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全集译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颜之推全集译注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533313371
作者:张*堂
页数:451页

章节摘录

书摘    1.7.1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髀也山。”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1.8.6    齐孝昭帝侍娄太后疾,容色憔悴,服膳减损。徐之才为灸两穴,帝握拳代痛,爪人掌心,血流满手。后既痊愈,帝寻疾崩,遗诏恨不见太后山陵之事。其天性至孝如彼,不识忌讳如此,良由无学所为。若见古人之讥欲母早死而悲哭之,则不发此言也。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案,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妙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苫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开奖。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卯,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邺平之后,见徙人关。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组褐,吾自安之。”    1.9.3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蕃邸。时,撰《西府新文》,讫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故也。有诗、赋、铭、诔、书、表、启、疏二十卷,吾兄弟始在草土,并未得编次,便遭火荡尽,竟不传于世。衔酷茹恨,彻于心髓!操行见于《梁史·文士传》及孝元《怀旧志》。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祖孝征亦尝谓吾曰:“沈诗云:‘崖倾护石髓。’此岂似用事邪?”    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邢赏服沈约而轻任防,魏爱慕任防而毁沈约,每于谈讌,辞色以之。邺下纷纭,各有朋党。祖孝征尝谓吾曰:“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    《吴均集》有《破镜赋》。昔者,邑号朝歌,颜渊不舍;里名胜母,曾子敛襟;盖忌夫恶名之伤实也。破镜乃凶逆之兽,事见《汉书》,为文幸避此名也。比世往往见有和人诗者,题云敬同,《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不可轻言也。梁世费旭诗云:“不知是耶非。”殷沄诗云:“飘扬云母舟。”简文曰:“旭既不识其父,沄又飘扬其母。”此虽悉古事,不可用也。世人或有文章引《诗》“伐鼓渊渊”者,《宋书》已有“屡游”之诮;如此流比,幸须避之。北面事亲,别舅搞《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桓山之悲;皆大失也。举此一隅,触涂宜慎。    江南文制,欲人弹射,知有病累,随即改之,陈王得之于丁虞也。山东风俗,不通击难。吾初入邺,遂尝以此忤人,至今为悔,汝曹必无轻议也。     1.12.1    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山。”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跖鼠五能,不成伎术。”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略无成名,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文章无可传于集录,书迹未堪以留爱舐,卜筮射六得三,医药治十差五,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天文、画绘、棋博、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炼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惜乎,以彼神明,若省其异端,当精妙也。    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净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总此四途,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干禄。或无丝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幸而感悟人主,为时所纳,初获不赀之赏,终陷不测之诛,则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之类甚众。良史所书,盖取其狂狷一介,论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今世所睹,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守门诣阙,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糠秕之微事,十条之中,一不足采,纵合时务,已漏先觉,非谓不知,但患知而不行耳。或被发奸私,面相酬证,事途迥穴,翻惧偬尤圃;人主外护声教,脱加含养,此乃侥幸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故《表记》云:“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论语》曰:“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    1.18.1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山,《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摧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讹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如此之例,两失甚多。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赡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李季节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颜之推,字介,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以后,终年六十余岁。祖籍琅讶临沂孝悌里(今山东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八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迁居建康长干颜家巷。父颜协,学识渊博,工于草隶,梁武帝时为湘东王国常侍兼府记室。之推出身世代书香,幼承家教,有较好的学问根柢。十二岁时,听江州刺史萧绎讲析《老》、《庄》,被列为门徒;进而学习《礼传》,博览群书,终日不倦,学识大增。又擅长构词属文,所作文章典雅绚丽,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为江陵土大夫们所称道。十九岁时,任职湘东王萧绎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书翰文牍娴熟,处事勤敏练达,深受萧绎的喜爱。二十岁时,绎遣世子萧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为记室参军掌管文翰。时正值侯景作乱,侯景于549年攻陷建康,551年又陷郢州,之推被囚送建康,几为所杀。及侯景乱平,萧绎于江陵自立为帝,之推回到江陵,任职散骑侍郎,奏舍人事。    公元554年,西魏军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梁朝士大夫尽成俘虏,驱往长安。途中颜之推被西魏大将军李穆发现,举荐给其兄弘农都督李远令掌书翰。但他怀念故国,趁黄河涨水之际,携带妻儿乘船经砥柱之险奔往北齐,打算由北齐转归梁朝。不意为北齐文宣帝高洋看中,任命为奉朝请,侍从左右。北齐武成帝河清末年,又被举为赵州功曹参军。齐后主高纬时待诏文林馆,授职司徒录事参军。    由于之推聪颖机悟,博识而有才辩,且工于书信,擅长应对,处事勤敏,深受北齐左仆射祖埏的赏识。齐后主高纬武平三年(公元572年)令掌管文林馆事,后又升为通直散骑常侍、领中书舍人等职。后主甚为信任,恩遇优厚,不久又任命为黄门侍郎,出入禁中,处理尚书事,这是他一生仕途中最为得意的时候。可惜好景不长,后主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北周攻北齐,陷晋阳。隆化二年正月,后主禅位于太子高恒,改元承光,朝廷撤离邺城。当时改任颜之推为平原太守,令坚守河津。不久,北齐亡。    北齐亡后,颜之推人北周,周静帝六象二年(公元580年)被任命为北周御史上士。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颜之推又被征赴长安为隋朝效力。开皇初,奉命与魏澹、卒德源等重编《魏书》,后被隋太子召为学土,甚受尊重。开皇中(公元591年以后),病逝于京兆万年。《北齐书》,《北史》并有传。    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出身的学者,颜之推既有才华,又注重实际,其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他善于细心体察社会,勤于积累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在建康、江陵,还是邺下、关中,对于亲身经历的南北各朝朝野士庶中的各类人物,各地风物俗尚,凡所见闻都能笔录整理,联系实际,结合文献作出必要的考证,为当代和后世留下了一些可贵的精神财富。    据唐代颜真卿所撰《颜氏家庙碑》载,颜之推著有《家训》二十篇,《冤魂志》三卷,  《证俗音字》五卷和《文集》三十一卷。此外尚有《隋书·经籍志》载《训俗文字略》一卷、《集灵记》二十卷、《七悟》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急就章注》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载《笔墨法》一卷,《征应集》二卷、  《稽圣赋》一卷;  《宋史·艺文志》载《字始》三卷;再加上《法苑珠林》所载的《承天达性论》,《遂初堂书目》所载的《八代谈薮》,《北齐书》本传中收人的《观我生赋》,以及散见于历代诗集的零星诗篇等,总计十多种不下一百余卷。可惜散佚严重,现在整理全集,许多篇目已经很难找到了。    ……

内容概要

颜之推,字介,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以后,终年六十余岁。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凡例颜氏家训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勉学第八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书证第十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观我生赋还冤记  金玄  诸葛元崇  夏侯玄  于吉  彭生  公孙胜  张祚与张瓘 麴俭 太乐伎 邓琬 刁玄亮 经旷 万默 殷涓 苻永固 李期 张超 张稗 吕庆祖 牛牧寺僧 苏娥 涪令妻 铁臼 王凌 支法存 昙摩忏 王济左右 游殷 孙元弼  郗鉴  简良  孙基  陶公诗歌辑佚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长篇文章皆依文义分段;生僻字、词,皆用汉语拼音注明读音。
本书译文,采用现汉语体,力求忠实于原作,使普通读者都能通顺阅读。
本书注释,力求明白易懂,讲明训诂,不作繁琐考证。凡采用前贤成说者,皆注出人物姓名。
对原文中的古代地名,尽量在注释中注明今名和现代位置。
本书注释中凡有引文,皆注有出处。引文文义艰涩难解或文字繁多,只写出译文或大意,注明出处,不录原文。
本书注释涉及的历史人物,对品德、功业、著述及有关事件的介绍,视文章需要各有侧重。同一人物重复出现时,除按侧重点介绍处,并说明见或参见某篇注。

图书封面


 颜之推全集译注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一篇篇的集合,不同于家书,不同于族规,就是在举例且各个方面说家庭应该如何如何。伦理品德养生知识的教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