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四大名著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807412953
作者:罗贯中
页数:927页

章节摘录

第三回 安喜张飞鞭督邮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一〕人也。卓数讨羌胡,屡有边功,官拜河东〔二〕太守,镇领中郎将。自来骄傲于人,以致张飞性发,欲杀董卓。关公急抱住。玄德叱之日:“我等皆自身之人,他是朝廷命官,掌握许多人马,汝今杀之,将欲反耶?”飞日:“若在卓部下听令,吾必去矣!”玄德曰:“吾三人死生共处,安可弃也?不若离了董卓,别投他处。”飞日:“若如此,方解我恨!”是夜,三人引军来投朱*。傍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张宝。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进讨张梁,大战于广宗。且说朱*进攻张宝。张宝尚引黄巾贼众八九万,屯于山后。傍令玄德为先锋,与宝对敌。三人立马阵前,张宝令副将高升出马,挥大刀搦战。张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战不数合,飞刺高升坠马。玄德引马军直冲过去。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法,风雨大作,黑气冲天,无限人马自天而降。玄德急回,军兵大乱,被张宝杀败,退见朱*。傍日:“此妖术也。来日宰猪羊取血,令军伏于山上,候战赶到,乘高泼之,其法可解。”玄德听令已毕,分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两山之上差军五百,盛猪羊血并秽物准备。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披挂上马出战。两军交战之际,张宝作法,平地风雨大作,飞砂走石,一道黑气,自军中起,滚滚人马,自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人马赶来,踅过山头,一声炮响,五百军将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能飞。张宝见解了法,急引兵退山后。左边关公一彪军出,右边张飞一彪军出,背后玄德、朱*一齐赶上,贼兵大败。张宝于乱军中夺路而走。玄德遥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被玄德扯满弓,只一箭,射中左臂。张宝带箭入下曲阳,坚守不出。这一阵,杀贼三万余众,降者不计其数。朱*引军围住下曲阳,月余不下,差人体探皇甫嵩信息。人回,报说:“皇甫嵩大获胜捷。董卓连败数阵,朝廷差皇甫嵩代之。时张角已死,弟张梁用王者衣冠葬之。皇甫嵩连赢七阵,斩张梁于广宗之下,发掘张角棺槨,枭首送往京师。降者十五万人,杀戮者不可胜数。朝廷加皇甫嵩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一时人皆得官爵。将骑都尉曹操除济南相〔三〕,已皆赴任去讫。”朱*听说,催促军马攻打,破下曲阳。势已危急,从贼严政刺杀张宝,献首投降。朱傍遂平数郡,使人进表奏功。

前言

在中国小说史上,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拥有六个第一:(1)它问世已经六百多年,是学界公认的我国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2)它总共写了一千二百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大约一千余人,这在所有古典小说中位居第一;(3)根据它改编的文艺作品门类之广,数量之多,在所有古典小说中肯定第一;(4)与它有关的名胜古迹分布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总数多达数百处,其他作品简直无法望其项背,这又是第一;(5)与它有关的传说故事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古典文学名著中同样是第一;(6)论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之广泛与深远,它无疑也是第一。它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亚洲各国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在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三国演义》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其传世版本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其他古代小说。不过,自清代康熙初期以来的三百多年间,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版本,乃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四大奇书第一种》(通称“毛本《三国》”)。其实,在现存的大约三十种明代版本中,有几种非常值得重视;其中,历来最受关注的便是现存最早的版本一嘉靖壬午(嘉靖元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长期以来,学术界习惯于把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为“嘉靖本”。然而,今存的嘉靖年间刻本还有一种嘉靖二二十七年(1548)建阳叶逢春刊本《三国志传》(简称“叶逢春本”),也可称为“嘉靖本”。为了更加严谨准确,便于区分,前者宜简称为“嘉靖壬午本”或“嘉靖元年本”。嘉靖壬午本正文卷首题署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里的“晋平阳侯”并非陈寿的封爵,而是漏了一个字,当作“晋平阳侯相”,即平阳侯国的相(相当于县令)。这一题署,反映了《三国演义)胙者罗贯中或传抄刊刻者对史书《三国志》作者陈寿的敬重和在“崇史”心理下抬高小说地位的愿望,并非说罗贯中真的就是直接依据史书《三国志》来“编次”小说《三国演义》。我曾经撰文指出:对《三国演义》成书有直接影响的史书,主要有《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后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在这些史书中,《三国志》(包括裴注)乃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史料来源。尽管《三国志》(包括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但作为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以人物传记为主,重在记叙各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生平业绩,而表现历史此总体面貌和各个局部的互动关系则非其所长,同一事件往往分散记于多篇纪传中,其前因后果往往不够明晰,有时甚至互相抵牾。因此,它没有也不可能为小说《三国演义》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叙事框架。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固然以史书《三国志》为主要的史料来源,但同时也大量承袭了民间三国故事和三国戏的内容;就褒贬倾向、主线设置、叙事时空处理等方面而言,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综观整部小说,是在史传文学与通俗文艺这两大系统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双向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作家天才的创造,才成就了这部煌煌巨著。可以说,《三国演义》站在特定的历史高度,博采传统文化的多种养分,融会宋元以来的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演”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之“义”,而不仅仅是史书《三国志》之“义”。一九二九年,著名的前辈学者郑振铎先生发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认为:“这一部嘉靖壬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也许竟是罗氏此书的第一个刻本吧。”“这许多(明代)刊本必定是都出于一个来源,都是以嘉靖本为底本的。其与嘉靖本大不同的地方,大都仅在表面上及不关紧要处,而不在正文。”此说影响很大,成为此后数十年的主流观点,以致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认识:(1)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壬午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壬午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毛本《三国》两种。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日本著名学者小川环树博士、澳大利亚著名华裔学者柳存仁教授等先后对《三国》版本源流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新见。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一九八七年一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在昆明举行首届《三国演义》版本研讨会以来,中国学者对《三国》版本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国外一些学者也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对《三国演义》版本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对于嘉靖壬午本,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它是反映了《三国演义》原本面貌,或更接近原作面貌的版本;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尽管嘉靖壬午本是现存最早的《三国》版本,却是一个经过较多润饰和加工的整理本,它并非其他明代版本的来源,它与主要面向下层读者的《三国志传》乃是由罗贯中原作演变出来的并列的分支。这两种观点,目前仍在深入探讨之中。尽管认识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值得重视的一种明代《三国》版本。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每卷十段。

后记

从1981年秋天开始,《三国演义》成为我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头号重点,迄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而从1990年初起,我在《三国演义》版本的整理研究中辛勤开拓,也已有了十八个年头。十八年来,我整理出版了多种《三国》版本,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校注本,是我整理的第三种版本,又是修订后重新出版的第一种版本。今天,当本书即将问世之际,不禁抚今追昔,思绪绵绵。我想起了两位热心的朋友。一位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娄熙元先生。1991年9月中旬的一天清早,素未谋面的他突然来到我的书房。原来,他到四川出差,途中看到报纸上介绍我关于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主张,一到成都便直奔我家,特地约请我为他们整理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他的热情、豪爽和信任是那样富有感染力,促使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约。一番晤谈,熙元先生飘然而来,又匆匆而去;我呢,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在校注和审稿排印的一年多里,我与熙元先生未通一函,校注本则于1993年5月顺利出版,并由熙元先生题写书名,真是君子之交,一诺千金!此后不久,熙元先生便离开了领导岗位,再无音信。十六年来,每当想到这位卓具眼光、热诚守信的出版人,我的心中总会泛起暖意。熙元先生,此刻你在哪里?早已年逾古稀的你,身体还好吧?请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另一位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张衍同志。今年初,我们开始联系,我提出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校注本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符合广大读者的需要,是典型的“双效益”图书,很值得重新出版。他请示领导后,很快就确定了这个选题。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热情、友好、谦逊的态度,从内容的商讨到封面、版式的设计,都十分尊重我的意见。尽管我们仅在今年7月见过一面,却一直坦诚相见,每次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商量问题,都相当顺利,令人感到合作的愉悦。我出版过多部著作,遇到过多位好编辑,张衍同志堪称其中最热心、最好合作的几位编辑之一。通过他,我与文汇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一定能坚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一定能长期进行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我还想起了在科研道路上经历的种种人生况味。学术研究是清苦而艰辛的,一个真正的学者,必须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干扰。这些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用于科研,我极少出门,极少应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午夜1点以后就寝早已是家常便饭,还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青丝渐消”已成往事,“华发暗生”未有穷期。然而,清苦原为书山学海之常态,艰辛乃是开拓创新之必须。夜伴孤灯,每有思接千载,逸兴遄飞之趣;朝迎启明,倍觉踏遍青山,云霞满肩之欢。几度求索,几番拼搏,赢得的是海内外众多的知音!今年11月初,我国台湾嘉义大学主办小说戏曲研讨会,邀请大陆十位学者参加,年初便寄来邀请函,我也一直准备出席这次盛会。孰料会议临近开幕时,我正在全力以赴地看本书校样,实在无法脱身;尽管东道主一再盛情催促,我也只好满怀遗憾地放弃这次学术交流的良机。类似情况,已有多次。为了自己钟爱的研究事业,这些年放弃的,岂止是几次交流机会?时间有限,放弃实非得已,这里谨再次向宝岛的师友们表示谢意和歉意。今后,只要有机会,我仍将本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向海内外同行学习。在奉赠南开大学朱一玄老先生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淡泊处世恼烦少,忠厚为人知己稠。”这既是对朱老先生的衷心赞扬,也是对我的一贯自励。在《2005岁末寄师友》一诗中,有这样两句:“终岁辛劳满面笑,书山迈越意匆匆。”这反映了我的日常精神状态。在《拙著〈三国演义新探〉编就志感》一诗中,有这样两句:“公理永存知己在,得失不计且加鞭。”这,就是我的人生信念!沈伯俊二00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深夜于锦里诚恒斋。

内容概要

  沈伯俊,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80年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历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明代

书籍目录

前言校注说明《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三国志宗僚卷之一 第一回 祭天地桃园结义 第二回 刘玄德斩寇立功 第三回 安喜张飞鞭督邮 第四回 何进谋杀十常侍 第五回 董卓议立陈留王 第六回 吕布刺杀丁建阳 第七回 废汉君董卓弄权 第八回 曹盂德谋杀董卓 第九回 曹操起兵伐董卓 第十回 虎牢关三战吕布卷之二 第十一回 董卓火烧长乐宫 第十二回 袁绍孙坚夺玉玺 第十三回 赵子龙磐河大战 第十四回 孙坚跨江战刘表 第十五回 司徒王允说貂蝉 第十六回 凤仪亭布戏貂蝉 第十七回 王允授计诛董卓 第十八回 李催郭汜寇长安 第十九回 李催郭汜杀樊稠 第二十回 曹操兴兵报父仇卷之三 第二十一回 刘玄德北海解围 第二十二回 吕温侯濮阳大战 第二十三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第二十四回 曹操定陶破吕布 第二十五回 李催郭汜乱长安 第二十六回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二十七回 迁銮舆曹操秉政 第二十八回 吕布月夜夺徐州 第二十九回 孙策大战太史慈 第三十回 孙策大战严白虎卷之四 第三十一回 吕奉先辕门射戟 第三十二回 曹操兴兵击张绣 第三十三回 袁术七路下徐州 第三十四回 曹操会兵击袁术 第三十五回 决胜负贾诩谈兵 第三十六回 夏侯悖拔矢啖睛 第三十七回 吕布败走下邳城 第三十八回 白门曹操斩吕布 第三十九回 曹孟德许田射鹿 第四十回 董承密受衣带诏卷之五 第四十一回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四十二回 关云长袭斩车胄 第四十三回 曹公分兵拒袁绍 第四十四回 关张擒刘岱王忠 第四十五回 祢衡裸体骂曹操 第四十六回 曹孟德三勘吉本 第四十七回 曹操勒死董贵人 第四十八回 玄德匹马奔冀州 第四十九回 张辽义说关云长 第五十回 云长策马刺颜良卷之六 第五十一回 云长延津诛文丑 第五十二回 关云长封金挂印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千里独行 第五十四回 关云长五关斩将 第五十五回 云长擂鼓斩蔡阳 第五十六回 刘玄德古城聚义 第五十七回 孙策怒斩于神仙 第五十八回 孙权领众据江东 第五十九回 曹操官渡战袁绍 第六十回 曹操鸟巢烧粮草卷之七 第六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袁绍 第六十二回 刘玄德败走荆州 第六十三回 袁谭袁尚争冀州 第六十四回 曹操决水淹邺城 第六十五回 曹操引兵取壶关 第六十六回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六十七回 刘玄德襄阳赴会 第六十八回 玄德跃马跳檀溪 第六十九回 刘玄德遇司马徽 第七十回 玄德新野遇徐庶卷之八 第七十一回 徐庶定计取穰城 第七十二回 徐庶走荐诸葛亮 第七十三回 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七十四回 玄德风雪访孔明 第七十五回 定三分亮出茅庐 第七十六回 孔权跨江破黄祖 第七十七回 孔明遗计救刘琦 第七十八回 诸葛亮博望烧屯 第七十九回 献荆州粲说刘琮 第八十回 诸葛亮火烧新野卷之九 第八十一回 刘玄德败走江陵 第八十二回 长阪坡赵云救主 第八十三回 张益德据水断桥 第八十四回 刘玄德败走夏口 第八十五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第八十六回 诸葛亮智激孙权 第八十七回 诸葛亮智说周瑜 第八十八回 周瑜定计破曹操 第八十九回 周瑜三江战曹操 第九十回 群英会瑜智蒋干卷之十 第九十一回 诸葛亮计伏周瑜 第九十二回 黄盖献计破曹操 第九十三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第九十四回 庞统进献连环计 第九十五回 曹孟德横槊赋诗 第九十六回 曹操三江调水军 第九十七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第九十八回 周公瑾赤壁鏖兵 第九十九回 曹操败走华容道 第一百回 关云长义释曹操卷之十一 第一百一回 周瑜南郡战曹仁 第一百二回 诸葛亮一气周瑜 第一百三回 诸葛亮旁略四郡 第一百四回 赵子龙智取桂阳 第一百五回 黄忠魏延献长沙 第一百六回 孙仲谋合肥大战 第一百七回 周瑜定计取荆州 第一百八回 刘玄德娶孙夫人 第一百九回 锦囊计赵云救主 第一百十回 诸葛亮二气周瑜卷之十二 第一百十一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第一百十二回 诸葛亮三气周瑜 第一百十三回 诸葛亮大哭周瑜 第一百十四回 耒阳张飞荐凤雏 第一百十五回 马超兴兵取潼关 第一百十六回 马孟起潼关大战 第一百十七回 许褚大战马孟起 第一百十八回 马孟起步战五将 第一百十九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第一百二十回 庞统献策取益州卷之十三 第一百二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幼主 第一百二十二回 曹操兴兵下江南 第一百二十三回 玄德斩杨怀高沛 第一百二十四回 黄忠魏延大争功 第一百二十五回 落凤坡箭射庞统 第一百二十六回 张益德义释严颜 第一百二十七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第一百二十八回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一百二十九回 葭萌张飞战马超 第一百三十回 刘玄德平定益州卷之十四 第一百三十一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第一百三十二回 曹操杖杀伏皇后 第一百三十三回 曹操汉中破张鲁 第一百三十四回 张辽大战逍遥津 第一百三十五回 甘宁百骑劫曹营 第一百三十六回 魏王宫左慈掷杯 第一百三十七回 曹操试神卜管辂 第一百三十八回 耿纪韦晃讨曹操 第一百三十九回 瓦口张飞战张邻 第一百四十回 黄忠严颜双建功卷之十五 第一百四十一回 黄忠馘斩夏侯渊 第一百四十二回 赵子龙汉水大战 第一百四十三回 刘玄德智取汉中 第一百四十四回 曹孟德忌杀杨修 第一百四十五回 刘备进位汉中王 第一百四十六回 关云长威震华夏 第一百四十七回 庞德抬榇战关公 第一百四十八回 关云长水淹七军 第一百四十九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第一百五十回 吕子明智取荆州卷之十六 第一百五十一回 关云长大战徐晃 第一百五十二回 关云长夜走麦城 第一百五十三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第一百五十四回 汉中王痛哭关公 第一百五十五回 曹操杀神医华佗 第一百五十六回 魏太子曹丕秉政 第一百五十七回 曹子建七步成章 第一百五十八回 汉中王怒杀刘封 第一百五十九回 废献帝曹丕篡汉 第一百六十回 汉中王成都称帝卷之十七 第一百六十一回 范强张达刺张飞 第一百六十二回 刘先主兴兵伐吴 第一百六十三回 吴臣赵咨说曹丕 第一百六十四回 关兴斩将救张苞 第一百六十五回 刘先主獍亭大战 第一百六十六回 陆逊定计破蜀兵 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主夜走白帝城 第一百六十八回 八阵图石伏陆逊 第一百六十九回 白帝城先主托孤 第一百七十回 曹丕五路下益州卷之十八 第一百七十一回 难张温秦宓论天 第一百七十二回 泛龙舟魏主伐吴 第一百七十三回 孔明兴兵征孟获 第一百七十四回 诸葛亮一擒孟获 第一百七十五回 诸葛亮二擒孟获 第一百七十六回 诸葛亮三擒孟获 第一百七十七回 诸葛亮四擒孟获 第一百七十八回 诸葛亮五擒孟获 第一百七十九回 诸葛亮六擒孟获 第一百八十回 诸葛亮七擒孟获卷之十九 第一百八十一回 孔明秋夜祭泸水 第一百八十二回 孔明初上出师表 第一百八十三回 赵子龙大破魏兵 第一百八十四回 诸葛亮智取三郡 第一百八十五回 孔明以智伏姜维 第一百八十六回 孔明祁山破曹真 第一百八十七回 孔明大破铁车兵 第一百八十八回 司马懿智擒孟达 第一百八十九回 司马懿智取街亭 第一百九十回 孔明智退司马懿卷之二十 第一百九十一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第一百九十二回 陆逊石亭破曹休 第一百九十三回 孔明再上出师表 第一百九十四回 诸葛亮二出祁山 第一百九十五回 孔明遗计斩王双 第一百九十六回 诸葛亮三出祁山 第一百九十七回 孔明智败司马懿 第一百九十八回 仲达兴兵寇汉中 第一百九十九回 诸葛亮四出祁山 第 二百 回 孔明祁山布八阵卷之二十一 第二百一回 诸葛亮五出祁山 第二百二回 木门道弩射张邻 第二百三回 诸葛亮六出祁山 第二百四回 孔明造木牛流马 第二百五回 孔明火烧木栅寨 第二百六回 孔明秋夜祭北斗 第二百七回 孔明秋风五丈原 第二百八回 死诸葛走生仲达 第二百九回 武侯遗计斩魏延 第二百十回 魏拆长安承露盘卷之二十二 第二百十一回 司马懿破公孙渊 第二百十二回 司马懿谋杀曹爽 第二百十三回 司马懿父子秉政 第二百十四回 姜维大战牛头山 第二百十五回 战徐塘吴魏交兵 第二百十六回 孙峻谋杀诸葛恪 第二百十七回 姜维计困司马昭 第二百十八回 司马师废主立君 第二百十九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第二百二十回 姜维洮西败魏兵卷之二十三 第二百二十一回 邓艾段谷破姜维 第二百二十二回 司马昭破诸葛诞 第二百二十三回 忠义士于诠死节 第二百二十四回 姜维长城战邓艾 第二百二十五回 孙綝废吴主孙亮 第二百二十六回 姜维祁山战邓艾 第二百二十七回 司马昭弑杀曹髦 第二百二十八回 姜伯约弃车大战 第二百二十九回 姜伯约洮阳大战 第二百三十回 姜维避祸屯田计卷之二十四 第二百三十一回 钟会率兵取汉中 第二百三十二回 姜维大战剑门关 第二百三十三回 凿山岭邓艾袭蜀 第二百三十四回 诸葛瞻大战邓艾 第二百三十五回 蜀后主舆榇出降 第二百三十六回 邓艾钟会大争功 第二百三十七回 姜维一计害三贤 第二百三十八回 司马复夺受禅台 第二百三十九回 羊祜病中荐杜预 第二百四十回 王溶计取石头城后记

编辑推荐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民间传说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沈本《三国演义》是迄今为止《三国演义》版本中真实性、学术性、科学性强的一个本子。(工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陈辽)沈本是近年来研究《三国演义》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沈先生对《三国》学的一个突出贡献……目前,沈本在《三国演义》诸本中是最好的。沈本辨伪匡误,嘉惠读者,功在千秋。(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丘振声)沈伯俊在《三国演义》研究空前兴盛之时做此前无古人的校理工作,适逢其时,十分必要沈伯俊的校理本在《三国演义》版本史上是一种开拓,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无论与实践上都为学术界提出了新的课题,给人颇多启迪。(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关四平)《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世之作,对这部民族瑰宝的版本的研究和整理,在当代我国学术界取得重大成果并引人瞩目的,首推全国著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沈伯俊先生……沈本《三国演义》是迄今校理最为精祥也是为完备的版本,无论是这项浩翰的工程本身,还是对研究国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沈先生在《三国演义》版本史上开拓出的新路,其里程碑的意义正在于此;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郑铁生)

作者简介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又名《三国演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下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

图书封面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真正的罗本,值得一看。
  •     封面很幼稚,内容除了页码和内容外,书名不要加,古书要求简洁。
  •     忠实原版
  •     目前最好的三国罗版(有小字注),当然你有虾米叶逢春版啦,线装版啦,当我前言没说过
  •     选了又选,看了介绍,总觉得贵一点,值得收藏就好,结果是很失望,字偏小也就算了,前面一大篇校注者的絮叨话,无非是多年的什么成果,咬文嚼字出来的结论,耐了性子也没看完,然后第一章,就有点犯晕,怎么回目人家都是上下句的,这个只一句,然后开篇词也省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都略了,不知后面还省了什么,还想说的一点就是注解,什么地名是错讹字了,原文是什么字,哎,有点象会写四种茴香豆的“茴”字的孔乙已,看了注解,还不如不看,破坏了通读的快意,只有一个优点,纸质还行。有点醒悟的是,原来我花多的钱是付给校注的了,只好重新买了本三国志来看,所以,便宜没好货,现在这年头,贵的一样也不一定是好的
  •     经典,不用多讲

  •     封面还有当当的透明胶印,俩本书贴在一起,希望不是故意,下次请注意
  •     勘校、注解都非常详细、精辟,沈老不愧为三国的权威专家印刷质量纸张用料都非常好,卓越的配送速度也尚可,推荐购买上册看完,说下缺点有印刷误导致的错字虽然不多据我发现的有20多个吧,但对于此书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沈老得勘校是包括对古本中印刷错误产生的型误等错误进行校注的,这样老的错误校了,由于排版印刷等造成的新错误又出现实为遗憾且有古今汉相通的汉字(比如哪和那,人文版中哪字全为那,还有船和舡等等)有的印为古用有的印为今用,要嘛就全古用不然就全今用,这样混用实为不妥。
  •     我生平第一次阅读三国,就是读的上海古籍出版社70年代出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是后120回,是在伯父家找到的,当时以为这不是《三国演义》,后来又找到了前120回,并且看了前言,才知道这才是正统的《三国演义》,市面上流行的《三国演义》是清代的毛氏父子篡改过的,就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军事价值而言,比之《三国志通俗演义》差了一截。罗贯中应该就是参与过农民起义的,不单是个文学家,应该还是个军事家,而毛氏父子充其量只能算作文学家,而单纯的文人写历史军事小说,里面难免会有很多想当然的东西,比之赵括也不如。不过当下许多人会误会,把毛本的三国当做罗贯中的原本,其实,只要看毛本三国的卷首词,就知道不是罗贯中的原著了,那篇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是杨慎的写的,杨慎是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其出生年月在罗贯中逝世后90年左右。所以有些人看到这个《三国志通俗演义》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没有卷首词。
    不过,沈伯俊评注的这个《三国志通俗演义》,我本人也不算太喜欢,我喜欢看原著,原著,原著!而不是你修改过的,哪怕只是修改了一点点,比如语言,罗贯中用的是当时的语言,就当是而言,语言就该是那么写,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理解方式去篡改古人的话,否则的话,你直接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不是更好!!!如果你能尊重原著的话,何妨正文用原著,你觉得可以修整的地方用注释。另外,封面和插图太幼稚了,没有古朴感,缺少艺术感,比起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版《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青色封面,少了几分韵味。
    批评归批评,因为找不到别的更好的出版社出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所以这个出版社的还是可以看看的,希望这个罗贯中的原本三国,可以更多的为人了解,更广的推广开来!
  •     书很脏,纸质一般装潢一般。送来的时候已经破了一个角
  •     这是沈伯俊“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吧,他认为不对的地方直接在原文上就给改了,让我根本看不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原来面貌,想买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     很好的三国本子。此本为嘉靖壬午本,现在比较难得。内容与流行的毛本有些不同。如果你熟读过毛本,再看此版,会发现一些很有点意思的变化。此版的书下注解和文后注释简单明了,异常清晰,尤其是地名、官职的点校很到位,很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啦。
  •     不错吧,有些修订我不同意
  •     胜者王侯败者寇,从古至今
  •     觉得和三国演义差不多,看了一下,没有很大的收获。
  •     图书馆看到的,借回来看,觉得是还不错的版本。就来买。但是为什么卓越新买的比我借来的还旧,闷啊,本来是买来收藏的
  •     但校注非常强大,这点很佩服沈先生。美中不足的是还有一些错别字(是出版社打印出错那种,不是沈先生没校正的),比如上一句是徐晃,下一句居然变成徐晁……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     更贴近史实的版本,值得一看!
  •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享受沈伯俊先生的大量的「最高的成果」。这有非常详细注釈。笔者也纠正了文本相对于其他书籍,并考虑到历史事实。

    这实在是一种耻辱的纸张质量不太好- 否则,这可能是很容易珍蔵版。
  •     前天收到书,抽空看了十四回,修改得相当通顺,而且对修改之处均作了说明。但好象仍不尽完美。如:
    第9回第35页,“有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郭图、颜良、文丑,文臣武将,整整齐齐。”此处郭图为袁绍手下。
    第13回53页,“馥慌,聚荀谌、郭图二谋士商议。”此处郭图为韩馥手下(毛本作“馥慌聚荀谌、辛评二谋士商议。”)
  •     非常好的一部书,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嘉靖本的,因为内容表现得更为真实,比如嘉靖本第一回写刘备小时候有做天子的愿望,他的叔父训斥他说,别乱说话,要灭门的!而现行版本却描写为叔父夸奖他,这就有事后诸葛亮之嫌疑了。相比下嘉靖本更真实更符合史实,尽管它的语言通畅没现通行的版本好。
  •     书中有个别错字。另外总觉得字迹不是那么清爽,可能是纸张有点暗黄的缘故吧!现在的出版社啊,技术先进了,可没见书的质量上去!
  •     本身书的内容很好 对于三国演义能更全面的研读但是书的封胶质量太差 才翻了几页就掉了自己用双面胶粘上了 怕继续看的时候里面的书页会掉
  •     这两册不错
  •     怎么好的书,怎么会印成这样!!!设计、用纸及装帧太差了,发来的书就像二手书,脏兮兮的,封皮脱胶,我有从新粘了一下。这是购书中最差的一次,真希望是最后一次。
  •     刚看了前几回,暂时还没有发现错别字。可是,校注者修改的痕迹很浓,太过拘泥于史实,未免迂腐。而且也破坏了原文。
  •     冲着沈伯俊的名号买的,印刷不错,就是封皮没站住,都掉了,好像是这一批书的通病。不过书不错,号称最早的版本。买来一直没看,刚刚全部看完,至此才真正知道三国演义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     书看起来较旧了,纸张颜色暗黄,且上本封面竟脱胶了!
    当然,我是冲着内容去买的,未曾思收藏。
  •     嘉靖元年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可以说是现存版本中年代最早的了,再加上沈伯俊先生的修订注释,实在不错(说句题外话,据说有研究表明嘉靖元年版的《三国》极有可能是明代皇家的“内府本”)。另外,再买本上海古籍出的叶逢春本的《三国》就完美了(这个版本据说可能是目前最接近罗贯中的原本的版本)
  •     一直想买的一套书,总想看看毛本之外的《三国》是什么样子
  •     试看了一下不错。
  •     1、送货很快,很及时。
    2、包装很满意,书籍没有损坏。
    3、印刷质量不错,但纸张质量一般。
  •     嘉靖版的三国对历史更尊重些,不像毛版的那么推崇刘氏。
  •     质量不错,包装还可以。价格一般》
  •     非常好的一本书
  •     非常顺利收到书了,网上购物并没有我想象中可怕。书非常不错,不亚于1980年版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值得珍藏!
  •     这个版本文学性虽然不如毛改本,但是更接近史上真实的人。
  •     内容很不错,就是开本要是16开就好了
  •     是非常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此气魄,非中国不能有。尤爱最后的最后螳螂捕蝉的寓言
  •     质量挺好的 是我想要的那种 我喜欢
  •     好看
  •     诸葛亮,前期神乎其神,后来却计谋都失败——这就是北京人说的,先吹得呜呜嚷呜嚷的,再摔得瘪唧瘪唧的。因为源于评话,所以有很多民间流行的情节设计:差一点,曹操经常差一点被抓到;喝酒,是最常用的情节转折办法;进谏,是失败发生前必不可少的设计,但决策者就死活不听;神鬼等糟粕占了很多篇幅。
  •     不同于市面上的毛本一味地尊刘贬曹,在这本嘉靖本里显得更为平衡,比如,书里对关羽斩颜良的情节评价就是 颜良听了刘备的话,以为关羽是来投降的,所以不做防备,让开一条路让他过来,哪知关羽搞了一个偷袭。 而不是在毛本里一味得夸大蜀国武将的武力。 读着很爽! 书的质量也很不错,可惜的是这个封面设计师太幼稚了,本书唯一的短板。
  •     正是我需要的书,亲
  •     盼望了好久终于到手了开心
  •     快递公司不行,箱子都烂掉了。
  •     自小以來,傢中所閲之書,之一者乃是三國演義,對此書甚是愛之,看了一些書中的簡要介紹,說了,此書乃清朝毛宗崗父子改編,流傳至今的毛本《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囘,簡要上還説道,比毛本更早的三國演義書籍就是,嘉慶年間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早于毛本,共二百四十囘,故而為尋此書,始終未得之,一次無意閒發現“當當網”上有此一書,故而買之。以留之為念。
  •     对比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版的《三国演义》,我更喜欢罗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个版本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虎牢关大战时期的关羽和张飞二人单独武力是逊于吕布的;比如貂蝉和吕布妻严氏在吕布死后都被曹操载回许都,因而我们知道了貂蝉最后的归宿;再比如长坂坡之战赵云一句无心之语竟导致糜夫人投井自尽;以及庞德抬榇决死战之前的意气风发、豪言壮语等等,人物形象无不深入人心。毛氏父子的《三国演义》在某些地方删改的很突兀,世界观也不如这个版本。当年日本“国民作家”吉川英治的《三国志》也是根据这个版本发挥想象空间重新创作的。此外沈伯俊老师的校注细致入微,极具收藏价值。亚马逊的书价廉物美,发货快,服务人员态度好!
  •     书角裂开,其它还好
  •     这一套《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现在通行本《三国演义》的修改原本,很有意思。毛氏父子自得了这个本子后,自家进行了了大幅度的删改修订,重新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加强了可读性,修订得很成功。又学金圣叹评点《水浒》的法子去评点修订后的《三国演义》。假托得了古本三国,称为圣叹外书,倒也难为他了。今本《三国演义》能流通,毛氏父子有功不小。
  •     书不错 内容不错 书有点破损
  •     老师推荐的,最接近原版的,挺好
  •     看完上本了,很不错,值得一看!
  •     书略有破损,装订也欠佳(书脊有脱胶)。但确实是好书,尽可能保留原著面貌,并加以详细校注说明,以这个价格超值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