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小说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韩国现代小说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020066421
作者:金承钰
页数:310页

章节摘录

  还没长大的孩子,在这深夜里,又哪来的鸡?  马上坐正身子再次望去时,真是怪事,挺直稍微倾斜的身子也只用了二三秒钟,但是抱着鸡的少女像流星般消失了。咦?我摇了一下头,使劲眨了眨眼睛。少女不见了,只有玻璃门发出冷冷的光。如果不是出租车司机催的话,我可能会傻愣在那里。看错了?付了出租车费,拿回零钱后还是觉得奇怪。如果看错了的话,也该有个看错的对象才是,但是那里空空如也。站在错觉为少女站着的地方时,通向楼内的门轻轻地开了。我不住地回头张望着走进楼内。门卫向我行了目礼,问我在找什么。我边说着没什么,就按了电梯钮。嘴上说没什么,但是抱鸡少女的样子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就当看错了吧,可是模样实在太清晰了。我没有理会已经开启的电梯,走到警卫室前指着感应式玻璃门外问道,刚才是不是有个抱鸡的少女站在那里。门卫似乎觉得抱鸡的话比少女什么的更奇怪,笑着说:“嗯——,我没看见呀。”站在电梯里升至六楼的期间,胸口某一处热辣辣地痛起来。在不到三平方米的电梯内,想起一个院子。有一次六点左右路过曹溪寺前的时候也曾有过,听到和尚敲法钟的声音时想起过那个院子。是那种有井也有玫瑰,有鸭子和鹅一类的院子。我把疲惫的身子倚在电梯壁上,竭尽全力想把蚕食我的院子赶出去,但是院子好像以为我是沙子,像浪潮般推搡着涌进来,正呼呼地喘着气。我一屁股瘫坐在电梯地面上。只有三平方米的狭窄电梯无法承受足有一百多坪的院子。院子里摇摇摆摆穿梭于玫瑰丛的凶巴巴的鹅,把长长的脖子贴在我瘫坐着的膝盖上窃窃私语着。不要忘了……我。当我恍恍惚惚醒过神的时候,电梯铃“丁当”一声响了。我,挥舞着手臂驱赶朝我袭过来的院子粗糙的呼吸声,摇晃着从电梯里走出来。额头上冷汗涔涔。

前言

  五十年代韩国小说被后人评价为“感情过剩”、“缺乏对具体事物的冷彻观察,只对抽象的表层无条件地予以赞叹”。换句话说,就是作家对现实的观察更多地渗入了个人的、主观的感情。可以把感情泛滥的原因,归结为这场南北战争导致的受害心理。战争在一瞬间连根拔除了赖以生存的生之根基,引发了精神上的混乱状态。五十年代的文人不再追求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自我存在的意义,因为这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了。那个时代留给个人的只有对现实的非常具体的幻灭,无从判断是非的自相矛盾,还有如同自我分裂一般的自我意识。所以从根本上说,五十年代的作家是带着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进行思索的,这也是五十年代的小说执著于非本质性的具体事物和问题的原因。典型的作家有孙昌涉和徐基源等人。本书收录的《受难二代》也是一篇盛满这段苦难史的经典短篇。  河瑾灿的《受难二代》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初的韩国。参加朝鲜半岛南北战争的儿子朴镇守要活着回故乡了,父亲朴万道兴奋地赶往火车站接儿子。朴万道在日本强占朝鲜半岛时期被掳去当劳工,在修筑防空设施时失去了一条胳膊。他回想着自己经历过的往事,为了庆祝儿子平安归来,早早路过市场买了巴鱼拎在手里,兴冲冲地赶到火车站。当儿子镇守从火车上下来时,他却发现儿子已经失去了一条腿。难以抑制愤怒的朴万道头也不回地朝家走去。拄着双拐的儿子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在回家的路上,路过酒馆时喝了碗酒,一路上对着话,这对在战争中伤残的父子无奈地接受了各自的命运。在过小河的时候,没有一只胳膊的父亲背起没有一条腿的儿子晃晃悠悠地走过独木桥,把作品推向了高潮。如同作品题目暗示的,这篇短篇小说通过父子的苦难史,勾画了韩民族的苦难史。但是作家的视线没有停留在父子受难的悲剧场面,而是通过这对在战争中伤残的父子合力过独木桥(儿子一手拎鱼一手拎木拐,趴在独臂父亲的背上)的场面,表现了民族的悲剧和苦难只能通过和解合力克服的主题。

内容概要

金冉,本名金鹤哲,文学博士,1972年生于中国吉林省珲春市。1990年读大学期间开始用中文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延边作家协会会员。在《延吉晚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多年。2001年赴韩国留学。曾任韩国华文媒体《中文周报》总编辑、水原科学大学中国语系教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韩语系副教授。
出版有译著:《黑暗之魂——韩国分断小说选》(上海译文)、李清俊长篇小说《你们的天国》(上海译文)、金光圭诗选《模糊的旧爱之影》(群众出版社)。

书籍目录

受难二代
汉城,1964年冬
去森浦的路
俺村的金氏
黎明出征
深深的江水远远流
活儿和饭和自由
关于院子的小故事
继承
海与蝴蝶
是吗?我是麒麟
穿越国境的事

编辑推荐

  名家汇集,小说精粹  一部由韩国学者精心选编的现代小说选  涵盖战后韩国社会鲜活而真实的发展轨迹  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和小说  河瑾灿《受难二代》  六十年代——随着4·19革命出现的新一代和小说  金承钰《汉城,1964年冬》  七十年代——产业化时代的来临和小说  黄皙瑛《去森浦的路》  李文求《俺村的金氏》  八十年代——民族民众运动和小说  方贤石《黎明出征》  金永显《深深的江水远远流》  金南日《活儿和饭和自由》  九十年代——宏大叙事的解体、欲望喷发和小说  申京淑(关于院子的小故事》  殷熙耕《继承》  金仁淑《海与蝴蝶》  二○○○年代——二十一世纪的新想像力和小说  朴玟奎《是吗?我是麒麟》  全成太《穿越国境的事》

作者简介

《韩国现代小说选:通过小说阅读韩国》内容简介:《韩国现代小说选》是由韩国文学翻译院组织专家精选的作品集,选取了从1950年代到2000年代反映每个时代精神特征和社会面貌的12部短篇小说。通过描写50年代战争创伤的《受难二代》、60年代颓废一代的《汉城,1964年冬》、70年代产业化时代里精神失乡民的《去森浦的路》,以及反映80年代民众运动和工人运动、90年代个人写作和女性主义文学,2000年代新的写作模式和想像力的作品,小说家们勾画出了一道真实而鲜活的韩国社会的变迁轨迹。
镇守要回来了,镇守要活着回来了。某某人来了战死通知书某某人杳无音信不知是死是活而我们镇守今天要活着回来了,一想到这事儿,万道几乎都要飘起来了。也许是听了这消息吧,朴万道一口气就爬上了平常怎么也要歇一两口气儿才能翻过去的龙头坡,尽管胸13怦怦直跳还边喘着粗气,可是爬上了坡顶他都不想歇口气儿,因为隔着田野远远望见的车站里正升起股股白烟而且传来汽笛的长呜声。儿子坐的火车快中午了才会到……

图书封面


 韩国现代小说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汉城,1964年冬》的读书笔记1、我与安在小酒铺的交谈其实并没有什么交集,只是两个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各自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和心绪,却并无实际上的“交流”。他们进行的是无聊无意义的对话,似乎不想真正去了解对方,而是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紧闭着心门,所以对话总显得无以为继、进行地相当艰涩。因此这部分对话看起来有点语无伦次,令人难以理解,实际上是符合当时情境的,这当是金承钰有意为之。我与安在寒夜中偶然相遇,结识,共同经历一段旅程,最后又在飘雪中分开。这正同世界上无数的人一样,相遇、互相了解、最后又分开,只是当分开时候,两个人已经不会再同以前一模一样。2、汉城是所有欲望的聚集地。3、安:他是一个富有的知识分子,却面临着深刻的精神危机,处在堕落的暗路之上。安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似乎缺少安全感,和社会、家庭、他人之间始终有种隔阂、陌生、不信任感,显得冷漠麻木而自私,一直都牢牢缩在自己的狭小世界中。但同时他对于这整个社会、时代看得也比较通透。(“我转一圈儿就去旅馆。我偶尔这样在夜晚的街上瞎逛一圈儿后,一定在旅馆睡一觉再走。去旅馆睡觉的节目,对我来说是最妙的节目。”“好像金兄跟我走了不同的路,走到同一个地点来了。万一这个地点是错误的地点,那也不是我们的错。”)4、已经完全冻硬了的街道上,乞丐们像石块一样趴得随处可见,在这些石块前面,人们用力缩紧身子,快步走了过去。这时我侧耳倾听刚好隔壁屋子里传来的女人粉红色的呻吟声。……我们静静地倾听隔壁越来越急促的呻吟声。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随处可见的堕落与冷漠,当时的社会氛围已经无需再多言读者即可知晓,所以细节描写往往是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5、中年男子的孤独郁绝如同汉城1964年冬天的严寒和冷风一样,让人绝望、感到畏缩,也是那么清澈,寒冰般刺骨而清醒。汉城严酷的冬天也正好与人物内心巨大的孤独悲痛相映衬,使得人的悲伤绝望借助凛冽寒风不断传播、扩散、增强,直至无穷,直逼读者的心灵。我们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只能勾画出中年男子大概的外部形象,但是读完整篇小说,他内心的孤独与悲苦却久久难以从读者印象中散去,仿佛我们与他共同经历了那些痛苦悲伤与深深的孤独。6、“这回去哪儿呢?”老兄问道。“去哪儿呢?”安说。“去哪儿呢?”我也模仿他们的话。这段话隐隐写出了三个人同样的迷茫、彷徨与无助,他们不知道该去向何处,在人生之路上他们也不约而同地面临着难熬的困境,在一个压抑的大时代里,个人的悲惨遭遇与不幸经历能够将人折弯、压塌,那些可怜无辜的个体在社会中能够选择的只是尽量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维护着自己微薄的希望与爱情。7、这篇小说里几乎处处有隐喻,处处有暗指,处处有象征。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作者精心营造的这个环境中,他们的所见所为就都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成为暗指他们处境与思想的扩音器。8、我匆匆忙忙穿上衣服。一只蚂蚁在地板上朝我脚下爬过来。我感觉这只蚂蚁像要抓住我的脚一样,赶快把脚挪了个地方。读了这一段,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一般来说,碰见一只蚂蚁,我们或许会无视它,或者会踩死它,而“我”在这里却对蚂蚁心怀一丝恐惧。这或许表现了“我”极度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表现了压抑的社会环境对人的重压以至于人失去了正常运用自己力量的信心。也许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蚂蚁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死亡的威胁,那么“我”挪开自己的脚也就合情合理。9、三个主要人物的身份:知识分子(研究生)、公务员、推销员。作者刻意选取了三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来构成故事,他们的苦闷、孤独、彷徨、失落与空虚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压抑与沉闷的氛围。10、“不觉得我们太老了吗?”关于最后一段“我”和安之间的对话,也生动反映了时代、社会环境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与打击、毁灭,两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却像个中年末路之人一样生活着,他们早已没有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拥有的只是无尽的伤痛与孤独,是死掉的心灵。11、死亡与雪的结合一向给人以圣洁和残酷并存的感觉,这对组合似乎很适合悲剧主题的表达,很多人都用过这个组合。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死者》,一部很有深度的韩国电影《塑料树》……12、我与安先交谈,之后中年男子加入对话,使得故事继续,这与丁西林喜剧的“二元三人”模式略有某些相似之处。关于翻译:金冉副教授,你敢在一部翻译作品里把中文的表达说得更烂吗?不过看在《汉城,1964年冬》是两三个月以来看过的最靠谱的一个短篇的份儿上,我好歹能原谅他一点。我自己有时候也翻译,要是我翻译成这个样子,我是真的不敢拿出去给别人看……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变色龙一篇印象深刻
  •     原作很好,翻译奇烂
  •     了解韩国文学的入门书,黄晳暎和申京淑的文章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另:译者金冉的翻译,文字干巴巴的不说,还带着一股子大渣粥的味道,严重影响阅读,我看找人人影视字幕组翻译,都会比他好很多
  •     很好的作品,
  •     算是入了韩国文学的门吧,不过还是喜欢当代的。
  •     前两篇有点浪费题材了=..=会是翻译的问题咩?后面有几篇实在是有些疲劳看不下去了..纸张和印刷质量有点差.
  •     视角,文化
  •     总有历史的影子在虚构的小说中点出真实的样子
  •     第三世界文学
  •     20110927
  •     韩国的文化输出都放在影视剧上了,面向中国的书籍仅是日本的冰山一角。说实在的这本小说里人物所流露出来的气质极为亚洲,真要比的话韩国人可能和中国人更像。当然我只能说这些编选的小说精神文化以及人文诉求都更趋向中国。汉城,1964年冬,太好太好。
  •     韩国文学翻译院甄选的12部短篇小说,创作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多是借虚构故事来反映社会样貌和时代变迁,可惜现实性和文学性很难合而为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黄晳暎的《去森浦的路》和申京淑的《关于院子的小故事》。
  •     I312/312 译序很不错
  •     选集的立意很好:通过文学来了解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