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拍卖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艺术与拍卖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
ISBN:9787805319056
作者:施叔青
页数:188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最近大量明末万历瓷器从大陆流落海外,造成价钱下跌的现象。编号五七四号之万历青花婴戏盒,紫檀盖,画工精致有趣,但底部有瑕疵,能否卖到十二万,还是未知数。    明青花双鸳鸯水注,应为外销南洋之贸易瓷,它与万历青花笔盒同属文房四宝,据佳士得拍卖官说,公司为照顾东南亚买家,故将水注列入,但估价偏高。    中国瓷器继明代的高峰,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更臻于鼎盛,不仅在景德镇恢复烧制官窑,官搭民烧的民窑也出现不少有堂名的精美瓷器。    清代瓷器,除了继承明代传统,胎质细腻少杂质之外,施釉技巧也提高,用釉虽不及明代厚重,但釉色清白纯净,尤以雍正瓷器为最,如玉般细润透明。    康熙一朝的瓷器,不论品种或造型,最为多采多姿,不仅发展了明正德的素三彩,开创了珐琅彩,又在珐琅彩的基础上创出了名贵娇美的粉彩。另外还有以朝中大臣郎廷极命名的郎窑,红釉之外更有绿色郎窑,多做为文房用品的豇豆红,也始于康熙年间。    器形上除了常见的花瓶、杯盘之外,各种形状的薰香、攒盒,承继元明,另有独创,所谓的“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    雍正画鹤斗彩碗——卖场焦点    康熙瓷器结合了工技与艺术,瓷器上的绘画技巧,已脱离了明代以前的平涂法。康熙的画工从国画名家吸取技法,运用到瓷器上。九月底佳士得瓷器拍卖场中的康熙五彩花瓶,即是一幅精彩的五老人物画,是清代瓷器中,康熙特有的故事戏剧画。    康熙瓷器另一特色是常以书法做装饰,青花或釉里红笔筒上写满了诗词歌赋。佳士得的青花笔筒,以馆阁体小楷书写汉代《圣主得贤臣颂》,文末并落有“熙朝博古”的釉里红篆书章,底部有修补,估价高达二十五万。而编号六四六号的青花寿字笔筒,也有破损,估价八至十万,似嫌太高。    乾隆沿袭康熙的传统,编号六二七的珊瑚红小碗外壁就是御题的诗句,上下饰有如意头纹饰。嘉庆皇帝亦喜以红笔题诗小盘,周围饰以绿底红、蓝花卉,这类瓷器一直为收藏家所珍爱。编号七五○的嘉庆年间一对眉清目秀的小盘,诗句和前一件瓷器雷同,估价六至八万。    雍正虽仅在位十三年,但瓷工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准,雍正爱瓷如命,亲自御批审定官窑器型及图案,非经许可,不准烧制,可见其重视之程度。    这回一只雍正墨地绿釉花瓶,瓶身线条优雅,无懈可击,浓淡有致的画笔绘出一幅山石水仙花、灵芝的绝佳绘画,可惜,稍有瑕疵,否则估价必定更高。    雍正仿成化斗彩,以鸡缸杯和“天”字罐最为出色,达到真伪难辨之境。红釉亮润、绿彩明澈,较之康熙斗彩更见华丽。佳士得拍卖的多件雍正斗彩,以七四一号最为稀罕,八只青花丹顶鹤飞翔于珐琅彩的云彩之间,估价高达四十万,这只画鹤斗彩碗想必成为热门焦点。    八○年代中期,笔者与老友蒋勋过海到九龙又一村拜访著名书画收藏家刘作筹先生。一进门,屋中悬挂清代书法家伊秉绶“虚白”隶书横额,刘先生取其“虚室生白”,心境清静之意,名其室为“虚白斋”。    左墙一幅黄宾虹气韵生动之杰作。那天下午,刘先生取出他藏品中之极少数让我们观赏。老人自己挂画、卷画,不容旁观的我们动手相助,从缓慢的动作中,可看出藏画主人对他手中画作之宝爱珍惜及尊敬。    刘先生谦虚平易,后来从杂志中才获知这位原籍广东潮阳的新加坡华侨,早年随谢公展、黄宾虹学画,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书画藏家,生平喜欢收藏明清名迹,认为这两朝书画“争奇竞秀,心写意造,妙极自然,是为中国艺术之又一高峰”。    虚白斋曾将九十件明清书画借上海博物馆展出,日本二玄社更出版有《虚白斋藏书画选》。八九年刘作筹先生慨然将毕生珍藏悉数捐赠香港艺术馆,使该馆一开幕就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中心之一。    九二年九月,香港艺术馆特别为刘作筹捐赠的收藏而设立的“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正式开放,举办“古萃今承”展览,选出虚白斋明、清绘画六十幅、书法二十幅展示刘氏珍藏精髓。八十一高龄的刘先生特地亲临艺术馆,对着他精心搜集的画作展品,逐一讲述收藏的过程,其中不乏趣味盎然的回忆。    笔者上回造访刘先生九龙的家,墙上挂的伊秉绶隶书横额“虚白”二字,现移挂书画馆,“虚白斋”从私人珍藏转变成供民众公开欣赏,但不知慷慨捐赠的收藏家刘老先生,步入展览室的刹那,心中作何感想?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书“虚白”为虚白斋正名    刘老先生神色祥和,绝无丝毫缺憾地开始了他的导游。明朝两大花鸟画家吕纪与林良并排,他指着林良的“孝友图”,强调这位擅画水墨鸟禽,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是广东人,也是近代岭南画派的先驱。    “这幅绢本画本来是姓梁的传家宝,既不懂得如何保存,又不敢拿去重裱,结果到我手上时,破破烂烂,好些部分是碎的。”刘老莞尔。    “孝友图”给裱古画的师傅费时四年十个月才裱成今日的风貌。听者啧啧称奇。    吴门画派的奠基者、明四家之一的沈周,他的“岁暮送别图”为五十九岁精心之作,画上自题长诗一首,是为他的表弟出任为官临别所作,荒寒天冷枯枝下,柳岸边两人依依作别,情感深切。刘老特别提及此画坡石皴染圆浑凝重,取法董源、巨然,而疏柳枯枝又得自倪瓒。这幅画是沈周中年变法后,苍劲雄浑风格趋于成熟之代表作。    松江画派的创始者、受尽清四王膜拜模仿的董其昌,“虚白斋”藏有他中年之手卷“为许翰公仿大痴山水卷”,笔墨秀润,淡墨山石晶莹悦目,远山云雾冉冉,引入遐思,近景悠悠水流,神韵骨力俱足。董氏为许翰公所画,数年后,许从中州来,持画示画家,董其昌重识又题。古代文入之风雅情谊,令人艳羡。    刘作筹先生指着赵左、沈士充的作品,说他们曾为董其昌代笔。    徐渭的“富贵神化图”,构图奇特,刘老指出画家只画了左边一半,兰竹牡丹梅花,笔墨写意潇洒,无人能出青藤之右。    陈洪绶的“醉吟图”,为此次展览的海报,原作色彩浅淡,以他特有的古拙刚健线条勾勒分坐山石两旁的饮士,人物衣纹清圆细劲,格调高雅,为展品中之佼佼者。    施:八○年,文革刚结束不久,程十发在美国的画价很突出。    张:程十发的画卖得好,美国学者对他知道比较多,像苏利文、高居翰都写过文章,对他有兴趣。    施:中国画市场的开辟,苏富比占风气之先,你可算是拓荒者,先后带动了画的价格,最初也最明显的该是傅抱石和丁衍庸的画价。    张:中国画价上涨,是近五年来的事,原因是懂得、喜欢的人渐多,经济普遍好转,艺术市场从瓷器开始转向绘画。八○年仇炎之瓷器收藏在香港拍卖,带动了市场。苏富比决定在香港开辟新市场,是看中香港、台湾人基于文物回流的心理,出手竞投,还真是有远见!    当时傅抱石的名气大,但作品价值偏低,有藏家肯卖,结果—炮即响,丁衍庸的画本来就太便宜,一拍卖,也高了起来。    施:直到今年三月佳土得拍卖,傅抱石的画价一直是纪录的保持者,八四年二月苏富比的“唐人诗意图”册页得一百六十万港币,八九年佳土得的傅抱石“九张机”仕女册页,以三百万高价为台湾收藏家收藏。石鲁的画价,最初也是在苏富比拍卖创新高。    张:对,八五年纽约拍卖他一幅“华岳之雄”,画于一九七一年六月,我估价二万至二万五美金,人家以为我发疯。在这之前,石鲁的画才值几千美金,不过,我看出这是一幅好作品,每本石鲁画册都出现这幅画,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结果证明我眼光没错,以五万美金卖出,在当时是个大价钱,比古画还要贵。这幅“华岳之雄”拍卖还有个过程,我跟一位藏家提过,如果要把石鲁介绍出来,一定要拿出他的精品,像画册上印的这幅“华岳之雄”。几年之后,那个藏家真的交来这幅作品给我们拍卖。    对石鲁,我并不是特别喜爱,但我欣赏这幅作品,我觉得它代表石鲁的一切,从中可感受他的心理压力、他的内心焦虑、紧张——也正是当时中国人的心理状况——包含的笔墨有传统有现代,构图尤其大胆,上面是黑压压的华山,画的下部是空的,画家所有的精神全放到这幅作品里去,真正打动了我。    施:石鲁被美国收藏家Ellsworth比喻为“中国的梵谷”。听说Ellsworth在北京“荣宝斋”发现了石鲁的画,八四年开始收藏,两年之内买了六十多幅。“集古斋”本来要开他的画展,也只好作罢。石鲁画价飞涨,是否与藏家抬高、做价有关?外边有一些传言。    张:别的我不知道,但Ellsworth从来不拿石鲁的画给苏富比拍卖,那幅“华岳之雄”既非他拿出来,买家也不是他。    施:拍卖行具操纵画价的本事,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张:我们从不有意识的去捧某一个或某几个画家,满足供求之外,主要是扩大市场,看准一些低于所值的作品,为将来的市场做准备,卖画的人要看到画价上涨才肯把东西放到拍卖行。我们过去凭感觉、经验看出傅抱石的画上涨的潜能,但现在已涨得太厉害了,必须去找还没被挖掘出来的画家。像吴琴木,没有人知道他,但作品好,想卖的不会要价太高,应该有藏家喜欢。所以我们主要看作品,合适的东西才会吸引买家,而不光看画家。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从小喜欢涂鸦,大学联考时,没能从故乡小镇乘车到台北参加艺术科考试,自此与艺术系绝缘。    然而,学习丹青的狂热之心,却未曾因之稍减,旅居香港后,拜在岭南派大师杨善深先生门下,每次又是坐车又是坐船,从香港下山渡船到九龙杨老师家上课。家中书房设了书桌,又设了一张画桌,心想小说创作绞尽脑汁,写累了,就可转到画桌前涂鸦自娱。    遗憾的是老天不给我绘画的天份,这如意算盘始终没能打响。难圆画家之梦,只好退而求其次,转为艺术史的钻研,到香港大学艺术史系受教于庄申教授,当起老学生。    八○年代初期,“文革”结束不久,以画艺享誉中国大陆,名重一时的现代水墨画家们,联袂南下香江举办画展,我趁天时与地利之便,得以亲炙无数现代水墨画大师,倘佯于他们精妙绝伦的笔墨画境之中,手痒之余,也试着写起绘画评论的文章。    一九八三年英国的苏富比拍卖公司,首度在香港举行拍卖,我把拍卖行当教室,原本在博物馆隔着冰冷的玻璃橱窗,只能远距离观赏的官窑名瓷、骨董文物,竟然能在拍卖预展场上,让人一件件捧在手中把玩细赏,那种既惊艳又惊喜的心情,实在难以形容。    《艺术与拍卖》的文章,是从台北联合报与香港资本杂志一系列的报导中挑选出来的,除了记录每年香港春秋两次的拍卖之外,我也曾远赴纽约、屡回台北追踪重要文物的拍卖现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起飞,收藏字画骨董蔚然成风。本书所录的拍卖行情,藏家与卖方、拍卖行的互动,或许可为有志此道的收藏家提供讯息。书中提到台湾、欧美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各有所异的品味与审美标准,也可供诸位艺术爱好者参考。                           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子台北

书籍目录

自序
1 元洪武青花瓷器
2 改写明代瓷器史的展览
3 明清官窑大拍卖
4 紫砂壶拍卖绝响
5 宫廷艺术精品拍卖
6 似是而非的英国瓷器
7 虚白斋珍藏——刘作筹收藏的中国书画
8 八大与石涛
9 古今书画拍卖及其他
——访问苏富比书画专家张洪先生
10 记“群玉斋”藏碑帖法书拍卖
11 中国画西征记
12 中国古画纽约行
13 艺术大师度小月
14 法国藏家拍卖明、清绘画

编辑推荐

古希腊神话里讲,奥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丽而智慧的少女,她们是万神之主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是分司音乐、诗歌、戏剧、舞蹈、悲剧、抒情诗、史诗和天文的九位缪斯,是她们给文学家和艺术家带来了灵感。这是人类对艺术最初的认识和分类。

图书封面


 艺术与拍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外行一点都看不懂。我觉得白花钱了
  •     其实是我90年代买的书,知道十多年后才看,此间中国收藏已经千帆过尽,不可同日而语。收藏不仅需要广博学识,更需要投入心力和财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