、《混元盒》之大铁锚、《万瑞朝天》之孔雀、《劝善金科》之鬼王、《钱塘龙战》之螃蟹精等,揆其剧目,昆弋最多,京剧次之,梆子又次之。可惜当时未能亲晤王翁,详询这些剧目的演出情况和脸谱的来历。我生平所搜集的脸谱,计有《偶虹室秘藏脸谱》四集,每集一百页;《梆子脸谱二十绝》一册;《无双谱》一册;《钟球斋脸谱集》一册;《升平署脸谱》三百余帧;《水浒》、《封神》、《三国》、《西游》脸谱扇面各一幅,其他零缣碎简,未加整理者不计其数。可惜都在十年浩劫中,以“破四旧”的罪名,全部抄走。唯有这部《钟球斋脸谱集》发现于北京图书馆,我的弟子傅学斌曾转摹一册,请我鉴定,喜其未失矩矱,如见旧燕归巢。回忆当年为了搜集脸谱,付出的人力、财力与自己的劳动,浑如一场春梦。春梦婆娑中,安排了我这样一个痴人。偶读张岱序其《陶庵梦忆》云:“……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所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唯恐其非梦,又唯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我对于脸谱的搜集与散佚,至今思之,其——此文为《清宫旧藏脸谱辑珍》前言
  •     戏剧家翁偶虹先生曾为著名京剧演员设计过诸多京剧脸谱,其脸谱设计以大量清朝宫廷内的升平署脸谱为艺术底蕴。这批精心临摹的脸谱在十年浩劫中被抄走,幸好作为升平署脸谱底本的《钟球斋脸谱集》被其弟子傅学斌先生转摹了一本,今年以《清宫旧藏脸谱辑珍》重新与世人见面……本书原为清宫旧藏脸谱,属于同治、光绪年间宫廷、市井舞台脸谱谱式,原谱名《钟球斋脸谱集》,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及观赏价值,《中国京剧百科全书》有专条介绍。本书的摹绘者傅学斌为京剧艺术家翁偶虹先生的高足,著名京剧脸谱研究者,笔法工丽、精严,敷彩雅洁而不失妩媚。本书特赠用仿宣纸印制的原谱68幅,可装裱悬挂;另附精美藏书票六枚。    此书收录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昆曲、弋阳腔、京腔脸谱68幅,属于清宫藏品,真实地反映了京剧形成时期戏曲舞台上流行的脸谱样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谱后流落民间,翁偶虹先生于1930年代购得,摹绘一份,后原作与摹本也湮没无闻。傅学斌先生为翁先生的入室弟子,与1980年代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翁先生的摹本,又临写一份,流传于世。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前门外廊房头条,集合着一批专画工笔重彩人物的沈氏画家。比较有名的如沈蓉圃,他开过一家画店,画过当时著名的京昆演员“同光十三绝”。此外,还有在宫廷画院“如意馆”里当过差的沈元、沈利、沈贞、沈全等人。沈氏画家在“如意馆”为宫廷画了数以百计的戏画,供爱好看戏的慈禧太后和王公贵族们赏玩。其中,多属清代在京城里流行和宫廷演剧机构“升平署”演出的皮黄(京剧)、昆曲、京腔。这批戏画保存在慈禧太后卧室的柜子里。清末民初,朝廷岌岌可危,这批戏画部分散入社会,也难以阻挡廊房头条画家们按原有的粉本复制出售,有的还写上了“穿戴脸儿俱照此样”字样,表示是按宫廷戏班的穿戴规范画的。于是,这批写有“穿戴脸儿俱照此样”的戏画又被称做“升平署扮相谱”。无论有没有“穿戴脸儿俱照此样”字样,这批戏画均出自同样的手笔,体现同样的绘画风格,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过,这批戏画虽有画脸谱的净丑人物,却并非专门的脸谱图集。近见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清宫旧藏脸谱辑珍》,颇有新的资料发现。该画册原署《钟球斋脸谱集》,本为剧作家兼脸谱研究专家翁偶虹先生(1908—1994)所藏。据翁先生生前撰文称,20世纪20年代,他通过在升平署演花脸及武丑的玉贵的族侄,买到过一包“零缣碎简的升平署脸谱”,曾加以描摹复制。1930年,翁先生在后海大翔凤胡同组织京剧票房“辛未社”,其时玉贵已去世六七年。翁先生又通过在升平署宫廷当过供奉的王某,得到了这部《钟球斋脸谱集》。“钟球”,古乐器名,该图谱取“钟球在悬,自异凡响”之意,意为“不同凡响”。图谱计70幅,古朴简洁。其中除了2幅“迷离不可识”外,实存68幅,翁先生进行了“珍重摹写”。翁偶虹先生精心临摹的升平署脸谱在十年浩劫的“破四旧”中被全部抄走。幸好《钟球斋脸谱集》近年被发现于北京图书馆,其弟子、北京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傅学斌先生转摹了一本,一一加上了剧情、人物和脸谱的辨识。翁先生生前鉴定了傅先生的这部转摹稿,大有“旧燕归巢”的感慨。中国戏曲采用脂粉妆和粉墨妆两种化妆方式。“粉墨青红纵横于面”的脸谱属于粉墨妆,俗称“大花脸”、“小花脸”,专用于净丑行当。明末万历年间,王骥德《曲律》称:戏曲行当有“净、丑(原注:中净)、小丑(原注:即小丑)”(“论部色”)。清中叶乾隆年间,李斗《扬州画舫录》称:净丑有“大面、二面、三面”。大面即“大花脸”;“二面”介于净丑之间,即“二花脸”;三面即“三花脸”、“小花脸“。可见,随着戏曲行当的拓展,净丑行当的粉墨涂面至少在明末清初已在江湖上以“脸谱”的方式在江湖戏班中流行。但是,民间的粉墨涂面比较随意,元杂剧称“搽土抹灰”、“烟熏的子路、墨然的金刚”,像“五色花花鬼”。粉墨妆被称之为“谱”,京师格范的穿戴规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存清代宫廷戏画,包括有“穿戴脸儿俱照此样”字样的、廊房头条画家们的这批戏画,便是包括净丑涂面在内的穿戴规范的体现。实际上,一人一面的净丑脸谱是戏曲人物的性格化造型,与生旦行当脂粉妆的“千人一面”的唯美造型不可同日而语。净丑行当性格特异,脸谱千人千面,多有创造,是难以用简单的“图谱”来规范的。在难以数计的宫廷戏画和宫廷脸谱中,生、旦、净、丑融为一台,类型化的生旦脂粉妆与个性化的净丑粉墨妆(“脸谱”)相辅相成。类型化与个性化的辩证创造,体现着戏曲造型的一大特色。《钟球斋脸谱集》作为清宫演剧机构“升平署”侍奉人员的脸谱辑录,有“不同凡响”之意。所辑录的脸谱除了少量在戏班中通行并且在宫廷戏画中多有反映的以外,如钟馗、项羽、李逵、鲁智深、焦赞、孟良、窦尔敦等,更多的是“升平署”演剧的净行人物,如《触天》中的共工,《昙花记》中的护法,《华光闹花灯》中的乌龙,《坎离山》中的猕猴,《斗牛宫》中的奎木狼,《小雷音》中的揭谛神,《劝善金科》中的鬼王,《混元盒》中的大铁锚,《钱塘龙战》中的螃蟹精等。也就是说,其中辑录了大量不甚通行的、宫廷承应的神灵脚色和稀有脚色的脸谱。因此,该脸谱集可以看做是升平署在演剧承应的脸谱创作的底本。作为戏剧家,翁偶虹先生曾为著名京剧演员设计过诸多京剧脸谱,如李万春《十八罗汉斗大鹏》中的大鹏,马连良《春秋笔》中的檀道济,吴钰璋《强项令》中的董宣等。其脸谱设计并非随心所欲,是以大量升平署脸谱为艺术底蕴的。戏曲脸谱作为中华文化的图像标志,可演出、可观赏、可开发。因此,我将戏曲脸谱区分为“场上脸谱”、“案头脸谱”、“工艺脸谱”三类功能。其中,舞台上实际应用的“场上脸谱”当然是脸谱的根本。清宫戏画以及作为升平署脸谱底本的《钟球斋脸谱集》,价值就在于此。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打开书首先就是中石先生的题字,赞!书的装帧非常精美,文中又附有很多极为珍贵的图片,值得爱好者收藏!
  •     斑斓钟球异凡响——翁偶虹先师与戏曲脸谱 张景山我的老师、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先生(一九○八—一九九四),虽然去世将近二十年了,而“翁剧”、“翁文”和“翁派脸谱”的影响却愈来愈大,并深入人心。为了缅怀和纪念这位“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也曾粉墨涂面,也曾朱墨为文”,一生编写出《锁麟囊》、《鸳鸯泪》、《将相和》、《红灯记》等一百三十余出传世剧目的剧坛老人,翁先生早年编写的程(砚秋)派名剧《女儿心》以及晚年编写的《白面郎君》,也在剧团的精心磨砺和紧张排练中。特别是,翁先生脸谱遗珍《清宫旧藏脸谱辑珍》、《翁偶虹秘藏脸谱集萃》,也在其诸位弟子的努力下进入了出版程序…… 翁偶虹先生,十六岁时名自己的居室为“六戏斋”。六戏者,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也。画戏,不仅在翁先生丰饶跌宕的戏剧生涯中占有重要一席,亦使其成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曲脸谱研究大家。画戏的范畴,是从搜集、摹画、绘制开始,进而研究戏曲脸谱的艺术规律。翁先生对于脸谱的爱好,是基于他对花脸表演艺术的酷嗜。孩童时代,他便从姨父梁惠亭先生和名票胡子钧先生学唱花脸。遇有粉墨登场,常烦盟兄刘连荣帮忙勾画。由于不甘旁人“彩画人头”之诮,遂尝试着自己拿起了画笔,揽镜濡染。稍长,从脸上勾画,激起探讨脸谱的来源、衍变及艺术个性的兴趣。为便于保存,发展为纸上临摹,分门别类,装潢成...册;有特殊扮相的,还加画盔头、髯口、服饰,以准确地纪其舞台风貌。从那时起,“六戏斋”俨然变成了一间画室,彩笔鳞列,翰墨藻陈。他常常午夜在茶楼戏园观赏杨小楼、尚和玉、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诸京剧名伶的精彩表演,默记脸谱,不等戏散,便一溜儿烟地转回家门,挑灯拈毫,仔细摹画;潜心之下,不知东方之既白……京剧以外,还临摹搜集了昆曲、山西梆子、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名家脸谱。与北昆侯益隆、郝振基、侯玉山,晋剧乔国瑞(太原狮子黑)、张玉玺(张家口狮子黑)、彦章黑、马武黑、金铃黑,绍兴大班汪小奎、小恒珊等净行巨擘契交忘年,盘桓切磋。旦角脸谱,如北昆《棋盘山》的钟无盐、山西梆子《美人图》的丑姑姑等,亦收珊瑚于铁网,展珠玑于陋室。钩奇之欲促发了探古之心。一九三九年,翁先生在创办“辛未社”票房,邀请四九城票友弦管试声期间,宛转托人,数经周折,终于搞到了一部出自清宫升平署“供奉”之手的《清宫旧藏脸谱辑珍》(原名《钟球斋脸谱集》),共六十八帧。鉴其谱式古朴简洁,知为同光故物,于是理其破碎之迹,施碧研朱,珍重摹画,装帧成册,并在跋文中写道—予喜脸谱如痂嗜,旁搜博采不遗余力。虽得旧本多种,均不惬意。昨有人以钟球斋脸谱旧本见示,云系供奉王翁所藏。本多破碎,谱共七十帧。有迷离不可辨识者二,实存六十八帧。予鉴其笔意形象,知为同光间物,距今将百年,确信不伪。虽索重价亦思得之。几经商磋,始得碧纱笼焉。其中如东天门、彤华宫、钱塘龙战、共工触天等,其剧其谱早已杳然不传。今得窥豹一斑,见龙一爪,弥足珍也。冬窗多暇,红泥活火,坐对梅花,痴人寂寞。因施碧研朱,珍重摹写,两月始成。时予所编之《鸳鸯泪》、《美人鱼》诸剧,已由玉茹、金鹏、金璐、玉让诸生上演。案头画剧,台上演剧,岁月有知,当笑予之终为剧役也……从二、三十年代起,翁先生陆续在当时的《剧学月刊》、《戏剧月刊》、《三六九画报》、《立言画刊》、《北平晨报》、《新民报》上,撰写介绍、阐述脸谱产生、地位、性能、分类以及勾法的文章,影响甚广,声誉鹊起。在著述中,第一次提出了戏曲脸谱的十六种分类,阐明了脸谱构图的主、副、实、界、衬五色,以及引证出脸谱艺术的“六书”、“五性”。还匠心独运地探讨出焦赞、张飞等人物,以主色“通天黑”代表“黑脸”的立体结构,为梨园界推重和仿效。随着脸谱研究的渐次深入,绘制技法亦日臻精到,内外行均以拱璧视之。当时的书画名店“荣宝斋”曾以每帧银元二十块的润笔,倩其绘制“四大金刚”、“十二生肖”扇面两帧。并由吴幻荪建议,再烦其绘制屏条四幅,请四位翰林分别在每幅上题字,陈列于“荣宝斋”书画之林,观者如织。此外,其所绘精品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在翁先生六十余年的“画戏”生涯中,曾为李万春《十八罗汉收大鹏》设计了大鹏脸谱,为马连良《春秋笔》设计了檀道济脸谱,为李玉茹、王金璐《美人鱼》设计了周浔脸谱,为吴钰璋《强项令》设计了董宣脸谱等;构图新颖,令人观止。可惜的是,翁先生数十年来收藏的脸谱珍品,俱在十年浩劫中灰飞烟灭,毁散殆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戏曲事业再焕青春,翁先生亦重振“画戏”之兴;不惮年高与劳顿,在编戏、排戏、著书的空暇,总是豪兴遄飞、不厌其详地向中青年脸谱艺术爱好者传授脸谱艺术知识。在这众多的学生中,张金樑、颜少奎、傅学斌、田有亮、王魁武等,堪称是翁先生得意的“画戏”传人。一九八三年,翁偶虹率弟子吴钰璋、张宏逵,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脸谱艺术讲座”,受到了内外行的交口赞誉。一九八八年新春,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举办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览会”上,翁先生撰写的长篇前言,被译成十余种外文,广为流传。在逝世前夕,翁先生还在与天津百花出版社商议,拟编撰一部图文并茂的《翁偶虹戏曲脸谱图文集》,将生平对于戏曲脸谱的搜集、绘制和研究,作一综合性的总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翁先生早年摹画的《清宫旧藏脸谱辑珍》被发现于国家图书馆,翁先生弟子傅学斌转摹成册,呈师面前。翁先生重睹旧物,激动不已,喃喃而言:“钟球是古乐器名,意思是钟球在悬,自异凡响……”并在一九八六年四月《燕都》杂志上撰文《探古钩奇一梦中—收集脸谱琐记》,文末深情地写道—我生平所搜集的脸谱,计有《偶虹室秘藏脸谱》四集,每集一百页;《梆子脸谱二十绝》一册,《无双谱》一册,《钟球斋脸谱集》一册,《升平署脸谱》三百余帧,“水浒”、“封神”、“三国”、“西游”脸谱扇面各一幅;其他零缣碎简,未加整理者不计其数。可惜都在十年浩劫中,以“四旧”的罪名,全部抄走。惟有这部《钟球斋脸谱集》发现于北京图书馆,我的弟子傅学斌曾转摹一册,请我鉴定,喜其不失矩矱,如见旧燕归巢。回忆当年为了搜集脸谱,付出的人力财力与自己的劳动,浑如一场春梦……春梦犹婆娑,盛世无遗珍。穿越时光的隧道,掸落岁月的尘埃,我们今天能够有幸的捧读这一部清宫戏曲脸谱绝响—《清宫旧藏脸谱辑珍》,必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于京华景翰堂 阅读更多 ›
  •     有6枚藏书票,有68张仿宣纸脸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