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疯狂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
ISBN:9787562448600
作者:玛雅•郝芭琪
页数:380页

章节摘录

  第二部分  羊人  1978年  我不上床睡觉,实在是不想睡。父母总是按时就寝,他们说,要是我不想睡觉也没关系,不过不准跑出房间。我四岁了,喜欢彻夜不眠、轻声地唱歌、四处张望。清醒的状态让我有安全感。  白天,我像一只蝙蝠沉浸在梦乡,百叶窗关得严严实实。然后父母下班回家,我听见他们打开房门,于是冲进耀眼的灯光中,飞跑着穿越过道,尖叫声足以唤醒夜幕中那些逝去的灵魂。  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我高喊。我们一起跳芭蕾!一起读书!赛跑!别告诉我做什么,离我远点。讨厌你们,你们一点都不好玩,你们从来不让我做想做的事情,我想去剧院!我要小望远镜!我会成为一个探险家!我不在乎把屋子都踩满泥巴,我们再买只狗嘛!我要只爱尔兰猎犬,要只骆驼!要复活节的衣服!我要去滑冰!嗯,就现在!车钥匙在哪里?我当然会开车!哼,睡觉就睡觉!我才不在乎呢!  我砰地关上房门,扑到床上,脚不停地蹬,大喊大叫。觉得玩腻了,就开始读书,用最大的嗓门吼叫。  “我不在乎。”皮埃尔说。  狮子说:“那么,我会吃了你。”  “我不在乎!”皮埃尔说。  这是我最喜欢看的莫里斯?桑达克的书。我和想象世界中的朋友们一起絮絮叨叨,苏茜、萨奇、莎薇和辛迪。他们把秘密告诉我,陪我度过漫漫长夜。我警惕地注视四周,守卫着城堡,因为可怕的怪物会伺机猛扑过来杀掉我。我整夜自言自语,编写剧本,并饰演里面的主角,其他角色由我收集的一千个瓷娃娃来扮演,我每天两次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必须把它们弄干净并摆放在神奇的地方,不然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暴虐的伊朗王,他就藏在床下,一不小心就会跳出来把我夹在胳膊下带走的。  我把衣服穿好,门外或许是漆黑一片。我走到衣橱边,拿出件套头衫和白色衬衣,从梳妆台里掏出白色袜子和白色内衣,找到最喜欢的凉鞋,穿戴停当。动作很轻盈,不然父母就会听见。我把鞋带系了双结,这样就不会因为踩着鞋带而跌倒了。我手足并用,轻轻地在房间的地毯上向前爬行。最后停下来,在房间中央的地板上躺下来,望着房间的大门,担心会有紧急情况发生。我双脚交叉,双手合抱放在胸前,闭上双眼好像睡着了,又或者死去了。  “妈妈!”我在她的耳边高声呼喊,推着她的肩膀。周围黑漆漆的,我穿着白色的睡衣钻进父母的卧室里,像一个深夜的幽灵。  “妈妈!”我继续叫喊,我摇晃着她的身体,脚尖像安装了弹簧似的上蹿下跳,把身子靠着她,嘴巴贴在她的耳朵边上,“妈妈,我有话要给你说。”  “怎么啦?”她咕哝了一声,睁开一只眼睛。  “是羊人,”我低声说,声音带着激动和不安,“他在我的房间里。他是趁我睡着的时候进来的,你得把他弄出去。我睡不着,你能给我讲故事吗?”我跳了起来,身子撞在床头的茶几上,“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吗?我想做个蛋糕;明天不能去学校了,我怕杰姬老师,她对我们又吼又叫,她不喜欢我;妈妈,羊人,你明天非得去上班吗?你能给我讲故事吗?”  “玛雅,现在是深更半夜呢,”她边说边用手肘撑起身子来,身边是我父亲雷鸣般的鼾声,“我们明天一起读故事,好吗?”  “我不能回房间去!”我尖叫着在父母的卧室里打转,“羊人会抓到我!我们可以做小甜饼嘛!我想买匹马,灰色的那种!我想去海滩,去捡贝壳,我们可以去海滩吗?我保证很快就去睡……”  母亲的双腿从床沿边垂下来,她抱住我的双肩:“亲爱的,安静下来,好吗?乖乖的安静下来。”  我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脑袋转来转去。  “你想对我说什么?”她问,“一件事就好,告诉我你想说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是羊人,”我说,泪水夺眶而出,“可是妈妈,我不能……”  “嘘……”她把我抱起来回到楼下的客厅里,这是她惯用的方法。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让这一切慢慢舒缓下来。不过我还是心神不宁,把下巴放在她的肩头,啜泣着,嘴里还在咕哝。  每个人都要走了,你会忘记把我带上的,我会走丢的,我会被关在杂货店里,那里的人不放我出来。要是我的卧室里面有蛇,我该怎么办?为什么羊人老呆在那里不走?要是不完美该怎么办?要是很吓人该怎么办?你和爸爸死掉了怎么办?谁来照顾我?你会把我送给别人吗?我不想你把我送走,我要当个警察,警察为什么总带着棍子

名人推荐

《纽约时报》、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书 全球销量超过1 000 000册 入选“普利策奖” 《纽约时报》《魅力》《华盛顿邮报》《波士顿凤凰城报》《出版人周刊》等众多媒体报道的美女作家 最具心灵震撼力的惊悚故事 揭秘一个人疯狂的内心世界 常人难以理解的奇异行为。 玛雅•郝芭琪是一位文字的艺术大师:幽默、善于表达而又不缺乏自省。她也是——如她在书中所述——一位无法治愈的精神病患者。——《纽约时报》 抑郁使她沉默,狂躁则席卷了她的大脑产生了闪亮的文字,但是却在她能记录下来之前破裂成为碎片,只有乏味的早间药物(一次21片)才能使她捕获这些文字并记在纸上。——《纽约时报》 震撼!即使是对食物和体重有着健康态度的人也一定会对这样一个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产生共鸣。——时尚杂志《魅力》 玛雅•郝芭琪的新自传《疯狂》让人不安地窥视到她的内心世界。 ——《华盛顿邮报》 郝芭琪不时显现的才华也许会使人愤怒,也许会使人惊奇,这取决于你的口味。——《波士顿凤凰城报》 她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过也许她可以和这样的生活和平共处。 ——《出版人周刊》 就像一部悬念永远也不会停止的恐怖电影,通过一幕又一幕的暴食、吸毒和滥交,作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书目》 模糊的想象和回忆用文字表达的如此透彻,反而使得与疾病的各种抗争真实可见。 ——《柯克斯评论》 作者对自己与躁郁症精神错乱英勇斗争的描述,以及对自己奇异行为的坦诚和洞察,使她的故事节奏紧凑、动人肺腑。——《故事圈评论》

内容概要

玛雅•郝芭琪,普利策提名畅销书作家、屡获殊荣的记者,在美国众多大学教授写作和文学。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畅销不衰。她和她的丈夫住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

书籍目录

序言自残1994年11月5日第一部分羊人1978年他们知道什么1979年抑郁1981年祈祷1983年食物1984年炉子下的酒瓶1985年崩溃1988年逃跑密歇根,1989年明尼阿波利斯1990年加利福尼亚1990年明尼阿波利斯1991年华盛顿1992年1993年1994年病情全面发作1995年第二部分新生活1996年诊断1997年4月病情发作1997年7月,上午9点47病区同一天旅行1998年1月轻度狂躁1998年7月杰瑞1998年夏末治疗1999年渐失平衡1999年冬疯子肖恩2000年6月边境线俄勒冈州2000年8月日间治疗2000年8月底阁楼,地下室2000年秋情人节2001年重返生活2001年夏杰夫2001年秋美好生活2002年夏杂志社2002年11月2003年秋第三部分失去的日子第一次入院治疗2004年1月第二次入院治疗2004年4月第三次入院治疗2004年7月第四次入院治疗2004年10月第五次入院治疗2005年1月第六次入院治疗2005年4月第七次入院治疗2005年7月出院2005年8月第四部分2006年秋2006年冬2007年春2007年夏尾声数字躁郁症致谢我的数字躁郁症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000册,入选“普利策奖”《纽约时报》《魅力》《华盛顿邮报》《波士顿凤凰城报》《出版人周刊》等众多媒体报道的美女作家最具心灵震撼力的惊悚故事!揭秘一个人疯狂的内心世界,常人难以理解的奇异行为!玛雅·郝芭琪一个性感美丽的美国丽人,四岁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失眠、因害怕阳光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所有的窗帘,十岁开始酗酒、暴食,十几岁开始吸毒、滥交;二十几岁被确诊躁郁症,躺在自己的公寓浴缸中用刀切割着自己的身体;狂躁不安的她一次次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电击治疗;她经常在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男人的床上,而其中一个竟然成为了她的老公。可这样的婚姻是短暂的,她背着老公,和一个偶遇的男人去墨西哥历险,一路陪伴她的是大麻、酒、精神药片和无休止的性爱。这样一个颓废的女人,这样一个疯狂的女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这样一个性感的女人,这样一个生活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女人,她的人生究竟还有那些令人震惊的故事呢?玛雅·郝芭琪是一位文字的艺术大师:幽默、善于表达而又不缺乏自省。她也是——如她在书中所述——一位无法治愈的精神病患者。——《纽约时报》抑郁使她沉默,狂躁则席卷了她的大脑产生了闪亮的文字,但是却在她能记录下来之前破裂成为碎片,只有乏味的早间药物(一次21片)才能使她捕获这些文字并记在纸上。——《纽约时报》震撼!即使是对食物和体重有着健康态度的人也一定会对这样一个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产生共鸣。——时尚杂志《魅力》玛雅·郝芭琪的新自传《疯狂》让人不安地窥视到她的内心世界。——《华盛顿邮报》郝芭琪不时显现的才华也许会使人愤怒,也许会使人惊奇,这取决于你的口味。——《波士顿凤凰城报》她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过也许她可以和这样的生活和平共处。——《出版人周刊》就像一部悬念永远也不会停止的恐怖电影,通过一幕又一幕的暴食、吸毒和滥交,作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书目》模糊的想象和回忆用文字表达的如此透彻,反而使得与疾病的各种抗争真实可见。——《柯克斯评论》作者对自己与躁郁症精神错乱英勇斗争的描述,以及对自己奇异行为的坦诚和洞察,使她的故事节奏紧凑、动人肺腑。——《故事圈评论》

作者简介

《纽约时报》、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书
全球销量超过1 000 000册
入选“普利策奖”
《纽约时报》《魅力》《华盛顿邮报》《波士顿凤凰城报》《出版人周刊》等众多媒体报道的美女作家
最具心灵震撼力的惊悚故事 揭秘一个人疯狂的内心世界 常人难以理解的奇异行为。
玛雅•郝芭琪是一位文字的艺术大师:幽默、善于表达而又不缺乏自省。她也是——如她在书中所述——一位无法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纽约时报》
抑郁使她沉默,狂躁则席卷了她的大脑产生了闪亮的文字,但是却在她能记录下来之前破裂成为碎片,只有乏味的早间药物(一次21片)才能使她捕获这些文字并记在纸上。
——《纽约时报》
震撼!即使是对食物和体重有着健康态度的人也一定会对这样一个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产生共鸣。
——时尚杂志《魅力》
玛雅•郝芭琪的新自传《疯狂》让人不安地窥视到她的内心世界。 ——《华盛顿邮报》
郝芭琪不时显现的才华也许会使人愤怒,也许会使人惊奇,这取决于你的口味。
——《波士顿凤凰城报》
她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过也许她可以和这样的生活和平共处。
——《出版人周刊》
就像一部悬念永远也不会停止的恐怖电影,通过一幕又一幕的暴食、吸毒和滥交,作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书目》
模糊的想象和回忆用文字表达的如此透彻,反而使得与疾病的各种抗争真实可见。
——《柯克斯评论》
作者对自己与躁郁症精神错乱英勇斗争的描述,以及对自己奇异行为的坦诚和洞察,使她的故事节奏紧凑、动人肺腑。
——《故事圈评论》
内容简介
玛雅 郝芭琪一个性感美丽的美国丽人, 四岁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失眠、因害怕阳光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所有的窗帘,十岁开始酗酒、暴食,十几岁开始吸毒、滥交——为了换取毒品,而用自己的身体和一个个小混混在地下室中昏天黑地的做爱。
二十几岁被确诊躁郁症,躺在自己的公寓浴缸中用刀切割着自己的身体;狂躁不安的她一次次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电击治疗;她经常在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男人的床上,而其中一个竟然成为了她的老公。可这样的婚姻是短暂的,她背着老公,和一个偶遇的男人去墨西哥历险,一路陪伴她的是大麻、酒、精神药片和无休止的性爱。
这样一个颓废的女人,这样一个疯狂的女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这样一个性感的女人,这样一个生活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女人,她的人生究竟还有那些令人震惊的故事呢?
一个在疯狂中抗争、在沉醉中自省、在沉沦中自我救赎、在绝望时呐喊、在穷途末路时一鸣惊人的真实故事!作者用手术刀式自我解剖的文字、自我嘲讽的语气,通过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动人心魄的场景——自残、绝食、吸毒、滥交、穷困潦倒与无数次送医急救——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躁郁症患者疯狂灵魂的深处……

图书封面


 疯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1978年我不上床睡觉,实在是不想睡。父母总是按时就寝,他们说,要是我不想睡觉也没关系,不过不准跑出房间。我四岁了,喜欢彻夜不眠、轻声地唱歌、四处张望。清醒的状态让我有安全感。白天,我像一只蝙蝠沉浸在梦乡,百叶窗关得严严实实。然后父母下班回家,我听见他们打开房门,于是冲进耀眼的灯光中,飞跑着穿越过道,尖叫声足以唤醒夜幕中那些逝去的灵魂。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我高喊。我们一起跳芭蕾!一起读书!赛跑!别告诉我做什么,离我远点。讨厌你们,你们一点都不好玩,你们从来不让我做想做的事情,我想去剧院!我要小望远镜!我会成为一个探险家!我不在乎把屋子都踩满泥巴,我们再买只狗嘛!我要只爱尔兰猎犬,要只骆驼!要复活节的衣服!我要去滑冰!嗯,就现在!车钥匙在哪里?我当然会开车!哼,睡觉就睡觉!我才不在乎呢!我砰地关上房门,扑到床上,脚不停地蹬,大喊大叫。觉得玩腻了,就开始读书,用最大的嗓门吼叫。“我不在乎。”皮埃尔说。狮子说:“那么,我会吃了你。”“我不在乎!”皮埃尔说。这是我最喜欢看的莫里斯•桑达克的书。我和想象世界中的朋友们一起絮絮叨叨,苏茜、萨奇、莎薇和辛迪。他们把秘密告诉我,陪我度过漫漫长夜。我警惕地注视四周,守卫着城堡,因为可怕的怪物会伺机猛扑过来杀掉我。我整夜自言自语,编写剧本,并饰演里面的主角,其他角色由我收集的一千个瓷娃娃来扮演,我每天两次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必须把它们弄干净并摆放在神奇的地方,不然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暴虐的伊朗王,他就藏在床下,一不小心就会跳出来把我夹在胳膊下带走的。我把衣服穿好,门外或许是漆黑一片。我走到衣橱边,拿出件套头衫和白色衬衣,从梳妆台里掏出白色袜子和白色内衣,找到最喜欢的凉鞋,穿戴停当。动作很轻盈,不然父母就会听见。我把鞋带系了双结,这样就不会因为踩着鞋带而跌倒了。我手足并用,轻轻地在房间的地毯上向前爬行。最后停下来,在房间中央的地板上躺下来,望着房间的大门,担心会有紧急情况发生。我双脚交叉,双手合抱放在胸前,闭上双眼好像睡着了,又或者死去了。“妈妈!”我在她的耳边高声呼喊,推着她的肩膀。周围黑漆漆的,我穿着白色的睡衣钻进父母的卧室里,像一个深夜的幽灵。“妈妈!”我继续叫喊,我摇晃着她的身体,脚尖像安装了弹簧似的上蹿下跳,把身子靠着她,嘴巴贴在她的耳朵边上,“妈妈,我有话要给你说。”“怎么啦?”她咕哝了一声,睁开一只眼睛。“是羊人,”我低声说,声音带着激动和不安,“他在我的房间里。他是趁我睡着的时候进来的,你得把他弄出去。我睡不着,你能给我讲故事吗?”我跳了起来,身子撞在床头的茶几上,“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吗?我想做个蛋糕;明天不能去学校了,我怕杰姬老师,她对我们又吼又叫,她不喜欢我;妈妈,羊人,你明天非得去上班吗?你能给我讲故事吗?”“玛雅,现在是深更半夜呢,”她边说边用手肘撑起身子来,身边是我父亲雷鸣般的鼾声,“我们明天一起读故事,好吗?”“我不能回房间去!”我尖叫着在父母的卧室里打转,“羊人会抓到我!我们可以做小甜饼嘛!我想买匹马,灰色的那种!我想去海滩,去捡贝壳,我们可以去海滩吗?我保证很快就去睡……”母亲的双腿从床沿边垂下来,她抱住我的双肩:“亲爱的,安静下来,好吗?乖乖的安静下来。”我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脑袋转来转去。“你想对我说什么?”她问,“一件事就好,告诉我你想说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羊人,”我说,泪水夺眶而出,“可是妈妈,我不能……”“嘘……”她把我抱起来回到楼下的客厅里,这是她惯用的方法。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让这一切慢慢舒缓下来。不过我还是心神不宁,把下巴放在她的肩头,啜泣着,嘴里还在咕哝。每个人都要走了,你会忘记把我带上的,我会走丢的,我会被关在杂货店里,那里的人不放我出来。要是我的卧室里面有蛇,我该怎么办?为什么羊人老呆在那里不走?要是不完美该怎么办?要是很吓人该怎么办?你和爸爸死掉了怎么办?谁来照顾我?你会把我送给别人吗?我不想你把我送走,我要当个警察,警察为什么总带着棍子……“玛雅,安静点,别害怕,一切都会好的。”我要去看外婆,我们去看外婆吧,我想出去在院子里面玩,为什么天黑了就不能在院子里玩呢,我要去看月亮……她抱着我在客厅里来回地走,我越来越焦躁不安,不时感到绝望、兴奋,最后挣脱了母亲的束缚开始飞奔,在房间里跑圈,她在身后追我。我跌倒在地,身上穿着睡袍在地板上爬行,哭泣着,用拳头捶打着地板。“我在这儿,”她说,“亲爱的,我在这儿。”我抽泣着,呼吸由于哽咽而不顺畅,我叹着气。她在这儿。她就在这儿。她把我抱起来带到浴室,打开浴缸的水龙头。听着水声,我在她的腿上乱动,蹬着脚、尖叫着、大笑着、呼喊着。我不能回到房间,那里有羊人,我要开个聚会,圣诞节什么时候到啊,我要住在树屋上面,要是我掉进海里淹死怎么办,死了之后我会去哪里……她帮我脱下睡袍,把我放进浴缸里,突然之间一切都安静下来。泡在水里的感觉很好,让人有种安全感。她跪在浴缸边,我坐在浴缸的水中,只把脑袋探出水面。她开始讲故事,我慢慢平息下来,不再是个难以管束的小孩子。我在水里上下动着身子,温暖的水波抚摸着身体。四肢在水中漂浮着,嘈杂的声响和飞驰的思绪慢慢停止了,也许他们也累了,在脑袋里打着呵欠,动作迟缓。脑子里像是被塞满了白色的棉花,听得见低沉的嗡嗡声,然后慢慢沉重起来,唯一分辨得清的是身边的水和母亲说话的声音。  回到床上,她用被子把我裹得紧紧的,胳膊、腿和手脚都盖在被子里面,免得它们又会疯狂地飞出被窝。看来今晚羊人是不会来了。母亲坐在床边轻轻摩挲着我的头发,我呆在被子里活像包装好的货物。我是条躲在茧里的毛毛虫,又或者是个鸡蛋。  她陪伴我一直到黎明时分,我甜甜地睡着了。  他们知道什么他们知道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说我生活在自己的脑袋里,他们这样说倒还算客气。我疯了,其他的孩子这样说,一边贴着脑袋瓜转动着手指头,布谷!布谷!他们说。我和他们一起大笑,翻动眼珠,装出一副疯子的表情。我手舞足蹈,用肢体语言表明听懂了他们的玩笑话。真的能听懂,我不是疯子。每次在托儿所或者学校情绪爆发的时候,他们就会这样做,而我则发疯似的跑来跑去,像疯子一样大笑,语无伦次,思维赶不上喃喃自语的步伐,脑子里思绪倾泻而出,语句如潮水般奔流不息;有时候我会突然怒火冲天,难以控制自己痛苦的泪水,用拳头敲打脑袋、课桌和膝盖,然后猛然抬头,发现大家都目瞪口呆。我马上装出心情愉悦的样子,绽放出最快乐的笑容,告诉他们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我可不是那样的人,于是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  我躺在床上,听着父母在另一个房间高声地争吵。他们总是这样,吵吵嚷嚷,还砸东西。  “你个婊子养的(砰)。看看你把我的生活糟蹋成什么样子了!(砰,哗啦,砰)”  当他们不吵架的时候,我们是温馨惬意的一家三口,欢乐的笑声不断。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彼此拥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不得而知。在争吵和疯狂之间短暂的间歇,脑海也得不到片刻的安宁。  于是,我开始有了麻木的感觉。这个奇怪的感觉日夜相随,对周围世界的关注慢慢变得迟钝起来,嗡嗡的声响在脑袋里落脚生根。远处,人们的说话声试着向我靠近,而我把他们都赶走了。耳朵里像是灌满了水,注意力都集中在头脑里嗡嗡的声响上。  我活在自己的头颅中,那里像一个小小的洞穴,我蜷缩起身子钻了进去。头颅以下的整个身体漂浮在空中无牵无挂,有种翩翩然向下跌入深渊的感觉。闭上双眼,灵魂在虚幻中飞入太虚,任由身心放纵。  双脚在飞翔,我讨厌双脚飞翔的感觉,于是坐起身子,伸出手,试着去抓住它们。周围漆黑一片,圆瞪的眼睛看着远处微弱的一道光线从房门下面的缝隙中偷偷钻进来。  光线开始移动,时断时续、若隐若现,我想让光线停止,于是皱着眉头瞪着它。心跳逐渐加速,我躲在床上一动不动,紧拽住双脚。光线爬过地板,慢慢地朝卧室的床前进。我静止不动,试着用思绪拦住光线的去路,希望它停下来,但是没有用。那道光线穿过紫色的地毯,我几乎就要尖叫起来,张大了嘴巴,听见自己仿佛在说着什么,但是不知道文字的内容,也不清楚谁是发言者。或许是脑子里那个小人在说话吧?嗯,就这么决定了。我突然觉得真的有个小人在脑子里面。  ……
  •     从序言的第一句话开始,“那就是二十岁的我,躺在明尼阿波利斯公寓间的浴室里,神情麻木、神志不清;手拿着刀子在自己的胳膊上静心雕琢着——那是一片叶子和一条蛇的图案。”就从这句十足回忆口吻的描写开始,这本书就开始了一场急速奔跑的叙述,显得有点失去节奏,即使有舒缓也不过是为了下一段疾奔而做的大口喘息。在这场叙述中,患有躁郁症的作者几乎完全以自我视角讲述,同时又将所有的叙述指向自己疯狂的内心和狂躁的外表,虽然时有事物和谈话的描写,却也离不开“我”和“我的情绪”。其实这本半自传的小说更多的是自传性质。作者玛雅-郝芭琪以记忆片段的形式记述了自己从1994年到2007年约13年的患病史。从医学角度,几乎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作一本文笔斐然的病例。书中对躁郁症患者的内心和行为做了详尽的描述,精神科的医生真应该好好读一读,那样才能了解他们是怎样误解了自己的病人。2000年8月的一天,二十六岁的玛雅-郝芭琪以每小时110英里的速度驾着一辆车穿行在俄勒冈州的某条马路上。她不知道自己要去何处,也没有任何目的,更没有丝毫高速疾驰的恐惧。处在狂躁状态的她正在试图弄清楚自己混乱的思绪里究竟是些什么东西。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她仅仅意识到,如果拿每小时110英里的驾车速度和她的思绪速度相比,这次高速驾车一点也不危险。无法停止狂躁不安的思绪是躁郁症躁郁症发作的一个极端。你只有不停的思想,把脑海中的幻想从一个离奇的画面高速切换到另一个画面,而丝毫没有疲倦的感觉,甚至失去肉体的感觉,直到像20岁的玛雅一样拿起刀子在手臂上作画。当你从病床上醒过来,躁郁症的另一个极端可能已经悄然而至了。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却不仅仅是普通的情绪忧郁,而是生理上的失语和思维缓滞。即使你的亲人朋友一字一句地微笑着讲话,你的思维依然拉在后面,不知所云,画面和声音的意义消失了。玛雅十几年的生活几乎就是狂躁和抑郁的波浪线。疯狂消沉疯狂消沉。不断重复,再不断重复。或许,多年后再将这段碎片般的生活拼凑起来观看,很容易就看到了这么一个几何曲线,但沉溺其中的玛雅却浑然不觉。从毫无理智地淹没在疯狂之浪到最终与疯狂冷静相对,玛雅经历了十多年的反复挣扎。在这期间,连医生都无法准确区分躁郁的病理状态和正常心态,被疯狂之魔占领的玛雅又怎能理解?她只能在痛苦中渐渐明白,日日夜夜加班的工作狂正是狂躁的另一幅面孔,和半夜驾车去酒吧勾引男人疯狂做爱没有区别。那种为爱情而日夜兴奋地持续快乐,和那用七瓶伏特加才能赶走的抑郁正是亲弟兄。在这本书的内容简介中这样写到:“作者用手术刀式自我解剖的文字、自我嘲讽的语气,通过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动人心魄的场景——自残、绝食、吸毒、滥交、穷困潦倒与无数次送医急救——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躁郁症患者疯狂灵魂的深处……”我以为,这一简介只达到了低级文案的水平,所谓“自残、绝食、吸毒、滥交、穷困潦倒”不过起到了标题党的效果。如果读者真是为猎奇和刺激而翻开这本书,大概多会感到失望。玛雅对自己病症和内心的记录并为刻意追求感官效果,也没有用过多的细节挖掘深处,而多是以快速的笔触掠过身体和内心的疯狂,几乎可以说,她是用110英里每小时的回忆来叙述疯狂。那些遗忘的片段九让它自然的消失吧,那些凌乱无序的回忆就让它依然零乱无序吧。这本回忆录只需感受和体验,而承担不起过多的沉思和分析。这一切,从形式到内容,都如同那些毫无节奏和狂躁青春。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玛雅十几年的躁郁症疯狂史就像是我们放大延长了的青春期。无法停止的思绪,风吹草动就暴躁不安,自以为是的伤春悲秋。也曾倒在酒瓶堆里胡言乱语,也曾从早到晚疯狂表达。甚至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拿起刀子在手臂上作图,在墙壁上刻字,把燃烧的烟头使劲按在手背上。这些疯狂的举动正如躁郁症的反反复复,一切皆因无法认识生活的残缺而不惜代价地追求完美。直到满身伤痕如玛雅,才逐渐明白,完美不存在,越是刻意越是慌张,越是用力越是抓不住。在《疯狂》的结尾一章中,玛雅已能够在药物和自我调节的帮助下平静生活,尽管疯狂依然可能重新来袭,但她已经可以坦然地告诉自己:“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包括精神疾病,难以捉摸的病情摧残着我们的躯体,给我们带来快乐和伤害,让我们难以同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我们慢慢会适应这样的生活,尽管疑虑重重,但我们无可选择,唯有勇敢面对。”不正如此吗?生活本就残缺,青春本就疯狂。诗人总说爱情是病,其实什么样的青春都是病,做梦时病,理想也是病。你要与它们和解。最后想说的是,《疯狂》一书值得一看。从艺术上讲,节奏的失控和过多浮于表层的重复描写让它算不得一本好小说。但它原本就是一部记录躁郁反复的疯狂史,因此,它称得上一本独特漂亮的心理自传。PS: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     随着第一声啼哭,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成为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个。人是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多一个你,少一个他,不会改变什么,舞照跳,地球也照常转动。可却又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经历在远处等着你,或许是现在,也或许是在未来。人的苦难、痛苦源自于从第一次开始有我的概念开始,对于世界的认知,虽然我们创造了无比的人类文明,却也为个人带来了思想上的苦难和困惑。曾经在想,是否动物也会抑郁,也会焦虑。我指的当然不是本能的反应,而是经过思考的结果。当被捕食的动物,发现潜在的危险时,它会本能地作出跑或者战斗的反应,此时它是焦虑的。可人,在痛苦的情绪中煎熬则大多源于思考。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遗传性的精神疾病。这是先天决定的,所以,一旦遇到诱发的因素,就会发病。玛雅,我们的作者就是这样的人。她有家族的遗传史,叔父、父亲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精神疾病,例如躁郁症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体验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有点类似于吸毒的感受(从书中得出的模糊结论)。而由此导致的抑郁,更是一种精神毒药,不仅消耗了生命,而且侵蚀着灵魂。对于我们健康的人来说,无法从自身的感官和认知中体验这种情绪,从而让我们对于这些身患精神疾病的人缺乏同理心。虽然一个生命对于人类群体而言最普通不过,可对与个体而言则意味着全部。既然我们无法亲身体验,那么希望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理解和我们一样对生命、对生活充满渴望的人们。让我们多一点同理心,至少,当我们在遇到这样对人时,不再投以畏惧、恐惧,甚至是鄙夷的目光。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卖病
  •     首先向作者致敬,身患严重躁郁症的她除了年复一年有规律地要受极端狂躁和抑郁情绪的交替折磨外,还能坚持自己的兴趣、特长,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病情、感受都记录下来,用美轮美奂的文字呈献给读者,实属不易! 她把握住了命运赋予她的痛苦折磨中极少的可以转化为财富的机遇,有多少和她同样遭遇的人,一辈子都仅仅被无情的病魔包围着,无法喘息,而她却利用了这如影随形的病魔成就了自己的作者生涯。她是不自由的,她也是自由的;她是不幸的,她也是幸运的。 书中主要讲作者自己何时发病、什么情况会导致发病以及发病时的种种感受和行为,想基础了解躁郁症病人病情的推荐阅读。但文中没有对治疗和病理做太多描述,毕竟作者不是医生,只能从病人角度谈感受,所以想从医生角度了解如何治疗的人就不必看了。
  •     我觉得作者值得同情、也确实难得有勇气对世人如此分享自己,她所从事的任何职业都无可厚非,唯有……在大学教书这点,让我不寒而栗。她这么一个有缺憾的天才是否会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会对学生精神状态和人生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呢?
  •     文章词语多次反复重复,感觉译者语言匮乏和有时会出现所译之句不是地道的中文,读起来不够流畅。这对原著描写会大打折扣。。。。有些遗憾。。。
  •     揭秘被扭曲的心灵看后让人感叹让人哭泣
  •     我喜欢敢于自我书写的作者,比如玛雅,比如柳美里。她们的境遇就算是到了最边缘的地步,也给人一种生命力。
  •     疯狂而真实在晚上看的时候真有发疯的感觉
  •     还是好好写畅销书吧,这位作者
  •     自省
  •     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书? 一、有其研究价值,就像在看动物园里最珍奇的物种。 二、作者想要回顾,分析过去。 文字的驾驭力很好,但是我却不想再看下去。
  •     曾经试着去描述一个精神病人 但我不曾采访过他们 所以不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揣测在每个人的观念里 所有东西都拥有自己的逻辑 在外人看来再不可理喻的东西也可顺理成章 但是那个世界真的难以捉摸 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 原来这就是疯狂 原来那个世界离我并不遥远 我压根不需要去揣测别人的想法 从小的成长经历到视角观念 我还是会随时随地陷入那种令我鄙夷的疯狂当中 也终于明白原来这只是病了而已 也终于知道它叫双相感情障碍症 也终于知道日后都要和她友好相处 你好 亲爱的躁郁症
  •     我很感动,感想也很多
  •     躁郁症
  •     很不错
  •      8.16下完。如果說《馬爾多羅之歌》是深度譫語者的反叛絕望之歌,那麽這部自傳就算是深度躁鬱者的掙扎絕望之篇。瑪雅要比 洛特雷阿蒙堅強多又悲慘多了。一個瘋女人如何活下去,她的路是艱辛的。這書算是另類的勵志書了。
  •     赞!!一个人都这样了怎么还能这么有写作技巧呢。
  •     这不是惊悚故事,而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自述
  •     没看过原版,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言语太贫乏。。
  •     无论生活给我带来什么,我都接受。
  •     没有绝望的美感,虽然爱的力量伟大,但是太奢侈。 其实……就是我没看到想看的残忍罢了= =
  •     看着好难受啊。。。
  •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疯子的精彩人生~
  •     不敢想象
  •     重复絮叨,如果不是噪郁症吸引眼球,这样的书恐怕卖不出去几本。
  •     要不是克制,我也得燥郁
  •     我最近的神经有点不正常。原因是读了一些这样的书吗?It's a little bit hard to imagine though.
  •     我买了这本,,,,觉得很不错。。。
  •     非常棒。。。。。。
  •     想要读这本书是源于一直在看的杂志<心理月刊>这期的推荐 非常感慨的是作者本人是重度患者 有着离奇的童年和家族 最终能如此stand out 期待阅后更大的震撼
  •     本书如同一个庞大的躁郁的海洋
  •     暂时没看出啥来。。好吧。。。其实是故事说的很无聊。。。
  •     Abuse
  •     作为曾获得普利策奖提名的作家,玛雅用优美而真实的笔触让躁郁症患者的生活毫不遮掩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人生本来就充满崎岖,只要我们勇于面对,照样活得精彩纷呈。所以,玛雅的亲身经历绝对值得一读:如果很不幸,你也患有躁郁症,你会为发现了另一个自己而欣喜若狂……如果作为一个正常人,请不要以窥视的目光来读这本书,如果你面对困难,请拿出面对生活得勇气,如果你富有同理心,请给予这些生活在我们周围和玛雅一样的人以关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