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影视小说 > 风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33927257
作者:麦家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言归正传。   故事发生在1941年春夏之交,日伪时期,地点是素有天堂之誉的杭州,西子湖畔。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够美的吧,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谁敢跟她比美?西湖!苏东坡以诗告诉我们,西湖怎么着都是跟西施一样美丽动人的。   这是不是有点儿浪漫主义了?不,是真的,有山作证,有水为鉴。山是青山,灵秀扑面,烟雨凄迷,春来如兰,秋去如画。水是软水,风起微澜,月来满地,日来不醒。山山水水,细风软语,花情柳意,催产了多少诗词文章。举不胜举。汗牛充栋。若堆叠起来,又是一座孤山,墨香阵阵,锦色浓浓;赏析起来,都是脉脉含情的吟咏,恋恋不舍的相思,用完了雅词,唱尽了风月……都知道,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杭州城区尚无现今的五分之一大,但这座城市的魂——西湖,一点也不比现在小,湖里与周边的风景名胜也不比现在少多少,像著名的苏堤、白堤、断桥、西泠桥、望仙桥、锦带桥、玉带桥、锁澜桥、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阮公墩、湖心亭,和西泠桥头的苏小小墓,清波门边的柳浪闻莺、钱王祠,孤山上的西泠印社、秋瑾墓、放鹤亭、楼外楼、天外天等,以及南边的白云庵、牡丹亭、净慈禅寺、报恩寺、观音洞,北边的保俶塔、双灵亭、岳庙、双灵洞、栖霞洞等。统而言之,即我们通常所谓的一山二月,二堤三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在那时都有,日本佬来了也没有被吓跑。   鬼子在杭州城里扔了不少炸弹,据说现在钱塘江里还经常挖出当年鬼子扔下却没有开爆的炸弹,连制造商的商标都还在。炸弹像尸首一样从天上倒栽下来,没有开爆的都吓人,更何况大部分都是开了爆的。爆破声震天撼地的响,爆炸力劈天劈地的大,炸死炸伤的人畜无以数计,把杭州城里的人和动物都吓跑了。西湖和西湖里外的景点,如果能跑大概也会跑掉的。但它们不会跑,只好听天由命。西湖的命显然不错,上百架飞机,先后来炸了十几个批次,西湖像有神灵保佑一样,居然安然无恙,令人称奇。西湖周围的众多名胜古迹,也是受禄西湖,躲过大劫。唯有岳庙,也许是太远了,关照不到,挨了一点小炸。   从岳庙往保俶塔方向走,即现在的北山路一带,当时建有不少豪宅深院,当然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有钱有势的人消息总比平民百姓灵通,鬼子炸城前,这些人都准时跑了。日伪机构开张后,城里相对平静了,这些人又恰如其时地回来了。即使主人不回来,起码有佣人回了来,帮主人看守家业,以免人去楼空,被新的日伪军政权贵霸占。其中有个傍山面湖的大院落,院主姓裘,曾经是一个经营高档色情服务业的大老板,自己没有回来,派回来的下人又迟了几周,即被临时张罗的日军维持会霸占,以后一直没有归还。   后来汪伪政权成立之前,新组建的日伪华东剿匪总队接管了它,院里的几幢主要建筑都派了新用,像前院的三层主楼,做了司令部军官招待所兼寻欢场,男嫖女淫,肉欲滚滚。后边竹林里的一排凹字形平房,做了招待所的办公地。再后面的两栋相对而立的小洋楼,西边的一栋成了首任伪司令官钱虎翼 (人称钱狗尾)的私宅,东边的那栋做了他几个亲信、幕僚的公寓。1940年夏天的一夜,东西两栋楼里的所有人被悉数暗杀(传言是裘家后人干的,但凶手至今没有归案,难作定论),新任的伪司令官张一挺又把钱虎翼的亲信、保镖通通赶走了。   于是,两栋楼又人去楼空。   总以为,这么好的楼屋,一定会马上迎来新主,却是一直无人入住,或派新用。究其原因,有权入住的,嫌它闹过血光之灾,不敢来住,胆敢来住的人又轮不上。就这样,两栋楼一直空闲着。直到快一年后,在春夏交替之际,一个月朗星疏的深更半夜,突然接踵而至来了两拨人,分别住进了东西两楼。   二 来的两拨人,先来的一拨入住的是东楼,他们人多,有满满的一卡车。   下了车,散在楼前的台地上,把台地都占满了。黑暗中难以清点人数,估计有十好几人。他们中多数是年轻士兵,有的荷枪,有的拎扛着什么仪器设备。领头的是一个微胖的矮个子,腰里别着手枪和短刀。他是伪总队司令部特务处参谋,姓张,名字不详。士兵们在来之前一定已领受了任务,下了车,等张参谋开了屋门,一挥手,拎扛着仪器什么的那一半人都拥到门前,鱼贯入屋;另一半荷枪者则原地不动,直到张参谋从屋里出来,才跟着他离开了东楼,消失在黑暗里。   约一个小时后,入住西楼的人也来了:第二拨。他们是五个人,三男两女,都是钱虎翼的老部下,伪军官。其中官职最高的是吴志国,此人曾是伪总队下属的第一剿匪大队(驻扎常州)大队长,负责肃查和打击活跃在太湖周边的抗日反伪军事力量,年初在湖州一举端掉了一直在那边活跃的抗日小虎队,深得继钱虎翼之后的新任司令官张一挺的器重,不久官升两级,当了堂堂军事参谋部部长,主管全区作战、军训工作(参谋长的角色)。目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热旺,趾高气扬,前程无量。然后第二号人物是掌管着全军核心机密的军事机要处处长金生火,其次是军机处译电科李宁玉科长,女。白小年既可以说是第四号人物,也可以说是第一号,他是张一挺司令的侍从官、秘书,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货色,官级不高,副营,但权限可以升及无限。顾小梦是李宁玉的科员,女,年轻,貌美,高挑的身材,艳丽的姿色,即使在夜色中依然夺人双目。   五个人乘一辆日产双排越野车,在夜色的掩护下,像一个阴谋一样悄然潜入幽静的裘庄,穿过前院,来到后院,最后消失在久无人迹的西楼里,令这栋闹过血光之灾的空楼变得更加阴险可怖,像一把杀过人的刀落入一只杀过人的手里。   阴谋似乎是阴谋中的阴谋,包括阴谋者本人,也不知道阴谋的形状和内容。他们在来之前都已经上床睡觉,突然白秘书首先被张司令的电话从床上拉起来,然后白秘书又遵命将金生火、李宁玉、顾小梦和吴志国四人从睡梦中叫起来。五个人被紧急邀集在一起后,即上了车,然后像梦游似的来到这里。至于来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包括白秘书。带他们来的是特务处处长王田香,他将诸位安排妥当后,临别时多多少少向他们吐露了一点内情:天将降大任于斯。   王田香说:“张司令要我转告大家,你们将有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以后的几天可能都睡不了一个安稳觉。所以,今天晚上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睡一觉,司令将在明天的第一时间来看望大家。” 看得出,这个夜晚对王田香来说是兴奋的,也是忙碌的,将诸位安顿在此只是相关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小小部分,还有诸多成龙配套的事宜需要他去张罗完成。所以,言毕,他即匆匆告辞,其形其状,令人激奋,又令人迷惑。   顾小梦看王田香神秘又急煞的样子,心头很不以为然,于是玲珑玉鼻轻慢地往上一翘,嘴里漏出了不屑的声音: “哼,这个王八蛋,我看他现在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声音不大,但性质严重,吓得同伴都缩了头。   东风王田香身居要位:特务处长,大家对他是不敢轻慢的,惹不起。甚至张司令,对他也是另眼相看。特务处是个特别的处,像个怪胎,有明暗两头,身心分离,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身子是明的,当受张司令管辖,但在暗地里,张司令又要受它的明察暗查。每个月,王田香都要向日本特高课驻上海总部递交一份工作报告,列数包括司令在内的本区各要官的各式活动、言论。这种情况下,他有些志得意满,有些不知晓姓什么,便是在所难免的啦。   对这种人,谁敢妄加评说?当面是万万不敢的,背后小议也要小心,可别被第三只耳听见了,告了状,吃哑巴亏。所以,顾小梦这么放肆乱言,闻者无一响应。人都当没听见,各自散开了。   散了又拢了。   都拢到吴志国的房间,互相问询:司令把大家半夜三更拉出来,到底是为哪般? 总以为其中会有人知道,但互相问遍了,都不知道。不知道只有猜:可能是这,也可能是那,可能是东,也可能是西……可能性很多,很杂,最后堆在一起,平均每个人都占两个以上。多其实是少,是无。总之,猜来猜去,众说纷纭,就是得不出一个具体结果。但似乎又都不死心,情愿不停地猜下去。唯有吴志国,他白天在下面部队视察,晚上吃了筵,酒饱人困,想早点睡了。   “睡了,睡了。”他提议大伙儿散了,“有什么好说的。除非你们是司令肚皮里的蛔虫,否则说什么都是白说,没用的。”话锋一转,又莫名地问大伙儿,“你们知道吗,我现在住的是什么地方?钱虎翼生前的卧室!他就死在这张床上!” 顾小梦本来是坐在床沿上的,听了不由得“哎哟”一声,抽身跳开。   吴志国笑道:“你怕什么,小梦,照你这样害怕,我晚上怎么睡觉呢?我照睡不误!鬼是怕人的,你怕什么怕?他要活着你才该怕,都说他比较好色。” 顾小梦嗔怪(又是撇嘴翘鼻)道:“部长,你说什么呢!” 金处长插嘴:“部长是夸你呢,说你长得漂亮。” 吴志国看小梦想接嘴,对她摆摆手,问她:“你知道吗,钱司令是被什么人杀的?这庄上出去的人。”说得很神秘,当然要解释的,“这里以前是一个土匪老子的金窝子!老家伙生前敛的财宝据说就藏在这屋子里,范围大一点,也就在这院子里。因为这个嘛,有金银财宝没挖出来,这庄园已经几易其主,都想来找财宝,包括钱司令。可是都没找到,知道吧,至今没有。   ” 这大家都是听说过的。   吴志国立起身,哈哈笑:“睡了,回去睡觉吧,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你们这样瞎猜能猜出什么结果,就说明你们也能找到老家伙藏宝的地方。嗬嗬,睡觉吧,都什么时候了,还猜什么猜,明天司令来了就知道了。” 大家就散伙了,此时已经凌晨一点多钟。   ……

前言

   作家出文集,就像老姑娘出嫁,既是热烈期待的,又难免隐隐的不安。   这是因为,老姑娘都知道自己的韶华已逝,作家呢,也都知晓自己的作品不可能篇篇华美,字字珠玑。带着与岁月相伴而生的印记(雀斑,皱纹,平庸的荷尔蒙,弹性减弱的肌肉)出阁,总不是一件完美无缺的事情,但是谁又能拒绝呢?拒绝吃糖是人的软肋,尽管都知道我们身体需要的是盐。   看看这次发糖给我的主人和时间,我似乎就更难拒绝了。主人是浙江文艺出版社,时间是我在外漂泊快三十年后的返乡之初。我十七岁离开浙江,四十好几岁回来,在外待的时间够长够长的啦。我曾以为我都不会回来了,因为漂泊和距离曾是我向往的人生况味。我一直以为,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关注内心审美的人,远离故乡和亲人,精神上有点儿流离失所不见得是个坏事——这样你至少还有思念。写作不一定从思念开始,但一定从思念结束。也许可以这样说,由于对写作的痴迷,我成了我的牺牲者。也许还可以说,即便如此,我依然爱我自己。就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满足于以形而上的方式占有着我的大陆,我的故乡,我的亲情,直到屈指可数的几周前。   感谢浙江文艺社,一回来就给我糖吃。这颗糖显然不仅仅甜蜜了我的嘴,更甜蜜了我的心。我相信时间改变了很多,但没有改变我和浙江的关系。   也正因此,我才有缘初回乍到就吃到这么大一颗糖。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集,因为我没有把全部作品收进来。至少还有两册书的作品,觉得实在卒不忍读,我没敢收进来。这当然要减少我的版税,但也减少了我在饱尝甜蜜时的不安。其实,写作就是为了心安。其实不论是生活还是写作,沉重的肉身始终是我们的敌人,我觉得我应该学会抵制它。   麦家 2008年12月9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风声》是—部关于凡人与超人的小说,是人类意志的悲歌。  ——评论家 李敬泽  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麦家的写作无疑属于独特的路数。这个人的存在已经变得不可忽视,他那么顽强,绝对而倔强。他的写作诡秘、幽暗、神奇,深不可测,到处潜伏着玄机,让人透不过气来。  ——陈晓明  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而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为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就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  ——王安忆  《风声》是“密室小说”的变种,也是惊险的逃逸魔术,它有强大的叙事力量,我们屏住呼吸,看一个人在重重锁链下凭智力和信念完成他的职责。因此,这终究是一部关于凡人与超人的小说,是人类意志的悲歌。  ——李敬泽  人们喜欢把麦家这几部小说称为新智力小说、密室小说,特情小说、谍战小说、解密小说。名目不一而足。我看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麦家所显示的才能的性质和特征。麦家的成功,首先有赖干他超强的叙事能力和推理能力,经营致密结构的能力.他可以在一个极狭窄空间.展开无尽的可能,翻出无尽的波澜,制造无尽的悬念,拽着你一口气跑到头。必须看个究竟。  ——雷达  麦家的小说,书写的是一种人性和智慧的深渊景象。了善于在极度封闭的空间里,用坚固的细节、严密的逻辑、迷宫般的叙事来为一个故事敝开丰富的可能性。从《暗算》到《风声》,麦家像一个很出色的精神侦探,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探测人心,在故事貌似停止的地方去发现奇迹。他在一种惊心动魄的心智较量中,为人性那无法量度的边界下了绵密的注脚。我相信,这种有写作难度的小说,对读者具有致使的阅读吸引力。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有顺

内容概要

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2008年调入杭州文联任专业作家。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随笔集《捕风者说》,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作品曾多次获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07年度风尚作家;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小说家;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等。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和编剧的电视剧《暗算》一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

书籍目录

上部 东风
下部 西风
外部 静风

编辑推荐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最新力作!同名电影将由华谊兄弟出品,2009年首席贺岁片震撼登场! 本书具有强劲的叙事力量;它探索人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它以对人类意志的热烈肯定和丰沛的想像,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作者简介

《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获奖评语:麦家的《风声》是《人民文学》杂志创刊58年第一次完整刊发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强劲的叙事力量;它探索人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它以对人类意志的热烈肯定和丰沛的想像,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上部 东风
下部 西风
外部 静风

图书封面


 风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合上书,已近黄昏。但窗外并非一幅萧红笔下的火烧云之景。而是大雨磅礴,炸雷四起。不消说,南方即便是夏季,总如彭坦所唱,那里总是很潮湿。彼时刚好看到静风最后有关肥原那章。肥原之尸碎为三段,悬于岳庙。肥原及其妻小女仆尸首“黑如炭木”……心里不觉悚然。如若突然停电,漆黑如墨,我想我会当即从床上一跳而起,怀疑肥原是不是从书中,从历史的尘埃里出来了。此前过年,我在一家酒店兼职服务生。这书就是从那个月所得工资里掏钱买的。于番禺一家名不经传的小书店。与之购得的还有《失乐园》、《猎人笔记》。我一向甚少买书。一则手上没余钱。说到这有人有意见了,你只要想买怎么会没余钱?所言极是。节衣缩食也未尝不可。但买书这件事根本说不上什么。买书数量多少与读书质量好坏可以说不搭界。第二个原因是过去买的许多书都没有看完。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这样一本薄册子断断续续居然读了一年!原因或有时间宽裕的问题,但恐怕在于心境浮躁,读不下长篇。可以预见麦家的这本《风声》也遭到同样的命运,买回来最初几天看了头几章便搁下了。今天无意中翻起,决心读一读,结果被吸引,侧着看,躺着看,坐着看……身体和心理折腾了一下午。看完合上书本却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不得不写这篇东西一吐为快。买这本书是看在它是第七届矛盾获奖作品的名气上。最初读了几章觉得不过如此,估摸是个侦探或军事题材之类的东西,不禁哂笑。时至今日完整读完,我不禁惊呆了,为麦家的笔力折服为60年前那段掩盖在历史下惊心动魄的真相瞠目结舌更为我先前的无知浅薄羞愧。一本书,你没有翻完——一个字一个字地,你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对它横加指责。恕我寡闻,看《风声》之前根本不知道麦家是何许人也,也没有读过他的《暗算》和《捕风者》说。看完这书觉得很有必要读他其他的作品。他是一个诚恳、认真的作家。他对小说有种非凡的掌控力。语言的裁剪,结构的布局都很出色。诚然好的作品在于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形式。麦家可贵之处在于两者都把握得很好。他端上来的这盘名为“风声”的菜不仅原汁原味(内容)而且色彩缤纷(形式)。想象一下如果这菜卖相不好,食欲顿减三分矣。正如他所说,“我一向认为,我对大家重要的不是我个人的什么,而是文学,是作品。”“换句话说,我在乎的是不要被读者抛弃,开除。(P144)”《风声》,不仅它要叙述的历史是个谜,它本身也是谜,设置层层悬念,环环相扣,直至你读完最后一章才恍然大悟。但我读完更多是一种恍然大悟后的失落感。他所写的不过是某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某个事件。而我们每天的现在都在变成历史和逐渐不为人所知。生老病死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随同死去的还有与他们相关的历史。我一个同学说,“以前你走的时候,我说,你走了,除了我就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故事呢。现在,我也要走了,如果我走了,就真的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麦家写完这书,顾老已八十多岁,潘老逝世了,与老鬼事件牵扯的更多人更是无迹可寻。真相真是成了历史灶膛的烟灰了。即便现实也是扑朔迷离。过去现在以一个巨大无比的谜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拔开迷雾以窥其一,谈何容易!不仅涉及多人而且各自观念道德遭遇都不同,你就算看清事件的始末还是很难给他们下个评价。掩卷沉思,依然能感到书中那段澎湃的历史在眼前过电影一样浮现。在校读书时,历史课本仅用数言描绘事件始末,X年X月X日,发生X事。赵匡义当上皇帝甚至可简化为一个成语:陈桥兵变。《风声》也可以数言概之:写一件发生在60年前的有关间谍的事情。我们从来不深究历史的真相和细节,甚至老师在陈其因述其后果也免不了总结教训意义,叮嘱我们要背牢,因为考试要考。我们对历史都只是搪塞应对。事实上当我们把灼热的目光投放在历史的阴影里会发现阴影之下有何其多的细节性、戏剧性和危机性……而在这众多性之中展现的人性又是何其深刻复杂。肥原丧尽天良吗?丧尽天良!肥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吗?爱!难道他不爱吗?他的文化底子是中国的。但是他竟能做出那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来!李宁玉的形象很崇高没有争议。顾小梦呢?她坏吗?她没有揭穿李宁玉的身份。细究之下没有揭穿大部分因为她“重庆”的身份被李宁玉捏着。帮忙把密信传出去,麦家写了,是出于同情而不是自觉。她似乎不坏。没有陷害李宁玉。但按照道不同不相为谋,国共两党利益不同,甚至相立,顾小梦为国民党做事就是等于置共产党于危险中(尤其在抗日胜利后。而且我毫不怀疑那时的共产党是好的)。但是60年后的她又是怎样?60年后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呢?是是非非谁说得清呢。史实是那样秩繁复杂咄咄逼人。我读的分明是小说然而我读的不仅仅是小说是史实。正如麦家说的那句“生活大于虚构”!再说一段题外话罢。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绝对是对薄公堂的典范,遇上这摊事,估计官不太好当。《鼻子》那篇有王小波所说的趣味。可惜芥川龙之介英年早逝。出于对他小说的喜爱进而了解到他的生平,知道他曾到过中间并写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章。这点麦家在书里也提到了。但万万没有注意到的是陪他游猎中国的竟是肥原(为什么我看到这名字猪的形象总会浮现在眼前)!可见当初读书的粗泛。我们注意到此事与彼事之间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扯上关系。从明末反清名士朱舜水逃往日本,肥原祖上与其交往甚密……到肥原结识了芥川龙之介直至最后沦成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麦家也说了,“而事实上又是芥川龙之介本人把他推到了自己的对面:记者证、开专栏、加盟特务组织的契机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有意无意促成的。(P253)”西湖在日本人无数炮弹轰炸之下居然安然无恙难道不也是和肥原等人有关吗?以前也看过西湖为何在战争中完好无损的相关文章,但当时绝对想不到这背后会牵扯出这么一场戏,红脸白脸,正派丑角,生末净旦丑一一登场,大有戏不完不散的意思。历史不是用足够长的时间去等待就可以水落石出的。因为历史的制造者是人。而只要是人都会死去。时间再长都无法斗不过死无对证。
  •     自从在央视六套看了电影风声,以及见证了之后的谍战片的风潮,我就一直想看一下原著。书很早就买了,最近才看完,写得非常好。看这本书是不敢喘大气的,每一句话都似乎在暗示着什么,谁?!谁?才是老鬼?然而下一句话又都可能将之前的推断全部否定,吴金李顾谁是内奸?从头看到尾,谜团是拨开一层又出现一层,真想好像被雾掩盖了一般,好像扇开了一点,但是前方依旧迷雾重重,因为身在雾中,所以怎么也看不透。电影本身就已经很精彩了,而原著在我来看毫不逊色,可以说有别样的精彩。全书分为三篇:东风,西风,静风。抛开最后一篇算是交代故事背景的《静风》不谈,前两篇算是解密类型的。东风一开始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设迷到解密的局,而在西风里,可以说是将东风里看的让大家都心服口服的结局不完全推翻,给出了另外一个同样令人心服口服的结局。那么,谁是老鬼?说起来我是带着电影的印象看的书,所以一开始多少有些心安理得的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于是可以说对书中的顾小梦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那种情况下的收放自如,临危不惧,胆识过人,欲擒故纵的表现,让人在“她是老鬼”“她不是老鬼”之间虽然几度摇摆最后还是不得不站在“她不是老鬼”这一边,书中一开始有一个很明显的暗示,原作中那个日本军官叫肥原,说在顾小梦身上看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颐指气使,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小姐,另一个是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老鬼。电影,其实走的就是这一条线,走到了原作核心的倒数第二层,顾小梦是老鬼。但顾小梦是老鬼?吴志国是老枪?那么原作中,对于老鬼的正面描写太少是出于老谋深算,还是另有其他?在书中,描写的重点一直放在李宁玉与吴志国的互咬上·,两人都一口咬定对方是老鬼,而且几度出现的相互推理与指责暗示,更是让人心惊胆战,我就一直在想这日本人也真不开窍,挑唆两个无辜的人斗了起来,老鬼自得其乐。到最后,逼得李宁玉服毒自尽,吴志国受刑而死。但翻开前书,丝毫看不到暗示,所以到最后,李宁玉是老鬼的真相才让我这个原来只知道电影的人大吃一惊。原作中只有老鬼,没有老枪,李宁玉是老鬼,顾小梦也是老鬼,但是国民党的“老鬼”。也就是说,书里还是有国民党这个势力出现的,但是估计电影为了简化和国情需要(你懂得),就让李宁玉单纯苦逼化,顾小梦红色化,吴志国不再酱油党。顾小梦是国民党方面安排在汪伪政府的间谍。于是,电影里最喜欢老鬼顾小梦,书里最喜欢老鬼李宁玉。李宁玉冷漠清高,而且的的确确是个厉害的卧底。每个人的字迹她都会,几度设局让别人都认为吴志国才是老鬼,在书中也一直处在暴露的边缘,每天每时都处在一个神经崩溃的边缘,但面对每次肥原的试探却又滴水不漏。上篇西风里,最后李宁玉自杀,为了将遗物中的情报传递出去,而下篇东风,李宁玉与顾小梦情同姐妹的两人彼此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最后是由顾小梦帮忙传递了情报。具体上下篇里有什么破绽还是请各位自行阅读。下片中,李宁玉在吴志国死后换成顾小梦的字迹来传情报,被顾小梦发现之后确定为老鬼,于是两人之间撕破了脸皮。可是顾小梦毕竟年轻,几番争吵之后,就被老鬼李宁玉识破了她的国民党身份。于是以此要挟帮忙传情报。就在顾小梦相助之下将情报防放置完毕,但却没有人来取时,李宁玉决定以生命来传情报,以清高的性格来挑战肥原,被打的浑身是血,最后制造被逼自杀的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宁玉在厕所里跪求顾小梦帮忙的场景,她知道她在求一个不能算是自己人的人帮忙,而且之前对方帮忙是因为在收到自己的威胁之下,所以,在自己决定以生命来传情报时,就是在以感情来赌一切,因为自己的存在才是牵制小梦的筹码,自己一死小梦就可以选择不帮忙的,而情感是老鬼在工作中最不能要的。可想而知,目睹了同志“老汉”在自己面前被敌人痛打,不仅为自己不暴露身份就已经焦头烂额了,还要想着怎样将关键情报传出去,当时已经被打散了的李宁玉跪求顾小梦时,那种失去一切的焦急与祈求才显得那样无力苍白与真实。她一直很精明,用头脑做事而且从未出现过纰漏,但最后不得不用情感作为最后的赌注,她赌的不是姐妹情谊,也不是嘴上说的联合抗日的大义,而是对顾小梦的直觉。或者说,是顾小梦自己说的,在知道李宁玉是老鬼之后,再看她的精明与绝望所产生的敬佩。李宁玉是为了不灭的信念,一方面在敌人面前高傲的梳着头发,冷眼以对,一面在顾小梦面前恩威并施,软磨硬套,一面是极坚强,一面是极脆弱。此书胜有两点,一是紧张的情节,二是细致的人物感情刻画。读此书需在很安静的时刻和地方。体会那种拽住你呼吸的紧张。嘘……安静……
  •     几个月前第一次在电梯里看到框架广告上风声的海报,印象就很深刻。一个长会议桌,两边的人物神态各异,各怀心思,想必是个有趣的电影。结果这电影看了两回,还接连看了麦家文集的四卷小说,象中了病毒一样。合上《黑记》后, 我想终于可以做了结了。《暗算》,《解密》,《黑记》,麦家的小说都是围绕《风声》在打转,就好比摆积木兜兜转转,最后才知道搭出来的城堡叫《风声》。印象中,看中国当代还在世的作家的全集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15年前看完余华。麦家是第二位,两个都是浙江出来的作家,也许是向日葵原理,他们写的故事吸引了我。电影版和小说,是两种风声,从人物到情节都不相同,这样的处理给了小说本身更多的可能性,很有趣。电影里人心的荒芜逼仄,别致惊心以及极限都表现的很好,感受最深的是职业和理想的极限,因此也最记得结尾李宁玉在家中手支在桌子上垂下眼的表情。那个时候,人是无力的,人不能生气,因为时代就是那样。人在其中,就像水滴在河里一样。不是某一滴水或某一个人的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节奏紧扣。
  •     最后部分的叙事具有命运兜兜转转的迷宫般的色彩。
  •     平行的双视角写作,很有味道。
  •     前些年看了电影,如今再看小说,仍然觉得小说是电影无法取代的。更缜密,更有逻辑,对“老鬼”内心的刻画更为深刻。
  •     很不错的谍战书,虽然有电影打底,但还是能感受到原著的精彩非电影能比拟,不过电影也恰当的填补了一片遐想盲点。推荐。
  •     炒鸡好看。
  •     太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特地买了书来读,我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人,对于改编的喜欢电影,我会再去花时间读一遍原著。
  •     本书最近才看完,不同的反转,真有趣。
  •     虽然没有电影出彩,但是以三次叙述的形式还是让人感觉颇感意外,每次都有新意
  •     比电影精彩。
  •     书比电影好!
  •     看得电影,冲着李宁玉和顾晓梦去看的。
  •     没看过电影,但评论里那么多觉得因为比不上电影就给这部作品三星的简直让我对自己产生了质疑(。)难得有一本书能让我从头到尾酣畅淋漓的读完,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很精彩
  •     20140531已读,写的跟真的一样,比之前看过麦家的《解密》更顺畅。
  •     独墅湖边换水纳米院桌子看完的。看不出那么多的好来,不如推理小说有趣味,前前后后加进自我的那么多注解和故事来源套套,似乎是想增加其实在感,我读出来的只有矫饰和多事儿
  •     故事后面的逆转逆转真的挺震惊的。直接被整个故事带入戏。足够惊心动魄。最后已经不仅仅是谍战的问题了。或许还有名利中的人心。
  •     早几年看到,实在精彩!
  •     电影和书籍个有味道,叙事手法不错。李宁玉、顾小梦很迷人
  •     没有想象中的感觉
  •     和电影一比,显得严谨多了。西风最增色,不断推翻、不断质疑,补上了东风中的(一部分)不合理。
  •     杰作。上部看似繁琐平淡;到下部风生水起;外部引人遐思。
  •     题材重复,看完就忘。
  •     开胃小点,应景读读
  •     2009
  •     看了电影再看小说,觉得还是小说好
  •     故事跌宕起伏,然而东西风交加,读者、主人公欲静而读者的心不止。
  •     东风已是完整,西风更加精彩绝伦,静风于谜团又添谜团。曲曲折折的故事,勾心斗角智计决断都是大大方方摆出来看了,小梦和宁玉的感情却暧昧幽微颇费疑猜
  •     蔫坏的最佳
  •     看过电影再看的书籍 已经知道了剧情但是读下去还是有其他的东西浮现 本是不错的小说 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故事难免有点拖沓
  •     小说是一回事,电影是一回事。
  •     电影比书好看,周迅依然帅哭!
  •     文学性你在天国过得还好吗
  •     真的想写本书叫“我是原著党”看书比看电影爽多啦
  •     1.周迅脑残粉是为了周迅才看的这本书。2.看完之后表示晓梦的性格不能再完整一点吗。
  •     上部东风很好看,下部西风不太喜欢,和电影情节完全不同,感觉没有电影好看。不过作者的文笔灵动幽默,很易读。
  •     大爱
  •     静风部分点赞
  •     补标。为数不多的电影比原著好看。
  •     前半部分三星,后1/4两星,最后1/4扯得不行,一星。综合两星,建议作者好好读读抗日历史再来写。
  •     之前全程听了郭易峰和冯骏骅的广播小说剧,然后回家补了书。电影版改编得面目全非啊。
  •     原本是要打4星 可是看完书再看电影 我竟然觉得电影改的比书还好 情节刺激 紧凑 书3星 但是还是很好看的
  •     无论东风,西风,最后归于脉脉静风
  •     电影拍得好,小说写得更好
  •     故事中有故事
  •     看完原著才知道中国的编剧也可以很流弊。
  •     现实比小说更刺激啊!
  •     谜底没有揭开前的各种斗智斗勇逻辑推理最好看,而后作者故意暗示国共两党的女特工在搞蕾丝边,233。电影版删掉国民党特工这条线,是制作者的精明,跟同年的《建国大业》一样是给60岁党国献礼的R级主旋律。
  •     小说比电视剧好看。
  •     故事有漏洞,不过已经很精彩了,电影改得像屎一样。
  •     令人叹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