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研究十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宋代绘画研究十论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11181302
作者:徐建融
页数:253页

章节摘录

  1 徐熙考  一、钟陵考  要弄明徐熙的身世,首先需要弄清他的籍贯。关于徐熙的籍贯,北宋的画史有三种说法。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称其为“江南”人,这是笼而统之的说法;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称其为“钟陵”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亦称其为“钟陵”人;而《宣和画谱》卷十七则称其为“金陵”人,但同书同卷又称徐熙之孙(应为子,后文另考)为“钟陵”人。“江南”是一个大的范围,可以撇开不论。而“金陵”又称建康、建业、江宁等,即今天江苏省的南京。“钟陵”,据《宣和画谱》,当为“金陵”的雅称,因为徐熙既为“金陵”人,则其“孙”当然也应为“金陵”人,而同书中却称其为“钟陵”人,可见在《宣和画谱》作者的心目中,“钟陵”、“金陵”,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当然,不仅在北宋,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正式的建制,没有把“金陵”称作“钟陵”的,估计因为南京附近有钟山,而金陵又为五代时杨吴、南唐的都城,所以雅称之为“金陵”了。但问题是,今人据《中国地名大辞典》引《元和郡县制》,明确了唐元和(806—820)时置钟陵郡,在今江西南昌进贤县西北。尽管晚唐时便已撤置,后来一直没有恢复过,但北宋初年的画史,是否沿用了旧称来称谓徐熙的籍贯呢?就像我们今天用白下来指称南京、用武林来指称杭州一样?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  这样,关于“钟陵”究竟为何地?便有了两种说法:一,今江苏南京说;二,今江西南昌说。  我的看法,应为江苏南京,而不是江西南昌。因为,某一部书的作者,称谓某地为某名,应该看作者本人是怎样认识的?而不是看地名辞典上是怎样规定的。比如说,今天上海中国画院的某一位画家,创作一件作品后曾题款“某某画于岳阳楼上”。这个“岳阳楼”是什么地方呢?根据地名志,当然是今天湖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然而,画家的本意,却并不是把“岳阳楼”认作是湖南的岳阳楼,而是认作上海岳阳路上的上海中国画院大楼。那么,研究者要确定此图的创作地点,究竟应该以地名志为据定为湖南呢,还是以作者的本意为据定为上海呢?同样,北宋的诸画史所说的“钟陵”究竟是什么地方?也不能单引《中国地名大辞典》为据,而更应该看一看该书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前引《宣和画谱》,把“金陵”同“钟陵”看作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地江苏南京,这不是孤例。  据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既称徐熙为“钟陵”人,同书卷一王霭条又称:“艺祖以区区江左,未归疆土,有意于吊伐,命霭微服往钟陵,写其谋臣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等形状,如上意,受赏加等。”如果说,徐熙的籍贯“钟陵”,不能确定为南京还是南昌;那么,这里的“钟陵”正可以确定为南京,因为当时的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等南唐大臣,正是活动在南京而不是南昌。可见,在刘道醇的心目中,“钟陵”、“金陵”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内容概要

徐建融,1949年9月生,上海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版)美术学科主编,《大辞海·美术卷》主编,海派书画鉴定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工诗文,能书法,擅画花鸟、山水、人物,精研美术史论和书画鉴定。出版有《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中国建筑史话》、《中国园林史话》、 《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毗庐精合集》、《长风堂集》、《徐建融画集》等。多部著述获“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中国优秀辞书奖。

书籍目录

绪言
1.徐熙考
2.董源传世画迹的真伪鉴定
3.《益州名画录》考论
4.赵昌和易元吉
5.崔白艺术考论
6.东坡画论研究
7.“西园雅集”与美术史学
附录一、吴李之异
附录二、《莲社图》卷考鉴
8.向张择端学习
9.赵令穰和赵伯驹
10.法常考

作者简介

在绵延5000年的中国绘画史上,唐宋是一个巅峰的时期,它所创造的辉煌成就,生动地体认了“艺术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师”和“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足以标程百代,为后世所难以企及。然而,这样的结论,乃是基于“天下为公”、“见贤思齐”的价值观而得出的。进入明代隆庆、万历之后,伴随着个性的解放,个人中心取代了“天下为公”,“我用我法”颠覆了“见贤思齐”,对这一段画史的评价,便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简而言之,便是唐宋的绘画,在功能上强调社会教化,包括直接的“成教化,助人伦”和间接的“粉饰大化,文明天下”,而没有凸出自我的价值;在技法上强调客观的再现,而没有凸出主观的表现——所以,它是“落后”的,而不是“先进”的,只有“工艺”的价值,而没有“艺术”的价值。《宋代绘画研究》十论收录了作者对宋代绘画研究的十篇论文。

图书封面


 宋代绘画研究十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徐先生的这本书收纳了徐先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有些文章成文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其中有一些独特观点,比如他认为《潇湘图》非董源作品,很有意思。
  •     我对宋画研究不多,但是五代到北宋早期还略知一二。在此就算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做点小笔记了。第二论,讲述董源画作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早之前就被广泛议论了。曾经在西湖美术馆展览名作复制品的时候,我也仔细看了董源的那几幅作品,风格迥异,回去后稍微查了下资料,特别是溪岸图,争议很大。徐建融在此论中主要认为董源著名的潇湘图,这类“江南”味十足的画不是原作,甚至和真正的董源的风格完全不同,是后人根据米芾等人对董源描述而臆造出来的作品。其实这里就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了。一,后人为什么只根据米芾等人的说法来对董源作品作假呢?而不根据描述的“水墨雄伟”来造假呢?二,米芾为什么会说董源的作品是平淡天真的?米芾作为一代鉴赏家,相比其对其推崇的董巨的作品是有相当的深入的研究的。如果其未曾看到过“平淡天真”式的董源的作品的话,他又是怎么说出来的呢?可见,在米芾之前,有被一定程度上公认的董源的作品的出现,而且是江南式的。在此论开始的时候,徐建融根据前人有对董源的描述“水墨雄伟”,与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卫贤的《高士图》是按王维的画风,来认为学习王维画风的董源肯定风格也是雄伟。这里有两点错误,一是江行初学图临摹王维,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卫贤的高士图画风学王维的,这点作者太主观了,而且,我们从记载中可以发现,王维作画多为平远构图,多“一丘一壑”,观其诗作,也多为一些“小情调”。所以拿卫贤和赵干的两张画来说明王维是这样的画风,有点不足。二是董源的画风也可能在变。董源其置身于江南,慢慢变成后来的平远天真的风格也不是无不可能。总之不能用单一的风格将董源定死。我突然想起了陈传席在《中国山水画史》中讲述的,王维的运笔可能是后来董源披麻皴的前奏,我现在已经具体不记得细节,但是当时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是觉得有可能的。而我们看潇湘图,正是披麻皴的好典范,虽然也有可能是后人仿作,但是徐建融二论中的将图中树叶,树枝画法与五代不同,这样的论点不能很肯定说明一定不是董源那个时期的作品。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对了解宋代绘画理论有一定的帮助。
  •     大概翻了下,还没有看完,看完子说
  •     书薄薄的,装帧挺好。
  •     徐先生的作品,一般看看还是有益的,文风与深度上不知如何评论了.
  •     研究宋画的书比较少
  •     的确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可以学习。
  •     基本上对宋的绘画有了了解
  •     作者是这方面的专家,对宋代绘画的研究由自己的独到见解,图文并茂,读来颇有收获。很好!
  •     图书内容还不错,算是不错的作品!
  •     对理论学习有帮助
  •     作者三观很成问题啊
  •     去岁已读。文笔真心差。
  •     一个教授能这么啰嗦也真是不容易。很多观点都不是他自己的,他只是搬运工。
  •     徐建融的绘画研究买了一个系列,都挺好,有启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