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之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失物之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020069651
作者:[爱尔兰] 约翰·康诺利
页数:314页

章节摘录

  那一晚,戴维睡在守林人的床上。床上有干浆果和松果的气味,还有守林人身上皮毛的气味。守林人在火炉边的椅子上打盹儿,斧头放在手边,炉火将熄,明灭的火光投射在他的脸上。  戴维花了很长时间才睡着,尽管守林人向他保证这房子是安全的。窗户上的缝给遮上了,还有一个铁盘,上面扎了小洞,放在烟囱管道往上一半的位置,防止森林里的人或动物什么的从这儿进来。外面的森林好安静,然而并不是安宁或睡眠时的静。守林人告诉过戴维,森林在夜间发生变化:一旦昏暗的光线最终消失,那些半成形的生物和来自地下深处的生命就把森林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大多夜问活动的动物要么会死,要么学会比以前更加留心别被捕食。  男孩感觉到交织在一起的几种情绪。恐惧,那是当然的,还有锥心的后悔,不该愚蠢到离开自己安全的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他想回到他所熟知的生活中去,不管有多么困难,但他也想再多了解这里一点,况且还没有找到可以解释听到妈妈声音的原因呢。这事会发生在死者身上吗?要么他们途经这个地方,现在正在去往另一个地方的路上?妈妈是不是被困在这里?可能足弄错了吗?也许是她不愿意死去,所以现在她守候在这儿,希望有人找到她,带她回到所爱的人身边。不,戴维不能回去,现在还不能。树上做了记号,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只要他查出关于妈妈以及这个世界和妈妈之问的关系就好。  他想知道爸爸是不是还想念他,这个念头让他泪湿双眼。那架德国飞机的撞击声会把大家都吵醒,花园可能已经被军队或空袭预防队封锁了,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戴维不见。这会儿他们有可能正在寻找他。他不在,会使他在爸爸的生活中变得更重要,一想到这儿,他有一种满足感。也许现在爸爸更多操心的是他,而不是工作、密码和罗斯、乔治了吧。  可是,假如他们不想他呢?假如因为他的消失,生活变得更容易了呢?爸爸和罗斯能够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不再为以前那个家庭的多余孩子而忧心,只是每年想念一次,比如,每年到他消失的日子的前后。而到后来,连这点念想也不再存在的时候,他就会被忘记得差不多了,他只会被偶然顺便想起,就像罗斯的大伯乔纳森?塔尔维,只有当戴维问起的时候,有关他的记忆才偶尔复活。  戴维努力推开这些念头,闭上眼睛。后来终于睡着了’他梦见了爸爸、罗斯,还有他刚出生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还有一些从地底下钻洞上来的东西,等待着由别人的恐惧使它们成形。  而在梦乡的黑暗角落,一个影子跳动着,把它歪歪扭扭的帽子抛向空中,很决乐。  戴维在守林人做早餐的声音中醒来。他们在另外一面墙边的小桌旁吃了硬硬的白面包,喝了粗糙的茶杯里盛着的浓浓的红茶。外面,天空中只有一止匕似有若无的微光。戴维想,这会儿其实还是大清早呢,太早了,连太阳都没出来,可是守林人说,已经很久没有真正见到太阳了,这个世界一直以来就是这个亮度。这让戴维纳闷,是不是莫明其妙地来到了遥远的北方,一个在冬季连续数月都是黑夜的地方,不过,就算是在北极,漫长而黑暗的冬季之外,还有夏天无休无止的白昼为之平衡呢。不,这儿可不是北极,这儿是别处。  吃完,戴维在一只碗里洗手洗脸,用手指使劲儿把牙齿弄干净。洗完之后,他开始执行他的小惯例——触摸和计数。直到觉察到屋里的安静,他才意识到守林人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瞧着他。  “你在做什么?”守林人问。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戴维一时语塞,努力想为他的行为提供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最后,他打算实话实说。  “这是一些规则,”他简单说道,“是我的例行规定。一开始做这些,是为了保护妈妈不受伤害。我以为这很管用。”  “那么,有用吗?”  戴维摇摇头。  “不,我想没用。或者也许是有一点用的,只是还不够。你一定觉得这很奇怪吧,我猜你是觉得,这么做,我很奇怪。”  他不敢正视守林人,害怕会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什么。于是他盯着碗,看见自己的倒影在水面上变得扭曲。

前言

  这是一本童话书。但绝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的童话书。它在黑暗的角落里絮絮低语,悄悄地啃食孩童的天真。让我们不得不回过头去寻找自己童年的影子。  书里说,故事是有生命的,但是它如何生长,取决于渎它的人。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可以说它是残酷惊悚的黑暗童话,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哲思童话,还可以说它是关于人内心深处的嫉妒、仇恨的思考,或者是关于勇气和体谅的故事……  我想每个渎完这个故事的人,最后都会若有所思,或是在未来人生里的某个时刻回想到书中的某一幕,感觉到些许的熟悉。  这个故事在人们心中各自成长出小同的果实,我们摘下来,或者品尝到带着血腥甜味的刺激,或者品尝剑黑巧克力般醇厚微苦的思考,或者香脆的一点幽默……如果你的人,丰曾经经历过挚爱的亲人死亡,读完这本书,会让你品尝到翻涌在心里厚重的酸涩。  我觉得,还是先去阅读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要在你心里结出什么味道的果实,要由你自己决定。  故事是从死亡开始的,母亲的死亡彻底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小世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人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在残酷的战争中,大人们想要守护的是留给孩子造梦的至少是安全的家园。在寒冷漫长的冬季里,他们小得不去寻找可以相互依偎着可以取暖的人。  没有谁知道戴维为挽留妈妈的生命做的一切,那是一个孩子徒劳无功却又十分固执的坚持。母亲还是被夺走了。于是戴维的心里长出一块黑斑。那个黑斑腐蚀了他的小世界,原来世界跟我们以为的那么不同。  戴维也许以为,只要顺着黑暗的声音,找回自己的妈妈,世界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就是跟着这个小男孩一起经历一个长长的冒险,他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一切被作者轻描淡写地带过,才在文章的结束,有了撞击人心的力量。  现实生活在童话故事中投射下自己的影子,无论多厉害的变形,都能在现实里找到根源。而现实生活的荒诞,有时候更甚于童话故事中张牙舞爪的怪物——最恐怖的就是人心,最痛苦的就是妒忌。  总以为童话就是童话,如果主角遭遇了那么多,总该为自己赢得一个幸福的人生吧。  但是没有。仿佛扭曲人还在黑暗尽头的灰烬里嗤笑着:“看,这便是你在真实生活里将要遭遇的一切,你后不后悔你的选择?”  而那个诅咒也仿佛伴随了戴维一生,现实生活总要复杂得多。在平淡的日子流逝里,一点点地偷走大人们的爱情,偷走小孩子的天真,偷走年轻人的梦想,悄无声息的,我们已经老去。病痛缠身。  而我们只能一直往前走。在乎的人倒在路边了,也要一直往前走。商到生命的最后。  是的。这本书在我心里结出的果实就是酸涩的。“现实里的结尾好悲惨啊”,也许有的人会这么想  也许吧。我不知道怎么去定义一个故事是否属于悲剧。  书中的戴维面对了一个选择题。两个选项,一个是内在的悲剧——终生生活在悔恨中。另外一种是承受无法用人力抵抗的命运,也是悲剧。  戴维选择了后者。一生的经历苍凉得触目惊心。  但他内心却温和平静。哪怕只有一瞬问,在生命结束的瞬间找回了所有失去的,忽然之间这悲剧变成上天赋予的体验——悲伤,但却依然有力量。

内容概要

约翰·康纳利,1968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经历丰富,曾担任过记者、酒保、服务生、伦敦哈洛德百货公司的杂工、地方公务员等等。于爱尔兰三一学院就读英文系,并于都柏林市立大学主修新闻学,之后五年在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担任自由记者。
1999年,康纳利以《夺命旅人》(Every Dead Thing)出道。这本惊悚小说以追查杀死妻女真凶的退休警探帕克为主角,创下了英美版权史上第二高价的新人预付版税纪录,令康纳利成为夏姆斯奖 (Shamus Award)首位非美籍得奖者,并奠定其“爱尔兰惊悚大师”之地位。2003年,以The White Road获得英国最佳犯罪小说奖的Barry Award。
康纳利才华洋溢,左手写惊悚,右手跨领域、跨类型书写,开创全新格局,使人惊艳赞叹,《失物之书》即其出道至今之非单一类型小说的颠峰杰作。另着有《恶人绝路》(麦田即将出版),已改拍为电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所有找到的和所有失去的  第二章 罗斯和莫伯雷医生,细节的重要性  第三章 新房子,新生儿,新国工  第四章 乔纳森·塔尔维,比利·戈尔丁,以及住在铁轨边的人  第五章 入侵者,一些变化  第六章 战争,两个世界之间的路  第七章 守林人,斧头的作用  第八章 狼,以及比狼更糟的  第九章 路普以及它们的来历  第十章 骗术精灵与骗术  第十一章 在森林里迷路的孩子们和他们的遭遇  第十二章 桥与谜,以及恶搞侏儒许多不招人喜欢的特点  第十三章 小矮人和他们有时暴怒的天性  第十四章 白雪公主,她真的很讨厌  第十五章 鹿女  第十六章 三个外科医生  第十七章 人头马,女猎手的自负  第十八章 罗兰  第十九章 罗兰的故事,狼群侦察兵  第二十章 村庄,以及罗兰的第二个故事  第二十一章 “兽”来了  第二十二章 扭曲人和怀疑的开始  第二十三章 狼群进军  第二十四章 荆棘堡  第二十五章 女巫,以及拉斐尔和罗兰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两场杀戮,两个国王  第二十七章 城堡与国王的问候  第二十八章 《失物之书》  第二十九章 扭曲人的隐秘王国和他存放在那儿的宝藏  第三十章 扭曲人的背叛行动  第三十一章 大战,妄图称王者的命运  第三十二章 罗斯  第三十三章 所有失去的与所有找回的

编辑推荐

  每个孩子、每个成人,都有一本“失物之书”,那是我们爱与被爱的起点。若你也曾痛失至爱,深深被刺伤,不再信任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起找回那本遗忘已久的“失物之书”。  入围爱尔兰年度小说大奖;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Alex奖;荣获美国独立书商协会NO.1选书;入选美国最大读书俱乐部“每月一书”选书;入选英国《泰晤士报》读书俱乐部选书;入选博客来网络书店文学小说年度之最。

作者简介

二战时,男孩戴维的妈妈得了重病。他强迫自己执行一套规定,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跟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单数糟,双数好,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双数……尽管他小心翼翼,可妈妈还是弃他而去。丧母的悲伤和痛楚,使戴维不能自已。父亲再婚所带来的惊愕和冲击,对继母及新生儿弟弟的嫉妒与憎恶…深深的幽怨在戴维的身边织就一个幻灵的诡境,他听见了书在说话。从小就和妈妈一起阅读的童话故事,迥异于常的白雪公主、小红帽、骑士罗兰……从黑夜里、从林地里召唤戴维,呼唤他进入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在那里,一切如同真实的人生道路,充满了险恶和重重难关。惟有不逃避、惟有肯原谅,惟有找到神奇国度里那本被遗忘的《失物之书》,戴维才能得到新生。

图书封面


 失物之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5条)

  •     《失物之书》这本书我去年就已经看完了,但是书的内容却一直逗留脑海挥之不去。喜欢勇敢的戴维,想到了一句话“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痛苦,那么即使生命里最小的快乐也会显得大一些”。因为戴维经历了足够多的痛苦才令他安然度过接下来的几十年,生离往往比死别更使人痛苦难捱,尽管最初戴维是带着心中的妒忌与愤怒离开了自己的世界,可是最后他幡然以几十倍的企盼与渴望重回了自己的世界。在我眼中《失物之书》应该算是记录我们在生命中漫步后留下的每一个印记的一本书,戴维的成长无疑是我最欣赏的,我喜欢一直不断超越自己人格的成长历程。最近留心了一下中国的哲学。道家思想认为:一个热诚的,悠游自在的,无畏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的理想性格。我觉得“多情总似无情物,情到浓时情转薄”繁华之极归于平淡,要想像道家一样随遇而安定要有像戴维一样大起大落的经历才可以吧。或许是我过于肤浅,总觉得一切仅靠佛家的自悟是很难想象的。。。读《失物之书》,虽然给不了一个可以参透生命的慧根赋予不了一种和静清寂的大智慧,却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向自己缺点发起挑战的勇敢者,一种不断努力缔造自己独特成长过程的伟大人格。希望自己像戴维一样成长,静静编制属于自己的《失物之书》
  •     有點黑暗?其實會讀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推薦這本書的人都是我很喜歡的。所以我猜測這本書應該也是我的STYLE.讀完過后呢。我覺得它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有很PERSONAL的,可以收藏的感覺。其實,它幾乎是一個童話,但是絕對不是寫給小孩子的童話。讀這本書是要有大人的角度和小孩子的心態的……好矛盾的一句話。但是事實如此。大人的角度是因為它是近于寓言的,你可以明顯的讀到它背后的潛臺詞。小孩的心態是因為他確實觸及到每個人的童年。或許不是那種甜蜜的無憂無慮的,但是確實是大家的童年。童年除了糖果與游戲以外應該還有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孤獨、恐懼的。大人的角度是因為它其中的淡淡的哀傷,包括故事中的親人的失去,單親家庭的重組,成長的悲哀,以及最后的人生的真理。小孩的心態是因為你要有小孩的好奇與單純去體味,雖然恐怖但是成長是人生的必經之路。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寫給成人的童話。當你以為作者要把你當作小孩子講充滿想象的童話的哄騙中,其實你是進入了他的另一個圈套,一個關于講述他的想法的圈套。那些被顛覆的《睡美人》《白雪公主》有些殘忍地撕碎你的期待,或許著實會讓你有些不爽。但是,誠如康諾利所言,他也許再也寫不出一本《失物之書》。他也許可以經營出更多結構更加嚴密,文字更加成熟,故事更加引人入勝的小說。但是卻沒有《失物之書》了。因為要一個驚悚小說家或者任何一位作家回到他的童年用這樣的語言作一次表達都是不容易的。更何況這樣的表達還是要表達一些關于成長本身的殘酷。讀厭倦了古典的愛恨情仇老舊主題,讀厭倦了近現代的關于封建、文化的思考,也不想翻看只可消遣一時的暢銷小說。或許你可以翻翻《失物之書》。它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也有讓人唏噓的成長,最后讀完是還是有一絲余味的。失物之書,我們究竟丟了什么呢?丟了什么又有丟棄童年讓人恐慌呢?
  •     201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便是这本《失物之书》——the book of lost things,读的第一本书是《王渔洋和康熙诗坛》,嗯,现在还没有看完,这世界总是这样,故事书永远更吸引人一些。很庆幸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读到这样一本书,不早也不晚,就在这个时候。儿时,所有的愤怒、不安、恐惧、嫉妒都应当存在,而成长便是穿越它们,温柔地看待这个世界,只要你想要,这个世界会给你爱,愤怒、不安、恐惧、嫉妒都只是拒绝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有时候它们能够摧毁一切,包括自己。开始的时候以为这会是一本诉说故事与现实的书,小男孩戴维“穿越”到了一个似曾相识可是却又与自己所读过的童话故事不怎么一样的世界当中,那里的小红帽会和狼一起生下路普这样的怪物,那里的白雪公主是一个小矮人们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肥硕的女人,而毒苹果根本与继母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充满阶级意识的小矮人给公主的……若是小时候读到这本书,吸引我的一定是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因为小时候的我也是那么喜欢读书,那么喜欢童话故事。作者康诺利是一个惊悚小说家,书中确实有很多让我这个胆小的人不敢在晚上看的东西,可是穿过那些邪恶的、荒谬的荆棘与危险之后,小男孩戴维的善良是那么的令人动容。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这本书与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在我脑海中重叠了起来,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感到恐惧、愤怒,那么我们还能找的到真正的自己和回家的路么?那个暴躁的小男孩到底能不能穿过所有的邪恶最终对这个世界温柔相待呢?这世界有时候会让我们沮丧,让我们气愤,让我们失去自己、穿过山与海去那个野兽出没的地方,我们的愤怒变成噩梦,就像书中的乔纳森•塔尔维召唤出要推翻它的狼人,而戴维心中最初的暴躁和恐惧则变成“兽”和其它的一些东西,还好,戴维最后战胜了它们,这些胜利让他成长,让他最后说出口的是“弟弟”而不是“乔治”,他最后选择的不是毁灭,而是保护。成长的道路上,一边是路普、恶搞侏儒、女猎手和荆棘,一边是守林人、小矮人和罗兰,有时候还有白雪公主、鹿女、弗莱彻……每个孩子都面临着选择,选择在恐惧面前的态度,是逃避还是战胜它,所有的暴风雨过后,这世界终究会展示温柔的一面,那是我们的眼睛变得温柔了。戴维最初在森林中遇见的那个守林人在戴维再次回去之后,被戴维认作是父亲,正是这个“父亲”最初保护了戴维,并守在这里等着他,守林人似乎知道一切,可是最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告诉戴维,他知道这条路总要他自己去走,自己跟他说的一切都没什么用,自己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去保护他。有趣的是在《野兽国》中也有一个父亲的形象,mark 在野兽国所遇到的野兽中的一个,不知道这可不可理解为,在孩子的恐惧与愤怒化解中,父亲永远扮演着一个很必要的角色。书中还有一个值得去注意的是罗兰,罗兰是个同性恋,是一个宗教的叛离者,可历史上的“圣骑士”罗兰,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其实“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最让我迷惑的一点是,书中一开始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书本,离开书本的控制,那些故事都是骗人的,可是最后一切又都回归到书中,回归到故事当中。戴维历经千辛万苦要去寻找的能让他回到他的世界当中的“失物之书”只是那个老国王的个人纪念册罢了,真正让戴维能够战胜扭曲人也就是那些所有不好的情绪的是他的爱,是他对弟弟的保护之念。戴维后来把所有的经历写了出来,成了一本书,给所有的孩子看,故事的创造者和所有者不再是那个扭曲人,而是戴维,那在故事和现实的缝隙中会不会还继续有其它的“扭曲人”存在呢?因为,故事从来都不会停止被创造,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跟我们见面,不同的人把它们写出来,不同的人把它们读出来亦或是表演出来,我们能相信的是什么?我们该相信的又是什么?其实,在书的开头,就已经有了答案——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的。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一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手里的中文版只到了第十一章,讲到贪吃的男孩再度遇到女巫,从此,再也没有人见到他。难得的一本翻译的还不错的小说,文字温柔细腻,将戴维小时候的心情与童话里的遭遇和故事都讲的很自然,有着娓娓道来的从容不迫。
      
      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一本让我如此着迷的翻译后的作品了,是对文字的挑剔,也有对当前快餐式翻译的不信任,我怎么能够接受那些生硬扭曲且一堆官话套话似的句子呢。还好,这本还不错,再之前一点的《江城》、《寻路中国》也是不错的,但我依旧相信,读原著会有不同的感觉,虽然我依旧对那些字母文字缺少敏感。
      
      我所能触到的中文版都截止于第二个童话故事的结束,但在这些暗黑的颠覆性的童话故事一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爱这书,又深了一层。但一切都戛然而止于不当止的一刻,如果在国内,我可以立刻买中文版来看,几个小时就能享受到后面故事里的奇思妙想。这里我也依旧有恃无恐,心想这样一本不算不出名的小书,翻翻这个小城里大大小小的书店和图书馆,英文版的,总能找得到的。
      
      我也真的去找了,但一无所获,只见到了作者的其他悬疑惊悚犯罪类的小说,看看封皮就没多少读的欲望,虽然《失物之书》里的暗黑,与那些小说绝非毫无关联。但我依旧只想看这一本,想看这本一开始就铺设了温柔而幽凉的底色的小书。
      
      二
      
      我喜欢书中对于书的描写,从一开篇起,作家就毫不吝啬于分享自己对书的感受:
      
      故事是活的。它们和人,和猫、狗活着的方式不一样。人活着,不论你在意还是不在意;而狗会使劲儿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没有对它十分注意的话。猫呢,如果跟人在一起习惯了,它们会很善于假装人根本不存在。不过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可故事就不同:它们活在讲述中。假如没有被人类的声音大声朗读过,没有被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毯子下面随着手电筒的光追寻过,它们在我们这个世界就不算真正地活过。它们像鸟嘴里的种子,只等掉落土中,或是写在纸上的歌谱,渴望乐器将它们变为音乐。它们静悄悄的,希望有机会露面。一旦有人开始读它们,它们就能带来变化。它们能在想像中生根,能改变读它们的人。故事想要被阅读,戴维的妈妈轻轻地说。它们需要被阅读,这就是它们拼命从它们的世界来到我们的世界的原因。它们希望我们赋予它们生命。
      
      喜欢读书的人,一定不陌生于这样的话,他们从小就听到了书的召唤,一直到他还爱书的那一刻;而读完一本书的快乐,也分明就是让那些文字、故事复活重现的快乐,那时,不仅仅是一个读者,也是一个创造者。
      
      书与书也是有不同的,当戴维搬家到罗斯家之后,他的书和罗斯家的书摆放一起的时候,新书与旧书,故事书以及知识书,他们也和人一样,各有性格呢:
      
      新来的书在以往那些旧书中间,看起来、听起来都极不舒服。他们露出吓人的样子,用含糊低沉的语调跟戴维讲话。那些老书用牛皮或革包装,其中一些书里的知识早就被遗忘了,或者因为科学和探索的进步发现了新的真理而使它们变成了错误的知识。装着这些旧知识的书从来也不认为它们已经贬值。它们现在不如故事书,因为一定程度上,故事是有意编造的、不真实的,而其他这些书生来就是为了更伟大的事的,是男人和女人们努力创造,用他们所知道的一切和他们对世界所有的认识来填满这些书。他们被误导了,他们曾作过的假想现在一文不值,这几乎是那些老书无法承受的事实。
      
      三
      
      但这一本书讲的是故事,从小听到大的故事:
      
      这些故事非常古老,跟人类一样古老,而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真的非常有力量。这是一些被束之高阁很久之后仍会在你脑中回响的书,它们既是对现实的逃避,又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现实。如此古老又如此奇特的是,它们得到一种独立于由它们占据的书页之外的存在。古老的传说与我们平行并存,妈妈曾经这样告诉戴维,可是有时候,隔绝两个世界的那堵墙变得薄而脆,于是两个世界开始相互混杂在一起。
      
      于是,故事展开了:
      
      在一则故事里,一位公主在巫士的诅咒之下,被迫夜晚跳舞白天沉睡,可是她没有得到王子或聪明的仆人的帮助而死去了,结果她的幽灵回来折磨那巫士,折磨得他自己跳进一个深渊,被里面的火烧死。
      
      一个小女孩,穿过森林的时候受到狼的威胁,当她逃离的时候,她遇到一个手持斧头的林中人。但在这个故事里,林中人不只是杀死了狼,也没有把女孩送回家,没有。他割下狼头,然后把女孩带回他的屋子--在树林最茂密、最阴暗的地方,他把女孩留在那儿,直到她长大嫁给他。尽管在被囚禁的这些年里,她从未停止过为父母而哭泣,但还是成了他的新娘,婚礼是由猫头鹰操办的。她还生了他的孩子,林中人把他们养大,教他们猎狼,和找寻在森林中迷路的人。他让他们杀掉男人,拿走他们口袋里值钱的东西,只留下女人交给他。
      
      童话向来是残忍的,惊心动魄。小时候只相信那些美好的,长大了才能看到那些血淋漓的真相。但对于真正爱童话的人来说,此时,同样爱不释手。
      
      我本以为,除了文字和感受和故事之外,这会是一个俗套的框架,似乎,也确实是个俗套的框架,在衣柜里完成穿越,在另一个奇幻的世界里披荆斩棘,呼唤正义和平阳光与爱,然后完成自我的成长。我还没有看完,但相信一定是这样的过程。但这依旧让我着迷,我想看他怎样颠覆童话里的形象,揭示出残忍,血腥,黑暗,最后又提炼出光明与希望,而这打了折扣的光,才更有力量。
      
      四
      
      作者约翰•康诺利来自爱尔兰,常见的简介对他真的是赞美有加:“才华洋溢,左手写惊悚,右手跨领域、跨类型书写,开创全新格局,使人惊艳赞叹”。也许他创作的不会成为经典,但这本《失物之书》在书的领域里,一定是很有特别的一本。
      
      手里还有的一本爱尔兰作家的小说,《PS:I LOVE YOU》,电影更出名,对电影里的爱尔兰风景印象深刻,再加上对门女生的推荐,也就在旧书店里淘到一本,随便翻翻。可惜,并没有顺利的淘到《THE BOOK OF LOST THINGS》。但爱尔兰文学的繁荣,却不容忽视,当然,这两位作家,都不是代表。
      
      翻翻爱尔兰文学的作家作品,简直要惊讶。许多打动过自己的名字,赫然贴着爱尔兰的标签,诗人如叶芝,小说家如乔伊斯,剧作家如贝克特,从《格列佛游记》到《维克菲尔德的牧师》,从《尤利西斯》到《等待戈多》,这真是有着与这个小小的国度极不相称的繁华。
      也正因此,我又一次动了心思,要不要顺便去一趟爱尔兰?
      
  •     还不错
  •     非常棒,黑童话啊。我给满分
  •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读的版本不对,总觉得结尾很仓促啊⊙﹏⊙
  •     很心疼戴维啊……失去妈妈的小孩真的好让人舍不得。感觉这书拍成电影会很不错哎,想到了潘神的迷宫和可爱的骨头…
  •     他越想到这些,就越不想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     每个故事都有生命,它如何成长取决于你如何读它。一本成人童话,过程奇幻惊险,结局平实有力。重拾失物的悲剧。
  •     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看了这部成人童话,如果五年前我就注册了豆瓣,那它一定是我第一个评论的。
  •     让我印象深刻,感触很深的一本童话故事,初二读的。刚买回来好像不是特别感兴趣,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来翻出来看,觉得很有意思,尤其在晚上看的时候,惊险刺激,但同时又很温暖。
  •     多给一颗星,给这个美好的下午,舒适的书店,和终于能够静心读完整本书的小时光。书很好,最后出乎意料地拨动心弦。
  •     你做那些事是因为你想做,没人能逼你作恶。你自己内心有恶,而又任其泛滥。人们总是放纵自己的邪恶。
  •     失物之书
  •     少年的奇幻冒险,既视感很强的黑暗童话,乙一有本《我所创造的怪物》故事风格很像,但这本更有灵气,或者说是一种赤裸残酷的纯真气息,大概与爱尔兰童话的熏陶有关。
  •     失物之书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是个暗黑童话改编,但是看到最后,才发现不是,这是一个救赎与牺牲,失去与接受的故事。 我觉得这本书,有讲到信仰,戴维不是认命,他是,不能允许自己,纵容心中的恶,良善者众多,世界大概还是美好的。像陌生人的微笑,像勇敢的仗义执言,或许有些鸡汤吧,但是,世界真的,就是由你我创造的,我们固然人微言轻,但对身边的,你比大佬腕们,更加重要 这本书还讲到二婚,二孩,二婚再离异,合就在一起,不合就分开,或许还是朋友,可能和是否爱过,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只是两人是否在一起,是否长久,还有比爱更艰巨的考验。分歧令世界多样化,全都一模一样,又有什么意思?怀抱敬畏之心,愿你一世平安顺遂。
  •     不好意思,我没太懂。小时候没懂,现在也没懂。中间故事在很长一段让我觉得无趣,为了猎奇而猎奇,反而无法刺激到我的神经。
  •       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的。
      这是毕加索的一句话,写在书的扉页上。还未开始故事之前,便已用铅笔,在旁边写下:喜欢。并用箭头指向了这句话。
      苍白虚弱的想象,是一无所用的东西。不过,恰恰是我崇拜的对象。
      
      这本书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故事的残忍与灰暗,但它又把这些残忍、灰暗与光明、美好巧妙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故事的结尾,戴维打败了心魔,接受了命运带来的人,从此过上了不怎么幸福,但又绝非不幸的生活。不过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所以结局最终走向美好,即使只是在一个虚幻的空间里。但那又如何,文字给人的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精神,本身就虚幻,就如同想象一样。
      
      如果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与故事里的戴维一般大,我也一定会恨死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甚至会恨死父亲。可惜,我长大了那么一点点,无可奈何地,我也同情继母、同情弟弟,而父亲不过也是人之常情。
      
      故事把成长幻化成一场冒险,就像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走进树洞的戴维看到了一个他偶感熟悉却又透着无比诡异的世界。那个世界的野兽、怪物远比不停嚷嚷“砍掉他的头”的红皇后恐怖,因为,那个世界的恶便是真实世界的恶,作者很努力的做到了这一点,用穿插的诡异故事和赤裸、恶心的物象描写。
      
      穿红斗篷的女孩儿与狼结合诞下的生物,从阴影里走出来、浑身满是粘液、长着利齿的巨大的“兽”,肥胖粗暴的白雪公主,企图谋杀公主的矮人,还有戴维的杀人事件。真是够了,这一个故事已经毁掉了那么多美好的童话,为何还要描写一个孩子的杀人事件?冷静的看一下,即使抽离了这个桥段,故事依然可以完整。
      
      这便是作者对于禁区的彻底打破吧。我们赞美创造,有时不妨也赞美一下毁灭。毁灭,往往是新生的开始。故事里的世界充满野蛮与杀戮,对成长的直接表示便是能从敌人的手中护下自己的生命。能够独自存活,便是长大最明显的标志。这样的“杀”预示着此后的戴维是充满着勇气走进国王的城堡的,同时,也是这样的成长让他有了走入扭曲人洞穴的力量。
      
      如果放到现实中来看,这样的“杀”可视为一种决绝,对伤害的一种决绝。“杀死”伤害意味着有了对抗它的力量,从此以后它们便不足为惧。
      
      和所有其他伟大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重点还是在于“嫉妒”与“爱”。这是一个只要人生存下去,便永远不会终止的话题。但这到底是一个童话故事,戴维从扭曲人的地洞里带出来的玻璃罐子里,装的是一个善良的灵魂。哥哥出卖了她,但她依旧爱着自己的哥哥。没有比原谅背叛更大的爱了吧!可是,如果女孩儿告诉戴维:我恨哥哥。戴维又将如何?国王抚摸着自己的《失物之书》,即使满心后悔但最后依旧不惜用满口谎言来换取想要的自由时,戴维是否还会如此决绝?“嫉妒”是一头比兽更可怕的恶魔!
      
      爱,能战胜一切。而爱,终不是从它处汲取,而是应由自己的本心而生。如此,方能平心静气,战无不胜。祝福所有的“孩子”,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     阿姨送给我看的,谢谢她
  •     毁童年的暗黑童话。
  •     好就好久没看到这么抓住我的书了。在言几又随手拿起来看,就被这个树洞里的黑暗森林吸引。刚合上书,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孩子们,其实也不是那么善良天真的吧,都有嫉妒,有贪婪,有藏在内心,和梦里的坏心眼,从接受,到纵容,再到试着改变,最后转化成爱。 太美好,太美好了。
  •     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一本书了,以后可以给我儿子看,一是一部男孩的成长史。童话真的很神奇,每个时间段读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     勇气,智慧和爱。
  •       如梦初醒
      
       拜以前经常被人扔在家里所赐,读了不少的书,书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轻小说、青春、侦探、历史文化、经济还有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书。但我也从来就没有自我定位为一个文艺青年。因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并没有像外人看来那么喜欢读书,自己看书往往是以前过于无聊而养成的一种习惯而已。看书很多时候一直是一心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得也不算太细致,也从未把看书多作为一种炫耀的本事(当然咯拿来侃倒是经常),反正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人。
      
       不过约翰康诺利的《失物之书》倒给了我另外一个理由。
      其实看书也会出现反噬。主人公戴维因为心中的恨意,被拉进了一个异空间,为了回去,他要找到国王,希望国王施以魔法是他回家。哟,好熟悉的情节,不正是《绿野仙踪》的翻版吗?当时就自以为是的猜想,这个国王一定只是徒有虚名,其实一点魔法都没有。这个猜测当然是可笑的。
      戴维的旅途甚至可以用血腥来形容。作者约翰康诺利几乎完全地颠覆了那些美好的童话故事。血腥、欲望、罪恶充斥在其中。而这些从某个角度看来,就像是男孩戴维内心的投射。戴维带着恨意看书,这个别样的空间里也充斥着而已。在这个世界里,“国王”的势力在一天天衰落。丑恶也在一天天蔓延。
      
      所幸戴维还是“回来”了。他学会了释然。小说里提到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王子如何惩处背叛他的仆人。戴维说,这太残忍了。也就是文章的这一段,预示了小说的结局。在故事的后半段,这个世界随着国王的死去而崩溃。自己从中该受到了一种《盗梦空间》的感觉。仿佛这又是一个梦的结束。当大地震动而裂开,这是末世的到来,还是旧纪元的毁灭和新纪元的开始?
      但小说仍未结束,戴维回到了现实。但当他老了之后,他又回来了,回到了这个和他曾经的古怪想象密切联系的世界,倒像是死前的回望,有像《魔戒》中霍比特人比尔博走上了前往西方的船板。那应该是人生的终结了。“回来啦?”猎人的话结束的整个故事,犹如天使引领着归家之人回到最初的怀抱。
      
      比较可惜的是,对于书中童话的反转,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冲击。大概因为文化氛围的不同吧。但小说的寓意,真的是非常的吸引人啊。
      
      2014-02-01
      
  •     感觉这故事就像风笛一样悠长。
  •     文字很精练,有淡淡的忧愁感。
  •     你做那些事是因为你想做。没人能逼你作恶。你自己内心有恶,而又任其泛滥,人们总是放纵自己的邪恶。
  •     看一个童话故事,居然看哭了。虽然《失物之书》中可见暗黑格林童话,潘神的迷宫二战隐喻,浮士德扭曲人契约的影子,但和这些黑色童话不一样,这其实是一个温馨的抒情故事。所有失去的,所有找回的,总有一段文字能感动你。
  •     初中最喜欢的一本书。
  •     黑暗的让我都忍不住咂舌,总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       两个世界,战争、杀戮、恐惧、妒恨,似乎哪个都不值得眷恋,这是本画面感很强的故事书,读起来并不累,道理不难懂,值得看一看。
      
  •     故事没有超出想象,但能让人心甘情愿一口气读完。// 即使那些不停不休重复着的程序,也不能够使她活下来。他后来一直在想,是不是哪个程序出错了,或者那天早上他数错了什么,或者他应该加上一个什么动作,兴许能够使状况有所改变。——反观自己也常这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最微末的迷信之上
  •     初中时看吓得够呛
  •     为什么感觉我读的不是完整版的,我要再看一遍
  •     一个欲望建立起的世界,一个男孩的成长
  •     这是一部成年童话,思考了爱与嫉妒,恐惧和勇气的微妙关系,自己如何有尊严的面对人生,很有意义。
  •     早些年我酷爱看黑童话,完全是青春期的好奇心使然。这本书绮丽奇幻,富冒险精神,一口气读完。多谢露露小姐借阅。
  •     看完了
  •     “中。假如没有被人类的声音大声朗读过,没有被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毯子下面随着手电筒的光追寻过,它们在我们这个世界就不算真正地活过。它们像鸟嘴里的种子,只等掉落土中,或是写在纸上的歌谱,渴望乐器将它们变为音乐。它们静悄悄的,希望有机会露面。一旦有人开始读它们,它们就能带来变化。它们能在想像中生根,能改变读它们的人。故事想要被阅读,戴维的妈妈轻轻地说。它们需要被阅读,这就是它们拼命从它们的世界来到我们的世界的原因。它们希望我们赋予它们生命。”
  •     感恩拥有,感激失去。但是,我想我们得允许有例外存在。
  •     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挣脱和克服自己内心的枷锁。
  •     @木糖醇 嗯,真的呢!可惜我还没有找到英文版的纸质书,只找到本电子书。
  •     三星半,一部反童话的童话,依旧只是一部童话而已,更现实和残忍,然而依旧只是童话。
  •     本书对传统童话故事进行一些黑化颠覆,还蛮有趣味。可是整体来说,叙事平淡,如同白开水一般。 主题思想倒不low。
  •       先来吐个槽。
      09年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的这本,设计太小清新了,还配上一些时下流行的推荐语,最讨厌这种宣传了。现在报刊和名家的书籍推荐语都很形式化,我已经习惯忽视了。
      还有附在前面的三篇书评,虽然都不咋地,但严锋那篇显然有学术态度,抽象思维较强。毛尖这个二流的青春语言作者,有那种要命的女性情调和形式感,她的文字都有那种扑面而来的弱智的表演感。至于寂地,我蛮看不起现下流行的那些漫画家的,清一色的小清新,唯一比较好的是年年,她的画比较大气。
      
      
      
      
      在英文版的内容介绍里,灰鹰说失物之书最根本核心的东西就是找到了小时候看故事时想要一页页往下翻的美好感觉,就是阅读快感。不过我感觉到的却是相反的,前面比较拖沓,或许我已经不适应童话的那种缓慢的节奏了,这段时间我找到的阅读快感来自盗墓笔记。
      
      不过我确实找到了童年的美好,因为作者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描写,非常流畅。特别是戴维的臆想强迫症,让我一下就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忆里。
      
      这本书毕竟不只是写给小孩看的,所以情节设计很有智力,慢慢深入的过程中成人读者也会享受到阅读快感。
      每个情节都让我意外。比如对罗兰的描写很正式,让读者直面了他的死亡,而不只是侧面描写。
      
      对戴维的成长写得很清晰,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
      
      结尾很棒,没有潦草结束。
      
      这不能叫黑暗童话,黑暗童话属于没智力只求新奇的小清新,它的逻辑不是黑暗童话那种天马行空,而是现实逻辑,作者对那些童话的解读显然是想教会孩子们直面现实,他的解读是内涵丰富的,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人世经验、他对现实的判断和理解。
      
      感觉它的每句话都掷地有声,完美流畅,难道是童话体裁的原因吗?
      
      
      
      “他更平静,更为别人着想了;更爱罗斯,更理解这个努力在戴维和爸爸这两个男人的生活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女人有多难了;对突然的声响和潜在的危险反应更快了,当然也就更懂得保护那些比他弱小的人,特别是他的异母弟弟乔治。”这是戴维成长后的变化——所以成长就是变得独立而内心强大、更加懂得爱、更懂得体谅他人吗?
      
      “在那儿,一生的光阴也不过是一瞬,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中天堂。”这句话还不大明白。
      
  •     故事只活在讲述人的口中
  •     小矮人消失在路的尽头,骑士长眠于爱人身旁,男孩领着妹妹走进了森林再也没有回来。小心啊,心里某个暗黑的洞穴会爬出枝枝蔓蔓,它们编织的故事正等待被阅读。
  •     厉害了
  •     故事的主角经过童话世界中,成长的小说
  •     温柔而有力,黑暗而光明,如此美丽,如此残酷。 在那个世界里,失去的终将回来,回到最初的怀抱
  •     前半部分几乎每个场景都有既视感,但是后面的匆匆读过,对童话及各种变形不太感兴趣 #日例#
  •     看了书评才懂 原来他就是国王啊。
  •     超级喜欢。
  •     一部给人勇气的不只是小孩子能看的黑暗系童话书。
  •     2017019:“”人们总是试图拥有一切,但让他们真正刻骨铭心的却是失去。“”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失去的更多、更快。前面被黑色血腥的经典童话再创作惊到了,但是作者张弛有序、淡定从容的叙事很吸引人,欲罢不能,滋生出噩梦也阻挡不住探险的旅程。正确的人生是正确选择的副产品,而真正的福利是每一次审视自己内心的机会,五星奉献给一个完美的结尾却不完美的结局。这么好的故事怎么没有拍成电影呢?
  •     真正意义上的黑暗童话,重重冒险之后收获的成长。如果拍成电影,导演一定要是蒂姆伯顿
  •        “这个世界不像他在书中读到的那样,在那个世界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你沿着路途坚持走出森林,就会获救。”其实唯一能拯救我们的人唯有自己,我们无法避过这个世界带来的伤害。小男孩戴维是个善良的孩子,一开始他对母亲的逝世疑惑、愤怒、痛苦,对继母的出现、弟弟的降临无法忍受,这些都不符合一个小孩对这个世界完美的愿望——感情的从一而终。进入到另一个奇幻空间后,他的遭遇愈加离奇、凶险(比起原来世界的战争),他开始不得不学会独立,他受到了一些帮助,也受到了一些迷惑,虽然嫉妒、憎恶的情绪被恶人利用,但他最终并没有铸成大错,那个在他耳边温柔鼓励他坚持的母亲的声音,我更觉得是来自戴维的内心深处,在历经了这么多的猜疑、恐慌后,他成长了。回到现实的戴维终于接受也释怀了母亲的逝世,接受了继母。真实的世界不曾改变也不由人左右,况且现实比起那趟异世的经历已是无比温暖,那些曾经介怀的,原来是我们可拥有的快乐。
      
  •     暗黑系童话,确定是儿童文学吗,我都看不太懂更何况是小孩子
  •     高一寒假来临之前看的,我只知道那年寒假很冷,我很痛苦,绝望。
  •     美丽的心灵 对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妈妈才一直在身边
  •     多想让Tim Burton来拍成电影的一个成长故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