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挽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东区挽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1
ISBN:9787020092086
作者:(津巴布韦)佩蒂纳·加帕
页数:204页

章节摘录

听,最后一声军号军号声撕破了圣陵的宁静。它那熟悉却又令人难以忘怀的哀伤总是能够发挥效用。就连总统自己,也润湿了镜片后的眼眶。在寡妇光荣的家里,我就在他的旁边,所以每时每刻都能注意到他。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也许,他并没有泪眼模糊,而是我自己瞬间进发了涟涟泪水。他那件总统服的绶带上点缀着各种徽章,亮闪闪的,在绿色丝绸的映衬下,光芒又褪去了。他紧攥住双手,突显出手上的肌腱。这个动作,让他一下子老了许多,虽然他原本就不年轻。一股同情突如其来地涌上我的心头。不经意间,几行印象模糊的诗跃入脑海:他在老去,他在老去,他将穿上卷起的长裤。他的发丛中有道发缝,头皮处的白色发根显示了染色剂的未及之处。他有没有数着年岁,或乃至数着月份和日子,盼望自己也会在号角声中遁入飘渺,也会躺在他第一任妻子墓穴旁黑漆漆的地下,地上是大理石?护柩者们戴着黄绿色的贝雷帽,脸庞被遮盖了一半。他们肩章上的金属徽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他们的军刀映照在锃亮的鞋面上。他们抬起灵柩,将其举过肩头。覆盖在灵柩上的旗帜滑下来,露出了棺材的颜色,白色和金色。与此同时,前面的士兵用手扶住旗帜,以防其完全滑落下来。就这样,一步一小停,两步一大停,他们一行来到了如茵绿草上的墓地跟前。殡仪馆的那个白人头戴大礼帽,身穿燕尾服,僵硬无比。他们从哪儿找来的这些人昵,这些病恹恹的、身着葬礼服的白人?现在这个国家几乎没有白人了。眼前一片黑色、绿色、褐色和白色。黑色是光亮的墓碑所用大理石和丧服的颜色。绿色来自总统身上的绶带、士兵头上的黄绿色贝雷帽和墓地里泛着光泽的人工草地。炎炎八月,青年合唱团的成员身穿深绿色迷彩装,引吭高歌,他们唱的是一场不可忘却的战争,唱得声嘶力竭;人们聚在一起倾听,那黑压压的一片,便是黑色。黑色和褐色组成了沃伦丘陵,光秃秃的山峦上,树木不再,存留的只是树桩,往昔的绿树今日已成褐林,柴火取代了家家户户无迹可寻的电力。随着灵柩被放下,军号声停止了。这突然的寂静搅乱了我的关于总统终须一死的思绪。我准备走向前去,直到墓穴跟前。总统也走了几步,我注视着他,而这个人,这位老者,却贵为军队的统领、反帝国主义的领袖,就在不久前,他还在一场为死难烈士举行的葬礼上发表了讲话。就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前,从开祷后到最后的敬礼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发表了他的悼词。“他是一位品格优秀的人,一位在我们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英勇作战的军人,一位可亲可敬的丈夫和父亲。我们向他的家人以及他的遗孀,埃丝特,表示吊唁与慰问,并鼓励她勇敢地面对如此沉重和伤痛的损失。”国家广播电视台的摄像机搜索到了我的脸。我面对如此沉重伤心的丧事表现出来的勇敢形象被传送到全国千家万户的电视里。摄像机又回到总统身上,他说道:“今天我要和你们说的是,你们也必须防止沾沾自喜,就像我们今天安葬于此的这位骁勇英雄一样。你们务必以我们这位倒下的同志为榜样。今天,我们必须齐心向前,再接再厉,团结一致,共同巩固我们在解放运动中取得的成果。” 这已经是四个月来,第七位英雄葬礼上的第七次致辞了,一双双呆滞无神的眼睛在我的周围随处可见。这些遴选出来的人全都年纪一大把,而艾滋病也将发挥其效力,即便是在最为英勇的烈士中间;副总统低垂着眼睑,似乎下一位要辞世的就是他了。做总统的演讲稿攥写人一定不是难事;他要做的似乎就是剔除前一位牺牲的同志的名字,换之以新逝者的名字。总统继续说着。首席大法官打起了盹。掌声爆发时,警察总长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只有央行行长似乎在听他演讲,听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今年,在为第三位牺牲者举行葬礼的一周前,内阁最终就本国货币兑英镑、欧元、美元和兰特的最佳汇率达成了一致意见,而在那次葬礼上,总统宣布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更为爱国的汇率。我聆听着他那富有节奏的演讲。第一项主题民族解放运动谈毕,就该谈第二项主题了。等我从“十”开始倒数时,他就要开始向反对派发起攻击了。我数到“六”,他的声音在群山间回响。“要谨防所谓的反对派中的线偶,他们已被唐宁街所掌控。他们提出的那套民主言论,纯粹是为了误导民众。”在传送“线偶”一词时,麦克风发出了轻微的嘶嘶声,听起来像是在说“犬牙”。唐宁街是他进入下一项主题的信号,国家主权的小问题:“我同布莱尔以及布什都说过,这个国家绝不会,数以万亿次的不会,再度成为一个殖民地。”麦克风用刺耳的声音对“数以万亿”一词发出了抗议,使之比其他词语都要显得响亮些。以“万亿”而不是“百万”为尺度,来表达再次殖民地化的不可能性,不失为一种新奇的说法。这已经是年通胀率第三个月达到3000325%了,结果,人人都成了亿万富翁,包括女仆与花匠。……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佩蒂纳·加帕的这部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有对津巴布韦统治者的讽刺和世俗喜剧,也有对政治制度受害者困苦的悲悯描述。加帕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津巴布韦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J.M.库切在一个新闻不停出现、重要事件迅速被遗忘的时代,佩蒂纳·加帕的短篇小说尤为重要。她幽默,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丰沛的力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初看陌生、实则与我们的世界并无二致的世界:那些人的希望和恐惧也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我们也曾有过。加帕是个值得称颂的新作家。——李翊云很少有反映最新新闻头条背后情感现实的虚构作品。但《东区挽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感人,萦绕于心。——《金融时报》一部颇有力量的首作,主题囊括了失望和背叛,希望和爱——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独立报》

内容概要

佩蒂纳•加帕1971年生于津巴布韦,用英语写作,也用母语邵纳语写作。
2009年,加帕的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集《东区挽歌》入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短名单,并获得英国《卫报》首作奖,随后在全球多个国家译介发行。
加帕曾在津巴布韦大学、剑桥和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学习法律,目前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法律咨询中心担任高级律师职位。她表示,自己不会辞职从事专业写作。2012年,加帕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记忆之书》。

书籍目录

听,最后一声军号
东区挽歌
阿纳克斯曳步
来自伦敦的好东西
在金三角中心
穆潘达瓦纳舞蹈冠军
我们在日内瓦的同胞
来自拉拉潘济的女仆
朱莉安娜小姨的印度雇主
罗西新郎的开裂粉唇
我的堂妹兰巴纳伊
和解
午夜加州旅馆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害怕哭泣,那就笑对生活吧!这部幽默而悲悯的短篇小说集《东区挽歌》,描绘了极权阴影下人们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受害者。他们既忍耐痛苦,又施予痛苦……一则则有关谎言、腐败、不忠、承诺、背叛、欺骗、理想、幻灭的故事,发生在遥远陌生的非洲大地,又好像就在我们熟悉的身边。《短经典:东区挽歌》由佩蒂纳·加帕著,贺晚青译。

作者简介

害怕哭泣,那就笑对生活吧!这部幽默而悲悯的短篇小说集,描绘了极权阴影下人们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受害者。他们既忍耐痛苦,又施予痛苦……
一则则有关谎言、腐败、不忠、承诺、背叛、欺骗、理想、幻灭的故事,发生在遥远陌生的非洲大地,又好像就在我们熟悉的身边。
————————————————————
媒体评论:
佩蒂纳•加帕的这部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有对津巴布韦统治者的讽刺和世俗喜剧,也有对政治制度受害者困苦的悲悯描述。加帕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津巴布韦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J.M.库切
在一个新闻不停出现、重要事件迅速被遗忘的时代,佩蒂纳•加帕的短篇小说尤为重要。她幽默,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丰沛的力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初看陌生、实则与我们的世界并无二致的世界:那些人的希望和恐惧也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我们也曾有过。加帕是个值得称颂的新作家。
——李翊云
很少有反映最新新闻头条背后情感现实的虚构作品。但《东区挽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感人,萦绕于心。
——《金融时报》
一部颇有力量的首作,主题囊括了失望和背叛,希望和爱——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独立报》

图书封面


 东区挽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以猎奇心态看非洲——比如津巴布韦这个国家天文数字一样面额的钞票,总让人由衷生起八卦的欲望——我们终究会意识到内个几十步笑百步总是笑得太早、太没心肝也太没城府。比如《东区挽歌》中那些无论有无资金一律大干快上的造城工程,那些打着各种旗号招摇撞骗的皮包公司,那些高通胀压力下市民种在公路绿化带中灰头土脸的蔬菜,那些充斥在卖场小铺街角旮旯的“中国制造”——我们受尽了伪劣之苦的本土产品漂洋过海后同样荼毒着津国人民——难怪该书作者佩蒂纳•加帕会在书中以反讽口吻说如今的津巴布韦其实是“中-中-中巴布韦”。她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中国意欲输出革命和意识形态,但予我的印象却是形形色色的中国式城乡在该国遍地开花。于是,这个讲述另一半球、另一国度、另一肤色种族的短篇小说集,在我读来尤有本土叙事的切近感。这种切近感当然有一个前置条件,即作者的书写着眼于经济与思想趋同、点一下鼠标就能拉近你我的当代,而那些前现代或者后殖民时期的遗产——非洲的原生态文化,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跌宕起伏的独立斗争和独裁政治,等等——在本书中退至为背景,化为人物心头一点浅淡的印象。作者佩蒂纳•加帕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本土大学读书,后来负笈剑桥,任职于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因此,比起那些可能为上辈人屡屡记忆的物事,她更关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所发生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帕的写作兼具地理的横向性和历史的纵向性,她让我想起如V.S.奈保尔等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书写者们。跨文化常常意味着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是不得解脱。他们活在今世,眼观未来,却无不被身后的过去和不尽人意的现实牵拉扯拽。如《来自伦敦的好东西》和《我的堂妹兰巴纳伊》描写移民热:出国游了一圈的年轻津巴布韦人,“想要一个更大的世界”,于是一家人协同上演一串鸡窝出凤凰的闹剧、喜剧和悲剧,而那些无力折腾的人,只好在心比天高、人比土贱的现实中苦熬在本乡的日日夜夜。《东区挽歌》野心勃勃,意在描摹津巴布韦世俗百态,但平心而论,除上述移民故事外,那些军官夫人、腐败丑闻、有闲阶级的故事,涉及太多政治性话题,有点扁平也有点宣传式腔调,反不及书中那些教师、女仆、保险推销员、技工、学生、乞讨者……的故事有趣。事实上,正因为这些人不需要什么“更大的世界”,他们的生活才更日常、更琐碎、更形而下,也更具烟火气。而加帕显然也更拿手这类题材,且拿手得近乎邪门,她把这些小人物的琐碎人生和无望命途写得五花八门,并且,精彩绝伦。而按照常理,沉重的话题也应以沉重之笔叙述,但加帕反其道而行,选择用轻快、搞笑甚至玩世不恭的调子讲述之。如《穆潘达瓦纳舞蹈冠军》中工作三十年的老人一朝下岗,作者不写老人如何辛苦维生,而是调侃充当养老金的三双鞋子的不合脚,以及老人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在舞场上飙舞的潇洒劲;标题小说《东区挽歌》讲一个反复流产的女人上教堂找巫师,把自己折腾地死去活来精神崩溃,还偷走了另一个疯女人生下的孩子。而那些无业游民,在高达2310000000%的通胀率下个个都成了“亿万富翁”。“微笑中带泪”大约是追求“治愈”效果的作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上述故事便在一种闹蛮热络的情境中展开,诸如爱与背叛、渴望与幻灭之类的主题,披挂着日常性的闲言碎语和鸡毛蒜皮,读之确有一种“治愈”感。不过,加帕却未必赏脸这类廉价的催泪法,她宁愿赋以决绝的犀利和冷酷的幽默,让那些滑稽的情节戛然止于故事结尾的那一刻:她仅仅以“紧啊”一词概括了最后暴毙的飙舞老人的一生,而人们所居住的“东区”则于一夜间被政府实施强拆的推土机辗平。所有重建生活的荒诞、喜剧通常也是乐观的一面在巨大而无言的灾难面前瞬间崩溃,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虽然前现代性在本书中被置于一个轮廓模糊的背景中,但其功用绝不意味着在现代生活中失色或失灵。家庭、婚姻和两性关系从来不能割裂历史而孤立地存在于社会,这也是集子中另一批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在作者笔下,这些前现代元素老而不僵、僵而不死,于现代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自伦敦的好东西》中家族与家庭就遗产发生争执,家族以吃空丧家财产的精神实施报复。人们明明“相看两厌却不得不服从于他们无法否认的血缘关系”,反映了承自上古的家族传统与当代法律认可的家庭、身份和财产上的紧张关系,事实上,这也是宗族与国家搏弈的现世投射。在家庭制度上,加帕显然站在传统的对立面,而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她的态度却有些暧昧。没错,加帕在《朱莉安娜小姨的印度雇主》中批判了男性的处女情结,但她在更多篇什中对女性的描写选择了一种很奇怪的方式。《金三角中心》等篇中的女性不乏受过高等教育,却一律甘做有钱男人的“偏房”和二奶,穷极无聊时她们还会抗争,但结果无不乖乖飞回金丝笼。我们会觉得纳闷,一个女作家——尤其是在一个男权当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在写两性时,为何不选择一种比较女权、比较激烈的方式呢?我想,这也是像加帕这样的跨文化书写者常常遭遇的困境。非洲传统的一夫多妻、重男轻女固然是糟粕,西方的“自由”性关系和淡薄的家庭观念同样要不得。在书中,那些抛弃家庭、乱搞关系的女人甚至比男人更惨,而《和解》一篇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女权的回应:维系情感的家庭,以及家庭那些“大的小的,一切需要做的”,才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加帕才不管这种说法有多土多惹恼女权分子,而这篇小说在整个集子的黑色氛围中的确透露出一丝难得的温馨和隽永。总体而言,此书写得简练精粹,不拖泥带水,对容易陷入情感陷阱的女作家来说甚是不易。书中那么多麻烦和灾难,常人大概要作一番抒情、渲染,幸得作者以轻快手法带过,《东区挽歌》反映的世俗群像才如此生机勃勃,令人发笑,又痛在心头。
  •     在小说史上,讽刺小说曾拥有相当显赫的地位,是小说艺术初期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讽刺,小说与现实生活建立了联系,经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等都带有强烈的讽刺元素,而果戈理、哈谢克们的长才,至今令人难忘。然而,随着传媒手段突飞猛进,讽刺像故事一样,被不同媒体所采用,在今天,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新闻报道乃至评论,无不在讲故事,也无不在娴熟地使用讽刺技巧。讽刺的普及化,与讽刺小说的衰落是同步的,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快餐式的讽刺俯首皆是,瞬间就能满足我们的寻求,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讽刺的浅薄化。讽刺作为艺术,它本应有一个深切的关怀,它并不仅仅是一中技术,而是一次高尚的绝望。如果讽刺堕落,则心灵就会坠入麻木的深渊,我们就可能彻底丧失道德敏感。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真正抵抗现代性呢?小说的智慧正被逼到角落中,无奈地看着世界呼啸前行。毫无疑问,《东区挽歌》是一本令人重建对讽刺的信心的创作,佩蒂纳•加帕来自津巴布韦,她的写作洗练、干净,如果不标明作者国籍的话,几乎以为她是一位美国南方作家。然而,她是不同的,因为她有过于犀利的讽刺,那是与背景绝不妥协的勇气。佩蒂纳•加帕的特点在于速度快、容量大,她有很精致的细节,给人以客观写作的错觉,然而,一旦她开始甩垃圾话,那就是滔滔不绝的,让人应接不暇。好在,她的才华经得起这样消耗,全部13个短篇看下来,居然毫无重复之感。能做到这一点,也许与她故事多样有关,也许与她切入角度不同有关。佩蒂纳•加帕可能是使用现代小说技巧最熟练的讽刺作家,她的小说即使去除讽刺部分,同样是一部佳作。讽刺不是目的,它最终是为了关怀,然而,这个尺度并不是很好把握,太多的讽刺小说最终走向了刻毒,比如《孽海花》、《三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类。相比之下,佩蒂纳•加帕有一种彻底的悲剧意识,它超越了肤浅的黑暗意识。是的,在那片充满伤痛记忆的土地上,所有的拯救看上去都那样遥远,每一次努力,带来的却是更深的堕落,对此,佩蒂纳•加帕没有嘲笑,没有忘却,没有自渎,她保持了一份厚重的沉默:当心灵失去彼岸,当行走失去道路,我们尤其不应去恨,宁可凋谢,也不让恨来扭曲和涂改生命。在讽刺中,写出莫大的尊重,所以初读时觉得有趣,再读时觉得有味,回味时,简直就是凄凉了。本书作为短经典中的一本,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极高的品质,佩蒂纳•加帕的写作,属于一切被命运的魔咒所封印、无路可寻者,对于真正的苦闷来说,天然会喜欢这本书。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短小而经典
  •     很不错的书,可以让我了解不一样的文化
  •     三星半
  •     13篇小说,几乎写全了津巴布韦的各色人等,从高官豪富到贫民窟。很有意思的是,读后对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却有似曾相识之感。推翻白人的殖民统治,然而陷入极度混乱;把土地收归国有连同种子化肥甚至拖拉机免费送给农民,却换不来耕作;贫富差距,荒淫腐败,出国移民,艾滋肆虐,养老无门,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割裂……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舞蹈冠军》这篇。
  •     葬礼,葬礼,葬礼。
  •     津巴布韦,遥远的世界,陌生的文学。#每日阅读流水#20130914
  •     很真是没怎么读过非洲小说
  •     1-19
  •     津巴布韦的故事读来有点中国味,概因集权之下,无新鲜事吧。
  •     吞下痛苦吧,又能怎样呢。
  •     又是本无感的,这套书献有收获,难道请了王安忆写的序的问题
  •     书还可以,翻了一下,还没仔细看
  •     别人问我津巴布韦还有作家?我的回答是,看津巴布韦的书就好像在看五四运动时的中国文学。这也是它最大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乱世才有的热血和无畏。
  •     果然又是带有自身边缘化色彩的作品,可以与奇玛曼达·阿迪奇埃的《绕颈之物》对读。想想也是——那些宏大叙事下微不足道的悲欢离合,不在此时此刻描绘下来展示出去,又能在何时何地被何人记住?
  •     对得起这个分数。。。。
  •     东区挽歌
  •     贫民窟的亿万富翁们
  •     最喜欢阿纳克斯曳步
  •     不是我喜欢的内容。“每次心碎都是一次短暂的死亡,每次都一样。”
  •     读起来那么熟悉呢?一则则有关谎言、腐败、不忠、背叛、欺骗、理想、幻灭的故事。其实都可以不看这本书,每天醒来面对的这个世界发生的故事浓缩一下就成了这本书。
  •     在白人总理史密斯主政的罗得西亚时代,作者的祖国农业丰收,经济发达,是非洲第二大工业国,但是到了黑人总统穆加贝统治的时代,津巴布韦为何为堕落成如今这个模样?答案就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隐隐浮现。
  •     这本是买来送朋友的,和以前在书店买的不太一样,尤其纸张,不确定是不是正版。快递特别不好,说是当天到货结果当天没送到,打了电话问了说第二天才送,还各种不给送到所写的地址,无语了都。
  •     在小说史上,讽刺小说曾拥有相当显赫的地位,是小说艺术初期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通过讽刺,小说与现实生活建立了联系,经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等都带有强烈的讽刺元素,而果戈理、哈谢克们的长才,至今令人难忘。然而,随着传媒手段突飞猛进,讽刺像故事一样,被不同媒体所采用,在今天,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新闻报道乃至评论,无不在讲故事,也无不在娴熟地使用讽刺技巧。
      
      讽刺的普及化,与讽刺小说的衰落是同步的,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快餐式的讽刺俯首皆是,瞬间就能满足我们的寻求,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讽刺的浅薄化。
      
      讽刺作为艺术,它本应有一个深切的关怀,它并不仅仅是一中技术,而是一次高尚的绝望。如果讽刺堕落,则心灵就会坠入麻木的深渊,我们就可能彻底丧失道德敏感。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真正抵抗现代性呢?小说的智慧正被逼到角落中,无奈地看着世界呼啸前行。
      
      毫无疑问,《东区挽歌》是一本令人重建对讽刺的信心的创作,佩蒂纳?加帕来自津巴布韦,她的写作洗练、干净,如果不标明作者国籍的话,几乎以为她是一位美国南方作家。然而,她是不同的,因为她有过于犀利的讽刺,那是与背景绝不妥协的勇气。
      
      佩蒂纳?加帕的特点在于速度快、容量大,她有很精致的细节,给人以客观写作的错觉,然而,一旦她开始甩**话,那就是滔滔不绝的,让人应接不暇。
  •     每一次心碎都是一次短暫的死亡,每次都一樣。
  •     世界上的人性都相当!
  •     翻译有的地方略显生硬。
  •     食髓不知味。刀功不好。
  •     短经典的都是好书
  •     重要的是她来自[人人都是亿万富翁]的津巴布韦。重要的是她居然还在联合国任职。而她还是一位小说家和社会批判家。她的批判、讽刺和无奈融在了她的文字里。
  •     这两篇我还蛮喜欢的 来自拉拉潘济的女仆和午夜加州旅馆
  •     讽刺。
  •     死于伟哥诱发的心脏病的民族英雄;贫民窟里被侮辱的疯女人;被精神病的法律系学生;和其他女人共享丈夫、靠挥金填补空虚的官太太;客死他乡的混文凭留学生;领着三双小半码的鞋下岗失业的工人;因贪财和无知掉入网络诈骗的外交官员;为游击队士兵提供性服务的少女;畅想着新生活却被锅里肉的焦糊味拉回现实的女仆;粉红开裂嘴唇的艾滋病患者;因不同原因非法移民至英国的年轻人;失了爱情的忠诚却因生活的惯性让婚姻苟延残喘的夫妻;经济危机里投机倒把的商人……译者间接提到本书的一大卖点是津巴布韦的现状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但我这个读者不但没找到新奇,反而同作者产生了际遇相同的共鸣。故事不止发生在津巴布韦。
  •     老练的叙述和对社会政治的讥刺也无法掩盖内里虚弱的事实 最喜欢曳步那一篇。新人作家还是需要累积才能拥有丰厚的内核吧。
  •     可能是因为英语写作,文风偏美国南方小说多一些。至于幽默讽刺的说法。津巴布韦这个国家的政局与经济本身就够黑色幽默的。所以也未见过人之处。倒是有几篇能够看出作者对于小说体裁运用的开拓性。
  •     非洲的新希望
  •      2013-04-16老练的叙述和政治讥刺也无法掩盖内里虚弱的事实 最喜欢曳步那一篇 新人作家或許还是需要累积才能拥有丰厚的内核……
  •     跟中国不一样的现状,更悲催的境况
  •     反映极权统治下,人们悲惨的生活景观的,和1984,动物农场有些相似。我对这种社会主题的小说果然无感啊…还是更偏心反映个人生存困境、寂寞与存在感的私域小说。这本pass
  •     有几篇还行
  •     我对津巴布韦的概念只有通货膨胀四个字 原来四个字也能变出好多故事…… 短经典系列读起来反而需要耐心 一走神就无味了orz
  •     朋友推荐的,非常喜欢
  •     『文中的人事物处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缩影,原来同被统称为第三世界发展国家是有原因的,值得一看!』……
  •     在新的津巴布韦,人人都是罪犯。
  •     这是一部不提前预习津巴布韦历史就看不出感觉的小说集,而且王安忆的序也写得麻麻。
  •     一个通货膨胀率曾达到231000000%的国家....
  •     讀過的第二本非洲作家的書。故事沒有給我留下特別深的印象。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讓津巴布韋底層民眾生活潦倒,而對西方社會財富的渴望則讓這片非洲大地更為貧瘠。
  •     第一次读津巴布韦文学,并无陌生感。可读性强。佩服这套丛书编选者的眼光,在读过的二十本中只有一两本无能欣赏。
  •     论翻译的重要性
  •     女人是极会写短篇小说的,她们极度敏锐的捕捉力有时会让爱大刀阔斧的男人惊讶和难堪。
  •     @顾不厌 已经印了哦。
  •     非洲小说很棒啊。
  •     3.5
  •     经典文库
  •     #19 “来自伦敦的好东西”、“穆潘达瓦纳舞蹈冠军”、“我的堂妹兰巴纳伊”、“和解”、“午夜加州旅馆”除此之外,其他的没什么可看的
  •     人文社的短经典丛书,部部经典,值得好好阅读与收藏!
  •     总觉得写来写去也就那么点,不过还蛮长知识的
  •     <东区挽歌><来自拉拉潘济的女仆>。其实不算小说,就是把生活里活生生的故事换个人物而已。愈发觉得能震动人心的文字只可能是诗歌小说这种,一麻袋钱买一个面包这种事写在教科书里或者社论文献里毫无感觉,换到故事里才会真的引起同情共鸣。作为小说集本身三星,作为非洲某些地方的实景五星,匀一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