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风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青眼风流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807617228
作者:朱奇志
页数:48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028 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品读】《世说》之语言智慧,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法,刀剑相攻,火星四溅,行的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直道。有时睿智犀利让人大呼过瘾,有时不免境界太浅而跌人恶趣。即如此则,拿着人的姓氏开涮,首先就不够地道。若只是春花秋月的调侃一番倒也无妨,偏要寻出弑君之臣这样屈辱性的题目,就未免太不给人脸色,自己也自然颜面无存。 029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日:“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日:“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品读】 顾荣此言,原本是为了宽皇帝老儿的心,倒也得体,只是有点阿Q而已!古代帝王有“盘庚五迁”、“九鼎迁洛邑”等诸多成例,民间又有树挪死人挪活的说法,可见这迁都倒也使得。若这迁都是出于主观意愿,是为了谋求发展,或如曹操那样是一时权宜,日后必有大动作,这迁都值得大书特书。若这迁都是情不得已,像黄鼠狼那样被撵得四处乱窜,慌不择路找偏僻处生存,则没有资格去援引古代帝王的成例,还是如元帝那样“心常怀惭”为好。 030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日:“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日:“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品读】 古代评家不齿此条。刘辰翁以为“极鄙而隐”,李贽以为“太无味”,其实都是道德决定论作怪。以为凡好言语,必彰显德行,抒写心志,不然便是鄙陋无味之言。殊不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精神,寻常小语自有豪言壮语所不及的妙处。庾亮与周凯(字伯仁)拿胖瘦说事,既有见面寒暄的客套,又有彼此关切的亲和,虽为名士间的日常小景,但如冷盘凉菜,煞是有趣。庾亮是宾,周颛是主,庾亮是捧哏,周凯是逗哏。最后的包袱虽不合胖瘦之生理逻辑,倒也别致有趣。换用简洁明快言语表述则为:去掉的是赘肉,剩下的是精神。 03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品读】 周颛是文人,王导是政治家。晋室东迁,偏安江左,文人对此伤心落泪,感叹嘘唏;政治家则心有不甘,豪言壮语,掷地有声。观此则情境,倒是周凯的文人较为本色,王导的政治家却显得有些皮相。东晋文人原本就好风月、吟花草,风和日丽之时“藉卉饮宴”,是再自然不过的雅集。且文人心灵柔软,情感细腻,素喜对月伤怀,迎风洒泪,对此“美日”,不觉牵动了心灵深处那一点点委屈,不禁伤感流泪。王丞相既然作金石之声,有一腔伟怀,就该像辛弃疾那样“栏杆拍遍”,何以要“藉卉饮宴”?其实世间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晋室东迁,在政治上受尽委屈,但在文化上却开启江南才子之先声。

前言

《世说新语》乃风流之宝典,名士之秀台。尽管全书浩繁,凡三十六门,一千一百三十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尚,俨然魏晋六朝的百科全书,但其意义视阈显然是名士风流。拿陈寅恪的话来说是“清谈之全集”(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拿鲁迅的话来说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毫无疑问,《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六朝历史文化以及士人心态最值得研读的一部珍贵文献,同时,也是当代文化人最值得放在案头和枕边赏玩的一部恰情之作。试想,酒后茶余,乘兴翻检,看阮籍的青白二眼,看王猛的扪虱而谈,看刘伶的纵酒裸裎,看王子猷的兴尽而返,及至“超男”卫玠被粉丝的眼球看杀,嵇康与钟会关于“何所闻”与“何所见”的脱口秀。郝隆在七夕于烈日下光着肚皮“晒书”的行为艺术……其文化领悟与心性滋养胜过读端严方正的史书千倍万倍。    倘若剔除细枝末节的眼障,把它看成一部有别于其他一般著作的奇书从根本上加以审视和考量,《世说新语》则主要呈现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文本的原生态    尽管《世说新语》的编纂者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巧费经营,以孔门四科开其端,以三十六门为类型框架,而每一类型又似乎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但它毕竟是一堆文化碎片,过于散乱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意义衔接和归属。和其他整肃的史书相比,《世说新语》无疑呈现出随意散漫的原生态属性。这种原生态的存在状态虽然缺乏意义的清晰诉求,不能像大合唱那样呈现鲜明的主题,但却在众声喧哗中包含巨大的张力和敞开性。碎片与碎片之间的堆积、连接、冲撞会摩擦,生发出无数信息,人们在对碎片的翻检和晾晒中会领略到更真实更多元的文化景观。    二、抒写的片断性    拂开罗兰·巴尔特漂浮在写作上有关能指、所指的符号学理论,《世说新语》是真正意义上的片断写作。全书一千一百三十条,长短不一,彼此独立,看似散乱而又声息相通,如沙砾般在各自的角落里熠熠发光,组成一道松散而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世说新语》的这种片断抒写,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真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决不装腔作势、捏腔拿调,作虚头八脑的过渡文字;其二是随意——如王子猷那般,乘兴而往,兴尽而返,写与不写,全由心做主;其三是凝练——片断小语,不作奢华的铺陈,不作无谓的渲染,“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四是生动——《世说新语》的生动是一种特殊的生动,不作说书人似的吆喝,外表典则冷峻,气韵生动全由读者把玩而出。    三、内涵的特异性         翻开《世说新语》,满纸皆是奇异之气,只要不是过于愚钝, 便会被它的超凡脱俗和标新立异所绝倒。倘要追溯原因.乃由魏晋 六朝时期的文化转型使然。魏晋六朝是学界公认的文化转型时期, 而这一文化转型在东汉后期就已悄然兴起。东汉后期,汉王朝急嘲走向没落,血腥的诸侯混战、丑陋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宫廷政治,严重地挫伤了文人的政治信仰。于是清议之风兴起,文人的兴趣由外在事功转向内在心智的操练,非汤武、薄孔丘,“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时代风尚,演绎为巴赫金所说的文化的狂欢化。这种狂欢文化意味着精神的亢奋,表现出颠覆现存秩序、宣泄个人情绪的价值诉求。这种具有颠覆性的狂欢文化的主体维度的经典描述便是“魏晋风度”,正是“魏晋风度”构成了《世说新语》内涵的特异性,而这种特异性又主要从颠覆性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主观内省、适己从心的玄学解构修身事功的两汉经学,从理论上颠覆了先秦以还的伦理价值体系。    2.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行为方式颠覆先秦以还的行为规范,使恃才傲物、任诞使气成为时代风尚。    3.以爱美尚奇的审美偏好颠覆先秦以还质朴厚重、中正平和的审美价值取向。    4以对人物气质风神的赏誉颠覆先秦以还注重人物功业的品评,将价值取向由外在事功牵引到内在心性的自由。    5.以片断书写的边缘化、个人化叙事颠覆以帝王将相为主体的宏大叙事,在文人轶事的日常风景中获得一种随意性的真实。    《世说新语》恰恰真实地记载了魏晋名士在狂欢化语境下的种种奇异之举,成为名副其实的魏晋风度的形象演绎,当然也就成为一本地地道道的奇书。    如此一本奇书,虽然让文化人顶礼膜拜,让读者阅而心醉,让市井之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但却为研究者出了一道难题.甚至形成一个巨大的悖论,让后人左右为难。《世说新语》虽文采风流,但毕竟是文化碎片,不说难以衔接贯通为有序的系统,即使抖擞精神,殚精竭虑,考辨文体之属性,索解人物之行状,剖析辞章之精义。提炼艺术之韵律,阐释文化之内涵,以成系统规整之作,但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其行为本身恰恰离魏晋风流相去甚远,会被魏晋名士目为腐儒而轻蔑之。若学名士模样,不复依傍,随意点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则会被今人目为没有学术品位,甚至会斥之为东施效颦,沦为丑类。    犹豫再三,只得于二难之间选取后者。理由有三:其一,笔者不才,做钩沉索隐、阐幽发微的鸿篇巨制恐气力不济,若强力为之,则不免有污“学术”二字的体面;其二,学名士模样,毕竟应了名士的景,且率性而发,无牵无绊,比写端严方正的学术文字畅快许多;其三,遍观学界对《世说新语》的研究,整肃分析者多,随意点染者少,整本的率性品读的著作尚未出现。有此三端,心窃喜之。试想,既省了做学问的繁难,又接着名士的脚踪儿,又能写嬉笑怒骂的性灵文字,还填补了某方面的空白,何乐之而不为?此戏言也,博雅君子不必介怀。    书名题为“青眼风流”,取阮籍青白二眼之意,一为偏正结构,一为动宾结构。所谓偏正结构,即“青眼”为魏晋风流之形象化描述;所谓动宾结构,即笔者亦学阮籍模样去“青眼风流”。然名为“青眼风流”,却不时以白眼视之,不是故意如后现代那样践踏崇高,而是有白眼的理由。魏晋名士虽高雅超迈如云中鹤,但人无完人,毕竟有小恙微疵,偶尔白眼一下,倒也使得,此其一也;魏晋名士任诞狂狷,眼睛长在额头上,惯于拿白眼看人,若过于低眉顺目,做小伏低,反倒受其轻视,会招致更多的白眼,此其二也;魏晋风流是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景,虽高华绝尘,但毕竟有着时代的局限和固陋,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审理,自然会有些许白眼,此其三也。而且,从解释学的角度言,间或施以白眼,会形成阐释与文本之间的对抗,构成某种反讽,从而孕生出某种意义张力,使文本意义获得某种膨胀和延伸。    虽然是率性而发的文字,但真正做起来亦有它的难处。全书一千一百三十条,每一条后面写一则品读,尽管其要不在阐释文本,而在拈出一点因由,随性感发,但毕竟数量太大,难免彼此重复,前后冲撞,力弱而疲沓。再者,个别品读兼及刘孝标注,出版时考虑篇幅太大,只得割爱删之,这就使个别品读与文本有些疏离。看官若觉得某些品读文不对题,烦请拿刘孝标注参照阅读,若依然觉得隔靴搔痒,则祈请海涵而一笑置之。    如此做《世说新语》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其结果也许是费力不讨好,会被资深学者斥为野狐禅,会被一般读者讥为伪性灵,但我却无怨无悔,因为这是我打心眼里想写的文字,不为完成科研任务,只是为了纵心适性。即使被斥为东施效颦又何妨,不还是东施么,不还是效西施之颦么,不还是和西施脱不了修辞关系么?有此数端,足矣幸矣。    朱奇志    辛卯岁末于长沙月湖

后记

有时想想,世间事还真的讲点机缘,即如本书,就颇有那么一    点无心插柳的意思    还是在2006年的时候,现在的岳麓书社副社长、总编辑,当时的编辑部主任曾德明先生约我做一本《世说新语校注》,作为标准本古典名著系列丛书之一。此等厚爱,心感念之,于是甄别版本,钩索史料,考辨辞章,做“我注六经”之细致功夫,但魏晋名士的气场过于强大,名士风流的确撩人,使人性灵摇荡,难以自持,于是便信笔涂鸦,把那电光石火甚或醍醐灌顶般的感受抒写出来。片段抒写,无意为文,断断续续,零零碎碎,只求心智舒展,只在会心处翱翔写之,写成便得意观之,敝帚自珍,聊以排遣校注之寂寞。不想曾德明先生偶然阅之,觉得还有些意思,而且还没有人这样去做《世说新语》,或许会有些市场,于是便鼓励我干脆在每一则后面都写段札记,其要在不求依傍,率性而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然后单独成书出版。获此爱赏,喜不自胜,片段书写便越发有了精神,此便为本书之机缘。    然笔者生性慵懒,做事凭兴趣,缺乏意志力。当初做校注时尽管名士风流撩人,时有冲动之想,但片段书写,却是在第八篇《赏誉》之后,待到获曾德明先生激赏,欣喜亢奋,抖擞全副精神倾情写之,但毕竟功力不济,写到最后几近虚脱,感觉浑身上下被抽空了一般,前面落下的六百来则只得暂时停下。这一停,便停得无法收拾,因为教学工作繁忙,因为失眠、神经性耳鸣的痰病折磨——诸如此类自我开解的原因。    感谢岳麓书社的诸位良师益友,没有他们的抬爱、鼓励和督促便没有我这本小书。感谢曾德明先生不以身份地位视人,奖掖后进,使我获得如此难得的机会;感谢我的责任编辑——文学编辑部主任杨云辉先生,是他的辩难析疑、刮垢磨光,才使得本书有现在这番模样;感谢总编室主任陆荣斌先生、湖湘文库编辑部主任马美著先生,是他们的垂问督促使我获得写作的动力。凡此种种,铭记于心,致谢难以道其感念之一二也。    呕心数载,终成此书,其间的酸甜苦辣难以青说。魏晋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留下的是供人思索的残片;世俗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呈现出万头攒动的场景。不知我的品读能否入高视阔步的魏晋名士之法眼,能否引得行色匆匆的现代人回眸一瞥,真的不知道,唯有心存忐忑而已。    朱奇志    辛卯岁末于长沙月湖

书籍目录

前言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后记

编辑推荐

《青眼风流:品读》是研究魏晋六朝历史文化以及士人心态最值得研读的一部珍贵文献,同时,也是当代文化人最值得放在案头和枕边赏玩的一部怡情之作。

作者简介

《青眼风流: 品读》乃风流之宝典,名士之秀台。尽管全书浩繁,凡三十六门,一千一百三十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尚,俨然魏晋六朝的百科全书,但其意义视阈显然是名士风流。拿陈寅恪的话来说是“清谈之全集”,拿鲁迅的话来说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图书封面


 青眼风流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书排版用纸印刷都不显好,书也感觉旧旧的,版权页找到看居然还是才出版没多久的,但为什么看起来那和旧啊!
  •     朱奇志的书都是好书,我等了好久才买了第二本他的书。难得啊。
  •     很棒,朱老师上课很潇洒,写的书也很风流倜傥~评价的很好。
  •     阅读典籍的心情 感受朱教授的傲气与豪放
  •     评点通透,学士深厚,常有神来之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