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京剧欣赏

出版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807300601
作者:高新
页数:191页

章节摘录

书摘五大声腔的演变    从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大约150年间,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南昆(腔)、北弋(阳)、东柳(子)、西梆(子)及中原地带的皮簧腔五大声腔为主的、几十种地方戏曲并存的局面。而在北京,以昆曲、京腔及后来的梆子、皮簧戏最受欢迎。    昆曲,即是昆腔,音乐优美动听,自南方流传到北京后,较受欢迎。但昆曲戏班大多是王公贵族甚至宫廷所养,从剧本内容到艺术形式的选择,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昆曲常在家族聚会或宴请宾朋时演出,听众少、场地小,为适应这种小剧场的需要,常把大戏中的一部分拿出来上演,叫“折子戏”,这个“折”,当是元杂剧中“折”的沿用。折子戏的上演,使人物刻画日趋细腻,唱腔艺术日渐精致,但因此也限制了演员的全面发展。另外,昆曲的唱词高深难懂,音乐设计比较呆板,且票价很贵,一般的下层民众很难看懂,也买不起票。而外地的地方戏曲初进北京,一般先在露天舞台演出,票价低,比较受普通民众的欢迎。    京腔,是弋阳腔在北京发展演变而成,也叫高腔。京腔善于吸收北京的民间曲调,以丰富自己的音乐唱腔,与北京语言相结合,以取悦北京观众,在北京的戏曲舞台上异常活跃。京腔与昆曲相反,以演整台大戏而闻名,这比较符合普通百姓的心理,买票看戏,自然是想看一部有开始、有结尾的大戏。    18世纪末,梆子、皮黄在北京兴起,又渐渐取代了腔。    梆子腔:源于陕西、甘肃一带,因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而得名。其特点是高亢激越、令人振奋。特别是突破了曲牌体的框架,创立了板腔体的演唱方式,使中国的戏曲声乐产生了质的飞跃。梆子腔由西部开始,向东发展,陆续形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并对四川、湖北、安徽等省的许多剧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皮黄腔:是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合称。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清代末年流传至北京。后来徽、汉两剧合流,演变成京剧,所以,皮黄有时也代指京剧。    四大徽班进京    交通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戏曲的交流与繁荣。戏曲融会交流的结果,或者出现包容多种声腔的综合剧种,如川剧;或者互相消融,产生一种新的剧种,如京剧。京剧的直接前身是徽戏和汉戏,同时也受到了昆曲、京腔等剧种的影响。京剧并不是发源于北京的剧,但为什么叫京剧,要从“四大徽班”进京说起。    徽班,是由徽州人主办的戏曲班子。徽州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到了清代,徽州的商人在全国的各大城市都有店铺,其中势力最大的是盐商,大都集中在扬州,基本上垄断了长江流域的盐业,而扬州又处于东西、南北两大水运动脉的十字路口。受徽商财力支持的徽班,在经济上比别的戏班要优越一些,特别是依赖扬州的天时、地利,既有条件吸收其他曲种的长处,也便于沿江上下,流动演出。    徽班并不只唱徽调,而是昆(曲)乱(弹)不挡、花(部)雅(部)同台。花部所包括的戏曲曲种,在很长的时期内,受到上层社会及封建文人的歧视,被看作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乐。但花部戏曲能与雅部的昆曲一起,被列为向乾隆皇帝演出的供奉戏,说明当时的地方戏曲不光是受到普通人民的欢迎,也已受到当朝者的重视,具有相当的能力与昆曲一争高下。徽调本身,是由弋阳腔、昆腔、梆子腔演变而来,所以徽戏的传统剧目非常丰富,尤其擅长演出武打戏,这种兼而有之的演出形式非常有利于徽班的发展。    公元l790年,清乾隆皇帝80岁大寿,清官廷为庆祝乾隆皇帝的寿诞,征召江南的戏班进京演出。当时承办盐务的徽州商人,自然是全力以赴,资助徽班首先进京。    第一个来到北京的徽班是“三庆班”,班主叫高朗亭,那年,他整30岁,所谓的“而立之年”。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工旦行,演技高超,又具有管理才能,做“三庆班”的班主共三十余年。从扬州到北京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虽有徽商资助,率领一个庞大的戏班进京,也需要足够的勇气,高朗亭克服困难,率班北上,赶上了乾隆帝的祝寿大典,受到了北京朝野的重视。    三庆班在北京的演出是以“新”声夺人,一炮而红,消息传回安徽,当地艺人大受鼓舞,很多徽班陆续北上,壮大了徽班队伍。其中以“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最受欢迎,与“三庆班”并称为“四大徽班”。    徽班作为外地的曲种和艺术团体,来到北京,不但立住了脚,而且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姓了“京”,演变为涵盖全国的新剧种——京剧。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安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徽班有条件吸收各种戏曲声腔的优点,造就了丰富优美的声腔。它既不像梆子那样高亢激越,也不像昆曲那样低回婉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声,很能取悦观众。    二是剧目的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徽戏有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净、丑九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优秀的表演剧目,文戏注重做工,武戏擅长武打,也很能吸引观众。    三是因地制宜,大胆改革。徽班来到北京,首先追求的就是演出风格的京化。为使北京观众能够听懂徽戏,在语言的改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大胆地取消了安徽方言,创造使用了京白,改造了韵白。南方的戏曲曲种大胆使用北京方言,是徽班的独创。    四是在表演方面,尽可能符合北京观众的审美要求。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文化、经济中心,聚集着大批的贵族官僚、士子文人、高级艺人,这些人对戏曲的欣赏口味自然要高于普通人。徽班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如历史戏中帝王将相、贵族妇女等人物的刻画、表现,就带有“京朝派”的气息,以适应他们的欣赏需要。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朝的历代帝王,都爱好戏曲,以乾隆帝最为突出。他六下江南,对各地的民间戏曲极感兴趣,除常常观看欣赏外,还征召各地戏班进京演出。同时还在颐和园等皇室辖地内修建戏台,在皇宫内部掀起了看戏、演戏热,带动了京城演出业的兴旺。北京各城区,都有不同层次的戏园子,天天演出,一时盛况空前。P16-18插图

内容概要

高新,女,生于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任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自幼喜爱京剧,对中国京剧史、京剧表演实践与理论素有研究,尝试在留学生中介绍中国京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曾于1999年到韩国釜山民族文化研究所举办京剧及京剧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2004-2005两年,在韩国安养大学担任交换教授期间,曾担任过两届韩国全国汉语桥演讲大赛的评委,应邀为参赛的选手们讲解并示范京剧,也应邀在韩国的中国文化中心做过京剧的演讲,著有《中国京剧述要》。

书籍目录

一、中国戏曲与中国京剧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京剧的产生、发展二、京剧的行当  生行  旦行  净行  丑行  关于七行七科三、京剧的服饰  蟒  帔  靠  褶  衣  靴鞋  盔头四、京剧的音乐  京剧的乐队  京剧的曲牌  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念白五、京剧的化妆及脸谱  京剧化妆的艺术风格  京剧化妆的分类  俊扮  丑扮  脸谱六、京剧的艺术特点  京剧是综合艺术  京剧是虚拟艺术  京剧是程式艺术  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七、京剧的流派  老生前三杰  老生后三杰  王瑶卿  四大须生  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  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  萧长华、叶盛章  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八、京剧的传承及演出  演员的培养方法  演员的练功方法  演员的管理机构  演出场所的变迁及演出习俗后记

编辑推荐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成熟的剧种,它不仅音乐动听,而且流传广泛、名家辈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它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戏剧样式,以歌唱和舞蹈的方式叙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本书介绍了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产生、发展、行当、服饰、脸谱、流派、唱腔等,其中以介绍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为主。

作者简介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即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希腊的悲喜剧已经成为历史遗迹,印度的梵剧也中断失传了;这两种古老戏剧的演出情形,已经无从知晓,无法再现。唯有中国的戏曲,不但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日臻完美。 
“京剧”,是外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但京剧又是在徽、汉两个南方剧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京剧不但受到北方观众的欢迎,也受到南方观众的欢迎,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京剧也受到外国观众的喜爱;在他们的眼里,京剧仿佛长城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京剧的特点,是中国戏曲特点的集中体现,京剧是综合艺术,从表演的角度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唱、念、做、打;京剧是虚拟艺术,它的虚拟手段,比其他艺术门类使用得更广泛、更充分,虚拟使其在表现剧情和人物形象方面获得了无限的自由;京剧是程式艺术,这不仅仅限于表演方面,在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京剧具有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规范,适应中国人的欣赏心理与审美情趣,在京剧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众多的著名演员,形成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京剧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非常完善的境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图书封面


 京剧欣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http://gc-daniel-0318.spaces.live.com/blog/cns!B6826F6CF83C99E!2124.entry2007/7/10其实我想说的是一只鞋《京剧欣赏》是一本介绍京剧常识的书,里面提到各个行当,其中说起老生和小生的区别,说是按照年纪。这个说法其实有些问题的。京剧里老生和小生的区分主要还是依据人物所表现的特征,这是比年纪有更高优先级的标准比如说,群英会里的周瑜和诸葛亮,诸葛亮当时28岁,周瑜当时34岁,但是诸葛亮是一个成熟智慧的形象,周瑜是个潇洒风流的角色,所以周瑜是小生,而诸葛亮是老生只是有一出我没想明白,汾河湾里的薛丁山,到底用娃娃生还是用小生。按年纪,这时候是17岁,可以用小生了,而剧中用的是娃娃生,倒也没问题,只是后面发现一只鞋的时候,既然是娃娃生,那就是还当他是小孩处理,怎么会穿成年人的鞋?若非成年人的鞋,薛仁贵怎么会吃醋?呵呵,其实也简单,一码归一码,不要较真啦哈哈22:49:45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文化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本书内容完整实用,印刷美观耐看,特别推荐给京剧启蒙爱好者。看了书后,再对照影视片看,效果更好。
  •     作者看来对京剧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也是圈外人一家之言。随手翻了一页,挑一错,唐在靳(炘)……
  •     呵呵,今天到的货,收到书后就发现有点旧,而且封面有个白色的像是褶皱一样的东东,难过。不过书的内容应该还是不错的,打算再淘一淘,看一下有没有是全新的。六月份在卓越买了四本书,居然只有一本是让我满意的,难道打的折扣是要用新旧来折算的吗?
  •     图片不错,介绍少了点
  •     对希望了解京剧艺术的入门汉,很不错的。
  •     《京剧欣赏》内容浅显易懂,图片精美,印刷质量很高,值得珍赏!
  •     增长了不少京剧国粹知识。
  •     给孩子买的,12岁。她一直喜欢看戏曲频道,所以买了此书。
  •     2006年8月10日 上海图书馆
  •     刚拿到。非常满意!从内容到装帧都很细致,丰富。
  •     还不错
  •     书的内容相当不错,值得一读,对京剧知识的恶补啊!不过还是一句老话:书的装订质量相当不满意!!!
  •     入门知识丰富
  •     关于中国戏曲历史的脉络梳理很细
  •     科普知识
  •     我觉得挺好的,尤其是插图很清晰很精美
  •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京剧的基本知识和常识,配以漂亮的图片,给人很直观的感受,尤其对那些对京剧感兴趣又不是太了解的朋友,虽然贵了点儿,但是书页质量等各方面都不错,值得收藏和阅读!
  •     作者以非专业人士作为读者群 但学问做的专业
  •     知道一点京剧常识,了解一点京剧历史,知道一些京剧名家……
  •     图文并茂,收获不小。不过从他对小于的态度来看,作者的品味尚待提高!图片选得还是挺漂亮的
  •     彩色图片,让人看起来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