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ISBN:9787305057892
作者:[美]安东尼·托马西尼
页数:449页

章节摘录

无数歌剧都诞生于剧本作者向作曲家提出的创意,但《尼克松在中国》却是极少数根据导演的灵感而创作的歌剧之一。1983年,彼得·塞拉斯与作曲家约翰·亚当斯见面,提出想以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的突破性访问为主题创作一部歌剧。亚当斯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民主党家庭。在1968年的民主党预选中,亚当斯将人生第一张选票投给了主张反对越南战争的候选人尤金·麦卡锡,这也正是尼克松重返政坛的那一年。时值20世纪80年代初,亚当斯认为理查德·尼克松已经成了幽默作家的笑料和国人愤怒的焦点,因此最初的时候,他对彼得·塞拉斯的建议一口回绝。使亚当斯回心转意的是诗人艾丽丝·古德曼的加盟。她计划为歌剧创作的偶韵体唱词使得整个作品蒙上了一层错综复杂的色彩,正如亚当斯本人所描述的那样,它“一部分是史诗,一部分是讽刺剧,一部分是拿政治形势当笑料的打油诗,剩下的则是对历史、哲学甚至性问题的严肃反省”。这部歌剧回顾了两大巨头——尼克松和毛泽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大胆尝试。该剧舍弃了对时代背景等内容的铺陈赘述而直切主题,将两人的会晤作为重中之重,先声夺人。歌剧以空军一号正式到达北京为开场,亚当斯自认为“开场极其成功,堪比《阿依达》”。节奏强烈、浑厚喧嚣的音乐给人以热烈而绚丽的冲击,结尾部分则巧妙地引用了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魔剑主题。随着剧情的深入,亚当斯和古德曼用歌剧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双方首次接触的这一时刻所潜在的重大历史意义。接下来,我们目睹了尼克松、毛泽东和周恩来以及亨利·基辛格的正式会晤(虽然基辛格在剧中被刻画成一副无礼的模样,但很多人却认为该剧的表现恰如其分)。中方希望赋予这次会晤以哲学色彩的努力令美方感到困惑不解,歌剧通过双方艰难地交换意见的场面以及双方对革命和近代史的观念差异鲜明地展现了这一点。第一幕最终在盛大的宴会场景中落下帷幕,但刻板的歌剧韵律模式和过分牵强的合唱词并未能很好地刻画剧中人物间的关系及所处政治地位。对许多人来说,最关键的一个场景出现在第二幕帕特·尼克松参观公社和颐和园时。她是以一个政治人物的妻子形象出现的,由于家庭地位和丈夫的特殊身份,长期以来,她将心中的缺乏安全感和沮丧用不动声色的微笑遮掩着。但在一首长而感人的抒情独唱中,她表达了真正的脆弱和必要的礼数,令人不得不认同她对世界的迷惑。“这真是未卜先知!”她在仁寿门前唱道,“我预感奢华将如香水般在空中消散,而简朴则会彻底取而代之,遍地开花。”在歌剧的最后,五个主要人物以孤独的姿态出现在各自的床上,他们反省错失的机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遗憾。“我们做的事中有多少是正确的?”周恩来这样问道。1987年,当《尼克松在中国》在休斯敦大剧院首演时,一些评论家和歌剧爱好者觉得亚当斯的背景音乐及其延长的反复乐章缺乏纯粹的音乐趣味。但这是一部由导演构思的歌剧,他将音乐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就如同对待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但在亚当斯波澜不惊的音乐下,富于韵律而对位的精巧唱词却值得细细品味。它独具一格地引用并戏仿了从理查德·瓦格纳到格伦·米勒的各种音乐风格,对人物人木三分的刻画也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1990年,由埃德·德沃尔特指挥的圣·鲁克交响乐团和原创人员共同录制的版本更是如此。男中音詹姆斯·马德林那在惟妙惟肖地演绎出理查德·尼克松那因为紧张而语速不稳的语调的同时仍能以饱满的声音歌唱。男中音桑福特·西尔万饰演周恩来,低男中音托马斯·哈蒙斯饰演亨利·基辛格,男高音约翰·戴克斯饰演毛泽东,女高音卡罗兰·佩奇饰演帕特·尼克松,他们的表现都非常完美。对亚当斯的音乐和对古德曼的唱词的赞赏之情在他们咬字清晰的投入演出中一览无遗。

前言

歌剧是一门舞台艺术。这一点尽管看似明显,却经常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体验歌剧的最佳方式,自然就是亲临剧院。即使你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艺术类型,也请接受我的建议,去剧院尝试一下吧!哪怕是前所未闻的冷门作品也不必驻足不前——自从剧院开始使用字幕系统以及其他同步翻译系统以来,观众就告别了必须在歌剧开场前阅读剧情概要的时代。突然问,哪怕是新手上路也会恍然大悟:“噢,我正置身演出现场,我要做的就是舒舒服服地坐着,享受整个演出过程就行了。”与此同时,歌剧也是一门特殊的、由音乐构成的舞台艺术。歌剧的戏剧表演成分与音乐密不可分,一部伟大的歌剧亦是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因此,人们在前往剧院观摩《波希米亚人》之后,会想重温其中的动人旋律与著名唱段;会想一听过去与现在饰演过这些标志性角色的伟大歌唱家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演绎;亦会渴望聆听与该作的诞生关联紧密的艺术家对作品的权威诠释一一例如指挥家阿图罗·托斯卡尼尼,他在1896年指挥了《波希米亚人》的首演,50年后,他与NIAC交响乐团与令人回味的演出班底录制了该作的著名录音。或许,这就是为何某些歌剧的完整录音版本被乐迷视若珍宝的原因所在。我未能有幸亲耳聆听玛丽亚·卡拉斯的现场演唱,但借助贝利尼的名作《诺玛》的1954年录音版本,我亦能感受到卡拉斯那激动人心的演绎效果,仿佛亲眼所见她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这一血肉丰满的角色。此外,有许多充满艺术魅力的歌剧作品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被搬上舞台,例如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杰作《隐城基特与少女费夫罗尼娅的传说》,该剧只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上演,令其他地方的观众无法一睹为快。因此,这些歌剧的完整录音版本对乐迷而言,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也正因为如此,除了亲临剧院之外,在家聆听歌剧唱片也是了解歌剧的一种方式。尽管观摩现场演出能够令人激动不已,但静下心来,凝神专注于音乐,亦能帮助你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对歌剧的感受能力。本书提供了100部我认为是必听歌剧的相关评述,包括相关录音版本的推荐评价。这并不是一本提供剧情概要的书,尽管了解剧情概要对于理解一部歌剧作品来说的确非常实用有效,但世面上已有为数不少的同类书籍(读者不妨一读约翰·W.弗里曼的12卷《优秀歌剧故事》系列,由大都会歌剧院协会与纽约诺顿出版公司联合发行)。在探讨一部歌剧作品的过程中,总结剧情主线亦非我的主要目的,当然,本书将不可避免地深究其中的角色与情节。除此以外,为了对一部歌剧作品进行整体介绍与综合评价,将要涉及的内容还有:该作品在歌剧界的地位、代表的成就、提出的挑战、作品的历史语境、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等,并说明这一部或两部录音版本值得收藏的理由。我始终试图对作曲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历程进行概括总结,并将其融入对作品的评价之中,但在涉及莫扎特的作品时,本书将只对这部分内容提供概要性简介:因为在我看来,想要阐明莫扎特是如何以惊世之才在当时西方歌剧界中逆流而行、乘风破浪,其所需篇幅实非本书可以容纳。与此同时,本书亦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减速以及CD发行速度的剧增,多年以来古典音乐唱片工业始终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生存状况,推荐歌剧唱片的书籍亦面临着在问世不久之后就变成明日黄花、惨遭淘汰的命运。大多数录音公司并未将经济挑战看作一个重新定义自己艺术任务的机会,反之,他们以不断发行新的唱片充斥市场作为回应,藉希望于其中部分唱片能够在销量上有所突破,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下,重要的录音版本曾经一度被毫无顾忌地从唱片目录中删除。尽管目前对古典音乐唱片工业而言最可怕的危机已经成为过去,新的销售方法,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让唱片公司能够承担更多的发行量而不必删减唱片目录。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无常,我仍尽可能地推荐在唱片分类目录中占据固定地位的唱片,它们很少从唱片店中消失,也能从网上买到,如Amazon.com或barnesandnoble.com等网上书店。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会尽可能地列出多种选择,并尽量推荐近期发行的、容易找到的录音版本。再来说一下DVD。很明显,一张现场歌剧演出的DVD提供了视觉以及听觉两种元素,这是非常诱人的。在此之前,没有哪种技术的推广速度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正如本文中所提到的,许多歌剧的真正经典录音只有唱片发行,因此本书中只推荐作品的录音版本。而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有些老套,但我仍然认为,同样是在家中欣赏歌剧,CD的效果要比DVD来得好。就像我对由奥托·克勒姆佩雷尔指挥、由首席男高音乔恩·维克斯和第一女中音克丽斯塔·路德维希演绎的贝多芬的《费德里奥》这一权威之作的录音版本百听不厌,它提供了一个让我迷失在音乐中的机会,而无需受到角色形象所带来的视觉干扰。

内容概要

安东尼·托马西尼:《纽约时报》首席古典音乐评论家。

书籍目录

序言1.约翰·亚当斯,《尼克松在中国》2.贝拉·巴托克,《蓝胡子的城堡》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费德里奥》4.文森佐·贝利尼,《诺玛》5.文森佐·贝利尼,《清教徒》6.奥尔本·贝尔格,《沃采克》7.奥尔本·贝尔格,《露露》8.赫克托·柏辽兹,《特洛伊人》9.乔治·比才,《卡门》10.本杰明·布里顿,《彼得·格兰姆斯》11.本杰明·布里顿,《卢克蕾蒂娅受辱记》12.本杰明·布里顿,《比利·巴德》13.本杰明·布里顿,《螺丝在拧紧》14.本杰明·布里顿,《仲夏夜之梦》15.本杰明·布里顿,《魂断威尼斯》16.费鲁乔·布索尼,《浮士德》17.阿伦·科普兰,《温柔乡》18.克劳德·德彪西,《佩利亚与梅丽桑》19.盖塔诺·唐尼泽蒂,《爱情灵药》20.盖塔诺·唐尼泽蒂,《拉美莫尔的露西娅》21.安东尼·德沃夏克,《水仙女》22.卡莱尔·弗罗伊德,《苏珊娜》23.乔治·格什温,《波吉与贝丝》24.昂博托·乔达诺,《安德烈亚·谢尼埃》25.克里斯托夫·威利鲍尔德·格卢克,《奥耳甫斯与欧律狄刻》26.克里斯托夫·威利鲍尔德·格卢克,《伊菲姬妮在陶里德》27.查尔斯·古诺德,《罗密欧与茱丽叶》28.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恺撒大帝在埃及》29.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奥兰多》30.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阿尔奇娜》31.保罗·欣德米斯,《画家马蒂斯》32.利奥斯·雅纳切克,《耶奴法》33.利奥斯·雅纳切克,《卡佳·卡芭诺娃》34.利奥斯·雅纳切克,《马克罗普洛斯案件》35.捷尔吉·里盖蒂,《伟大的死亡》36.朱尔斯·马斯奈,《维特》37.奥利弗·梅西安,《阿西斯的圣弗朗索瓦》38.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奥菲欧》39.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波佩阿的加冕》莫扎特歌剧简介40.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伊多梅纽》41.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后宫诱逃》42.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43.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唐·乔瓦尼》44.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女人心》45.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魔笛》46.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博里斯·戈杜诺夫》47.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霍万斯基之乱》48.约克·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49.弗朗西斯·普朗克,《断头台上的修女》50.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赌徒》51.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谢苗·科特科》52.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情定修道院》53.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战争与和平》54.贾科莫·普契尼,《曼农·莱斯科》55.贾科莫·普契尼,《波希米亚人》56.贾科莫·普契尼,《托斯卡》57.贾科莫·普契尼,《蝴蝶夫人》58.贾科莫·普契尼,《图兰朵》59.亨利·珀塞尔,《狄朵与埃涅阿斯》60.莫里斯·拉威尔,《孩子与魔法》61.尼古拉·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隐城基特与少女费夫罗尼娅的传说》62.乔阿奇诺·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63.乔阿奇诺·罗西尼,《灰姑娘》64.乔阿奇诺·罗西尼,《塞米拉米德》65.保罗·鲁德,《使女的故事》66.阿诺尔德·勋伯格,《摩西与亚伦》67.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68.斯蒂芬·桑德海姆,《理发师陶德》69.理查德·施特劳斯,《莎乐关》70.理查德·施特劳斯,《伊莱克特拉》71.理查德·施特劳斯,《玫瑰骑士》72.理查德·施特劳斯,《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73.理查德·施特劳斯,《没有影子的女人》74.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浪子生涯》75.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尤金·奥涅金》76.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77.弗吉尔·汤姆森,《四圣徒三幕剧》78.弗吉尔·汤姆森,《众人之母》79.朱塞佩·威尔第,《麦克白》80.朱塞佩·威尔第,《弄臣》81.朱塞佩·威尔第,《游吟诗人》82.朱塞佩·威尔第,《茶花女》83.朱塞佩·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84.朱塞佩·威尔第,《命运之力》85.朱塞佩·威尔第,《唐·卡洛斯》86.朱塞佩·威尔第,《阿依达》87.朱塞佩·威尔第,《奥塞罗》88.朱塞佩·威尔第,《法斯塔夫》89.理查德·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90.理查德·瓦格纳,《唐豪瑟》91-94.理查德·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莱茵的黄金》  《女武神》  《齐格弗里德》  《众神的黄昏》95.理查德·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96.理查德.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97.理查德·瓦格纳,《帕西法尔》98.库尔特·韦尔,《马哈戈尼城兴衰录》99.朱迪斯·韦尔,《一夜京剧》100.雨果·韦斯高尔,《六名寻找作者的剧中人》20部精选歌剧精选参考书目:更深入了解歌剧

作者简介

来自《纽约是报》的指南丛书系列,文化界著名评论家的权威之作,100部精选歌剧及其最出色录音的热情洋溢而见解深刻的完全指南。
歌剧把戏剧的视觉行动和音乐的强烈情感交织在一起,即使通过唱片来体验,这种感觉也丝毫不减。在这本最好的歌剧和唱片指南中,作者钻研了故事与音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微妙而有效地感动我们的那些时刻的。在本书中,作者挑选了那些经年不衰的唱片,并抓住了每一出歌剧的音乐的丰富多彩与故事的戏剧性。无论是对于音乐发烧友,还是对于新入门者,托马西尼都是一个关于歌剧的激情与趣味的完美的向导。

图书封面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从短时间囫囵吞枣熟悉歌剧的角度来讲,这是一本读起来比较轻松有趣的书,但是,这不是学院派的理论讲解,也不要妄想读了这本书以后,就可以班门弄斧的炫耀,这只是安东尼·托马西尼对经典版本的歌剧的评论,那么评论自然是从其个人的体验和喜好来讲的,如果你缺少独立的判断能力,那么在没有熟悉歌剧并形成自己的判断之前,还是不要轻易去读这本由老道的欣赏者所写的评论~~很难查到安东尼·罗尔夫·约翰逊的资料,不料还是在这本书上找到了些蛛丝马迹,哈哈~每天在上班的路上看上两篇短小精悍的评论,GOOD CHOICE!
  •     这本书俺还没怎么看。不过翻了几页,还是挺想看的。关键是不仅可以让俺这个古典乐盲有个附庸风雅的指南,里面好像还讲了不少背景故事。大家都来看,最好都去买一本,冒号说这书太小众,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虽然歌剧不是俺们中国人的东西,看看人家如数家珍也挺有意思
  •     算是本入門讀物吧,既可按圖索驥,又可增加見識:而且他推薦的錄音版本不算冷門,我手邊就藏有幾套,感覺還算可靠。
  •     并非纽约时报的直接评论。资料丰富。选择现代作品过多,降低了品位。
  •     这次定下来了,以前都不能称为列,现在列得不行。。。
  •     《纽约时报歌剧乐评精选》看起来是纽约时报已发表歌剧乐评的合集。所以本人慕名拜读。到手翻阅,却是一位在纽约时报工作的乐评人的歌剧版本推荐。写作方式简明扼要。文章质量尚可。比另一本《纽约时报古典乐评精选》好一点
  •     我在阅览室绝对不是背单词啊!
  •     看了你的评论,我感触很深。之前我被骂为搬门弄斧的不懂音乐的人。
  •     作者个人喜好倾向严重,推荐过于狭隘。歌剧爱好者可以看看,歌剧入门者最好自己先多听。
  •     纸张质量,内容什么都好。很喜欢
  •     赞美我吧!这么大部头的书终于被我翻完了……
  •     看剧前功课要做足,这话是没错的。不然都跟不上托马西尼的扯淡。
  •     很有价值的书!选目得当,既有内容介绍,又有对作曲家、表演者、不同版本的评价与比较,入门读者和有一定欣赏能力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     原来歌剧行业是一个如此繁荣昌盛的行业,我国的京剧和昆剧都无法与之相比较。。
  •     这次是真列了
  •     作者以自身的视野与修养,评价歌剧作品可谓不遗余力。
  •     这个有点乱
  •     西方歌剧是人类重要的艺术宝库。但许多人又不太熟悉。本书作者对评论歌剧有相当的权威性。对于歌剧爱好者,本书作为很好的向导,引导你感受歌剧的激情与艺术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书。当你在家里聆听CD或播放DVD碟片欣赏世界著名歌剧的时候,能在手边有一本这样的书,是再好不过的事。
  •     除了介绍歌剧内容,还有个人的独特视角。喜欢。
  •     我要看!
    我是opera fan,多难看的戏都能听到底!
  •     非常好的歌剧普及入门读物
  •     资料性还不错。
  •     评论多过于居高临下
  •       这本书俺还没怎么看。不过翻了几页,还是挺想看的。关键是不仅可以让俺这个古典乐盲有个附庸风雅的指南,里面好像还讲了不少背景故事。大家都来看,最好都去买一本,冒号说这书太小众,呵呵。
  •     断断续续读到今天才敢说读完,在指导下听了八成左右的录音,只剩几位实在不感兴趣的没碰。另外,要是没有这本书,我恐怕是不会主动去听现当代歌剧的,所以不得不感谢作者译者和出版社,又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     娓娓道来的评论像讲故事一样。措辞水准高,精致如唱段。
  •     高中的時候讀過,以當時本身非常粗浅的歌劇欣賞水平看這本書,也感覺介紹的內容有些少,如今年紀大了,又翻了一下,發現美國人始終會把musical和opera混淆,所以像Porgy & Bess這種劇也會出現在這本書裡面。不過總體來說適合入門者。
  •     歌剧作品很多,而且按照作者分类,很明了,好书
  •     纽约时报的歌剧评论呢,想搞一本看。
    楼主过几天就换一个头像,呵呵。
  •     这本书是不错,但是对于菜鸟来说来日方长。我慢慢研究,都是因为爱啊。。。话说我买了很久才评论的。。。
  •     作者不仅把歌剧作品和欣赏的感受写的很细,还把作品所属的唱片及唱片和发行公司都写了出来,有利于读者去找,很不错~~
  •     容我装逼
  •     歌剧,必须通过歌唱让人落泪,使人战栗,甚至令人致命。
  •     不像那本姐妹篇的《纽约时报古典音乐评论选集》那么忽悠人,这本书还算是真正的“乐评”或者说是演出评论。而那本所谓的古典音乐评论选只是某篇长篇唱片推荐的连载罢了。
  •       从短时间囫囵吞枣熟悉歌剧的角度来讲,这是一本读起来比较轻松有趣的书,
      但是,这不是学院派的理论讲解,
      也不要妄想读了这本书以后,就可以班门弄斧的炫耀,
      这只是安东尼·托马西尼对经典版本的歌剧的评论,
      那么评论自然是从其个人的体验和喜好来讲的,
      如果你缺少独立的判断能力,那么在没有熟悉歌剧并形成自己的判断之前,还是不要轻易去读这本由老道的欣赏者所写的评论~~
      很难查到安东尼·罗尔夫·约翰逊的资料,不料还是在这本书上找到了些蛛丝马迹,哈哈~
      每天在上班的路上看上两篇短小精悍的评论,GOOD CHOICE!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