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浮萍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红浮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06351515
作者:李彦
页数:321页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故园  1  妈妈摘帽后,曾带我探望外婆。记忆中的故园,至今鲜明如画。  六十年代初,铁路尚未伸入到这块秦岭南麓的盆地。在嘉陵江畔的群山中下了火车后,便坐进头顶大气包、破旧不堪的长途汽车里,顺着蜿蜒曲折的汉水一路东行。  沿途不断看到背着竹篓扛着麻袋的农民,在山峦间赶路,把枇杷、辣椒、旱烟、草鞋,扛进城里去卖。人们衣衫褴褛,光着脚板,黝黑瘦削的脸上,目光呆滞,鲜有笑容。  公路边不时闪过一两幢颜色晦暗的茅舍,敞开的柴门似黑幽幽的洞口,隐约晃动着女人和孩子的身影。房前屋后,田埂地头,三三两两挺立着几株芭蕉和棕树,宽阔的叶柄在清晨飘浮的炊烟中若隐若现。  古城位于汉江平原腹地。外婆家坐落在城南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旁。

内容概要

李彦,北京人,曾任记者、翻译。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6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现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东亚系中文教研室主任。1985年开始发表中英文作品。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获1995年度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中文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嫁得西风》,中短篇小说《羊群》、《故园》、《姚家岭》、《毛太和她的同学们》、《忘年》等。1996年获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文学艺术杰出女性奖”。2003年起担任加拿大中国笔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回惶第二章 故园第三章 芦絮第四章 易帜第五章 危巢第六章 蹉跎第七章 喧嚣第八章 雪乡第九章 孤城第十章 荒村第十一章  山野第十二章  诱惑第十三章  曙色第十四章  谜踪第十五章  除夕后记 李彦

编辑推荐

  震撼阅读  在海外广为传布的“中国读本”  华裔女作家李彦真实描述中国历史,说到深处话语迟。  作家将其英文原作用母语惶恐呈献,家乡父老知我心。  红色年代的悖论与挣扎  那是怎样的一种“信”啊!那么笃定,又那么锋利。  是什么使我们恐惧?  老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总有些经历能支撑我们后来的生命。  在海外用汉语写作的华裔女作家李彦,以家庭萧瑟飘零的历史为线索,展现了红色年代中三代女人的坎坷命运。  当局者孰迷,旁观者谁清?

作者简介

《红浮萍》是一部祈祷能够敬希原宥那个时代的小说,悲剧霜浓,悲哀露重。《红浮萍》用沧浪如水的叙述,裁缝历史,铺展开了七十年问一个家族的悲欢大氅。作者以精卯密榫的笔调,缓缓地道出了红色时代中各个人物没遮没拦的境遇.及人物对命运理智的屈从。
现实与过往都如此丰沛沉重地附着于作家李彦的精神寄所。两条并行旋绕的线索舒卷开森严明澈,满是疮疤的往昔。人物的命运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霰雪飘零,其问有惊骇、有忍躬、有暗疮,还有旧楚。“我”结根于祖母及母亲的不舍矢志,眷然于尘埃朦胧的企冀,慨然地迈着步子,以求获悉家人及社会的认同,并静静地舔舐着透着冰冷凉意、不断被撕扯的伤口。
小说着重塑造了红色年代中的女性,力捧她们的抱朴含真、和风清穆的品质以及悠然其怀、钟灵毓秀的气质;同时又深刻地表现了小说中男性内心黑洞洞的孤寂和抹不掉的脆弱。
舒缓的节奏,平和素雅的语言使小说自成一派。作者敏锐的洞悉观察,深刻而忧郁的扑捉以及隐没情感的表达,时时敲打、惊醒着我们,使我们感同身受于作家李彦浑蔚流离的颠沛与凤隐于林后的平和。

图书封面


 红浮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那是一个人性扭曲 人情冷漠 黑白颠倒的年代 深深地被故事吸引 写的很真实 很久没有这么快把一本小说看完了 那是一段艺术作品不敢触及或者不愿触及的年代 很多文学作品以及电影都是一笔带过那段历史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详细描述那段历史的作品 作者平静地娓娓道来 无情地揭露了人性中的丑恶 但又不乏宽容与反思 为了自保 善良的童老师也揭发了姬老师 为了进红卫兵 “我”也昧着良心揭发了童老师 谁的一生不会犯错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过分地指责他人 犯错后的反思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是我终身信奉的准则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但我相信坏人一定会受到报应 但好与坏的界限又在哪里 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也许那一念会使我们后悔终身 及时地悔改与反思也许还来得及 把真善美作为出发点也许可以避免一些错误 楠的痴情令我感动 在无数个绝望的日夜 再次见到爱人与女儿成了他活下去的理由 即使见到的是冤枉自己的爱人与素不相识的女儿 “生活,只因为它充满了无法预料的未知,才显得魅力无穷” 楠活下去也许也因为那份未知 我不禁想起高中学过的食指的《相信未来》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得有相信未来的勇气 人生哪有过不去的坎静山叔告诉我要有做人的尊严 雯告诉我要有信念与信仰⋯⋯造成雯与楠的悲剧因为不信任 造成雯与诚的分离也是因为不信任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将是多么美好 但这信任与不信任的距离有时又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我相信 只要坚持以真善美为尺度 那距离就不会那么遥远
  •     我小时候其实是个挺不招人待见的别扭孩子,我自私、冷漠、阴郁、懒惰,还自以为是;而我老妈正相反,她热情、爽朗、有冲劲,又特别宽宏大量。如果我们不是母女,我很可能会嫉妒她,甚至仇恨她;现实中也好不了多少,我一度认为她没脑子傻乐呵,因此对于她总是不断要求我开朗一点大方一点走出去多接触些人的做法特别反感。我叛逆期不宽,但特长,断断续续十几年,到今天,我才觉得我有一些理解她了。我妈是经历过文革的,但在我的印象里,她没表现出什么创痛孽债的阴影,所以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她过去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而真正开始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却是在出国以后。国外的平台很多,媒体也开放,它们不像我们那么讳莫如深,有什么说什么,虽然很多都是夸大其词,但是至少,我从中看见了一段不太一样的历史。很多出了国的朋友都成了愤青,渐行渐远走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极中国主义者,要么就是极批判主义者,每天论坛上你来我往的掐架,看着热闹刺激,却很多都是一时之气。我就想,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个真相埋藏得如此之深,就好像一触碰就会血流成河似的,每个人都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不能正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老拿这句话说日本,但是我们自己亲手导演的悲剧呢?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回避它,不敢正视它,人们到底在害怕什么。留学六年,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报道,有中文的,但多是法文的;回国以后,陆陆续续从书店买来一些书籍,直至前段日子看完《红浮萍》(李彦著),我又突然好长一段时间写不出东西,文字有时毫无意义,因为那种侵入骨髓的癫乱疯狂,根本不是任何一个有正常神智的成年人可以描摹的状态。我无法相信,怎么会有那样对待父母的子女,那样对待老师的学生,那样对待朋友的朋友;我更无法相信,父母可以枉顾子女的幸福,老师可以凌辱学生的天真,朋友可以践踏朋友的信任。。。完全的混乱,和丧心病狂。但,虽然我无法相信,却可以理解。人性本就是最深邃难以捉摸的,善和恶的多重棱面常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同时期地循环呈现。就像书里主人公回国探望幼年时期曾经给她最多辱骂最大难堪的邻居时,却发现对方竟是个轻声细语神态娴静的普通中年妇人时不可置信的震惊。往事烙印在某些人身上,一生都难以跨越;却轻轻溜过某些人身侧,来去无痕。真真是无可奈何,预辩却忘言。这是个巨大的伤口,无论是被侮辱损害的,还是去侮辱损害的,都没有办法面对曾经的自己。失去了太多宝贵的东西,就连想一想都觉得痛苦,而子孙们的冷漠、忽视、不理解,更让他们觉得没有意义没有必要,于是这不能说的秘密就一直被掩藏,最后终将被遗忘。我妈从没说过什么特别屈辱人的事情,虽然彼时她整个家族都被深深牵连。只有一次她提到不是很喜欢一个小学同学,聚会上从不对话,因为那个同学曾经带头取笑被抄家的她,我听她说话的语气,就好像在说两个不相干的人,牵着外公的手开开心心去买零食吃的小姑娘不是她,在满目怆痍的宅院前孤单伫立的小姑娘不是她,在操场讲台下躲避红小兵的小姑娘不是她,钻进被木条订死的图书馆偷书看的小姑娘也不是她,全部全部,都像是在另外一个时空,另外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虽然也许很矫情,但如今生活安逸、心情愉悦的我,在回想毫无阴霾的童年时光,思及母亲为我的性格转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时,仍然感到由衷的感激和庆幸。他们用最宝贵的青春埋葬了最惨淡的岁月,却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蓝天和无尽的大地,他们的牺牲,无以回报。记得他们的苦,忘了他们的痛,这也许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印象深刻
  •     印刷不错,包装也不错,推荐
  •     为了忘却的纪念
  •     帮别人买的,还没有看。不太喜欢悲剧的文章。
  •     不错的新移民文学作品。
  •     《红浮萍》是一本写人性的书。人性在诸多层面上的展示及其异化的现象是故事的主线,而繁杂多变的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实质上是陪衬和表象。书中也描述了各式各样的烦恼和痛苦。人们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因为社会形态的不同,烦恼和痛苦也便不同。

      小说中的外婆、母亲和主人公小平,与上个世纪的中国,共同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动荡和变革。血与火的历史,从来没有离开过每一个中国人。三代女性像漂泊不定的浮萍一样,漂泊了大半个中国。一切的漂泊都不是自愿的,一切的动荡(身的动荡和心的动荡)都是被迫的。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命中,“政治生命”和“社会生命”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对“政治”和“社会”的不同解读,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人性也常常会由此而被扭曲。母亲曾长期遭受来自基层“组织”的误解和不公正对待。无论是在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的岁月里,还是“摘帽”后拼命努力争取入党的过程中,天天想着的都是如何改过自新,使自己蜕变成一个符合“组织”要求的新人。当历史翻过这一页,她可以有更大自由,更多选择的时候,母亲反倒对新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和无所适从,而对过去“组织”上替她安排一切的日子,有所依恋和怀念。

      过去的社会告诉我们,集体大于个人,社会大于集体,政治又大于社会;但人与人的底层生活告诉我们,有的时候,社会大于政治,生活大于社会,人性又往往超越具体的生活、社会和政治历史阶段。这正是人与生活的希望。

    应该说,类似的小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作品中也能见到,但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在写一幕幕荒唐悲剧时,笔触之中,浸透着对苦难的生动抒情。如主人公小平在北大荒林区的生活,在河南坡柳盐碱滩上的生活,在长城外一个贫瘠的小山村里的生活所描述的那样,在荒唐和困苦的社会环境里,人与人之间还有着可贵的真情。尤其是这本英文小说,在海外出版也是在那个时候,它不仅让外国读者看到了中国人真挚、丰富、善良的情感世界,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在艰难困苦中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今《红浮萍》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文坛充斥着对当代社会浮华现象的描述和沉迷时,就显得有些特别了。它让我们在十几年后,又重温了当年的文学气氛,及那些已经逝去的苦难深重的历史。

      主人公小平成年后又去了另一个国度加拿大。加拿大与中国相比,社会形态与生活氛围完全不同。不同的社会形态,给人带来的烦恼自然也不同。小平在一个姓汤姆森的老太太家打工。汤姆森老太太一生的痛苦和烦恼,与小平、母亲和外婆三代中国女性的相比,从根儿上起就不一样。汤姆森老太太的苦恼是个人的,爱情、酒和匆匆流逝的岁月,这让自幼生活在红色中国的小平十分不解。因为在她看来,汤姆森老太太所有这些烦恼,都不能叫烦恼,或者叫自寻烦恼。其实,这正是小平继承自母亲和外婆的另一种异化。

      十几年后再看《红浮萍》,它仍是一部好小说。好在它宽阔的视野。用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照这个世界,观照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群和人性。多一个角度,换一个角度,同样的事物、故事、人物和悲欢离合,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结果。这种独具匠心的笔触,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李彦是加拿大华人作家中的佼佼者。过去我看过她另一部作品《嫁得西风》,写几个中华女性在西方的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还有她的中短篇小说集《羊群》,一个个平实的故事,却写得别有情韵,发人深省。中篇《羊群》也是很好的作品,这样的题材我较少在海外作家的作品中读到。令人惊讶的是李彦叙述和塑造人物性格的能力,在“故事”之外有性格的魅力,在性格的魅力之外,更有对人性的深刻的观察,对人的精神深处的不安的客观冷静的呈现。

      2008年我去加拿大时,曾去过李彦在滑铁卢的家。家的不远处就是森林,后院是一条河,河里有野鸭在游。
  •     文笔太粗糙了,同样类似题材的烛光盛宴细腻太多了。
  •     文革年代的回忆 “我的胸口,似乎被塞进了一团发霉的烂草"
  •     不错不错,买回来屯着看,现在很多业余时间都拿来看书,受益匪浅呀!!!赞一个!
  •     超低的价格,超值的作品。舒缓的节奏,平和素雅的语言。值得拥有!
  •     读过这本书的人大概不多,推这本的肯定更少了。
  •     细腻哀婉。
  •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关于文革时期的小说 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初中毕业吧 感觉细腻又沉重 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文革的疯狂和恐怖 也从此对这类文学作品一发不可收拾
  •     是一部家族史,其文字很好。
  •     是百度返朴归真发现的这本书,写的不错,有女性写作的特点,刚开始看时让我想起了王安忆的长恨歌,当然没有长恨歌开篇写的那么细致。但是相对也是挺细的。我是速读了一遍,觉得好看,但是看的太粗了光看热闹了,看完都没明白为啥叫红浮萍,还是看了刘震云的评论才恍悟。
  •     涉及文革的部分,书写客观自然,而并行的两条线索,让这本书从家族史——中国历史,上升到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拷问。
  •     《红浮萍》是一部祈祷能够敬希原宥那个时代的小说,悲剧霜浓,悲哀露重。
      《红浮萍》用沧浪如水的叙述,裁缝历史,铺展开了七十年问一个家族的悲欢大氅。作者以精卯密榫的笔调,缓缓地道出了红色时代中各个人物没遮没拦的境遇*及人物对命运理智的屈从。
      现实与过往都如此丰沛沉重地附着于作家李彦的精神寄所。两条并行旋绕的线索舒卷开森严明澈,满是疮疤的往昔。人物的命运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霰雪飘零,其问有惊骇、有忍躬、有暗疮,还有旧楚。“我”结根于祖母及母亲的不舍矢志,眷然于尘埃朦胧的企冀,慨然地迈着步子,以求获悉家人及社会的认同,并静静地舔舐着透着冰冷凉意、不断被撕扯的伤口。
      小说着重塑造了红色年代中的女性,力捧她们的抱朴含真、和风清穆的品质以及悠然其怀、钟灵毓秀的气质;同时又深刻地表现了小说中男性内心黑洞洞的孤寂和抹不掉的脆弱。
      舒缓的节奏,平和素雅的语言使小说自成一派。作者敏锐的洞悉观察,深刻而忧郁的扑捉以及隐没情感的表达,时时敲打、惊醒着我们,使我们感同身受于作家李彦浑蔚流离的颠沛与凤隐于林后的平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