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古调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昆曲古调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200063554
作者:周瑞深 编
页数:14页

内容概要

周瑞深 1912年生,浙江海宁人。周先生演唱考究音韵,唱法兼具“兴工”、“苏工”之长。20世纪40年代后居龙泉,开始写曲,从南北曲词令着手,渐次写套数,制宫谱。20世纪50年代著有昆剧《东窗记》、《洛神赋》及《勘头巾》。2006年1月,北京出版社为其出版手体本《昆曲古调》(全14册)。

书籍目录

邯郸记曲谱冬青树曲谱紫钗记曲谱牡丹亭曲谱桃花扇全谱南柯记曲谱夷畦集

编辑推荐

《昆曲古调(套装共14册)》出版后,北京朱家缙、王世襄,天津陈宗枢,上海秦绿枝、龚明德,湖南钟叔河等文化名流纷纷致函周先生或翻印者致谢,评价甚高。

作者简介

昆曲上承宋元传统,下开徽、汉、京剧先河。经过明末戏剧家们的辛勤耕耘,吸收南北戏曲、民谣之长,不断改革,名剧林立。后来发展为“家家莫提起,户户不提防”的状态,真正活在大众心上,丰富了人民的思维,塑造了无数圆雕式人物,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
本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浙江省文化厅高瞻远瞩,指导并信赖海宁市文化体育局,根据笔者人微言轻的推荐,奋战两年,邀请昆曲最后也是最大的专家周瑞深先生在91至93岁的高齡,总结漫长一生中有关编、演、作曲、说戏(中国戏曲导演方式)的经验,勉力完成了呈献给读者的这部由奇缘造就的奇书,盒装七部,包括汤显祖创作的《桃花扇》、《冬青树》全剧生旦净末的曲谱六种,附以周老自作自行谱曲的短剧三折及自作诗词曲集一册。保存古剧资料,供来哲研究排演参证,让七百年来前修的心血延绵一线。捧读两千页手稿,曲谱上的小字只有一粒芝麻大,笔笔不茍。两年忆写太艰辛,正是:万种豪情吐不出,一腔热泪涌温泉,温泉磨墨成书稿,文脉重延几百年!
周瑞深先生年十四,拜事昆曲名宿朱丽泉、李受章,兼习诗词。1932年,散步时闲哼曲自娱,为杭州行家潘怀素所闻,以为有可塑性,介绍到杭州市立中学拜温州人陈竺同门下深造。1946年,识名家许雨香、项远村,同组梅社,任干事。项氏教以曲谱、曲韵,渐通昆曲音乐。名票殷振贤教演《寻梦》一折。1956年,表兄吴甲原见其学有所成,写信介绍给浙江文联主席宋云彬,要求安排至专业部门工作,但未能成行。1979年,传字辈老艺人郑传鉴推荐周先生入上海昆剧院,费尽心力,亦未能成行。郑君为此人才难得而垂涕。
周先生用岳飞题材草成昆曲,20世纪80年代初赵景深教授快读后,取名《东窗记》。前述许雨香、项远村解放后均在北京工作,为北京昆曲研习所发起前辈。二老曾将此剧送俞平伯先生审读,俞老倡议调先生入京,但未能如愿。王传渠、郑传鉴、倪传铖、薛传纲等上海、苏州名家对先生甚为敬佩,理由是:懂工尺谱者北京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付雪漪先生,知七弦谱者更少。先生节衣缩食,走访长者,会全剧及著名折子戏唱段较多,长于吹笛,懂曲牌数百,声腔得高人传授,戏在人身上,已属凤毛麟角,而能用典雅明代传奇形式,清初孔尚任、洪升等大师的文学语言撰写古剧者,更是孤例。当代能兼通案头及舞台双重绝学者尤为罕见。我在前几年去嘉兴市访问剧目学家庄一拂老人(时年93岁),请教岳西高腔、弋阳腔、青阳腔中保存明清剧目与昆曲唱法异同,他说此事只有问周先生,自己回答不了,又说“吴梅(霜崖先生)精案头之学,少舞台实践,作剧有文彩而剧场效果不尽如人意。周治昆曲是从舞台走向书斋,故无此弊。”
经地方热心文化人士顾国华先生努力,先将周老的诗词曲著作及附工尺谱剧本刊印百册。我有幸获得四套,分别赠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国家版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前二者都给周老颁发了证书。
书稿付印时,97岁老人吴祖刚题词《鹧鸪天》:杳渺幽思发浩歌,飞花舞影两婆娑,朱弦咽晚凌波怨,铁笛吹寒热血多。鸣鼓角,壮山河,扬清激浊费张罗,多君韶护钩沉手,沥血沤心挽坠波。
上海91岁老诗人周退密读毕拟绝句四首代序,今录其一:海宁一老鲁灵光,三割居然合魏梁,悱恻悲凉千古恨,《洛神》而后是《东窗》。
此书寄出十几套后,北京朱家缙、王世襄,天津陈宗枢,上海秦绿枝、龚明德,湖南钟叔河等文化名流纷纷致函周先生或翻印者致谢,评价甚高。
昆曲家、诗词家、书法国画大师、版本校勘学家等,都不能从国外引进。若干学科的高级专家不是没有不足与失误,用人是用其长而避其短,求全则无才。周老与浙江省、海宁市两级文化界,为戏曲遗产所做的一切,出版家无利重义,捍卫古曲的苦心,不能再作苛求了!
把此书印成国家级礼品书的水准,值得在当代出版史上大书一笔。(此文为周瑞深14卷本《昆曲古调》序言,有删减,题为编者所加。)

图书封面


 昆曲古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刚刚发布的2005年度嘉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公示名单中,海宁昆曲老人周瑞深的《昆曲古调》荣列特别奖。这套由周老先生凝结一辈子艺术成果、耗费数十年心血,研究、整理、补遗、记谱、手抄完成的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冬青树》、《桃花扇》等传统剧目,以及周老先生自己创作的《夷畦三剧》昆曲合集,经中央戏曲研究所专家审定,认为是一部完整的汤氏曲全集和其他昆曲经典合集,具有极高的戏曲研究和文献价值。   周瑞深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位集编剧、谱曲和各种角色演唱技艺于一身的昆曲艺术家。周瑞深一生一调,他人生中有着昆曲的凄艳和缠绵,他手下的文字因为昆曲的古调声色俱现,他曲中的人生也因为昆曲唱腔的缠绵声色不绝——  1月24日,《昆曲古调》首发近1年的日子,记者来到海宁硖石河西路周瑞深的居所,不曾想96岁高龄的曲家依旧耳聪目明、神清体健。  说到兴起,他唱了一曲《寻梦》。唱毕怕我们不懂,又用擅长的清秀毛笔小楷写出了唱词:花间起梦情,女儿心性未分明,无眠一夜灯未灭,恨煞梅香唤不醒……这唱词一明了,我们心下即刻了悟:这一曲不也是周老先生本人一生的写照——  懂你:  花间起梦情  为了让造访的我们感受到昆曲的神韵,周老自扮五旦,清唱一曲《寻梦》,虽然听不懂曲词,但那声腔一起,骨子里的缠绵优雅幽深繁复恍若隔世绝尘的清贵,立刻拒世俗的粗陋心灵于千里之外。一曲未了,我怕累着老人,好意叫他停下歇息,他却摆摆手说“不累不累”。  “昆曲的唱法,分为两派,浙江嘉兴一派称为兴工,苏州一派称为苏工。讲究的不但是唱词的清丽,还有身段的妖娆……”见有人专为昆曲而来,周瑞深一口气讲下去,似乎要把满腹的昆曲知识都讲出来、传下去。回想80年来的曲艺人生,周老先生痴迷曲艺之路缘于海宁民间的两位昆曲艺人胡丽泉和李绶章。  1926年,胡丽泉和李绶章游走在海宁新仓一带的乡间唱曲为生。正在读私塾的周瑞深在演习古文的同时,对昆曲(特别是旦角)婉丽的唱词和曲调痴迷不已,自愿追随他们拍昆曲、抄曲谱。初习六旦,后以五旦为主。没想到这偶然中的花间唱做,造就了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人生,从此追梦而去,执著在昆曲的世界里。  幼年的周瑞深天资聪颖,很快就领悟个中三昧,唱做俱佳。后又师从陈竺同、许雨香、项远村、殷震贤等名宿,最终形成兼苏工、兴工之长的独特唱法,并精于撅笛、制宫谱,成为中国昆曲界的“活宝”。历数其追梦一生,他终究成为真正懂昆曲的高手,但高手有高手的寂寞,艺术之途的坎坷,能懂的仅有一个。  不懂你:  女儿心性未分明  有很多人不理解周瑞深,他毕一生所有都给了昆曲,连自己的妻小都没有好好照看。16岁的时候,周瑞深就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到钱庄里做学徒。后来又重回新仓学昆曲,结识了一大批昆剧票友,其中他的同学孙氏贸行的公子尤其欣赏周瑞深的才情,偷偷地将自家的妹妹许配给周瑞深,自此成就了他像昆曲一样缠绵的爱恋。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儿两女。  周瑞深的大女儿周马因告诉我们,为了昆曲事业,父亲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用掉,而家里用项全都由母亲一人打理。卖米的收入不够供养三个孩子,就变卖首饰和家具,但她默默承受,从无怨言。“很多时候爸爸都和昆曲艺人跑在外面,在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境时,妈妈也会悄悄流泪,但只要爸爸从外面回来,妈妈总是会笑脸相迎。在妹妹15岁的时候,家里实在难以供养,妈妈把她送给了叔叔。我们小时候一直觉得爸爸不管我们。”  周瑞深坎坷的身世,犹若昆曲的命不该绝,其状飘忽若袅晴丝。他一辈子无法媚俗,沉浸在昆曲的古调里,即使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时候,他也无法扛锄下地,成为与柴米油盐相伴的世俗妇男。  解放后,中国有段文艺事业繁荣的时期,在供销社供职的周瑞深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他的第一个剧本《东窗记》。但随后而来的政治运动让他受到牵连,被下放到农村,但他农活依旧做不来。这时候周马因已经嫁人并有了工作,她把20元的工资分出10元寄给在乡下的爸爸,她的姑姑也每月寄去10元,周瑞深主要就靠着这些接济生活。  周瑞深大半辈子都得妻女照料,72岁高龄的时候,他终得自力更生——经人介绍他前往苏州戏曲研究所,和周秦等人一起工作。其间缮校了《浣纱记》、《风筝误》、《钗钏记》、《白蛇记》、《渔家乐》、《十五贯》等十多部昆曲名剧,而且还重抄了吴梅氏的《南北词简谱》十卷与项衡方的《曲韵探骊》两卷。工作所得收入可供养自己,退休工资则可供年事已高的妻子使用。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也能哼起昆曲,两人常常一唱一和,举案齐眉,直到年过八旬还以“亲爱的”相称。  周瑞深一辈子不会料理家务,年寿高过爱妻,至今鹤发童颜。有一次,一帮票友问他:“周老师,你一辈子清贫唱曲,有时候连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你觉得值得吗?”他说,我可以不懂其他,但我懂曲;其他人可以不懂我,但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女儿心性显然未明”,但艺术的长灯未灭,他想传给后人的,是满腹的宫谱古调,还有他对昆曲的挚爱。  百年一调:无眠一夜灯未灭  其实,周瑞深的寂寞,不只是为自己追梦的行为不被理解,更多的还是因昆曲本身的寂寞而寂寞。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京剧、越剧、川剧、湘剧、婺剧、祁剧、桂剧、柳子戏等,都受其深刻影响,仍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昆曲衰微已久。现在能听懂昆曲的人不多了,能唱昆曲、看懂昆曲宫谱的人就更少了。而现如今,像周瑞深一样能唱能吹能制宫谱的,全国也只有两个了。  好在世人已经意识到了昆曲的宝贵性,将昆曲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集”,海宁市文化部门也从2003年下半年就着手开展周老昆曲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将此列为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立了工作小组。并出资由北京出版社将周瑞深的手稿付诸出版。14册,2000页纸,全部都是手写的毛笔小楷,里面有很多看不懂的宫谱,为我国昆曲艺术的抢救和复兴作出了贡献。  在周瑞深的居所,小小的木桌上排满了笔墨纸砚。他每天四五点就起床洗澡,然后吃饭散步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后就埋头疾书,不受外界干扰,即使女儿在旁边扫地铺床,他也浑然无觉。周因说父亲十年间用坏的毛笔,也有好几箱子了。  在2005年度嘉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的评选中,《昆曲古调》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入围特别大奖。  在周瑞深的眼中,作为完美的典雅文化的范型,昆曲只剩灯火阑珊处一瞥的惊艳。他们要用尽单薄身体里的最后一丝微力,保护它种种的美。昆曲的美,爱他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参见了其中三昧。而周瑞深沉浸一生近一个世纪,终得一份衣钵。余下的岁月,他燃尽了爱的同时,最想做的是把满腹的昆曲古调传给后人,还有他对昆曲的挚爱。(2007-3-22 14:38:15 《嘉兴日报》 邓钰路)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漂亮的字迹,工整的装帧。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昆曲曲谱。值得收藏。
  •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书的装帧很有意思,很喜欢线装书,有收藏价值。
  •        刚刚发布的2005年度嘉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公示名单中,海宁昆曲老人周瑞深的《昆曲古调》荣列特别奖。这套由周老先生凝结一辈子艺术成果、耗费数十年心血,研究、整理、补遗、记谱、手抄完成的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冬青树》、《桃花扇》等传统剧目,以及周老先生自己创作的《夷畦三剧》昆曲合集,经中央戏曲研究所专家审定,认为是一部完整的汤氏曲全集和其他昆曲经典合集,具有极高的戏曲研究和文献价值。
        周瑞深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位集编剧、谱曲和各种角色演唱技艺于一身的昆曲艺术家。周瑞深一生一调,他人生中有着昆曲的凄艳和缠绵,他手下的文字因为昆曲的古调声色俱现,他曲中的人生也因为昆曲唱腔的缠绵声色不绝——
      
        1月24日,《昆曲古调》首发近1年的日子,记者来到海宁硖石河西路周瑞深的居所,不曾想96岁高龄的曲家依旧耳聪目明、神清体健。
      
        说到兴起,他唱了一曲《寻梦》。唱毕怕我们不懂,又用擅长的清秀毛笔小楷写出了唱词:花间起梦情,女儿心性未分明,无眠一夜灯未灭,恨煞梅香唤不醒……这唱词一明了,我们心下即刻了悟:这一曲不也是周老先生本人一生的写照——
      
        懂你:
      
        花间起梦情
      
        为了让造访的我们感受到昆曲的神韵,周老自扮五旦,清唱一曲《寻梦》,虽然听不懂曲词,但那声腔一起,骨子里的缠绵优雅幽深繁复恍若隔世绝尘的清贵,立刻拒世俗的粗陋心灵于千里之外。一曲未了,我怕累着老人,好意叫他停下歇息,他却摆摆手说“不累不累”。
      
        “昆曲的唱法,分为两派,浙江嘉兴一派称为兴工,苏州一派称为苏工。讲究的不但是唱词的清丽,还有身段的妖娆……”见有人专为昆曲而来,周瑞深一口气讲下去,似乎要把满腹的昆曲知识都讲出来、传下去。回想80年来的曲艺人生,周老先生痴迷曲艺之路缘于海宁民间的两位昆曲艺人胡丽泉和李绶章。
      
        1926年,胡丽泉和李绶章游走在海宁新仓一带的乡间唱曲为生。正在读私塾的周瑞深在演习古文的同时,对昆曲(特别是旦角)婉丽的唱词和曲调痴迷不已,自愿追随他们拍昆曲、抄曲谱。初习六旦,后以五旦为主。没想到这偶然中的花间唱做,造就了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人生,从此追梦而去,执著在昆曲的世界里。
      
        幼年的周瑞深天资聪颖,很快就领悟个中三昧,唱做俱佳。后又师从陈竺同、许雨香、项远村、殷震贤等名宿,最终形成兼苏工、兴工之长的独特唱法,并精于撅笛、制宫谱,成为中国昆曲界的“活宝”。历数其追梦一生,他终究成为真正懂昆曲的高手,但高手有高手的寂寞,艺术之途的坎坷,能懂的仅有一个。
      
        不懂你:
      
        女儿心性未分明
      
        有很多人不理解周瑞深,他毕一生所有都给了昆曲,连自己的妻小都没有好好照看。16岁的时候,周瑞深就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到钱庄里做学徒。后来又重回新仓学昆曲,结识了一大批昆剧票友,其中他的同学孙氏贸行的公子尤其欣赏周瑞深的才情,偷偷地将自家的妹妹许配给周瑞深,自此成就了他像昆曲一样缠绵的爱恋。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儿两女。
      
        周瑞深的大女儿周马因告诉我们,为了昆曲事业,父亲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用掉,而家里用项全都由母亲一人打理。卖米的收入不够供养三个孩子,就变卖首饰和家具,但她默默承受,从无怨言。“很多时候爸爸都和昆曲艺人跑在外面,在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境时,妈妈也会悄悄流泪,但只要爸爸从外面回来,妈妈总是会笑脸相迎。在妹妹15岁的时候,家里实在难以供养,妈妈把她送给了叔叔。我们小时候一直觉得爸爸不管我们。”
      
        周瑞深坎坷的身世,犹若昆曲的命不该绝,其状飘忽若袅晴丝。他一辈子无法媚俗,沉浸在昆曲的古调里,即使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时候,他也无法扛锄下地,成为与柴米油盐相伴的世俗妇男。
      
        解放后,中国有段文艺事业繁荣的时期,在供销社供职的周瑞深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他的第一个剧本《东窗记》。但随后而来的政治运动让他受到牵连,被下放到农村,但他农活依旧做不来。这时候周马因已经嫁人并有了工作,她把20元的工资分出10元寄给在乡下的爸爸,她的姑姑也每月寄去10元,周瑞深主要就靠着这些接济生活。
      
        周瑞深大半辈子都得妻女照料,72岁高龄的时候,他终得自力更生——经人介绍他前往苏州戏曲研究所,和周秦等人一起工作。其间缮校了《浣纱记》、《风筝误》、《钗钏记》、《白蛇记》、《渔家乐》、《十五贯》等十多部昆曲名剧,而且还重抄了吴梅氏的《南北词简谱》十卷与项衡方的《曲韵探骊》两卷。工作所得收入可供养自己,退休工资则可供年事已高的妻子使用。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也能哼起昆曲,两人常常一唱一和,举案齐眉,直到年过八旬还以“亲爱的”相称。
      
        周瑞深一辈子不会料理家务,年寿高过爱妻,至今鹤发童颜。有一次,一帮票友问他:“周老师,你一辈子清贫唱曲,有时候连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你觉得值得吗?”他说,我可以不懂其他,但我懂曲;其他人可以不懂我,但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女儿心性显然未明”,但艺术的长灯未灭,他想传给后人的,是满腹的宫谱古调,还有他对昆曲的挚爱。
      
        百年一调:无眠一夜灯未灭
      
        其实,周瑞深的寂寞,不只是为自己追梦的行为不被理解,更多的还是因昆曲本身的寂寞而寂寞。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京剧、越剧、川剧、湘剧、婺剧、祁剧、桂剧、柳子戏等,都受其深刻影响,仍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昆曲衰微已久。现在能听懂昆曲的人不多了,能唱昆曲、看懂昆曲宫谱的人就更少了。而现如今,像周瑞深一样能唱能吹能制宫谱的,全国也只有两个了。
      
        好在世人已经意识到了昆曲的宝贵性,将昆曲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集”,海宁市文化部门也从2003年下半年就着手开展周老昆曲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将此列为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立了工作小组。并出资由北京出版社将周瑞深的手稿付诸出版。14册,2000页纸,全部都是手写的毛笔小楷,里面有很多看不懂的宫谱,为我国昆曲艺术的抢救和复兴作出了贡献。
      
        在周瑞深的居所,小小的木桌上排满了笔墨纸砚。他每天四五点就起床洗澡,然后吃饭散步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后就埋头疾书,不受外界干扰,即使女儿在旁边扫地铺床,他也浑然无觉。周因说父亲十年间用坏的毛笔,也有好几箱子了。
      
        在2005年度嘉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的评选中,《昆曲古调》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入围特别大奖。
      
        在周瑞深的眼中,作为完美的典雅文化的范型,昆曲只剩灯火阑珊处一瞥的惊艳。他们要用尽单薄身体里的最后一丝微力,保护它种种的美。昆曲的美,爱他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参见了其中三昧。而周瑞深沉浸一生近一个世纪,终得一份衣钵。余下的岁月,他燃尽了爱的同时,最想做的是把满腹的昆曲古调传给后人,还有他对昆曲的挚爱。
      (2007-3-22 14:38:15 《嘉兴日报》 邓钰路)
      
      
  •     定了一个,包装掉了一大块皮,又订了一个,包装盒是撕开的,太差了。这么贵的书,一点也不小心。
  •     想知道本书的更多信息:出版社;出版年月;十四册都有那些内容;有无前言后记。最好给几个内页看看,免得书送到后发现不合心意,白白浪费送书人的劳动。
  •     装帧、内容都不错!
  •     “此事岂容卿有功乎?”
  •     這套...太貴了...
    再喜歡...如何買得起...
  •     请给出更详细的目录吧!封面好像是《邯郸记》吧,其他的呢?还有哪出戏?
  •     万种豪情吐不出,一腔热泪涌温泉,温泉磨墨成书稿,文脉重延几百年!
  •     补记 可以读
  •     高中的时候吃了一个月的馒头咸菜啊= =
  •     装帧很好,是线装的,宣纸质,工尺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