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连续杀人事件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不连续杀人事件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ISBN:9787546302256
作者:坂口安吾
页数:27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丑恶万分的人际关系那是昭和二十二年六月底的事。歌川一马邀我前往日本桥一家名为“坪平”的小餐馆碰面。坪平的老板坪田平吉,以前是歌川家的厨子,平吉的妻子照代则负责跑堂。一马的父亲歌川多门性好女色,虽然已有妻妾,却仍和风尘女子牵扯不清,甚至连女服务生都招惹。照代女士长得清秀可爱,自然难逃魔掌,听说她和坪平结婚时,一马的父亲还给了他们一笔开店资金。因为一马家位于东京的宅邸毁于战火,所以他每次上京都暂住坪平那儿。“其实,我有个不情之请,想邀你这个夏天到我家暂住。”一马家位于交通极为不便的深山中,下了火车后,换搭公车得爬个六里山路,下车后还要步行将近一里才到。正因为地处偏僻,战时我们几名文坛好友曾经疏散至他家避难,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家开酿酒厂,还能顺便品尝美酒。“不如打开天窗明说好了。这月初望月王仁那家伙突然来访,后来丹后弓彦和内海明也陆续前来,说是我妹妹珠绪写信邀他们避暑。正因为是你才敢家丑外扬。珠绪这家伙今年春天刚堕胎,她不肯说孩子的爹是谁,也没人知道,加上我一个月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待在东京,就算想管也管不到。如你所知,望月是个粗暴、无礼又粗俗的家伙;丹后弓彦表面上有如英国绅士翩翩有礼、一本正经,其实骨子里傲慢自大,根本是个阴险乖僻的伪君子。只有内海明给人的感觉稍微好一点,可是他那驼背丑样,根本没啥魅力吧?三个人聚在一起总是吵个没完,可是珠绪却觉得有趣,邀他们到家里做客,要是我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只见他们互相揶揄、蔑视,那驼子还常常气得将餐盘摔到地上呢!他们之间根本老死不相往来,我要是发了几句牢骚,肯定没办法清静地好好看本书吧!“这些话我没向任何人提过。大家都是之前因战事前来避难的旧识,而且东京这边的店家也歇业,不如一起避暑如何?我看他们巴不得有人加入,我也算是求得解脱。虽然只是想排遣寂寞,不过要我和那些家伙同住一个屋檐下,真的快窒息了。对了,我还邀了木兵卫、小六他们,当然最希望你能来。其实木兵卫和小六都答应了,决定明天早上一起出发呢!”“宇津木小姐也会同行吗?”“当然,胡蝶小姐也会来。她还特地为此暂停夏季公演昵!” 知名女作家宇津木秋子目前和法国文学家三宅木兵卫交往,她是一马的前妻。他们是在十分理智的状况下分手,加上又是文坛同好,因此分得还算干脆。不过问题不是出在一马身上,而是望月王仁这家伙。避难时,还是一马元配的宇津木秋子便和木兵卫过从甚密,战后回到东京时,两人经过协议,一马答应离婚。他本来就拿任性的秋子没办法,因此对这段夫妻之情也没什么留恋。秋子是个非常多情的女人。避难时勾搭上王仁,后来王仁这家伙又招惹放荡不羁的珠绪。出身乡下、又当过女服务生的多情秋子,看清自己只不过是他的饭后甜点,于是选择和木兵卫在一起,但心里还是眷恋王仁。王仁是当红作家,傲慢无礼、粗野狂妄的他,让野性派的秋子着迷不已。犹如人偶般美艳的秋子,拥有难以抑制的冲动性格,此趟前往山庄,肯定会和王仁旧情复燃。木兵卫这家伙理智聪明,一介翩翩学者风范,居然被女人耍得团团转,不过听说他也憋不住心中熊熊妒火,居然答应一马的邀请,真是愚蠢至极。虽然此次邀约理由诚如一马所述,不过总觉得,一马之所以策划此次度假,似乎另有隐隋。可想而知,目标当然是胡蝶小姐。他最想邀请的对象其实是胡蝶小姐。明石胡蝶是位女星,也是剧作家人见小六的妻子。浑身散发女人味,有着性感丰腴身材的她,最讨厌像王仁那种火暴浪子,欣赏知性派文弱书生。像人见小六,个性别扭,猜忌心又重,虽然待人还算亲切,倒也称不上好相处就是了。胡蝶小姐对一马颇有好感,要是一马积极一点的话,也许她会抛弃小六,选择和一马在一起。那时的一马很懦弱,才会让宇津木秋子和三宅木兵卫在一起,被不再眷恋的女人抛弃,黯淡心情随着战争结束而烟消云散。小六和胡蝶随后也成为一对了。那时的他与其说是孤单,倒不如说是强迫自己拿出勇气,目送心爱之人远去,将自我封闭于孤寂中。每隔一两个月来东京时,世事变迁总带给他心中无比冲击。记得去年春天时分,他和现任妻子彩华夫人相识。听说彩华夫人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作诗,身为文坛主流派鬼才的歌川一马,对于文学少女而言,自是颇具魅力的中坚诗人,那时她以朋友身份造访过一马三四次,当然彩华夫人学诗一事只是个幌子,其实她根本就是个与吟诗作词无缘之人,因此自学校毕业后,就没再造访过一马。去年重逢时,彩华夫人正和一位叫做土居光一的画家同居。虽然他的画被赞许极富幽默感,他也有鬼才之称,不过我却不以为然。充其量只是在类似超现实主义构图上,随手抹些充满感官、煽情又挑逗的色彩,毫无孤独或凛冽的虚无感,坦白说只是个取巧商人,一个投时代所好、莫名其妙被吹捧出来的名人。不论画作本身还是创作态度都很商业化,加上名人光环,虽然战后是画家最艰苦的时期,他还是通过杂志社以及文坛人脉,借插书赚进不少银两,因此他那自诩鬼才的幽默画风也得以流传。一马的个性与他完全相反,性格极度压抑,不知是否因为时代转变让他有所觉醒,要是我被老婆戴绿帽,肯定会翻脸,可是他却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执拗和决心,被老婆吃得死死的。不过彩华夫人真的是个美人胚子,给人一种出众的感觉。彩华这名字取得真好,个性奔放、天真烂漫。但不喜被束缚的她,居然能接受顽固、正经八百、个性与她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一马,说这种女人天性放荡也不为过。总之她最厌恶“贫穷”二字,虽然土居光一靠插画为生,比起一般画家,收入不算太差,可是随着物价水涨船高,连双绢靴也舍不得买给她。相较之下,原本就是富家少爷的一马,家中经营酿酒厂拥有数十万町步山林地,就算不是出于己愿,台面下也会有大笔钱财进账。每次一马上京时,都是从金库随手抓叠钞票,当然也丝毫未觉一叠叠钞票正逐渐减少。感觉抓一叠七八万的钞票就像抓团鼻涕纸似的一马,在这百业萧条时局,喜欢上嗜吃美食、一身华服的拜金女彩华夫人。她倒也干脆地甩了土居光一,嫁给一马。那是去年晚秋时分的事。本来就颇有生意头脑的土居光一,立刻与一马促膝商谈,说什么就算风尘女的赎身费也要三五万,最后竟然狮子大开口要了二十万,虽然我居中斡旋硬要砍掉十万,最后还是以十五万摆平此事。什么跟什么啊?那女的没我不行啊!她可迷恋我的身体呢!我这副身材可是连外国女人都倾心不已喔!不像那种蹩脚三流诗人。等着看好了,她不久就会哭着向我道歉,重回我身边。土居光一这么对我说。不过这位自信满满的东方唐璜怎么看都是个不成大器的窝囊废。在彩华夫人眼中,男人连个屁都不如,也许她就是那种超级乐天派女人,自认全天下男人都是可任她玩弄的商品。土居光一开口要那二十万赎身费时,自尊心似乎大受打击,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男人在乐天派美女眼中,竟然连个屁都不是。因而受到莫大伤害的他,真的是满肚子闷气、愤恨,甚至燃起复仇之心。也许不至于展开行动,不过他坦承自己曾勃然大怒,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土居光一还咯咯笑着说:“笨啊!吵架这回事,对男人而言可是重修旧好的机会呢!男女之间要是毫不相干,就不敢这么吵了。所谓‘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了解吗?”只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结果事实并非如土居光一所言,彩华夫人完全不将他放在眼里,但也不认为嫁给一马会有多幸福就是了。最不可思议的是,如此奔放的她,倒也不会处处留情。身着华服的彩华夫人,拥有白皙肌肤与姣好身材,全身发光似的闪闪动人,如此美艳的性感尤物却对情欲一事不感兴趣,自然也不太会红杏出墙。平常只是喜欢上京大肆采购,买喜欢的衣服和鞋子,还会兴奋地穿着入睡,就是这么一个不按牌理出牌、令人捉摸不定的女人。彩华夫人虽然模样惹人怜爱,也没有埃及艳后般的霸气,却是个不懂得体贴别人的任性女子。完全没有尽到为人妻子应守的本分,更遑论主动为丈夫做些什么,反正不论丈夫做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样的她在一马心中绝对称不上什么贤妻。  ……

前言

  纯文学作家给读者的挑战书    ◆《堕落论》背后的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1906年生,因当年是丙午年,又是五男,故而取名炳五。坂口家是新泻地方的地主世家,非常富裕,甚至曾有“阿贺野川的河水都流尽了,坂口家的钱财也不会流光”之说,但担任众议院议员的父亲仁一郎,却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捐输巨款,结果坂口安吾出生之时,正值家境倾覆的状态。    不知是否因其父过分钻营之故,又或家中有十三个小孩,委实无力管教的缘故,安吾自幼就是住处附近的孩子王,从国小就常常逃课,直到中学二年级,甚至因为四科不及格而惨遭留级。据说他的汉文老师曾一度暴怒说道:“炳五这名字给你太可惜了,既然你如此看不起自己,那干脆就叫暗吾好了。”日后,他果然就把笔名取为“安吾”,和日文的“暗吾”同音。    几经波折,他好不容易成了小学的代课老师,但二十六岁那年却诀意钻研佛教,因此来到东洋大学印度哲学伦理学科(今称“印度学科”)就读。他终日苦读佛教和哲学的相关书籍,竟致神经衰弱,但又靠着对梵文、巴利语、藏文等语言的好奇和学习,把神经衰弱给治愈了,接着他更开始学习拉丁文、法文,并接触莫里哀、福楼拜、博马舍等人的文学作品。他曾和雅典法国语言学校的几个同学合组了一个读书会,最后得到“成绩优秀”的评语。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参加当时的《改造》杂志征文活动,却不幸失败了;所幸他并未放弃,又和语言学校的同学葛卷义敏、江口清合办同人杂志《言叶》,展开了他的翻译及创作生涯。而更重要的则是,《言叶》是商业杂志《青马》的前身——坂口安吾能成为一名备受瞩目的新进作家,正是因为《青马》发表了他的《风博士》、《黑谷村》。两篇小说都受到了著名小说家牧野信一的激赏。而坂口安吾之后出版的《海博士》、《霓博士的颓废》,以及长篇小说《竹丛之家》,更被岛崎藤村和宇野浩二这两大巨匠赞为杰作,由此成为了日本文坛的新秀。    然而,虽说是文坛新秀,但坂口安吾理念先行的创作技巧,却让他成为“作家心中的作家”,而非“读者心中的作家”。直到1946年他发表《堕落论》,这才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那时正是“二战”刚刚结束之际,日本文学萌发了所谓的民主主义文学,既细致高雅,又具有传统美感。这固然符合日本的民族特性,却和社会的现实脱节颇甚。    正因文坛对战后的社会改变熟视无睹,坂口安吾的《堕落论》便显得非常前瞻、震撼。那篇文章里面,坂口安吾公然向日本的天皇制度开炮,认为天皇制度蒙蔽了日本人,给军国主义那种怪异花朵提供了土壤,战后的日本需要堕落,“从堕落的道路上堕落下去,人才必须发现自我。”也就是说,坂口安吾认为,只有抛弃无谓的想象(天皇)和装饰的外表,才能发现所谓的真实。就这点而言,堕落不仅是消极的象征,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种论调在当时引爆了一波文学思潮,后来太宰治写给作家井伏鳟二的信中,曾这样说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之后他更给《东西》杂志撰文阐述无赖派的内涵:“我要反抗束缚。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以致一切存有类似颠覆传统文风的作家,都被合称“无赖派”。(所以“无赖派”并非一个文学集团,而是因文风相近才被归类。某些当时被称做无赖派的作家,甚至是互不往来的。)    无赖派在日本的发展时间甚短,大概只有三四年的光景,但因其紧紧扣合着当时的视线及观点,并且对抗过去的权威、秩序、体制,一洗日本文学过往私小说般的张扬作势,因此便成为了相当重要的中介风潮。而这风潮之中,坂口安吾功不可没。  ◆推理小说的坂口安吾    然而这样一位反抗体制的坂口安吾,却对推理小说有着深切爱好,他认为推理小说“以推理的过程为乐”,是“解谜的游戏”,而最好的推理作者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不过,据他的朋友大井广介的回想,坂口安吾总是无法猜对真凶,而他的解谜过程更常常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跳跃性思考。    日本纯文学作家因喜欢推理而尝试创作者不胜枚举,譬如芥川龙之介《开化的杀人》、佐藤春夫《指纹》、谷崎润一郎《途中》,都是读来兴味盎然的推理小说。坂口安吾同样如此,而他的《不连续杀人事件》,更有着一段只要是推理迷就一定会知道的逸事。    “二战”期间,大概是从1939年开始,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项命令,将推理小说视同“敌性文学”,因其具有传播敌国思想、弘扬敌国价值观的可能,所以要全面禁绝推理小说的创作、翻译、引进、出版和贩卖。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推理迷只好私下聚会。尤其是《近代文学》杂志的作者群体,常常会聚集到评论家大井广介的家里讨论推理小说,而且他们都很喜欢轮流朗诵推理小说,读到快要解谜的时候便停止下来,以便提出各自的推理或猜测。在这些人当中,坂口安吾大概是最具热忱又最难猜中的一个,而他的性格又往往使他撂下大话。履遭文友讪笑之后,他最终恼羞成怒,宣称早晚要写出一部大家都猜不出凶手的推理小说。    后来“二战”结束,1947年间,他真的实践诺言,给《日本小说》连载《不连续杀人事件》。该著共分七回,每次连载结束,都会带着“附记”,这大概也创下了史上“给读者的挑战信”的纪录,从第一回就表明要向读者挑战,并愿意将解谜篇的稿费当做奖金双手奉上。尔后,他几乎每篇“附记”都会对自己的小说予以提点,并再度向读者发出挑战,有时甚至会讪笑读者,读来颇有些小说之外的乐趣。    《不连续杀人事件》自标题以降,都很启人疑窦。既然_本书里连续描写杀人事件,那这些事件应该是有连带关系的,作者却又明言是“不连续”,让人尚未阅读之际,就先在脑中展开许多猜想。实际上,虽然书中没有什么明显的诡计,但最后的转折仍旧精彩,尽管现在看来有点陈旧,但当时则是那种让人大呼过瘾的解谜。    虽然坂口安吾有着反权威、反制度的信念,但他的推理小说却一丝不苟地照着前人所奠定的基础来创作。不过,阅读第一章时,敏感的读者肯定会察觉到这个作者非同寻常。因为短短不到二十页的篇幅中,他竟交代了二十余人的恩怨情仇和人际纠葛,乍看是一团混乱,但仔细梳理之后,却又有着奇特的秩序和韵律感。在我看来,这似乎是坂口安吾既喜欢服用兴奋剂又擅长围棋的结果,整体的文笔压抑在一种高涨的气氛中,读来有种特别的紧张感,仿佛再多一点点,都会导致整部小说文体的崩坏碎裂。而排除往常的血缘顺序来描述人际关系,更好像是从高处俯瞰棋盘一般,高屋建瓴,透出了作者的笔力之深。(但也正因如此,建议读者读第一章时拿纸笔画图记录-下,或许会对随后的阅读有所帮助。)    这部小说1948年连载结束,同年就出了单行本,旋因严谨的布局和出色的人物设计,荣获1949年第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之后更在各种票选和历史排行榜屡屡出现,堪称一部经典异常、让人无法忘却的推理杰作。

内容概要

坂口安吾(1906-1955)
本名坂口炳五,日本战后著名的文学大师,“无赖派”文学的领军人物。十六岁时,他因沉溺文艺,考试交了白卷,被学校开除,离开之前,给他的课桌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余将成为伟大的落伍者,有朝一日重现于历史上。”1946年,他发表《堕落论》,一时风行日本,使他受到万众瞩目,渐渐成了“无赖派”(偶尔亦称“新戏作派”)文学旗手。
坂口安吾认为推理小说是一种高级的娱乐,是“解谜的游戏”、“作者和读者的智慧比赛”,他的推理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都是精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丑恶万分的人际关系第二章 意外的访客第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章 第一位被害者第五章 猫铃.第六章 第二桩案件第七章 身为侦探小说迷的老政客第八章 唯一的不在场证明第九章 火葬归途第十章 疯子大集合第十一章 从火葬场回来的路上第十二章 驼子诗人为何惨遭毒手?第十三章 圣女竟也是个说谎高手第十四章 圣女的最后晚餐第十五章 糖罐与光一的戏法第十六章 歌川家的秘密第十七章 不连续杀人事件第十八章 第七个人第十九章 不在场证明的比较第二十章 头号嫌疑犯第二十一章密会、拷问与拘提第二十二章“八月九日,宿命之日”第二十三章最后的悲剧第二十四章凶手现形?第二十五章致命失误第二十六章死命苦门第二十七章不合理的心理反应第二十八章最终铁证后记

编辑推荐

  《不连续杀人事件》是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坂口安吾唯一的一部长篇推理小说,出版翌月便获得了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的长篇奖(今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堪称日本战后本格推理小说的杰出典范。

作者简介

一九四七年夏季,大诗人歌川一马的山间别墅之中,聚集着前来避暑的学者、诗人、作家、画师、医生、演员……二十余名登场人物,无一不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竟陆陆续续引发了八宗凶杀惨案!整个故事里面,虽无推理小说“不在场证明”和“不可能犯罪”这两大惯例,却藏有一个惊天诡计。这纵非史无前例,但就日本文坛而言,则是当仁不让的首创。
《不连续杀人事件》是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坂口安吾唯一的一部长篇推理小说,出版翌月便获得了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的长篇奖(今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堪称日本战后本格推理小说的杰出典范。

图书封面


 不连续杀人事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堕落论》背后的坂口安吾坂口安吾,1906年生,因当年是丙午年,又是五男,故而取名炳五。坂口家是新泻地方的地主世家,非常富裕,甚至曾有“阿贺野川的河水都流尽了,坂口家的钱财也不会流光”之说,但担任众议院议员的父亲仁一郎,却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捐输巨款,结果坂口安吾出生之时,正值家境倾覆的状态。不知是否因其父过分钻营之故,又或家中有十三个小孩,委实无力管教的缘故,安吾自幼就是住处附近的孩子王,从国小就常常逃课,直到中学二年级,甚至因为四科不及格而惨遭留级。据说他的汉文老师曾一度暴怒说道:“炳五这名字给你太可惜了,既然你如此看不起自己,那干脆就叫‘暗吾’好了。” 日后,他果然就把笔名取为“安吾”,和日文的“暗吾“同音。几经波折,他好不容易成了小学的代课老师,但二十六岁那年却决意钻研佛教,因此来到东洋大学印度哲学伦理学科(今称“印度学科”)就读。他终日苦读佛教和哲学的相关书籍,竟致神经衰弱,但又靠着对梵文、巴利语、藏文等语言的好奇和学习,把神经衰弱给治愈了,接着他更开始学习拉丁文、法文,并接触莫里哀、福楼拜、博马舍等人的文学作品。他曾和雅典法国语言学校(アテネ•フランセ)的几个同学合组了一个读书会,最后得到“成绩优秀”的评语。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参加当时的《改造》杂志征文活动,却不幸失败了;所幸他并未放弃,又和语言学校的同学葛卷义敏、江口清合办同人杂志《言叶》,展开了他的翻译及创作生涯。而更重要的则是,《言叶》是商业杂志《青马》的前身——坂口安吾能成为一名备受瞩目的新进作家,正是因为《青马》发表了他的《风博士》、《黑谷村》。两篇小说都受到了著名小说家牧野信一的激赏。而坂口安吾之后出版的《海博士》、《霓博士的颓废》,以及长篇小说《竹丛之家》,更被岛崎藤村和宇野浩二这两大巨匠赞为杰作,由此成为了日本文坛的新秀。然而,虽说是文坛新秀,但坂口安吾理念先行的创作技巧,却让他成为“作家心中的作家”,而非“读者心中的作家”。直到1946年他发表《堕落论》,这才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那时正是“二战”刚刚结束之际,日本文学萌发了所谓的民主主义文学,既细致高雅,又具有传统美感。这固然符合日本的民族特性,却和社会的现实脱节颇甚。正因文坛对战后的社会改变熟视无睹,坂口安吾的《堕落论》便显得非常前瞻、震撼。那篇文章里面,坂口安吾公然向日本的天皇制度开炮,认为天皇制度蒙蔽了日本人,给军国主义那种怪异花朵提供了土壤,战后的日本需要堕落,“从堕落的道路上堕落下去,人才必须发现自我。”也就是说,坂口安吾认为,只有抛弃无谓的想象(天皇)和装饰的外表,才能发现所谓的真实。就这点而言,堕落不仅是消极的象征,更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论调在当时引爆了一波文学思潮,后来太宰治写给作家井伏鳟二的信中,曾这样说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之后他更给《东西》杂志撰文阐述无赖派的内涵:“我要反抗束缚。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以致一切存有类似颠覆传统文风的作家,都被合称“无赖派。”(所以“无赖派”并非一个文学集团,而是因文风相近才被归类。某些当时被称做无赖派的作家,甚至是互不往来的。)无赖派在日本的发展时间甚短,大概只有三四年的光景,但因其紧紧扣合着当时的视线及观点,并且对抗过去的权威、秩序、体制,一洗日本文学过往私小说般的张扬作势,因此便成为了相当重要的中介风潮。而这风潮之中,坂口安吾功不可没。◆推理小说的坂口安吾然而这样一位反抗体制的坂口安吾,却对推理小说有着深切爱好,他认为推理小说“以推理的过程为乐”,是“解谜的游戏”,而最好的推理作者则是阿嘉莎•克里斯蒂。不过,据他的朋友大井广介的回想,坂口安吾总是无法猜对真凶,而他的解谜过程更常常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跳跃性思考。日本纯文学作家因喜欢推理而尝试创作者不胜枚举,譬如芥川龙之介《开化的杀人》、佐藤春夫《指纹》、谷崎润一郎《途中》,都是读来兴味盎然的推理小说。坂口安吾同样如此,而他的《不连续杀人事件》,更有着一段只要是推理迷就一定会知道的逸事。 “二战”期间,大概是从1939年开始,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项命令,将推理小说视同“敌性文学”,因其具有传播敌国思想、弘扬敌国价值观的可能,所以要全面禁绝推理小说的创作、翻译、引进、出版和贩卖。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推理迷只好私下聚会。尤其是《近代文学》杂志的作者群体,常常会聚集到评论家大井广介的家里讨论推理小说,而且他们都很喜欢轮流朗诵推理小说,读到快要解谜的时候便停止下来,以便提出各自的推理或猜测。在这些人当中,坂口安吾大概是最具热忱又最难猜中的一个,而他的性格又往往使他撂下大话。履遭文友讪笑之后,他最终恼羞成怒,宣称早晚要写出一部大家都猜不出凶手的推理小说。后来“二战”结束,1947年间,他真的实践诺言,给《日本小说》连载《不连续杀人事件》。该著共分七回,每次连载结束,都会带着“附记”,这大概也创下了史上“给读者的挑战信”的纪录,从第一回就表明要向读者挑战,并愿意将解谜篇的稿费当做奖金双手奉上。尔后,他几乎每篇“附记”都会对自己的小说予以提点,并再度向读者发出挑战,有时甚至会讪笑读者,读来颇有些小说之外的乐趣 。《不连续杀人事件》自标题以降,都很启人疑窦。既然一本书里连续描写杀人事件,那这些事件应该是有连带关系的,作者却又明言是“不连续”,让人尚未阅读之际,就先在脑中展开许多猜想。实际上,虽然书中没有什么明显的诡计,但最后的转折仍旧精彩,尽管现在看来有点陈旧,但当时则是那种让人大呼过瘾的解谜。虽然坂口安吾有着反权威、反制度的信念,但他的推理小说却一丝不苟地照着前人所奠定的基础来创作。不过,阅读第一章时,敏感的读者肯定会察觉到这个作者非同寻常。因为短短不到二十页的篇幅中,他竟交代了二十余人的恩怨情仇和人际纠葛,乍看是一团混乱,但仔细梳理之后,却又有着奇特的秩序和韵律感。在我看来,这似乎是坂口安吾既喜欢服用兴奋剂又擅长围棋的结果,整体的文笔压抑在一种高涨的气氛中,读来有种特别的紧张感,仿佛再多一点点,都会导致整部小说文体的崩坏碎裂。而排除往常的血缘顺序来描述人际关系,更好像是从高处俯瞰棋盘一般,高屋建瓴,透出了作者的笔力之深。(但也正因如此,建议读者读第一章时拿纸笔画图记录一下,或许会对随后的阅读有所帮助。)这部小说1948年连载结束,同年就出了单行本,旋因严谨的布局和出色的人物设计,荣获1949年第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 ,之后更在各种票选和历史排行榜屡屡出现,堪称一部经典异常、让人无法忘却的推理杰作。
  •     杀人无数的作品。本书当初是在日本的报刊上连载,作者每次连载完毕后都用诙谐的语气要求各位读者猜凶手,然后奖励最后一章的稿费。还在报纸上指名道姓让乱步先生挑战。听说最后没有人能解答出,看来还是作者胜利了。另外,金田一少年里面有一个故事的轨迹虽然和他不一样,但是构思的原点确相同,可能也是受到了此书的启发吧
  •     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感觉和第一章的章节名相同:丑恶万分的人际关系。当然我的意思和书中的意思还是有不同。书里这么写,意思是说围绕歌川家族的人际关系混乱不堪,所以是丑恶万分;而我的意思是,这本书里牵涉的人物太多太庞杂,阅读起来完全是一头雾水,所以人际关系当真是万分丑恶。同样地,正是因为众多的登场人物,让我放弃了把小说线索理清的念头,就这么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看到结果就算了愿。所谓的绅士名流云集一堂、吵吵嚷嚷、大打出手、骄奢淫逸,这些场景作者都描写得很紧凑,宛如飞速而过的镜头,让人紧张到喘不过气,却又无暇停驻,细细品味。故事只是一副离乱的景像,而离乱中又透着作者狡诈的坦诚。作者本意是想和读者玩一次游戏,所以这本小说更像一场游戏而非故事。从头到尾没有多余的话语,完全是为游戏服务的。所以这本小说不必有尾声,侦探破解案子之后,小说也就可以结束了。而小说所用的诡计,若我是初学者,看起来一定会讶异万分。可惜已经看过一些推理小说,所以现在读起来基本没什么感觉。考虑到作品年代,在那个时候能够写下这样的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中规中矩,在风格上和欧美黄金时代的作品很接近,说成仿作也未尝不可。但是这本小说不及黄金时代的同类作品。人物过多且铺垫过少,使得这本小说比起黄金时代的欧美推理还要脸谱化,而诡计似乎也没有傲视欧美推理的能力。最后只给我留下一个群像:一群所谓的名流绅士,干一些龌龊之事。尽管欧美推理已经珠玉在前,但你硬要去拾人牙慧,无法超过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的东西,只可瞻仰,而不可模仿。当然,作者只是想玩游戏,游戏也有套路,所以套上欧美的套路也无可厚非。不过作者在附记中的口气如此张狂,费尽心力想设计出充满意外却又合情合理的游戏,到头来,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结局。不知道作者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大框架下的小改进而已……呃,都不知道这算不算改进。或许,他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个大框架,正如在弧面上行走的蚂蚁,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路线是弧线一般。所以很遗憾,坂口安吾先生,你是人才,而不是天才。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出场人物太多了!!关系复杂到死!!看了第一章我就放弃理解里面的对话了!!说了半天你会觉得根本不知道谁在和谁说话!!!都是些性格怪异的文人!!说话都酸溜溜而且前言不搭后语!!重点根本不是推理!!!
  •     居然看不太下去。。。。(
  •     虽然闹得头晕,也懒得去细想每一次杀人细节,但毕竟还是看出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模仿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最有名作品之一的方式。要说个人特色,就是闹剧加卡通,角色之间肆无忌惮的毒舌太夸张了。
  •     附记和后记挺好看...前半部分人多的时候感觉各种吵闹,吵架什么的一场接一场真心烦...
  •     不合胃口,不过我很敬佩那些自行推理出来的读者啊。
  •     我觉得还挺好的啊
  •     纯文学写推理,不错的范式。开场展开确实如同序言所说,围棋+嗑药编织出复杂的人物关系,不过读者读来大概很容易晕晕地就过去了吧。
  •     文学家写推理小说,都会比较在意合理性,因而诡计这种相对来说机械生硬的东西一般不会采纳,推理性不被文学性弱化才奇怪呢,那就是专业推理小说作家啦。。。另外,本书的凶手的戏份挺足的,不必多疑也能看出一二。
  •     第600本给我爱的坂口!额作为推理来说额……还行吧。算了读者挑战开始吓到我了……这是谁写的啊啊啊!?后来好多了……人物关系如第一章标题哈哈哈
  •     曾经以为像阿婆那样在第一章放出一打嫌疑人就是极限了,现在看来我还是太naive啊
  •     我是看到最后的一幕杀人,脑海中电光火石地闪过范达因《格林家杀人事件》的凶手手法才锁定了一般的凶手,不过对这种类似阿婆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古典而又经典的设定十分佩服。而且安五在这本作品中不但是fair play,还有许多自己独到的地方:那两个凶手利用吵架完成的完美谋杀,还有那个经典的【不合理的心理反应】和那个最为势利的杀人动机,东方无赖派式的给读者的挑战书...等等。安五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人标识是作品中总有一些角度很新颖很有哲理的话,像什么【处世不够圆滑表示你为人够正直】,【表面水火不容的两人,私下确是合作无间的罪犯】,【美女谈恋爱大多会秘密进行,可是丑女却会夸耀恋情】等等不一而足。
  •     坂口安吾的《不连续杀人事件》,该书于1949年获得第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盛名远播。 1.出场人物众多,且人际关系复杂。主要出场人物居然达到罕见的26人,命案中的死者亦达8人之多。这26人中,甚至有多次A曾与B是夫妻(或情人),后来分道扬镳与C成为夫妻或情人关系,此外,诸多“不纯洁”的情节也蕴含其中。真正是对文艺界的极大讽刺。 2.节奏明快,但事件发展的铺垫有所欠缺。从文学角度讲,该书只能算是一本流水帐,整篇中杀人事件目接不暇,前4起命案居然是在3天中完成,第一起命案与最后一起命案相距两周左右时间。与复杂混乱的人际关系相对应,主要人物之间时不时发生莫名其妙、小题大做的争吵,也许是因为文艺界人士比较敏感的缘故。 3.侦探角色不够清晰。作者设定的侦探是巨势博士,此外还有四名警察起辅助作用。但是无论是巨势博士还是警察对案件的分析推理部分少之又少,只是在解迷部分才出现巨势博士酣畅淋漓的论述,至于他的解迷过程几乎完全被忽略,更缺乏人物性格的塑造。 4、作案手法方面,千草一案不在场证明的破解、加代子一案如何选定行凶目标都乏善可陈,而内海一案突破“人造密室”的方法相对精彩,尤其是与识破犯人身份的“不合理心理反应”相关联思考的情况下。虽然作案手法比较简单,但由于作者的设计,每个案件都有大量嫌疑犯,再冠以“不连续杀人事件”之名,究竟是一人...作案还是多人作案着实让人头疼。犯人是由“不合理心理反应”才得以锁定。总的来说,混乱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氛围,区别出真正的混乱和犯人制造的混乱成为破解案件的基本点。比较遗憾的一点是,第一起望月命案似乎没有发生的必要,作者也未对杀人动机进行说明;第七起秋子命案的动机显得牵强,似乎是为杀人而杀人。 阅读更多 ›
  •     作者在连载期间对读者下推理结局战书,好有意思啊!
  •     为什么文字会那么跳脱,为什么人物的形象会那么单薄,坂口安吾你是不是写纯文学的。好吧,刨去这些不重要的东西,单看侦探趣味:本案件的核心就是阿加莎的经典手法,坂口安吾你是多么喜欢克里斯蒂啊!三星半 PS:附记还真有意思。
  •     即便是坂口安吾,写得也是问题很大的作品。
  •     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审美的角度也不一样。我觉得坂口安吾写的很好,虽然人物多了点,关系复杂点,可是这样更有趣味更能吸引人。
  •     人物太多是硬伤,结构布局很精妙,首尾的呼应很小心思
  •     重读解答篇,细节挺有意思。加一星。
  •     读到第六章了。上来看一眼评分,原来不是很高啊。 好了现在看完了。坂口安吾,“无赖派”大师的文风果然不一样…邀请读者来挑战自己也是有趣,但是挑战书里的语气让人有种不爽的感觉hhhh…总觉得作者是像书里的望月王仁一样才华横溢却狂妄自大的人呢。有人说人物太多了,但我觉得还好,就是海老冢那里年龄辈分算不清了…多门有那么那么老嘛?孙子都成老人了。最后结尾与之前那么多伏笔相比确实略显仓促,彩华和光一怎么死的也没交代呀~是让读者自己想象嘛?
  •     画了一个人物关系网,我只想说“贵圈真乱”。果然是无赖派啊。不过凶手的设定还是很精巧的。
  •     本格风格,谜题不是特别复杂,人物关系充满了日式变态【估计有暗讽当时的日本文坛…PS挑战书真不错啊2333,还有对太宰等人的吐槽噗…
  •     看了已有的评论我忍不住的想笑啊日系作品少有的强、快节奏在这里成了流水账吗?只不过是把一个过分凌乱吵闹的故事讲的惊心动魄才对!命名为“推理评书”才对!
  •     刚看个开头的时候就被里面的jb乱给惊到了,不过语言简洁的写一群人物的性格倒是很厉害,想起前些天看一半弃书的月光游戏那小学生似的文笔了。古典本格喜欢的不多这本倒还相当钟意
  •     我可能真的不怎么喜欢本格推理
  •     语言简单,简单到只有事件
  •     关系够乱,无感~
  •     这不就是日本深山混乱版的尼罗河惨案么...........
  •     觉得浪费了钱和时间
  •     怪偷懒的感觉(居然能猜到凶手是谁……
  •     我都读得些什么书啊
  •     自信满满的作者,不是密室的密室。纷繁的人物,书名可能是此作的精髓。
  •     大一
  •     2009-10-24 读过 标签: 推理
  •     玩票性格,就不认真评分了。幸好保留了最大的亮点——坂口的傲娇版“向读者挑战”!
  •     茫茫大众中皆是凶手
  •     因为这本是而正式进入推理小说世界。对于他的故事情节而言,我觉得比较合理。推理小说自有他的美。 这本书看了有三遍以上。感觉我很认真阿。
  •     这种无赖派的风格倒是与其中的诡计十分相配。作者给出的挑战读者也是颇为有趣。问题就是人物关系太复杂,有些推理部分太乱。
  •     纯文学作家写的推理小说,竟然意外地可爱呢,附记里的太宰治也很萌。核心诡计不是原创(坂口也是向喜欢的阿婆致敬呢),用于干扰读者的信息量也很繁缛,但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半封闭式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本格推理,最后的动机也足以让人信服。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     看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情节也不是特别吸引人。
  •     【推协赏02长篇】不愧无赖派!人物、语言、附记、甚至诡计都很无赖!否则也不会出现后记里那么些多重解答(笑)。本以为“不连续杀人”会写成阿婆《ABC谋杀案》的惊艳模式,然而却是很普通的犯罪模式(诸如杀人灭口、嫁祸),有点让人失望,开头那段丑恶的关系其实蛮有伏笔味道,但解答方面揣摩凶手的怀疑对象实在很不靠谱的,最后一案的推理跳跃度也太大。
  •     個人認為沖著坂口安吾而看推理根本上就錯誤了.坂口安吾更加有名的作品是<盛開的櫻花林下>與<墮落論>
  •     风格比较奇怪,差点没读下去。整体很散,人物关系比较乱,写的也罗嗦,能从那么杂乱无章的情节中抽丝剥茧进行推理进而猜到凶手的读者也真不容易
  •     2017年3月11日
  •     附记后记挺有意思,正文比较枯燥,本格推理,想到螺丝人,为目击而杀,解答有个盲点,不合理的心里行为挺好
  •     传说中的名著就这德行
  •     评论区真是土鳖成群
  •     顺利看完扳口安吾写的推理小说,虽说看完很顺畅,但有些桥段过于老套,不够新颖。值三星半。
  •     故事本身不错,希望以后有个更好的版本。
  •     文风不喜欢
  •     写的较乱,双人作案没什么意思
  •     不错,不愧是作家,三十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寥寥二十页就介绍的一清二楚。但是由于对艺术家群体不是很了解的关系,觉得里面的艺术家都一惊一乍、小气敏感,所以对人格把握不是很明白,自然也没有猜中凶手了。
  •     这书吧……先是人海战术和莫名其妙搞笑戏谑的语言让读者放松警惕,然后抛出一个个案件来尸海战术,意图打乱读者思考,再后来一层层在那叫嚣挑战,这作者还真是精神病人思路广啊。 一堆堆不在场证明看得头大,猜凶手倒是很简单,看“谁做了最违和的事情而且作者描述还很仔细”就好了。哪件事呢?显而易见嘛。猜到凶手再回看之前的案件,也就昭然若揭了。说是不连续,那也不可能每个案件都是不同凶手吧,这种八嘎推理也不会被推荐嘛。 看起来不会被杀的人被杀了,唯一理由那就是知道凶手破绽呗。作者这文笔说实话太差劲了,一大帮人,对话简直闹腾,妄图用读者的不耐烦心理掩盖线索,哼哼,休想。
  •     如题。1.人物,所有人物都从思想到行为均幼稚得令人吃惊,行为举止都是脸谱化的简单疯狂2.情节。用荒谬这个词就侮辱了荒谬……3.推理。不知所云不知所云……
  •     日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凶手比较好判断,动机在死过几个人后就很明显了。人物比较多,开始读起来比较费时,总的来说缺乏新意。
  •     本篇完全读不下去,但是附记里太宰好萌啊
  •     痴爱和仇恨都可杀人
  •     故事的可读性略差,整本书更像是单纯记录性的调查报告而非小说,但绝对是神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