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阿法拉尼区奇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544227094
作者:哲迈勒·黑托尼
页数:183页

内容概要

哲迈勒·黑托尼(1945-),埃及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5月9日日出生于埃及的农村。上埃及留有大量的法老文化遗产,这使他自幼就与法老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幼年时,他随父亲举家迁往开罗,生活在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出生、成长的老城区——哲迈利耶区。
  20世纪70年代,黑托尼曾经做过6年的战地记者。对战争的亲身经历,对战争失败的冷静认识,都使他对人生、对生命有了一种全新角度的深刻思考。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对社会黑暗面的披露,对战争、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方向、对生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生活、超越死亡,都有着深刻的思考。黑托尼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很深,是埃及的[左]派代表作家之一。1966年,他还因[共产党罪]而入狱半年。
  黑托尼作品特点鲜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非常善于借鉴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法老时期的文化遗产与伊斯兰文化、文学遗产,特别是苏非文化,对黑托尼的创作影响较大。同时,在创作手法上,黑托尼则引进西方各种创作方法,结合本土文学特点进行尝试和创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总是试图将小说放在整个阿拉伯文化遗产的氛围之中,同时创造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与手法。]

书籍目录

卷宗一 介绍一些宰阿法拉尼区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从知情人士那里得到的街区情况汇报卷宗二 周五发生的一些事情卷宗二附 周五以及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卷宗三 宰阿法拉尼区人之间爆发的争执事件以及相关记录第一号记录 最高委员局旧街区警察署来自一份递交给特殊安全局局长的秘密报告里的内容关于哈桑·艾努尔详细情况的专门一卷汇报为收集新闻信息而做的一些努力反宗教极端主义部门递交给特殊安全局局长的记录内容(节选)递交给宰阿法拉尼区状况研究最高委员会的报告特殊一卷 革命

作者简介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是一部向神话寓言发展的著作。《宰阿法拉尼区奇案》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位著名的苏非长老制造了一个咒符。所有宰阿法拉尼的人,除了一男一女以外,在一段时间内都会丧失性功能。他预言说,咒符的影响将会扩大到整个世界,而且这只是他改善世界状况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要通过给人类打击,让他们来反省自身状况,认识生命的本质。同时,他还呼吁,人类应当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与压迫,人与人之间能够完全平等的公正的社会。他认为,这样的目标靠正常的手段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为人们制造了咒符,要创造一个咒符的世界。此外,他还为街区的人制定了几项新规定:居民不得吵架,要友爱宽容;要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准时睡觉,早上七点之前不许出门,并且大家要在同一时间吃同样的早饭。围绕着咒符给街区带来的变化,街区人们陷入烦躁之中。一方面,由于恐惧心理、侥幸心理,人们对长老的规定都严格服从。但另一方面,人们又似乎特别没有耐性,常常会产生怀疑和绝望的心理,每个人都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缠绕之下,人性最受压抑、最原始的一面暴露无遗。

图书封面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阿拉伯文的小说,原文没见过想必见了也读不懂,翻译好孬不敢说。阅读经验告诉我,白描加密集叙事的文本,一定有笔不到意到的寓言性。直义层面的失语,我归咎于自己对埃及历史文化国情民俗的无知,也暗怪翻译的文学修养欠佳、审美悟性平平,没能提供更多破解文化密码的信息。我只能耐心琢磨情节发展,等着那些意义从文本的伤口里渗出。随便什么都好,宗教启示或政治隐喻,道德讽喻或美学革命,总之是对群体命运的某种象征性思考之类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等到。没有伪装或论断,甚至连曲解的机会也不提供,黑大叔干净利索用落下帷幕,后事不详。开显良知重建价值坐标伦理关怀?什么都说得通,但说什么都会觉得自己特别二。根本没有什么悖谬双构的色情描写,这黑色幽默的颜色太纯,让人怀疑是个空城计。假若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性无能,能否拯救沦落的道德?佛教上是个由色悟空的问题,但这是伊斯兰教背景的小说。詹姆斯说欲望总在时间之外,叙事之外,在一定具体语境中爆发并成就其历史意义。这句话的意思在读到这本小说时我才明白。性不仅是欲望的变体,它维系着一切平庸而琐碎的世俗事件,没有什么小说比宰阿法拉尼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一点。看小说里的市井描写就想起金瓶梅那些明代世情小说。近似之处在于人物那些丰繁又混乱的宗教态度,比如乌姆•苏海尔吵架前都用赞美真主的话作开场白,不同的是金瓶梅里那种礼教压抑所积蓄的欲望势能,在埃及人身上压根儿就没有。显然故事如果接着往下编,就算全人类都不举,黑大叔也不会弄出个诺亚方舟倾覆,梦幻泡影如电如露的末世景观。我到处查伊斯兰教的资料,结果还是不甚了了。只能揣摩黑托尼的哪部分叙事因素是受了苏菲神秘主义哲学的影响。比如宗教描绘的缺失,这在一个教徒作家的小说里很罕见,大概和苏菲教义里真主是超验的不可言说形容的观点有关。受了符咒了人们失去性功能,大概是种消极反抗的姿态。真主“在一切之内”,这和泛神论是有别的,但这种态度和印度教有种亲近感。这是胡乱联想的,我对印度教的无知并不比伊斯兰教少几分。事实上西方倒是认为,苏菲派和基督教在精神内核上有着很高的一致性。语言真是精神之相。民族感的形象性、美学依据,都在叙事语言上。冒着清新土腥气的笔调是这小说最好最特殊的部分,有灵性也有趣味。意识形态总是外衣一件,只有语言的镜子,可以照出那些荒诞故事下呛人的尘世烟波,一一指向人道的原初和终极。——————————线上为扯,线下为淡—————————哪位对埃及历史文化国情民俗什么的有研究的好心人,快来给我讲讲吧。埃及,“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七十年代的宪法里就写了“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并存。太前卫了,不是说那什么是邓爷爷原创的么。琢磨着金瓶梅的时候,突然觉得李贽的思想和伊斯兰教里的一部分教义很像啊。我依稀记得哪个学者说李贽思想是儒释道回兼收并蓄,四教皆崇的。可是除了李贽本人的回教徒家庭背景和他执守回教葬式两点之外还有什么论据?似乎没有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文籍。若要自己论证,得先找李贽年谱,理清他的交游和著述,还得研究一下明代宗教史。不能以论代史还有什么好玩的!要是我还在学校里混,并且搞外国文学或者比较文学,我大可以欢呼一声:下辈子有饭吃了,哲麦勒•黑托尼还木有人搞!可怜的文学研究者们对着资料奇缺的阿拉伯语文学一定傻眼了,有胆色的赶紧占山头去吧。不过这种书,是要抱着度人金针的热忱用眉批密密麻麻勾画着读的。世间已无金圣叹张竹坡,念及此可以痛哭一场。要体系化干什么?理论建设除了为了归类索引方便的工具论意义,还有他妈的什么用?白白了学院派。报上说莫言和黑托尼“心心相印” (太肉麻了记者同志,您就不觉得换成惺惺相惜得体点吗?)单从小说来看,这两人创作追求上大概有点相近,也都喜欢自己搞一整套“哲学”体系来支撑自己的作品。我没看过黑托尼的文学主张不好妄评,不过莫言一向自信有着足够的思维强度能够把握、控制、重塑其生活的时代,事实上我觉得他其实压根没有。黑托尼倒没有那种强悍雄辩的个人气质,他就像唱太平歌词的,絮絮叨叨一个话痨,但是温淳谦恭,连玩魔幻都玩得那么实在,比莫言可爱多了。
  •     虽然知道埃及曾经出过一位诺贝尔奖作家(马哈福兹,1988),但我从来没看过任何一篇埃及的文学作品;在我那猥琐的内心里,对这个第三世界非洲国家的文学还是有那么点儿地域歧视的。我错了。埃及作家黑托尼的这部《宰阿法拉尼区奇案》有趣极了!在很短的时间内,这是第二位出现在我视野里、并让我感到惊喜的中东作家(埃及属于中东吗?或者说,伊斯兰世界作家?)。我忍不住要把这部书拿来和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比,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围绕着一个悬疑展开,比如都采取了多线程、人物群像的叙事结构,更重要的是,同样充满幽默、反讽,富于阅读快感的语言。当然也有不同,《宰》没有独特到让人物和事物自身发言,他的多头叙述始终采用的还是常规的第三人称,它的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不在中世纪,而是在当代的埃及(本书写于1975年)。不得不说,对于当代的埃及,我一无所知。乃至对于整个当代的伊斯兰世界,我的了解无非就是来自零零星星的新闻报道,它更多的是与原教旨主义、禁欲、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政教合一等比较让人讨厌的玩意儿联系在一起。貌似在当今世界所有冒出战火硝烟的地区,都飘荡着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阴影,从印尼、印度、中亚到中东、巴尔干、乃至欧洲(如法国的暴动、英国的地铁爆炸)再到北美(美国的9·11),就像“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一样,几乎“凡有穆斯林处,即有流血和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的名声就像河南在中国一样:欠佳。在这种情况下,给伊斯兰世界贴上“蒙昧的、仇恨的、性压迫的、专制的、中世纪的”(等等)的标签,作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他者”而排除在同情之理解的范围之外,是再自然和容易不过的了。而要打破外人对一个民族(种群?)的臆想,也没有比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有力的了。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文学和艺术,似乎是扩大同情心和想象力的版图的最好途径了:比如,如果没有《鼹鼠的故事》、昆德拉和卡夫卡,谁会“打心眼儿里”敬重捷克这个“微不足道”的巴尔干小国?《宰》让我的文学世界地图上又增加了一个国家:埃及。其实除了一点异国风情,埃及人和我们没啥不同。《宰》就像是70年代埃及首都开罗的一幅“浮世绘”(对不起啦,用这么熟烂的词汇),通过一桩离奇的“危害公共安全案”描绘了开罗某古老社区形形色色的市井男女的欲望与梦想的全景。好玩就好玩在“市井”二字,它让我想到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汴梁、临安,想到晚明的放浪世风,想到《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现代小说往往太知识分子气、太书斋化、太精神自闭了,从知识分子幽暗的内心深处走出来,我们突然发现,活色生香的“市井”万象的原来如此可亲。“市井”是弥漫着欲望气息的世界,具体的说,也就是充满了对情欲、甚至肉欲的渴望的世界,这种渴望因为不加掩饰而变得明朗、坦荡,所以比起道德家的禁欲(和从禁欲衍生来的伪善)更贴近人性,更喜庆。《宰》里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喜庆的世界,这里没有真正悲剧性的东西,其中哪怕是遭到不幸的人,也并不真的让我们揪心,“喜怒哀乐”都笼罩在一团温暖的烟火气息中,让人觉得终究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氛围里的奇案,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严重性,不过,也不能说是小事一桩。是这样的,在遭到某种恶毒的诅咒之后,宰阿法拉尼区全体男性全部失去了性功能。这下可苦了宰阿法拉尼区的女人们了——别以为穆斯林女性都是男权统治下不知性高潮为何物的可怜虫,宰阿法拉尼区的女人们可从来不掩饰对强壮男人的强壮器官的爱好,在她们的盖头和黑袍子下是艳丽的华服,华服下面则是骚动的肉体……当确定自己的丈夫已经丧失性功能之后,妻子们立马开始在周围的男人中寻找替补。让我无比惊讶的是:在黑托尼的语调中,我完全找不到情欲与道德之间那种常见的神经紧张。就算埃及比其它阿拉伯国家受到更多的“西风”的影响,毕竟伊斯兰教的文化积淀也是冰冻三尺啊,70年代的埃及社会有如此开放?拿今日的中国来比,虽然现在性开放的“怪现状”层出不穷,但从那些所谓离经叛道者的过度夸张、招摇的行为方式中仍然可以看出其背后的焦虑不安,这似乎说明,今日的中国人的性欲仍然承受着巨大的道德压力。而真正的性自由的标志恰恰不是激进亢奋,而是澹定从容。也或许,《宰》只是文学家的脱离实际的想象?不太可能,意识层面的故事内容可以杜撰,但潜意识层面的叙事语调却难以虚构。也可能,《宰》中描绘的这种放浪世风并非现代化的产物,而恰恰是传统市井社会的遗存。就像中国的盛唐、晚明一样,民间的性自由往往是超越我们的历史想象的。当然,这部小说虽然以“性功能丧失”事件为中心,却并非一部色情小说——或者至多是一部探讨“性行为缺席时,色情何为”的色情小说。这故事里似乎大有深意。它营造的氛围一方面让我想起薄伽丘的《十日谈》,在其中,那场席卷整个欧洲的大瘟疫成了一群色男女郊游般避世狂欢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又让我想到了加缪的《鼠疫》,在其中,瘟疫又成了拷问人的存在与选择的试验场。然而,这部小说虽然描写了种种人对于瘟疫般蔓延开来的灾难的不同反应,其中也触及了宗教、政治、财产甚至共产主义等话题,但似乎都切入不深,因为其过于轻快的语调,似乎也没有产生出真正的道德急迫性。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个故事似乎终究不是一个深刻的故事,而更主要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怀疑作者并没有完全想清楚的他想通过这个故事要“寓意”什么,毋宁是想从一个奇异的创意敷衍出一段“假雨村言”;也正因为此,在阅读时,随着故事越出越奇,我也越来越纳闷它将怎样收尾,而到最后,它果然没有一个完善的结局,而是像一首没有回归基调的乐曲那样,戛然而止了。本文结束。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漫不着边的精彩幽默,但过分着重于细节刻画而总体框架很模糊,不知道这书的主旨是不是性解放,大概是吧。。。
  •     RP
  •     非常有趣,不过结构似乎有些问题。
  •     阿拉伯文的小说,原文没见过想必见了也读不懂,翻译好孬不敢说。阅读经验告诉我,白描加密集叙事的文本,一定有笔不到意到的寓言性。直义层面的失语,我归咎于自己对埃及历史文化国情民俗的无知,也暗怪翻译的文学修养欠佳、审美悟性平平,没能提供更多破解文化密码的信息。我只能耐心琢磨情节发展,等着那些意义从文本的伤口里渗出。随便什么都好,宗教启示或政治隐喻,道德讽喻或美学革命,总之是对群体命运的某种象征性思考之类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等到。没有伪装或论断,甚至连曲解的机会也不提供,黑大叔干净利索用落下帷幕,后事不详。开显良知重建价值坐标伦理关怀?什么都说得通,但说什么都会觉得自己特别二。根本没有什么悖谬双构的色情描写,这黑色幽默的颜色太纯,让人怀疑是个空城计。假若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性无能,能否拯救沦落的道德?佛教上是个由色悟空的问题,但这是伊斯兰教背景的小说。詹姆斯说欲望总在时间之外,叙事之外,在一定具体语境中爆发并成就其历史意义。这句话的意思在读到这本小说时我才明白。性不仅是欲望的变体,它维系着一切平庸而琐碎的世俗事件,没有什么小说比宰阿法拉尼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一点。看小说里的市井描写就想起金瓶梅那些明代世情小说。近似之处在于人物那些丰繁又混乱的宗教态度,比如乌姆•苏海尔吵架前都用赞美真主的话作开场白,不同的是金瓶梅里那种礼教压抑所积蓄的欲望势能,在埃及人身上压根儿就没有。显然故事如果接着往下编,就算全人类都不举,黑大叔也不会弄出个诺亚方舟倾覆,梦幻泡影如电如露的末世景观。我到处查伊斯兰教的资料,结果还是不甚了了。只能揣摩黑托尼的哪部分叙事因素是受了苏菲神秘主义哲学的影响。比如宗教描绘的缺失,这在一个教徒作家的小说里很罕见,大概和苏菲教义里真主是超验的不可言说形容的观点有关。受了符咒了人们失去性功能,大概是种消极反抗的姿态。真主“在一切之内”,这和泛神论是有别的,但这种态度和印度教有种亲近感。这是胡乱联想的,我对印度教的无知并不比伊斯兰教少几分。事实上西方倒是认为,苏菲派和基督教在精神内核上有着很高的一致性。语言真是精神之相。民族感的形象性、美学依据,都在叙事语言上。冒着清新土腥气的笔调是这小说最好最特殊的部分,有灵性也有趣味。意识形态总是外衣一件,只有语言的镜子,可以照出那些荒诞故事下呛人的尘世烟波,一一指向人道的原初和终极。——————————线上为扯,线下为淡—————————哪位对埃及历史文化国情民俗什么的有研究的好心人,快来给我讲讲吧。埃及,“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七十年代的宪法里就写了“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并存。太前卫了,不是说那什么是邓爷爷原创的么。琢磨着金瓶梅的时候,突然觉得李贽的思想和伊斯兰教里的一部分教义很像啊。我依稀记得哪个学者说李贽思想是儒释道回兼收并蓄,四教皆崇的。可是除了李贽本人的回教徒家庭背景和他执守回教葬式两点之外还有什么论据?似乎没有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文籍。若要自己论证,得先找李贽年谱,理清他的交游和著述,还得研究一下明代宗教史。不能以论代史还有什么好玩的!要是我还在学校里混,并且搞外国文学或者比较文学,我大可以欢呼一声:下辈子有饭吃了,哲麦勒•黑托尼还木有人搞!可怜的文学研究者们对着资料奇缺的阿拉伯语文学一定傻眼了,有胆色的赶紧占山头去吧。不过这种书,是要抱着度人金针的热忱用眉批密密麻麻勾画着读的。世间已无金圣叹张竹坡,念及此可以痛哭一场。要体系化干什么?理论建设除了为了归类索引方便的工具论意义,还有他妈的什么用?白白了学院派。报上说莫言和黑托尼“心心相印”(太肉麻了记者同志,您就不觉得换成惺惺相惜得体点吗?)单从小说来看,这两人创作追求上大概有点相近,也都喜欢自己搞一整套“哲学”体系来支撑自己的作品。我没看过黑托尼的文学主张不好妄评,不过莫言一向自信有着足够的思维强度能够把握、控制、重塑其生活的时代,事实上我觉得他其实压根没有。黑托尼倒没有那种强悍雄辩的个人气质,他就像唱太平歌词的,絮絮叨叨一个话痨,但是温淳谦恭,连玩魔幻都玩得那么实在,比莫言可爱多了。
  •     形式大于形象...
  •     像是埃及的莫言。
  •     还蛮有意思的 我很喜欢
  •     果然是我最近一直颇有执念的封闭区域小群体像啊!不无奢侈的铺陈,细致迷人的描绘,实在的荒诞,但近结尾处的节奏貌似没把握好。
  •     5/10. 差了不止一把火候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结尾也略草率。总之这个系列不推荐。
  •     奇妙的末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