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画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鉴赏收藏 > 启功书画鉴赏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1956258
作者:于乐,赵辉
页数:191页

章节摘录

  十、辉映成趣呈款识  明、清以来,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除正文而外,往往还少不了款识。款识也称为款字,是附属于正文的说明性文字。从作品的构成形式上说,正文是中心,是主体,款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起个烘托作用的陪衬;但是若从全篇章法布局的审美角度来看,款识又与主体正文密不可分,也是整幅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具有平衡整体、协调全篇的功能。款识之于正文,如同绿叶之于红花,只要处理得当,就能获得辉映成趣,相得益彰的良好艺术效果。这两幅作品(图35、图36)的款识就很有代表性。  首先,从书体来看,这两幅字的款识是与正文字体相同的行书。一般说来,款识字体应比正文字体活泼但相差又不能太大。比如正文是行、草书,款识当然也是行、草书;正文是楷书,款识应该是楷书或行楷(一般不用行草)正文是隶书,款识一般用楷书或行楷;正文若是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款识多用楷书而绝不再用古文字。这里使用行书,其活泼程度与正文相同,故而容易获得与正文格调上的一致。  其次,从大小来看,这两幅字款识的大小约为其正文字大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一般说来,款字除了极个别的为了弥补空白可与正文同大之外,都应比正文小,比例上也没有定准。如正文只有一字,那么正文与款字的大小差别可以很大。当然,从最通常的情况讲,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最合适的一种比例,这个比例,既容易与正文分清主次,具有层次感,又不至于相差悬殊,失于协调。  再次,从位置安排来看,这两幅字由于正文末行余下的空白较大,如果另起一行写落款而留下这些空白,则容易影响幅面的平衡。因此,两幅字的落款都是接正文之后开始。启功先生先写明正文的出处,接下来写受书者的姓名,且将其位置置于本行列的上端,而将自己的姓名书其下方,表示对受书人的尊重。另外,两幅字落款中受书人的姓名虽都在本行最上端,但依然比正文低,行末也没有超出正文,而且这一行与正文末行的间隔比正文的行距也略微小一点,以避免款识游离于正文。由此可见,这些位置安排都是为了使落款既处于次要位置,又能与正文协调一致,与正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使整个幅面均衡和谐,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内容概要

  启功目录  人物简介  艺术特色  口述历史  仁者谦光  题字往事  花园故居  诗词选录  自撰墓志  双重年表  双重年表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1912~2005年)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生前非常崇拜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破山禅师。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的不断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  [编辑本段]口述历史  作为启功先生口述的整理者,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启功先生的学生赵仁珪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希望能够帮先生整理出一份记录自己人生的口述历史,但是一直以来启功都婉拒了。“先生拒绝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出身家族不好评价,难以措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不希望重复过去的痛苦,去回忆那些藏在心底的痛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家的呼吁下,启功终于勉为其难同意口述。  书摘欣赏:  我不姓爱新觉罗  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  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名启功吗?现在很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这实际很无聊。事实证明,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这是我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想以这个家族的名义开一个书画展,邀我参加。我对这样的名义不感兴趣,于是写了两首诗,第一首的意思是说,即使像王、谢那样的世家望族,也难免要经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变化,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以自己的家族为重的,就像王羲之那样,他在署名时,从来不标榜自己是高贵的琅琊王家的后人,但谁又能说他不是“书圣”呢!第二首的意思是说,我就像古时戏剧舞台上的丑角“鲍老”,本来就衣衫褴褛,貌不惊人,郎当已久,怎么能配得上和你们共演这么高雅的戏呢?即使要找捧场的也别找我啊。我这两首诗也许会得罪那些同族的人,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但偏偏有人喜好这一套。有人给我写信,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我只是一笑了之。后来越来越多。我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确实啊,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我虽然不愿称自己是爱新觉罗,但我确实是清代皇族后裔。我在这里简述一下我的家世,并不是想炫耀自己的贵族出身,之所以要简述一下,是因为其中的很多事是和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的。我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雍正的第四子名弘历,他继承了皇位,这就是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昼,只比弘历晚出生一个时辰,当然他们是异母兄弟。乾隆即位后,封弘昼为和亲王。我们这支就是和亲王的后代。  齐白石总管我叫小孩儿  大约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我有幸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我向其中的一些人正式拜过师。在他们的教诲下,我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在我回忆成长过程时,不能不提及他们。  说说齐白石(萍翁)先生。我有一个远房的四叔祖,他开棺材铺,曾给齐先生做过一口上等好寿材,因此和齐先生有些交情。他专喜欢齐先生的画,认为凡画齐先生那路画的就能赚钱,而我家当时很穷,他就让我向齐先生学画。  齐先生有耿直的一面,沦陷时期,国立艺专聘他为教授,他在装聘书的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原信退回。有一个伪警察想借机索要他一张画,被齐先生严词拒绝。  齐先生画的艺术成就不用我多说,我跟他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开了不少眼界。比如他善于画虾,没见他亲笔画之前,我不知他那神采飞扬的虾须是怎么画的,及至亲眼所见,才知道他不是转动手,而是转动纸,把纸转向不同的方向,而手总朝着一个方向画,这样更容易掌握手的力量和感觉,这就是窍门,这就是经验。  我最喜欢的是他那些充满童趣和乡土气息的作品,但他有些理论比较怪异,至今我都不太理解,比如有人问“画树的要领是什么”,他说“树干、树枝一定都要直,你看大涤子(石涛)的树画得多直”,怎么能“都”直呢?我现在也想不通,再说他自己和石涛画的也未必“都”直,所以有人让我鉴定齐白石和他欣赏的石涛的画时,我常开玩笑说:“这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树画得不直。”  齐先生曾自称书优于画,诗优于书。在我看来他的诗确实不错,但长诗不如小诗,他曾把自己的诗稿交给著名学者黎锦熙,黎先生为他编了年谱及选集,集中选了若干长诗,我觉得还不如不选。齐先生在论诗和作诗时,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如他说金农的诗虽然不好,但词好。我记忆中金农并没有什么好的词作,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是博学鸿词啊。”其实博学鸿词是清朝科举考试的一种门类,和“诗词”的“词”毫无关系。他有一首写给女学生的诗,其中有一句为“乞余怜汝有私恩”,这有点不伦不类了。我这里虽然挑了他一些毛病,但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尊敬,他也挺喜欢我,总管我叫“小孩儿”,常念叨:“那个小孩儿怎么老没来?”就凭这句话,我就应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老师。  姐姐妻子的贤惠  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  自从结婚后,我的妻子面临着生活的艰辛,没有任何埋怨和牢骚,她自己省吃俭用,不但要把一家日常的开销都计划好,还要为我留下特殊的需要:买书和一些我特别喜欢又不是太贵的书画。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  在“文化大革命”随时可能引火烧身的情况下,一般人惟恐避之不及,能烧的烧,能毁的毁,但她却把我的大部分手稿都保存了下来。“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我打开箱底,重新见到那些底稿时,真有劫后重逢之感,要不是我妻子的勇敢,我这些旧作早就化为灰烬了。在她生前我们一路搀扶着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  不幸的是我老伴儿身体不好,没能和我一起挺过漫漫长夜。她在1971年患严重的黄疸性肝炎,几乎病死。到了1975年旧病复发,我急忙把她再次送到北大医院。那时我正在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中华书局当时位于灯市西口,与北大医院相距不远,我白天请了一个看护,晚上就在她病床边搭几把椅子,睡在她旁边,直到第二天早上看护来接班,就这样一直熬了三个多月。  她撒手人寰后,我经常彻夜难眠。当年我和妻子曾戏言如果一人死后另一人会怎样,她说如果她先死,剩下我一人,我一定会在大家的撺掇下娶一个后老伴儿的,我说决不会。果然先妻逝世后,周围的好心人,包括我的亲属都劝我再找一个后老伴儿。还有自告奋勇,自荐枕席的,其牺牲精神令我感动,但我宁愿一个人,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这样我孤单一人生活到现在,感谢我的内侄一家精心照料我的生活。  书画鉴定七大忌  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是书画鉴定。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七条忌讳,或者说社会阻力容易带来的不公正性,即一、皇威,二、挟贵,三、挟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容众。简而言之,前三条是出自社会权威的压力,后四条是源于鉴定者的私心。  不妨举一个例子:就拿我尊敬的张效彬先生来说,他是我的前辈,由于熟识,说话就非常随便。他晚年收藏了一幅清代人的画,正好元代有一个和他同名的画家,有人就在这幅画上加了一段明朝人的跋,说这幅画是元代那个画家的画。我和王世襄先生曾写文章澄清这一问题,张老先生知道后很不高兴。再见到我们的时候用训斥小孩子的口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还淘气不淘气了?”我们说:“不淘气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这虽然是一段可入《世说新语》的雅趣笑谈,但足以说明“挟长”、“挟贵”的现象是存在的。  “挟贵”、“挟长”的要害是迷信权威,而迷信权威也包括对某些著录的迷信。比如端方写了一本《壬寅消夏录》,他一直想在书前放一张最古、最有分量的人物像。有一个叫蒯光典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拿了一张号称尉迟乙僧画的天王像,找上门去,在端方的眼前一晃。端方当然知道著录书上曾记载过尉迟乙僧曾画过这类题材的作品,于是胃口一下被吊了起来,连忙说:“今天你拿来的画拿不走了,我这里有的是好东西,你随便挑,要什么我都给你,只要把这张画留下。”这正中蒯光典的下怀。  后来我在美国华盛顿的弗瑞尔博物馆看到这张画,实在不行,它贴在木头板上,上面有很多题跋,但假的居多,只有宋人的一个账单是旧的,记载此画在当时流传过,但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尉迟乙僧的。

书籍目录

书法篇第一章 书贵瘦硬始通神——用笔篇一、铁划银钩二、同画变态三、“自叙”笔法四、执笔与运笔五、好字不择笔六、大小之趣第二章 用笔何如结字难——结体篇一、“启体”初探二、“黄金率”结字法三、“用笔何如结字难”四、结体取势五、体势出神韵六、体势流转第三章 万花红紫一齐开——章法篇一、分行布白二、参差纵敛之味三、粗细轻重之韵四、放纵一笔五、同字变态六、偏斜□侧取势七、楷、行、草三体杂糅后的灵动八、楷书的章法布局九、异曲同工之妙十、辉映成趣呈款识十一、画龙点睛现印章十二、款识与印章的巧妙布局十三、落款出意趣第四章 玲珑八面写秋深——风格篇一、格调风情二、统一与多样之互动三、不同风格的成因四、理念寓风格第五章 纸上神行手不知——形式篇一、活泼多变之条幅二、和谐统一之对联三、外放内收之扇面四、随意自然之信札五、丰富多样之题字第六章 透过刀锋看笔锋——习字篇一、习书之必由之路——临刁古帖二、性之所近择帖三、“对症下药”与“临帖不像”四、继承与创新之互渗五、“晚爱诚悬竟体芳”六、练字心得七、“透过刀锋看笔锋”八、“活”九、谈“好看”第七章 大化无方四海行——其他一、初识“刀毫”之别二、文辞双美的“论书绝句”三、自我变化四、心手相应,心手双畅五、“字如其人”六、严谨、认真出杰作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人书俱老,德艺千秋绘画篇第一章 淡墨写出无声诗——以诗文入画一、白石词意图二、葡萄第二章 息心无语写来时——以书法入画一、书画合璧册之八二、为黄贵权大夫作册页之三三、为黄贵权大夫作册页之十三第三章 万物静观皆自得——以哲理入画一、荷花二、云壑高秋图第四章 五百春秋共瓣香——以拟古入画一、拟元人小景二、秋江渔隐三、山水四、窥园图五、云峰石迹图六、水阁吟秋七、仿石涛山水成扇八、青绿山水书法成扇九、仿米家山水成扇第五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以情感入画一、万松图泥金成扇二、四季竹石图三、□竹四、枯木竹石五、松竹六、竹涧幽深

编辑推荐

  在书法作品赏析这一部分中,《启功书画鉴赏》选取了启功先生不同时期、不同书体、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其中有些从未发表过,非常珍贵。我们在行文中尽可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全面地向大家介绍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其相关的内容,包括先生的书法风格,先生在用笔、结字和章法上的独特技巧,先生的一系列重要书学观点,先生的学书历程与经验以及有关先生的轶闻逸事等等,以便读者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在国画作品赏析这一部分中,《启功书画鉴赏》精选了先生的二十五幅代表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生精湛细致的创作技法、高雅深邃的艺术境界以及先生对绘画情感的深刻体味。先生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所发展和创新,善于以诗文入画、以书法入画、以哲理入画。

作者简介

《启功书画鉴赏》作者启功先生是当代海内外共同景仰的著名学者,不仅在古典文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文物鉴定、诗词创作、史学、红学、宗教等诸多学科里造诣精深、著作丰硕,同时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与研究也独树一帜,堪称一代宗师。
  启功先生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书法艺术上,先生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名扬天下,被世人赞为“当代的王羲之”;在国画艺术上,先生的作品画中有诗,独具风神,隽永典雅,意境深邃,将传统的文人画推向了极致。
  仁德睿智的启功先生和他的学术与艺术成就是一部旷世的奇书,对他的研究实在是一门广博而高深的学问。我们编写的这本小书,希望通过我们对启功先生的书画所做的初浅赏析,能让读者对先生的书画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发更多人来做深入研究。

图书封面


 启功书画鉴赏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