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剧 > 相声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05957749
作者:蒋慧明 编著
页数:163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一、溯源篇1.俳优讽谏俳优是古代艺人的称谓。据历史记载,公元前774年西周幽王的宫廷里就有优。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国王行事不当,不能直接进行批评,就利用优的调笑以达到讽谏的目的。而且,当时有着不成文的规定,优即便说错了话也不算犯罪。当然,尽管他们可以出入宫廷府邸,调笑讽谏,其实地位仍是十分卑下,常与“侏儒狎徒”相提并论,被斥之为“俳优鄙艺,污辱视听”。因此,关于俳优的文献记载稀少也就不难理解了。优,又称“优伶”或“俳优”。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俳,戏也。”“优,饶也;一日倡也。”也就是说,俳优虽以科诨调笑为主要特色,但也包括了音乐、戏剧和歌舞的成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艺术。因此,俳优既被看做是说唱艺术的源头,同时也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源头,可见俳优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详细地记载俳优活动的典籍,当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滑稽列传》。太史公自序:“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作《滑稽列传》。”这里的“滑”念作“骨”,流利的意思。也就是说,话语流利,正话反说,巧言利辩,称做滑稽,即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司马迁《滑稽列传》中记录了许多滑稽可笑的人物,其中就有几位著名的俳优——优孟、优旃、郭舍人。优孟是楚国的一位乐人,“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滑稽列传》中记载了优孟以谈笑讽谏楚庄王的故事。优旃,“秦倡侏儒也。善为言笑。然合于大道”。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目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李舒东、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是为序。2007年12月30日(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书籍目录

前言一、溯源篇1.俳优讽谏(1)俳优的由来(2)优孟讽谏楚庄王2.参军戏(1)参军戏的由来(2)三教论衡3.历代笑话(1)侯白与《启颜录》(2)石动笛的故事4.宋代百戏(1)宋代百戏中的“说”与“学”(2)歌伎巧对智僧二、形成篇1.“像生”与“相声”(1)“相声”二字的由来(2)口技演夫妇度岁事2.相声的开山鼻祖(1)张三禄与朱绍文(2)朱绍文“自沙撒字”(3)“穷不怕”王府智斗3.建立行业(1)“国丧”与相声的形成(2)相声最初的三大门派(3)拜师收徒4.“拆唱八角鼓”与相声(1)“拆唱八角鼓”(2)彩唱《双锁山》5.“清门”相声(1)“清门”与“浑门”(2)卖五器三、繁衍篇1.“撂地”作艺(1)刮风减半,下雨全无(2)说相声的得说人话2.相声“八德”(1)万人迷(2)肃亲王禁相声3.“一代宗师”-一张寿臣(1)五档相声(2)会晤吉鸿昌(3)歪讲《三字经》4.笑林“五杰”之张杰尧(1)“张傻子”张杰尧(2)贝勒府“现挂”戏权贵5.相声大会(1)启明茶社(2)常氏相声(3)《牙粉袋儿》抗日四、新生篇1.相声改进小组(1)建国初期相声的危机(2)相声改进小组2.老舍与相声(1)大文豪爱曲艺(2)老舍、梁实秋说相声3.“语言大师”侯宝林(1)从杂耍到艺术(2)相声“攒底”(3)唱功一流4.“平民相声”马三立(1)一生“逗你玩儿”(2)圣人故里戏孔子(3)悲喜“马大哈”5.“单口大王”刘宝瑞(1)继往开来的单口名家(2)舞台教徒6.歌颂型相声的兴起(1)“牧鹅少年”马季(2)老师“抢”学生(3)捕捉生活的“笑料”五、繁荣篇1.“文革”后的复苏(1)劫后余生(2)照相馆里编相声(3)老叟戏顽童2.空前繁荣的八十年代(1)十大笑星(2)“亲如父子,近如夫妻”(3)“青梅竹马”,黄金搭档3.名家辈出,“流派”纷呈(1)清雅求新的北京相声(2)含蓄传统的天津相声(3)粗犷火爆的东北相声(4)女相声今昔六、当代篇1.与电视结缘(1)宇宙牌香烟(2)虎口遐想(3)泛相声2.回归剧场(1)京津两地的小剧场演出(2)大兵碰奇志3.笑洒四方(1)方言相声(2)相声在海外

编辑推荐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相声》: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相声》以朴实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我国从古到今一代代优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的非凡表演和艺术历程,以故事贯穿整个相声艺术发展史。读者能从富有趣味的语言中学到更多的相声知识,体会更多的艺术乐趣。相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只用短短的一段话语,就能让大家捧腹不已,其艺术感染力极强。我们观看相声,一般只记住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而不知道艺术家们在舞台背后创作的艰辛。

图书封面


 相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普及读本,如果有心,应该能看出其中的个人观点
  •     写论文。。。
  •     对了解相声的历史很有帮助
  •     呼呼呼〜有意思〜
  •     书店特价白送的简明相声史读本 内容不错!
  •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相声的兴衰史,对于学习相声的历史起到帮助作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