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上帝之城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建筑艺术 > 营造上帝之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301084267
作者:王萍丽
页数:191页

书籍目录

也算引子:残酷对待中世纪的残酷
第一话 看不见的城市
第二话 石头千年记
一 巴西卡式教堂;在异教的屋顶下
二 拜占庭式教堂:别样的家园
三 罗马式教堂:前往古代的朝圣
四 哥特式教堂:营造上帝之城
第三话 谁比神绚丽
……
第四话 圣家族的诞生
……

作者简介

中世纪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一格谜。并不是因为它久远,而是因为那个时代迥然不同的气质。
在那个前年中,千万人在努力实现一个上帝即将君临的寓言,在那一天,凡虔诚的都得救,凡背信的都受罚。
虽然被预言的奇迹没有发生,但关于这个奇迹的种种想象留存下来,它们穿越了前年,依旧展示着信徒们的荣耀。
这荣耀是教堂峻拔的轮廓,嵌画褶褶的光辉,雕刻沉静的举止,壁画的生香活色。

图书封面


 营造上帝之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有狐推荐了这本书,于是就在当当买了一本,一个晚上读完了。几个想法:第一,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基督教徒,姑且猜测是,因为如果不是,里面一系列对基督教义的推广和神爱众人等等概念的推广就算是基督教徒来传教,也未免让我敬谢不敏,而我在买这本书之前以为说的是中世纪的建筑和美术,所以有一种买了猪肉馅的饺子结果吃到嘴巴里面发现里面至少掺了一半的牛肉馅的错觉;虽然说在讨论中世纪的建筑和美术的时候很难避开宗教这个话题,但是也请参考一下陈志华先生和贡布里希,前者说建筑,后者说美术,还有一个是欧洲人,都没有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传教腔调;第二,一本191页的书卖40块,虽然内页有彩图,但是第四章说圣家族一节的,里面用到的图几乎在前面几部分出现过,而且语言也有累赘复述之嫌。字体极大,留白甚多,此处姑且认为是排版的美观吧;第三,我翻了半天,翻不出一个注释和引论,所以很好奇作者的参考书目在哪里,如果有参考书目,希望再版的时候注明一下,这样也好让我这样的局外人跟着参考书目继续学习;第四,既然是正规出版物,也请稍微注意一下错别字吧。巴赫写成巴贺,不知道是校对的失误,还是作者(翻找了一下,似乎也有译作)有志另辟蹊径,以至于先从人名着手。以上。
  •     以前一直觉得中世纪是黑暗的、阴冷的、扼杀创造、没有艺术的,但是慢慢发现自己的这个观念存在很多误解,《营造上帝之城-中世纪的幽暗与冷艳》(王萍丽,北大出版社)帮助我解除了部分误解(后来又有机会读了点对宗教审判所的资料,才知道宗教审判所不是我过去了解的那样,又解除了部分对中世纪的误解)。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中世纪并非没有艺术,而是创造了包括教堂、嵌画、花窗等在内的很高的艺术,但由于这种艺术更具有精神性,更体现了人的卑微与对上帝的敬畏。在更多地强调人的“自由”,失去了对上帝信仰的现代人看来,那种艺术无法体现人的“尊严”、“压抑”人的个性,所以是黑暗的、阴冷的。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明白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的感觉,虽然这画很美,但心里觉得不舒服:其将上帝画成了在空中的威严的老人,旁边还围绕着一群漂亮的小孩(天使)。上帝本身是无形体的,且十诫中明确讲明不可雕刻偶像,米氏将超越性的上帝用有限地画笔画出来,无论他的艺术才能有多高,也是对上帝的亵渎而且影响人对上帝的认知。 从我对中世纪的误解我又想,我们彼此间充满误解,不信的人对基督教有着诸多误解(在中国这些典型误解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工具”、“精神鸦片”、“十字军”等)、新教的不同的教派之间有误解、新教的人对天主教有着很多误解(就我的了解而言,新教的人对天主教的许多攻击是出于不了解)。这些误解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因为我们是有限的人,我们所知有限,但堕落后的我们往往自以为是,以为我们是神,以为我们可以论断人。求神让我们更谦卑,也求神让我们知道更多!该书的引子的部分内容基本反映了全书的主旨,摘录如下:中世纪的艺术的确跟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很不同,这里假如用一些字眼儿进行表面概括的话,那就是古希腊罗马艺术体现了自信、积极、明朗、尊严,不论是对作品本身还是对创作者而言,都是如此。 要知道,希腊人是敢于和神比拼技能的,而罗马人建立了史无前例的世界帝国,恺撒那种“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的气质渗透在后继者的意识形态里。而中世纪的艺术却几乎是相反的,它是有史以来最为谦卑的艺术,在原罪的前提之下,人们的自信和尊严是荒谬的(点评: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是应该谦卑并为我们的罪痛切悔改,但上帝是这样的爱我们,将衪手所造的一切都赐给人来管理,而且衪所造的一切中唯有人是具有上帝形像的,就这些而言,我们更应该自信和自尊。当然,在这同时,我们决不能夺取上帝的荣耀,否则就是篡妄了。)在中世纪的艺术家看来,艺术所使用的形体和颜色永远只是一种不完善的手段,像希腊人那种刻意地追求真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上帝永远也无法被人的手描绘出来。所以形状和颜色只能是一种辅助,不能让人们的眼睛只停留在艺术品本身上,而是应该通过艺术品里的提示、隐喻、暗示和象征来体验更深层的、更精神性的意味。上帝的启示和意愿是博大深奥的,它值得观者毕恭毕敬充满虔诚地体味,这是中世纪所有艺术品背后的支撑。艺术品成了人和上帝间的一种中介,因而艺术品更具有思想性,更强调精神性。中世纪的艺术家也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这种效果,如绘画和雕刻不刻意写实,而是追求一种象征化、平面化、装饰化的效果,意在形成一种氛围;而教堂则越来越营造一种高峻、幽深、光影变换、恍惚陆离的室内效果。………………………艺术品必然存在这样的两难:越是具体、逼真、感性,就像希腊的维纳斯或波塞冬,就越容易把人们囚禁在眼睛的牢笼里,人们就无法超越视觉上的欣喜和陶醉,不再想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任何描述与赞誉之词都是多余,因为它们已经超越了语言所能正面描绘的极限,所以近代的美学家经常提到的就是美是不能分析的,是不能掺杂概念的;而越是抽象、表现、理性的,就像中世纪的艺术,就越容易让人们直接穿过作品本身,去面对作品所象征的事物,而这种美是能够分析的,可以思考和想象的。这是近现代艺术产生之前,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相互不存在特别的高下优劣,“黑暗”与其说是一种批评倒不如说是对中世纪艺术风格的描述。在高峻、幽深的哥特教堂深处,却有惊艳的雕刻、绘画、花窗、吊灯………或许教堂本身正是中世纪艺术的一个缩影。教堂是中世纪的“精神盒子”,它的惊艳之处在其幽暗的内部,就好像人类之美正在于其心灵深处--那里蕴藏着对上帝的爱--一种所有时代所有人都有的被拯救的渴望。
  •     封面像三流恐怖小说……单看外表是绝对没有阅读欲望的。作者的文字带有很强的宗教情感,虽然这应该只是一本艺术史(主要是建筑),难道是基督徒……作为课程的扩展阅读,粗略翻完全书,重点看了几个章节,作为建筑史入门者觉得很有收获。作者的情感有时候也能感染到我~比看一般的建筑史容易。容易可能是因为作者讲的比较浅,也可能是作者喜欢大量的分段……常常一句一段……而且往往是抒情的语句……就像我现在写的这种零零散散的书评一样。然而看评论说错误很多,且有东拼西凑嫌疑。看来应该再去找找更靠谱的书~全彩,多图,不错。不过总的来说不建议买~我是借的╮(╯▽╰)╭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中世纪的事情
  •     中世纪是“有史以来最谦卑的艺术”。文字很优美图片也不错三节课就读完了。但是校对错误有点多也没有注释好讨厌……
  •     关于哥特教堂的书买了很多本,要么太泛泛而谈,要么过于学术而乏味
    这本刚刚好,融建筑于文化演变,政权更迭,轻易就引人入胜~
    在图书馆借着看过很多遍,在网上找到果断买了~
  •     书比想象中薄一些,不过很喜欢。接下来要慢慢研究,因为有很多建筑的专业知识。
  •     书很精美,文字也很不错,还能了解很多知识
  •     搞学问的人看的书。经典之作。
  •     第一本非常喜欢的艺术类型书,是在图书馆借的,书籍装帧非常美。
  •     还没看。封面设计阴沉
  •     错别字!
  •     牛的基因……
  •     对于一个想学建筑而没能实现的人来说 这本书一定程度上让我有一种满足感
  •     非常推荐
  •     了解这段历史的一扇窗,也许中世纪就是封面这样的感觉
  •     这本在南大学生市场买回家后姑姑都说好
  •     封面很适合这本书的题目,内容整体不错
  •     书中的插图很丰富,对中世纪的教堂、雕塑等介绍的非常详细。同时结合了当时当地的政治局势、王权及教会的发展情况、平民百姓的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解读了“为什么那个时期的艺术是这样”的问题,即使不了解中世纪历史的人也可以清楚的理解那个年代。

    最难得的是,作者不是最常见的简单罗列的写字典的方式在写这本书,而是带着对中世纪艺术的感动和理性思考在写。如果你是一个对枯燥的历史很头疼的人,也可以轻松愉快的读完这本书,甚至想要读第二遍、第三遍……

    缺点是纸张比较脆,如果你像我一样这么喜欢这本书,就会觉得它太不耐翻了,我很担心读第三遍的时候有的页会散掉。
  •     建筑历史
  •     读完多少了解了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哥特之美。
  •     当通俗读物翻一翻还是不错的
  •     比较好,值得买。
  •     文学性的文字~看完对教堂样式的以及宗教艺术有了感性了解。
  •     封面像三流恐怖小说……作者带有很强的宗教情感难道是基督徒……粗略翻完重点看了几个章节,作为建筑史入门者觉得很有收获,不过看评论说错误很多,有东拼西凑嫌疑
  •     书的印刷味道和颜色让我不能接受。内容不是非常好。
  •     我喜欢的文字风格
  •     很显然光用“黑暗”来讲中世纪是偏颇的,不能因为全民疯狂信教,科技没有进步,就认为这段一千年的历史没什么作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中世纪是幽暗的,冷艳的,同时也是很辉煌的。
  •     是我看过的描写中世纪艺术最深入浅出也是最好看的书
  •     本人不是美学专业的,就是冲着里面精美的插图和貌似深邃的文笔去看的,熏陶熏陶艺术气息,觉得挺享受的
  •     形容词就能营造出上帝之城来么为什么都喜欢没完没了的讲故事呢没劲
  •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关于基督教建筑历史的书籍。该书的文笔十分精彩凝练,通俗易懂,又充满诗意和学术品味。连学习建筑专业的人士都赞不绝口。这本书虽然谈的是建筑,但是揉和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相关内容,使得基督教建筑的来龙去脉呈现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诗人读后受益匪浅。
  •     总之是本好书,值得对宗教和建筑感兴趣的人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