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麦克白

出版社:云南人民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222058958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页数:209页

章节摘录

  第一幕  第二场  福累斯附近的营地  邓肯那个流血的人是谁?看他的样子,也许可以向我们报告关于叛乱的最近的消息。  马尔康这就是那个奋勇苦战帮助我冲出敌人重围的军曹。祝福,勇敢的朋友!把你离开战场以前的战况报告王上。  军曹双方还在胜负未决之中;正像两个精疲力竭的游泳者,彼此扭成一团,显不出他们的本领来。那残暴的麦克唐华德不愧为一个叛徒,因为无数奸恶的天性都丛集于他的一身;他已经征调了西方各岛上的轻重步兵,命运也像娼妓一样,有意向叛徒卖弄风情,助长他的罪恶的气焰。可是这一切都无能为力,因为英勇的麦克白——真称得上一声“英勇”——不以命运的喜怒为意,挥舞着他的血腥的宝剑,像个煞星似的一路砍杀过去,直到了那奴才的面前,也不打个躬,也不通一句话,就挺剑从他的肚脐上刺了进去,把他的胸膛划破,一直划到下巴上;他的头已经割下来挂在我们的城楼上了。

内容概要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病逝。代表作有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爱的徒劳》,传奇剧《辛自林》、《冬天的故事》,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二世》等共三十七部。
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第二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第三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第四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第五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第八场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Macbeth(Signet Classic Shakespeare Series)

作者简介

《麦克白》主要内容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著有《哈姆莱特》、《奥瑟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戏剧共三十七部。本丛书选取莎剧经典英文版本和我国现代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流畅华美的中文译本,精心编排,以英汉对照的形式把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传世戏剧经典奉献给广大读者。

图书封面


 麦克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你要欺骗世人,必须装出和世人同样的神气;让你的眼睛里、您的手上、您的舌尖,随处流露着欢迎;让人家瞧你像一朵纯洁的花朵,可是在花瓣底下却有一条毒蛇潜伏”这句话是麦克白夫人说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世界存在这么一类人,他们看上去可能很神气,举止得当,语言得体,受人欢迎,但是莎翁告诉你:警惕“美丽花瓣下面潜伏的毒蛇”。《麦克白》里面不乏这种人。麦克白就是典型的一个,当麦克白听信了女巫的预言:麦克白你不仅会成为考特伯爵,而且还会是苏格兰的君王。这时候各种念头在麦克白心里开始翻滚,是“杀还是不杀,怎么杀,怎么掩饰…”,罪恶的念头让麦克白看到天上的星星也开始打冷战,“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黑暗幽深的欲望。”显然麦克白本质上是一个“刚愎自用、残忍无比的军人”,但是在决定是否弑君的关键时刻竟然“怯懦”了?直等到他的夫人(麦克白夫人)一番冷嘲热讽后,才恢复麦克白自己的男子气概,才下定狠心要去弑君篡位。在我看来,麦克白只是一个原本就想行恶,却顾虑多多,只是缺少一个行恶的借口的人,而这个借口是他夫人口中的“男子气概”,麦克白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自然少不了那种和野心相联的属的奸恶。麦克白带着“男子气概的”面具,但面具底下却是他的野心,他的残忍。也无怪乎,当麦克白夫人口中说出“为了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不惜将怀中的婴孩砸碎”这话时,麦克白不但不为这妇人的话感到恐惧,反而受到鼓动。所以我觉得整部《麦》讲的是一个关于面具的故事。面具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人主动戴上为了达到掩饰效果的工具。故事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面具,面具用来掩饰自己心底的罪恶念头。面具底下的麦克白妇人是本质上一个“冷血却被担忧所困的人”、班柯是一个表面上忠心,但是也有自己私心的人,班柯这个人很有趣,因为他和麦克白一同听了三个女巫的预言,而且预言中也说到,您班柯虽然不是国王,但是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班柯一开始还可以把女巫的话当做耳边风,但是当预言不断在麦克白身上应验的时候,他也开始心里不踏实了,心里暗忖:既然她们所说的话已经在你麦克白身上应验,难道不也会成为对我启示,使我对未来发生希望吗?。只是他努力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在面具底下,只是在夜里人疲倦无力的时候,这些不乖的念头才会悄悄出来骚扰班柯的睡眠。班柯说过:“催人入睡的疲倦,像沉重的铅块一样压在我的身上,可是我却一点也不想睡。慈悲的神明!抑制那些罪恶的思想(指班柯的子孙要君临一国),不要让它们潜入我的睡梦中”这感觉很像一部心理剧嘛,只是这里说的面具不像心理学里所说的“潜意识”一样不可察觉,这个面具是赤裸裸在人念头里面的。就如男人看到一个性感的美女,心里难免会浮现的不好念头一样可触可摸。只是我们都已经接受面具的存在了,为什么面具要存在?我觉得里面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开始面具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私人目的,例如我为了泡上一个美女,我可能会戴上“温柔斯文”的面具来吸引对方。问题在于面具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使缺陷变为优越、黑变白、丑变好。像使用电脑互联网一样,我们已经无法过没有面具这个工具的生活了。出门不戴面具就像出门不穿衣服一样不自然。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真实的人,看不到那花瓣下的蛇,看不到那个千疮百孔的人物。面具还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剧本中王储马尔康故意戴着暴君面具去试探麦克德夫的忠心。马尔康说“如果在你面前的只是另外一个暴君,他好色淫乱、残害正直、残暴不仁”你还会忠心跟从他吗?”麦克德夫或者持有和世人一样的态度:如果你只是好色淫乱这些小毛病,你大可以戴上面具,不让别人窥透你就可以了;只是如果你真是一个十恶不赦天地不容的人时,面具也保护不了你的时候,才选择面对这个事实吧。幸运的是,这只是马尔康试探麦克德夫的小计谋,马尔康是实实在在的好君王。我很喜欢马尔康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让人看到希望:有人愿意摘下面具,揭自己伤疤。像情侣的一方说:“我就是这个丑样,要不要由你”般勇敢。世界的现实可能无法改变,面具仍然是好用的工具。只是“再漫长的夜晚,也终究会迎来白昼”,剧本中有一个老翁说过一句话,我用来作结:“上帝祝福您,也祝福那些把恶事化成善事、把仇敌化为朋友的人们!”
  •     麦克白 MacbethMy plenteous joys,wanton in fulness,seek to hide themselves in drops of sorrow.我洋溢在心头的盛大喜乐,想要在北爱的泪滴里隐藏他自己。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自己也会饮鸠而死。“怜悯”像一个赤身裸体在狂风中漂游的婴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叹息。False face must hide what the false heart doth know.奸诈的心必须覆上虚伪的笑脸。Had I but died an hour before this chance,I had lived a blessed time ;for,from this instant.there’s nothing serious in mortality: all is but toys:renown and grace is dead ;the wine of life is drawn ,and the mere lees is left this vault to brag of .要是我在这件变故发生以前一小时死去,我就可以说是活过了一段幸福的时间;因为从这一刻起,人生已经失去了它的严肃的意义,一切都不过是儿戏;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经喝完,剩下的只是一些无味的渣滓,当做酒窖里的珍宝。Who can be wise ,amazed,temperate and furious ,loyal and neutral,in a moment ?谁能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中保持镇定,在激于忠愤的时候保持他不偏不倚的精神?Blow wind ! Come,wrack ! At last we’ll die with harness on our back .吹吧,狂风!来吧,灭亡!就是死我们也要捐躯沙场。费尽了一切,结果还是一无所得,我们的目的虽然达到,却一点不感觉满足。要是用毁灭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满着疑虑的欢愉里,那么还不如被我们所害的人,倒落的无忧无虑。
  •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剧,取材于贺林谢德的《编年史》。《编年史》里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贵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为篡夺王位将国王邓肯杀害。掌握大权的麦克白内心极度恐惧和不安,但舍不得王权,进而实施暴政,滥杀无辜,成为疯狂残忍的暴君,最后被邓肯之子马尔康率领的讨伐之军消灭。但在莎翁的戏剧中,有许多地方做了较大的改动。年轻的邓肯改为了年老仁慈的国王,在睡梦中被无辜杀害。原书中的班戈是同谋,而莎翁戏里是天性善良、耿直正义的大将,以此突出麦克白的阴险狡诈和冷漠残忍。戏剧里出场人物都各具鲜明个性,其中最关键也是最神秘的角色当属贯穿全剧的三个女巫。无论在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还是文学创作中,我们一般所说的“女巫”都是源于英语的“witch”。在众多词典中,“witch”一词被赋予一下定义:[1]一种被认为具有魔法的女人,她们用魔法伤害或者帮助别人;[2]戴着黑色尖帽子,骑着扫帚飞行的女人;[3]在非正式场合,指令人厌恶的丑老太婆或者恶毒妇人。而在上古神话中,女巫的原型是众神、仙女和祭司三种身份合一的女神。这表现出了原始人类对智慧的崇拜,同时也是对“人”的智慧的一种颂扬。《麦克白》里的女巫不仅贯穿全剧,最重要的是她们是麦克白命运的揭示者,也是麦克白跌下英雄的神坛堕落为魔鬼的开始,她们的意义不言而喻。全剧里女巫有四次登场的机会。第一次是全剧的第一幕第一场。三个女巫出现在荒野,商量在哪里与麦克白相遇,离去前三人共同说了句“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在大多数文学作品里,女巫出现意味着不幸的降临。《麦克白》的开场人物就是三位女巫,并在谈话中提到了悲剧的主人公麦克白。电闪雷鸣,倾盆大雨,荒无人烟的荒野下她们出场,人不人,鬼不鬼,吟唱着有无尽含义的歌谣,阴暗环境奠定了悲剧的基调与色彩。第二次是全剧的第一幕第三场。这次三位女巫依旧讲着看似不着边际但实际影射着主角命运的话语。女巫甲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水手的妻子坐在那儿吃栗子,女巫甲试图得到一些栗子,却被水手妻子呵斥“滚开,妖巫”,最后她在波涛里发现了一个在归途覆舟殒命的舵工的拇指。拇指暗指被 麦克白杀害的班柯。第二次在雷鸣中出场的三位女巫依旧讲着看似不相关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听众的思路。当她们讲完这一大段话,麦克白和班戈就登场了。随后三位女巫说了以下的话“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来密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主!”三个女巫,说出三个称号,悲剧由此拉开序幕。紧接着,她们又对一旁的班戈预言“比麦克白地位,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不像麦克白那样幸运,可是比他更有福”“你虽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说完这些话她们就隐去。由于原来的考特爵士也因犯了不赦的重罪,已经拥有葛来密爵士身份的麦克白也很快成为了考特爵士。由于前两个身份的成功转换,麦克白内心的邪念也被勾起,进而发生了后来的一系列惨剧。第三次出场的女巫依旧是在荒原,赫卡忒女巫的上场加快了悲剧的发酵。她说要施展巫术,提炼露珠,拼接它呼灵唤鬼,让种种虚妄的欢迎,迷乱麦克白的本性,让他藐视命运,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弃一切的疑虑,执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第四次登场的女巫是戏剧最后一幕的开场。这次的出场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来得阴森恐怖。歌谣吟唱的内容也愈发恐怖,毒肝、蛤蟆、蟒蛇、蝾螈、蝙蝠、蜥蝎等意象依旧不着边际,但也暗示人心的邪恶。杀害了国王的麦克白主动找到了女巫寻求帮助,女巫们给出了模棱两可的预言,却再次激发了麦克白心中杀人的野兽。尽管女巫们给出了未来的图景,麦克白死心不改,不愿接受那样的现实,“愿她们所乘驾的空气都化为毒雾,愿一切相信她们言语的人都永堕沉沦”。但女巫的预言是不会出错的,不管麦克白相信与否,所有的事件都是朝着女巫预定的轨迹朝前发展,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虽然三个女巫仅仅是《麦克白》戏剧里的小角色,但具有无法替代性。正是她们所谓的预言将大英雄拉下神坛,一步步沦为谋害国王,篡权夺位,滥杀无辜,暴政治国的魔鬼。当麦克白执着不悟的时候,她们再次起了催熟剂的作用,加快了麦克白的毁灭。女巫的话就像神话故事里命运簿,完全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进,最终走向了毁灭。女巫出现的时机总是那么巧合,仿佛是精心安排的。预言的第一次出现时正是麦克白凯旋回国途中,出征带兵打仗并取得了胜利的大将军自然意气风发,难免有些轻浮,意志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别人的蛊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人所处的位置也高,追求也越高。与其说是女巫们引诱了大英雄麦克白,不如说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外化、人化,是他内心欲望出现在他的眼前。当女巫说出预言时,他不但没有反驳,反而是追问女巫,想听解释。弗洛伊德说过:“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于两种动机:性冲动以及成为伟人的欲望”。麦克白的内心早就潜在着对权力的渴求,对王位的占有欲。这些东西潜伏在麦克白的内心里蠢蠢欲动,一点一点侵蚀着正义的麦克白,女巫的预言导致欲望的膨胀,最后不受控制完全占据正主,成为权力的牺牲品,落得悲惨的结局。当麦克白饱受恐惧煎熬的时候,他来寻找女巫的帮助,其实是在向欲望寻求帮助。向邪恶的欲望求助注定不会有好结局,只会得到欲望深渊,欲望泥潭更深的沉沦。赫卡忒女巫是唯一一个有名字的女巫。赫卡忒英语为Hecate,是希腊神话中前奥林波斯的一个重要的提坦女神,也是掌管幽灵和魔法的女神。赫卡忒总是和月光、夜晚、鬼魂、地狱、精灵、魔法、巫术和妖术联系在一起。她是著名的不可抗拒的死神、无法战胜或无人能及的女皇,也是妖术、魔咒和女巫的守护女神。古希腊人认为赫卡忒代表了世界的黑暗面。在第三次女巫上场的时候,赫卡忒出现了。她说“你们所干的事,都只是为了一个刚愎自用、残忍狂暴的人;他像所有诗人一样,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一点不是对你们存着什么好感”“他将要藐视命运,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弃一切的疑虑,执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你们都知道自信是人类最大的仇敌”。这是莎士比亚借着赫卡忒之口说出对麦克白这个人物的评价,直白点明麦克白命运。赫卡忒的出现就是欲望最膨胀的时候,为了王位,麦克白已经做出了很多泯灭人性的行为,人性黑暗的一面暴露无遗。第四次上场的女巫是因为野心勃勃的麦克白前来求助,他害怕自己夺来的江山会旁落他人。这次他不仅遇上了女巫,还有许多幽灵。幽灵暗示除非是勃南的森林会向邓西移动他才会有危险,也没有一个妇人生下的人可以加害于他。这时候的麦克白已经走火入魔,杀红了眼,固执得不像话。幽灵是除了女巫,又一个十分具有虚幻性、模糊性与迷惑性的角色。而幽灵究竟是真的出现了,抑或只是麦克白的幻象,是他的心魔?这里的幽灵和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里面的鬼魂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姆莱特》中没有人能与老国王的鬼魂交流,唯有哈姆莱特能准确看见父亲鬼魂的脸并与他交流,而母亲不能交流,好友无法看清鬼魂的脸。老国王的鬼魂是哈姆莱特幻想出来的,而幽灵也是。第一幽灵,为一戴盔之头,向麦克白提出了忠告,要留心麦克德夫和费辅爵士,其实是麦克白的疑心作祟,他已经对他们起了杀心,想除掉他们。。第二幽灵,为一流血之儿,对麦克白说要坚忍、勇敢、坚决,因为没有一个人妇人生下的人可以伤害他;而第三幽灵,为一手持树枝戴冠之小儿,对麦克白说要像狮子一样骄傲而无畏,不要担心有人算计,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向邓西嫩高山移动。这两个幽灵的话表面上听上去,貌似麦克白真的无懈可击,王位稳坐无忧,但麦克白还是被算计,最终毁灭,因为麦克德夫是早产儿,而英国军队会砍下森林树枝作掩护。这三个幽灵出现于麦克白感觉有危机的时候,是麦克白的自我心理暗示,是自我幻想,企图通过与幻想对话获得解决惶恐不安的自我慰藉,压根没有幽灵的存在。正是这种幻想加剧了麦克白的盲目自大,觉得万事无忧。值得关注的是,每次女巫的登场都伴随着电闪雷鸣,而女巫们还唱着混杂着各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歌谣,在视觉上听觉上营造了一个黑暗、阴森、恐怖的环境。这也代表了《麦克白》里面黑暗、秩序颠倒的环境——仁慈国王被杀,残暴无情的麦克白篡权夺位,暴政治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当中。麦克白对黑暗也是极度渴求,黑夜里他谋害了国王,只有黑暗能掩饰他的罪行,只有黑暗能给他带来短暂的安全感。麦克白夫人也是极度渴望黑暗,但到最后 她却时时刻刻需要在身边放一盏灯。女巫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外化,女巫登场伴随电闪雷鸣 表示麦克白的欲望将整个王国陷入混乱无序,没有片刻安宁。女巫的每次出场都推动了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也将糟糕的环境搅得更混浊。女巫作用给了麦克白一个行使和扩张野心的台阶,推动情节,催化高潮,让一切都发生得十分自然,观众对接下来发生的情节的感觉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会有违和感。而为什么莎士比亚要在《麦克白》里多次安排女巫的登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莎士比亚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晚期,创作《麦克白》的时间是1606年。尽管当时数学、天文学、伽利略的物理学、环球航行等领域里发现的“新大陆”正以疯狂的速度改造着生活和情感的地貌,但中世纪的传统思想还是影响着莎士比亚。利用女巫这种宗教意味十分浓厚的角色讲述麦克白的命运,更容易加深人们对故事的认可,确信人物的命运将来。其次,女巫是麦克白欲望的外化,也是当时黑暗人性的映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导致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麦克白以及麦克白夫人已经成为莎士比亚反思的对象,为加深反思效果进而安排了女巫和幽灵的上场。还有,女巫的预言为全剧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主人公的命运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各种英雄人物,从一开始命运的结局就被交代出来,无论麦克白采取何种行动,是顺服命运还是反抗命运,他的结局都会和女巫的预言一样,不会有任何变化。最后,这些女巫使莎士比亚的戏剧出现了一些奇异的、遥远的,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的东西,观众对于自己无法控制和理解的东西总是带有敬畏心和好奇心。女巫满足了观众这种心态,引起了观看兴趣,女巫使读者和文本之间产生互动,使文本有了更多意义。尽管女巫和幽灵已经被证实是不存在的,但只要它们出现的文本还是能引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的原因。总之,女巫在《麦克白》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是个值得更多挖掘的角色。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嗯。心底的魔鬼也狡猾,要化成外人来引诱。
  •     沒有看过任何介绍就看了原文,有些沒有看懂。还得看第二次。文章里除了麦克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麦克白夫人了。
  •     跟照片上相差不大
  •     写得太好了,流泪。
  •     每一个坏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坏女人
  •     莎士比亚名作
  •     我还是很介意译者的名字 生蚝生蚝一看就饿了
  •     最爱的话之一出自此处
  •     关于灵魂的救赎
  •     经典制作啊
  •     没读完,豆瓣真应该开个“没读完”
  •     我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平安,把别人送下坟墓的永久平安,可是我们的心灵把我们折磨的没有一刻的平静安息,使我们觉得还是和已死的人在一起,倒是幸福多了。
  •     贪婪的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惜伤人性命,或许他原本正直,但内心的贪婪一旦显露,将占据他整个心灵,让他迷失了自我。或许他能得一时之利,但终将受到审判,等待他的只将是自我的悲叹和终结的生命
  •     麦克白这故事其实源于一个悖论啊。
  •     这个故事里充满喧嚣和浮躁,却没有任何意义
  •     依旧莎翁
  •     麦克白夫人和野心勃勃的Claire Underwood很像吧
  •     Lady Macbeth倒没我想像中那么御姐。咕期望太大……
  •     适合有一定英文基础的高中生阅读
  •     还不能看出故事的厚度。是自己还太薄。
  •     因为某王者去看的,还可以吧。
  •     好书, 值得阅读。。。
  •     人性的贪婪,欲望的吞噬,还是不错的一本书的。
  •     与野心所匹配的奸恶。
  •     看不太懂
  •     要是用毁灭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满着疑虑的欢愉里,那么还不如被我们所害的人,倒落的无忧无虑。
  •     惊人的毅力和无比的才情= =只是来吐槽一下译者简介
  •     看这本书的母的是为了很好的为看话剧做准备。原版书籍,古英语的使用,由于之前学过英美文学和欧洲文化,所以阅读起来还不算难。
  •     好棒 麦克白夫人有月冥相的特征- -~
  •     女巫的话看上去充满了希望 但每一句都暗藏着玄机 可怜的麦克白 最后还是败在了自己的残暴和野心
  •     为了看法鲨的麦克白把原著读了,我是真爱啊!【支持男朋友的事业是应该的啦】适应了这种不能好好说话的戏剧设定以后也还挺吸引人的。
  •     译者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主人公悲剧的故事。
  •     莎翁的名著,强烈推荐
  •     无休止的案头工作。。。
  •     莎翁的英语真的很剽悍很漂亮,朱生豪的翻译文笔精妙又晓畅,就是带了点民国气息,不过这也是无从避免的。麦克白是被心魔、欲念控制而走向了灭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在分裂之中,陷入灵魂的拷问。觉得莎翁在这个戏剧里面也有点后劲不够,使不上来了,前面的犹豫与煽动,是最紧凑的。
  •     老师要求买的,孩子更喜欢麦克白、野火集、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思无邪不适合初中的孩子阅读。
  •     麦克白:对权力的贪欲即是魔鬼
  •     三个女巫太可爱勒〜
  •     麦克白你练得好一手嫁衣神功
  •     译笔超优美
  •     欲望啊欲望
  •     原文和译注都不错,但是这本书卖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