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表演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行为表演美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61799031
作者:[德]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就如在探讨演出的中间性、物质性和符号性时所指出的,这些东西(直至细节)都带着“事件性质”。不仅仅是演出作为一个整体,总发生在自我生成的反应链中,而且所有演出的元素也莫不如此。演出的物质性并不是在“手工工艺品”中,而是通过行为表演产生了身体、空间和音响,演出的物质性才能显示出来。演员的在场、事物的“亢奋状态”、气氛、能量的循环这时都“发生”了,就像意义被制造出来一样,不管它是作为观看,或作为由观看引起的情感、想象和思想,这一切都同样是制造出来的。观众行为的发生是作为对被看事物的回答,正像演员的行为是作为对被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观众的态度和行为的回答一样。演出的美学性是由演出的“事件性”所构建而成的。  为了能更精确地描述和确定它,我愿意用我至此为止的方法,而不用事先规定好的事件概念(如海德格尔的、德里达的或吕雅泰特(Lyotard)的概念),并把它用到所探讨的演出上去。我更愿意用至此为止对演出的中间性、物质性及符号性所得出的结论,并试着在这一基础上(用这些结论)去理解60年代以来演出的特殊的美学性。首先可以从中得出三种综合现象,这些综合现象都直接和演出的“事件性质”有连系,并且毫无疑问,对事件性的特殊美学性是有意义的。这些“综合”中第一个是演出产生的“反应链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形成——译者)及“意义显示现象”,其次是“不稳定性现象”(虽还不是“对立”的取消),第三是“临界的状态”及与此相连系的转换,这种转换一直在逼向演出参加者。我认为,仔细考察这三种综合现象,会使认识变得更为明确,这些认识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演出特殊的美学性。  ……

内容概要

作者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德国最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自1996年开始任柏林自由大学戏剧系主任。
译者余匡复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历任清华大学外文教研室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建立行为表演美学的理由
第二章 概念解释
1.“行为表演”这个概念
2.“演出”这个概念
第三章 演员和观众身体的同在现场
1.角色转换
2.共同体
3.碰触
4.“现场性”
第四章 行为表演应具的物质性
1.身体
—角色扮演/具体体现
—现场
—动物躯体
2.空间性
—行为表演的空间
—气氛
3.声响
—听觉—空间
—声音
4.时间性
—时间层次
—节奏
第五章 内涵(意义)的层层显示
1.物质性,意义,表达
2.“在场”和“代为在场”
3.意义和作用
4.“演出”能让人理解吗?
第六章 演出作为事件
1.(反应链的)自我生成和(意义)层层显示
2.正在拆除的对立
3.临界和转换
第七章 世界重新令人着魔
1.Izenierung(导演处理)
2.美学的经历
3.艺术和生活

编辑推荐

作者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出色地强调了,“演出”既是“艺术”又是“现实”,她反对机械性的“要么……要么”,主张辩证性的“既是……又是”。舞台上有表演(美学性表演),生活中也处处有“表演”(社会性表演),即所谓人生如戏,人生小舞台,世界大舞台。因此,研究行为表演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内涵。《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自出版以后,已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作者简介

本书是表演美学的经典研究作品,作者极为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艺术表演的社会学内涵,是该领域的一部经典作品。
《行为表演美学》的主要论点即:行为表演的事件的典型模式便是演出。从理论上来分析,费舍尔—李希特把“演出”理解为行为表演的“事件”是从德国戏剧科学的奠基人麦克斯·赫尔曼(Max Hermann 1865-1942)的著作引申出来的。赫尔曼把“演出”界定为“所有的人为所有的人的游戏”,费舍尔—李希特则把赫尔曼的论点和美国研究行为表演的论点(约翰·奥斯汀)及后来(尤狄特·布特勒尔)研究行为的表演性的观点结合了起来。
本书指出,便是典型的“行为表演”。“行为表演”实质上就是“表演行为”,任何“表演行为”都是表演给人(观众)看的,而表演(动词)给人看的表演(名词)其实就是“演出”。因此,“行为表演”(表演行为)必然和“演出”联系在一起。本书详细分析“演出”必须具备的外在物质性,及与物质性相关的“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反应链”(气场)、“演出”所构成的气氛、节奏、时间性。本书更研究演出的物质性、符号性及美学性三者的相互关系。作者从上述基本理论出发,指出“演出”的特征是它的“一过性”,这种“一过性”决定了“演出”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和共同参与的“事件”,而不是“作品”。本书强调:研究“文本”属于文学科学,研究“演出”则属戏剧科学,即“文本”不等于“戏剧”。“演出”所传递的文本的内涵(意义)对每个演职人员和观众说来是因人而异的(这涉及接受美学),因为每个观众在观看“演出”时,都首先联想个人的生活史,而每个人的生活史都不相同,它还涉及到演员和观众的不同素质和修养等方面。
作者出色地强调了,“演出”既是“艺术”又是“现实”,她反对机械性的“要么……要么”,主张辩证性的“既是……又是”。舞台上有表演(美学性表演),生活中也处处有“表演”(社会性表演),即所谓人生如戏,人生小舞台,世界大舞台。因此,研究行为表演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内涵。本书自出版以后,已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图书封面


 行为表演美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书本身怎样另说,这翻译实在有些囧。一是译者担心读者智商,隔几行就是译者注,比如“救世主”后面打个括号,指上帝-译者注,看了不知作何评价。二是老问题专有名词,一本戏剧理论书,连埃斯库罗斯和《悲剧的诞生》都翻不出,说不过去吧?
  •     本是本好书,拿到手却像本二手书,多处折痕,很不高兴,不知道是亚马逊的问题还是快递公司的问题,以后不敢再在这里买书了。
  •     看来看去还是得先看演出
  •     170317,重读第一章。20130227读完。头尾较好,中间四五两章,啰嗦,绕,好不容易拎出主旨,意思也不大。第一章尤其好,像突如其来的高潮,没有前戏,直接来。结果,高潮过后便是落寞。跟译文有很大关系,不负责任,编辑更是,该打屁股。华师大出版社应该将这本书悉数收回,好好校改,再刊行。
  •     书很棒,编辑差,挑了很多错了
  •     我这辈子干不了戏剧理论……以及这个译者话真多。
  •     李希特的观点和论述还是很全面到位的,尤其是提供了很多戏剧方面行为表演新尝试的例子,大开眼界。读书时候的障碍多半来自磕磕巴巴的翻译,余匡复不是据说不错么,我看也不过尔尔。错字不是你的错,长句子可能是你的行文风格,可是就我这狗屁英文水平也能发现你术语翻译上的毛病,就是您老人家的不严谨了。还是把德语学学看原著吧!而且我注意到,在这一本之前,李希特就已经写了不少行为表演美学方面的专注和论文了,私以为从最初的立论来系统看,可能更加能了解她的整个体系,单单就这一本实在太片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