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职场 > 教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5437525
作者:邱华栋
页数:309页

章节摘录

  一 玫瑰花温泉浴加皇帝按摩  从哪儿说起呢? 就从上次我和赵亮一起参加的一个经济学家与人文学者的研讨会说起吧。当时,他开着他的那辆银色宝马,带着我,去参加这个带温泉洗浴和桑拿按摩的研讨会。我们奔驰在通往北京郊区一个度假村的一条大路上,虽然车窗外是一片严冬的肃杀景象,可是我们心情愉快,全身暖意融融。只要是我们在一起,我总是坐在他的副驾驶的位置上。我也有汽车,虽然不如他的好,但是他就是不让我开车,而是让我坐在他的身边,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一起聊天说笑。这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北京郊区的大地灰蒙蒙一片,稀疏的白杨树只剩下了白色的枝干,像是一些被野兽破坏的篱笆,麻木地站立在道路边、农田旁。天地之间浮起了莫名的白色雾霭,显露出某种苍凉的气氛来。整个冬天,因为没有下一场雪,所有丑陋的事物都堆积在那里了,塑料垃圾、枯树叶、农作物的秸秆堆,在乍暖还寒的风中像垂死的动物一样抖动。  我说:“北京这几年的冬天越来越干燥和暖和了,往常,像这个时候,一定要下一场大雪的,可是现在地上什么都没有,空气也干燥极了,还刮那种带沙子的风,真讨厌。”  他点头说:“是啊,上大学的时候,每年的这个季节,我的脚后跟会裂开一个很大的口子,用凡士林、愈裂霜抹一个月,都不见好。”  “别提那些日子了,说起大学时代,我就郁闷,我总觉得你是一个叛徒——背叛了文学,投靠了经济学。现在看来,还是你有远见,投靠经济学这个显学早,不像我死心眼,你看,咱们现在的区别多大啊。”  他哈哈一笑,没有接茬儿说话,而是熟练地开着汽车。宝马530 的操控性很不错,车身比7 系列的要短一些,但是却灵巧很多。我们的车子下了八达岭高速公路之后,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可是,田间的小道纵横交错,就是找不到通往开会地点的道路和路标。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拉车的老农民,他告诉我们正确方向后,我们才又拐向东边一条便道。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有名的温泉会议度假村。那个关于经济和文化的伟大研讨会就将在那里召开,会议的时间是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像天敌一样的人文学者和经济学家们,竟然坐到一起了,他们要研讨的,就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如何去应对和解决。而赵亮,正是大会的一个主题发言者,而我则是一个小组会议的主持人,这些情况,我已经从会议通知和日程的安排上看到了。  我们的车子拐过一个路口,我看到一个带琉璃瓦大屋顶的巍峨建筑赫然浮现在灰蒙蒙的雾气中。

前言

  前行者邱华栋  刘震云  邱华栋是我读书的指导老师。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像他那么博览群书和博览生活的人,特别是博览新书和博览新生活的人,还不多见。许多新书,我是从他手里接过来的;许多新生活,是从他那里听来的。我另有一个指导老师叫李敬泽。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他们三人行,我也变得新生和饱满起来。  于是,邱华栋的小说便与众不同。别的作家写的是“故”事,他写的是“新”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能迅速把我们刚刚看见的生活,眼巴前发生的新事,迅速放到他的小说里。当代中国社会变化多端,充满了魔幻和拧巴,真相和虚假,残酷和喜剧;一杯浑水,澄清需要时间,但邱华栋等不得。也许,他要的就是浑浊和新生,新生的东西未必都好啊,这个好与不好的浑浊和新生,也许更加刺激,更加接近真实j这是邱华栋小说的特点。所以我说他是一个前行者。是一个喜欢新鲜和占先的前行者。  大概是1996年吧,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叫《城市战车》。小说中的一群人是流浪在北京的艺术家。流浪北京,当时是一种时髦。虽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他们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和引车卖浆的芸芸众生绝然不同。但他们也是芸芸众生,无非是众生中新产生的一部分人罢了。在生活中,我也有这样的朋友。但是,我只了解他们生活的表面;读了《城市战车》,他们新的、不同的、剧烈的内心世界,还是让我震惊。更震惊的是,作者在一门心思关注新生活和新人类时,主要关注的是惨烈的一面。原来他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生活的变化是,十多年过去了,这群流浪北京的人,竟有一部分人脱离了流浪的阶层,摇身一变成了上流社会的人,少数、人还成了亿万富翁,除了让人瞠目结舌,回头再看《城市战车》,就成了这些人的旧照片。2000年,我读了邱华栋的新作品《正午的供词》,写的又是前沿生活,影视界啊。这一洼浑水,邱华栋又下了脚。但这回他的主题大变,表面是写鱼龙混杂、物和欲横流的名利场,实际上是在写生和死。这个主题可有些经典。是跟邱华栋年龄的变大有关系吗?接着他在题材上也会返璞归真吗?接着我发现我错了,2002年,他的长篇小说《花儿,花》出版了,题材依然很前沿,写的是网络大潮,写的是媒体;媒体虽然旧,旧时代的中国,就有“包打听”,但网络是新的,视频是新的,媒体从来没有这么脏和这么虚假,也是新的。在新的背景下,邱华栋写了几个媒体人的婚姻变化。新旧交加,让人啼笑皆非。对了,看邱华栋的小说,常让人啼笑皆非。感觉就是这个感觉。  邱华栋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因为他博览群书,特爱在一本小说里,把庞杂的知识和他读这些知识的感受,一股脑捺到小说里。比如上面那三本小说,既有对美术和绘画的知识堆积,也有对电影知识的深入挖掘,还写了许多有关花的学问呢。是好事还是坏事?对通过小说想另学知识的人,起码是件好事吧。曹雪芹就这么干过,在书里写过药方和菜谱,邱华栋也可以这么干。只是不要以枝伤干啊。  到了这本新作《教授》,邱华栋依然是邱华栋,写的又是眼下最热门的一个词——“新阶层”。何谓新阶层?一是在过去的生活里没有出现过这种职业,这种职业新造就了一种人;一是过去这种职业有,但从这种职业里,产生了这种职业过去产生不了的人,都跟新的生活形态有关系。地产商人,白领,私家侦探,小姐和妈咪,是从近些年的中国地缝里钻出来的;经济学家、人文学者、大学教授、律师等,过去也有,但不是这么个有法,今天,他们全都脱下了过去的外衣,换上了新的行头。教授现在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这本书告诉我们,叫“叫兽”。  “新阶层”会带来新内容。邱华栋不但写了玫瑰浴、皇帝按摩、玻璃鸟巢中的女人、私人事务调查所,写了师生恋、夜总会中的大学生、代人受孕等五光十色只有在当代的魔幻和拧巴的生活中才能出现的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这个时代平静的外表下,充满着血的气息,钱的气息,性的气息及这个时代独有的混乱的气息。这是一个庞杂的时代。这是一本庞杂的小说。当然邱华栋还没忘了,他又塞进去许多他对当下许多问题,如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道德问题,包括对文学和《红楼梦》的思考和看法。比起他以前的小说,这本小说就更庞杂了。  这样说来,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恰恰就不重要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知识分子,是教授,是经济学家,是文学研究者。他们是知识分子,又不是,他们是知识分子中产生的“新阶层”。他们依靠知识(可不是文化,文化需要独特的见解)的卖异,依靠帮闲,帮权和帮钱,当然最终还是帮忙了,开始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少数人的生活。少数人的生活,都是前沿的生活。正因为他们活在生活的前沿,通过他们,我们就更加看清了这个时代的喧嚣和痛苦,热闹和寂寞,繁华和贫困,富足和匮乏,物质世界对心灵的煎熬和挤压。表面说的是欲望,是权力,是钱,是性,但人与人关系的内部,说的却是人和生活的剑拔弩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剧烈冲突,却又总是以愉快的兽的方式去解决。喜剧吧?当然,兽的方式,对于解决者总是愉快的。  从结构上讲,小说的叙述是复调的。通过一个文学教授的眼睛,来打量一个经济学教授的生活;通过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婚姻变化,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激烈变动。最大的变动是观念啊。这些混乱的庞杂的新的观念,破坏性地颠覆了旧生活,也歪歪扭扭建立了新生活。但是,这些混乱的庞杂的新的观念,除了刺杀的是光怪陆离的生活风景,还有拥有这些观念的他们自己。虽然他们生活在生活前沿和引导着生活,读了这本小说,我的结论是:他们不是我们的救世主,因为他们连自己都救不了。  这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小说。  也是一本刺激和好读的小说。  当然,这本小说也有毛病。人犯毛病,一般都是老毛病。当然,毛病一般也是优点或特点。这本《教授》和邱华栋其他小说一样,内容也太庞杂了,信息也太密集了;查信息,我们不如上网。还有,往里边塞的各领域各学科的知识也太多了。如果为了授业解惑,不如给我们开一个讲座。更重要的是,前行是一件好事,但前行者也是吃亏的。因为许多新生的和前沿的事情,也许很快就被生活抛弃而变旧了。是不是有比事情新旧更重要的东西呢?但这些还不是我要说的,我要说的是,小说就是小说,小说最终靠的,与事情的新旧无关,跟你发现的新旧有关;小说最终靠的,还是伟大的发现和想象力。  2008.北京

媒体关注与评论

  邱华栋的小说与众不同,别的作家写的是“故”事,他写的是“新”事。  ——刘震云

内容概要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南阳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某杂志主编。中直机关青联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20年来,写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猎户星》《单筒望远镜》中短篇小说150多篇,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多篇。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都市新人类》《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咯纳斯》随笔集《私人笔记本》电影研究《电影大师108将》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游记《日本意象》诗集《花朵与岩石》《从火到水》等各种版本数十种,500余万字。
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日文、韩文、英文、越南文发表和出版。
获得了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山花文学奖、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等十多次。

书籍目录

一?玫瑰花温泉浴加皇帝按摩二?女界精英豪宅中的春光三?有市长参加的家宴四?做大财富的蛋糕五?记忆如影随形六?传道、授业、解惑变得困难了吗七?比萨饼店里的谈话八?一个盛大的派对九?玻璃圆球里的女人十?两根导火索都被点燃了十一?我的妻子成了我的敌人十二?你们的性有问题吗十三?奔向大海的游艇十四?我不要吃那些野味十五?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好十六?私人事务调查所十七?自杀者的遗书十八?经济学家是干什么的十九?你要学会打高尔夫球,死不发力,永不抬头二十?观看闭关的女人二十一?寂寥中有一丝躁动二十二?在葡萄酒庄园里二十三?告诉我你的秘密二十四?复印出版的假书二十五?天国芙蓉夜总会二十六?两面通吃的人二十七?扇子上的菜谱二十八?捉奸二十九?我要捍卫自己的底线三十?传来的都是坏消息三十一?内心的黑暗有多黑三十二?一封留给我的信三十三?还有什么能比大海更广阔

编辑推荐

  《教授》从结构上讲,小说的叙述是复调的。通过一个文学教授的眼睛,来打量一个经济学教授的生活;通过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婚姻变化,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激烈变动。最大的变动是观念啊。这些混乱的庞杂的新的观念,破坏性地颠覆了旧生活,也歪歪扭扭建立了新生活。但是,这些混乱的庞杂的新的观念,除了刺杀的是光怪陆离的生活风景,还有拥有这些观念的他们自己。虽然他们生活在生活前沿和引导着生活,读了这本小说,作者的结论是:他们不是我们的救世主,因为他们连自己都救不了。  《教授》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小说。  《教授》是一本刺激和好读的小说。

作者简介

《教授》的主人公是知识分子,是教授,是经济学家,是文学研究者。他们是知识分子,又不是,他们是知识分子中产生的“新阶层”。他们依靠知识(可不是文化,文化需要独特的见解)的卖弄,依靠帮闲,帮权和帮钱,当然最终还是帮忙了,开始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少数人的生活。少数人的生活,都是前沿的生活。正因为他们活在生活的前沿,通过他们,我们就更加看清了这个时代的喧嚣和痛苦,热闹和寂寞,繁华和贫困,富足和匮乏,物质世界对心灵的煎熬和挤压。表面说的是欲望,是权力,是钱,是性,但人与人关系的内部,说的却是人和生活的剑拔弩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剧烈冲突,却又总是以愉快的兽的方式去解决。喜剧吧?当然,兽的方式,对于解决者总是愉快的。
从结构上讲,小说的叙述是复调的。通过一个文学教授的眼睛,来打量一个经济学教授的生活;通过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婚姻变化,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激烈变动。最大的变动是观念啊。这些混乱的庞杂的新的观念,破坏性地颠覆了旧生活,也歪歪扭扭建立了新生活。但是,这些混乱的庞杂的新的观念,除了刺杀的是光怪陆离的生活风景,还有拥有这些观念的他们自己。虽然他们生活在生活前沿和引导着生活,读了这本小说,作者的结论是:他们不是我们的救世主,因为他们连自己都救不了。
《教授》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小说。
《教授》是一本刺激和好读的小说。

图书封面


 教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既有着欧洲的富足,也有着非洲的贫穷。有段话比较形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像是一列火车,火车出站了,我们的火车跑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快,我们看到的风景、体验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火车太长了,前面的跑了很锭,后面的才刚出站啊,那些在后面车厢的,就是眼下的穷人和弱势群体。(汗,不会是某位经济学家讲过的吧)作者写的是一群“新阶层”人物,经济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是哥们儿,他们互相批判对方的论调,又互相依靠。道德沦丧在“存在即合理”的论调里。如今,买房贵,看病贵,上学贵,气质和艺术修养,都是需要钱堆起来的。有钱的夫妻离婚一如打仗,为的不就是金钱嘛,如果只有十元钱还有什么不好分的。前几天有二条新闻:一是一名小学生因为发烧向父母要十元钱,家里穷,父母为了谁舍脸出去借钱而争吵,小学生居然用红领巾自尽了。另一则是一年青人,母亲病故,因家贫无力火化,将尸体裹了草席丢入江中,结果被判刑,所谓侮辱尸体罪。这样事情还是少一点的好,太令人寒心。就像刘震云序里写的:毛病一般是优点也是缺点。内容庞杂,信息密集,往里边塞的各领域各学科的知识太多了。因为作者博览群书,特爱在一小说里,把庞杂的知识和他读这些知识的感受一股脑捺到小说里,是好事是坏事,就看你喜欢不喜欢了。往往看到自己了解的信息就觉得作者未免有点多此一举了。
  •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是为人敬仰的,作为这其中的高端人群——教授,更是象征着知识与真理的权威。然而,在邱华栋先生的这本《教授》中,我们看到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尽显人性的低级欲望,淋漓尽致。 该书一明一暗写了两个教授,明的是主人公经济学教授赵亮,暗写男二号“我”——赵亮的铁哥们,文学教授段钢。两个人本是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文学系同学,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开端时代,对上流社会有敏锐嗅觉和强烈欲望的赵亮毅然投笔从商,学起了日后的显学——经济学,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天赋,成为中国经济学理论领域的风云人物。政界、商界、学术界都呼风唤雨,酒场、情场、欢场场场得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成为弄潮儿。当然弄潮儿的下场十有八九会被浪打翻,赵亮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翻的更彻底、更惨烈,虽然表面看只是婚变,但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却是致命的,让人瞠目结舌,尽显人性中的阴暗与卑劣。作为他忠实的朋友,“我” 段钢是这个过程的全陪,尽管他对赵亮的观点有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但作为朋友却对其私生活介入很深,领着我们看到了“叫兽”的真实一面。 从《教授》中我们已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教授是我们这个变革中的社会里的既得利益者们,而且他们有知识、更有话语权,注定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份子,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人脉,并能支配更巨大的社会资源,比如书中的赵亮,在成为“南澳”市经济学客座教授、市长的智囊的同时,也很自然的介入这个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也就是说他可以参与数以亿计的资金运作,灰色的利益空间之大可想而知。同时在这些教授的工作环境——大学校园,也早已不是知识的象牙塔,到处是学术利益与学术腐败,师生间的潜规则、性交易,师生邂逅的场合甚至都已发展到校外的夜总会,男性教授成为在其中“打工”女学生的顾客,而这些夜总会、洗浴中心、皇帝按摩等场所正是教授们平日的交际场所。也就是说,在教授的周围到处是欲望、到处是诱惑,在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还会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做的也是钻营学问。 书中除了对教授这个行业做了深入的剖析外,对很多社会新职业、新阶层也有描述,比如代孕者、行为艺术家、私家侦探、小姐等等,特别是对小姐这个特殊人群,写得比较多也比较有深度,从她们的服务场所、服务价格、服务内容,到她们的出身甚至是从事这个行当的内心感受都有所涉及。这样写并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借这些人的生存状态与境界学教授赵亮的“嫖娼扶贫”理论呼应、明讽,让我们更看清了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鼓吹的理论的荒谬,深刻的揭示出这群被利益驱动之下的“叫兽”的丑恶嘴脸。
  •     一本议论冗长的书,一本把社会现象堆积起来以小说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作品。作者的批判欲太强了,以至人物的概念化痕迹明显。我想象不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话会那么唠叨,那么充满了“哲理”和讽刺的意味。看完这本书,只有一个词给我留下了一点印象——“叫兽”,如果这是作者的发明,倒也表现了其机智和小聪明的一面,但人物和故事的确太一般了!在报纸的新闻里,在我周围人们的闲聊中,小说中写的一切,无非是因把社会现象堆积起来而更显夸张,却丝毫没有给我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新颖与惊异。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无论怎么看都觉得是为赶潮流而写的
  •     邱很敏感,但是这个书写得太草率了,新中国未来记式的僵硬。
  •     晕,你这么一说,我还真不想看了
  •     终于明白刘震云在序中所说缺点也很明显的意思了。 不像人说话。
  •         是在买贾平凹的《秦腔》时顺便买了一本,毕竟咱现在也能属于一文人,想看看别人尤其是北京的爷们过得是什么日子。再说了,有多长时间没有看小说了,今年似乎就看了个《驻京办主任》。不过,这本真的很失望。
        应当说,无论是从专业背景还是生活熟知程度上,对于教授这个群体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不知邱华栋是怎么把刘震云带进来的,但刘震云这次可真的是做了托了。
        这本书,充其量算是个人的噫语。我很怀疑目前是否还有书中文学教授这样觉悟的人,而经济学教授这样的人肯定也是在想像中完成的。对于整个教授群体,作者肯定是在夸大其在社会的地位。目前大学教授过得不太差是事实,但也绝不会像作者所写的那么好,低层次的对于各种美食场比较熟悉,高层次的对于淫乐场所比较熟悉。这反倒不如《驻京办主任》写得真实了,那是官员,花得是公款,而教授再多的外块也架不住这种尝试。此外,在功利的获取上,在生存的智慧上,在道德的把握上,目前的教授群体既非圣人、超人,也远非傻子、呆子,更为普遍的还是偏传统的道德体系下。
        书中大量对于时事的评论,根本不是生活中的语系,只不过是作者自己牵强附会的表白,这非小说的功能,更非好小说的要素。好小说是引人思考,而非是对于时事材料的拼凑再加上直言其意的评述,这有强奸读者意志的嫌疑。通过阴道获取女人的心还是需要前奏与前戏的,小说也应同理。
        作者自身似乎也有性压抑的倾向,因为正常人并非什么时候都需要对于异性展开联想或评价。尽管此为人之本性,尤其是男人之常事(一说服装为女性最常用的谈话主题),但也不可滥用。尤其是因为一个包二奶或嫖娼的事就将某人搞倒,此为中国特色,但并非什么光荣之事,甚或在心领神会的今天都感到有一些悲哀。而因为此事在离婚财产的分割上会有财产全失之险,似乎并无法理的支持,亦不可成为矛盾的焦点或主线。
        至于作者想宣扬的主张、理想或大义凛然之感,根本无需过多评判,只想用一句常识的话作为个人观点的阐明,善良的动机往往引导走向地狱的道路,计划经济下如此,市场经济下更是如此。
        好在只是浪费了一天的时间,真的是不经济啊,希望邱作家真的不要再误人了。谢谢啦!
      
      
      
      
      
      
      
      
  •     这本书描述了教授作为社会生活普通参与者的真实的一面,不做作,不矫情。教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能做到这些就算尽职了,不需要透过其教授的身份看他其他的东西。
  •     可惜不能打半星……
  •     垃圾的堆砌,缺乏智慧。
  •     别看了。。特别唠叨,貌似很多内容但是一点营养都没有。
  •       我忘记了为什么会买这本书 大概是因为当时在万圣的新书台的最前端 而且是刘震云作序 所以才买下的
      不过翻看之后觉得这书和驻京办主任那种小说没有什么大区别
      只是像刘震云说的 邱姓作者关注的是人群比较特殊吧 写出的人物比较新鲜
      
  •       看了第一面几乎都没有欲望接下去看,那么几页的书我除了DB时看看几乎不看了,就这样伴随着我的排泄,终于用了1个月看完了。
      
      简单的说此书把一个故事说的十分冗长,让我想到了小学时期的扩写。文采不行,故事说不动听,MS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但是怎么看都觉得作者创作功力的缺乏,很多时候像教条主义,让想看故事的人觉得烦,让想看思想的人觉得更烦,导致这本书成了真正的四不象。
      
      没有看过此书的人不用看了,浪费时间,看过的,估计和我一起哭了吧。
  •     浮躁的一本书。
  •     烂书
  •     某人给买的,看了两页语言太差了,遂扔了。
  •     评论本身会暴露评论者.
  •       这书挺好的呀,怎么分数这么低,字数少,一口气看完了,我不管格调高低,能让我看下去的书,就认为是好书,起码是本有意思的书。
  •     给我的触动很大。。
  •       刘震云没好意思直接说这本书很垃圾,还憋着恶心赞美两句,骗了不少读者花大洋买了这本《叫兽》。后来上网搜搜邱作家何需人也,才发现他和王朔还掐了一回。根本不需要去了解掐架结果,只需问一句:“邱作家,您受的内伤好点了吧?”
      邱作家从北京各色人等那里打听点名人隐私,再google点百科常识和奇闻异事,编造些自娱自乐的YY情节,硬生生就能堆出本书来,不免让人对这种“学院派”作家彻底死了念想。
  •     有意思,找一本看看
  •       文学家遇到经济学家的扦插往事。。。现实的习惯性无奈和。。。习惯的现实无奈。。。。。。。。。。。。。。。。。。。。。。。。。。。。。。。。。。。。。。。。。。。
      婚姻的利益。。。性爱的猖獗。。。爱的不现实性和致命弱点。。。在你面前就像一个兵马佣。。。有表情。。。看是有情绪。。。却被表面的斑驳剥夺。。。只能当个逃兵。。。
  •     作为职业作家写出这种百度百科作品确实大失水准
  •     同感,我也是在DB中断断续续看完的...
  •     现实的摹写,或者说并没想追巴尔扎克或左拉但却有了某种形似。两个教授更像双子座
  •     世间百态,学术败坏
  •        一本议论冗长的书,一本把社会现象堆积起来以小说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作品。作者的批判欲太强了,以至人物的概念化痕迹明显。我想象不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话会那么唠叨,那么充满了“哲理”和讽刺的意味。看完这本书,只有一个词给我留下了一点印象——“叫兽”,如果这是作者的发明,倒也表现了其机智和小聪明的一面,但人物和故事的确太一般了!在报纸的新闻里,在我周围人们的闲聊中,小说中写的一切,无非是因把社会现象堆积起来而更显夸张,却丝毫没有给我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新颖与惊异。
      
  •     哈哈 不好意思 可能是网络的问题吧 我已经把重复的删掉了
  •     太概念化,太知性了,笔下的人物一点生命力都没有,只是直白生硬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整本书只是信息和观点的堆砌,没有什么诗意、想象,更谈不上对人性的挖掘。这就算不上什么文学作品了。
  •     叫兽
  •     一本大杂脍。邱华栋读过不少文学经典,但他一点也没消化
  •       买来的时候发现字那么小,于是觉得似乎应该是内容丰富的书吧。
      看了三分之一,果然内容丰富。作者似乎对什么社会现象都说了一两句批判的话。但更像是一种牢骚堆砌,全都不够深入。而且由于知识有限,有些批判甚至是滑稽可笑的。学术讽刺的小说,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写得非常好,从故事体系和语言来说都比这个上乘很多。《教授》中的对话太繁琐了,实在没有什么真实感。完全的元素杂糅。
  •     故事会水平......
  •     poobear重复发了一次评论:)
  •     看到一半的时候 被赵亮的成就触动很深 往后看 才发现也不过如此——这样的人于我们的社会可说常见 最后 又觉得这样的还是很令人羡慕 看完之后 我发现权力 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顶级富翁来说是致命的
  •     我是在 2008年《十月·长篇小说》第1期 读到的这部全文刊载的长篇小说 当时发表时的名字叫《影子教授》 故事情节俗套 小说以文学教授的口吻把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新闻和现象勉强植入小说中 再附上自己肤浅的评论 让人超级恶心 小说叙事啰嗦 一个中年男作家在那儿絮絮叨叨说教式的自言自语让人不忍猝读 十月 也是老牌纯文学刊物 怎么刊载这么垃圾的小说 这个人还是 《青年文学》的执行主编 呵呵 得了吧
  •     边界消失的年代,就像书里那个私家胖侦探说的,只分输赢,不问对错
  •     当下的事儿
  •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是为人敬仰的,作为这其中的高端人群——教授,更是象征着知识与真理的权威。然而,在邱华栋先生的这本《教授》中,我们看到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尽显人性的低级欲望,淋漓尽致。
      
      该书一明一暗写了两个教授,明的是主人公经济学教授赵亮,暗写男二号“我”——赵亮的铁哥们,文学教授段钢。两个人本是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文学系同学,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开端时代,对上流社会有敏锐嗅觉和强烈欲望的赵亮毅然投笔从商,学起了日后的显学——经济学,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天赋,成为中国经济学理论领域的风云人物。政界、商界、学术界都呼风唤雨,酒场、情场、欢场场场得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成为弄潮儿。当然弄潮儿的下场十有八九会被浪打翻,赵亮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翻的更彻底、更惨烈,虽然表面看只是婚变,但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却是致命的,让人瞠目结舌,尽显人性中的阴暗与卑劣。作为他忠实的朋友,“我” 段钢是这个过程的全陪,尽管他对赵亮的观点有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但作为朋友却对其私生活介入很深,领着我们看到了“叫兽”的真实一面。
      
      从《教授》中我们已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教授是我们这个变革中的社会里的既得利益者们,而且他们有知识、更有话语权,注定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份子,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人脉,并能支配更巨大的社会资源,比如书中的赵亮,在成为“南澳”市经济学客座教授、市长的智囊的同时,也很自然的介入这个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也就是说他可以参与数以亿计的资金运作,灰色的利益空间之大可想而知。同时在这些教授的工作环境——大学校园,也早已不是知识的象牙塔,到处是学术利益与学术腐败,师生间的潜规则、性交易,师生邂逅的场合甚至都已发展到校外的夜总会,男性教授成为在其中“打工”女学生的顾客,而这些夜总会、洗浴中心、皇帝按摩等场所正是教授们平日的交际场所。也就是说,在教授的周围到处是欲望、到处是诱惑,在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还会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做的也是钻营学问。
      
      书中除了对教授这个行业做了深入的剖析外,对很多社会新职业、新阶层也有描述,比如代孕者、行为艺术家、私家侦探、小姐等等,特别是对小姐这个特殊人群,写得比较多也比较有深度,从她们的服务场所、服务价格、服务内容,到她们的出身甚至是从事这个行当的内心感受都有所涉及。这样写并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借这些人的生存状态与境界学教授赵亮的“嫖娼扶贫”理论呼应、明讽,让我们更看清了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鼓吹的理论的荒谬,深刻的揭示出这群被利益驱动之下的“叫兽”的丑恶嘴脸。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既有着欧洲的富足,也有着非洲的贫穷。
      
      有段话比较形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像是一列火车,火车出站了,我们的火车跑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快,我们看到的风景、体验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火车太长了,前面的跑了很锭,后面的才刚出站啊,那些在后面车厢的,就是眼下的穷人和弱势群体。(汗,不会是某位经济学家讲过的吧)
      
      作者写的是一群“新阶层”人物,经济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是哥们儿,他们互相批判对方的论调,又互相依靠。道德沦丧在“存在即合理”的论调里。
      
      如今,买房贵,看病贵,上学贵,气质和艺术修养,都是需要钱堆起来的。有钱的夫妻离婚一如打仗,为的不就是金钱嘛,如果只有十元钱还有什么不好分的。
      
      前几天有二条新闻:一是一名小学生因为发烧向父母要十元钱,家里穷,父母为了谁舍脸出去借钱而争吵,小学生居然用红领巾自尽了。
      另一则是一年青人,母亲病故,因家贫无力火化,将尸体裹了草席丢入江中,结果被判刑,所谓侮辱尸体罪。这样事情还是少一点的好,太令人寒心。
      
      就像刘震云序里写的:毛病一般是优点也是缺点。内容庞杂,信息密集,往里边塞的各领域各学科的知识太多了。因为作者博览群书,特爱在一小说里,把庞杂的知识和他读这些知识的感受一股脑捺到小说里,是好事是坏事,就看你喜欢不喜欢了。往往看到自己了解的信息就觉得作者未免有点多此一举了。
      
      
      
  •     文笔粗糙
  •     虽然不是最喜欢的 但还是因为是邱华栋而读
  •     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情节也简单,而把流行的经济学家的话语安置在书中,这是否适合?而且看不出人物的变化。
  •     那个时候的见地几乎都成了现实
  •     如序中所说, 书的内容有些庞杂
  •       文笔没风格,人物没性格,评述没深度,好在内容丰富的很,把好多网上能看到的内容集合到了一块儿,正好拿来练速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