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圆舞曲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告别圆舞曲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32752881
作者: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1  秋天到了,树叶开始变色,发黄,发红,发褐;位于美丽山谷中的小小的温泉城,仿佛被一场大火围住。在连拱廊下,女人们来来往往,纷纷走向泉眼。那是一些不能生孩子的女人,她们希望在这些温泉中求得生儿育女的妙方。  这里的疗养者中,男人要少得多,但还是能看到一些,因为温泉除了有妇科功效之外,还有益于心灵。尽管如此,男女比例却相差悬殊,要是你能看见一个男性疗养者的话,你就能数出九个女病人来,这使在这里工作的我们那位单身女青年大为光火?她是个护士,专门管理前来治疗不育症的女士专用的泡浴池!  露辛娜就出生在这里,她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当地人。她是不是将离开这个地方,这个可怕的女人麇集地?  今天是星期一,已近下班时分了。还剩下几个胖女人需要用被单裹紧,放到床上躺下,还要为她们擦脸,冲她们微笑。  “嗨,你不打电话了?”女同事们问露辛娜;其中一个四十来岁,体态丰满,另一个年纪轻一些,身材瘦一些。  “谁说不打了?” 露辛娜说。  “去吧,不要怕!”四十来岁的那个接着话头说,说完就把她带到更衣室后面,女护士们的衣柜、桌子和电话都在那里。  “你应该打到他家里,”瘦子不无恶意地建议,三个人全都噗嗤笑了出来。  “我知道剧院的电话号码,”笑够了之后,露辛娜说。  2  这是一场可怕的对话。从电话中一听出露辛娜的声音,他便心中一片惊恐。  女人总是让他害怕;然而,没有一个女人相信他的这句话,在这番肯定中,她们只看出一种风趣的俏皮。  “你好吗?”他问道。  “不太好,”她回答。  “出了什么事?”  “我要跟你谈一谈,”她说,嗓音中满是悲怆。  好几年以来,他恐惧地等待着的,正是这一悲怆的语调。  “什么事?”他的嗓音有些发涩?  她重复道:“我绝对要跟你谈一谈。”  “发生了什么事情?”  “跟我们俩都有关的事情。”  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重复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月经没有来,已经六个星期没有动静了。”  他竭力控制住自己,说:“兴许什么事都没有。这种情况偶尔也会有,那并不说明什么。”  “不,这一次,真的不会错的。”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无论如何,这也不会是我的错。”  她有些生气。“请问,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他怕得罪她,因为,突然间,他害怕起一切来:“不,我不想惹你生气,这很蠢,我为什么要惹你生气,我只是说,我是不可能出这种事的,你什么都不用怕,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生理上不可能的事。”  “这么说,那就没用了,”她说,越来越恼怒。“请原谅我打扰你了。”  他怕她会把电话挂了。“不,根本不打扰。你应该给我来电话!我会很愿意帮助你的,放心好了。一切都会搞定的。”  “你说什么,搞定?”  他感觉有些尴尬。他不敢直接说出真正的意思:“这个……是的……搞定。”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你别指望!忘了这个想法吧。即便我毁了我的生命,我也不会那样做的。”  他又一次陷入在恐惧中,但这一次他腼腆地发起了进攻:“既然你不愿意跟我谈,那么,你为什么给我打电话?你到底是想跟我来讨论,还是你已经作了决定?”  “我想跟你讨论。”  “我来找你吧。”  “什么时候?”  “到时候我会通知你的。”  “好的。”  “那好吧,回头见。”  “回头见。”  他挂上了电话,回到他乐队所在的小排演厅。  “先生们,排演结束了,”他说。“这一回,我不行了。”  3  当她挂上听筒时,她激动得面红耳赤。克利玛接受这消息的方式冒犯了她。实际上,好长时间以来她就受到了冒犯。  他们彼此认识是在两个月之前,一天晚上,这位著名小号手跟他的乐队一起来温泉城登台演出。音乐会后有一次酒会,她被邀请与席。小号手在所有女人中看中了她,跟她一起过了夜。  之后,他一直杳无音信。她给他寄过两封明信片,写了一些祝贺的词语,但他从来没有回过信。有一天,她路过首都,给他的剧院打电话,得知他正跟乐队一起在排练。接电话的那家伙请她报上姓名,然后对她说他去找克利玛。过了好一会儿,当他回来时,他宣称,排练已经结束,小号手已经走了。她在心里问自己,这是不是一种打发她的方式,她感到一种格外的恼恨,尤其是她已经怀疑自己怀孕了。  “他竟然说这在生理上不可能的!太精彩了,生理上不可能的!当小家伙降生时,我倒要看看他会说什么!”  她的两个同事热情地鼓励她。那一天,当她在雾汽腾腾的大厅中向她们宣布说,头天夜里,她刚刚跟那著名的男人度过了难以描绘的美妙时刻,小号手立即成了她所有女同事们的财富。他的幽灵就在她们轮班的大厅中伴随着她们,有人提到他的名字时,她们就暗笑,仿佛提到的是一个她们有亲密接触的人。当她们得知露辛娜怀孕了的时候,她们心中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快乐,因为从此之后,他就切切实实地存在于女护士的肚腹深处,跟她们在一起了。  四十岁的那位拍拍她的肩膀说:“瞧瞧,瞧瞧,小姑娘,安心吧!我有东西给你。”然后,她在她面前打开一本已经有些皱巴巴的、脏兮兮的画报:“瞧!”  三个人凝视着一个漂亮的褐发年轻姑娘的照片,她站在台子上,嘴唇前有一个麦克风。  露辛娜试图在这几平方厘米的画面上解读出她的命运。  “我没想到她是那么?轻,”她说,充满了担忧。  “得了吧!”四十岁的女人微笑道,“这是一张十年前的照片。他们俩的年纪差不多。这女人不是你的对手!”  4  在跟露辛娜电话交谈期间,克利玛回想起,这个可怕的消息,他很久以来就在等待它了。当然,他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在那个命中注定之夜,他会让露辛娜怀孕(相反,他确信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指责),但是,自从多年以来,远在认识露辛娜之前,他就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一种消息。  当他二十一岁时,一个迷恋上他的金发姑娘就曾假装怀孕,以迫使他同意结婚。在那几个残酷的星期中,他的胃痉挛不已,几个星期之后,他便病倒了。从此后,他就知道,怀孕是一种打击,它可以在随便什么时候,在随便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没有任何避雷针可以避免这种打击,它会以一种悲怆的嗓音,在一个电话里宣布出来(是的,那一次也一样,金发女郎也是首先在电话中告诉他那个噩耗的)。他二十一岁时的事故,使他后来在跟女人接触时,总是带着一种焦虑的情感(然而,却不无热情),每次爱的幽会后,他总怀疑会有糟糕的后果。他?劳地强迫自己以他那种近乎病态的谨慎,相信严格的推论,产生如此一种灾难的可能性只有十万分之一,但就是这十万分之一也足以吓得他够戗。  有一次,他独自过夜耐不住寂寞,就打电话给一个他已有两个月没见的年轻女子。当她听出他的声音时,她就叫嚷起来:“我的天,是你呀!我等你的电话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是那么地需要你给我来电话!”她那么急切地说着这一切,带着那样的一种夸张,以至于熟悉的忧虑又攫住了克利玛的心,他的整个身心都感到,那致命的瞬间现在终于来了。因为他想尽可能敏捷地正视?实真相,便主动地挑起话头:“你为什么用一种那么悲切的语调对我说话?”那女郎回答道,“妈妈昨天死了。”他轻松了下来,但心里明白,无论如何,总有一天,他躲避不了他所猜疑的不幸。“  ……

内容概要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一九二九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学院校长,昆德拉在童年时就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一九六七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奠定在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一九七五年,昆德拉离开捷克,定居法国,他的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的原作以捷克文写成;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相遇》的原作以法文写成。另著有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昆德拉曾于一九七三年凭借《生活在别处》获得美第奇外国文学奖,一九八五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二〇〇一年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书籍目录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编辑推荐

  米兰·昆德拉重要的小说代表作,于1969-1970年间在波希米亚完成,曾荣获意大利最佳外国文学奖。该作品构思巧妙,极富黑色幽默风格,是公认的当代文学杰作。小说以苏联入侵布拉格为政治背景,通过小号手、美国商人、疗养院护士和获释囚徒等8个人物反复曲折的爱情故事,在哲学层面深刻探讨了诸多人生繁杂矛盾的困境和难题。

作者简介

《告别圆舞曲》由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编著。    欧洲伟大的小说就是一种消遣,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很怀念这一点!然而消遣并不排除它的重力。在《告别圆舞曲》中,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难道不应当“把地球从人类的魔爪下解放出来”吗?将格外重的问题和格外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野心。这不是和种单纯的艺术野心。形式之轻和主题之重的结合揭示了我们人间这种种戏剧(在我们床上所发生的一切和在历史舞台上我们所演出的都是一样)毫无意义,到了可怕的地步。

图书封面


 告别圆舞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忘记了到底是以前看到过什么书评,还是受自己某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感受的影响,我总是拿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米兰昆德拉比较。马尔克斯的故事宏大,却又平缓的涓涓流淌;米兰昆德拉的故事时间短暂,但每个章节都在跳动,而且信息量肯定大的惊人。想想,总觉得他们俩很像,并且总喜欢拿他俩比较的原因,应该是在《百年孤独》和《告别圆舞曲》里都曾讲到革命。人类的生活总是不太平的。平淡丰盛的生活总是不能令人满足,总得搞点动静,满足自己饥饿的欲望。马尔克斯问,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他让揭竿而起的将军打了一生的仗,十几次死里逃生,又让一个平静的河边村落的教堂塔尖盖起又被炮火轰平,轰平再盖起,缓缓得出一个结论,革命就是为了反对意见相反地人,为了自己的尊严和荣耀。米兰昆德拉也问,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他让政治家收养的因相异政见而在政治斗争中被砍去脑袋的人的孩子,也像是自己女儿一样的女人爱上养父,又怀着复杂的感情质问养父,一来二去的对话说出将这个故事的人的看法,革命是为了让自己不死。那个将军最终在迟暮脱下沾满已经干了的泥点和血迹的军装,回到自己年轻时的金铺子里打小金鱼;而那个政治家还在时刻警惕着,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各种肃清运动,甚至到狗都要受到制裁。可能从这些中就能看出他们两人对于生命的态度。以前高中语文老师说中国小说总是不受诺贝尔文学奖待见,现在想想好像明白了些许。人要生活着才称为人,生活让所有的悸动、暴力、自负都归于平静,生命本身才是生命永恒的主题。而中国现在多少小说都隐含着或是突出着政治或是其他斗争。如果把斗争在人的生命中反复强调,那就忽视了生命的主旨。加西亚马尔克斯讲的故事有中国古人独立于世,终了又风卷残云一丝不留,一切终归平静地洒脱意味,仿佛一切苦痛、悲荒都是浮云。而米兰昆德拉的嫉妒、仇恨、绝望在每一章都跳跃着,读尽《告别圆舞曲》,我被男主人公的情感同化,觉得自己仿佛被逼往绝境,只想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但是那个新的地方在哪里?心里一直带着这些沉重的情感,无论到哪里都是故地重游。
  •     在短短的5天里,在一个小小的疗养院,一个女人经历从怀孕到死亡。一开始苦苦试图抓住一个她自认还称得上是她“喜欢”的男人(与那个爱她却让她极力想摆脱的电器维修小伙相比,这个男人无论是外形还是金钱在她看来是可以改变他命运的,所以她选定这个男人就是她肚里孩子的父亲,至于孩子的真正父亲是谁不重要)。而这个男人因为妻子或者其他原因并不想为他的一夜风流而负责(他也不确定他是不是那个孩子的父亲)。男人想尽办法去说服女人去堕胎,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反而是那个美国老头病人与女人缠绵一晚,就让她自己决定去堕胎。美国老头或许并不深爱她,只是昏睡的男性欲望想要发泄一次,但他却让女人体验到了被呵护被爱的感觉(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有这个毛病),才翻然醒悟之前的都不是她想要的爱。正当她要张开臂膀拥抱美好的明天时,却是一片阴差阳错的平日里服用的蓝色药片结束了这一切。而这片药片的第一主人治疗不孕不育的大夫不仅实现了他要成为美国老头养子的愿望,而且继续实现他在这个城市制造千百个他孩子的可爱又可怖的梦。药片的第二个主人却是要在几个小时之后永远离开这个国家的男人,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是这个与女人毫无任何关系的男人呢,想想也只有这个男人才能让这一切有个“圆满”结局。最终警察只能判断女人的死是“自杀“,没有人需要为她的死负责。而她的死似乎也解决了那些男人正在面临的烦恼。没有人在乎女人的死,就像这个女人不曾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一样。
  •     小号手因为女护士的事情对妻子歉疚,从而对她的身体也无动于衷。可怕小号手对女护士之死感到一种轻松的解脱,可怕雅库布放入蓝色药片后的犹豫不决,可怕雅库布自认拥有崇高的心灵却又用杀人的方式将自己同化到他厌恶的国家中,可怕篇幅最后伯特莱夫夫人说自己孩子长的像斯克雷塔医生,可怕故事的结局释放了太多人性,可怕……而稍微让人有安慰的是,露辛娜遇到了伯特莱夫,小号手妻子遇到了雅库布,让心的世界更宽广。而之前的篇幅,米兰昆德拉对女性内心的描写敏锐细腻,让人共鸣有时候觉得,可能是战争的原因,老外喜欢将一些普通的事情,想的很复杂,好比雅库布一心定义崇高与仁慈,而所作所为却如此虚伪,有些问题关注太久,便会偏离轨道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昆德拉的书挺好的
  •     读的五味杂陈 学生时代的自己真是阅历不足。好崩溃很想哭 现实怎么可以伪装成这个样子
  •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另一种表达
  •     一个人越是瘦,他就越是想生殖。
  •     没有昆德拉,生活将更加悲观
  •     这里没有爱情
  •     很有意思的故事呢~ 用一次次的出轨来证明自己的忠贞 被嫉妒心充满的女人 终于被人温柔对待却死去的女人
  •     原来昆德拉还写过情节性这么强的小说。
  •     看的比较匆忙,感觉有点一般,果然是应该再读一遍。
  •     看得很慢,但是很享受。
  •     残缺的人配上残缺的世界,这是一个无奈,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     米兰昆德拉。
  •     有点失望。克利玛和露辛娜的矛盾想看作者怎样解决,万没料到竟然让伯特莱夫来搅局。露辛娜为了60多岁的老头,拒绝了克利玛和弗朗齐歇克,以爱的名义!如果只因为一夜情,我觉得很滑稽。另外,音乐会那一晚,在公寓二楼三间房里,同时发生三段情,很美妙。
  •     今年第七本书。典型的昆德拉小说,处处隐喻,处处嘲讽。荒诞的世界配得上此书,让人想到自身和周边的一切。
  •     2017年第10本。读到现在最不喜欢的米兰昆德拉。没有大段道理,尖锐刻薄的米兰昆德拉都不像他了。一城的大夫的兄弟荒诞,走出嫉妒拥抱爱的夫人荒诞,怀孕恐惧症通过出轨来证实对妻子的爱的小号手荒诞,但总觉得skin deep。不过或许是更适合用影像表达的米兰昆德拉。
  •     封面不粗
  •     想说挺失望的,本来想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更详细了解他的。
  •     161213
  •     唉,最终还是死了几个人
  •     时隔好几年,终于看了这一部。还是典型的昆德拉,交错的人物际遇,上帝视角的悲观游戏,不屑隐藏的国恨家仇,不堪一击的爱。讲真,who's the controller and who's the controlled one? Just live this moment吧,哎呀。
  •     出人意料的精彩与有趣,没有什么真正的正义,加害人与被害人皆出于意外,但冥冥之中似乎又早就命中注定。天下之人皆兄弟,最大的滑稽。
  •     如果喜欢米兰·昆德拉的强烈建议收藏!
  •     太好了!清晰的时间线,绝佳的叙事能力,戏剧化的设定,政治、宗教、哲学思想形成一张包罗万象的大网。“既做一个经历着的人,又做一个观察着的人。”
  •     一切都如此可笑而没有意义
  •     伟大的小说就是一种消遣
  •     想笑。想哭。
  •     这一本的感觉是:作家写了几十年的日记,这时候觉得够了,于是给那些对生活,人,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安放在不同的角色上,给他们一些认识的机会,卖卖关子,然后安排一个高潮,种下一个荒诞悲伤的果子。好的作家从来不是天生,敏锐的观察,勤快的练习,作品就会水到渠成。
  •       看这本书之前刚刚合上毛姆的《刀锋》,某种意义上感觉这两个相隔50多年的作家,在描述二战期间及以后的影响上,那一个世代,在某种意义上有很多重合。
      
      合上刀锋,由于个人体验的关系,在朋友的提醒下,想到了一个达到完全旁观者的境界所需要的冷漠累积,而在《告别圆舞曲》里头,更多着墨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情感与心理的交错而表现在在了故事的推进上。乍看之下,两者完全没有交集,但细想之下,虽然人称叙述上差别也较大,但是如果能跳脱文字回到作者写着的那个时候,突然觉得他们的念头应该是很接近的。文字里平淡到不能再平淡,就是简单地在叙述这个故事框架里头人物彼此的纠缠,可能毛姆还有刻意拔高一种立意之嫌(拉里最后回美国去开车让我长舒一口气),在昆德拉笔下,即便最后露辛娜死掉也觉得就这样吧!这个时候就让我长久地感觉到一种冷漠的情节。人不是常说,作为写作者,有情绪的投入但也要懂得控制它,这样分娩出来的作品才会带着点轻微畸形的节制。让人觉得平静到不行的死亡,虽然有前一夜引领她的带着点圣经里头出来的人的圣洁(其实也是从身体上带着牵绊的),还有那个为她歇斯底里的小年轻的躁动与求死,围绕露辛娜的各种人物线索,就像《刀锋》里头围绕拉里或者说间接的作者的叙述,像蝴蝶笑颜一般延展开去。这里头要说的也是感觉上两位作者笔锋间带来的触感的相同性。
      
      在很小的时候看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觉得留下的印象是动不动的性与压抑的感情,再看《告别圆舞曲》却从头到尾无比迅速而又轻松,似乎小号手他们的纠结,露辛娜的疑惑与希冀,妻子的嫉妒,其实通过文字传递到手里的热度已经到了一种热切,却如同舒服泡不烫的温泉一般,热气腾腾,内心却再叫嚣:再来点热水吧!快让故事有个了断吧!当那枚毒药终于有了着落,说不上是小号手的心情,还是知情大夫的那张用自己的念头让周围多了好多貌似他的孩子的的无视,最重要的是那个有着被朋友背叛经历、体认到这个时代的残酷与人性的至恶的无意识投毒人的关于死亡的一种说法,让人在一片浓浓的油画中轻易就看到一块黑井,抹不去,就一直在那里,见证着作者对人性最深刻的体察。有点发毛,有点胆怯,更想起了着不关我事的当今奉行的态度,浓重的,是笑不出来的最后。
  •     刀刀见血
  •     用5天经历最荒诞的告别
  •     后半部分特富戏剧性。有时觉得昆德拉诠释起人性真是特别可怕。
  •     故事居然这么巧妙的把几个人物命运联系到了一起,不过我终究是个俗人,其中深奥的道理得参考评论才能领悟
  •     洗浴中心嘛,你懂得
  •     形式之轻,主题之重。书中几个人物的塑造都耐人寻味,阅读到此刻还是想深思作者的用意,探寻各种可能性。
  •     【拍成电影应该超棒。】
  •     看完想给前几天看完的《岛上书店》降到两星………带哲学的小说,如果我现在重读《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应该会比大学那会儿好很多………另外觉得自己到了能好好读书的年纪了,以前很多都看不明白,趁着这个点多读书吧
  •     2014-3-13 幻灭的感觉,一切都是空,昆德拉同学肯定研究过佛学。每个人都有他的脸谱和他惟一想做成的那件事:美丽空虚的露辛娜极力想前往繁华的花花世界;虚伪怯懦的克利玛极力想摆脱露辛娜来挽救他的婚姻爱情;优雅得恶心的美国富豪伯特莱夫极力想体现他的正义感及优越感;世故圆滑的克雷塔医生想做伯特莱夫的儿子;有执著信仰的政治良心犯雅库布极力想了断各种情缘从而完美告别祖国;善妒且善忍的卡米拉极力想挽救爱情;妒火中烧的地下情人弗朗齐歇克极力想保住他的儿子;脑子远比胸部发育成熟的奥尔加极力想摆脱养女身份。他们天南地北来到小镇,死亡事件后,各自心安理得一一握手告别,各奔东西,让时间恢复流动。但生命已不能重拾它们原先的路径。
  •     想象着能够得到自主决定生命的药丸有尊严的有选择的死去,会更加尊重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也出于自由。体会到情绪来自始终,想要挑剔出特别一段来加以佐证实在有些困难。一想到父母这个职业可以不加以培训就上岗实在是太过恐怖。怎么能够得到孩子是需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证明呢?我需要具备什么才能够替我的孩子做出来到世间的准备呢?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孩子的出现呢?不遵守一夜情怀上的孩子自主加以想象父亲为何。男士总是宽恕女士,恰恰是女士才会为难女士?是否如此?究竟为何?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女性是作为不是女性看待,破除了如此界限,这个世界只剩下女性,好孤单。在每一个不孕的女子子宫里埋下自己的种,大大小小的孩子,做了自己孩子的兄弟。奇异的想法,犹如上帝在做一个实验。一直以一个漂泊者在故国漂流,最后成为了故国。
  •     太他妈有电影感了,把人的心思剖得如此细腻是怎么做到的。世间并无巧合,一切都是既定。
  •     恶的真相 最接近人的米兰昆德拉
  •        我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读我自己。
       女人总是让我感到害怕,然而,没有一个女人相信我的这句话,在这番表白中,她们只看出一种风趣的俏皮。
       我们彼此认识是在半年之前,之后有了一次机会,与她一起过了夜。
       之后我想甩掉她,我说我要去上海,情人们的行为总是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很容易找出这种或那种借口。
       她不断的给我打电话,我始终不接,因为跟这个女郎任何新的接触都让我感到可怖。
       诱惑一个女人,是最笨的傻瓜都做得到的,但是,必须善于了结,而这,就看出一个成熟男子的本事了。
       但是,在我身上,那种反感,那种无法克服的厌恶,远远超过了所有的善意。
       我不会生来就讨厌女人吧?但是我看起来既不像一个阳痿者,也不像一个同性恋。
       怎么甩掉她呢,应该继续接近她,不要让她试着相信我还爱她,而是要竭力的真的去爱她,竭力的去怜悯她。即便她在引诱我犯罪,我也要竭力在这谎言中看出她的爱情的一种形式。我敢肯定,随后,她将抵挡不住我善心的力量,她自己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不让我为难。
       但是,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尤其不适合一个没有坚强神经的人。
       她现在已经不能够再想象我的样子了。我的体貌是什么样的,还有我的微笑,我的举止,我们唯一的那次邂逅只给她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回忆。她的朋友都想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他说了些什么,他脱了衣服之后像什么,他是如何做爱的,但是她什么都说不出来,她只是一味地重复说,那是一场梦。
       这可不是一种托词,我从照片上走了下来,跟她相遇,跟她一起在一张床上度过了一个夜晚,一时间里,我的照片获得了一种三维的现实感,有血有肉,随后又变成一个非物质的、无色彩的形象,那么的抽象、那么的虚幻。
       我当时那么快的就摆脱了她,回到了我的图像符号中,所以她只保留了关于我的完美形象不快感觉。
       现在,我总是在躲避着她,甚至连跟她坐下来和她谈谈的想法都没有。
       小说最后有了结局,而我的这个故事却还没有结束。
  •     读的法语版呢
  •     似懂非懂……但能感受到昆德拉的讽刺和荒谬感。
  •     荒诞中透着现实的种种,很好看 费尽心机想要达到的目的不一定能如愿,不抱希望的时候反而来个措手不及
  •     这才是晦暗爱情的真相
  •     跟生命之轻比更多叙事很少哲理 确实趣味多了很多
  •     就是很喜欢昆德拉的小说 人性的描写并不是正面的而是侧面一个人物有很多很多特点坏也是让人恨得不行总会发现人物的可爱之处 没有真正意义的好人 也不会完全是生活限于悲哀 也会有好的相遇
  •     错综又简单的线索,人性却暴露无遗。但是终究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吧,在荒诞和无意义中寻找,又在无意义中释放。
  •     太好看了,因为政变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看完的,enjoy
  •     重读。结构很古典,技法老道而随意。昆德拉的小说读完后,你记住的只有昆德拉本人。
  •     形式之轻和主题之重。那颗蓝色小药丸的偶然与必然。想起唐诺在《尽头》开篇对该书作文本分析时的一句话:用死亡保护生命。
  •     故事结构很精巧。思想这东西难以把握,昆德拉的书里所流露出来的是那种反苏、唯美倾向、对艺术的探索、对哲学的思辩、对现实的嘲弄、偶尔透露出的对道德的漠然……的复杂混合物,这东西恐怕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是技巧这东西就可以评述了,这方面昆德拉绝对是大师。
  •        某种东西随时随地推动我走向另一个女人,然而一旦我拥有了她,我就被一种强有力的弹簧,从她身边推开,弹回到卡米拉身旁。我甚至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说我有时候也寻找别的女人的话,那仅仅是由于这一弹簧,这一冲动,这一辉煌的飞翔(充满着温柔、欲望和谦卑),我想让它把我带回我自己的妻子身边,每一次新的不忠诚都让我前所未有的更爱她。
      
      
      
  •     实际上,这种复仇的欲望只是正义的一种未满足的欲望。父债子偿跟正义没有丝毫关系。我一生中最悲愁的发现:受迫害者并不比迫害者更高贵。我完全能够想象角色的置换。
  •     很有趣。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觉得略空虚。告别生命告别祖国告别爱告别美――用错过或是得到。
  •     也许到最后,整个世界都是大夫的儿女吧。
  •     昆德拉的小说,基本都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