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民间艺术 >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出版社:释普义、 杨建新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07出版)
出版日期:2009-7-1
ISBN:9787806867914
作者:释普义
页数:183页

章节摘录

插图: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起源于东汉兴平元年,最早是在天台山民间流传。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远祖最先发现并使用天然漆。早在七千年之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即开始使用天然漆。考古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原始的石刀、石斧、石凿等工具,还出土了镂雕削磨成的木碗、盘、杯等饮器。这些饮器,有一些施涂原始的天然漆料和丹砂,制成原始木胎漆器。出土的木胎漆碗直径10厘米,高7厘米,外观表面为朱色,内壁为黑色,而且与文献记载的形制和色泽基本一致。而台州下汤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至5000年)出土的各种陶器,可分为夹炭黑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其中夹炭黑陶器物里施一层o.2厘米厚似漆非漆、似釉非釉的赭色陶衣,出土时颜色非常鲜艳,有多种天然色彩,为同类遗址中所罕见。碾盘、磨珠是原始人类脱谷物的土碾磨器,为浙江省首次发现。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已从母系氏族社会陆续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在黄河流域以种粟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开始种植水稻,台州地区也不例外,进入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下汤文化中碾盘、磨珠的出现,恰好说明了这一问题。下汤出土文物,表明下汤人脱离穴居或半穴居生活,已能利用石材和木材建屋造室,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得到不断发展提高,并发明了烧制陶器、磨制陶器以及木器的技术。出土的原始青瓷器、纹饰主要是s形,象征龙。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台州地区畜牧业及原始农业逐步代替了狩猎经济,农业的发展,使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生活资料有较可靠的来源,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已能制陶和纺织,使生产用具和生活工具不断发展提高。除下汤文化和三潭文化之外,黄岩、温岭等地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土了大量的石犁头以及木制漆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且与有关的文献记载相印证。六朝时期的大型砖室墓群在山坡上多有发现,墓砖刻有大量文字和图案,记录了汉代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出土的棺木中发现有器物制作时采用干漆夹苎技艺,其中有七件随葬的漆碗盘具等日常生活用具,这说明天台一带漆文化发展较早。到了战国时期,漆器的轻便、坚固、耐酸、耐热、防腐、耐久和器形可根据用途灵活变化等优良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掌握和利用。据文献记载,晋代使用漆器已十分广泛,并且能应用干漆夹苎技艺塑造复杂的佛像,其后工艺不断成熟。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后记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首批5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天台山佛教城、台州传统工艺博物院申报的“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项目榜上有名,列属手工技艺类第53号。这对从事这项技艺四十六年传承和发展的艺人汤春甫和他的弟子们来说,不啻是最大的鼓舞。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充满了东方古国的神奇魅力,让一心探索东方神秘文明的西方有识之士流连忘返,展示着东方民族的古老文明史,深受赞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曾被作为“抢救、保护、提高”的独特手工技艺,今天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在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程中,它得到了属于它的应有地位。当我接受编写《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时,有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也更激发了我对我国和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敬重之心。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创造了干漆夹苎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到了我们这一代,终于有了合理的评价,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幽藏的瑰宝终于绽放出灿烂光彩!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序言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起源与发展[壹]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孕育[贰]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起源[叁]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发展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特征[壹]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特色[贰]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使用的器具[叁]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工序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优秀作品[壹]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优秀作品展示[贰]走向世界的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传承[壹]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优秀传承人[贰]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传承基地建设后记

编辑推荐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项目。

作者简介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内容简介: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具有独特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技法。该技艺采用天然原材料,集雕塑、漆艺、夹苎彩艺等手工艺于同一作品,特色鲜明。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在佛教造像上独树一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图书封面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