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雕塑 > 中国雕塑史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10
ISBN:9787810193665
作者:孙振华
页数:167页

章节摘录

第二节陵墓雕塑隋代陵墓石雕的情况不详,未见遗存。唐代帝王陵除两位在外地,其余分布在西安附近的6个县,称之为“关中十八陵”。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按帝陵规格建造的皇亲国戚墓,人们习惯以“陵”称呼,如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顺陵等。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是:以山为陵,墓室在山南的半腰处,高踞陵园北部,为全陵主体建筑,四周筑内外双层城墙。南门外为“神道”,共三道门,第一道与第二道门之间是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第二道与第三道之间为石刻群像。初唐陵墓有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这时陵墓制度和石刻像的组合还未形成定规。献陵有石虎4对,石犀一对,虎高1.70米,宽2.40米,犀比虎约大一倍,均作走动觅食的姿势,保存了汉魏以来陵墓雕刻中凝重古朴、简洁有力的风格。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只石犀右前足底板上有“口祖怀口之德”的字样,原文应为“高祖怀远之德”。《唐书·南蛮传)载:“林邑国……贞观初遣使献生犀。”可见该石犀还具有夸耀威德,纪念对外关系的意义(图64)。昭陵首开以山为陵的制度。据《唐会要》卷二十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在大明宫宫城上遥望西北九蠼山,说:“昔汉家皆先造山陵,……朕看九蠼山孤耸回绕,傍凿可置山陵处,朕实有终焉之意。”于是改变汉代皇帝封土为陵的习惯,借助高耸的山峰来渲染气氛,这样比土丘陵在气势上更胜一筹。昭陵前置有14躯诸蕃君长圆雕像,都是为唐太宗所擒伏而归顺的一些国家、部族的首领,为的也是夸耀武功国威。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开始,唐代陵墓雕刻组群已经制度化,其题材大致可分为:狮子;石人、石马和马夫;翼兽和北门六马:“蕃酋”像;华表;碑石、无字碑、述圣记碑。乾陵石雕在唐陵中保存最好,这些用坚硬的石灰岩雕成的巨大石雕像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仍巍然耸立,体现出雄伟的气魄,代表了唐代陵墓雕刻的最高成就。乾陵石狮共有八只,高3.85米,长3.32米,作蹲踞状,昂首挺胸,粗壮的前腿斜撑起巨大的躯体,蹲狮侧面轮廓线呈三角形,高耸而安稳,把那种踞坐雄视,睥睨一世的威势刻画得淋漓尽致。乾陵在马的造型上则采用了写实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方法。头部表现极为真实传神,在胸腹部则加以夸张,双翼以流丽的线条作装饰化的处理,显得十分和谐。乾陵鸵鸟是唐陵石雕最早出现的鸟类,它用浮雕形式刻在板状石面上。鸵鸟在当时可能是国外进贡或输入的,作为珍禽异兽放置陵前。自从昭陵置蕃臣石雕后,后代就成为定制,乾陵数量最多。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绪论世界雕塑史上,既有明晰的历史继承关系,又有连贯的实物遗迹可寻的雕塑传统有:发端于古代埃及、希腊的西方雕塑传统;古代波斯、印度的雅塑传统;古代中国的雕塑传统。    中国古代雕塑作为世界三大雕塑传统之一,在世界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艺术面貌。中国雕塑史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在收集、整理、鉴别、考定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基础上,参照古代文献资料,客观地描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演变轨迹,并揭示其艺术特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阐述其历史地位、文化价值和社会作用等。    尽管中国雕塑的历史相当古老,然而雕塑史作为一门学科却异常年轻。严格地说,中国雕塑史的研究现在仅仅还处在起步阶段。将这种奇怪的不协调与中国绘画史研究的盛况相对照,便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反差。原因在于,中国雕塑与绘画虽同属于造型艺术,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却大相殊异,“左图右史”,不仅使绘画在社会文化中据有重要位置,同时,“雅好丹青”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士大夫所必具的文化修养。与绘画相比,雕塑则只是工匠们的“皂隶之事”。文人士大夫是不屑于此的。这样,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一直没有把雕塑看作是一种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自然这也使得雕塑难以获得美学上的自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思维形态。在中国传统的学术中,有“画学”却没有雕塑学,雕塑史只能令人遗憾地付之阙如。    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用比较的眼光看,将中国雕塑与绘画相比,比出了这对姊妹艺术的历史命运的差异,目光再放远一点,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为什么西方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断地迫问,将会把我们的思考引向深处。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反复说过,西方的绘画脱胎于雕刻,古希腊的雕刻决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观念;中国的雕塑和绘画在前期还谈不上谁引导谁的问题,这时它们的文化地位还没有出现差异。小过比较起来,中国的雕塑倒是更多地受绘画的影响。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我们的雕塑史将不得不触及到民族的精神深处,诸如:空间意识、时间观念、生命哲学、宗教传统等问题,雕塑史与这些问题相关连,也恰好说明了雕塑史的研究不是可有可无的。    过去,忽视雕塑的理论思维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它又反过来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上,中国雕塑缺乏理论指导,处于自生自灭,任其沉浮的不自觉状态是导致其现实处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中国画的传统一直延续着,而中国雕塑的传统却只在少数民间艺人那里延续。我们的美术界、艺术院校流行的是从西方引进的雕塑观念、造型语汇和表现手法。我们的艺术理论中,对雕塑艺术的本质和特征、造型规律的认识也主要是以西方雕塑为对象概括出来的。更有甚者,在学术界不断可以听到诸如中国没有真正的雕塑之类的奇谈怪论以及其它一些贬低中国雕塑的不负责的说法。它表明了这些人的无知和偏见,他们对中国丰富的雕塑遗产和卓越成就视而不见;这也表明了中国雕塑史的悲哀,这门学科毕竟年轻、毕竟薄弱,它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社会产生强烈的影响,来改变一些人的无知,纠正一些人的偏见。不过,这门学科又是充满希望的:太多的历史欠帐、强烈的现实需要、许多复杂而深刻的研究课题,使这门学科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和超越意识,这将预示着它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前景。    中国雕塑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料,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雕塑作品;二 文献资料,即历史典籍中关于雕塑家、雕塑活动、雕塑作品的记载和评论以及古人关于雕塑的理论思考。两相比较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却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史论的专著,使得中国雕塑史的文献资料严重不足。现有的文献资料只是零星地散布在各种典籍中,与中国绘画史所拥有的汗牛充栋的画论、画史根本无法相比。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致使历史上绝大部分雕塑家的名字和生平事迹都已被淹没了。    由于这一原因,实物在中国雕塑史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更为突出了。可以说,中国雕塑史主要只能是一部雕塑作品史。    对于中国雕塑史来说,实物不仅是基本史料的来源,同时还是我们把握古人的雕塑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由于无法更多地从文献资料中找到古人的雕塑理论,而雕塑的创作却必须建立在对这门艺术的一定认识基础之上,这样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某种雕塑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对作品的认识又包含着对雕塑理论的认识。另外,作品总是给人看的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同和欣赏,因此它又必然会在作品中反馈、折射出社会关于雕塑的看法和欣赏趣味,因此,从作品中也可以推测出古代雕塑欣赏者、观众关于雕塑美学的一些看法。这些使得实物在中国雕塑史上弥足珍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孙振华 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
学院博士,先后在文学、
美学、美术史论专业学
习,曾任华中师范大学中
文系助教、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讲师、副教
授。现任职于深圳雕塑
院。
专著有:《生命・神
祗・时空――雕塑文化
论》、《开启灵慧之窗》。
发表文学、美学、美
术史论方面的论文数十
篇。

书籍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雕塑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宗教雕塑
第二节 明器雕塑
第三节 陵墓雕塑
第四节 纪念性雕塑
第五节 建筑装饰雕塑
第六节 工艺性雕塑
第二章 先秦雕塑
第一节 原始雕塑
第二节 商周雕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汉雕塑
第一节 纪念性雕塑
第二节 明器雕塑
第三节 陵墓雕塑
第四节 建筑装饰雕塑
第五节 工艺性雕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雕塑
第一节 佛教雕塑
第二节 陵墓雕塑
第三节 明器雕塑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隋唐雕塑
第一节 佛教雕塑
第二节 陵墓雕塑
第三节 明器雕塑
第四节 纪念性雕塑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雕塑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雕塑
第一节 佛教雕塑
第二节 纪念性雕塑
第三节 陵墓雕塑
第四节 明器雕塑
第五节 工艺性雕塑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时期的雕塑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元明清雕塑
第一节 宗教雕塑
第二节 陵墓雕塑
第三节 明器雕塑
第四节 建筑装饰雕塑
第五节 工艺性雕塑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的雕塑家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书结语
第一节 中国雕塑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雕塑风格的演变与民族的文化精神
附录
中国雕塑史参考书目
图版

作者简介

中国雕塑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料,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雕塑作品:二是文献资料,即历史典籍中关于雕塑家、雕塑活动、雕塑作品的记载和评论以及古人关于雕塑的理论思考。两相比较,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却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史论的专著,使得中国雕塑史的文献资料严重不足。现有的文献资料只是零星地散布在各种典籍中,与中国绘画史所拥有的汗牛充栋的画论、画史根本无法相比。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致使历史紫色 大部分雕塑家的名字和生平事迹都已被淹没了。
对于中国雕塑史来说,实务不仅是基本史料的来源,同时还是我们把握古人的雕塑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 雕塑史的学习和研究不是为了“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它可以使我们在认识、总结古代雕塑遗产的基础上,推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当今,西方雕塑体系及其观念在雕塑的创作、批评方面占主导地位,加强对传统的中国雕塑史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它兴衰荣枯的发展规律,继承发扬民族的雕塑传统,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封面


 中国雕塑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图片质量还可以,不过只能看个器型。。。图片质量还可以,不过只能看个器型。。。
  •     精华在每章的总结里。
  •     中文作者博士阶段的理论梳理
  •     就是没插图版的,很薄一本,内容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