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十一种孤独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1
ISBN:9787532756766
作者:理查德·耶茨
页数:270页

章节摘录

  这之后不到一周,助理财经编辑的手终于落在我的肩上,正好在我写到国内公司债券交投略微活跃这一段时。  离圣诞节还有段日子,我又找到一份工作,在第五大道的杂货铺里当机械玩具的演示员,好歹可以让我们熬过一段日子。我觉得就是在杂货铺的日子里——我给用锡和棉花做的小猫上好发条,小猫就会“喵!”的一声滚过去,“喵!”的一声又滚过来,“喵!”的一声滚过去——不管怎样,就是在那儿工作的时候,我放弃了心里残留的一点要按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模式建造自己生活的想法。某种建筑计划已明明白白不可能了。  新年后,我找了几份白痴活干;接着,四月时,就像春天总是突如其来,并给人带来惊喜一样,我被一家企业的公关部门聘为文案,薪水八十美元一周,在那里我做什么根本不重要,因为那儿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这份活相当轻松,每天我可以节省大量精力做自己的事,我的写作突然变得顺利起来。海明威确实已被我抛弃,我转到F.司考特·菲茨杰拉德模式上来;那么,最起码,我已开始寻找代表自己风格的东西。冬天过去了,我和琼之间的关系有些缓和,初夏我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她打乱了我一两个月的写作计划,但不久我又回到写作上,确信自己越写越好:我开始推平土地,挖地基,为一部雄心勃勃的悲剧长篇做好铺垫。我一直没有写完这本书——现在想来,它是我一系列未完成的小说中的第一部——但在早年那些岁月里,它是令我着魔的作品,进展缓慢似乎只是为了写完后它更加恢弘。每天晚上我花在屏风后面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多,只有在房间里踱步时才会露露面,踱步时满脑子都是宁静神圣的白日梦。那年年底,又是一个秋天到了。有天晚上,琼出去看电影,我在家里照顾孩子。电话响了,我从屏风后走出来,拿起电话,只听到:“鲍勃·普林提斯吗?我是伯尼·西维尔。”  我不想假装我已忘了他是谁,可也并没能马上就想起我曾经为他工作过——我曾经卷入过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可怜妄想里。我停了一下,就是说这让我略有迟疑,接着腼腆地张嘴朝电话听筒笑了,我飞快地低下头,用没握听筒的那只手理了理头发,这是君子仁爱的羞涩表示——同时我心里默默地谦虚发誓,这次无论伯尼·西维尔想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不怕麻烦,尽量不伤害他。我记得那时我多么希望琼也在家,让她看看我对伯尼有多好。  但电话里首先问候的是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太好了!她长得像谁?哦,当然,自然啦,他们在这个阶段还看不太出像谁。当爸爸的感觉如何?啊哈?感觉很好?好极了!接着,他开始用异常正式、低沉的语调说:“您太太还好吗?”那感觉仿佛是解雇多年的仆人在询问这所房子的女主人。  在他的家里,她曾经是“琼”、“琼妮”和“甜心”,我怎么也不相信他已忘了琼的名字;唯一的猜想便是那晚他没听到她追出来向楼梯上的他道晚安——也许,他只记得她手里拿着洗碗巾站在那里的样子,可能埋怨她,认为是她怂恿我硬要那十美元的。但是我现在只能告诉他,她很好。“你们怎么样,伯尼?”  “嗯,”他说,“我还好,”说到这里,他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异常严肃,像在病房里召开会议。“可就在几个月前,我差点失去了罗丝。”  噢,不过现在好了。他安慰我说,她现在好多了,也出院回家了,现在感觉还好;但当他开始谈起“检查”和“化疗”时,冥冥之中无法说出口的癌症浮现出来,我有种可怕的死亡之感。  “哦,伯尼,”我说,“她生病真是太让人难过了,请一定要向她转达我们的——”  转达什么呢?问候?祝愿?无论是哪一种,我突然觉得,都带有一种无法原谅的屈尊降贵的姿态。“转达我们的爱,”我说。可话刚出口,我便恐惧得咬到自己的舌头,我恐怕这听上去是最最居高临下的措辞了。  “我会的!我会的!我当然会转达的,鲍勃,”他说,所以我很高兴我那样说了。“噢,别担心,我不会谈政治。是这么回事。我现在找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小伙子为我工作了,鲍勃。这小伙子是个艺术家。”  我的天啊,作家的心是多么讨厌、多么复杂!你们知道当我听他这么说时心中作何想吗?我感到一阵刺痛,那是嫉妒。“艺术家?”他是吗?我要给他们看看在这个小小的写作事业上谁才是该死的艺术家。  可是伯尼马上又谈起了“连环漫画”和“草图”,这样我才收回我那一争高下之心,原有的置身事外之感又占了上风,心里踏实好多,实在让人啼笑皆非。这真是一种解脱!  “哦,艺术家,你是说,他是个连环漫画艺术家。”  “是的。鲍勃,你真该看看那小伙子画的画。你知道他怎么做的吗?他让我看起来跟我自己一模一样,可又有点像威德·曼莱。你看过这些连环画吗?”  “听上去很不错,伯尼。”现在这置身事外之感又来了,我看出来我得小心,防备着点。也许他不再需要什么故事——现在他可能有一整壁橱的草稿供艺术家创作——但他仍然需要一个作家“写对话和情节”,不管怎么说好,他需要一个作家把艺术家画的汽球对话框用对话填满,我只得尽量柔和、尽可能得体地告诉他,我不可能再干了。  “鲍勃,”他说,“这可是真正的建筑。科罗夫博士看了一次这些连环画,他对我说,‘伯尼,把杂志那事忘了吧,把书也忘了吧。你已经找到解决方法了。’”  “嗯。听上去很不错,伯尼。”  “鲍勃,这便是我打电话给你的原因。我知道你在合众国际社的工作很忙,但我还想也许你可以花点时间做一些——”  “我没有在合众国际社工作了,伯尼。”我告诉他现在的这份宣传工作。  “好啊,”他说。“听起来你真的飞黄腾达了,鲍勃。恭喜你。”  “谢谢。不管怎么说,伯尼,问题是我现在真没时间为你写东西了。我是说当然我很愿意,不是说我不;只是因为宝宝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我还有自己的活要干——我现在正写一部小说,你知道——我真的觉得最好还是不再接别的活了。”  “噢。好吧,那么,鲍勃;别担心。我只是说,你知道,在这件事上如果我们用上你的——你明白,你的写作天分,我的意思是我们会有大突破。”  “我也很抱歉,伯尼,可我真的祝你好运。”  我发誓,你们可能到现在也猜不出他打电话的原因,我在跟他道别一小时后才突然想到:这次伯尼压根就不是让我帮他写东西。他只是以为我还在合众国际社工作,因此以为我跟这个辛迪加连环漫画企业的核心部门关系密切,想利用我的这层关系。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我想到这个时我在做什么。我在给宝宝换尿布,我低头看着她美丽的圆眼睛,好像我盼望着她祝贺我,或感谢我,因为我又一次成功做到没让安全别针碰到她柔嫩的皮肤——我正在换尿布时,想起他说话的样子,他顿了一下说“我们用上你的——”  无论这个精心设计的建筑计划是否取决于“你在合众国际社的关系”,在他话语停顿的当口,他一定放弃了这个建筑计划(他不知道我被解雇了;他以为我在报纸行业上还有稳固的关系,就像以为科罗夫博士在心理学领域或威德·曼莱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一样),他只好说“用上你的写作天分”。我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尽量不伤害伯尼的感情,其实,最后,是伯尼努力避免伤害到我。  老实说,这么多年来我很少想起他。如果告诉你们我每次坐进出租车里都要凑近去看看司机后脑勺和侧面,这倒是神来之笔,可这不是事实。但有件事是真的,只不过我才意识到,在我为写微妙的私人信件,绞尽脑汁想一个恰当措词时,我会想起:“今天我没时间给你写封短信,所以我还是给你写封长的吧。”  无论我在说祝他连环画好运时是否真心,我觉得在那一小时后我是真心实意的了。现在我衷心祝他好运。好笑的是,不管有无关系,他可能还是能把这些建成个什么东西。在美国,有些比这还傻的想法都变成了庞大的商业王国。无论如何,我希望他没有对此丧失兴趣,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好;但我最希望的是,天啊——这次我不是发誓——我希望,不论老天爷什么样,千万别让他失去罗丝。  全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明白它建得还不好。它的横梁与托架、墙体有点不均衡,需要修缮,感觉地基有点脆弱,可能一开始我的坑就没挖对。但现在担心这些也没用了,因为是时候给它封顶了——向你们交待其他建筑工人的情况。  所有人都知道威德·曼莱后来怎么样。几年后他意外死在床上,死于一个并非他妻子的年轻女人的床上,这事足够刺激,够小报们忙上好几周的。你也能在电视上看到他演的老电影,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我都会吃惊,他是个好演员——太出色了,我猜,正因如此他无法扮演一个不谙世事、心胸开阔的出租车司机这样的角色。  至于科罗夫博士,有段时间人人也都知道他在干什么。那正好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每家电视台都建立并展开了大规模的广告战役。其中引人注目的有条声明,特地注明为知名儿童心理学家亚力山大·科罗夫博士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家里没有电视机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感缺失。所有其他儿心理学家、所有能言善辩的自由主义者、几乎所有的美国父母都对他口诛笔伐,当他们批完以后,他彻底名誉扫地了。从那时起,我可以说,一周内随便哪天,《纽约时报》为了一个纽博尔德·莫里斯能给你六个亚力山大·科罗夫。  接着该讲讲我和琼的故事,这是我给你们的烟囱。我只得告诉你们她和我所建的东西倒塌了,早在几年前就塌了。噢,我们现在还是好朋友——不会再有抚养费、监护权的法律之争,或那之类的事情——就到这里吧。  窗户在哪儿?光线从哪儿照进来?  伯尼,老朋友,原谅我吧,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也许光线打算尽可能从手艺马虎粗糙的建筑工人留下的那些罅隙、裂缝中钻进来,如果是这样,你们可以肯定没人会比我感觉更糟了。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这里当然在哪儿会有窗户,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  ——《泰晤士报》  耶茨是位大师。  ——赛巴斯蒂安·福克斯  仅仅提到这本书的标题就能在整整一代读者中很快地获得赞同与共鸣,耶茨创作出了《都柏林人》的纽约版本。  ——《纽约时报》  有史以来十部最好的美国短篇小说集之一。  ——库尔特·冯内古特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内容概要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1992)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复活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 

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细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拥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书籍目录

南瓜灯博士
万事如意
乔迪撞大运
一点也不痛
自讨苦吃
与鲨鱼搏斗
与陌生人共乐
布朗宁自动步枪手
绝佳爵士钢琴
旧的不去
建筑工人
译后记:孤独的人写孤独的书

编辑推荐

  理查德·耶茨超越《革命之路》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纽约人的生活。描写的是人的脆弱、无可奈何地适应。它可以成为整整一代人的礼拜用书。

作者简介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图书封面


 十一种孤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孤独的人写孤独的书,正是这本书的涵义。正因为作者本身就是极度孤独,极度被边缘化的人,所以这本书才能诞生。十一种孤独,十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作者身上的影子。《万事如意》和《自讨苦吃》是本人最喜欢的两篇,最后四篇有种看不下去的赶脚,尤其是最后一篇,果断弃了。整本书翻完,没有初看时的惊喜,只有无尽的怅惘,突然觉得很没意思了。
  •     昨天半夜喝酒看耶茨的《十一种孤独》,虽然是挺致郁的,但也没有太难受。他不去写流于表面模糊的温情,而是做一个彻底冷静的旁观者,白描现实。他并不需要“知性”,但是这样的笔触也谈不上冷酷,也许有时候主角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被划拉出的刺痛伤口。孤独并不是一件值得自伤的事情,只是一种会瞬间阵痛的慢性病而已,每个人都携带病原体的。“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很多时候孤独不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而是因为“不被理解”或者“无法实现”。我们并不能总要求别人来理解自己,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任何人。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必须可行的事,所以也不必难以介怀。至于“无法实现”的事情,我并不愿意用“梦想”去形容,那种大于梦想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就是“孤独”了。耶茨写了十一种孤独,并不是每一种都要用语言准确描述和定义的。在我看来孤独只有一种,因为它就是一种感受,或许会因为各种事情所引发。但是孤独就只是孤独而已。如果说它是悲剧,人们就得学着去接受,而不是忙着流泪。想过摆脱孤独短暂阵痛的方法。前两天看一个电视剧,失落的女主说“我还有书”。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就像之前看《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宣传广告,一个人带着书住到西伯利亚的森林里去。这件事听起来是孤独的,但是带上书,却让人觉得安心。“阅读中最美妙的时刻是当你有所领悟,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你以为很特别,只有自己领会到,而在在这里,另一个人已经表达了出来——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人,甚至已经过世很久。然后……仿佛有一只手,伸了出来,握住你的。”——《 The History Boys 》
  •     故事的开头总是充满希望:新转学来的怯懦、贫穷的小学生在班上受尽同学们的冷眼、嘲笑和排挤,好在他遇到了用心良苦,想要用爱和关心改变他的年轻女教师;严厉正直的军士希望通过训练把不守规矩的新兵蛋子们变成真正的军人,小伙子们对他从一开始的厌烦至极渐渐转变成尊重崇敬;不愿妥协的小文人为了追求书写真实的理想,放弃高薪来到前途渺茫的行业期刊,任劳任怨终于获得一个撰写专栏的机会;对即将到来的婚姻恐惧不安的男女,在快要被焦躁疑虑吞噬殆尽之时意外收到了来自朋友们的真心祝福和梦寐以求的结婚礼物。然而,当所有人踮着脚尖探着脑袋等着迎接山穷水尽后的又一村时,自称“对失败更感兴趣”的作者耶茨却两手一摊,自自然然地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转角都会藏有柳暗花明哒,你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肯定也总是落空的时候多嘛,他不耐地一指,喏,不信你看:尽管女教师对转学生倾尽耐心与关爱,冥顽不灵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攻击这位唯一想要对他好的人;终于把新兵调教得有一番样子的军士即使获得了大家的尊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排挤出他所钟爱的岗位;清高的小文人以为苦心磨练许久的专栏文章能够署名发表,到头来也只换得炒鱿鱼一条;在朋友的鼓励下换好睡衣准备全身心接受未婚夫的女孩,终究还是不能与另一半心意相通,只好勉强接受、继续惶惑。《十一种孤独》简直就是一个负能量合集——对今天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不必着急,因为明天还是解决不了;假如今天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更加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竟然都是事实!你不得不承认,锦上添花固然美妙,但大多数人还是对屋漏偏逢连夜雨更有感触。毕竟,如果我们总被幸福包围,生活总像明信片上一样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叫嚷着“去寻找小确幸”了。把生活当做一句长句的话,大部分人之所以还能暂时忍受冗长寡淡的前一个分句的原因,是他们相信逗号的尽头总有一个“but”在等待,不然,“however”也行,这种期盼我们称之为“希望”,也有人将它高大上化为“理想”。为此,作家们写了无数本书鼓励你为梦拼搏,作曲家谱了无数首曲子为你加油呐喊,导演们导了无数部电影向你展示人生转折后的美好画面。但是,鲜少有人站出来冷静地告诉你真相,对你发出诘问: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生活本身布满了细密的创口,有的甚至未待你发现就结了痂;人生的句子复杂漫长,不是只有转折关系,还有递进还有假设还有并列还有因果,在你期望的“but”到来之前,又或者说如果它永不会来了,你打算以怎样的姿态度过?显然,耶茨就是这少数人之一。习惯了温馨的心灵鸡汤,冷不丁当头浇上一盆冰冷现实,会不会让意识更加清明?其实这本书也挺让人爽快的,它向你展示孤独、失落、无奈,不是为了吓退你,阻挠你向着下个“but”前进,它不惮于将生活最坏最平淡无奇的一面摊在你面前恰恰是为了激励你:This is it,不会比这更糟了。对此,刘瑜说得很好,她说:“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的,实事求是,不时时强装坚韧、乐观,学会坦然地接受必经的脆弱和悲观,努力适应负面能量,至少不必小题大做。我也常常在想,到底是依凭了什么强大不已的力量,人们得以渡过一个又一个除了美好时光以外的平淡、孤独、甚至伤痛的时刻。又或许答案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毕竟只要时间在流淌,生活就得继续,我们最多能决定的,只是换个什么样的姿势,再来一次罢了。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精装版,不错。
  •     不止是孤独,还有悲伤逃避和绝望。 以前送别人的,是祝你快乐开心吉祥如意。看过这本书以后送别人的,是希望你的生活中能少些无能为力,少些无可奈何。 足够真诚了吧。
  •     乔治撞大运
  •     被拒绝,被隔离,没有人相爱,生存如孤岛,冷酷到底,毫无办法,人不能孤独致死,却往往因孤独而死。耶茨把自己受到的一切麻木地转述给读者,读者从阴郁的笔调里舔舐伤口
  •     孤独,是因为无法互相理解吧?
  •     十一种孤独,十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读起来都是那么令人难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可能是并不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背景,导致对故事中孤独的人的一些做法感到难以理解,不过孤独总是永恒的,为什么一定要融入别人的圈子呢。
  •     真实到 像自己都感受了一样… 生而为人,都很孤独… 孤独是生命的一部分,要渐渐学会理解它,与它和解,并肩感受这个世界…
  •     一度认为孤独是特别酷的 最近却频频遭遇这个难以回避的词语 小说里那种日常的孤独更侵蚀人心时突然意识到好过电影的一点:看电影总是试图去捕捉那个高潮 而小说里却是有着无处不在的伏笔和情绪啊 最后那个高潮反而是呼之欲出的 故事里的孤独似乎是在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所致 出于各种原因:面子、为了不让身边人失望……
  •     非常朴实的写法
  •     理查德·耶茨的世界不存在任何情面,不存在一丝幻想。
  •     不要喷雾叶面,一定
  •     最后一篇感觉和前面不一样啊,弃。耶茨写的孤独很多都有共鸣。“孤独就是你面前的那个人和你不在一个频道”。但是不知怎的,看到很多人说是翻译问题,总觉得打五星的话这本书不值得。四星半吧,如果有机会去读读原版。
  •     人生像一种折断
  •     如果某种程度上也是个孤独的人
  •     孤独的人写孤独的书
  •     好多年前读过,如今听到这个书名,心头还有一团乌云
  •     《十一种孤独》写的都是局外人,他们想要进入某个世界,却遭到拒绝。 耶茨不想屈服,他不愿用喜剧色彩来羞辱自己,需要面对最坏结局的时候,绝不逃避。 耶茨的小说世界没有诡诈离奇,没有奇思异想,有的只是朴实、悲哀、宿命。 耶茨无情,他很少留给读者安慰。
  •     刚看两篇的时候很想合书放弃,因为不了解耶茨,以为会有欧亨利式讨人惊喜的结局,结果每篇都是在故事最无奈时戛然而止,叫人难受。后来做了功课,了解耶茨的风格以后知道差点错过了一本好书,这是一个再也诚实不过的作家,他把小人物的命运不动声色地写给你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生活本不就如此吗),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物情感,作者用最朴素的对白和描写表现人物点滴的无奈和无助堆砌成的孤独,残忍,冷漠却真实。 谁不曾抗争过,谁不曾有过梦想,到头来,我抱着孤独继续向前走,是的,我依然是个小人物。 译者陈新宇在结束语里对耶茨作品的理解非常到位,她说“命运从不曾改变,它总会沿着必然之轨迹带你到绝路,帮你留在那里,耶茨只是如实描述,他不加粉饰,也不嘲讽,更不会将作品浸泡在感伤的眼泪里。耶茨无情,他很少留给读者安慰。”
  •     致郁症巅峰之作,语言和节奏感拿捏到很难想象能够剧本化。翻译看起来很舒服,当然和作者风格有关。少了一点复杂感,不过丧的感觉倒也可以弥补。小说的视角一直处在局外人和介入者之间,因不够疏离,相较(修改后的)卡佛更多一点绝望感。
  •     十一种孤独
  •     终于能在推理小说之外看完并且还喜欢一本外国小说,高中尝试看过两本名著之后就对外国文学彻底罢手了,总是无法真正进入阅读。译后记写的不错。不能说情节精彩,更多吸引我的是那种笔调,彻底不给你任何现实的安慰与温情,各自继续面对无助失意的生活。几乎十一个短篇到结束时都看不到什么希望。
  •     作者不曾给人物,读者任何希望,任何安慰
  •     活着之后看的 活着给我一种刻意的惨的感觉 而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孤独的味道
  •     孤独是一种全人类共通的情感。
  •     超级好看的
  •     人就像天上的星星,孤独的闪耀着,互相打着招呼,又行走在只属于自己的轨道里。孤独这样的情绪,喝姜汁汽水能好一些吗?
  •     耶茨笔下的小人物心中满是冰冷的绝望与无奈。成为一个体面的失败者,就已是最可卑的胜利。
  •     第一个故事的结局就很意外 孤独的人写孤独的书 结局往往悲伤无奈 谁都可能成为作者笔下的那个人 看的人尴尬症都犯了
  •     之前最喜欢看的短篇是毛姆的。没想到理查德耶茨的短篇也这么棒。写的太真实了,不肯留一点美好给读者,很丧很抑郁
  •     莫名烦躁 太真实
  •     书里的一个个主人公拼命想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何必呢!孤独和寂寞是两种概念好吧!
  •     孤独避无可避。
  •     是一个个小故事,写了不同身份的人在各自社会的活动。其实,读的时候没啥感觉,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经常想起里面的故事来。孤独啊,总是这样的,我一边痛苦又一边庆幸。
  •     所谓孤独,其实是自我感觉,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情绪不可能在自我想法不一样的两人身上发出同样频率。不一样又如何,生活是自己的,每走一步都是自己的故事,悦己,不一直都是自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吗?活在当下,享受孤独的自我。
  •     身在其中,却无能为力
  •     刚开始觉得莫名其妙,读到中间开始有感觉,结尾才发现这写的就是你我。
  •     真实到不讨人喜欢的作品。
  •     耶茨的小说果然真实到不讨人喜欢的地步
  •     孤独是我
  •     悲伤 是人对孤独的曲解 眼泪只是它的分身 它大笑 它狂欢 也无奈和自责 这是游荡的人间魂魄 是一种生活
  •     谁能逃脱呢
  •     读不懂里面的孤独,不是很喜欢这种低沉氛围的书
  •     我看啊,这里面写的就是他自己的孤独。
  •     没看完,就第一篇认真看了,
  •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比较喜欢这种写作风格,简单的文字,画面很强,很有带入感,读完每个故事,只想深深叹口气,什么也不说。
  •     其中两篇看不下去 真的太孤独了
  •     孤独和无奈也许是不可避免的,读完反而有种忧心忡忡的感觉。
  •     绝望
  •     那个婚前面对隔膜选择隐忍的新人故事,耶茨给带上了“万事如意”的滑稽帽子。是这样的,当期冀与失望的巨大情绪落差反而会让手无寸铁的人选择继续忍耐,大多数敢于撕破脸的并不是叫嚣着破罐子破摔的人,孤独的人无法抗拒哪怕是缠绕荆条的橄榄枝,斯德哥尔摩的前期病症可以追溯到这里了。看到这种清醒又有力的文章常常自我反省,希望骨子里种下永不妥协的种子
  •     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     每个人生在世上都是孤独的,有时候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何况别人呢
  •     细节出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