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人的常春藤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一个小女人的常春藤之旅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ISBN:9787503687105
作者:[美]马莎•金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欢迎来到玩偶之家  “小心行事,必然成事。”  ——伊索  我恐惧不安地来到法学院。我一直把法律学生归为红衣主教之类的神秘人物,可能与我看的电影追缉令有关。在我等待录取通知书的九个月里,这部电影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主要是想对“法学院的生活有个大概了解”,并不是想多么彻底地、理性地了解法学院——哦,我不知道——也许我应该和法学院的学生交流一下,问问他们法学院到底是怎样的。我不能把对法学院的认识完全寄托在这部过时的、感性的电影上,电影里的男生都留着可笑的头发,还有不可原谅的鬓须,他们行为可笑、语无伦次,在法学院里过着浪子般的生活。  当然,电影里的法学院也充满了恐惧、竞争和疯狂。开学伊始,我就已经坚定不移地认为梦魇般的日子就要开始了:三年的法学院生活没有玩乐、没有笑声、没有友情——只有残酷的集中营式的训练。我们被无情的教授驱赶着,同学之间你追我赶。他们都比我聪明,不是吗?他们都上过常春藤盟校啊!  我脑子里乱七八糟地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法学院大楼报到处。从理论上说,我是个羽翼丰满的成年人了,我已经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了好几年。我喜欢酒精的味道,我还有可恶的购鞋癖。我结婚了,我干了整整一年塞信封的工作,我当然也干了别的,比如发传真、接电话、打字、编辑等。我想把我一头深棕色的头发弄成蓬松形的精灵发式,我现在的香肠式爆炸头在威斯康星州还比较流行,到了纽约就落伍了。哎,我信用卡上的负债越来越多了!除了这些无法控制的债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外,还能有别的吗?既然种种迹象表明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成年人,为什么我现在孤独无助地站在法学院大厅里,完全像一个高中新生?  法学院报到处三三两两地聚着一些人,他们像早已认识的老朋友一样开心地聊天,笑声不断,分享属于他们自己的笑话,而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报到处是我们来法学院的第一个地方,他们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如此熟识了呢?难道他们早已认识?有可能——他们以前一起上过哈佛、耶鲁?不是吗?我恐怕是唯一没上过私立学校的人了。  我观察着眼前的这群家伙,他们似乎永远被打上了以前学校的烙印。各式的外套下露出哈佛的T恤衫——大部分人是蓝白相间的,也有一些人是红白相间的。他们谈笑风生,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姣好的面容加上有型的发式,让人怀疑他们是法学院临时雇来的男模。  他们聊的私立学校那些事儿,我永远都不可能明白。我实际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我能感觉他们在说什么。  “嘿,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演莎士比亚的一出戏,我忘了拉丁台词吗?”一个“蓝白衫”说。  “哈哈,当然记得。”他们一阵狂笑。  “还有一次你在游艇俱乐部帆船赛上喝醉了,吐到桑顿崭新的燕尾服上。”一位“红白衫”说。  “呵呵,没错,亏你还记得。”  “你还记得那个叫爱默生的家伙吗?大二的时候曾向史密斯校长告密,说你熄灯后留宿女生,我听说他现在做了高盛的分析师。”  “哦,哈哈,真有他的。”  当然,这里不是每个人都在热情洋溢地回忆他们的本科学校,但这几个家伙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你想不注意他们都不行——完全不同于我的学校生活。像我这种不在“群体”中的另类,没有自信、没有荣誉感。尽管我们现在被同一所法学院录取,但不同的教育背景将我完全排除在精英群体之外。这些充满自信和优越感的青年男女,是生长在中西部城镇的我从未见过的。  看来他们都已经找好了队伍:几个很明显是犹太人,都戴着圆顶小帽;一大群亚洲学生聚在一起;另外还有几个非洲裔美国人,穿着哥伦比亚大学黑人法律协会的T恤衫。即使还有几个另类,他们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团队,哪怕是很小的群体。哪里是我的归属?难道我注定要做一个古怪的、特立独行的人?还是加入早餐俱乐部?哦,上帝!我总不能一个人在餐厅吃三明治,听任别人的欢声笑语,自己却孤独到天明吧?  几个极瘦的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们打扮时髦,好像是来参加时尚秀或者艺术馆的开业典礼,完全不像是到法学院报到的人。脚蹬四英寸高跟鞋、身着紧身铅色小短裙、手提普拉达袋,难道这样的装扮适合来法学院吗?我穿着宽大的休闲裙、开襟短袖毛衣和滑板凉鞋,局促不安地站在这群时髦女人之间。她们接踵而至地穿过大堂,微笑,偶尔轻声细语,但是显然她们没有和任何人交谈,甚至没有拿正眼瞧别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们诡异的扫视已经把这其中的竞争关系摸得一清二楚了。她们外表时髦,自恃甚高,还好没有人朝我这个方向看。  普通人在哪儿?难道充满迷人微笑的脸庞只存在于法学院的宣传册中?“我们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而且经历广泛,你们完全可以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相互了解和学习。”当学校以它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为荣时,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更搞不明白的是:“我们有很多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学生,但是他们没人愿意独立于集体之外生活。”不幸的是,我恐怕和这些人不太相融。难道我的注册单上比他们少了什么吗?  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种歇斯底里、非常不理智的做法:正式注册程序开始前,我冲进洗手间,把自己关进小隔间里足足十分钟,咬着衣襟,我害怕外面的世界。哥伦比亚,这所大都市的学校,有着广阔的草坪和高大的大理石建筑,远离威斯康星州。站在校园中心位置,都能感受到外面的车鸣声以及地下铁的隆隆声。一周前,我第一次漫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走在人字花纹地砖上,久经风霜的巴特勒图书馆石墙上雕刻着荷马、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维尔吉尔这些先贤们的头像,我凝视着图书馆门前哥伦比亚的标志性雕塑“母校”——她的手臂高举向前,我的确到纽约了。  当时,参观完校园,我步出学校大门(116号大街),迈向著名的百老汇。到了百老汇,我一下子被那里的丰富多彩冲昏了头,奥勒面馆香飘四溢,紧邻它的是法拉费商店,角落里有韩国人开的小型商铺。一家小型五金商店的商品上积满了厚厚灰尘,显然摆放了很多年都没有挪动过。一家二手书店没有一个顾客,与西部尽头酒吧传出的嘈杂声形成鲜明对比。双层巴士停靠在百老汇112号大街拐角,正好在汤姆餐厅门口,这家餐厅因为在神风电视节目中作为外景拍摄地而名气大增。  我怎么可能融入其中?在威斯康星州,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法拉费这个名字,更不可能见过;在威斯康星州,大家都穿松垮的牛仔裤;在威斯康星州,丰盛的宴席包括黄油、奶酪、啤酒和一听帕布斯特;在威斯康星州,没有私立学校,至少我没有听说过;在威斯康星州,我不知道还有人会穿四英寸的高跟鞋;在威斯康星州,我感觉就在家里。而这里,我不知道在哪里——也许——我永远没有归宿。  最终,我振作起来,强颜欢笑,勇敢面对挑战。大家陆陆续续进到大堂,聆听法学院院长的欢迎致辞,我也加入其中。一进入法学教室,我立刻被里面的景象震住了,桃花形天顶,深红色座椅,四周墙壁是手绘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肖像,还有其他一些“常春藤”装饰。  我走进一间显然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装饰风格的房间,前面是三层马蹄形台阶——已经破损不堪了——中间是一个大讲台,黑板上还有潦草涂抹的痕迹。慢着,当我再次打量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一年要交3万美元学习的地方?座椅缝隙处都“露馅”了,写字板已经剥皮了。我突然闪过一丝优越感,威斯康星州大多数大学的讲堂都比这儿豪华。法学院真的需要大修一次。  我在这些破旧的座椅中找了个位置,桌面的垫板都已经翘起。我独自坐了好几分钟,才有个戴细丝边眼镜的男生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我立刻认出了他,他就是几分钟前在大厅唧唧喳喳个没完的“寄宿生”之一(他是“红白衫”)。我冲他友好一笑,算是打了声招呼后,他立刻跟我聊起来。  “查理斯?维特莫,你叫我查理好了,我来自耶鲁。就是我之前上的学校,位于新罕布什尔。我想你应该听说过吧?你呢?你以前在哪读书?”他问道。  “威斯康星大学,在麦迪逊。”  “再之前呢?”

前言

  那年的12月初,我最终收到的信封非常薄,比我预料的薄太多了!我生病了,我营养不良,确切地说我得厌食症了。第一眼看到这封信,我就知道意味着什么了,来自法学院招生办的录用信函不可能这样“饥不果腹”。好消息通常装在醒目的厚包裹里,包裹充实得好像刚吃过一顿法式汉堡巧克力大餐,冲我直喊:“嗨,我们想要你!”而薄信封呢?它好像在对我轻声耳语:“你这个笨蛋。”这样的信最好赶紧扔到垃圾桶里,越快越好。打开这样的信只会让我的心灵再受一次煎熬。通常这样的信会过分客气地这样开头:“我们非常仔细地审读了您的申请,但是我们还是要万分抱歉地通知您……“结尾更是完美模式“我们决定不录取您,但是仍然感谢您的尝试,同样感激您交纳的60美元申请费”。

内容概要

马莎•金: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某著名律师事务所,专攻诉讼;几年后,放弃律所高薪,加入Make—A—Wish基金会,担任法律顾问;目前是自由作家,与丈夫乔以及两个孩子住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书籍目录

序 厚信封和薄信封第一章 欢迎来到玩偶之家第二章 为荣誉而战第三章 像律师一样思考第四章 恐惧厌恶综合症第五章 喜忧参半第六章 模拟法庭(实践、实践、再实践!)第七章 福从天降第八章 工作是为了衣食吗?第九章 编辑狂人第十章 峰回路转第十一章 松弛神经第十二章 为律考而战后记  完美结局致谢

编辑推荐

  最真实幽默最催人奋进的流行美国校园的励志小说。且看一个美国曼哈顿灰姑娘,如何一步踏入常春藤,揭开美国名校法学院的神秘面纱!又如何梦想成真,蜕变成一名律政精英!  作者回忆她三年法学院生活时充满戏谑语气,这个小女人并不拥有一流的头脑,但是她借助LSAT考试从威斯康星大学一跃跳到了哥伦比亚法学院。在全新环境里,她遇到了意料之中的施虐狂教授,超有竞争力的同学以及狂妄的精英分子。  不乏幽默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她暑期书记员和超级律所的生活,当然还有可以想象的律考前的恐怖。虽然有些夸张的故事或对话让人觉得有些可疑,但是它如实反映了法学院的变态生活。  机智应对、敏锐观察,作者带给我们的是超越同类书籍的视角。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自传体纪实小说,讲述美国一位普通女孩——马莎——成功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在其中学习、生活以及求职的经历。
马莎原来在大学里主攻心理学及哲学,这一专业的实践性与运用性不强,她在找工作时自然屡次碰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从此开始了她的常春藤之旅。
马莎笑中带泪地讲述她在法学院的种种经历——课堂讨论、考试、模拟法庭……高压下的学习生活,被她的生花妙笔描绘得趣味盎然;更难得的是,她揭开了笼罩着美国名牌法学院的神秘面纱,告诉读者:名校也有拥挤的课堂、古怪的教授;学生也有很多缺陷,也会私下造谣生非。
乐观、坚韧而不乏幽默感的这个小女人,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励志佳作。

图书封面


 一个小女人的常春藤之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想看励志书籍,这本书绝不是明智之选,还不如《杜拉拉升职记》写得精彩呢。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真人版《律政俏佳人》”,哎,还是建议大家去看电影《律政俏佳人》吧。
  •     当众神要惩罚我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应允我们的祈愿——奥斯卡 王尔德好的教育史四分之一的准备加三分之四的演练——盖尔 戈得温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一大进步——本杰明 迪斯雷利To the uneducated,an A is just three sticks _A.A.MILNE成功并不代表一切,失败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Dianne Feinstein我对上帝只有一个小小的祈求—:“哦,主啊,让我的敌人都荒谬可笑吧。‘上帝答应了我的要求。——伏尔泰事实证明金钱并不能让我快乐——斯派克 密立根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改变朋友的观念——你的或他的成功。——富兰克林 p琼斯教育只跟是苦的,教育之果实舔的。——亚里斯多德如果让受教育的人脱离他受教育的领域,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威尔 罗杰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杀光所有律师——威廉 莎士比亚
  •     当众神要惩罚我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应允我们的祈愿——奥斯卡 王尔德好的教育史四分之一的准备加三分之四的演练——盖尔 戈得温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一大进步——本杰明 迪斯雷利To the uneducated,an A is just three sticks _A.A.MILNE成功并不代表一切,失败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Dianne Feinstein我对上帝只有一个小小的祈求—:“哦,主啊,让我的敌人都荒谬可笑吧。‘上帝答应了我的要求。——伏尔泰事实证明金钱并不能让我快乐——斯派克 密立根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改变朋友的观念——你的或他的成功。——富兰克林 p琼斯教育只跟是苦的,教育之果实舔的。——亚里斯多德如果让受教育的人脱离他受教育的领域,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威尔 罗杰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杀光所有律师——威廉 莎士比亚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是作为礼物送给女儿的。女儿一直向往常春藤盟校。这本书,提供了不少信息,对女儿的发展和努力很有帮助!
  •     很美式幽默啊
  •     高三最崩溃的时候,这本书支撑着我继续走下去。爱死广雅图书馆了。
  •     好久没有励志了。。。
  •     纯粹是膜拜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啊~
  •     介绍一个哲学专业女生如何考上常春藤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并在里面学习、生活找工作的过程,网上有人称之为“哥大版的《律政俏佳人》”,有道理!
  •     好激烈高强度的学习生涯。
  •     相当励志~ 内心探索式的~ 非常好看
  •     一个不太自信的女孩子读法学院大获成功的故事,看过一遍即可。无需保存此书。
  •     励志
  •     先苦后甜
  •     想去美国读JD亦或LLM的人可以读读,作者不是那种所谓牛人,是个来自美国普通家庭的可爱的小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JD的学业,考过NY的BAR
    作者的语言感觉很亲切,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想朋友聊天一样在和你说她在读法律时的喜悦与焦虑,收获与进取,告诉你美国的法学院是怎么回事
  •     最后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     挺熟悉的。也蛮真实。
  •     里面很多专业性的东西,其实感觉不用写出来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懂
  •     我创办了常春藤旅游公司
  •     很有意思。一个人总会在自我怀疑和实现之后的自我肯定之间徘徊。 JD is just a kind of life. 就是翻译的总有点不到位,可惜找不到英文原版。 哈哈,有木有小说是写工科MS的啊?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     只看了上半部分,网上传的不全。属于励志类的。。
  •     算不上励志,也不专业,但是是有趣的。【我们正变得愤世嫉俗、惯于怀疑,对一切都再三猜忌,对每句话都要剥离表层,看看有没有漏洞或隐藏陷阱。对每个词分析到底,不相信别人,变成别人都讨厌的人。的确,我们正学习像律师一样思考。】
  •     43.
  •     看了几遍的书
  •     看后对美国法学院格外的向往~很好很真实~质量很好~速度很快~
  •     Just nice .
  •     看美国人怎么读法律。。。
  •     好滴~大四时候买滴~最近又重读了下~估计原版全英文滴比较曼妙~
  •     有点意思。不过不尽兴啊
  •     每个人都有苦逼的日子,最美的是有机会去苦逼一次,每天5杯咖啡18小时的高强度,但是知道那就是未来,真的,很美。。。
  •     很多期待的拼命奋斗的精彩内容却一笔带过,有点失望。
  •     非常好的一本书!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合,除非你对留学有很强烈的兴趣!
  •     智慧女人
  •     非常励志 故事非常真实 真真切切的展现了奋斗史 很吸引我
  •     要很努力很拼命才能足够优秀
  •     学习累了,打打鸡血,不错!
  •     想了解美国法律在读博士的学习实习生活吗?请读此书!每年一读,都看过三遍了(怎么我跟打广告一样……)
  •     书不错,激励人心~~~
  •     我觉得要考美国法学院的人还是别看这书了,会受打击的!:)学习压力太大了,人家母语的人都学成这样,让我们怎么学啊……当然,比较乐观的人还是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东西的。
  •     翻译的水平啊!这题目翻译得也太不舒服了。
  •     无时无刻的挑战和重压…并非发自肺腑的喜欢也许也可以做到优秀
  •     不错哟,看来压力大在法学院是常事。
  •     Law School的孩子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     谢谢小露
  •     整篇文章文笔亲切、简练,让我有一种是作者陪我聊天的感觉。作为一个在读的大三计科学生,读了之后很有点感悟—— 哎,学法律原来那么苦!别人都那么拼命的学,为了前程那样的拼,那我们这些学计算机的、被推在时代先锋的还不拼?真是很惭愧。
    简言之,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普通外国人怎么进入哥伦比亚法学院,怎么在仕途上渐入佳境那么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每一位读JD的人都伤不起
  •     只用了一个周日就草草翻完了这本莫名其妙被翻译成中文的15万字的小说,其中几次读不下去,几乎阖上沉重的眼皮。从以前的介绍来看,似乎在美国还是本不错的小说,自传体记实小说,一个从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女孩子对在校三年生活的种种诡异的回忆。看来所言不实。对于书的内容,相信是真实的,作者也是用了心写作的,但我相信在美国这也是一本很小众的、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书,却被翻译到中国来?我没有查到本书的印刷数量。
  •     当时是同学推荐的,感觉很真实,虽然谈的是abc,但也有借鉴意义
  •     但凡一个不平凡的人都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袋
  •     送给一个去司法考试的同学,她很喜欢。里面介绍的学习方法也有用。
  •     从这本开始练习一目十行哈!呵呵。。。 谁说毕业了工作了就是学习的终点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 法学院,不是人过的日子。呵呵。。但是庆幸,玛莎能有一个乔。相信没有他的支持陪伴和理解,所有的这些也不会有的。 学习辛苦。美式教育方式也不轻松。自主学习,自己观点,学习之。
  •     豆瓣阅读。哥大JD纪实。
  •     深深感觉国内外研究生的读法真是不一样呀,喜欢国外的party 舞会,能很好的调节枯燥的科研生活!但是也发现其实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迷茫和困惑也都是一样的,所以一直回避懒得想的问题,还是早早的给自己找到答案比较好,想去挖原版
  •     確實瑣碎和名字很貼合--“小女人的⋯⋯”。
  •     非常不错 挺真实的
  •     书很好,几本都是很喜欢的书。不过这次物流用了很久,希望下次可以更快。
  •     这本书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里面提到了很多有关美国法律的问题,所以不是想学的同学可能有些看不懂,觉得还是想在美国读jd的学生来看看
  •     励志啊励志
  •     我想说,如果为了梦想都能坚定信念,那么成功也没那么难。
  •     虽然文笔和流水账几乎没有区别。但是内容依然值得一看。
  •     原来不过如此 你却应付不来
  •     脑子发烧买这种书……
  •     改变都是努力出来了,不得不说虽然大学的时候很是努力,但还是辜负了那四年时光啊。不过觉悟从来都不晚。
  •     翻了翻,还不错。
  •     对我很有启发的一本书,主人公的一些不自信、不确定、疑虑担忧的态度和我很像,但她的成长和成就对我来说也是鼓励,虽然她是在研究生阶段,我是在本科生阶段,但对法学的初感觉还是类似的,总之喜欢这本书。另外,封面及里面的页面很漂亮,很养眼。
  •     与《我在哈佛法学院:一年级的动荡不安的经历》相同,本书的作者也并不是哥大法学院中的佼佼者,她只是一位虽然已经结婚,但为了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而走进法学院的人。正因为如此,她才与普通的你我一样,拥有普通的烦恼、普通的结果。但她的经历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吧。
  •     作者很幽默,书写的很流畅,而且因为这是真实的故事,所以很能激励人的,喜欢!
  •     还是挺棒的,尤其是里面的语言,很可爱
  •     可以了解在哥大法学院的求学经历,对于怎样学习法律这个专业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