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花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笨花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1
ISBN:9787540442385
作者:铁凝
页数:481页

章节摘录

  这家姓一个很少见的复姓——西贝。因为这姓氏的少见,村人称呼起来反而觉得格外上口。这村名叫笨花,笨花人称这家为西贝家。  西贝家的院子窄长,被南邻居向家高高的后山墙影罩,向家的表砖墙便成了西贝家的一面院墙。于是村人对西贝家的院子也有了歇后语:西贝家的院子——一面儿哩(理),用来形容人在讲理时只说一面之词。站在向家房上往下看,西贝家的院子象条狭长的胡同,房门  也自朝一面开着。受了两棵大槐树的笼罩,院子显得十分严谨。吃饭时,西贝家的人同时出现在这狭长的“胡同”里,坐在各自的房门口一字排开。他们是:最年长的主人鳏夫西贝牛;西贝牛的大儿子西贝大治;二儿子西贝小治,以及他们的妻室。再排开去是西贝家的第三代:长孙西贝时令,长孙女西贝梅阁,以及最小的孙子残疾人西贝二片。西贝家的第三代均为长子大治所生,小治无子女。这个次序的排列,从来有条不紊。他们或蹲或坐在各自的位置,用筷子仔细打捞着碗中的饭食。西贝家的饭食在村里属中上,碗中米、面常杂以瓜薯,却很少亏空。大概正是这个原因,西贝家进餐一向是封闭式的,他们不在街上招摇,不似他人,习惯把饭端到街上去,蹲在当街一边聊天一边喝着那寡淡的稀粥。西贝牛主张活得谨慎。对西贝牛这个做人的主张,西贝全家没有人去冒失着冲破。  西贝牛矮个子瘪嘴,冬天斜披着一件紫花大袄,大袄罩住贴身的一件紫花短袄,一条粗布“褡包”(注1)紧勒住腰,使他看上去格外暖和,站在当街更显出西贝家生活的殷实。即使在夏天,西贝牛的紫花汗褂,纽扣也严紧。西贝牛外号大粪牛,这外号的获得,源于西贝牛的耕作观。西贝牛种田,最重视的莫过于肥料——粪,而粪又以人粪为贵。人粪被称为大粪,全家人也极尊重大粪牛的见识,遗矢时不是自家茅房就是自家田地,从不遗在他处。由于施肥得当,水也跟得上,西贝家的庄稼便优于全村了。当然,西贝牛的耕作秘密还不仅如此,他的耕锄、浇水规律可谓自成体系。这样,在西贝家耕作的不多田亩里,就收获了足以维持碗中餐的粮食和瓜菜。碗中餐丰裕了,大粪牛站在当街便可以俯视全村了。大粪牛的眼光是高傲的,他对村人在耕作上的弊病,历来是心中有数。其中最使他怜惜的是南邻居向家的耕作态势。向家虽然院墙高大,土地广阔,处事讲究时尚,有时还显超前,但对土地却懈怠,全家人常忙于自己,置土地于不顾。对此,大粪牛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不开口或批评或建议,大粪牛是一位缄默的庄稼人。  西贝牛的大儿子西贝大治,长相不似西贝牛,他体格高大,头部却明显偏小,前倾的脖子,赤红的双颊,使人想到火鸡。当地人把火鸡叫做变鸡,变鸡不在家中饲养,那是闹市上卖野药的帐篷里的观赏物。那时卖药人在篷中摆张方桌,方桌上罩块蓝洋布,火鸡便站在蓝洋布上实施着脸色的变化,忽红忽绿。火鸡是帐篷的中心,卖药人站在火鸡旁边喊着:“腰疼腿疼不算病,咳嗽喘管保险……”火鸡是个稀罕,这个稀罕俯视着患者,给患者以信心。大治的脸像火鸡,行动也像火鸡,走路时两条长腿带动起滚圆的身子,一颠一颠。但他不笨,会使牲口,西贝牛的诸多种田方案,主要靠他实施。西贝大治冬天也披一件紫花大袄,但里面不再套短棉袄,而是一件浸着油泥的白粗布汗褂,突出的肚子把汗褂绷得很紧。大治会使牲口,还会喂牲口,家里的一匹黑骡子,让他喂养得比高血马还壮大。这骡子十分温顺、勤勉,完成各种差事常常一溜小跑。它拉水车,水车便有超常的转速,丰沛的水在垄沟里汹涌。而南邻向家浇地时,两挂水车的水势汇在一条垄沟里,水仍然是萎靡不振。大治相貌不似父亲,但作派像,也是少言寡语,遇事心中有数。和乡亲对话时,常操着一副公鸭嗓儿作些敷衍,用最简单的回答方式,应付着对方复杂的问话。你说,今年雨水大晴天少,庄稼都长了腻虫,快晴天吧。大治准敷衍着说:“嗯。”你说,今年不下雨,旱得庄稼都‘火龙’了,快阴天吧。大治准也说:“嗯。”那声儿就像鸭叫。  大治的兄弟小治,性格和长相与父兄都不同,他中等个儿,梆子头,一双眼睛看上去有点斜视,但视力超常。小治种田显得随意,像个戏台上的票友,挂牌出场、摘牌下场任其自愿。处事谨慎的西贝牛,却不过多计较小儿子的劳作态度,于是小治就发展了另外的兴趣,他打兔子,且是这一方的名枪手。打兔子的枪手们,虽然都是把枪口对准兔子瞄准射击,却又有严格的技术差别和道德规范,即:打“卧儿”不打“跑儿”,打“跑儿”不打“卧儿”。“卧儿”指的是正在安生着的兔子,“跑儿”是指奔跑着的兔子。这个严格的界限似联系着他们的技法表演,也联系着他们的自尊。小治是打“跑儿”的。深秋和冬天,大庄稼被放倒了,田地裸露出本色。打兔子的人出动了,他们肩荷长筒火枪,腰系火药葫芦和铁砂袋,大碴步地在田野里开始寻找。这时,也是兔子们最慌张的时候——少了庄稼它们也就少了藏身之地。它们开始无目的地四处奔跑。唯一使它们感到少许安慰的,是它们灰黄的毛色和这一方的土地相仿。于是在一些兔子奔跑的时候,另一些兔子则卧进黄土地里碗大、盆大的土窝,获取着喘息的机会。这样就有了“跑儿”和“卧儿”之分。小治在秋后的田野里大碴步地寻找,他那双看似望天的斜视眼,却能准确地扫视到百米之外奔跑着的离弦箭似的兔子。有“跑儿”出现了,小治立时把枪端平,以自己的身体为轴心开始旋转着去瞄准猎物。当枪声响起时,就见百米之外的猎物猛然跃身一跳栽入黄土。这时,成功的小治并不急于去捡远处的猎物,他先是点起烟锅儿抽烟。他一边抽着烟,一边四处张望,他是在研究,四周有没有观赏他“表演”的人。枪响时,总能吸引个把观赏者。当小治终于发现有人正站住脚观赏他的枪法,才在枪托上磕掉烟灰,荷起猎枪,带着几分不经意的得意,大步走向已经毙命的猎物。他弯腰捡起尚在绵软中的毛皮沾着鲜血的兔子,从腰里拽出根麻绳,将兔子后腿绑紧,再把它挂上枪口,冲着远处的观赏者搭讪两句什么,竭力显出一派轻松和自在。黄昏时小治还家,总有两、三只“跑儿”垂吊在他的枪筒上,此时“跑儿”们身上的鲜血已被野风吹成铁锈色,身子也变得硬挺。

前言

  读者面前的这套图文本丛书,是由我的四部长篇小说和四位画家特为小说所作的插图组成。创意者当属湖南文艺出版社。  关于这四部长篇小说,我不打算在读者面前多嘴;想要饶舌几句的,是文字以外的“图”。  我在《怀念插图》一文中曾经写到,在我童年和少年的阅读记忆里,小人书和带插图的小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山乡巨变》,有一个中间人物名叫亭面糊的与人喝酒,画面上两人围一张破方桌,桌中央一碟下酒菜。那碟中的菜不过是贺友直先生随意画出的一些不规则的块状东西,却叫我觉得特别香,引起我格外强烈的食欲。这可笑的感觉一方面基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另一方面由于我对“吃”的特别敏感,因而忽略了贺友直先生在连环画创作上的造诣本身。但不管怎样,连环画《山乡巨变》已被我牢记在心了。又比如少年时读前苏联很多带插图的惊险小说,觉得正是那些画得很“帅”的插图帮了我的忙,使我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对特务和“好人”有了如同看电影般的直接认识,也使小说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光彩。很多文学作品的插图,就因为它们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还被单独印制成明信片以供爱好者欣赏。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觅得—张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夜》的版画插图明信片:白夜时分的涅瓦河畔,少女倚住桥栏,微垂着头等待着对她有过允诺的恋人归来……黑白画面传达出的那种单纯而又惆怅的情调,唤起人一种莫名的宁静和忧伤。我把它压在书桌玻璃板下很名年。  我第一次读孙犁先生的小说是在二十岁以前。当时除了被孙犁先生的叙述所打动,给我留下印象的便是画家张德育为《铁木前传》所作的几幅插图。其中那幅小满儿坐在炕上一手托碗喝水的插图,尤其让我难忘。小满儿是《铁木前传》里的一个重要女性,我以为她是孙犁先生笔下最富人性光彩的女性形象。画家颇具深意地选择并画出作家赋予小满儿的一言难尽的深意,他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帧插图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孙犁先生这部小说本身。我曾经觉得,中国画和油画相比,后者在表现人物深度上显然优于前者。但张德育先生的插图,用看似简单的中国笔墨,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一个文学人物的血肉和她洋溢着别样魅力的复杂性格,实在让人敬佩。张德育先生为创作几张插图,还专门去冀中乡村体验生活。这种对待艺术的严肃态度,今日闻之,感慨更多。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媒体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和各种影像叫人目不暇接,插图和小人书也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仍然怀念这些如今看起来经济效益低下、又是“费力不讨好”的绘画品种,不单是对旧日的追忆,我坚信那些优秀的插图和小人书永远会有它们独立的价值。它们不是机器的制造,而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因此散发着可嗅的人的气息,真正是画家的血肉同他所塑造的形象之间饱满的融合。  感谢鲁迅美术学院的四位画家李征、徐宝中、刘天舒、王慧娜为我的小说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电脑不断“挤压”着人脑的现实中,艺术家这番耗费了大量时间、体力和想象力的劳动尤为宝贵。这些被再度创造的作品对我来说,更有一种文学不能替代的价值。  感谢湖南文艺出版社,在一个追求“快”的时代,却特别选择了这样一种“慢”而“笨”的形式。责编亦不辞辛苦,寻觅画家,登门求索,用心执着。  我还要特别感谢著名画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先生,当他得知这套书的创意后,热情地帮助联络画家,且细心向笔者和出版社逐一介绍几位画家各异的创作风格。每逢想起,便十分感动。  想要告诉读者的还有,成此短文时,我尚未看到四位画家的插图作品,因此对他们笔下的创造更有一种新鲜的期待。这感觉就如同人们在生活中的愿望:虽然我们正在生活,但我们总还有理由去喜欢和享受那被创造过的生活。艺术家的劳动即是这样的创造之一种。

内容概要

铁凝,当代著名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中篇小说代表作《麦秸垛》《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短篇小说代表作《哦,香雪》《安德烈的晚上》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300余万字。小说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哦,香雪》改编的电影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编辑推荐

  《笨花》一改作者以往作品中关注女性命运、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而是截取了清末民国初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那个历史断面,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的生活为蓝本,以向氏家族为主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朴素、智慧和妙趣盎然的叙事风格,将中国那段变幻莫测、跌宕起伏、难以把握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

作者简介

《笨花》一改作者以往作品中关注女性命运、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而是截取了清末民国初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那个历史断面,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的生活为蓝本,以向氏家族为主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朴素、智慧和妙趣盎然的叙事风格,将中国那段变幻莫测、跌宕起伏、难以把握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

图书封面


 笨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个人觉得整体还是很好的,也让我体会到作为作家的"厉害"之处————历史、地理、医学、农学……都有穿插,当然更重要的是文笔,是对人物的刻画。从开头的引入,主配的转换,就给人一新的感觉。西贝家人物特征的少见与他们姓氏"西贝"少见一致,同时也和南邻向家的人物形成对比。有怪异事件为引:向喜遇鬼,活犄角的下凡。人物很饱满,从向喜到瞎话,从同艾到大花瓣儿。每个人都优缺点并存,这就使人物更亲近我们。向喜,朴实坦诚却至始至终是农民的接地气,塑造他是精耕细作的态度,举出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孙传芳做对比,大起大落的超然智慧。但他也会享受物质,带给家人光荣,也会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做着地位带给他的改变。其实最精彩最打动我的是二片救梅阁之后的话,"也不给留点儿米面!"经历了那么惨烈的事,二片还能抱怨出这句话,仿佛痛苦、死亡都不算,有点豁达性质的自私,那一刻二片的形象好高大,,,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笨花》是铁凝的一本有550多页的写得最长的一部长篇。读铁凝的小说从来没有失望过,她能用最生动的语言描述生活细节,用敏锐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深入我们的灵魂。《笨花》写了河北平原笨花村人从清末到抗日战争结束的世貌民情,通过向家为主线的人物命运及所处环境的描绘,展示了20世纪前半段的历史画卷,视角虽小,但丰厚的内涵足以挖掘我们整个民族的内核。
      
      
      
       小说的故事以时间为线,通过向家为核心的一个村落的风貌的展现蕴涵了整个时代。向喜是最核心的人物,妻子同艾(子向文成),又娶顺容(子向文麒、向文麟)、施玉婵(女向取灯),有父亲向鹏举,弟向桂,向文成有子向武备、向有备。
      
       向喜是本书的主人公,生于笨花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主要是卖豆花、佛堂,后顺利征兵入伍,在袁世凯的新军中逐渐崭露头角,在军队的地位逐渐抬升,并深得器重,但始终厚道、忠实,聪明有谋,识文断字,通读《四书》,思想受到儒家的熏陶,宽厚而不狭隘,如决绝处理1200多名哗变得士兵,让心爱的施玉婵离开去国自己的生活,对幼女取灯的疼爱,生活简朴、身居军界高位而不贪不夺,让两个儿子去他们向往的延安,还乡后到粪厂,最后为了救一个人以至于杀了日本兵而自尽……
      
       向文成是小说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是铁凝着重表现、寄托较深的,让人牵挂、心存敬佩的人物。向文成学识渊博,宽厚温良,喜欢地理,识药,主要是靠个人的智慧和兴趣弄些杂项学问,是中西医兼通的医师,兴趣广泛,关注社会和抗战情况,早在五四运动时就参与土改、办小学,在抗战时在家里办了夜校,后又让出西院让给战区医院。由于向文成小时溺水眼睛留下了残疾,看东西模糊,主要时呆在家乡,“飘逸的乐观、殷殷的自卑” 可以概括他的一部分性格。
      
       取灯由顺容养大,聪明而有灵气,善良而活泼,单纯而不幼稚,有可爱的学生在笨花变成了一个抗日时脱产的干部,但后由于小袄子的出卖而惨死。其实这些和铁凝的《棉花垛》乔的命运很相似,以至于我还没读到后面就有些猜想出取灯的结局。
      
      
      
       很多地方妙趣横生,富有浓郁的厚重朴实的生活气息,充满生活的质感,全文贯穿很平实的基调,再加上细腻的人物刻画、生动的心理开掘,波澜起伏的时代风云,详尽的民国时期的世态民情,牵挂人心的人物命运,厚重耐读,读趣盎然。
      
       铁凝的小说有着鲜明的特质。有评论说笨花一改以往的敏感、微妙和强烈的自我意识,给许多人带来惊叹,其实,对非常熟悉铁凝的小说,对铁凝的小说有系统全面阅读过的人来说,其中也可以发现铁凝以前作品中的影子和由此付出的心血。铁凝写这篇小说准备了三年,写了两年,中间又有停顿、思考,改了三次,花费了6年的精力,以求小说的完美,这在现在的中国小说界能如此的努力、执著已不多见。
      
       《笨花》的风格正如铁凝所说的那样,结实、简朴、准确、温润。
      
      
  •     似的发生
  •     我也觉得有的人物刻画不到位.太散了.
  •     电风扇地方
  •       这书我老觉得是仓促之作,而不是什么酝酿了6年的作品。
      书写的很“红”难怪铁凝能当上作协的主席了。
      内容个人认为稍稍有点空洞,大而不全。每个人物好像都有自己的性格又好像都是一个性格。
      个人还认为吧,这书写到向喜有了取灯就差不多该收尾了,后面的抗日战争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赘余的描述让人生厌。书中提到了许多可有可无的细节,看起来完全是像是凑字数的作用。
      故事节奏该紧凑的地方不紧凑,不该紧凑的地方凑的真近。
      不过也还是不错了,前半本书还是惦记着该把它读完,后半本书也还是有扣能拴住一些内容。
      很符合铁凝老师的文笔,语言运用的很到位,偶尔有几句适当的华丽话语添加在平实的文风中,丝毫不显突兀,这就是熟而生巧的技术吧?
      是可以读的书,但是也是可以不读的书。
      
      over~
  •     如果没有后半部分取灯的故事、向喜去了粪厂云云,我会多给一颗星。日本人和有备关于友谊的那一段,我挺喜欢。和《白鹿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没有白鹿原那么厚重,没有写出生活的厚重感,有些浅,有些散,人人都有性格,但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通过不同事情得以深入,所以感觉人物还都没能凸显出纸面。大部头,大跨度,但是气势上还是差强人意。
  •     连世人都救不了你,你还指望主做什么呢?
  •     非常不错的书,非常不错的小说。有历史背景,有鲜明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
  •       《笨花》告完,长嘘气。
       接下来做什么,割破牛肚。
       这部小说在考验读者耐心,作家的叙述慢条斯理、从容不迫。一点一滴间展示人物与风俗,情牵意切。铁凝是个明白人,她清楚的认识到,如要描摹解放后农村题材的小说,谁也写不过柳青与路遥,这才乘时光机飞到清末。
      此书创作无疑是比较成功的。生活、个人、历史,融洽万分,读者感觉这部历史性的建筑,并不是作者简单地添补修葺,而是一砖一瓦重新筑建。在现代潮流的影响下,如写小说田园风素,却被各式随心所欲堆砌的垃圾塞堵,毫无诗意,并且这种破坏性还在延续,而铁凝以她铁的事实(《笨花》)伫立脚根。她在作品中不难看到饮食男女生存之法、小生产者善良的粗朴,以社会变革,战争灾祸频率的发生。但这些种种历史的嬗变,命运的苦难、疑惑,在她笔下都没有任何血腥味,而是莫衷一是隐匿历史,让小老百姓生活之道铺开画卷,在这偏野乡村俗世上静谧地展现、绵延。
       逼仄的天空是城市喧嚣的招幌,《笨花》无疑形成一种文化生活的抗争,它的异乡请调就像沈从文关注到的湘西人文地理一样,一目了然、直露胸脯。这可谓作家乡土气韵,只是铁凝过于凹凸。而我还想说的事:在于一本“沉实的小说”读到最后呈现出的不厚道。这并不是作家自己对小说叙述不够独到;技巧不够娴熟。我想问题在于一部四百万言的作品,人物达90多个数量不斐,作家给每个人物提供演练的舞台空间却有限,难免造成阅读困惑,核心减少,人物命运在叙事文本中显得头重脚轻、瘦削单薄。究其小说意义,作家也承认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清。
       但此书毕竟是其6年的孕笔、炉练而成,作品蕴意的多义性,我想不同阅读习惯、经历、兴趣与审美的读者会开出颜色各异的花朵,结出累累果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