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532753505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页数:929页

章节摘录

尽人皆知,他们夫妻之间经常打架,不过据传,并非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打老婆,而是皮肤浅黑、敢作敢为、火暴性子而又天生强壮的阿黛拉伊达·伊万诺夫娜倒过来揍老公。后来,她终于离家出走,跟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师范学校毕业生跑了,把三岁的米嘉丢给丈夫。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立即在家里养起了一大帮女人,成日价纵酒狂欢。在放荡的间歇中,他几乎跑遍了全省各地,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所有的人哭诉阿黛拉伊达·伊万诺夫娜如何把他抛弃,同时还叙述种种细节,一个做丈夫的居然好意思细说自己婚后生活中的这些事儿,也太不识羞了。主要的是,他似乎乐于在所有的人面前扮演受气丈夫这么一个可笑的角色,还要添油加醋地着意渲染自己如何受尽委屈,这样做甚至使他感到满足。有些人当面挖苦他:“尽管您遭到这样的不幸,可是看上去那么洋洋得意,旁人还以为您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做官了呢。”许多人甚至还说,他对于自己能以翻新的小丑面目出现感到高兴,而且假装并没发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滑稽,那是故意让人觉得更加可笑。不过,这也许是他的天真使然亦未可知。后来,他总算发现了出逃的妻子的踪迹。原来这可怜的女人和她的师范学校毕业生已一起迁往彼得堡,她在那里无拘无束地过起彻底解放的生活来了。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马上大起忙头,准备动身前往彼得堡,——去干吗?——可以肯定,他自己也不知道。当时他也许真的就这么去了,可是在作出这样的决定之后,他立即认为有权再肆无忌惮地痛饮一番为自己壮行。就在这个当口儿,他妻家获悉阿黛拉伊达·伊万诺夫娜已死在彼得堡。她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在某处的顶楼上死了,有的说死于伤寒,而另一种说法好像是饿死的。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是在酒醉状态中得到妻子死讯的。据说,当时他跑到街上,兴奋地高举双手,仰天大喊:“现在放开了。”

内容概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卷 一户人家的历史
一 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二 甩掉第一个儿子
三 续弦与续弦所出
四 老三阿辽沙
五 长老
第二卷 不该举行的聚会
一 到达修道院
二 老小丑
三 信女
四 一位信仰不坚定的女士
五 定当如此,定当如此!
六 干吗让这号人活在世人?!
七 野心勃勃的宗教学校毕业生
八 丑剧
第三卷 酒色之徒
一 下房
二 黎萨维塔·斯乜尔加夏娅
三 一颗炽热的心的自白(诗体)
四 一颗炽热的心的自白(故事体)
五 一颗炽热的心的自白(局面倒了个过儿)
六 斯乜尔加科夫
七 争论
八 微醺之余
九 色情狂
十 她俩都在那儿
十 一又一个人的名誉扫地
第四卷 咄咄怪事
一 菲拉邦特神父
二 在父亲那儿
三 遇上了一群学童
四 在霍赫拉科娃家
五 客厅里的怪事
六 陋居里的怪事
七 清爽空气中也有怪事
第五卷 正与反
一 相约
二 怀抱吉他的斯乜尔加科夫
三 兄弟间相互了解
四 反叛
五 宗教大法官
六 这一章的关键作用暂时还很模糊
七 “跟聪明人谈话就是有意思”
第六卷 俄罗斯修士
一 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们
二 已故司祭苦修僧佐西马长老生平,由阿列克塞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据长老自述整理
三 佐西马长老的谈话及训示摘要
第七卷 阿辽沙
一 腐臭
二 节骨眼
三 一个葱头
四 加利利的迦拿
第八卷 米嘉
一 库兹马·萨姆索诺夫
二 里亚加维
三 金矿
四 黑暗中
五 突然的决定
六 我来了!
七 拥有当然权利的旧情人
八 撒呓挣
第九卷 预审
一 别尔霍津腾达之始
二 案发
三 灵魂的磨难历程。磨难之一
四 磨难之二
五 磨难之三
六 检察官把米嘉逼到了死角
七 米嘉的大秘密。遭嘘
八 证人之言。娃子
九 米嘉被押走了
第十卷 大男孩和小男孩
一 郭立亚·克拉索特金
二 小家伙
三 预备生
四 茹企卡
五 在伊柳沙的病榻旁
六 早熟
七 伊柳沙
第十一卷 伊万
一 在格露莘卡家里
二 纤足有恙
三 魔崽
四 一首颂诗和一个秘密
五 不是你,不是你!
六 第一次走访斯乜尔加科夫
七 第二次走访斯乜尔加科夫
八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走访斯乜尔加科夫
九 魔鬼。伊万·费尧多罗维奇的梦魇
十 “这是他说的”
第十二卷 错案
一 生死攸关的一天
二 危险的证人
三 医学鉴定和一斤榛子
四 幸运向米嘉微笑
五 突然降临的灾祸
六 公诉人的演说。性格概述
七 历史的回顾
八 斯乜尔加科夫论
九 洋洋洒洒的心理学高论。飞驰的三驾马车。
公 诉人演说的结尾
十 辩护人的演说。一把双刃刀
十一 钱本来就没有。盗案也没有发生
十二 谋杀也是没有的事
十三 蛊惑者
十四 乡下人不买账
尾声
一 营救米嘉的计划
二 谎言一时间成了真话
三 伊柳沙的葬礼。巨石旁的演说

编辑推荐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为译文名著精选之一。

作者简介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卡拉马佐夫兄弟》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图书封面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故事梗概如扉页所描述的一样简单,但作者洋洋洒洒地写了近千页。故事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事情的经过和情节,复杂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刻画和思想表达。对于菜鸟的我,只能以渺小的视角去仰视这样一篇鸿篇巨著。 虽然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小的故事,但却深刻的揭露了复杂的人性。好的小说就在于对人性赤裸裸的认识。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宗教式宣言。有无上帝之争,理性和信仰之争。米嘉、伊万和阿辽沙三个性格迥异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却代表了作者心中三种声音,其中伊万的理性和阿辽沙的虔诚的矛盾性就代表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挣扎和痛苦。当理性知道上帝不在了,但精神上却向往之。“我不是不相信上帝,我只是不相信上帝造的这个世界。”他们三个兄弟里面,我最爱阿辽沙,作者肯定也最偏爱他。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会爱上他,爱上他身上的那种纯净、真诚、无防备的爱。作者对阿辽沙完美的描绘就对上帝的示好。结尾阿辽沙在巨石前对孩子们的演讲作为巨著的结尾,激励人心。或许这也是作者相对俄罗斯年轻一代人说的话。“我们首先是善良的,然后是政治的,然后我们将彼此永不相忘。...我们大家都应该宽容和勇敢,像伊柳沙那样;我们大家都应该勇敢、慷慨和聪明,像郭立亚一样;我们大家也应该谦逊、聪明和可爱,像卡尔塔硕夫那样,,,,从今以后你们对我来说都是可亲可爱的,我要把你们人人都包容在我的心中,我请求你们也把我包容在你们心中。”(P928)我想像阿辽沙一样纯净、善良,不去曲解别人也不会藐视别人,平等真诚地和每个人相处。精彩的小说离不开爱情故事的描写,这本小说里的爱情故事掺杂着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多的误解。各种误解:自我对他人的误解、自我对自我的误解,(这有阿辽沙除外,他虽然没有什么感情经历却可以清晰地判断爱情真相,虽然有很多时候他不能理解。)其他的每个人都有着扭曲分裂的感情,作者形容的那么细致入微。卡嘉开始疯狂地追随着米嘉,也疯狂地折磨着伊万,在阿辽沙捅破一层纸之后才揭露出她内心爱的是伊万,但她是控制欲极强的女人她知道伊万不能满足她的傲慢和控制欲,所以不断地宽恕米嘉并欺骗自己爱的是米嘉。或许真相是最后检察官所总结的她只不过是一个性格刚烈傲慢的女子为了报复米嘉曾经对她的轻视。米嘉疯狂地爱着格露莘卡,为她和自己的父亲闹得全城风雨甚至招来了最终的牢狱之灾。当案件发生的那天晚上,当他疯狂地寻找她并坚信她爱的是自己,父亲是他最大的情敌时。格露莘卡却像孩子一般在阿辽沙面前哭诉着对波兰旧情人的情愫,并且奔向了他。此时,米嘉才知道还有一个旧情人的存在,正如格露莘卡所说她只爱过他一个小时,而他却陷入了深刻的感情漩涡不能自拔。当格露莘卡奔向那个曾经抛弃她的波兰旧情人时,却发现自己十五年来爱的并不是他,只是恨他,来投奔他只是想证明自己。而在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自己坑害最深的米嘉。多么讽刺的爱情、多么脆弱的真相。隐藏在浮冰之下,除了纯净如他的阿辽沙才能看清。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也是如此吗?现实生活中的描述不也是如此吗?当检察官和辩护员同时用一种分析方法——心理学这把双刃刀分析案件时却得到不同的结论。作者是善良的,最后让辩护员说出的故事是真相。其实更多时候分析出来的是没有真相的。所以,不要用一个凡人的心去揣测真相,要学会相信美好,像阿辽沙一样透明。
  •     毛姆在谈到陀氏的这部长篇巨制时说道,《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苦闷的一部小说,他把自己全部的苦闷,彷徨,以及对于生活真谛的急切寻求都倾注到了这本书中,这本巨著从头到尾都能紧扣读者的心弦。书中有极可怕的场景,但也有无可匹敌的美丽画面。没有一本小说能如此奇妙地描绘人类的崇高与丑恶,也没有一本小说能以如此深沉的悲悯之情,如此巨大的力量,叙述人类灵魂可能承受的悲剧;村上春树曾不止一次向读者推荐《卡拉马佐夫兄弟》,而其代表作之一的《海边的卡夫卡》更是借鉴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和叙事方法,探寻日本式的救赎之路;蒋勋在细说红楼梦时提到:《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小说我一再重读,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直到读了近10遍,才敢把它放下;......在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初次的震撼实在难以用我那贫乏的语言去描绘,当合上书本结束阅读时发现很难找到下一本书接着读下去(或许是我读书太少的缘故),于是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请关注我的个人订阅号“文字碎片”
  •     每个民族都应该有独自的价值标准,道德观,也就是它的灵魂,否则,民族这个有机的共同体就难以持续生存。——尼采莫言曾说一部长篇小说不应该像一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而应该有多种思想的矛盾冲突。同样一个故事可以写成一篇短小的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也可以写成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著,前者通常只是简单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在结尾告诉读者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总是很片面。而后者则如一幅长卷徐徐铺展开来,它并不像寓言故事那样图穷匕见,相反,在在作者铺设的矛盾冲突中,我们一点一点地领会作者写这部书的良苦用心。《卡拉马佐夫兄弟》讲的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之处,花边新闻或是杂志《知音》上的随便哪个故事都比它更加劲爆,但如果一部小说光是以情节取胜它就失败了。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一个英译普及本写序的曼纽埃尔·科姆洛夫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孜孜矻矻地苦心探索的专题概括为四个R:即揭示人的心灵隐秘(Revelation of Man's Secret Heart),革命(Revolution),俄罗斯(Rusia)和宗教(Religion)。真正使一部小说成功的,应该是这些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东西给俄国的读者带来了很深的触动,当然,也引起了其他国家读者的共鸣。但我觉得我们并不必急着为俄罗斯的信仰危机担心,因为这场危机已经在我们国家肆虐了很久。现在关心这个的人并不多,但我们在学校里偶尔会提及这些敏感的话题。我们的政治老师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在一节政治课上,他说:“其实社会主义是反对宗教信仰的。”从讲台前走下来,他又补充道:“从社会主义的讲台上走下来我才跟你们说这话。”的确,这比课本上所写的”使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要露骨得多。只有宗教能作为信仰,这种说法是狭隘的,一种学说,一种理念,只要能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都可以作为信仰。现在中国老百姓的信仰状况大致是这样:有人受现代科技的熏陶,相信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和唯物主义来解释;有人什么都不信,排斥几乎一切,像伊万·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一样;还有人十分愚昧,装神弄鬼,但迷信的人们相信有鬼神存在与”信仰“是两码事。他们的鬼神并不像能成为信仰的东西一样能解释人生,解释生死。信仰缺失这个问题时常让我感到迷惘。又一次我同学问我玩不玩塔罗牌,我说我不信这个,他说如果你信了它就很准,我说我唯物思想根深蒂固,信不了啊!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相信塔罗牌对未来的预测算是有信仰——这很可笑,只是当时说完那些话我就感到迷惘而且悲哀——我希望我能信点什么,除了唯物主义,因为它只让我们面对现实世界,世界没有这么肤浅。但我究竟信什么?每年我爷爷奶奶去人满为患的庙里抢头香,庙里的电子显示屏上还滚动着这样的字幕:“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共建和谐寺庙”,香炉前写着烧香的步骤(烧香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和“文明烧香”的字样,但烟熏黑了写着这些提醒的纸,他们继续一捆一捆地像烧柴火一样烧香,然后求佛保佑。我常嘲笑他们,因为我不信这一套。但我究竟信什么?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毫无信仰的卡拉马佐夫?我相信科学能解释很多现象,但我也坚信科学的能力有限,它到不了人的思想深处。高更有一幅画(我曾一度觉得这幅画很难看),它的名字是三个无比深奥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信仰“应该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是科学并不能。对于这幅画,艺术评论家罗博学写了一段对心灵冲击力很强的话:”也许,在这个越来越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时代,思考18世纪法国画家提出来的命题,无疑是一种冒险,所有具备这类思想的人,我们都成了疯子,成了白痴,成了畸形儿。我们也是苍天的宠儿。大多数人在我们看来,只是自我麻醉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他们的灵与肉从来不肯结合。如此活着,如此死亡;如此开幕,如此谢幕。一切都是了无生趣,一切注定走向虚无和悲哀。”陀氏为人们的信仰危机而感到惶恐,尼采却喜闻乐见,因为这有利于他“超人哲学”中的“超人”的产生,有的人可以陶醉于音乐艺术,陶醉于学术研究,但大多数人像叔本华《凡夫俗子的批判》中的“凡夫俗子”一样,如果失去了上帝,他们都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他们到哪里去,于是就像伊万所说的那样,人们心底的道德根基将动摇,人们的行为将无所不可。没有来世,没有灵魂的救赎,人们都会这么想: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泛滥。这种想法在我国老百姓当中见的实在太多太多。根据本书的序言:陀氏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贯穿全书的主要问题,正是我自觉和不自觉地为之苦恼了一辈子的问题:上帝是否存在?”万一上帝不存在了怎么办,那么对于陀氏来说,世界就只能是魔鬼的闹剧,别的什么也不是,倘若如此那就无所不可,干什么都是合法的,甚至包括犯罪。伏尔泰说:如果上帝不存在,必须把它们造出来。足以说明,这里的“上帝”并不仅仅是“背后世界”的造物主,而是一种信仰,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意义,找到那三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人心里的魔鬼会指示人干很多不好的事,这样的事在我国时有发生,就举近一两年的例子:校长带小学生开房,大学生开车撞人以后为了避免麻烦直接把人砍死,还有农民捞到尸体之后挟尸要价等等,不胜枚举。有些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让那些人受到现世直接的惩罚,而有些事尽管被我们唾弃但并不触犯法律,但这些事不断触碰人的道德底线,活着根本没有底线。跟那些人说什么报应,什么灵魂不能得救,他们才不在乎。一部好的小说要体现多种思想的绞杀,《卡拉马佐夫兄弟》显然是一部好的小说。比如,米嘉的案件在审理的时候,米嘉的辩护人和公诉人的两番话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也对同样的基督教义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见解,这也是作者脑海中激战的思想。思想给人带来痛苦,一如它给高更带来折磨,对基督教义解释的多样性和其中的矛盾冲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使作者忧心忡忡的那个问题:上帝是不是真的已经死了。一种理念或是一种价值观由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再加上具体的时代背景和诠释者的不同意图,它们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拿尼采的学说在中国受到的前后大相径庭的待遇来说。在20世纪,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由于尼采否定旧传统,旧道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跟我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要求相吻合,尼采在我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拥有大批的鼓吹者,比如蔡元培,傅斯年和高长虹,但到了五十年代,由于一边倒一切都唯老大哥的马首是瞻,尼采也变成启示录中的古蛇那样“被扔在无底坑里关起来,用印封上,免得它再迷惑众人。”于是尼采成了反动哲学家,而改革开放后,又掀起了一股尼采热潮。在这大起大落的变化中,并不是这一套学说本身产生了变化,但它的确被演绎成了完全不同的学说,更不必说二战期间被纳粹分子厚颜无耻地加以扭曲再奉为圭臬的尼采学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解释。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学说,什么样的价值体系,总会被人信仰,被人质疑,被人狂信,被人推翻。出于同样的原因,陀氏对上帝之死忧心忡忡。一个更贴切的例子是儒教在中国的发展,儒教一开始的引人向善,后来成为官方正统哲学用来统一思想,之后逐渐没落以至于新文化运动时否定一切旧事物,连孔庙都不能幸免,被砸得粉碎。前几年却又在天安门广场塑了一尊孔子的青铜像,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宣扬传统文化,更有其他的利益关系。在“破四旧”的时候,宗教信仰被斥为牛鬼蛇神而遭到彻底的摒弃,那时人们的信仰只能有一个就是毛主席,当时的社会环境应该使人生活得十分痛苦,但大多数人并不觉得痛苦,因为他们没有思考,只需要信奉他们唯一的信仰,但有少数人有那样的勇气和清醒的意识去冒险。他们质疑两个凡是的方针,质疑那种绝对正确,没有局限性的理论,于是他们成了异类,但也正如罗博学所说的:“他们却是苍天的宠儿”。阿辽沙·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生追求真理。刚才提到的他们是中国的阿辽沙。直到现在,虽说仍有余孽,当年的那股红色的狂热劲儿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但人们的精神却变得前所未有的空虚。现在我国的米嘉·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和伊万很多,他们或者生活放荡奢靡,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毫无信仰,或者学识渊博,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同样毫无信仰。我国当下的社会风气还没有那么开放,但这并不影响消费主义甚嚣尘上,而最可怕的莫过于消费主义和极权主义相结合。消费主义让我们听腻了“物欲横流”这个词,而极权主义控制了思想资源,思想资源决定意识,于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都很空虚,造就了这个毫无信仰,无所不可的局面。生产食品的人毒害消费者,他们也互相喂对方吃毒食,旅游业的发展让当地居民变得越来越刁蛮,官商勾结日渐无法无天,总之人变得越来越没有底线。但是我不会因此就完全绝望,因为阿辽沙还是有一些的,他们追求真理,有献身精神,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断地在思考。中国的米嘉们,伊万们还有阿辽沙们,我看到他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挣扎与顺从,迷惘和清醒,延期和热忱,还有他们本身的善良,邪恶,理想,现实,污浊,纯洁,这些兄弟三人集于一身的极端。是否存在一种普适的价值体系让我们去信仰?以我浅陋的学识说不出它是否客观存在,但是人类一直在寻找,又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其他的地域因素,便像尼采说的那样每个国家有不同的灵魂,中国也是,我们也在不停地寻找,而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焦虑地等待戈多。我想这应该就是我现在所笃信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荣如德是我最喜欢的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家,他翻译的白痴绝对经典。这本书我早看过,不过不是他译的。所以买下作为收藏
  •     荣如德的译本,质量有保障。
    排版好,不费眼。书页貌似是再生纸,边缘毛糙了些。
  •     读完这本书有一股虚脱感。米嘉身上的人性,伊万身上的哲学性,阿廖沙身上的神性,私生子斯乜尔科夫身上的兽性,揉碎了融合为卡拉马佐夫兄弟复杂矛盾的精神世界。故事虽然阴暗,但你能感觉的到希望。陀氏的罪与罚如是,此书亦如是。
  •     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毋须多言!
  •     俄国没有哈姆雷特,只有卡拉马佐夫。
  •     本来以为阿列克谢又是一个梅诗金,可是看到《石头旁的演讲》“最要紧的首先是善良,其次是诚实,最后是永不遗忘”几乎落下泪来,这是梅诗金没有带给我的感动。上半部读的是荣如德先生的译本,下半部读的是耿济之先生的译本。各有好处,不过荣译本行文压抑紧迫似乎和原文更接近,耿译本的读起来更顺畅。
  •     在看好书
  •     在构造人物的真实感和描摹人物的典型心理二者之间,本书选择了后者,就像许多绘画作品的目标并非画的像。关于宗教意义的大段讨论现在来看没有太多新意,但或许在当时有着更深的时代意义。作为一个现代读者,伊柳沙这条线的更为为感人。
  •     他叫我别做一个贝尔纳。
  •     wonderful
  •     扣一星,有些啰嗦
  •     对案件和辩护无感 只有当人性陷于无法逃遁的苦难中 才能从此书中 被爱与美好拯救。
  •     俄国的作家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天气的原因,高产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作品动辄上千页,所叙之事时空跨度却很小。陀斯妥耶夫斯基似乎成了一个上年纪的糟老头,借佐西马长老,辩护人,以及阿辽沙之口不厌其烦地展示自己的宗教呼吁。然而我得承认,这部小说在几乎所有主要事件的情节张力上都非常足够,令人保持神经紧绷的状态,并且用一种全角度的视角刻画了每一个在场人物的心态,产生一种宏大的震撼效果。至于宗教是不是真的像作者所说的是拯救人类道德伦理的唯一途径,很难做出评判。
  •     我偏爱俄国文学,因为俄国作家的书大多都很简洁,富于表现力,俄国文学虽是模仿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文学而兴起的,但其**的成就和创新性已经超越了西欧。以前我最喜欢的俄国作家是托尔斯泰,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让我领略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我不太喜欢巴尔扎克,他是以多取胜,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了几十部小说,其批判范围之广,力度之深,几乎无人可及,但他几乎没有一部单独的作品可以与《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巨著相比。而且我不喜欢他的大段铺陈和议论。
    可能是因为前苏联不太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国人编纂的许多文学史也照样学样,只大谈托尔斯泰之伟大,而略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著名。中苏之前都很看重所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托尔斯泰是其最杰出的代表者,列宁对托翁不吝溢美之词,拜服于他超凡的艺术魅力之下。但革命导师却没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样的赞誉,甚至几乎不想提起他。高尔基倒是很识货,认为陀氏的艺术表现力,唯莎士比亚可与媲美,但同时又说他是恶毒的艺术家。我不大看戏剧,所以不太清楚被托尔斯泰批为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缺乏个性”的莎士比亚戏剧到底有多高的艺术表现力,但单就这本《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艺术水平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可当之无愧地称得上伟大的作家,毫不输于托尔斯泰。
    第一次知道《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小说是在我上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摆放着许多旧书的架子上有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上册。我翻了几页,译本序中说该书是陀氏思想和艺术的总结之作,代表着他最高的艺术成就。但我当时心中只有托尔斯泰,想象不出陀氏的最高艺术成就到底高到什么程度,看了几页正文也没被吸引住,又找不到这部书的下册,于是就弃而不读了。后来看了几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版的文学史,促使我逐渐改变了对陀氏的看法。他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而我看了一些现代派的小说后,感觉还不错,就开始对他感兴趣了。但由于搬离了原来的校区,所以也看不到《卡拉马佐夫兄弟》了,就借了本非琴翻译的《罪与罚》,结果看得我如坠云雾,后来也没卒读。但他的一个短篇小说《诚实的小偷》却令我颇为敬服。
    如今事隔几年后,我第一次购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沉下心来读了一百多页,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说实话,陀氏也许不算是那种第一次看他的书就会被吸引住的作家,他的小说色调灰暗,气氛阴沉,人物多半心理也不大正常,但其对人性的严厉拷问,对人心的深入挖掘,对叙事艺术的创新,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陀氏的艺术表现力确实是非凡的,堪与托翁并列于世。陀氏和托翁描写他们所憎恶的人物和事物时都得心应手,但塑造他们心中的理想人物和事物时又同样显得很无力。但托翁小说的色调却远比陀氏明亮得多,这也使得托翁的小说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托翁毕竟生活条件优越,不像陀氏那样经历过难以想象的贫穷和苦难。不过,陀氏小说的价值绝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掩盖,而且由于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他的地位甚至有超越托翁的可能。
    托翁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一样,一直在旁边观察着书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但你看不到他;而陀氏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如同上帝一样无所不知,但他似乎已参与进书中人物的活动,而不是冷眼旁观了,作者貌似也是书中的人。
    陀氏和托翁都是极其善于叙事的,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几乎展示了他全部的艺术技巧,令读者饱餐了陀氏的艺术大餐,大呼过瘾。不管书中的人和事如何离奇,如何灰暗,但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而且陀氏独特的视角也会令你大开眼界,你会知道所谓“双重人格”到底是什么样的,而以前的作家以及广大读者都不曾正视这个人人都有的“双重人格”。荣如德的这个译本很传神,也较典雅,我非常喜欢,但这个版本不太适合收藏。
    还没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就迫不及待地购买了《罪与罚》。我在心中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腾出了一块宽广的天地,他将与托尔斯泰并坐在一起。
  •     巨作
  •     好想读完哦
  •     质量很不错,快递也给力
  •     个人比较喜欢上册,比想象中的有意思,对我而言虽然不至震撼,但阿辽沙这样高尚的人格确实让我由衷感到钦佩,书里不少值得深究的主题,过几年重温看看能不能把伊万理解得更透彻
  •     本人仅仅读过陀翁的《罪与罚》《白痴》《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及几篇短篇小说,便以仰慕有加。据闻《卡》乃陀翁最经典艺术成就最高的杰作,向往已久,购来激动万分。坚信一段妙不可言的阅读旅程已经起步。
  •     断断续续却也不算慢的看完了 妥氏是大家 翻译是大家 以爱之名存于世的卡拉马佐夫一家
  •     你们能懂得读者珍惜书籍的那份心思吗?谁愿意百般期待后收到是残破不堪的“新书”!!!路途的颠婆肯定会有损伤!你们居然连一块泡沫都不放!!!太不敬业了,谁还敢买你们当当网的书啊!!!!说句不好听的,没有我们客户,你们屁都不是!fuck!
  •     读书过程中不知多少次从小说人物中发现自己………(幸好读过些圣经,否则可能前一半无法读下来)
  •     陀斯妥啰嗦斯基
  •     很难过,并没有看懂宗教大法官…………最喜欢的反而是米嘉去找格露莘卡花掉那1500卢布的那个深夜!
  •     这一版的翻译很好~纸质、印刷也不错~~建议购买
  •     涉及人类性格、心灵、命运、思想和艺术,自身民族的性格烙印,深邃的心灵,终极的命运,激越的思想,质朴的艺术。
  •     有没有人想送我陀翁全套?
  •     很不错的书,包装也精美。
  •     维特根斯坦不怎么看文学作品,只偏爱侦探小说,但唯独对《卡拉马佐夫兄弟》反复看了多遍,我是读了维特根斯坦传记后下定决心啃这么厚的两本书,果然是部杰作。开头写卡拉马佐夫一家的历史的那一章我看得快笑死了,这部杰作不但剧情精妙而且也有不少喜剧成分,不过它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里面几段关于宗教和道德的辩论,这些问题足够深邃。
  •     fhrft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之作很好内容很丰富 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     单是反叛和宗教大法官两章就足以永垂史册了,更不要说陀氏细腻的人物刻画,神学底蕴以及艺术象征等等了。但是这并不是完美之书,对话太多,叙事拖沓仍然是不能无视的缺点。
  •     佐西马长老的劝诫让人印象深刻。
  •     夜以继日地看了五天终于看完了陀式的巨作,何止一个俄罗斯在里面,整个世界都包含于其中。很难说喜欢哪个角色不喜欢哪个,原本受众人喜爱的善良的正直的阿辽沙自然招人爱戴,那米嘉呢?那么诚实,那么诚实却是因为愚蠢。理性如伊万,最像他们父亲的那一个,脑中构思的“宗教大法官”让人颤栗……之所以经典可能是因为所构造的世界观和宗教观如此宏大,但却能在每个小人物身上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     听朋友介绍后买的,简单翻了翻,光人名就够我记得。
  •     花了月余读完了此书,被噎得满满当当,确认了塔可夫斯基的精神传承。不可靠叙事。 唉,亲爱的费尧多罗维奇,您为什么就如此地厌恶俄罗斯呢?
  •     非常好!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     大家的手笔,公认的名著,只是还没开始读。
  •     白先勇为这本书而惊叹,看白先勇书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便买了
  •     说实话没怎么看懂,但看到《宗教大法官》的时候确实很惊心,我想这本书会潜伏在我脑海里,偷偷改变我的思想。
  •     好不容易来书了,我也确认买了,发货时候居然显示没货了。气死人
  •     还没看,不过这是一本不得不看的经典。
  •     是看白先勇的文章猜了解的,俄国的双翁。但是还没来得及读。
  •     包装完整 挺好的 这书蛮有意思的
  •     在如星光般灿烂的世界文学书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是那颗最闪亮最璀璨的星星。说这本书代表了俄罗斯的深度一点也不夸张,陀氏给我们营造了错综复杂的情感和哲学迷宫。书中无处不在的对人性和信仰的探讨给人以极大的心灵冲击力!对于这样的鸿篇巨著我是无法做出评价的,因为我能理解的也只是一鳞半爪或者冰山一角。诚心将此书推荐给每一个爱读书的人!
  •     非常喜欢这本书,包装很好。送给朋友一套
  •     经典的内容.
  •     书是不错的,翻译感觉一般,有点小瑕疵吧。不过总体还好。
  •     一个没有信仰的我如何才能知道信仰耶稣你的内心有多么强大!!
  •     难 得看
  •     现在你往右,我向左——到此为止。
  •     Jesus Christ………
  •     情节很吸引人,每一篇章都让人读之不肯罢手,内容十分深刻,深刻剖析俄罗斯性格,广泛涉及心理、人伦、宗教层面,十分博大精深,是陀氏思想的最深刻表达。十分值得购买和收藏!
  •     这书本人曾送出去五套,值得推荐。
  •     一部关于人类灵魂的史诗
  •     看似荒唐,却是虚无主义一步步由浅入深,登上历史舞台,人类的无措、迷惘和无奈。像小孩子害怕了,用歇斯底里的嘶吼、张牙舞爪驱逐隐藏暗处的什么可怕之物。其实什么都没有。
  •     可能是史上最伟大的小说 如此长篇的小说,让人丝毫不敢也不会稍有懈怠,节奏之把控,人物之塑造,思想之深刻都到了登峰造极之境界 最为世人称道的宗教大法官一节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突出,全书同样精彩的章节至少五处以上
  •     卡拉马佐夫式的性格, 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在道德中的煎熬,悲剧的米剑卡, 无数的冲突与矛盾 丑与美的反差,富有很大的张力 带有宗教哲学式的思辨,虽然道理都懂,但是表达方式与哲学家不同,作者非常善于讲故事,对,说的就是宗教大法官那一章,对于真理的讨论,非常生动,不愧是经典中的经典
  •     “上帝是人心造的幻影”
  •     帮同学买的,关于圣经的文学经典,不过我不是很感兴趣
  •     还没看,不过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必备,应该内容错不了!
  •     读到宗教大法官那一章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     网友极力推荐的陀翁书之一
  •     因为网上评价有两个译本都不错,所以老公买了两个译本。还没开始看。
  •     还没读,但是大家写的书应该是经典,有空一定好好读。
  •     名著必须推荐 代表作很经典
  •     书有瑕疵,有些字体是加粗的,包装也比较简单。
  •     还没看,但精选的。
  •     “宗教大法官”实在精彩
  •     整体不错,就是上集的右上角有点被压皱了~
  •     与《战争与和平》并称俄国文学的代表作
  •     无可言喻的震撼!
  •     你信不信上帝呢?他们的结局令人深思
  •     要有耐心看下去
  •     很想看的一本书,不过这个版本的排版有点拥挤啊,看着有点费劲!买回来还有压痕,不过还是很喜欢。
  •     歇斯底里的女人和爱决斗的男人。
  •     好书要细细品慢慢读
  •     “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最后一章检察官与大律师的互相攻讦非常精彩。小伊柳沙那条线令人动容。
  •     趁着新年的鸡血,一定要看掉!
  •     正在读,译文很精彩
  •     早就想买了,正在阅读中。书的质量不错。
  •     书印刷质量不错,
  •     这本书是和《罪与罚》一起买的,厚厚的上下两册,看书的话,还是看这类的经典比较好。
  •     古今中外,冤案错案都是存在的嘛!最后米嘉的辩护人精彩的辩护让人喝彩,一句话说的好:生了儿女的还算不得父亲,生了儿女而又尽到责任的才算是父亲。
  •     名著 经典 值得收藏
  •     我们首先将是善良的 ,这一点最要紧 ,然后是正直的 ,然后 ——我们将彼此永不相忘 。
  •     陀氏笔下疯疯癫癫的人物,看到最后也能找到合理的动机。还是宗教大法官那章关于自由、信仰、魔鬼的讨论更打动人。
  •     苦难就是生活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必读的经典。
  •     2016.02.10上海
  •     俄罗斯文学中绝对不能错过的作者之一
  •     老陀最长的作品,俄罗斯民族性史诗,以全视角雕琢东正教信仰下的俄罗斯民族。杀人不杀人不重要,俄罗斯民族的心理和根本才是老陀最关注的。越到后半段越无法呼吸,法庭辩论心理学典范
  •     典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风格,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发人深省,值得一买。
  •     第一次买陀氏的作品,鲁迅先生说他拷问人的灵魂。
  •     噢 我亲爱的郭立亚 我亲爱的阿辽沙
  •     如题。再加上,书的质量很不错。昨晚看了几十页,虽然还没有什么值得说出来的想法,不过我会把它读完的。
  •     陀氏代表作之一,很喜欢,就是下册书脊有损伤,希望当当下回手下留情。
  •     荣如德译的好,妥爷的文章够宏大,卡拉马佐夫代表的就是中低层人民,最后的宣判结果有点接受不了
  •     每一次阅读都是折磨
  •     十分具有感染力,比如关于宗教的内容能把无神论者也深深吸引,既然能拿起这本书的人起码都关注人类的命运,然而“我越是爱整个人类,我就越不爱每一个人”——因为我们从不质问自己的动机,除了阿辽沙其他人全都自私,越是为了全人类越是害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除了道德和灵魂,人类还需要理智。(十分不适应人物的反应和情绪变化,可能很久没读俄国小说了吧,还有不要否认陀氏的拖拉,好几次都要摔书……)//虽然读的过程中感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太可怕了,但对这样的作家还是没有抵抗力啊!
  •     其他你懂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