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宴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赴宴者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61346693
作者:严歌苓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董丹是不信兆头的人,否则见了长脚红蜘蛛、双黄蛋,这些老家长辈们眼中的不祥之物,他就会打消吃宴会的念头,跟他老婆小梅一块去领厂里发的过期罐头。他却抡起塑料拖鞋,把爬过床头柜(以搓衣板、砖头拼搭,上面覆盖钩花桌巾)的红色蜘蛛打得稀烂,对早餐桌上的双黄蛋也视而不见。  现在你知道我们在哪儿了:在董丹的宿舍。这间大屋原来是个办公室,坐落在北京近郊一家罐头厂的厂房顶上。这时是早上十点,董丹正在小梅给他握着的橡皮管子下面淋浴。小梅站在椅子上,使劲想把管子抓得稳些。因为从那根爬在天花板下面的生锈水管里出来的热水喷一口、吐一口,很难稳定。这楼上的人就这么洗澡:从车间的水管上截流,窃引车间排出的、仅仅是看着干净的热水。三年前工厂关了大半,百分之六十的职工都“下了岗”,只拿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一天,董丹带着他的肥皂盒、稀牙豁齿的梳子、塑料拖鞋回到家,告诉小梅,他把自己在车间的储物柜全拿回来了,这辈子也不用再上夜班了。开始他还不急着找工作,两个月后他发现银行里就剩了五十五元,还不够两人吃顿麦当劳的巨无霸。  过了两天,董丹在报上看到一则招工广告。一家五星级酒店征聘警卫,要求应聘者身高一米八以上,身强体健,五官端正。董丹穿上了他最体面的行头:一件化纤合成料的西装外套,一条卡其裤,脚上的黑皮鞋,配上跟一个邻居借的“Playboy”手提包。他刚晃进大厅,就迎上来个女人,问他是不是应邀而来。他点点头。她说他来晚了,会谈早就开始了,说着就把他推上了电梯。下了电梯穿过中庭长廊,来到一间大宴厅,里面的宴会正要开始。前方麦克风上方挂着条红布幔,上头写着:“植树造林,向沙漠索回绿地!”那女人让他自己找位子坐下,一面就消失了。  他在靠门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宴会已经开始,他正好饿急了,就把面前盘子里的东西全扫进肚里,也不知道都吃了些什么。他邻座的一个男人向他自我介绍,他是《北京晚报》记者,又问董丹是哪个单位的。董丹只希望谁也别理他,让他好好地白吃一顿,随口回答他是《北京早报》的。那人说他没听过,董丹说是家新媒体。网络媒体吗?没错,是网络媒体。董丹吃饱喝足了,正打算找机会开溜,那记者问他要不要一块儿去领钱。什么钱?就那两百块车马费呀,他们的“意思意思”,劳驾大伙儿跑一趟,给这个会议宣传宣传,造造声势什么的。把你的名片交给他们,他们就给两百块,指望你回去写篇报导呗。董丹干咽了几下口水:两百块!等于他们下岗工人半个月的月薪,还吃得跟皇上似的──不过就是一张名片的事!  一出门董丹就直奔一个印刷铺子。他挑了最华贵的式样,印了一大沓上头有某网络传媒字样的名片。在酒席上他早打听清楚了,网络传媒这东西,反正每天有无数家开张、又有无数家倒闭。  直到二○○○年五月的这个将要在他生命中出现转折的早晨,吃宴会成了他的正经营生,日子过得挺滋润。他站在淋浴的水流里,还在回味昨天的午宴。  他一面用块粗糙的毛巾搓背,一面问小梅,信不信他已经把全中国的美食都尝过了。她说她信。这回答让他不太满足。每次他想要在她面前拽一拽,她都是这么容易就被唬住了。如果问她,他是否够格做个首席美食专家,她一定说:当然,你不够格谁够格?她那睁着大眼睛的崇拜样固然是讨董丹欢心的,而正是缺乏挑战性让他觉得没劲。他抬起头,看见小梅双手高高举着水管,脸都累红了。她今年二十四,又小又饱满的身段,自来卷的头发往脑后一系,露出一张小姑娘似的圆润脸蛋。  “错了。”他说,“有个菜我就从来没吃过。”  “什么菜?”小梅问。  “一口咬下去,吃不出来。把菜单拿来一看,可吓着我了。”他隔着水汽朝她看一眼,“你猜那菜是什么做的?”  她马上摇头,笑眯眯地:“猜不着。”每次跟她玩猜字或谜语,她总是这样立刻投降:她的小脑袋才不去费那个事。  “那道菜是用一千个螃蟹爪尖的肉做的。”董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一千个!想想看,光是敲碎每个爪子,把里面的肉抠出来得费多大工夫!就是那些螃蟹的手指头尖儿啊!”  他等着她继续追问:那得宰多少只螃蟹才凑齐这么多蟹爪!可她没做声,默默地消化这条惊人的信息。  “那蟹爪肉又嫩又滑,筷子一挑,还没搁嘴里,就滑下去了。”他让水朝他头上淋,好把洗发精泡沫冲干净:“每回他们要是在邀请函上印菜单就好了。再有‘千蟹指’这道菜,我就带你混进去尝尝。为它你冒一回险,值了!”  排水管开始发出打嗝似的怪响,咕噜咕噜的声音来自管线深处,就像是从巨大而无形的器官里发出的,橡皮水管也跟着发颤。小梅连忙伸长胳臂把水龙头关上,以免蒸汽冒出把董丹给烫熟了。她站在椅子上就是这个原因,这样才能随时控制出水。  “那肉搁到嘴里,真他妈绝了。就像把一千条‘迷你’型鸡腿的味道全熬在那一口里,简直美得让人受不了,鲜得都有点恶心了。什么东西也赶不上蟹爪嫩,在嘴里就像……就像……”他极力想要描述那口感,那种吃在嘴里与舌头、口腔接触的细致,咽下去在食道间经过时那种滑滋滋的感觉,五脏六腑都为之称奇。但他没有那么多词汇。把他两口子受的教育加一块儿,连给父母写封像样的信都不够,得要请教字典才行。  突然楼下厂房的机器开动了。灯泡上结满尘垢的蜘蛛网被噪音震得抖颤不已。厂房楼上原本被隔成二十间办公室,中间一条走廊,现在这里住了二十户人家,都是下岗职工。厂里不定期接到客户订单,机器也就不定时开动。楼顶的住户们如果抱怨噪音太大,厂里便说,他们该感谢噪音,不然房租会这么便宜?还暗示住户们,住在车间楼固然不理想,但几乎是白住:房租低不算,还可以偷电烧饭、偷水洗澡,厂里检验不合格的肉质品也低价卖给他们。公共厕所的距离需要远足,但偷来的水能让他们解决紧急跑厕所的麻烦:打开下水道一蹲,事后再一冲就完事。水真是好东西,几秒钟内就把污秽和洁净分隔开来。  一位女邻居隔着塑料帘子大声叫着:怎么洗个没完了?一根一根地在洗头发?董丹笑着大声回答:长了十二根脚指头,得一根一根搓!  小梅赶紧用干毛巾给他擦身子,一双手利落又不失温柔。她做事总是这么简洁有效,劲都使在要点上。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在老家村子里的农地干活,挣的工资是按一个大男人的份儿计算。董丹朝邻居赔不是,解释他实在是因为中午有个重要会议,他得赶时间。那女人便说等他和小梅忙完了,她再回来洗青菜。邻居们大致知道董丹混上了工作,但没人搞得清他在哪儿上班,都挺羡慕他那“班”得打领带、穿皮鞋去上。  赴宴前董丹总要好好地来一番梳洗。他一共有两件正式衬衫,一件白一件蓝,所以就替换着穿。一年多前,他拿到印好的记者名片当天,便向邻居们借了一百块,跑到一家旧货店,花了五块钱买了副宽边平光眼镜,又花了二十块买了个麦克风,接在一台基本报废的录音机上。剩下的七十五块,他用来买了一个照相机遗体,反正用不着往里头填装胶卷。就那样,他改头换面,成了个专业赴宴者。他学会了事先研究报纸上的新闻,发现哪里在举行会议。第一次是一个新研发的科技产品拍卖会。拍卖公司发出了一百多张帖子给媒体,会后备有十六道菜的大酒席。和董丹同桌的是一群“特邀嘉宾”。等到大伙喝得酒酣耳热,话匣子一开,他才发现这一群所谓的“特邀嘉宾”都是被雇来假装竞拍的。他们坐在场子里,举牌子自相残杀地喊价,就是要炒热气氛,哄抬价格。  酒宴尾声时,一个大水晶盘端了上来。董丹搞清楚了,盘子里带粗壳的玩意儿叫做生蚝。服务员告诉大家,生蚝们一小时前还是一架飞机上的“乘客”,从一个海港飞过来。那群“特邀嘉宾”正闹着不可开交,谈论着他们今天的表演。拍卖的是一种新式减肥器械,一开始的底价是从五万块起拍,接着他们像疯了似的喊价,终于把价格抬上了一百万。最后的买家其实就是卖方自己,他导演了这整场闹剧就是想要为这个产品炒点新闻。现在所有的媒体都会宣扬这个产品有多么热门,所以最后以超过底价二十倍的价钱卖出。董丹一边听戏似的听他们的故事,一边和生蚝较劲,却怎么也没法把那灰扑扑、滑溜溜、带着可疑汁液的蚝肉给挖出来。好不容易成功了,他深吸一口气才把那玩意儿送进嘴里。这东西看着跟吐出来的秽物似的,味道倒不错。  第二天,董丹在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上,看到这则产品拍卖成功的报导。消息在各家报纸也是重大新闻。而对董丹来说,唯有生蚝值得记忆:它填补了他饮食史的一项空白。  此刻,董丹腰间围了条浴巾,冲过走廊,回到屋里,留下小梅一个人拖地。等到她进屋,他穿戴得差不多了,正对着窗台上的一面小圆镜子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半蹲,想把他整张脸挤进镜面。他皱皱眉,对自己的头发不甚满意,努力让其中一部分站立起来。  “行吗?”他问,摆了个侧脸。  小梅说很好。她拿起半篮绿豆,开始挑拣里头的泥沙,还有已经被虫给蛀空的豆壳。她靠着一张书桌,桌腿上有着潦草的红漆数字,表明是公家财产。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工厂正换新家具,把这些破烂以低价处理给了职工们。小梅挑了两张书桌,一张缺腿,一张裂了桌面,她把它们全给拆了,把好的腿和好的桌面拼接到一块。另外捡回的两张破烂办公椅,她用花布做了椅罩,把椅子上丑陋的编号给盖起来。屋里到处可见白色钩花桌布,这是小梅想出来的法子,让家里完全不成套的家具看起来有统一性和协调感。两个缺了玻璃门的小矮柜靠着墙放着,里头装了些茶杯、桌历、笔记本、旅行闹钟一类杂七杂八的东西,全是从酒席中拿回来的纪念品。矮柜上方的墙上挂了一块黑色的大理石饰物,雕成了一本书的形状,金色商标下面,还打了一个有名的金饰老号的标记。也就是说,商标是不折不扣24K真金。这是他们最宝贝的一样纪念品。据说送这纪念品的出版家把他大部分的财富都捐了出去,为了抢救中国历史上遭禁的古典文学真迹。董丹开玩笑说,哪天他们穷得要饭了,那上面的金子还够他俩吃一阵子。矮柜对面是一张大床,人造皮革床头,也罩着同样的白色钩花床罩。  董丹还在对着镜子瞪眼,就像他正打算和镜子里的自己摔跤。  “你也觉得昨儿没跟我一块去吃‘千蟹爪’挺亏的吧?”董丹问道。  “嗯。”她漫不经意地回答。  “那盘菜根本没吃完,恨不得能代你吃!”  “那就代我吃吧。”她笑起来,把一颗豆子朝他的肩膀弹去。他从水泥地上把豆子捡起,又弹回去。她弓起背作势要朝向他冲去。他立刻举起双手求饶,并且用下巴指了指时钟,该上班了。吃酒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一点都马虎不得,除了敬业之外,还要有纪律、勤奋、勇气等素质。  董丹走到屋子另一头,从晒衣绳上取下了他那条领带。小梅看着老公打上了这条格子领带,心想她这辈子没见过比他更帅的男人,包括电视剧里的男明星。  董丹又窜过房间,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下,那张臃肿的沙发立刻陷了下去,哼唧一声。系鞋带得抬高脚,他的膝盖都快撞上了下巴。跟床一样,两张沙发用的是同样的人造革自制的。它们挨着门边蹲着,白头偕老似的,像一对不知所措的乡下老夫妇。他跟小梅以及自己许了愿,一旦他从吃宴会里赚够了钱,马上换掉他们的新婚家具,包括那张床和这两张沙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段跨世纪的对话,对人心善恶的不可预知做了一场巧妙的探索。  ——《纽约时报书评》  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泰晤士报》  借着平易但有力的文章,严歌苓描绘了令人震惊的暴行与感官欲望。  ——《旧金山纪事报》  这是一个生动有力,层次分明的故事;既像寓言般引人深思,又像谜一般令人难以捉摸。  ——《观察家日报》  严歌苓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旅外作家……这是一本充满野心、情感丰富,且独特的小说。  ——哈金  这本诡异多变的小说……严歌苓擅长观察社会百态,她的文字时而让人大笑,时而让人陷入卡夫卡的噩梦里。《赴宴者》既是荒谬的身份错乱闹剧,也是尖锐的社会评论。  ——Abby Pollak  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在她笔下,无论是食物或水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绝佳的组合。……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书上所描述的那些菜肴肯定会让您垂涎三尺。  ——Boey Ping Ping

内容概要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出生于上海。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九〇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编辑推荐

  严歌苓第一部英文力作——中文简体版·大陆首发,逃不出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挣不脱食色性也的人性追求。严歌苓全新尝试,在一场黑色幽默中探索浮华背后的真相……

作者简介

怎样的阴差阳错,使下岗工人董丹摇身变为记者招待会上的“贵宾”?面对一场场饕餮盛宴,他只想闷头暴吃,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别人的“希望”。置身于每一场隐藏着重重黑幕的宴会,董丹惊叹:爱鸟协会可以大啖孔雀宴;付不出工资的老板可以尽享女体盛;色情服务女郎的“献身”只为讨个说法;工厂为了获取暴利竟用头发做酱油……这些乏人问津的社会真相令受困其中的董丹咂舌。他欲逃离却已身不由己……最终,他能否获得心灵的救赎?在自己的谎言被拆穿前,揭露更大的谎言?

图书封面


 赴宴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1条)

  •     董丹何许人也?他是严歌苓新著《赴宴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里的主人公,一个“会虫儿”。所谓“会虫儿”,就是那些假冒记者出席各种发布会,骗吃骗喝骗车马费的主儿。董丹成为“会虫儿”纯属偶然。他是下岗工人,在一次找工作时被人误认为记者,拉去参加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宴会。后来,求职无门的他就把“吃宴会”当成了正经营生。董丹是一个真实、复杂而丰富的人物。他有婚外情,但他也深爱妻子小梅,他为小梅没吃过那些山珍海味而遗憾,宁愿冒险也要带她去体验一下。在“会虫儿”生涯中,他一方面想借助“记者”身份为自己弄点好处,另一方面,他的良知也不断地被刺痛。他对农民工和上访者油然生出责任感和使命感,想为那些被压迫的、被损害的群体伸张正义,最终却因为身份的原因没有成功。读完小说,不由得想起一个问题——如果董丹不是个“会虫儿”,而是个真记者,那会怎样?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吃宴会、收车马费;他可以“揭露没有揭露的,无所不用其极,不管高尚还是低下”;可以因“让某人一夜间臭名远扬”而让人惧怕,也会成为各色人等——包括餐厅老板、足底按摩师、房地产老板、民工的希望。他可以为弱势群体说话、替他们伸张正义,但也可能,照样无能为力。董丹说,记者实在是个“不堪的工作”,而且自己“绝对不能做的事,就是成为某人的希望”,但他依然入了戏,欲罢不能。他身上有着难得的良知、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如果真的是个记者,可能会比这一行业中的一些人要做得更好。如果董丹真的是记者,那会怎样?他依然要面对强大到无法抗衡的外部环境,依然要顺应种种或明或暗的规则,依然会有内心的权衡和挣扎。他是一个“会虫儿”,他所面对的困境,也是拥有良知的记者都曾经面对和正在面对的。(李鲆)
  •     好多年前看过有人推荐她的白蛇。说,紫色是稀有的颜色。在美国,她就是紫色,在中国,她什么颜色的当不了。是对的。那个时期的伤害,逃开,再告诉我们,只能这样了。
  •     严歌苓说,用英文写作,是她最后一次跟自己过不去。我很好奇,这本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是一个对一个的翻译和对照,还是一母所生的黑白双胞胎?还是禁不住问一句,若不是为了媚美国的俗,何必呢?看完了中文版,就再也不想翻开英文版了。严歌苓对小人物生活和命运的描写不能让我信服。或许不该用真实性来衡量小说的成功?只要看到有没有讽刺,有没有矛盾,有没有幸福结局?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严歌苓的书很好
  •     这本书的用意应该和《第七天》一样吧
  •     原來還有這種職業。
  •     写给外国人的中国
  •     不同于《扶桑》和《寄居者》的大时代下的暗潮涌动,这部作品更加注重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同情。人物其实比较一般,性格没有鲜明的特色,剧情也是有一些不尽人意。
  •     很糟糕。不看作者名字,会觉得这是多么没见过世面的人所写。知道小说是英文写作再翻译后,会原谅对话和语言的生硬,但人物与故事情节的笨拙还是没有理由谅解,是的,熟悉作者的读者会无法谅解。
  •     不适说明你在成长…终于读完了。
  •     想把所有的阴暗面拼成一桌,但总觉得用力过猛。
  •     故事有新颖之处,全书无深刻之人
  •     我想问,现实中真的有这种宴会虫吗?不可思议。#受迫害的农民一旦自己有了权力,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     简直像是一出黑色幽默独幕剧,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正义而又可悲的角色,轮番登场,灰头土脸的平民为了生存而假装成某个不存在的人,甚至逐渐开始习惯了自己的角色,光鲜亮丽的名流背后却有着许多不可告人的隐秘心思,这社会还有真的欣赏和真情吗,还是全部都是利益交换?
  •     书还是好的,
  •     我有点看不懂
  •     前半段很吸引人,最后的结尾感觉比较草草~
  •     第一本严歌苓
  •     内容很现实,很吸引人
  •     夹杂着欲望与腐化的美食盛宴,精心伪装的赴宴者。读的是翻译版,英语式的调侃与幽默都在文本转换中变成了僵硬的姿势,英文原作应该会好点。严歌苓作品里质量下乘的一部吧。。距离《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有一个女人的史诗。。。
  •     人生百态。
  •     蹭吃的本事
  •     我一点儿都不觉得针砭时弊。。。
  •     看的时候就觉得表达是英语式的,一看后记果然是先写的英文版,语言失却了严歌苓惯有的精致和精准。这本太像郑渊洁的成人童话了。以及书里董丹的境界完全超出了他的教育水平可以达到的程度。
  •     赴宴者--观后感
  •     帮同事带的 他很喜欢
  •     一部用英文写成后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但似乎野心太大,奸商、贪官、太子党,农民工、北漂、性工作者,外加畸形消费。想要反映全社会现象,对一部作品来说未免有点囫囵吞枣。
  •     读完挺难受的,语言就像闷热的夏季有种平实却透露着不凡的感觉,故事内容本被定义为贪心而“仁慈”的“记者”,带着对妻子的仁慈,对情人的仁慈,对农民的仁慈,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贪恋最后还是轴不过现实大局,本还有志向,却发现已经赔了夫人又折兵,兴许对他一个农村下岗的工人阶级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可失去了,这样的失去可能还是“收获”吧
  •     缺点:到后来有点力不从心了,严歌苓写的小说真的很棒,不公平的社会,很喜欢她写的后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喜欢做略感吃力的事。它焕发出精神和身体里一种凝聚力,使你的生命力突然达到更高的强度,或说浓烈度。我和所有人一样,喜欢的是自己生命的这种强度。不适说明你在成长。
  •     荒诞的传媒人,真实的社会,真真假假。多少叫老师就说骂人一点不为过!
  •     对着笔不多的小梅反而更有好感。
  •     不错,帮人买的。第二本了
  •     视角独特,但故事单薄,实非严得意之作
  •     这本小说写得不好,阅读感觉也不好…没有什么味道。
  •     在权势铜臭狂欢的派对上做个走钢丝的初学戏子/前方天堂身后地狱/地狱里可怜的人都在哭喊着愿其解救/终究戏子/原也知晓地狱的苦明了天堂的甘/从其中脱离出来/旁观者更清Ain't no rest for the wicked社会原本如此/其书本身/叙事平铺单调不强烈/不过仍可领悟些什么
  •     这本就真心没什么看头了,文字还是一贯细腻生动,各种比喻令人称奇,情节却稍嫌无趣了点。结尾不像一个结尾,还挺莫名其妙的。单独对赴宴者这三个字有好感,像一盏悬在酒宴之上的旋转的灯。
  •     每个人物都性格模糊,说着仿佛为了针砭时弊黑色幽默的,符合他符号化身份的陈词烂调。看的过程很烦躁因为能感受到其中的假。这也太不严歌苓了!
  •     平淡 但是喜欢切入的角度
  •     虽然故事的结构略简单,但很喜欢背后的气氛,书里出场的每个人似乎都带着生活赋予的枷锁,到最后也没有人可以逃脱。读起来一气呵成,有意思。
  •     现实如此残酷,我们却又都无能为力。
  •     还可以。
  •     很喜欢的现代小说
  •     严歌苓 赴宴者
  •     题材和政治讽刺不错,但跟作家的其他作品相比水平较差。人物的面孔非常模糊,不细致:小梅、画家、高兴、矮个子到底是什么人?这没写清楚可不是留白。主人公董丹是个理想主义者,在浑浊的现实社会里显得干净和脱俗,所以我还以为他的故事是个奇妙的反转,没想到全文无高潮,结局如主人公意料地发生了……
  •     4.3星。开头几章对赴宴的描写是全书最精彩的地方,但是本书重点并不是赴宴者,不是荒诞也不是冷幽默,而是对记者这一行业的隔山嘲讽,且还是通过一个伪记者的角度来写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英文写作的关系,用中文出书读起来的感觉就是,没啥新奇啊老百姓都知道的事——记者应该报道真相但实际不一定能做到但大家还是抱有期望。
  •     朋友推荐的小说还不错
  •     读的第二本严歌苓的小说。个人觉得还是很吸引人阅读的,虽然书评好多人给了负面的评价。读标题没想着是写宴会虫的故事,以为是个磅礴大气的作品;另一个没想到是主人公竟然不是女人!看了第九个寡妇,被严歌苓对女性细致的描写震惊,相比,赴宴者读罢则感觉较平稳。和工作经历相关,也遇着过宴会虫,看着生活中遇到过的,听说过的,能预想到的在严歌苓笔下出现,也是挺有意思的
  •     喜欢这种幽默感
  •     补标
  •     7.5 不算太動人的故事 但細節揭露了許多無辜醜陋善良自私的人性 真的存在高尚的人嗎
  •     简直莫名其妙啊
  •     第三次来这里买书了
  •     神奇的故事群体,严式风格的花哨叙事,很耐读
  •     看的第一本严歌苓的作品,当时蛮惊叹的,后来再去看其他作品,只能扣分了哈哈哈~译者翻译了得
  •     身边的人都是真的也都是假的。好就好在,董丹并没有信以为真的自己就是自己。虽然他随时准备这场大戏随时落幕。但是所谓的身不由己,就一定不是他恋战么?真的有可能。忽然想起那个女的冒充自己的是军官骗取钱财的案件。
  •     看评论里好多失望之色,不是很了解作者本人,之前读的《第九个寡妇》很不错。读到一半才知道这个故事是英文原版译过来的,其实中文和外文本来就有很大差异,个人认为想写中国事还是用中国话的好。除此之外,荒诞的表现手法很有意思,只是结局留坑太多。
  •     就。。。无感
  •     相较之下比较失望的一本
  •     不知道怎么样 还没来得及看 挺厚的
  •     董丹从最开始只是混宴会,到后来见多了各种阴暗,变得虚假,实在让人唏嘘。然而整个故事从荒诞中透出了一种真实,这就是我们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知道为啥这样的书还能给到7.1?觉得非常不走心的一本书,跟陆犯焉识,第九个寡妇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让人不能相信是一个作者的作品。剧情好假,结尾匆忙,又是记者又是画家又是农民,难道作者是想一出写一出嘛...
  •     看过,总不像严歌苓文笔。
  •     看完后 唯一比较触动的是小梅的存在。她是董丹觉得唯一可以在她面前做自己的人,她虽然有时无理泼辣,但是勤劳勇敢单纯也是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