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梦绕梁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淮梦绕梁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47500477
作者:胡晓军 编
页数:34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歧途之爱——有关黄梅戏电视剧《李清照》中梁伟平饰演的张汝舟无咎“这一个”张汝舟的可爱,发生在他与李清照的洞房之夜。昏迷的才女身披喜服,睡卧于床,新郎为给她冲喜治病,布置下这次婚姻。在喧嚣的鼓乐声中,她蓦然惊觉,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对面则是一个大喜过望的男人。“你是?”李清照问。“夫人不记得我了?”张汝舟反问。“哦。”李清照费力地在记忆里搜索:“张……?”“是、是!”他期待着。“汝……?”“对、对!”他大欢喜。“……”李清照再无法想起最后一个字。“舟!张汝舟!”他兴奋地道:“你记得我!太好了,易安居士好啦!”李清照完全无法融入与理解张汝舟的快乐,她脸上是一种诧异、茫然的表情,这一刹那,已预言了他俩婚姻的命运。黄梅戏电视剧《李清照》是一部讲述女词人颠沛生平的佳作。故事以她嫁给赵明诚为开端,那默契、快乐、悠然的青春生涯令李清照再难割舍。后半生,她试图安于张汝舟,却以失败告终。她捧着泥娃娃泪如雨下——这是赵明诚送她的;抱着彝文鼎誓共生死——这是赵明诚心爱之物。她曾在张家重见彝文鼎,转向张汝舟时,欣然叹道:“一样的肝胆、一样的性情。”她错了,张汝舟不是赵明诚。他的趣味,他的人生之道,与她格格不入。然而他之爱她,丝毫不亚于赵明诚。拍摄黄梅戏电视剧《李清照》,对导演来说是一次大胆而知性的选择,对演员来说同样是一次大胆而知性的接受与尝试。饰演张汝舟的演员,是著名淮剧小生梁伟平。塑造人物的难度和关键,并不是跨越剧种的限制,而是跨越宋代至今九百年的漫长历程,挖掘人性的共通之处。梁伟平把握住了张汝舟,创造和呈现了张汝舟——面对王御医时的前倨后恭,面对余公子时的谄媚谦卑,面对赵福、兰香时的色厉内荏……他的得意、失落、快慰、惊慌,在遭遇不同事件、不同对象时被一一展现出来。或是眉间一蹙,或是目光闪烁,或是踌躇满志,或是惴惴不安……在该剧中,梁伟平的表现与他在舞台上的一贯风范大不相同,但对应两种平台来看,则同样恰如其分。他那细节化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处理,令我们不仅赞其演技,而更愿意相信——这是个真实的张汝舟,一个跌宕乱世之中的小人物。他出生寒门,资质平庸,一心想出人头地,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这种人,若仅仅是这么一个人,则无法负担悲剧的重量。怎么可以把千钧之重,压在轻飘飘的生命上?即便强行压下,他也会如鸿毛一般轻易滑落。而梁伟平却演出了不一样的兴味,使这个一不小心便会沦人黯淡的脸谱化、简单化的角色,这个全剧后半段的男主角显得丰实饱满,别具一格。这种不一样的兴味,从梁伟平饰演的张汝舟首次见到李清照时,便流露无遗。他与王御医一同去李家拜访。王御医摇动如簧之舌,以求藏宝阁珍奇;张汝舟则全然被李清照吸引,请求得到她的词集,称美她的才品,担心她的窘境。梁伟平把这一切处理得不着痕迹,于平淡之中满蕴一片痴望。王御医终与李清照不欢而散,仍然有求于王御医的张汝舟不得不尾随他而去。临去前,张汝舟依依不舍。在这里,梁伟平插入一个形体上的细节——他多望了李清照一眼!于是那种恋恋不舍、极其无奈之情,就透过这一眼传递给了观众。凭借这分寸得当的“一眼”,我们能信服地感觉到张汝舟爱李之真切。无论官场上是怎样的斡旋钻营,但当他卸下层层官服,却只是个仰望李清照之才,又坚持个人之爱的至情男子。怯懦、渴望、真诚、虚诈、谨小慎微……梁伟平参透了一个复杂而现实的张汝舟,恰到好处地塑造了这个人物。在塑造与理解的过程里,张汝舟原本不值一提的生命,获得了奇妙而又坚实的支点。他不该只是一介小人——先是处心积虑地娶到了李清照,再摇身一变为“中山狼”。若是如此片面、浮浅地处理,则在贬斥张汝舟的同时,也会弱化女主角后半生的悲凉。李清照的悲凉,也并不在于她一度上当受骗、所托非人。张汝舟为治好她的病而忙忙碌碌、四方奔走,其可信、可托远胜典当衣裳换古物、彻夜作诗以期超过妻子的赵明诚;张汝舟整晚整晚守在床前,对也许永远醒不了的李清照吟咏《漱玉词》的场景,也令人动容。这段婚姻之所以从一开始便注定不幸,全在于他们的互不了解与自我欺骗。李清照骗自己说,张汝舟是第二个赵明诚,她甚至“赶鸭子上架”地建议张汝舟“猜书分茶”;张汝舟明知才思无法与这位文采横溢的女性匹配,却还自欺欺人地认为婚后必能夫唱妇随。剧中“扇上题诗”一段是张汝舟与李清照最显著也最短暂的“欢乐时光”,梁伟平以异常流畅的形体动作透露着快乐与逢迎,他与饰演李清照的孙娟搭配得如此和谐,无时无处不流荡摇曳着美感。但紧接着,李清照捧盏之举令张汝舟措手不及,轻悦气氛戛然而止。“夫人,我来给你倒茶。”答不上诗的张汝舟一脸尴尬,赔笑道。“不,是捧盏!”李清照又问,可知某句出于何人之手吗?张汝舟涩涩道:“这个……这个,我一时想不起来。这样下去,只怕夫人把整壶茶都喝完了,我还一口也喝不上呢!……我还有事,先走,先走了。”叙述这个场面时,我已暂时把演出者撇下,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分明就是那个张汝舟,心慌意乱,无法藏拙,避之不及。一切美梦均告幻灭。幻灭之时,我们无法仇恨张汝舟,他实在不该被仇恨或蔑视。梁伟平演绎之妙,在于他引导观众感同身受地把住了张汝舟的无奈。张汝舟以彝文鼎换取官位,并在无意间杀死护鼎的赵福之后,他与李清照彻底决裂了。这是一个世故、卑怯的生命与一个皎洁、高逸的魂灵之间的决裂,它必然发生、无可妥协。李清照不但失望于夫妻之情,也绝望于张汝舟“卑劣”的本性——“卑劣”这个词,李清照说之无妨,她是冬日尚未落地的白雪,不沾一丝尘垢,可大多数人在对张汝舟作出评判之前不妨稍加斟酌。事实上,梁伟平一直恪守着“真实”的信条,而不是简单的正邪分野,张汝舟的脸上始终不曾被抹上厚厚的白粉或戴着狞恶的面具。我们也许无法宽容、更谈不上体谅张汝舟的行止,却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即便真的背负“卑劣”二字,那么应该承担它的也绝不仅张汝舟一人。他是个缩影,影射出混乱、苟安、飘摇糜烂的南宋社会。更进一步地说,李清照宁可承受牢狱之灾也要告发夫君,其原因一面固然是对于张汝舟的否定,另一面不也正昭显了这个清清白白的女性与朝廷里充斥的、更广泛的浑浊之间的泾渭分明吗?所以李清照如此孤独。孤独,是李清照的选择。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镜头——单薄的女子面对着空落落一堵巨大的石墙,没有伙伴,没有回应。李清照入狱,探监者仍是张汝舟。梁伟平简直像张汝舟一样固执得教人欢喜,他把张汝舟对李清照的深情维持到了最后,成全了张汝舟,也成全了整部《李清照》。虽然他大可以是为嘲笑或斥责她而来,但从梁伟平的表演中,我们看到的是深深的眷恋与关怀。一入牢房,张汝舟低呼:“易安居士……”他依然尊重她、爱着她。“我说你呀,何苦呢?”他依然不能理解她。“你这种身体,怎么经得起牢狱之苦?”他依然怜惜她。身着囚服的女人露出轻松的笑意,一边拨弄棋子一边回答:“这虽然是小小的方寸之地,可是我却可以与窗外明月为伴、与清风为友,我可以铺开脚下泥土,蘸一缕阳光,填写我心中的飘逸。”这是全剧最富诗性的语言,写尽了女词人的澄澈之心;面对如此的“干净”和“坦荡”,张汝舟恐怕依然似懂非懂。他只知她才华流溢、美丽端庄,只知他曾经、现在,甚或将来都无法改变地“爱”她,一见她便禁不住口气温和,禁不住要为她之单纯、虚弱忧心忡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或许,爱情之大悲痛还不在于你在她身边而她不知你爱她,而在于她知道,并还知道你所能给予她的并不是她想要的;更要命的是你也清楚这一点,而你却无法停止爱情。无论怎样努力,彼此都南辕北辙、越行越远。这,便是歧途之爱。《李清照》写出了这种爱,并潜性地构成了该剧后半部的一大悲剧主题。我们要感谢梁伟平,他在深入地琢磨与理解后,为我们直观地演出了这种爱,使这一悲剧主题从潜性提升为显性,从而一面丰富了电视剧的后半段,一面也令悲剧的重要负担者张汝舟赢得了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外的更丰盈、更复杂的性格侧面。在镜头前,梁伟平的举手投足、一喜一怒,无不在智慧地为张汝舟保留一份真挚、痛苦而无奈的情感。倘若把李清照喻为一轮皓月,那么梁伟平饰演的张汝舟便是黑夜中无法被月光照亮的一处阴影。他渴慕、爱恋明月皎皎,又永远无法摆脱暗夜的牵扯、尘污的羁绊、权利的诱引。因为无论怎样,他只是个小人物,一个令人嗟叹、参与承担着深刻悲剧的小人物。梁伟平演活了张汝舟。对于张汝舟的塑造,再次证明了梁伟平专注、灿烂的表演艺术,竞能在看似平庸之处生出奇花。我们不但记住了梁伟平,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吝啬给予张汝舟一次叹惋的正视。

前言

尚长荣认识伟平,已有二十多年了。伟平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个谈吐朴实、举止文雅、恭谨有礼、谦逊可亲的苏北小伙。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印象至今未随我们两人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可见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我们是十年的邻居,二十年的朋友,忘年的知交。认识不久,我便经常看他的戏,看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古今人物、演绎的新老佳剧——从公孙阳、韦应物、薛平贵、时廷芳、秦重、杨乃武、夫差到李欣生、蔡伯喈、孙膑、唐明皇、程婴,从《双太子》、《金鞭记》、《投军别窑》、《水漫泗洲》、《卖油郎独占花魁》、《杨乃武与小白菜》、《夫差与西施》、《马陵道》到《大爱无言》、《琵琶记》、《长生殿》、《赵氏孤儿》。看他飞扬洒脱的身姿,听他醇厚清朗的嗓音,欣赏他时而自然秀美、时而抒情激越的舞台风采,我对他的了解渐渐丰富饱满起来。我才知道,年纪轻轻的伟平实是一位极富表演天赋和创造才华,极有艺术追求和文化主见的艺术家。在他知足常乐的生活里,有那么一颗永不知足的艺术心;在他平淡实诚的谈吐中,有那么一个绚烂繁华的淮剧梦。上世纪90年代初,戏曲事业陷入深谷。在那个浮躁、虚无、失落、无奈的时空里,伟平同样感到了焦躁与不安。不过,他的焦躁与不安很少涉及自身,而是更多关乎淮剧艺术、系于戏曲事业。他不但从未离开过淮剧舞台,且从未中断过对戏曲现实生存、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像这样有着强烈文化自觉的戏曲人,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从1993年起,伟平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编导一起,与上海淮剧团的同仁们一起,酝酿、打造了新概念、新形式的“都市新淮剧”,试图在农村乡土气息依然浓郁、内涵意义稍显直白浅显的淮剧之瓶中,注入历史底蕴、人文内涵和现代思辨之酒,不但拉近乡土戏曲与都市市民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引发现代人对于人类相似经历和共同情感的哲理思考。《金龙与蜉蝣》的问世,轰动当时,遍演全国,载誉无数。梁伟平凭借扎实的演出功力、精准的内心把握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完美地塑造了“蜉蝣”这一在淮剧舞台上从未有过、在其他剧种中也未必有过的复杂人物形象。此后,伟平再接再厉,《西楚霸王》、《千古韩非》连续推出,他始终秉承“都市新淮剧”的品质与风格,对“末路英雄”项羽和“悲情才子”韩非作了深刻而又新颖的阐释,同样广受赞誉、大获好评。业内外人士公认,蜉蝣、霸王和韩非这三个典型形象将新时期的淮剧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水平、更高的高度、更宽的平台上;而伟平凭借他的这“三部曲”,成为当今上海淮剧的翘楚、代表人物。从历史的深度和全国的广度看,像伟平这一代的戏剧人是幸运的,他们赶上并把握了戏剧艺术变革转型的大时代、大契机,将自己的生命印记刻在了这段历史过程之中,成为了剧种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代表。不仅如此,伟平还带着他的“卖油郎”、“蜉蝣”、“蔡伯喈”远赴美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演出,圆了淮剧人的百年梦想。伟平之心之意,在于淮剧;伟平之艺之力,则不限于淮剧。他是一个演艺全才。他的才华和精力,犹如汩汩之水,从淮剧的一汪甘泉中漫溢出来、流淌开来,汇入了戏剧的江河湖海。于是便有了昆剧中的柳梦梅、京剧中的赵云、话剧中的通讯员、滑稽戏中的小皮匠、沪剧中的刁德一、越剧中的范大夫、黄梅戏中的赵明诚……影视剧则更多,《月朦胧鸟朦胧》、《最后的谋杀》、《水色如梦》、《清明上河图》、《紫色档案》、《如来神掌》……他左右逢源于各个剧种之间,闲庭信步于各类角色之中,每次都唱得驾轻就熟,每次都演得酣畅淋漓,每次对淮剧的理解、演绎和信心,都更深了一层、更宽了一匝、更高了一块。伟平十四岁开始学戏,十九岁出演全本《逼上梁山》的林冲,从江苏阜宁一个初出茅庐的文武小生,到上海淮剧著名的实力派演员,再到新时期上海淮剧开风气之先、站潮流之头的领军人物,掐指算来,他的艺龄也已有整整四十个春秋了。凭借无数出色、出众、出彩的作品,伟平屡获各类大奖,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在上海市文联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伟平被授予“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些,都是对他倾心舞台、用心演戏、潜心探索、精心创新的回报和褒奖。在艺术的不惑之年,回首和总结自己出生、成长、成熟的历程,记录和归纳自己经历、经验、成就的事业,整理和品味同行、专家、领导的评价和期待,同时感念先贤、启迪后进,抒发怀抱、憧憬未来,对伟平而言,对淮剧而言,乃至对整个戏曲事业而言,都是很有意味的好事。此书辑罢、即将付梓之际,蒙伟平诚邀作序,欣然走笔。词难达意,情自缘心,此乃同道之谊、知交之缘也。言之不足,复占绝句一首,以表心怀:量今发古制新装,韩子蜉蝣楚霸王。淮调绕梁谁得似,方知伟艺不平常。

后记

审完最后一稿,已是子夜时分。掩卷远眺,只见窗外那棵槐树,高耸的枝干直插夜空,粗壮的根部牢抓大地。淮剧像是戏剧艺术茫茫林海中的一枝秀木,它的根系扎在质朴广袤的江淮大地,它那或粗壮、或婉美的枝条却延展到了黄浦江畔。百年上海淮剧,历史悠久,名家名角层出不穷。能在浓郁乡土风情之中融入城市现代气息,并融会贯通,产生众多佳作,形成鲜明特色,梁伟平自有他独到的思想和艺术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可资借鉴的经验,正是本书的主要价值所在。本书之成,要感谢者甚多——感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支持,感谢上海淮剧团的全力相助,感谢诸多戏剧评论家提供的宏文隽语,感谢游玉云董事长对本书的支持……我们只是将众多倾注于淮剧艺术、倾注于梁伟平的热爱和力量串联了起来。艺海浩瀚,文山高峻,由于我们学识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必有不少错漏之处,祈望方家见谅并指正。另外,本书许多文章转载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扬州日报》、《大公报》、《世界日报》、《上海戏剧》等多家报刊。由于时事变迁,编者对部分文章原稿中的一些不妥和变更之处进行了适当修改。又临秋天,槐树开始落叶。槐叶在夜风之中飘舞——不是挣扎,不是落寞,而是自在,是从容泰然。

书籍目录

序/尚长荣
第一编
 淮剧可以没有梁伟平,但梁伟平不可一H无淮剧
 无怨无悔
——梁伟平的成长之路/高义龙
 淮剧岂能在上海消失/白燕升
 不懈的追求/陈慧君
 从小巷深处走来/乔谷凡
 夜色中跑来新学生/杨展业
 张扬苏北人的精、气、神/江汉超
 梁伟平参与香港“江浙戏曲展演”/洪捷
 “都市新准剧”的代表人物
——梁伟平/庆谷
 人生是出好戏/姜泓冰
 戏说梁伟平/王汝刚
 台下孪生兄弟台上变成对头/俞丽虹
 上海滩公众人物专访系列
——梁伟平、景兰英/陈屹
第二编
 永不言败,永远向前,将淮剧进行到底
第三编
 这愉快属于一种从固执到开拓、从茫然到清醒的戏剧观念的积极变化
第四编 
人争一口气,团争一台戏
后记

编辑推荐

《梁伟平淮剧表演艺术文集:淮梦绕梁》天梁伟平先生是上海淮剧团著名实力派演员,现为上海淮剧团副团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剧协副主席,曾两度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其表演艺术代表作为《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韩非》“三部曲”,胡晓军主编的《淮梦绕梁——梁伟平淮剧表演艺术文集》可谓立体而完整地再现了梁先生从艺40年来的艺术生涯及成就。全书行文通顺生动,资料详实可靠,不仅对梁伟平的艺术生涯及成就作了全方位的总结,而且对其他中青年戏曲演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此外,全书还收集了大量梁伟平各时期的生活、学习、工作、演出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和收藏性都很强。

作者简介

《梁伟平淮剧表演艺术文集:淮梦绕梁》由数十篇上海及各地专家论文、记者访谈和梁伟平谈戏论艺文章及名段赏析构成。《梁伟平淮剧表演艺术文集:淮梦绕梁》立体、完整、多层面地展现了上海剧协副主席、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从江苏阜宁一个初出茅庐的文武小生,到上海淮剧团著名实力派演员,再到新时期上海戏曲领军人物的长达40年心路历程。其中,特别表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梁伟平为首的上海淮剧人发扬耐得寂寞、勇于攻坚、敢于开拓的精神,用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作品打造“都市新淮剧”、树立现代戏曲标杆的过程。而梁伟平则凭借在《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韩非》等剧的出色创造成果,将上海淮剧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图书封面


 淮梦绕梁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通过此书,了解淮剧,了解梁伟平,特别是都市新淮剧的形成与发展。
  •     作为淮剧爱好者,实乃必读之书
  •     梁伟平是淮剧艺术新一代的领军人,书中描述了他所创作参与的淮剧作品的过程,以及一些艺术名家对他的评价!探索淮剧发展的动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