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套盒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中国套盒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7530628232
作者:[秘鲁] 巴·略萨
页数:113页

内容概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世界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生于秘鲁的阿雷基帕市,现定居西
班牙。他著述颇多,万以长篇小说为长,享有“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的美誉,获得多项欧美
文学大奖。其主要作品如《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潘上尉与劳军女郎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利图马在安第斯山》等、均已译成多图文字,深受广大读者
喜爱。�
1976-1979,任国际笔会主席。70年代末在西方享有盛誉,还参加过本国总统大选。1990年,获意大利西西里文学奖,还在以色列、美国波士顿大学获荣誉博士。1993年,获西班
牙环球文学奖。1994年,被授予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1995年,获西班牙塞万提塞奖。1995
年10月,西班牙举行略萨国际文学研讨会。同年12月24日,任第二届西班牙西语世界电影节
主席。近几年入围诺贝尔文学。

作者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一组涉及文学话题的随笔。作家以文学“起源于反抗情绪”为立论的出发点,对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提出了系统而富有创见的见解。由于作者本人即是大师级的长篇作家,因而在援引诸如塞万提斯、福楼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等等一系列古今名家的上百部作品时,常能左右逢源,有感而发,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它没有一般评论文章那种臃肿、沉闷的文风,相反,文中处处是妙趣横生的寓言、比喻、幽默,常令读者忍俊不禁。作家认为“一篇评论文章本身即是一部创作,丝毫不比一部优秀小说或长诗逊色”,可以说本书正是这一见解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图书封面


 中国套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从前看到很多人分享新图书馆多气派,其实就有点觉得不太合适。毕竟你这个图书馆是不是真气派,应该看藏书,硬件什么的确实应该是浮云。今天有意识去找略萨的书,更有意识地是我去新书区找——虽然成名已久,但是毕竟很多国人只知道马尔克斯,至多再知道个博尔赫斯(我承认,我也只知道这两位,略萨是今年他得奖后我看张佳玮的文章才知道的,我并不愿意装得有多了解他,这逼我装不起,毕竟是大家。),所以我从图书馆没有夏目漱石推断,应该也没有多少略萨,而得了奖肯定会进一些——堂堂大学图书馆,怎能没有诺奖文学人士的书,高姓人士请自动屏蔽。结果新书区没有。心想不妙。上楼到拉美文学,四处寻找,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果然是生力军。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张佳玮提过的,《致一位青年小说家》,一本书信集。于是借了。后来特地搜了一下美国文学。毕竟做过这么久的阅读和填空,遇到一些人名老师都会说“他是牲口!”也看了血多让人吐血的阅读,都是分析这些牲口的作品的,不看看说不过去,于是选了“尽管他的装疯卖傻显得很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听证委员会一致通过让他逃脱了叛国罪”的庞德和“虽然他的哥特式小说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但是他是现代侦探小说之父这一点却鲜有人知”的坡。庞德是一本评论,里面详细地介绍了他和中国诗作的渊源和他的一生;坡是小说集。二者不表。或许以后表一表。现在想表的是略萨。这本书信集写得太好了,对我来说——当然张家玮已经指出过它的瑕疵了。书信集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小说(长篇尤甚)创作的独特感悟和见解。说来见笑,我的创作之心还没有死(虽然已经半残)。对于一个贼心不死的理工科低俗大学生来说,这样一本偏僻入里的小说分析实在是很解渴——整本书的灵魂无疑是反抗精神,虽然这是一个中性词,但是考虑到当时拉美的环境,反抗在当时无疑有一种正向的存在方式,激励着人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去。书信集中对于小说的构建,风格的选择,修辞的处理都有很独特但是深入浅出的见解,看了以后很是受用。略萨在书信中没有少提到各类小说家,其中有不少小说大家——但是并非全是正面例证。比如说他讲到叙事角色的变换,“你”“我”“他”,其中的差别,还有一些转瞬即逝的处理。他说到了巴尔扎克,大文豪,说到他的转换比较生硬,后半部分往往变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在感慨。没看过巴尔扎克(经典名著什么的,泪目啊,后悔这两年没怎么看书),但是一下子我就在中国范围内找到了很符合这段描写的人——巴金。说实话,当时因为高考被逼着看《家》,很痛苦。因为其中往往在一个激烈的冲突之后,巴老就会开始疯狂抒情。老大的老婆难产那段尤甚,在少妇去世之后,老大停止敲门,然后作者就以门为载体,直接来了一段上纲上线的抒情。门一下子变成了万恶的旧制度——虽然道理很对,但是窃以为这样的直接处理,过于粗暴,让我产生了作家驾驭文字的功力不足,必须用这样的抒情方式才能表达自己心中所感的想法,用略萨的话说,就是“降低自己的说服力”。当时看完《家》,发现家里还有《春》《秋》,随意翻了几页,发现此类现象太多。当然我很敬佩巴老,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要论驾驭文字,我还浅的恨,根本就是啥都不会的类型。书信集中也有很多绝妙的比喻。比如把写作比作作家肚子里的绦虫。“是为了活着而写作”,道出了作家的终极目标。当然,书中有一句很有趣的话,大概是说,文学奖项往往不是授予最优秀的作家,一些蹩脚的作家反而儹居其中。略萨的思想大概是说,题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你驾驭得好坏之分。只是,题材应该是有流行和不流行的区分。当时是1997年。书信集的译者也表示对略萨迟迟未获诺奖的叹息,并期待他获奖。13年过去,终于获奖了。这本书信集极大地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但是我知道,必须先多读书才行,必须先把理工科本分事情做完才行。就像我看书信集看到7点半果断放手不看,去看《声学基础》去了。
  •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估摸着会大卖·······反正外国作家写到中国的书基本都是畅销书了(前提是能进入中国市场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适合喜欢小说的人阅读。
  •     对虚构性小说的创作问题分析得很透彻。
  •     已经成为工作手边书,对于文学结构(甚至可以延伸至影像结构)的理解和举例入木三分。略萨不仅仅是小说建筑师,更是文字的幻梦师!他讲讲文学创作是寄生在写匠体内的绦虫,是文字脱衣舞的逆过程,是秘密世界的隐形爆照者,是千分之一秒内的苍生。
  •     一百多页的小册子,十来封他对一个青年作家的文学探讨——小说家来谈文学创作,是别有风味的,他不像专门的文论理论家理论那样容易陷入晦涩难懂的地步,他是在自己的创作生命与体验上进行总结,是真正的结晶。拉美这块土地非常神奇,产生了许多别具一格的作家与评论家,他们不仅具有高度纯美的诗性,更具有钱钟书、伯林式的渊博知识,令我身为叹服,因而他们的文学与理论创作都值得一看。在我视野所及的范围内,《中国套盒》的意义与美感胜过了很多同类的作家谈创作——哪怕他们是伍尔夫抑或昆德拉。
  •     “为内心的魔鬼而服务”,博尔赫斯和科萨塔尔已经成为信手拈来的例证。
  •     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     一本有价值的书。
  •     精准,纯净。
  •     写得什么狗屎
  •     有意思的比喻。自食的长颈怪物,自食的作家,鲁迅的毒蛇。
  •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     讀書吧讀書吧。
  •     假如小说是魔术,这本书即为略萨的魔术揭秘,末尾一章像极张三丰,叫读者了解手法,然后该忘记手法。以及,从略萨所举例子中可见他平日读书之泛之精细之思考,羡慕死我了。
  •     原来这个就是《写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对略萨的很多观点心有戚戚
  •     受益匪浅
  •     其实和中国没啥关系,不过书还是不错的
  •     被拥抱了十二次
  •     2015年6月。
  •     想读了5年的书……
  •     呐,看点文学理论有利于提高鉴赏水平,挺好滴。不过略萨写得,恩,很啰嗦
  •     文学知识的八卦
  •     读的电子版。关于写作的相关知识,本质上其实是把直觉表达为理性知识的过程。
  •     略萨教你写小说,有些晦涩,但是很经典
  •     认识技法和忘掉技法
  •     深入浅出,非常有说服力。教科书难写,写成这样的精品就更为难得。相见恨晚。但作为小说教科书,它又是“不完整”的,不谈人物不谈主题和思想,只谈结构。所以,在略萨那里,文学就是小说学,就是小说修辞学,就是叙事学。
  •     当时各种受启发啊!最好能收一本
  •     說理的傾向還是比較重,而比博爾赫斯又差了挺多。
  •     肿胀,而又废话连篇
  •     略萨对于小说形式的理解非常深入,对于一个想写小说的人来说绝对是金玉良言.
  •     2011年又看一遍
  •     2016-11-3
  •     重读这本书,颇多收益
  •     就是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只不过版本不同 名字不同 内容一样
  •     老版。和中国文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断章取义。
  •     這封信不能寫太長,我們下封信再嘮個五塊錢的。
  •     教人如何写一本好小说。
  •     之前以为这是一本小说,但是发现实际该书类似于文集。之前以为是说官僚与制度的,后来发现是略萨写给青年小说家的信。我的这些以为,都是看了某一篇评论带来的影响。本身该书非常难找,所以我也就想当然的这么认为了,并且在同事朋友询问时,按照自己想当然的回答了。以后没有亲自实践的,就不要再给予任何评论。另外,里面关于作者对于作家、文学、才华、小说的认识与理解有他自己深厚的一套,见解颇深。不过按照我自己对于好书的评价体系,我只能给予其三星
  •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觉得最后一段话写的最好,“请忘掉我在信中提到的那些关于小说形式的内容:还请忘掉一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
  •     略萨的比喻让我着迷。这本书的内容与《中国叙事学》有很大的重叠,时间、空间、视角、现实,援引中国古代小说与西方文学作品做例子不过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罢了。不过读来颇有趣味。书中提到的好多作品(尤其是拉美的)似乎至今都没有出中译本,可以的话倒是想感受一下那些被略萨描述得相当神奇的结构。不过说到底,整本书的法门还在最后一章吧,讲来讲去不过张三丰传授太极剑法的段子噗……
  •     略萨的小说从八十年代就引进中国,他可能在小说创作上不够一流,却是为很好的小说教师。这是技巧上比较实用的一本书,它为有一定创作经验的写作者提供了很多参考,使我暂时放弃了写长篇的打算。
  •     小说家的理论随笔或创作谈总是比那些纯理论家的好看,如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如马原
  •     在那些用信念、好学和异常艰苦的勤奋创造出文学天赋的人群中 略萨是最好的代表 这组信不仅对于创作小说有价值 还蛮感人的
  •     很好的一本小书,12堂关于写小说的课
  •     作家写文论就素自恋癖与暴露狂
  •     虽说是写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但电影作者也完全可以看看。“中国套盒”是布努埃尔喜欢玩的,所谓“连通管”不就是平行剪辑吗
  •     良心老师
  •     想买,想再读一遍。而且是这个老版本的,在南京图书馆,看得入迷。
  •     当读者我给他五分,深入浅出很有洞察力和鉴赏力,评论言之有物
  •     ~好多知识在以前看过的书里头已经学到了~所以觉得略萨这本一般般
  •     虽然很薄但是看了很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