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淖记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大淖记事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36058620
作者:汪曾祺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县境之内,也再没有别的叫做什么淖的地方。据说这是蒙古话。那么这地名大概是元朝留下的。元朝以前这地方有没有,叫做什么,就无从查考了。  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这条沙洲是两条河水的分界处。从淖里坐船沿沙洲西面北行,可以看到高阜上的几家炕房。绿柳丛中,露出雪白的粉墙,黑漆大书四个字:“鸡鸭炕房”,非常显眼。炕房门外,照例都有一块小小土坪,有几个人坐在树桩上负曝闲谈。不时有人从门里挑出一副很大的扁圆的竹笼,笼口络着绳网,里面是松花黄色的,毛茸茸,挨挨挤挤,啾啾乱叫的小鸡小鸭。南沙洲往东,要经过一座浆坊。浆是浆衣服用的。这里的人,衣服被里洗过后,都要浆一浆。浆过的衣服,穿在身上沙沙作响。浆是芡实水磨,加一点明矾,澄去水分,晒干而成。这东西是不值什么钱的。一大盆衣被,只要到杂货店花两三个铜板,买一小块,用热水冲开,就足够用了。但是全县浆粉都由这家供应(这东西是家家用得着的),所以规模也不算小了。浆坊有四五个师傅忙碌着。喂着两头毛驴,轮流上磨。浆坊门外,有一片平场,太阳好的时候,每天晒着浆块,白得叫人眼睛都睁不开。炕房、浆坊附近还有几家买卖荸荠、茨菰、菱角、鲜藕的鲜货行,集散鱼蟹的鱼行和收购青草的草行。过了炕房和浆坊,就都是田畴麦垅,牛棚水车,人家的墙上贴着黑黄色的牛屎粑粑,——牛粪和水,拍成饼状,直径半尺,整齐地贴在墙上晾干,作燃料,已经完全是农村的景色了。由大淖北去,可至北乡各村。东去可至一沟、二沟、三垛,直达邻县兴化。  大淖的南岸,有一座漆成绿色的木板房,房顶,地面,都是木板的。这原是一个轮船公司。靠外手是候船的休息室。往里去,临水,就是码头。源来曾有一只小轮船,往来本城和兴化,隔日一班,单日开走,双日返回。小轮船漆得花花绿绿的,飘着万国旗,机器突突地响,烟筒冒着黑烟,装货、卸货,上客、下客,也有卖牛肉、高梁酒、花生瓜子、芝麻灌香糖的小贩,吆吆喝喝,是热闹过一阵的。后来因为公司赔了本,股东无意继续经营,就卖船停业了。这间木板房子倒没有拆去。现在里面空荡荡、冷清清,只有附近的野孩子到候船室来唱戏玩,棍棍棒棒,乱打一气;域到码头上比赛撒尿。七八个小家伙,齐齐地站成一排,把一泡泡骚碌哗哗地撒到水里,看谁尿得最远。  大淖指的是这片水,也指水边的陆地。这里是城区和乡下的交界处。从轮船公司往南,穿过一条深巷,就是北门外东大街了。坐在大淖的水边,可以听到远远地一阵一阵朦朦胧胧的市声,但是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没有一家店铺。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人电不一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子日”的人完全不同。  由轮船公司往东往西,各距一箭之遥,有两丛住户人家。这两丛人家,也是互不相同的,各是各乡风。  西边是几排错错落落的低矮的瓦屋。这里住的是做小生意的。他们大都不是本地人,是从下河一带,兴化、泰州、东台等处来的客户。卖紫萝卜的(紫萝卜是比荸荠略大的扁圆形的萝卜,外皮染成深蓝紫色,极甜脆),卖风菱的(风菱是很大的两角的菱角,壳极硬),卖山里红的,卖熟藕(藕孔里塞了糯米煮熟)的。还有一个从宝应来的卖眼镜的,一个从杭州来的卖天竺筷的。他们像一些候鸟,来去都有定时。来时,向相熟的人家租一间半间屋子,住上一阵,有的住得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到生意做完,就走了。他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吃罢早饭,各自背着、扛着、挎着、举着自己的货色,用不同的乡音,不同的腔调,吟唱吆唤着上街了。到太阳落山,又都像鸟似的回到自己的窝里。于是从这些低矮的屋檐下就都飘出带点甜味而又呛人的炊烟(所烧的柴草都是半干不湿的)。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赚钱不大。因为是在客边,对人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  这里还住着二十来个锡匠,都是兴化帮。这地方兴用锡器,家家都有几件锡制的家伙。香炉、蜡台、痰盂、茶叶罐、水壶、茶壶、酒壶,甚至尿壶,都是锡的。嫁闺女时都要陪送一套锡器。最少也要有两个能容四五升米的大锡罐,摆在柜顶上,否则就不成其为嫁妆。出阁的闺女生了孩子,娘家要送两大罐糯米粥(另外还要有两只老母鸡,一百鸡蛋),装粥用的就是娘柜顶上的这两个锡罐。因此,二十来个锡匠并不显多。  锡匠的手艺不算费事,所用的家什也较简单。一副锡匠担子,一头是风箱,绳系里夹着几块锡板;一头是炭炉和两块二尺见方、一面裱着好几层表芯纸的方砖。锡器是打出来的,不是铸出来的。人家叫锡匠来打锡器,一般都是自己备料,——把几件残旧的锡器回炉重打。锡匠在人家门道里或是街边空地上,支起担子,拉动风箱,在锅里把旧锡化成锡水,——锡的熔点很低,不大一会就化了;然后把两块方砖对合着(裱纸的一面朝里),在两砖之间压一条绳子,绳子按照要打的锡器圈成近似的形状,绳头留在砖外,把锡水由绳口倾倒过去,两砖一压,就成了锡片;然后,用一个大剪子剪剪,焊好接口,用一个木棰在铁砧上敲敲打打,大约一两顿饭工夫就成型了。锡是软的,打锡器不像打铜器那样费劲,也不那样吵人。粗使的锡器,就这样就能交活。若是细巧的,就还要用刮刀刮一遍,用砂纸打一打,用竹节草(这种草中药店有卖的)磨得锃亮。  这一帮锡匠很讲义气。他们扶持疾病,互通有无,从不抢生意。若是合伙做活,工钱也分得很公道。这帮锡匠有一个头领,是个老锡匠,他说话没有人不听。老锡匠人很耿直,对其余的锡匠(不是他的晚辈就是他的徒弟)管教得很紧。他不许他们赌钱喝酒;嘱咐他们出外做活,要童叟无欺,手脚要干净;不许和妇道嬉皮笑脸。他教他们不要怕事,也绝不要惹事。除了上市应活,平常不让到处闲游乱窜。

前言

  在中国,“小说”一词使用已久,最早见于《庄子》,《汉书·艺文志》说是“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小说的雏形是神话传说的简略记录,后来发展到《搜神记》一类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志人小说,结构都很简单。及至出现唐人传奇,宋元话本,小说乃由粗具梗概变得枝繁叶茂起来。鲁迅指出:“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就是说,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直到这时方始建立,结果是:小说有了中篇的规模,题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节性大大加强,而语言也趋于通俗,更富于表现力。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制作,标志着古典小说趋向成熟;随着清代《红楼梦》的出现,达致巅峰状态。盛极而衰,紧接着,变革时代也就适时而至了。

内容概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底调至北京京剧团(院)任编剧。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

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汪曾祺全集》于1998年出版。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书籍目录

大淖记事
受戒
陈小手
晚饭后的故事
小芳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来自生活的诗和美
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
汪曾祺年表

编辑推荐

  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创作的“乡土系列”小说,洋溢着和谐清新之美,处处充满了对健康美丽人性的描绘。他以优雅散淡的笔触,灵敏细致地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平凡中折射出人生哲理。他的小说从容平淡,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就像一幅幅生动活法的画,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

作者简介

《大淖记事》收入了著名作家汪曾祺创作于1980年代之后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共5篇,包括《大淖记事》《受戒》《陈小手》等。《大淖记事》和《受戒》均是以20世纪30年代作者苏北故乡为背景的乡土小说,前者讲述小锡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儿巧云的爱情故事,后者描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的初恋。小说以散文的笔调,极富诗情地展现了苏北乡村的田园风光和人情风俗,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之中,满溢和谐的意趣。
汪曾祺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者”。他笔下那些带有民俗风情的小说,撇开了政治生活的宏伟叙事,把一种久违的民族文化传统注入当代中国,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十分深远。

图书封面


 大淖记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他生在水乡高邮,老来客居北京,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心逐渐闲适而安详,一定会梦到家乡的那片泽国,梦到岸边的芦穗,水面的青萍,青萍下的菱角,水鸟展翅闪动的涟漪。那一天,作为右派,白天还在劳动抬煤,有人跟他说,你不用抬煤了,回去写个检查,下午开会,你讲一讲。后来又说检查也不用写了,上去表个态,几分钟就行了。他上去说了:“京剧团要使用我,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了。”接着就有人给他通告,你解放了,今天晚上江青同志要审查《山城旭日》这个戏,你坐在江青旁边看戏。他当时囚首垢面,临时去买了一件新衣裳穿上。后来,有人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只觉得如在梦中,不真实,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政治漩涡中的梦,对于他,一个小文人,一定不是美梦,一定是提心吊胆,甚至惊梦。直到后来,政治逐渐清明,头脑不再紧绷,他才终于又梦到一只木船,欸乃声声,发着银光的芦穗,自在的浮萍和随意的鸟鸣,船上的明子和小英子。那一年,他60岁。那一个夏夜,梦中醒来,故乡的水已润湿了眼角,他无法释怀。提起笔来,写他的17岁,写他43年前的一个梦。在汪曾祺充满着意境的散文化的小说里,我最爱这篇《受戒》。汪曾祺说:《受戒》写得是“我初恋的一种朦胧的对爱的感觉”。施叔青在和汪曾祺对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么冷硬的制度下,你的作品却令人感到温馨。那是1988年的采访,此时,已经是汪曾祺发表《受戒》8年之后了。我无法想象中国曾经有10年忘却过“温馨”的感觉,只有忘我的忠于领袖,只有机械式的革命友谊,恋人因不同的组织而枪口相对,夫妻因互相监督而无法温存相处。现在,人们不愿意提它,汪曾祺也只偶见一两篇文章忆及。而他大量的散文和小说,都是写那10年之前的故乡,那么温馨,那么美。发着银光的是紫灰色的芦穗,你看到了吗?人性也在发着光,和自然的美同在。我们永远不谈政治,只要生活。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说话呀!”明子说:“嗯。”“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地说:“要——!”“快点划!”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汪老的小说很特别的风格
  •     汪曾祺其实也是应时而动的聪明人,聪明极了而不是笨极了才会写出这些作品来。所以我对这些故事最初那些绝顶的观感,也不得不滑落到平庸上来。
  •     汪曾祺的文字读起来实在是熨贴。太喜欢他笔下那种苏北乡村洒脱的情致。大概只有苏北乡村可以如此吧,既有江南的某些风物,不失韵味;而这水土上的人性格又爽朗乐观、不拘小节。 PS这本书最后选的一篇评论死命把汪曾祺的乡土小说和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另一篇书评恰恰又说小说可以摆脱为政治服务的目的……但这本书还是瑕不掩瑜
  •     文后兩篇評論极差,入選#出版社毀原著繫列#
  •     大淖记事和受戒,真美
  •     四篇小说,前后对比汪曾祺的写作变化还真是一目了然啊!太不喜欢了
  •     1个地铁来回结束,汪的文字随意灵动,看似简单,其实很少人能做到。《受戒》最爱,其次《大淖记事》,其他3篇也不错,不过同前两者放在一起光芒会被遮住的。特意看了最后的汪曾祺年表,看到这两篇最爱的是他60岁时写成的,文中对人对事的态度也确实是那个年龄才能淡然讲述的,喜欢!只是其他人谈他文章的那几篇一般般
  •     喜欢汪式散文,淡淡的,可供回味
  •     最喜欢汪老的语言,也算是平淡而山高水深了。
  •     温馨又很美好,被巧云和十一子之间淡淡的清新的情感感动。当我读到十一子可能不行的时候,我心里也会难受,那巧云的命运又该如何?但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又让我略感欣慰。朴实,温暖的笔调交织出淡雅的韵味,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汪曾祺用他诗一般的笔墨,在平淡无奇的描绘之中,却又有中国审美文化特点的倾向。大淖的风俗跟自由的爱情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人物性格都天真烂漫,民风淳朴善良,但这样的一方世界竟给人“桃花源记”之感,那样的美的地方、美的人物、美好的心灵,如同明净的颂歌,似乎并不真实。但读完仍然感动于故事中的种种——巧云的坚强,十一子对巧云的执着…亦幻亦真,一切的风物都那么美好。
  •     风俗画的笔法 意旨简单
  •     这是汪曾祺接近本真的作品,虽然有些文学的加工成分,但是毕竟清新自然,有其师沈从文的神韵。
  •     《大淖记事》、《受戒》、《陈小手》、《晚饭后的故事》、《小芳》五篇,汪曾祺说自己是文体家,而文体并不是什么太好的词,但他是即使是,也是极好的文体家。集子里收的五个短篇大概都是文革之后的作品,用语平实,不少陈述长句子后的短句,却又转折得大巧不工。比如《受戒》里的“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让读者一顿,作者的笔触却顺顺当当地走下去。《大淖记事》的情节,按说值得人惋惜急切,但故事就这么自顾自地讲下去,结尾不绝望,但也绝不是团圆。比起文革尝土豆画土豆或者西南联大奇人逸事,境界上又是超然了一层。值得吐槽的是花城出的这本所谓中篇小说选集,小说的篇幅也就一半,剩下全是大段的文艺评论与人物年表。汪老爷子的短篇佳作还有不少,何必不品文章品理论呢。
  •     妙!
  •     没想到爱吃的先生写起情爱来 也是有趣的带着乡土气息的蠢萌和耿直 很飒
  •     很棒,虽然书不大,但汪曾祺的作品自然没的说!
  •     不是说汪老的小说不好,而是说这本书,基本是拼凑的,除了《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部,其他都是评论,真的是骗钱啊!
  •     一位烟火气的士大夫,可爱。
  •     好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浑然天成的,汪曾祺老先生则是更进一步,让作品富有一股子仙逸之气!
  •     五篇短篇小说,加访谈加评论。汪曾祺说,你别看我现在的笔调平淡(注意,仅仅是平淡而不是枯瘦),那是因为我现在年纪大了,我年轻时候色彩是很浓的。
  •     人活一口气!再卑微、贫贱的生命,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权利,辛勤劳动的人,必须值得尊重!美丽乡土,淳朴百姓。
  •     本书收录了汪老的5篇代表小说,以及创作的随笔诸文。内容纯正,完整,对阅读其作品有帮助。纸质很好,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     恩还不错吧挺好看的恩
  •     小村小庄城角桥下的风土民情才有好故事说
  •     只读了 大淖记事
  •     除开这本,包括看他之前的散文集《五味》,总是用最最平淡的文字讲着最最平凡的事~ 也因此感受到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里面有一些小细节觉得写得很妙,很有意思。比如《受戒》里的那一句:“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哈哈,好玩~
  •     汪曾祺的文当然好,但这个花城出版社的大淖记事只收录了五篇短篇,汪老的访谈录看着也还不错,但是正文内容也就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些不咸不淡的书评之类......
  •     在网易云看的 之前就很喜欢受戒这一篇文章 这本书也有收录 不会形容 很喜欢这种用淡淡的语言描写很深的感情 将复杂揪心的两三笔带过 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心动
  •     很好的一本书,建议大家读读
  •     当代的小说家,语言里最过硬的,在我看一是汪曾祺,二是白先勇。很喜欢汪曾祺这种有情趣的小老头 2011-11-27
  •     隽永的文字,温暖的心
  •     又淡又温暖。小时候就应该多读这样的书。“人之间的荒谬感、失落感、孤独感”被这样柔软包围,世界会更美好一点点。ps:现在读书的时候真的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他和沈从文的师承~
  •     喜欢《受戒》。
  •     汪老的文字也是情趣盎然的,受戒结尾处和小英子的对话妙趣横生,一个素昧平生的地方就这么鲜活起来了~
  •     个人感觉,还有物流不是太快哦。
  •     喜欢这种感觉
  •     繁华落尽见真醇。
  •     网易蜗牛读书读的电子版,没有小芳
  •     朴实 温暖
  •     在其实有些焦躁的状态下一篇一篇读下去,体验并不是最好的。附上的两篇汪曾祺对于其作品的看法的文章读来很有意思,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人生状态,淡泊,没有荒谬感,追求优美的、使人感到安慰的东西。不以自己的块垒为人间之头等大事者才能贴着人物写出别人的故事。《受戒》是全然的美好,其实巧云更像翠翠,英子是更加理想的人。仍无法完全和自己自处的人生,有时也会有些许的厌烦。
  •     汪老的書很好看。鄉土情懷。
  •     后面的两篇纯粹的评论掠过了,写的太装太学术气,还一口一个同志。不喜欢这个版本,要找别的版本看。
  •     这本书还不错吧,打个8分吧
  •     西边的锡匠是规矩的北方文化,东头是开放的南方文化。
  •     这套书很贴心,不仅有作者年表,还有作者各个时期的相片,关键是学术味特别浓的序言,看得出编者的良苦用心。
  •     脱俗的小说,脱俗的人,其来有自。
  •     最早读受戒是十一岁。现在回想,明海和小英子对我的成长影响太大了。
  •     很出名的那句“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来自本篇。风物醇和,自然悠扬,恬怡静默,乐在逍遥。有种世外桃源的描摹,记录的是一个消失的时代镇落。古有诗史,今有汪老的“小说史”,淡雅有厚度,精短有力道。
  •     无字处皆有字
  •     幻乡
  •     还不错,有点压痕,这点不太满意
  •     是因为汪曾祺买的书,很值得一看,民风淳朴令人向往。
  •     平凡中见美好,生活中寻永恒。汪曾祺笔下的乡村如初恋一般美好。
  •     一个乐观的人,一个在逆境中能看到希望的人。
  •     他说他的感情无非忧伤、欢乐与温和的嘲讽。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     逛首图时看到,借来又读了一遍。汪老先生的故事结尾总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     太淡了,太散文化了
  •     汪曾祺说“我的小说有一些优美的东西,可以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温暖,但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的确,并没有什么深刻立意却明媚温暖得让人不禁止步沉浸在其中。你说这种单纯让读者感觉的生活美好的文字,难道不是更难得吗?
  •     这本书是买来送妹妹的,她挺喜欢的。
  •     大家的作品不错,但是这书后面评论啥的太多了。
  •     后面几篇评论什么玩意儿,玷污了汪老的好文章!
  •     总有些纯纯的爱那么美好。
  •     最好的文章是一汪清泉,明澈而透底,沁人心脾。
  •     很喜欢的风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